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在當時的社會,寒門學子要想當官的話就必須經過世家大族或者門閥勢力的舉薦,否則根本就不可能當官,就算是當了官這個人也是為所推薦他的世家服務的,在當時人們的心理,家族是第一位的然後才是國家,為了自己家族的利益可以拋棄一切。這也是為什麽荀家的弟子那麽出名但是也要分仕三家的原因。
在秦朝以前,中國社會采用分封製,選士也依靠世襲製度。西周時,天子以及諸侯分封天下。周禮之下,社會階級分明。管理國家由天子、諸侯、卿、士分級負責。而各階層按倫常,依照血緣世襲。到了東周,穩定的製度開始崩潰,於是有“客卿”、“食客”等製度以外的人材為各國的國君服務。
到了漢朝,分封製度逐漸被廢,皇帝中央集權得以加強。皇帝為管理國家,需要提拔民間人材。當時采用的是察舉製,由各級地方推薦德才兼備的人材。由州推舉的稱為秀才,由郡推舉的稱為孝廉。察舉製缺乏客觀的評選準則,雖有連坐製度,但後期逐漸出現地方官員徇私,所薦者不實的現象。
魏文帝時,陳群創立九品中正製,由中央特定官員,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間人才,分為九品錄用。兩晉以及南北朝時均是沿用此製。九品中正製是察舉製的改良,主要分別是將察舉之權,由地方官改由中央任命的官員負責。但是,這製度始終是由地方官選拔人才。魏晉時代,世族勢力強大,常影響中正官考核人才,後來甚至所憑準則僅限於門第出身。於是造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現象。不但堵塞了民間人材,還讓世族得以把持朝廷人事,影響皇帝的權力。
到了隋朝為改變這種弊端,隋文帝開始用分科考試來選舉人才。隋煬帝時期正式設置進士科,考核參選者對時事的看法,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我國科舉製度正式誕生,科舉是曆代封建王朝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種製度。由於采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科舉製從隋朝大業元年(605年)開始實行,到清朝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舉行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為止,經曆了一千三百多年。
科舉是中國古代讀書人的所參加的人才選拔考試。魏晉以來,官員大多從各地高門權貴的子弟中選拔。權貴子弟無論優劣,都可以做官。許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實學的人,卻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擔任高官。所以說,科舉的出現所代表的價值就在於公平的原則,當然也有很多人把持著科舉考試,使得很多人都成為其門下弟子,更有甚者出現了滿朝文武盡出其門下,弄得皇帝很是不安。但是不管怎麽說,中國的科舉製亦堪為教育製度典範。(.mianhuatang.info好看的小說)
產生於等級森嚴地君主時代地科舉製度。是當時麵向社會,不分貧富貴賤,通過特定的考試擇優選才的一種受人讚揚的製度,是一種公平競爭地製度。是人類史上第一個強調憑才能而不是憑出身選拔官吏地製度,作為一種人才選拔製度,科舉製實行之早、延續之久和影響之大,在世界曆史上絕無僅有。
可以說後世地官吏使用製度,亦是如此。且不說中國,但說整個世界。中國科舉製度展現在世人地眼前之後,在西方社會各界引起了強烈地反響。要求向中國學習,實行公開競爭,通過考試擇優錄用文職官員地呼聲越來越高,終於形成一股浪潮徹底衝滌改革了西方各國授官賜爵時任人唯親、濫用職權地現狀。
一七九一年,法國於第一次大革命期間開始實行官方文職考試。一八零零年,德國也實行文官考試製度。一八三八年,英國倫敦議會確認,中國的科舉製是“值得仿效的”。一八七零年,英國樞密院規定,凡進入行政機構工作者都必須經過競爭性考試。一八八三年,美國國會通過行政改革議案,實行文官考試製度……
爾後,西方各國都步法、德、英、美等國後塵,以中國科舉製為藍本,建立起適合本國國情的通過考試選拔公職官員地製度,並將其運用於其在東方地殖民地,從而使這源於中華的古老文明普及到全世界。
科舉學地產生和發展,源自政治需求的內在需要和人材需要製度改革的外在環境需求。雖然科舉製度後來被廢止,但科舉時代形成的一些觀念和做法卻仍存活於現實生活中,不論是初考、中考、高考、公務員考試等事實上都是科舉在今天的曆史條件下發展演變的新形態。
在中國曆史上實行了一千多年的科舉製度所積累的豐富經驗和寶貴教訓,對中華民族的今天和未來都具有不可磨滅的價值。東方劍知道自己若是貿然拿出科舉製度,雖然會受到那些寒門庶族的熱烈歡迎,但是,肯定會受到那些世族門閥的強力打擊,在自己的實力還沒有達到可以決定一切的時候,自己是不能將之拿出來的,現在也就是和賈詡說說,希望他能夠幫助自己說服自己麾下的那些個來自豪門大族的世家子弟。
同時,由於幽州的世家門閥被東方劍的血腥殺戮所迫,紛紛逃離幽州,所以現在幽州的豪門大族遠遠沒有其餘地方的多,也沒有了中原其餘地方世家門閥強勢,再一點,幽州如今辦學成風,同樣也有了一定的基礎,這樣一來,作為補充作用的科舉製度也就有了它得以發揮作用的土壤和空間。現在唯一可慮的就是如何在冀州甚至在其餘各州實施。
賈詡聽完了東方劍關於科舉製度介紹後道:“這是一個好的製度,隻要這個製度實施那麽我們就可以打破有世家大族所把持的人才製度,將天下的寒門士子以及所有不得勢的士子全部聚攏到我們身邊,那將是一股很可怕的力量呀?”
