人到底有沒有三世?恐怕沒有人說得清。(.mianhuatang.info無彈窗廣告)比較科學的說法是沒有。“三世不降唐”這是《說唐》中的好漢單雄信在臨終前的毒誓。據說後來還靈驗了,單雄信的第二世變成高麗國的大將蓋蘇文,第三世變成西涼國的大帥蘇寶同,俱來與大唐為敵。當然這些隻是《說唐》編造出來的荒誕不經的無稽之談。
《說唐》是我國古典演義小說中塑造人物形象比較成功的一部作品。某些英雄人物在民間的深植人心的程度絲毫不遜色於《三國演義》和《水滸傳》。很小的時候,我家裏沒有電視機,夜晚就是坐在月下聽著父親講著這些故事進入了夢鄉,也因此培養了我對於文學有著和別人不一樣的濃厚興趣,雖然滄海桑田,我卻始終保留著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不死的情結。這類小說曾經給一代又一代人帶來了說不盡樂趣與幻想。隻不過,現如今隨著西方韓日及港台等舶來文化對年青人的侵蝕,帶來全新觀念上的衝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欣賞水平層次的提升,這些沒有包裝過的,落伍的,老古董似的文化漸漸地退出人們的視野,被人們所淡忘和忽略。(.mianhuatang.info無彈窗廣告)
這裏我要講的是對《說唐》這部小說中塑造的一個悲情英雄單雄信的點滴感悟,其實文化並沒有因為年代變遷而失去它的共性。
小說中的單雄信,麵如藍靛,發似朱砂,而且性如烈火,聲若巨雷,人送外號“赤發靈官”,慣使一條金釘棗陽槊,有萬夫不擋之勇。據說是上界青龍下凡,在隋唐名列第十八條好漢。也就是說還有十七位的武功要比他強,這實際上就鑄成單雄信失敗的命運。
看過《說唐》的人都知道,單雄信這個哥們是一個頂天立地、俠肝義膽的男子漢,大英雄!他仗義疏財,義薄雲天,深孚眾望,當年秦瓊賣馬,落難潞州,又生病又沒錢,還錯手殺人,如果不是遇上二賢莊的單雄信單員外,就是十個秦瓊也死了。
單雄信二十多歲就已名噪綠林,成為“九省五路綠林英雄都頭領”,黑社會老大。為了便於管理整個綠林(也就是在黑道)當時地位僅次於單雄信的王伯當負責東麵,北麵是王君可、史大奈,南麵是黃河上的魯明星、魯明月兄弟,西麵是少華山上的齊國遠,李如圭等。(.mianhuatang.info無彈窗廣告)
單雄信在江湖上一言九鼎,呼風喚雨,他一句話,黑的就變成白的,白的也可以變成黑的。
隻不過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隋滅唐興,物是人非,皇上都是悲喜兩重天,何況一個黑社會老大呢?單雄信悲劇的起因是因為李世民的父親李淵在楂樹崗誤殺了他的哥哥單全(或者叫單雄忠)。
現在李氏一門已經成為了國家的主人,李淵做了皇帝了。雖然曾殺了單雄信的哥哥,但是那是誤殺,聰明一點的人,這件事就這麽算了。
但是單雄信是一個恩怨分明的人,他與兄弟感情很深,直到今天在山西還有專門的“二賢莊”莊園以為佐證。單雄信可不管你什麽皇帝不皇帝,隻知道殺人償命,欠債還錢的道理。非得找唐王玩命,於是就有了禦果園單鞭奪槊,單雄信獨蹈唐營的故事,畢竟是自不量力,最後單雄信被列第十七位尉遲恭生擒活捉。單雄信罵不絕口,隻求速死。
單雄信的結義兄弟們賈家樓結拜的群雄動之情,曉之理也無法改變單五哥的決心,即使秦王李世民跪下來賠禮道歉也不行。為報兄長之仇而不顧瓦崗結義之情;不顧國家民族統一的大義,助紂為虐,實際上這成了單雄信這一角色的巨大人格缺陷,但正是缺陷才顯得單雄信這一人物真實可信,可愛可恨。就這樣,一代梟雄單雄信為了一個似乎很充足的理由,結束了自己原本可以更加燦爛的人生,留下了一個“三世不降唐”的沉重話題。
單雄信以他的俠義和不降唐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說唐》對於這個人物形象的塑造無疑是成功的。
單雄信的固執按現代人的觀點來看似乎是一種蠢行。其實不用五十步笑一百步,隻要你冷靜地來觀察一下我們的周邊,在現實中生活中,就有大量的單雄信式的人物存在,有的是男的,有的是女的,隻不過他們都穿著時髦的外衣而已。我們又有什麽資格去嘲笑古人呢?
