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五年一月十二日,根據盟國的請求,斯大林命令蘇聯紅軍兵分三路發起了攻勢淩厲的進擊,其中路的俄軍很快地粉碎了盤踞波蘭的德軍集團,強渡奧得河,把戰火燒到了德國的腹地,俄軍坦克已進至距其柏林五十公裏的地區。(.mianhuatang.info好看的小說)在維斯瓦河―奧得河戰役中德軍有二十五個師被擊潰,三十五個師被全殲。而此時阿登戰役還在進行當中,希特勒被迫從西線抽調黨衛隊第6裝甲軍等裝甲部隊前往東線的填補缺口。可悲的是希特勒聽信了蘇聯兩棲間諜的假情報,認為俄軍的主攻方向會在兩翼發動,於是他倉促地把好不容易從西線拚湊出來的主力調往了匈牙利方向,從而失去了在家門口(柏林戰役)翻盤的最後機會。即使這樣,到一月三十日匈牙利戰線的紅軍仍然前趨至了布達佩斯附近,德國的整條東線已經一敗塗地了,甚至沒有什麽力量可以去阻止紅軍占領維也納。
因為一月三十日這一天也是納粹黨獲得政權的二十周年紀念日,希特勒對全國做了最後一次的廣播講話,他在講話中聲稱“德國絕不會投降!”“所有的事件都取決於我們堅定的意誌,取決於我們對犧牲所做的準備。”
我們再把話題回到本書的主人公莫德爾元帥所在的西線戰場,這時盟軍已經增加到了七十個師的兵力。阿登戰役之後,艾森豪威爾就製定了“消滅萊茵河以西的德軍”、“奪占萊茵河以東的登陸場”、“搶占魯爾,攻占德國的南部地區”等作戰計劃。與之對峙的西線德軍名義上還有六十五個步兵師(其中有二十四個師哪怕是連一門反坦克炮也沒有的!)和八個裝甲師,實際人數不超過美英人數的三分之一,彈藥和技術兵器嚴重不足,而且完全喪失了製空權。根據蘇聯統計的資料一九四五年二月初,西部戰線德國與西方盟國的兵力對比是1:2.7(一百八十二萬對四百八十五萬九千人);坦克、自行火炮、強擊炮1:5.7(兩千輛對一萬一千三百輛);作戰飛機1:11.7(一千架對一萬一千七百架)。
莫德爾元帥仍然指揮的b集團軍群,下轄著第7集團軍、第15集團軍和第5裝甲集團軍,他們在特裏爾、魯爾蒙德一線設防。現在隻有天氣能幫上德國人的忙,一月份大雪紛飛,二月初冰雪融化,馬斯河和萊茵河洪水泛濫泥濘不堪,坦克和重型運輸車輛行駛受限。盟軍的攻擊進展緩慢了下來。
二月八日,盟國強大的地空火力首先進行長達五個小時的火力準備(七百架重型轟炸機投下兩千噸炸彈,一千零五十門大炮轟擊了五個小時),然後美國第9集團軍以十個師為縱深梯次展開進攻。美軍第一梯隊四個師對德軍一個已經被地空火力嚴重削弱的師。不過,大雨把戰場變成了泥沼,交通嚴重地堵塞,美軍進展非常地緩慢。
同樣,德國第1傘兵軍隻有一萬兩千名士兵和三十六門自行火炮,他們利用著賴赫斯瓦爾德的森林地形艱苦地防禦著,英軍第30軍陷身於低窪之地,加拿大第1集團軍也舉步維艱。
二月十日美軍主力準備向魯爾工業區推進,美軍的突擊隊已經逼近了烏爾夫水壩,莫德爾元帥命令部下破壞水庫機房,打開了水閘。幾個小時內,魯爾河泛濫,洪水像瀑布一樣傾瀉而下,灌滿了羅爾河和羅爾山穀。河床寬度由三百六十米增大到一千米,水位升高一米半,美軍第1和第9集團軍被暫時地阻擋了,他們在洪水和泥沼中掙紮了兩個星期才渡過魯爾河。