東方劍道:“不錯,但是現在卻不是實施這個方法的最佳時機,我們現在也隻能在幽州境內實施,就是冀州都不能輕易開啟呀。”
賈詡深表讚同道:“主要問題是,咱們沒有絕對的勢力,如果等咱們拿下並州和長安後,那我們就可以不用管其餘諸侯以及那些個世家大族的意見了。”
“現在我最擔心的就是元浩和公達他們有什麽不同意見,所以你要相辦法說服他們,將我的意思告訴他們,希望能夠得到他們的支持。”東方劍深重的說道。
“主公放心,詡相信他們都是支持主公的,畢竟他們也都是具有大智慧的人,也知道大漢的最大的問題出在哪兒。”賈詡說道,“主公這樣的考試要怎麽考,我們總不能讓天下所有的人一起考試吧?”
東方劍道:“你說的這個問題我早就考慮過了,我們首先在我們所控製下的各郡縣設立學校,當然了要想進入學校讀書混日子的人必須先參加一場進校的統一考試,一般每年一次或者兩次,我們可以稱其為童試,童試錄取者便可到學校裏進行學習,我們稱他們為秀才。”
“這童試是無關輕重的,不過卻是咱們選人的起點。接下來便是科舉製度的三場關鍵性考試,鄉試、會試、殿試。鄉試每三年秋季在各州治所舉行一次,我們也可稱為大比,均由本州秀才參加,考中後便稱可為舉人,第一名則稱為解元。會試則在鄉試後的第二年春天在幽州咱們派人監督下舉行,會試隻有舉人可以參加,取中後稱為貢士,第一名則稱會元。殿試則是由我親自主持的考試,地點暫時就安置在北平城內的文學院的大禮堂內。同樣殿試也隻能由貢士參加,取中後稱為進士及第。其中進士前三名則分別稱為狀元、探花、榜眼,對於他們我們還要在對其進行各方麵的考核,等考核完畢而且合格我們可對其委以重任,其餘的同樣在考核合格後,則發往各州或各縣和各部任職。”
“這製度好處有三,一是選人不再由某個人說得算了,而是經由層層篩選,相當公平、公開及公正。二是排除所謂的門第之見,給了所有人一個公平的機會,就算是鄉巴佬隻要他願意,一樣可以參加考試,考中了狀元一樣可以當官。三是由於老百姓知道讀書就有可能當官,便會發了瘋地去讀,這樣對普及文化知識也有一定的好處。至於壞處嘛,主要還是在考試內容上,這考試內容若老是考四書五經,那學子們自然隻對四書五經感興趣,對別的知識就根本不會去涉獵,這樣的人才要來也就沒什麽用處了,所以我們還要對他們進行各方麵的考核,這也就是我設立各院校的意思。再一個就是作弊,若是考試時出現營私舞弊,那這場考試也等於白考了,因此考官的人選便顯得尤為重要。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能讓一個人同時監考好幾屆的考試,否則則會出現結黨營私,滿朝之上同處一門的後果。”好在現代時電視劇大多是清宮劇,裏麵或多或少的都會涉及到科舉製,東方劍耳濡目染,對其自然是略知一二,因此說出來時不假思索,張口便來,當真有如滔滔江水一般綿綿不絕。
原來選人都是由所謂的名人來推薦,某名人說你算是人才,你就是人才,不是也是,反之若某名人說你不是人才,你便不是人才,是也不是,因此真正的人才往往因不慣巴結權貴而埋沒鄉裏。而科舉製的優越性就在於徹底地將這層窗戶紙給捅破了,隻要你自信才華出眾,不管身份地位,有錢沒錢都可參加,考中了一樣可以做官,這其實就是科舉製曆經千餘年長盛不衰的原因了。
科舉製完全顛覆了以往的選人製度,賈詡本就是十分聰明之人,一點便透,東方劍甫一說完,他便已明白了**成,初聞大道,不勝之喜,連連點頭,興奮道:“我大漢選人主要是由鄉裏推舉或朝廷征辟,如此一來,選人就容易由某個人或某幾個人說得算,所選的不是親戚,就是大族子弟,而真正賢才往往因沒有門路,或無人薦引而埋沒鄉裏,著實可惜。而這個製度便徹底的打破了門戶之見,且隻要操作的好,便十分公平、公正,真是一個難得的製度,主公若是想要唯才是舉,則一定要大力推行這個製度。”
東方劍點了點頭,道:“用人自當唯才是舉,我記得曾有人說過:‘若必廉士而後可用,則齊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無有被褐懷玉而釣於渭濱者乎?又得無盜嫂受金而未遇無知者乎?二三子其佐吾明揚仄陋,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既然有這樣的話,那就說明唯才是舉有多重要,可是我大漢自建立以來就把如此大任交給了幾個大臣或者特定的世家豪門,若是大臣們陽奉陰違,這樣的命令有等於無。而這項科舉製度等於是給所有的賢才門一個表現自己才能的機會,而不必再向以前那樣要不停的去巴結奉迎那些所謂的名士和成為那些個豪門的附庸,等著他們征辟了。”
