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圍困在博布魯伊斯克的德國第9集團軍大約有七萬人是莫德爾曾經指揮過的老部隊,元帥與之有著深厚的袍澤情誼。為了替第9集團軍解圍,莫德爾派出了第12裝甲師,但是已經為時太晚了!中間有著五十公裏的距離,濃煙滾滾的博布魯伊斯克城裏正上演著慘絕人寰的殺戮。第9集團軍的將士聽到是莫德爾來指揮的消息非常地高興,滿懷著信心,但是這種希望隻是曇花一現而已。


    莫德爾還沒來不來及調整防線,白俄羅斯第1、第3方麵軍兩個方麵軍從南北兩個方向奔明斯克迂回。莫德爾不得不承認連守住明斯克或援救第4和第9兩個集團軍那些被圍部隊都無能為力了,他向陸軍總部報告說,需要有更多的部隊才能阻擋莫洛迭奇諾和巴臘諾維契以西的俄軍。


    六月三十日,第12裝甲師的一個戰鬥群經過激烈的戰鬥,打開了一條撤出博布魯伊斯克的通道,救出了大約一萬名丟棄了重武器的殘餘部隊,德第9集團軍主力已經不複存在了。莫德爾十分地傷感。他身邊的人後來回憶,在第9集團軍覆滅後的這一段日子裏,莫德爾酗酒特別的嚴重。


    七月一日夜,莫德爾下令炸毀了明斯克的軍用、民用建築,棄城撤退。七月二日,俄軍先遣部隊穿過了明斯克城。七月三日,明斯克失守,但莫德爾仍成功地撤出了八千名傷員,一萬二千名後勤人員和眾多的婦女。


    第4集團軍大部分軍隊被俄軍圍困在別列津納河東岸,第4集團軍司令蒂佩爾斯基希將軍因為飛機失事而遇險負重傷,接替他的是弗雷德裏希;霍斯巴赫上將。天空中幾乎看不到德國戰機,俄國飛機持續不斷地轟炸造成了大量的傷亡(其中有三個將軍被炸死),而且還炸斷了別列津納河大橋。在德軍工兵搶修大橋時,大隊人馬和運輸車輛聚集在橋東,結果遭到蘇聯空軍猛烈的轟炸和掃射。


    莫德爾派出了第7裝甲師、第4裝甲師前來增援,但德第4集團軍與第9集團軍殘部突圍的速度跟不上主力潰退的速度,七月五日這兩個集團軍的相當一部分兵力(大約十一萬多人)在明斯克以東陷入了包圍圈。俄軍火炮、“卡秋莎”火箭炮加上成批的轟炸機猛烈的轟擊,覆滅的德軍含括了“統帥堂”裝甲擲彈兵師這樣的勁旅。許多潰散的士兵單獨或者組成小群徒勞地向著不可能到達的己方戰線(德軍主力已潰退到了東普魯士)靠攏,他們當中隻有很小的一部分的人在克服了重重困難後取得成功。走投無路的弗裏德裏希;威廉;米勒將軍等十二位將軍(三名軍長與九名師長)向白俄羅斯第2方麵軍投降了。


    三個俄國方麵軍繼續追殲著潰敗的德軍,在作著深遠迂回,德國中央集團軍主力麵臨全軍覆滅的危險。凶險嚴峻的形勢讓莫德爾不能再盲從於希特勒的錯誤指揮,他不斷地組織殘存的裝甲師對俄軍實施反衝鋒,其他部隊則逐步地向後撤退。七月七日,被擊潰的喬格;漢斯;萊因哈特上將的第3裝甲集團軍殘部七個營和幾個炮兵連(約四千人)在立陶宛的首府維爾紐斯被俄軍合圍。希特勒認為該城市具有“巨大的戰役意義”,必須堅守,“直至流盡最後一滴血”。