莫德爾以水為兵獲得了喘息,然後調兵遣將把第116裝甲師、第15裝甲擲彈兵師等部隊派往加拿大軍隊突破的地段,以九個師(內含兩個裝甲師,三個傘兵師)擋住了蒙哥馬利的推進。
不過,莫德爾的這種拆東牆補西牆從長遠來講是沒有意義的。利用德軍主力北調,德第15集團軍兵力空虛(僅四個師)之際,美軍第9集團軍四個師強渡了魯爾河,隻死了九十二個人而已。德國以十三個兵力弱小的師(就人數而言,這些師實際上半數都不到)來防守二百公裏的突出部,顯然是不明智的愚蠢行為。龍德施泰特元帥和莫德爾元帥不厭其煩地向希特勒稟報,“在第15集團軍的防禦地帶裏,德軍每一個旅要應付對方一個完整的師,盟軍有一千輛坦克,德軍隻有一百五十輛。”必須火速放棄這個突出部,以挽救還沒有被擊潰的兵團。希特勒斷然地拒絕,禁止任何形式的撤退。
二月十三日晚上,英國空軍轟炸機部隊司令哈裏斯下令出動了八百架轟炸機襲擊了德國東部城市德累斯頓。第二天,美國第8航空軍的四百架轟炸機再次光顧了這個可憐的城市。“熊熊的大火無法控製而蔓延到狹窄的街區,由於缺氧有大批的人死亡。”,總計有約二十萬的德國人口在轟炸引起的大火中灰飛煙滅了,傷亡人數遠遠超過了後來廣島、長崎的原子彈殺傷,戰爭的殘酷實際上是沒有正義者的。而且德累斯頓大轟炸還迫使三十萬德國難民向著充滿複仇怒火的挺進中的蘇聯紅軍逃去......
麵對嚴峻的形勢,德c集團軍群庫爾特;斯圖登特傘兵上將與莫德爾元帥在碰頭會上討論了當前形勢和還擊西方盟軍這次進攻的準備工作,特別討論了不可能迅速調遣預備隊以及缺乏燃料等問題。莫德爾安排了一次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撤退行動,並執行著嚴格的戰場紀律,德第5裝甲集團軍隻有少量部隊退過了萊茵河,第7集團軍殘部則退過了摩澤爾河,企圖建立新的防禦地區。
為了破壞魯爾地區的運輸工作,在三月一至二十一日這段時間內,盟軍重型和中型轟炸機共出動約一萬一千架次,投下了三萬一千六百多噸炸彈。盟國空軍每天都對敵工業設施、交通線以及防禦設施和軍隊進行猛烈地轟炸,僅美國空軍一周內就出動飛機五萬多架次。防守魯爾工業區的德軍與其他地區的聯絡發生了嚴重的困難。
三月初,美第9集團軍第29步兵師攻占了萊茵河畔的門興格拉德巴赫;巴頓第3集團軍第10裝甲師則攻占了特裏爾,加拿大軍團和美軍在格爾德恩地域會師。美第7軍的兩個師逼近德國第四大城市科隆,守衛城市的德第71軍(下轄第9裝甲師、第363步兵師)陷入混亂中,沒有進行像樣的抵抗就撤退了,軍長弗裏德裏希;科希林將軍(後因瀆職、叛國罪而受審判)報告寫到那樣,“指揮官和打得筋疲力盡的部隊失去了勝利的意誌”。美軍占領萊茵河上大橋的企圖則一再地被頑強的德軍所挫敗,自拿破侖以來,還沒有一個入侵者能夠渡過萊茵河。
當第15集團軍司令古斯塔夫;馮;粲根將軍向莫德爾指出因為第5裝甲軍的潰退給美軍留出了一百公裏的缺口,請求抽調三個師來補缺時,莫德爾問,“你用什麽來證明你這樣大規模調動軍隊是合理的?”
粲根將軍堅持說,“如果美國人不利用這個缺口把坦克派往萊茵河那他們就太蠢了!”