====================================
附注:
曆史上真正的單雄信:
新舊唐書對單雄信均有記述,單雄信(581-621)祖籍曹州,祖父名登,曾助北周宇文氏統一北方,戰功卓著,拜護國將軍,守東昌府(今山東聊城);公元579年雄信之父禹襲父職仍守東昌。隋開皇元年(581年),隋將李淵率部攻周,圍東昌,單禹與之血戰七晝夜,城破後被俘不屈被李淵所殺。單李積怨當由此始。單氏一家由家將保護出逃,不敢在山東久留,輾轉來到潞州。
隋大業十二年(公元616年),37歲的單雄信同王伯當、徐世績等一起加入瓦崗軍,成為這支反隋義軍的重要將領,單雄信被任命為左武侯大將軍。隋朝舊將李淵從太原起兵後,迅速發展壯大。他們既和義軍一同反隋,又與李密的瓦崗軍、河北的竇建德、河南的王世充等互相攻擊。在瓦崗散將,瓦崗舊部紛紛投唐之際,單雄信率部投靠了反抗唐朝的王世充。公元621年,唐鄭交兵,王世充向李世民稱臣,單雄信單騎突圍,血戰被擒,誓不投降,被李世民斬於洛陽渚上,時年41歲。
(彭誌文原創,版權所有)
《說唐》是我國古典演義小說中塑造人物形象比較成功的一部作品。某些英雄人物在民間的深植人心的程度絲毫不遜色於《三國演義》和《水滸傳》。很小的時候,我家裏沒有電視機,夜晚就是坐在月下聽著父親講著這些故事進入了夢鄉,也因此培養了我對於文學有著和別人不一樣的濃厚興趣,雖然滄海桑田,我卻始終保留著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不死的情結。這類小說曾經給一代又一代人帶來了說不盡樂趣與幻想。隻不過,現如今隨著西方韓日及港台等舶來文化對年青人的侵蝕,帶來全新觀念上的衝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欣賞水平層次的提升,這些沒有包裝過的,落伍的,老古董似的文化漸漸地退出人們的視野,被人們所淡忘和忽略。(.mianhuatang.info無彈窗廣告)
這裏我要講的是對《說唐》這部小說中塑造的一個悲情英雄單雄信的點滴感悟,其實文化並沒有因為年代變遷而失去它的共性。
小說中的單雄信,麵如藍靛,發似朱砂,而且性如烈火,聲若巨雷,人送外號“赤發靈官”,慣使一條金釘棗陽槊,有萬夫不擋之勇。據說是上界青龍下凡,在隋唐名列第十八條好漢。也就是說還有十七位的武功要比他強,這實際上就鑄成單雄信失敗的命運。
看過《說唐》的人都知道,單雄信這個哥們是一個頂天立地、俠肝義膽的男子漢,大英雄!他仗義疏財,義薄雲天,深孚眾望,當年秦瓊賣馬,落難潞州,又生病又沒錢,還錯手殺人,如果不是遇上二賢莊的單雄信單員外,就是十個秦瓊也死了。
單雄信二十多歲就已名噪綠林,成為“九省五路綠林英雄都頭領”,黑社會老大。為了便於管理整個綠林(也就是在黑道)當時地位僅次於單雄信的王伯當負責東麵,北麵是王君可、史大奈,南麵是黃河上的魯明星、魯明月兄弟,西麵是少華山上的齊國遠,李如圭等。(.mianhuatang.info無彈窗廣告)
單雄信在江湖上一言九鼎,呼風喚雨,他一句話,黑的就變成白的,白的也可以變成黑的。
隻不過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隋滅唐興,物是人非,皇上都是悲喜兩重天,何況一個黑社會老大呢?單雄信悲劇的起因是因為李世民的父親李淵在楂樹崗誤殺了他的哥哥單全(或者叫單雄忠)。
現在李氏一門已經成為了國家的主人,李淵做了皇帝了。雖然曾殺了單雄信的哥哥,但是那是誤殺,聰明一點的人,這件事就這麽算了。
但是單雄信是一個恩怨分明的人,他與兄弟感情很深,直到今天在山西還有專門的“二賢莊”莊園以為佐證。單雄信可不管你什麽皇帝不皇帝,隻知道殺人償命,欠債還錢的道理。非得找唐王玩命,於是就有了禦果園單鞭奪槊,單雄信獨蹈唐營的故事,畢竟是自不量力,最後單雄信被列第十七位尉遲恭生擒活捉。單雄信罵不絕口,隻求速死。
單雄信的結義兄弟們賈家樓結拜的群雄動之情,曉之理也無法改變單五哥的決心,即使秦王李世民跪下來賠禮道歉也不行。為報兄長之仇而不顧瓦崗結義之情;不顧國家民族統一的大義,助紂為虐,實際上這成了單雄信這一角色的巨大人格缺陷,但正是缺陷才顯得單雄信這一人物真實可信,可愛可恨。就這樣,一代梟雄單雄信為了一個似乎很充足的理由,結束了自己原本可以更加燦爛的人生,留下了一個“三世不降唐”的沉重話題。
單雄信以他的俠義和不降唐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說唐》對於這個人物形象的塑造無疑是成功的。
單雄信的固執按現代人的觀點來看似乎是一種蠢行。其實不用五十步笑一百步,隻要你冷靜地來觀察一下我們的周邊,在現實中生活中,就有大量的單雄信式的人物存在,有的是男的,有的是女的,隻不過他們都穿著時髦的外衣而已。我們又有什麽資格去嘲笑古人呢?
====================================
附注:
曆史上真正的單雄信:
新舊唐書對單雄信均有記述,單雄信(581-621)祖籍曹州,祖父名登,曾助北周宇文氏統一北方,戰功卓著,拜護國將軍,守東昌府(今山東聊城);公元579年雄信之父禹襲父職仍守東昌。隋開皇元年(581年),隋將李淵率部攻周,圍東昌,單禹與之血戰七晝夜,城破後被俘不屈被李淵所殺。單李積怨當由此始。單氏一家由家將保護出逃,不敢在山東久留,輾轉來到潞州。
隋大業十二年(公元616年),37歲的單雄信同王伯當、徐世績等一起加入瓦崗軍,成為這支反隋義軍的重要將領,單雄信被任命為左武侯大將軍。隋朝舊將李淵從太原起兵後,迅速發展壯大。他們既和義軍一同反隋,又與李密的瓦崗軍、河北的竇建德、河南的王世充等互相攻擊。在瓦崗散將,瓦崗舊部紛紛投唐之際,單雄信率部投靠了反抗唐朝的王世充。公元621年,唐鄭交兵,王世充向李世民稱臣,單雄信單騎突圍,血戰被擒,誓不投降,被李世民斬於洛陽渚上,時年41歲。
(彭誌文原創,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