賈詡道:“一旦這個科舉製度一實施,詡敢肯定大漢所有心有抱負的學子都會不顧一切的往幽州來參加考試,到時候就各地的諸侯就是想擋都擋不住,他們如果不能想出一個好的辦法來,那麽也就隻能看著人才源源不斷的流入我們的管轄範圍內。它山之石可是攻玉,等這些個學子的成績出來後,他們就會替咱們宣揚,到時候有了第一批就會有第二批。這樣就會源源不斷的有人才來投。”
東方劍道:“我相信這科舉製度是這世上最先進,最實用,永不掉隊的製度,隻要這世上還有人,還有人想要出人投地那麽這個製度就永遠不會消失,反而會隨著社會的進步,人類的進步而得到進一步甚至是更為完美的改善。”
東方劍此時站起身來走到窗前,看著窗外已經黑暗的夜色神情對著賈詡道:“其實這條路有多難,我知道。但是我一個人我是真的完成不了呀,所以我需要你們的支持。文和你知道我這一生最大的理想是什麽嗎?”
賈詡沒有說話,因為他知道這個時候他不應該說話,果然東方劍說道:“我有兩個理想一個就是你們已經知道的的就是建立一個強盛的大漢王朝,讓我們大漢的旗幟出現在所有太陽能夠照射到的地方,讓我們漢人成為這世上最偉大的民族。還有一個就是,願天下所有人都能過上好日子,百姓們不用再為吃穿發愁,天天都有大魚大肉可以吃。讓百姓們過上富足的生活。”
說到這兒,他讀出了一首詩聖杜甫的詩中的一句話: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賈詡沒有想到自己的主公心中的理想居然這麽偉大,而且是那麽的遙遠,此時賈詡知道自己選擇跟隨主公是自己一生最大的幸福。
賈詡激動的跪下道:“屬下一定盡心盡力輔佐主公成就千秋霸業。”
東方劍扶起賈詡道:“劍知道,文和必能助我完成心中的大業,劍能夠得到文和的以死相報,此生足矣。”
東方劍頓了頓又道:“這條路有太多的艱險,太多的困難,甚至可以說我們是在與天下間掌管這天下的所有的世家豪門大族為敵,我們成功了還好說,一旦我們失敗那麽我們就會被人唾罵,甚至是遺臭萬年。”
賈詡道:“詡知道這條路有多麽艱險,但是自詡投主公以來,主公對文和向來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從未有過絲毫懷疑,為此詡就是賠上性命也在所不辭,更何況這區區的唾罵,就算失敗了又如何,最起碼我們曾經為了心中的理想努力過。但是我們不會失敗,因為有主公這樣的雄才大略之人掌舵,有我這樣的智謀之士輔佐,我們不會失敗的。”
二人相視大笑起來。賈詡難得的改變他的低調行為狂傲一回。
就是從現在這一刻起,令人聞風喪膽的最恐怖的組合出場了。
在秦朝以前,中國社會采用分封製,選士也依靠世襲製度。西周時,天子以及諸侯分封天下。周禮之下,社會階級分明。管理國家由天子、諸侯、卿、士分級負責。而各階層按倫常,依照血緣世襲。到了東周,穩定的製度開始崩潰,於是有“客卿”、“食客”等製度以外的人材為各國的國君服務。
到了漢朝,分封製度逐漸被廢,皇帝中央集權得以加強。皇帝為管理國家,需要提拔民間人材。當時采用的是察舉製,由各級地方推薦德才兼備的人材。由州推舉的稱為秀才,由郡推舉的稱為孝廉。察舉製缺乏客觀的評選準則,雖有連坐製度,但後期逐漸出現地方官員徇私,所薦者不實的現象。
魏文帝時,陳群創立九品中正製,由中央特定官員,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間人才,分為九品錄用。兩晉以及南北朝時均是沿用此製。九品中正製是察舉製的改良,主要分別是將察舉之權,由地方官改由中央任命的官員負責。但是,這製度始終是由地方官選拔人才。魏晉時代,世族勢力強大,常影響中正官考核人才,後來甚至所憑準則僅限於門第出身。於是造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現象。不但堵塞了民間人材,還讓世族得以把持朝廷人事,影響皇帝的權力。