莫德爾元帥武斷地認為,“隻有瘋了才會想從雷馬根橋過萊茵河,這太荒唐可笑了。”
莫德爾就這樣忽略了對距杜塞爾多夫九十公裏的雷馬根魯登道夫鐵路橋的防守,因為在他看來西麵通向這座橋的公路坑坑窪窪,路況非常糟糕。美軍即使從此處渡過萊茵河,迎麵擋路就是高達一百八十公尺的懸崖絕壁;過了峭壁,在大約十八公裏的地段內群山林立,森林茂密,難以通行的公路蜿蜒在期間。如果德軍埋伏在這些森林之中,盟軍的坦克部隊將難以通過。
在攻陷了科隆之後,霍奇斯派出了一支美軍部隊從德軍防線的缺口殺入直撲雷馬根。粲根將軍得到了這一情報,於是他冒著丟官罷職的危險,命令奧托;希茨菲爾德將軍指揮的第67軍轉向東北,後撤到離雷馬根北麵二十五公裏的地方與第5裝甲集團軍會合,企圖阻擋美軍的穿插,關上通向雷馬根的大門。
莫德爾元帥知道後並沒有責怪粲根將軍,還答應派出第5裝甲軍的一支分隊來接應第67軍。但是第67軍並沒有能夠堵住美軍第9裝甲師的推進。
負責雷馬根防禦的德國將領是新換上的馮;伯特莫爾將軍,他跟莫德爾一樣地麻痹,認為美軍攻擊的重點是貝多芬的家鄉重鎮波恩市,因為那裏才是希特勒反複強調必須死守的城市。這樣,雷馬根的德國守軍實際上隻有一支由威裏;布拉特格上尉指揮的不到千人的雜牌軍。當美軍距雷馬根橋隻有十八公裏時,德軍開始在橋上安放炸藥,美第9裝甲師下轄由威廉;霍格準將指揮的獨立團在白磷彈的掩護下發起了猛攻,大橋上德軍的引爆器因為線路被炮火切斷而失靈,備用的炸藥包則威力不夠,隻起到了損壞橋麵的作用[德軍真的是衰到家了!]這樣美軍很幸運地飛奪下雷馬根魯登道夫大鐵橋,然後摧垮了橋頭脆弱的德軍防線,抵達到萊茵河東岸的安德爾納赫。
莫德爾的司令部正在向萊茵河東岸轉移途中,所以元帥沒有及時獲悉到大橋失守的消息。但是莫德爾手下的作戰副官京特;賴希海爾姆上校從龍德施泰特麾下的一名軍官那裏得知魯登道夫橋已經失守,責任心超強的賴希海爾姆上校立即作出了積極反應。因為聯絡不到莫德爾,他就自作主張地到處調動人馬企圖奪回雷馬根大橋。這可能是雷馬根橋事件鬧大之後,莫德爾沒有被處罰而龍德施泰特被免職的重要因素吧。用相術的說法是莫德爾遇上貴人了,賴希海爾姆上校挽救了莫德爾的仕途。
不過後來,莫德爾遵照希特勒保衛波恩的命令沒有對盟軍這一戰略性的行動作出恰當的反應。尤其,莫德爾把很願意去執行複奪雷馬根任務的第106裝甲旅的一個裝甲營調往了波恩,終於鑄成了大錯。雷馬根大橋的失守標誌著德軍在西線擁有的最後一道天然屏障――萊茵河的失去。
盟國原本對雷馬根橋根本沒有作計劃,現在是意外的驚喜。西方新聞傳媒對美軍橫渡萊茵河(實際上是美軍先頭部隊從兩個點在萊茵河上建立了橋頭堡)的勝利進行了大篇幅的報道。這時才意識到雷馬根大橋重要意義的希特勒勃然大怒,他憤怒地認為自己被出賣了,仿佛遭遇了第二次“七;二零”事件。希特勒比任何時候都更強烈地要求懲辦對雷馬根大橋失守負有責任的當事人,他已經忘記了一直以來是他自己在說波恩比雷馬根更重要,也是他下達的不到最後一刻不準炸橋的命令。如果早一點接受龍德施泰特和莫德爾的建議,將軍隊撤退到萊茵河右岸,炸毀掉大橋,根本就不會有現在的狀況。
希特勒隨即解除了與雷馬根橋失守關係不大的西線總司令龍德施泰特元帥的職務並讓他永久地退休。莫德爾元帥對雷馬根大橋的失守實際上負有直接的責任,沒有被追究已經算是運氣不錯了。
接替龍德施泰特的是同樣久負盛名的阿爾伯特;凱塞林空軍元帥。凱塞林元帥因為在意大利戰場主張建立羅馬防線,並守住了亞平寧一隅而得到希特勒的青睞。凱塞林空軍元帥的綽號叫做“笑眯眯的艾伯特”,他是抱著他那種始終如一的樂觀情緒到西線來就任總司令的。
三月十一日,凱塞林視察了雷馬根前線,看到西線德軍的慘狀時他冒出了一句,“如果我早來三個月就好了。”弄得站在旁邊的參謀長維斯特法爾非常地尷尬,因為凱塞林這麽說等於否定了前任龍德施泰特的工作,也得罪了莫德爾。來到b集團軍群司令部見到莫德爾元帥,凱塞林開著玩笑說,“先生們,我,就是秘密武器v3!”