    眼看著北方集團軍群與中央集團軍群的翼側聯係中斷,莫德爾企圖說服希特勒定下“重大決心”――即把北方集團軍群撤到西德維納河。七月九日,莫德爾同北方集團軍群新上任的司令弗裏斯納大將一起乘飛機去見希特勒,請求元首同意放棄愛沙尼亞,以騰出兵力來填補白俄羅斯戰線上千瘡百孔的缺口。他們倆的請求再次被拒絕,其原因之一是這麽做會影響同盟的芬蘭,芬蘭早有心脫離德國,退出戰爭;原因之二是德國海軍會反對的。


    莫德爾元帥一再向希特勒指出,維爾紐斯德國守軍兵力單薄不可能守住城池,應準許其突圍,否則該部將被毫無意義地俄軍消滅,希特勒終於同意維爾紐斯的德軍突圍。這就像是一個傳奇,第3裝甲集團軍殘部首先擊退了白俄羅斯第3方麵軍的進攻,然後在第6裝甲師的一個混編戰鬥群接應下,維爾紐斯一半的部隊從維爾紐斯突圍了。進走了約一半的路程後,還是被窮追不舍的俄軍給追上,掩護部隊的工兵在俄軍的眼皮底下炸毀了科爾曼茨茲奇以西的一座很重要的橋梁,才最終於十二日逃離了被殲滅的命運,第3裝甲集團軍殘部敗退到了立陶宛的南部。


    俄**史則宣稱“挫敗了德軍所有的突圍企圖,全殲了守敵,並俘虜大約一萬五千人。”欲蓋彌彰的是傷亡慘重的俄國近衛第5坦克集團軍司令羅特米斯特羅夫因指揮不力而被解除職務調離了。不過維爾紐斯的失守,意味著德國中央集團軍群與北方集團軍群的陸地交通線完全被切斷了。


    七月十一日,俄軍又開始了大舉的進攻。波羅的海沿岸第2、第3兩個方麵軍攻擊了德北方集團軍群,波羅的海沿岸第1方麵軍也向陶格夫匹爾斯以南推進,德北方集團軍群麵臨著被包圍的危險,德軍被迫向馬裏恩堡防線(marienburg)的全麵後撤,俄軍跟蹤追擊,穿越了愛沙尼亞邊境,向北直撲北方集團軍群新設的坦寧堡防線。


    七月十四日八時二十分,科涅夫指揮的烏克蘭第1方麵軍發起了西烏克蘭戰役,他們攻擊的是德國的北烏克蘭集團軍群,使用的兵力規模是空前的,並有數千架飛機掌控著製空權。替代莫德爾指揮的副司令哈爾佩大將雖然早有準備,但莫德爾離開後,部隊出現了混亂。在格德夫以東有一千輛俄國戰車突入,德軍難以阻擋俄國人的攻勢,尤其是俄國空軍的無比強大。俄軍從二百公裏寬的正麵突破了德軍的防守,向縱深推進了五十至八十公裏。


    當俄軍經涅曼河實施突破後,進而抵達奧古斯圖夫。德國第13軍等部隊大約六萬五千人被包圍在布羅迪鎮。麵對這一新出現危險的情況,莫德爾元帥責無旁貸地糾集了幾乎所有能夠派出坦克部隊(第1、第8裝甲師)對俄軍突破部隊的翼側實施了突然而強有力的猛烈反衝擊。終於利用陰雲和大雨的掩護,在第1裝甲師的幫助下,布羅迪鎮的德軍(第349步兵師和第183、第217和第339三個空架子師)有大約三千人成功突圍。


    希特勒要求建立起新的戰線,在距東普魯士邊界盡可能遠的地方阻止逼近的俄軍。莫德爾元帥執行了希特勒的命令,盡管他曾在七月十三日就曾向希特勒指出,即使答應派來的所有師能在七月二十一日前有組織地趕到,他手裏也隻有十六個德軍師兵力,卻要與蘇聯一百六十六個師對抗。


    七月十六日,俄軍在利沃夫以北進抵布格河上遊。在科韋利附近突破了德軍坦克第4集團軍的防禦。仍然同時指揮德軍中央、北烏克蘭集團軍群的莫德爾元帥隻好下決心把兩個集團軍群撤過布格河,以便製止俄軍在它們的接合部實施突破。為了擊退俄軍這些極其危險的突擊,莫德爾集中了一切可以使用的力量,但是布格河防線也無法長久地防守。