到了隋朝為改變這種弊端,隋文帝開始用分科考試來選舉人才。隋煬帝時期正式設置進士科,考核參選者對時事的看法,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我國科舉製度正式誕生,科舉是曆代封建王朝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種製度。由於采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科舉製從隋朝大業元年(605年)開始實行,到清朝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舉行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為止,經曆了一千三百多年。
科舉是中國古代讀書人的所參加的人才選拔考試。魏晉以來,官員大多從各地高門權貴的子弟中選拔。權貴子弟無論優劣,都可以做官。許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實學的人,卻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擔任高官。所以說,科舉的出現所代表的價值就在於公平的原則,當然也有很多人把持著科舉考試,使得很多人都成為其門下弟子,更有甚者出現了滿朝文武盡出其門下,弄得皇帝很是不安。但是不管怎麽說,中國的科舉製亦堪為教育製度典範。(.mianhuatang.info好看的小說)
產生於等級森嚴地君主時代地科舉製度。是當時麵向社會,不分貧富貴賤,通過特定的考試擇優選才的一種受人讚揚的製度,是一種公平競爭地製度。是人類史上第一個強調憑才能而不是憑出身選拔官吏地製度,作為一種人才選拔製度,科舉製實行之早、延續之久和影響之大,在世界曆史上絕無僅有。
可以說後世地官吏使用製度,亦是如此。且不說中國,但說整個世界。中國科舉製度展現在世人地眼前之後,在西方社會各界引起了強烈地反響。要求向中國學習,實行公開競爭,通過考試擇優錄用文職官員地呼聲越來越高,終於形成一股浪潮徹底衝滌改革了西方各國授官賜爵時任人唯親、濫用職權地現狀。
一七九一年,法國於第一次大革命期間開始實行官方文職考試。一八零零年,德國也實行文官考試製度。一八三八年,英國倫敦議會確認,中國的科舉製是“值得仿效的”。一八七零年,英國樞密院規定,凡進入行政機構工作者都必須經過競爭性考試。一八八三年,美國國會通過行政改革議案,實行文官考試製度……
爾後,西方各國都步法、德、英、美等國後塵,以中國科舉製為藍本,建立起適合本國國情的通過考試選拔公職官員地製度,並將其運用於其在東方地殖民地,從而使這源於中華的古老文明普及到全世界。
科舉學地產生和發展,源自政治需求的內在需要和人材需要製度改革的外在環境需求。雖然科舉製度後來被廢止,但科舉時代形成的一些觀念和做法卻仍存活於現實生活中,不論是初考、中考、高考、公務員考試等事實上都是科舉在今天的曆史條件下發展演變的新形態。
在中國曆史上實行了一千多年的科舉製度所積累的豐富經驗和寶貴教訓,對中華民族的今天和未來都具有不可磨滅的價值。東方劍知道自己若是貿然拿出科舉製度,雖然會受到那些寒門庶族的熱烈歡迎,但是,肯定會受到那些世族門閥的強力打擊,在自己的實力還沒有達到可以決定一切的時候,自己是不能將之拿出來的,現在也就是和賈詡說說,希望他能夠幫助自己說服自己麾下的那些個來自豪門大族的世家子弟。
同時,由於幽州的世家門閥被東方劍的血腥殺戮所迫,紛紛逃離幽州,所以現在幽州的豪門大族遠遠沒有其餘地方的多,也沒有了中原其餘地方世家門閥強勢,再一點,幽州如今辦學成風,同樣也有了一定的基礎,這樣一來,作為補充作用的科舉製度也就有了它得以發揮作用的土壤和空間。現在唯一可慮的就是如何在冀州甚至在其餘各州實施。
賈詡聽完了東方劍關於科舉製度介紹後道:“這是一個好的製度,隻要這個製度實施那麽我們就可以打破有世家大族所把持的人才製度,將天下的寒門士子以及所有不得勢的士子全部聚攏到我們身邊,那將是一股很可怕的力量呀?”