凱塞林空軍元帥給莫德爾陸軍元帥傳達了希特勒指定某幾個師去奪回雷馬根的大橋的命令,“請您把敵人趕到萊茵河的那邊去。”
這是純粹意義上的外行指揮內行,希特勒真的已經昏了頭,元首看重的不再是誰會指揮打仗,而是誰能鼓舞士氣,不折不扣地執行他的命令。盟國方麵艾森豪威爾已經命令布雷德利至少投入五個師來鞏固雷馬根的橋頭堡。而莫德爾b集團軍群的部隊已經喪失了所有的重武器,有的師隻剩下不到一個連的兵力,根本不可能去執行這種命令。
“我試試看吧。不過,我不相信我們會有足夠的力量......”莫德爾元帥委婉地拒絕執行命令。
與凱塞林同來的還有希特勒特別委派黨衛隊的魯道夫;休波納旅隊長的“飛行軍事法庭”,負責追究丟失雷馬根大橋的責任,一批涉嫌的中下級軍官被很冤枉地執行了死刑。
美軍在穩步地擴大雷馬根的橋頭堡,麵對莫德爾的進攻,美軍第7軍、第3軍寸步不讓,德軍從地麵根本無法靠攏雷馬根橋。於是德軍出動空軍進行空襲,以及動用遠程大炮進行轟擊,但是都不能命中大橋。最後無奈地拉來了八百毫米的“多拉臼炮”,但是多拉大炮隻射出了三發炮彈就被美軍發現了,遭到美國空軍的襲擊,然後這輛龐然大物就出現了故障而無法使用[※注解二十六]。到四月份時,德國工程師被迫拆毀了這門超級大炮,以免它落入盟軍之手。
德軍甚至從荷蘭v2火箭基地向雷馬根橋射來的十二枚導彈,但全部失的,僅有一枚飛彈命中了離大橋三百米遠的一棟房子,炸死了幾個美國人。
最後德軍派出了一支蛙人別動部隊,攜著炸藥包企圖從水上發起襲擊,據美國方麵的資料宣稱,這支德軍蛙人別動部隊根本沒有靠近大橋就被美軍全部消滅了。
不過,雷馬根大橋最終還是斷裂、崩塌了,美軍不得不轉而依靠架設的浮橋。根據美軍的資料顯示是因為雙方在大橋周邊地區不停頓地交戰,近距離的爆炸,大量地使用重炮、高炮等轟擊產生震動等因素,終於造成原本已經嚴重受損,不太結實的大橋發生了斷裂。
==========================================================================
※注解二十六:多拉臼炮,又稱為“巴黎大炮”,列車軌道炮。設計目的是為了對付德法邊境馬奇諾防線的法軍要塞據點。
1942年春,由克虜伯兵工廠完工第一輛多拉臼炮交付德軍,該炮總共生產了2輛。另外的一輛隻完成80%,作為1號車的備件供應,全長米,寬7米重1350噸。射程接近40公裏,射速2發/小時,整座大炮及所需的彈藥需動用60節車皮。由於炮身過寬,標準寬度的鐵路無法運輸,需要專門鋪設特製的軌道。到達發射陣地後,還需要借助巨大的吊車將各部件安裝在炮架上。僅安裝好這門**,就需要大約1500人整整忙活3個星期。
實際使用:
11942年在烏克蘭克裏木半島的賽瓦斯托波爾戰役中,發射了39發炮彈,摧毀蘇軍多個350mm要塞炮陣地和一處地下彈藥庫。
219431944年在意大利中部的山地,少量發射,後因為遭盟軍空軍威脅,3個月後撤出意大利。
31944年8月在華沙起義期間,發射了27發炮彈,摧毀起義軍臨時指揮部――華沙大劇院,為平息叛亂立下功勞。
41945年3月,在雷馬根戰役中發射了3發炮彈,隨後多拉臼炮的零部件被美軍繳獲。
因為一月三十日這一天也是納粹黨獲得政權的二十周年紀念日,希特勒對全國做了最後一次的廣播講話,他在講話中聲稱“德國絕不會投降!”“所有的事件都取決於我們堅定的意誌,取決於我們對犧牲所做的準備。”