    莫德爾元帥責成七月中旬從前線撤回的第9集團軍司令福爾曼將軍會同第4裝甲集團軍,保證守住普瓦維與華沙之間的維斯瓦河。第2集團軍則奉希特勒的命令扼守著布列斯特,由於兵力的不足,扼守就意味著無法彌補的損失,可要等到最終被合圍之後希特勒才會作出步允許撤退的決定。


    七月十七日,蘇聯克格勃頭子貝利亞;拉夫連迪;巴夫洛維奇專門安排了三萬五千萬(一說五萬七千)名德國俘虜在被送往西伯利亞途中,展示在莫斯科街頭,其中就包括第53軍軍長戈爾維策上將等四位將軍,這些德國俘虜被蘇聯人嘲笑為“進入莫斯科的第一批德國人”。羞辱俘虜的效果相當不好,事後斯大林也不得不承認這一點。[※注解十三]


    七月二十日,由莫德爾的前上司路德維希;貝克陸軍大將領導的反叛組織開始行動,後備軍參謀長克勞斯;馮;施道芬堡上校在東普魯士狼**的軍事會議上引爆了一顆炸彈,但希特勒很幸運地躲過了這一次暗殺。“七;二零行動”震驚了全世界,如果它取得成功的話,第二次世界大戰可能會提前九個月結束。正在前線浴血奮戰的莫德爾元帥作為一個軍人對於後方的背叛行為非常地氣憤,有一種被出賣的感覺,他是第一個通電譴責反叛支持希特勒的前線指揮官。也許正如曼施談因後來回憶的那樣,“作為一個戰區指揮官,我不認為自己有權力在戰爭期間密謀政變,這會導致前線的崩潰和國家的混亂,此外還有軍人誓言問題及政治謀殺的道德問題。”


    七月二十二日,布羅迪鎮剩下的德軍終於全部被消滅了,他們成為了東線所有包圍圈中,命運最悲慘的一個。“蘇聯的轟炸機和戰鬥轟炸機不停地轟炸,同時炮彈、炸彈和火箭彈象傾盆大雨一樣從四麵八方襲來。德軍的火炮早就沉默無聲了。德軍的飛機一架也看不見。到處響著彈藥和汽油桶的爆炸聲,中間還夾雜著傷員一陣陣痛苦的哀號和臨終前的呻吟。許多人始終保持冷靜的頭腦,但許多人卻茫然若失不知所措,許多人自殺身死。”(見艾伯特;西頓的《蘇德戰爭19411945》)德國第13軍有兩萬五千人戰死,一萬七千人被俘虜,其中包括第13軍軍長豪夫將軍,以及兩名師長林德曼將軍、內特維格將軍。


    七月二十七日,俄軍左翼在加爾沃林地域與前出的德軍遭遇,雙方展開了頑強的拚殺,截止到這一天德國第519自行反坦克營“黃蜂”反坦克排的傳奇人物路德維希;奈克爾上士已經擊毀了六十三輛蘇聯坦克。俄軍奮勇地突擊攻占了考納斯,將德軍逐過了杜比薩河。而且繼續朝著希奧利艾挺進,直抵拉塞尼艾以南。並曾一度在德軍第2集團軍西翼與華沙橋頭堡之間取得了進展,從四麵包圍了這個橋頭堡。蘇聯紅軍還重創了第501獨立虎式裝甲營,科涅夫元帥在回憶錄中聲稱還“完好無損”地繳獲了十輛“虎王”坦克,後來把它們送往了莫斯科,作為研製俄軍新型重型坦克的參考。