東方劍道:“不錯,但是現在卻不是實施這個方法的最佳時機,我們現在也隻能在幽州境內實施,就是冀州都不能輕易開啟呀。”
賈詡深表讚同道:“主要問題是,咱們沒有絕對的勢力,如果等咱們拿下並州和長安後,那我們就可以不用管其餘諸侯以及那些個世家大族的意見了。”
“現在我最擔心的就是元浩和公達他們有什麽不同意見,所以你要相辦法說服他們,將我的意思告訴他們,希望能夠得到他們的支持。”東方劍深重的說道。
“主公放心,詡相信他們都是支持主公的,畢竟他們也都是具有大智慧的人,也知道大漢的最大的問題出在哪兒。”賈詡說道,“主公這樣的考試要怎麽考,我們總不能讓天下所有的人一起考試吧?”
東方劍道:“你說的這個問題我早就考慮過了,我們首先在我們所控製下的各郡縣設立學校,當然了要想進入學校讀書混日子的人必須先參加一場進校的統一考試,一般每年一次或者兩次,我們可以稱其為童試,童試錄取者便可到學校裏進行學習,我們稱他們為秀才。”
“這童試是無關輕重的,不過卻是咱們選人的起點。接下來便是科舉製度的三場關鍵性考試,鄉試、會試、殿試。鄉試每三年秋季在各州治所舉行一次,我們也可稱為大比,均由本州秀才參加,考中後便稱可為舉人,第一名則稱為解元。會試則在鄉試後的第二年春天在幽州咱們派人監督下舉行,會試隻有舉人可以參加,取中後稱為貢士,第一名則稱會元。殿試則是由我親自主持的考試,地點暫時就安置在北平城內的文學院的大禮堂內。同樣殿試也隻能由貢士參加,取中後稱為進士及第。其中進士前三名則分別稱為狀元、探花、榜眼,對於他們我們還要在對其進行各方麵的考核,等考核完畢而且合格我們可對其委以重任,其餘的同樣在考核合格後,則發往各州或各縣和各部任職。”
“這製度好處有三,一是選人不再由某個人說得算了,而是經由層層篩選,相當公平、公開及公正。二是排除所謂的門第之見,給了所有人一個公平的機會,就算是鄉巴佬隻要他願意,一樣可以參加考試,考中了狀元一樣可以當官。三是由於老百姓知道讀書就有可能當官,便會發了瘋地去讀,這樣對普及文化知識也有一定的好處。至於壞處嘛,主要還是在考試內容上,這考試內容若老是考四書五經,那學子們自然隻對四書五經感興趣,對別的知識就根本不會去涉獵,這樣的人才要來也就沒什麽用處了,所以我們還要對他們進行各方麵的考核,這也就是我設立各院校的意思。再一個就是作弊,若是考試時出現營私舞弊,那這場考試也等於白考了,因此考官的人選便顯得尤為重要。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能讓一個人同時監考好幾屆的考試,否則則會出現結黨營私,滿朝之上同處一門的後果。”好在現代時電視劇大多是清宮劇,裏麵或多或少的都會涉及到科舉製,東方劍耳濡目染,對其自然是略知一二,因此說出來時不假思索,張口便來,當真有如滔滔江水一般綿綿不絕。
原來選人都是由所謂的名人來推薦,某名人說你算是人才,你就是人才,不是也是,反之若某名人說你不是人才,你便不是人才,是也不是,因此真正的人才往往因不慣巴結權貴而埋沒鄉裏。而科舉製的優越性就在於徹底地將這層窗戶紙給捅破了,隻要你自信才華出眾,不管身份地位,有錢沒錢都可參加,考中了一樣可以做官,這其實就是科舉製曆經千餘年長盛不衰的原因了。
科舉製完全顛覆了以往的選人製度,賈詡本就是十分聰明之人,一點便透,東方劍甫一說完,他便已明白了**成,初聞大道,不勝之喜,連連點頭,興奮道:“我大漢選人主要是由鄉裏推舉或朝廷征辟,如此一來,選人就容易由某個人或某幾個人說得算,所選的不是親戚,就是大族子弟,而真正賢才往往因沒有門路,或無人薦引而埋沒鄉裏,著實可惜。而這個製度便徹底的打破了門戶之見,且隻要操作的好,便十分公平、公正,真是一個難得的製度,主公若是想要唯才是舉,則一定要大力推行這個製度。”
