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唐書卷114.崔彥曾傳》、《新唐書.懿宗紀》中介紹,在公元868年的7月,也就是鹹通九年,唐朝徐州節度使孟球奉命招募了兩千名士兵,其中分派八百人去桂林戍邊,當時約定三年後派新的軍隊去取代他們。但是一晃六年過去了,戍邊的士兵多次請求被替換回鄉。而當時的徐州觀察使是剛由太仆卿升上來的崔彥曾擔任。而崔彥曾對部下非常的苛嚴,不懂得體恤民情,性格比較急燥,寵信手下兩個都押牙(注:官職)尹戩和徐行儉,認為現在庫房空虛,派兵去桂林換防,所費頗多,要求戍卒再留戍一年。於是戍卒的家屬立即將這個情況飛書給桂林的戍卒,於是引出了唐朝末年最致命的官兵嘩變事件――龐勳起義。
我在網上查了查資料,現在關於龐勳起義的介紹現在已經多了起來,記得我剛剛高中畢業那會曾準備寫一部演義小說《龐勳起義》,但是那時資料非常的缺乏,為此我還專門寫信給史學家尚鉞先生希望得到幫助。尚鉞是《中國曆史綱要》的主編,我最早了解到龐勳起義就是通過這本書,在一般的曆史書看不到關於龐勳起義的介紹,其實龐勳起義是唐朝末年一次規模很大的起義,有“唐亡於黃巢,而禍基於桂林”的說法。直接導致了後來的王仙芝和黃巢起義。(.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說網)當時尚老先生沒理我。嗬嗬~~現在想來也覺得自己的行為十分的可笑。其實並不是沒有資料,而是我的學識和水平使我不會去查找資料。
我這裏結合《新唐書》、《唐史演義》和《中國曆史綱要》等史學書籍給大夥簡介一下龐勳起義這一不太為人所知的,卻給唐政權垮台造成致命影響,中國曆史上不太多見的由官兵嘩變事件演變為武裝起義的過程。
當朝廷要戍卒再留戍一年的消息傳到桂林,徐州籍的戍卒非常地憤怒,他們終於忍無可忍,牙官許佶、軍校趙可立、王幼誠、劉景、傅寂、張實、王弘立、孟敬文、姚周等九人殺了都頭王仲甫。推舉糧料判官龐勳為都將。不過據說龐勳當時還是被脅迫的,並非自願加入。嘩變的戍卒衝進監軍院,奪取了兵器和甲胄。在龐勳的率領下,嘩變的戍卒自桂林(當時叫桂州)經湖南返回,“乃剽湘潭、衡山兩縣”。當時的唐懿宗下了聖旨以示安撫,遣中人張敬思部護送戍卒還鄉,但是龐勳感覺到朝廷不懷好意,特別是在潭州(今長沙)政府的監軍企圖要幹掉龐勳,奪取兵權被龐勳識破,龐勳擺脫了名為護送實則另有所圖的官兵,走水路沿長江東下,轉入淮南,直奔徐州。途中龐勳為了以防不測開始招兵買馬,有不少的農民加入到這支隊伍中。
十月,當龐勳率領的戍卒隊伍開始接近徐州地界時,崔彥曾命牙將田厚簡前去勞軍,暗中卻派都虞侯元密率軍埋伏在一個叫任山館的地方準備要伏擊龐勳。但是戍卒在徐州的家屬把這個情報暗中通知了龐勳。龐勳派使者去見崔彥曾,表示不敢回來,希望能夠就此“解甲自歸”,讓眾戍卒就地解散回家與親人團聚,並無意造反。但是崔彥曾“斬其使”,派兵去鎮壓,龐勳等戍卒被逼無路,隻得起義,他們擊敗了前來鎮壓的官兵,並攻陷了宿州。攻克宿州後“悉集城中貨財,令百姓來取之,一日之中四遠雲集”自旦至暮,就發展到六、七千人。還擁有千餘艘戰船。
龐勳水陸並進,騎兵夾江而下,直取徐州。崔彥曾說,“我方帥也,奉命守此,惟有死爾。”組織軍隊守城,並屠殺戍卒的家屬。當時的正好是大霧籠罩,龐勳指揮軍隊架起雲梯攻城,攻破外城。崔彥曾退守子城。起義軍用柴草堆在城門口放火焚燒,城門被燒壞,義軍攻入子城,殺尹戩、杜璋等,生擒了崔彥曾等,首先把崔彥曾關押在大彭館,有一個姓曹的長者勸龐勳留崔彥曾一條命,龐勳不聽,把崔彥曾殺死在床榻之上,並把所有官員及其家屬全部殺死。