    七月三十日,俄軍的機械化旅抵達裏加灣。翌日,莫德爾元帥在給下屬的命令中寫道,蘇聯軍隊已經抵達東普魯士的邊界,現在“已經沒有退路了”。計劃發動反擊消滅希奧利艾-葉爾加瓦突出地帶的俄軍,恢複中部集團軍群同北部集團軍群右翼之間的交通聯係。他派出第3裝甲集團軍第7裝甲師(該師後轉隸給了第40裝甲軍)來填補與北方集團軍群16集團軍中的巨大缺口。


    赫爾曼;巴爾克將軍指揮第3裝甲軍和馮;紹肯將軍指揮的第39裝甲軍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北部地區,他們打退了蘇聯紅軍的第8摩托化近衛旅,打通一條連接裏加和圖庫姆斯的三十公裏長的通道,恢複了與東普魯士的交通,俄軍被迫從海上撤走了。


    在八月三日,靠著航空兵的強大支援(由於長期燃料不足,這種支援是很罕見的),在莫德爾元帥親自指揮下,德軍組織起了黨衛隊第5“維京”師、赫爾曼;戈林裝甲師、第19裝甲師、第17、第45步兵師等兵力,通過不斷地反衝鋒,終於擊潰並圍殲了突入到德軍陣地縱深(沃洛明―拉德茨尤明)的俄軍突擊集團第3坦克軍,俄軍被擊退回了涅曼河對岸。


    另一支紅軍部隊第8近衛集團軍(由大名鼎鼎的崔可夫將軍指揮)在瓦爾卡至馬格紐斯之間順利渡河,在維斯瓦河西岸形成一個寬十公裏,縱深三、五公裏的橋頭堡。莫德爾發現了當麵的俄軍正在集中兵力,準備發起新的進攻。為節省兵力,他命令所部逐次退到了華沙東北、文格魯夫、讚布魯夫一線以及奧索維茨和奧古斯圖夫運河以南的納雷夫河。


    俄軍似乎在勢不可擋地向波蘭首都華沙推進,波蘭地下抵抗組織認為起義的時機已經成熟了。為了搶先占領華沙,八月一日波蘭流亡政府發動了代號為“風暴”的武裝起義,數十萬華沙居民積極地投入到起義中。駐紮在華沙周圍的德軍奉莫德爾元帥的命令協助由埃裏希;馮;巴赫指揮的兩萬多黨衛軍部隊對華沙起義者進行了長達五周的殘酷鎮壓。


    不願意看到一個親西方而又對蘇聯懷有嚴重敵意的政府在戰後取得政權,崔可夫的部隊和俄國人控製著的波蘭第1集團軍並沒有進入華沙,而是開到了華沙以南約四十英裏的普瓦維和丹布林附近。針對俄軍的這一新變化,莫德爾及時地投入了第19裝甲師沿皮利察河實施突擊,赫爾曼;戈林裝甲師沿臘多姆卡河突擊,第17、第45步兵師則在兩個裝甲師的中間推進,經過激烈的戰鬥,崔可夫雖然守住了馬格努舍夫的橋頭堡,但傷亡慘重無力再繼續前進,第8近衛集團軍有五個師蒙受重創而被輪換。莫德爾暫時阻止了俄國人向拉多姆方向發展的企圖。


    中央集團軍群潰敗帶來的災難性危機終於被暫時消除了。後來蘇聯元帥朱可夫在回憶錄中客觀地提到,“我還是應該說德軍中央集團軍群指揮部在這種極端困難的情況下采取的作戰方式是正確的。由於德軍原無綿密的防線,而缺乏必要的的兵力的情況下又不能建立這樣的防線,德軍指揮部決定主要采用短促突擊的辦法來阻止我軍的進攻……”


    在“巴格拉季昂行動”戰役中,德國中央集團軍群有二十八個師被擊潰(不包括北烏克蘭集團軍群),能夠作戰的隻剩下八個師,總共損失了五十四萬餘人,參戰的四十七位將軍中有二十二名被俘虜,十位被擊斃。損失飛機二千架,坦克、自行火炮二千三百七十五輛,火炮一萬四千三百九十五門,機槍二萬三千零七十一挺,汽車五萬七千一百五十輛。不過俄軍的勝利是用沉重的代價換來的,死亡了二十四萬三千人,另有八十一萬一千人負傷。