我們再把話題回到本書的主人公莫德爾元帥所在的西線戰場,這時盟軍已經增加到了七十個師的兵力。阿登戰役之後,艾森豪威爾就製定了“消滅萊茵河以西的德軍”、“奪占萊茵河以東的登陸場”、“搶占魯爾,攻占德國的南部地區”等作戰計劃。與之對峙的西線德軍名義上還有六十五個步兵師(其中有二十四個師哪怕是連一門反坦克炮也沒有的!)和八個裝甲師,實際人數不超過美英人數的三分之一,彈藥和技術兵器嚴重不足,而且完全喪失了製空權。根據蘇聯統計的資料一九四五年二月初,西部戰線德國與西方盟國的兵力對比是1:2.7(一百八十二萬對四百八十五萬九千人);坦克、自行火炮、強擊炮1:5.7(兩千輛對一萬一千三百輛);作戰飛機1:11.7(一千架對一萬一千七百架)。
莫德爾元帥仍然指揮的b集團軍群,下轄著第7集團軍、第15集團軍和第5裝甲集團軍,他們在特裏爾、魯爾蒙德一線設防。現在隻有天氣能幫上德國人的忙,一月份大雪紛飛,二月初冰雪融化,馬斯河和萊茵河洪水泛濫泥濘不堪,坦克和重型運輸車輛行駛受限。盟軍的攻擊進展緩慢了下來。
二月八日,盟國強大的地空火力首先進行長達五個小時的火力準備(七百架重型轟炸機投下兩千噸炸彈,一千零五十門大炮轟擊了五個小時),然後美國第9集團軍以十個師為縱深梯次展開進攻。美軍第一梯隊四個師對德軍一個已經被地空火力嚴重削弱的師。不過,大雨把戰場變成了泥沼,交通嚴重地堵塞,美軍進展非常地緩慢。
同樣,德國第1傘兵軍隻有一萬兩千名士兵和三十六門自行火炮,他們利用著賴赫斯瓦爾德的森林地形艱苦地防禦著,英軍第30軍陷身於低窪之地,加拿大第1集團軍也舉步維艱。
二月十日美軍主力準備向魯爾工業區推進,美軍的突擊隊已經逼近了烏爾夫水壩,莫德爾元帥命令部下破壞水庫機房,打開了水閘。幾個小時內,魯爾河泛濫,洪水像瀑布一樣傾瀉而下,灌滿了羅爾河和羅爾山穀。河床寬度由三百六十米增大到一千米,水位升高一米半,美軍第1和第9集團軍被暫時地阻擋了,他們在洪水和泥沼中掙紮了兩個星期才渡過魯爾河。
莫德爾以水為兵獲得了喘息,然後調兵遣將把第116裝甲師、第15裝甲擲彈兵師等部隊派往加拿大軍隊突破的地段,以九個師(內含兩個裝甲師,三個傘兵師)擋住了蒙哥馬利的推進。
不過,莫德爾的這種拆東牆補西牆從長遠來講是沒有意義的。利用德軍主力北調,德第15集團軍兵力空虛(僅四個師)之際,美軍第9集團軍四個師強渡了魯爾河,隻死了九十二個人而已。德國以十三個兵力弱小的師(就人數而言,這些師實際上半數都不到)來防守二百公裏的突出部,顯然是不明智的愚蠢行為。龍德施泰特元帥和莫德爾元帥不厭其煩地向希特勒稟報,“在第15集團軍的防禦地帶裏,德軍每一個旅要應付對方一個完整的師,盟軍有一千輛坦克,德軍隻有一百五十輛。”必須火速放棄這個突出部,以挽救還沒有被擊潰的兵團。希特勒斷然地拒絕,禁止任何形式的撤退。
二月十三日晚上,英國空軍轟炸機部隊司令哈裏斯下令出動了八百架轟炸機襲擊了德國東部城市德累斯頓。第二天,美國第8航空軍的四百架轟炸機再次光顧了這個可憐的城市。“熊熊的大火無法控製而蔓延到狹窄的街區,由於缺氧有大批的人死亡。”,總計有約二十萬的德國人口在轟炸引起的大火中灰飛煙滅了,傷亡人數遠遠超過了後來廣島、長崎的原子彈殺傷,戰爭的殘酷實際上是沒有正義者的。而且德累斯頓大轟炸還迫使三十萬德國難民向著充滿複仇怒火的挺進中的蘇聯紅軍逃去......