十一月,龐勳的起義軍攻克濠州,殺掉刺史盧望回。唐懿宗下詔組織討逆大軍,由右金吾衛大將軍康宗訓為徐泗行營兵馬都招討使,神武大將軍王晏權為北麵招討使,羽林將軍戴可師為南麵招討使,起兵征剿。十二月,龐勳又攻陷和州、潞州,殺死潞州刺史高錫望。南到壽、廬;北至沂海、沭陽、下蔡、烏江、巢縣都被龐勳攻占,並攻陷了重鎮都梁城,切斷了江淮運輸線。此時的龐勳義軍發展到二十萬人馬。唐懿宗感覺到事態的嚴重性,又調動沙陀騎兵朱邪赤心、吐穀渾、契毖酋長的韃靼騎兵等少數民族武裝協助鎮壓。
龐勳指揮起義軍連戰連捷,屢次擊敗王晏權,並且在都梁山全殲戴可師的3萬官兵,擊斃戴可師。取得了如此輝煌的勝利,龐勳“自謂無敵於天下”,開始驕傲自滿。手下大將周重曾勸諫他,“自古驕滿奢逸,得而複失,成而複敗者多矣。況未得未成而為之乎?”因為龐勳的自驕,與他一起從桂林起兵的部下也十分驕傲,發展到連龐勳都不能節製他們的地步。而唐朝政府在失敗以後,撤換了王晏權,啟用泰寧軍節度使曹翔;由天雄軍節度使馬舉替代了淮南節度使令狐?。唐朝軍隊重新調整部署,四麵圍攻,進行瘋狂的鎮壓。起義軍占據的城鎮紛紛失守。龐勳在與康宗訓的作戰中失利,唐朝繼續增兵,由神策軍將軍宋留為西北麵招討使,官兵進逼徐州。
這時龐勳才接受大將周重的建議,西攻宋州、亳州,想牽製唐朝的兵力。但是龐勳西征以後,大將張玄撚叛變投降康宗訓,引唐兵圍攻徐州,引誘義軍投降。徐州守將許佶、龐舉直戰死,徐州失守。龐勳西征宋州不克,轉攻亳州,預備要折回徐州,但遭遇沙陀騎兵,被擊敗追殺,龐勳苦戰犧牲在蘄縣境內。時年是鹹通十年的九月(即869年),起義經曆一年零兩個月最終失敗。為了安撫百姓,唐懿宗宣布免除徐州、宿州、濠州、泗州三年的稅役。龐勳的餘部散居在青、鄆、齊等州之間堅持鬥爭,唐政府不段地派兵清剿,雖史書沒有明確記載,但曆史界一般都認為龐勳的餘部後來加入到了黃巢的農民軍之中去了。
唐朝末年桂林戍卒的嘩變引發的武裝起義給了腐朽的外強中幹的唐王朝以致命一擊,它就像黑暗之中的一盞明燈,鼓舞和照亮其他被壓迫的人民起來鬥爭。874年,王仙芝在長垣起義,唐朝很快就走到了盡頭。
(本文係原創編撰,版權歸作者彭誌文所有)
我在網上查了查資料,現在關於龐勳起義的介紹現在已經多了起來,記得我剛剛高中畢業那會曾準備寫一部演義小說《龐勳起義》,但是那時資料非常的缺乏,為此我還專門寫信給史學家尚鉞先生希望得到幫助。尚鉞是《中國曆史綱要》的主編,我最早了解到龐勳起義就是通過這本書,在一般的曆史書看不到關於龐勳起義的介紹,其實龐勳起義是唐朝末年一次規模很大的起義,有“唐亡於黃巢,而禍基於桂林”的說法。直接導致了後來的王仙芝和黃巢起義。(.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說網)當時尚老先生沒理我。嗬嗬~~現在想來也覺得自己的行為十分的可笑。其實並不是沒有資料,而是我的學識和水平使我不會去查找資料。
我這裏結合《新唐書》、《唐史演義》和《中國曆史綱要》等史學書籍給大夥簡介一下龐勳起義這一不太為人所知的,卻給唐政權垮台造成致命影響,中國曆史上不太多見的由官兵嘩變事件演變為武裝起義的過程。
當朝廷要戍卒再留戍一年的消息傳到桂林,徐州籍的戍卒非常地憤怒,他們終於忍無可忍,牙官許佶、軍校趙可立、王幼誠、劉景、傅寂、張實、王弘立、孟敬文、姚周等九人殺了都頭王仲甫。推舉糧料判官龐勳為都將。不過據說龐勳當時還是被脅迫的,並非自願加入。嘩變的戍卒衝進監軍院,奪取了兵器和甲胄。在龐勳的率領下,嘩變的戍卒自桂林(當時叫桂州)經湖南返回,“乃剽湘潭、衡山兩縣”。當時的唐懿宗下了聖旨以示安撫,遣中人張敬思部護送戍卒還鄉,但是龐勳感覺到朝廷不懷好意,特別是在潭州(今長沙)政府的監軍企圖要幹掉龐勳,奪取兵權被龐勳識破,龐勳擺脫了名為護送實則另有所圖的官兵,走水路沿長江東下,轉入淮南,直奔徐州。途中龐勳為了以防不測開始招兵買馬,有不少的農民加入到這支隊伍中。