東方劍點了點頭,道:“用人自當唯才是舉,我記得曾有人說過:‘若必廉士而後可用,則齊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無有被褐懷玉而釣於渭濱者乎?又得無盜嫂受金而未遇無知者乎?二三子其佐吾明揚仄陋,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既然有這樣的話,那就說明唯才是舉有多重要,可是我大漢自建立以來就把如此大任交給了幾個大臣或者特定的世家豪門,若是大臣們陽奉陰違,這樣的命令有等於無。而這項科舉製度等於是給所有的賢才門一個表現自己才能的機會,而不必再向以前那樣要不停的去巴結奉迎那些所謂的名士和成為那些個豪門的附庸,等著他們征辟了。”
賈詡道:“一旦這個科舉製度一實施,詡敢肯定大漢所有心有抱負的學子都會不顧一切的往幽州來參加考試,到時候就各地的諸侯就是想擋都擋不住,他們如果不能想出一個好的辦法來,那麽也就隻能看著人才源源不斷的流入我們的管轄範圍內。它山之石可是攻玉,等這些個學子的成績出來後,他們就會替咱們宣揚,到時候有了第一批就會有第二批。這樣就會源源不斷的有人才來投。”
東方劍道:“我相信這科舉製度是這世上最先進,最實用,永不掉隊的製度,隻要這世上還有人,還有人想要出人投地那麽這個製度就永遠不會消失,反而會隨著社會的進步,人類的進步而得到進一步甚至是更為完美的改善。”
東方劍此時站起身來走到窗前,看著窗外已經黑暗的夜色神情對著賈詡道:“其實這條路有多難,我知道。但是我一個人我是真的完成不了呀,所以我需要你們的支持。文和你知道我這一生最大的理想是什麽嗎?”
賈詡沒有說話,因為他知道這個時候他不應該說話,果然東方劍說道:“我有兩個理想一個就是你們已經知道的的就是建立一個強盛的大漢王朝,讓我們大漢的旗幟出現在所有太陽能夠照射到的地方,讓我們漢人成為這世上最偉大的民族。還有一個就是,願天下所有人都能過上好日子,百姓們不用再為吃穿發愁,天天都有大魚大肉可以吃。讓百姓們過上富足的生活。”
說到這兒,他讀出了一首詩聖杜甫的詩中的一句話: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賈詡沒有想到自己的主公心中的理想居然這麽偉大,而且是那麽的遙遠,此時賈詡知道自己選擇跟隨主公是自己一生最大的幸福。
賈詡激動的跪下道:“屬下一定盡心盡力輔佐主公成就千秋霸業。”
東方劍扶起賈詡道:“劍知道,文和必能助我完成心中的大業,劍能夠得到文和的以死相報,此生足矣。”
東方劍頓了頓又道:“這條路有太多的艱險,太多的困難,甚至可以說我們是在與天下間掌管這天下的所有的世家豪門大族為敵,我們成功了還好說,一旦我們失敗那麽我們就會被人唾罵,甚至是遺臭萬年。”
賈詡道:“詡知道這條路有多麽艱險,但是自詡投主公以來,主公對文和向來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從未有過絲毫懷疑,為此詡就是賠上性命也在所不辭,更何況這區區的唾罵,就算失敗了又如何,最起碼我們曾經為了心中的理想努力過。但是我們不會失敗,因為有主公這樣的雄才大略之人掌舵,有我這樣的智謀之士輔佐,我們不會失敗的。”
二人相視大笑起來。賈詡難得的改變他的低調行為狂傲一回。
就是從現在這一刻起,令人聞風喪膽的最恐怖的組合出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