麵對嚴峻的形勢,德c集團軍群庫爾特;斯圖登特傘兵上將與莫德爾元帥在碰頭會上討論了當前形勢和還擊西方盟軍這次進攻的準備工作,特別討論了不可能迅速調遣預備隊以及缺乏燃料等問題。莫德爾安排了一次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撤退行動,並執行著嚴格的戰場紀律,德第5裝甲集團軍隻有少量部隊退過了萊茵河,第7集團軍殘部則退過了摩澤爾河,企圖建立新的防禦地區。
為了破壞魯爾地區的運輸工作,在三月一至二十一日這段時間內,盟軍重型和中型轟炸機共出動約一萬一千架次,投下了三萬一千六百多噸炸彈。盟國空軍每天都對敵工業設施、交通線以及防禦設施和軍隊進行猛烈地轟炸,僅美國空軍一周內就出動飛機五萬多架次。防守魯爾工業區的德軍與其他地區的聯絡發生了嚴重的困難。
三月初,美第9集團軍第29步兵師攻占了萊茵河畔的門興格拉德巴赫;巴頓第3集團軍第10裝甲師則攻占了特裏爾,加拿大軍團和美軍在格爾德恩地域會師。美第7軍的兩個師逼近德國第四大城市科隆,守衛城市的德第71軍(下轄第9裝甲師、第363步兵師)陷入混亂中,沒有進行像樣的抵抗就撤退了,軍長弗裏德裏希;科希林將軍(後因瀆職、叛國罪而受審判)報告寫到那樣,“指揮官和打得筋疲力盡的部隊失去了勝利的意誌”。美軍占領萊茵河上大橋的企圖則一再地被頑強的德軍所挫敗,自拿破侖以來,還沒有一個入侵者能夠渡過萊茵河。
當第15集團軍司令古斯塔夫;馮;粲根將軍向莫德爾指出因為第5裝甲軍的潰退給美軍留出了一百公裏的缺口,請求抽調三個師來補缺時,莫德爾問,“你用什麽來證明你這樣大規模調動軍隊是合理的?”
粲根將軍堅持說,“如果美國人不利用這個缺口把坦克派往萊茵河那他們就太蠢了!”