    得不到盟國和紅軍支援的華沙人民起義陷入了絕境,希特勒命令德軍將華沙夷為平地。德軍瘋狂地進攻,相繼攻下華沙城的沃拉、奧霍塔區、老市區、波維斯勒、切爾尼亞克夫等市區。每奪占一個地區,黨衛隊就會對起義者和廣大市民進行大肆的屠殺,大屠殺中有大約二十五萬名波蘭軍民死亡。美麗的華沙城百分之八十五的地方被毀壞,這是二戰中真正被抹平的一座城市。


    從某種意義上說莫德爾是華沙悲劇的製造者之一。在殘酷東線,他還曾下令部隊實施“焦土政策”,對蘇聯人民犯下嚴重罪行,因此莫德爾元帥在一九四三年被反法西斯同盟確定為“乙級戰犯”[※注解十四]。


    莫德爾的成功防守扭轉了德軍自白俄羅斯戰役以來的一路潰敗。八月十七日,為了表彰莫德爾元帥挽狂瀾於既倒,希特勒親自授予了他鑽石金橡葉騎士十字勳章,並讚揚說,“如果不是因為你,俄國人也許已經進入了東普魯士,甚至是兵臨柏林城下。”鑽石金橡葉騎士十字勳章是一種高級別的榮譽勳章(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隻授出了二十七枚鑽石雙劍銀橡葉騎士十字勳章,莫德爾元帥是第十七位獲得者),莫德爾元帥的聲望達到了無以複加的頂點。


    後來在八月三十一日的會議上,希特勒還回顧說,“我相信,再沒有比東線這一年的情況更壞的了。當莫德爾元帥到職的時候,中央集團軍群已經處於無可挽救的境地……”希特勒稱讚莫德爾元帥為“我的消防車”。


    身邊的幕僚戲問:“您這部‘消防車’滅火有什麽秘訣?”


    希特勒很認真地回答說,“作戰指揮官應該有冷靜的分析、果斷的決心、周密的部署和準確的實施。”莫德爾元帥的崛起和被寵信,使希特勒完全忘記了曼施坦因元帥,莫德爾元帥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最被希特勒倚重的德國元帥之一。


    ========================================================================================================


    ※注解十三:莫斯科街頭的俘虜遊行


    據資料顯示,白俄羅斯第1方麵軍共向莫斯科運送了5.5萬名中央集團軍群的俘虜,所有俘虜被關在悶熱的貨運列車裏,在途中忍饑挨餓,隻能得到一點點飲用水。7月17日遊行德軍俘虜隊伍有數公裏長,參觀的人站滿了整條高爾基大街,在遊行隊伍的最前麵是被俘的21位中央集團軍群的將軍們。


    遊行的俘虜們身穿長滿了虱子的肮髒軍裝,破衣爛衫,大都沒有洗臉和刮胡子,臉上一副疲憊不堪的樣子,滿臉汙垢地展示在莫斯科人和外國人麵前。當時莫斯科氣溫高達40多攝氏度,數千名俘虜虛脫。由於遊行前一天俘虜們吃的食物有問題,許多俘虜嚴重腹瀉,一些人來不及上廁所就直接拉在柏油路上。


    莫斯科人則向隊伍中的德國俘虜吐口水,一些俘虜還被旁邊激動的婦女打傷。整個遊行活動共進行了6小時,之後隊伍在克裏姆林宮不遠處解散,俘虜們被裝上列車運往俄羅斯各地的集中營。


    ※注解十四:乙級戰犯


    1943年10月30日,蘇、美、英三國簽署的《莫斯科宣言》規定,戰後將把戰犯押往犯罪地點,由受害國根據國內法審判。戰犯身份的被認定成為了莫德爾最大的一塊心病,這應該是他最終自殺成仁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其實戰後,德國的乙級戰犯大都隻坐了十年左右甚至更短的監禁就釋放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彭氏軍史評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彭誌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彭誌文並收藏彭氏軍史評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