十月,當龐勳率領的戍卒隊伍開始接近徐州地界時,崔彥曾命牙將田厚簡前去勞軍,暗中卻派都虞侯元密率軍埋伏在一個叫任山館的地方準備要伏擊龐勳。但是戍卒在徐州的家屬把這個情報暗中通知了龐勳。龐勳派使者去見崔彥曾,表示不敢回來,希望能夠就此“解甲自歸”,讓眾戍卒就地解散回家與親人團聚,並無意造反。但是崔彥曾“斬其使”,派兵去鎮壓,龐勳等戍卒被逼無路,隻得起義,他們擊敗了前來鎮壓的官兵,並攻陷了宿州。攻克宿州後“悉集城中貨財,令百姓來取之,一日之中四遠雲集”自旦至暮,就發展到六、七千人。還擁有千餘艘戰船。
龐勳水陸並進,騎兵夾江而下,直取徐州。崔彥曾說,“我方帥也,奉命守此,惟有死爾。”組織軍隊守城,並屠殺戍卒的家屬。當時的正好是大霧籠罩,龐勳指揮軍隊架起雲梯攻城,攻破外城。崔彥曾退守子城。起義軍用柴草堆在城門口放火焚燒,城門被燒壞,義軍攻入子城,殺尹戩、杜璋等,生擒了崔彥曾等,首先把崔彥曾關押在大彭館,有一個姓曹的長者勸龐勳留崔彥曾一條命,龐勳不聽,把崔彥曾殺死在床榻之上,並把所有官員及其家屬全部殺死。
十一月,龐勳的起義軍攻克濠州,殺掉刺史盧望回。唐懿宗下詔組織討逆大軍,由右金吾衛大將軍康宗訓為徐泗行營兵馬都招討使,神武大將軍王晏權為北麵招討使,羽林將軍戴可師為南麵招討使,起兵征剿。十二月,龐勳又攻陷和州、潞州,殺死潞州刺史高錫望。南到壽、廬;北至沂海、沭陽、下蔡、烏江、巢縣都被龐勳攻占,並攻陷了重鎮都梁城,切斷了江淮運輸線。此時的龐勳義軍發展到二十萬人馬。唐懿宗感覺到事態的嚴重性,又調動沙陀騎兵朱邪赤心、吐穀渾、契毖酋長的韃靼騎兵等少數民族武裝協助鎮壓。
龐勳指揮起義軍連戰連捷,屢次擊敗王晏權,並且在都梁山全殲戴可師的3萬官兵,擊斃戴可師。取得了如此輝煌的勝利,龐勳“自謂無敵於天下”,開始驕傲自滿。手下大將周重曾勸諫他,“自古驕滿奢逸,得而複失,成而複敗者多矣。況未得未成而為之乎?”因為龐勳的自驕,與他一起從桂林起兵的部下也十分驕傲,發展到連龐勳都不能節製他們的地步。而唐朝政府在失敗以後,撤換了王晏權,啟用泰寧軍節度使曹翔;由天雄軍節度使馬舉替代了淮南節度使令狐?。唐朝軍隊重新調整部署,四麵圍攻,進行瘋狂的鎮壓。起義軍占據的城鎮紛紛失守。龐勳在與康宗訓的作戰中失利,唐朝繼續增兵,由神策軍將軍宋留為西北麵招討使,官兵進逼徐州。
這時龐勳才接受大將周重的建議,西攻宋州、亳州,想牽製唐朝的兵力。但是龐勳西征以後,大將張玄撚叛變投降康宗訓,引唐兵圍攻徐州,引誘義軍投降。徐州守將許佶、龐舉直戰死,徐州失守。龐勳西征宋州不克,轉攻亳州,預備要折回徐州,但遭遇沙陀騎兵,被擊敗追殺,龐勳苦戰犧牲在蘄縣境內。時年是鹹通十年的九月(即869年),起義經曆一年零兩個月最終失敗。為了安撫百姓,唐懿宗宣布免除徐州、宿州、濠州、泗州三年的稅役。龐勳的餘部散居在青、鄆、齊等州之間堅持鬥爭,唐政府不段地派兵清剿,雖史書沒有明確記載,但曆史界一般都認為龐勳的餘部後來加入到了黃巢的農民軍之中去了。
唐朝末年桂林戍卒的嘩變引發的武裝起義給了腐朽的外強中幹的唐王朝以致命一擊,它就像黑暗之中的一盞明燈,鼓舞和照亮其他被壓迫的人民起來鬥爭。874年,王仙芝在長垣起義,唐朝很快就走到了盡頭。
(本文係原創編撰,版權歸作者彭誌文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