莫德爾元帥武斷地認為,“隻有瘋了才會想從雷馬根橋過萊茵河,這太荒唐可笑了。”
莫德爾就這樣忽略了對距杜塞爾多夫九十公裏的雷馬根魯登道夫鐵路橋的防守,因為在他看來西麵通向這座橋的公路坑坑窪窪,路況非常糟糕。美軍即使從此處渡過萊茵河,迎麵擋路就是高達一百八十公尺的懸崖絕壁;過了峭壁,在大約十八公裏的地段內群山林立,森林茂密,難以通行的公路蜿蜒在期間。如果德軍埋伏在這些森林之中,盟軍的坦克部隊將難以通過。
在攻陷了科隆之後,霍奇斯派出了一支美軍部隊從德軍防線的缺口殺入直撲雷馬根。粲根將軍得到了這一情報,於是他冒著丟官罷職的危險,命令奧托;希茨菲爾德將軍指揮的第67軍轉向東北,後撤到離雷馬根北麵二十五公裏的地方與第5裝甲集團軍會合,企圖阻擋美軍的穿插,關上通向雷馬根的大門。
莫德爾元帥知道後並沒有責怪粲根將軍,還答應派出第5裝甲軍的一支分隊來接應第67軍。但是第67軍並沒有能夠堵住美軍第9裝甲師的推進。
負責雷馬根防禦的德國將領是新換上的馮;伯特莫爾將軍,他跟莫德爾一樣地麻痹,認為美軍攻擊的重點是貝多芬的家鄉重鎮波恩市,因為那裏才是希特勒反複強調必須死守的城市。這樣,雷馬根的德國守軍實際上隻有一支由威裏;布拉特格上尉指揮的不到千人的雜牌軍。當美軍距雷馬根橋隻有十八公裏時,德軍開始在橋上安放炸藥,美第9裝甲師下轄由威廉;霍格準將指揮的獨立團在白磷彈的掩護下發起了猛攻,大橋上德軍的引爆器因為線路被炮火切斷而失靈,備用的炸藥包則威力不夠,隻起到了損壞橋麵的作用[德軍真的是衰到家了!]這樣美軍很幸運地飛奪下雷馬根魯登道夫大鐵橋,然後摧垮了橋頭脆弱的德軍防線,抵達到萊茵河東岸的安德爾納赫。
莫德爾的司令部正在向萊茵河東岸轉移途中,所以元帥沒有及時獲悉到大橋失守的消息。但是莫德爾手下的作戰副官京特;賴希海爾姆上校從龍德施泰特麾下的一名軍官那裏得知魯登道夫橋已經失守,責任心超強的賴希海爾姆上校立即作出了積極反應。因為聯絡不到莫德爾,他就自作主張地到處調動人馬企圖奪回雷馬根大橋。這可能是雷馬根橋事件鬧大之後,莫德爾沒有被處罰而龍德施泰特被免職的重要因素吧。用相術的說法是莫德爾遇上貴人了,賴希海爾姆上校挽救了莫德爾的仕途。
不過後來,莫德爾遵照希特勒保衛波恩的命令沒有對盟軍這一戰略性的行動作出恰當的反應。尤其,莫德爾把很願意去執行複奪雷馬根任務的第106裝甲旅的一個裝甲營調往了波恩,終於鑄成了大錯。雷馬根大橋的失守標誌著德軍在西線擁有的最後一道天然屏障――萊茵河的失去。
盟國原本對雷馬根橋根本沒有作計劃,現在是意外的驚喜。西方新聞傳媒對美軍橫渡萊茵河(實際上是美軍先頭部隊從兩個點在萊茵河上建立了橋頭堡)的勝利進行了大篇幅的報道。這時才意識到雷馬根大橋重要意義的希特勒勃然大怒,他憤怒地認為自己被出賣了,仿佛遭遇了第二次“七;二零”事件。希特勒比任何時候都更強烈地要求懲辦對雷馬根大橋失守負有責任的當事人,他已經忘記了一直以來是他自己在說波恩比雷馬根更重要,也是他下達的不到最後一刻不準炸橋的命令。如果早一點接受龍德施泰特和莫德爾的建議,將軍隊撤退到萊茵河右岸,炸毀掉大橋,根本就不會有現在的狀況。
希特勒隨即解除了與雷馬根橋失守關係不大的西線總司令龍德施泰特元帥的職務並讓他永久地退休。莫德爾元帥對雷馬根大橋的失守實際上負有直接的責任,沒有被追究已經算是運氣不錯了。
接替龍德施泰特的是同樣久負盛名的阿爾伯特;凱塞林空軍元帥。凱塞林元帥因為在意大利戰場主張建立羅馬防線,並守住了亞平寧一隅而得到希特勒的青睞。凱塞林空軍元帥的綽號叫做“笑眯眯的艾伯特”,他是抱著他那種始終如一的樂觀情緒到西線來就任總司令的。
三月十一日,凱塞林視察了雷馬根前線,看到西線德軍的慘狀時他冒出了一句,“如果我早來三個月就好了。”弄得站在旁邊的參謀長維斯特法爾非常地尷尬,因為凱塞林這麽說等於否定了前任龍德施泰特的工作,也得罪了莫德爾。來到b集團軍群司令部見到莫德爾元帥,凱塞林開著玩笑說,“先生們,我,就是秘密武器v3!”
凱塞林空軍元帥給莫德爾陸軍元帥傳達了希特勒指定某幾個師去奪回雷馬根的大橋的命令,“請您把敵人趕到萊茵河的那邊去。”
這是純粹意義上的外行指揮內行,希特勒真的已經昏了頭,元首看重的不再是誰會指揮打仗,而是誰能鼓舞士氣,不折不扣地執行他的命令。盟國方麵艾森豪威爾已經命令布雷德利至少投入五個師來鞏固雷馬根的橋頭堡。而莫德爾b集團軍群的部隊已經喪失了所有的重武器,有的師隻剩下不到一個連的兵力,根本不可能去執行這種命令。
“我試試看吧。不過,我不相信我們會有足夠的力量......”莫德爾元帥委婉地拒絕執行命令。
與凱塞林同來的還有希特勒特別委派黨衛隊的魯道夫;休波納旅隊長的“飛行軍事法庭”,負責追究丟失雷馬根大橋的責任,一批涉嫌的中下級軍官被很冤枉地執行了死刑。
美軍在穩步地擴大雷馬根的橋頭堡,麵對莫德爾的進攻,美軍第7軍、第3軍寸步不讓,德軍從地麵根本無法靠攏雷馬根橋。於是德軍出動空軍進行空襲,以及動用遠程大炮進行轟擊,但是都不能命中大橋。最後無奈地拉來了八百毫米的“多拉臼炮”,但是多拉大炮隻射出了三發炮彈就被美軍發現了,遭到美國空軍的襲擊,然後這輛龐然大物就出現了故障而無法使用[※注解二十六]。到四月份時,德國工程師被迫拆毀了這門超級大炮,以免它落入盟軍之手。
德軍甚至從荷蘭v2火箭基地向雷馬根橋射來的十二枚導彈,但全部失的,僅有一枚飛彈命中了離大橋三百米遠的一棟房子,炸死了幾個美國人。
最後德軍派出了一支蛙人別動部隊,攜著炸藥包企圖從水上發起襲擊,據美國方麵的資料宣稱,這支德軍蛙人別動部隊根本沒有靠近大橋就被美軍全部消滅了。
不過,雷馬根大橋最終還是斷裂、崩塌了,美軍不得不轉而依靠架設的浮橋。根據美軍的資料顯示是因為雙方在大橋周邊地區不停頓地交戰,近距離的爆炸,大量地使用重炮、高炮等轟擊產生震動等因素,終於造成原本已經嚴重受損,不太結實的大橋發生了斷裂。
==========================================================================
※注解二十六:多拉臼炮,又稱為“巴黎大炮”,列車軌道炮。設計目的是為了對付德法邊境馬奇諾防線的法軍要塞據點。
1942年春,由克虜伯兵工廠完工第一輛多拉臼炮交付德軍,該炮總共生產了2輛。另外的一輛隻完成80%,作為1號車的備件供應,全長米,寬7米重1350噸。射程接近40公裏,射速2發/小時,整座大炮及所需的彈藥需動用60節車皮。由於炮身過寬,標準寬度的鐵路無法運輸,需要專門鋪設特製的軌道。到達發射陣地後,還需要借助巨大的吊車將各部件安裝在炮架上。僅安裝好這門**,就需要大約1500人整整忙活3個星期。
實際使用:
11942年在烏克蘭克裏木半島的賽瓦斯托波爾戰役中,發射了39發炮彈,摧毀蘇軍多個350mm要塞炮陣地和一處地下彈藥庫。
219431944年在意大利中部的山地,少量發射,後因為遭盟軍空軍威脅,3個月後撤出意大利。
31944年8月在華沙起義期間,發射了27發炮彈,摧毀起義軍臨時指揮部――華沙大劇院,為平息叛亂立下功勞。
41945年3月,在雷馬根戰役中發射了3發炮彈,隨後多拉臼炮的零部件被美軍繳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