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入秋時,一騎快馬奔馳在關中的荒原上,揚起一片沙塵。
臨近黃昏,這匹快馬來到了蒲城外的一片小莊園。
“楊亮楊老爺在嗎?”那騎馬人對著空曠的莊園高聲喊道。
莊園深處的一個簡陋的小宅裏,走出一個年輕的農夫,向那騎馬人招了招手。
“我就是楊亮。”他快步走到騎馬人身前,臉上掛著和善的笑容,“我可不是什麽老爺,隻是掙了些家業,辟了片田罷了。”
那騎馬人卻不理睬楊亮的解釋,隻從懷中取出了一封信,遞到了楊亮手中。
“這是渭南刀客陳平關托我帶來的。”那騎馬人隻簡單地說了一聲,也不等楊亮回話,便又撥轉馬頭,向大荔的方向策馬而去了。
楊亮微微愣了愣,展開那封信,借著斜陽打來的血色光亮,緩緩讀過了信上的內容。他臉上的笑容漸漸褪去,微微鎖起了眉頭。
他回到那小宅時,夫人剛被宅中唯一的老婢攙著,要去門邊張望楊亮。她挺起的肚子裏,一個鮮活的小生命就要在兩三個月後誕到這世間了。
“相公,是誰來了?”夫人輕聲問道。
“沒什麽,是個想來做傭農的漢子,我們雇不起,被我打發走了。”楊亮臉上掛著如和煦暖風般的笑容,卻將手裏的信揉成一團,藏進了袖中。
宅院角落裏,一柄關山刀插在劈柴的木樁裏,刃上閃著寒光,刀背和刀柄卻已是鏽跡斑斑。
入夜時,腹中的孩兒動了動身子,驚醒了楊亮的夫人。她撫了撫肚子,扭過頭想對楊亮說兩句情話打趣,卻在床邊不見楊亮的身影。
夫人有些狐疑地坐起身子,聽到院落裏傳來了輕輕的磨刀聲。
磨刀石借著楊亮的臂力,深深地刮進刀身裏,發出沉鈍的響動。層層鏽跡卻頑固地附在那刀背上,宛如那些逝去許久的歲月在夢魘中纏繞著楊亮一般。
磨了好些時候了,這刀卻總是不如當年那般明亮,但也至少算是把鋒利的好刀了。楊亮把刀舉到月下,任月光打在刃麵,散出一片光暈。
他站起身子,甩了甩有些麻木的胳膊,深深喘息了幾口氣,緩緩對著那遠在天際的明月擺開了起手式。他的眼睛微閉片刻,待到氣息平和時,忽然睜開兩道銳利的目光。
步移腰轉,甩肘劈刀,風聲驟急。
翻飛的利刃破開了院落裏的夜色星空,沙石被陣陣殺氣驚擾得四處潰逃。這刀客仿佛回到了千軍帳下,群寇寨頭,鋼刀在歲月灑下銀光,喊殺把天地染成血紅。
舞刀人的力氣越用越猛,腹中氣息卻漸漸跟不上了。鋼刀劈砍過晚風,伴著舞刀人的喘息聲起伏著,似這後院發出了幾聲哀鳴。
終於,楊亮一個翻飛的身姿落下,腳底卻沒有踩實,膝蓋一軟,重重地跌落到了沙石地上,喉中哼出一聲悶響。
“相公!”夫人忽然從屋中跑出來,“摔著了麽?要緊麽?”
楊亮望著夫人,臉上掠過一陣驚慌無措,卻馬上被他用笑容掩蓋了下去。
“不礙事。”他笑道,“就是夜裏難眠,忽然有些技癢了,便出來演練兩招過過癮罷了。”
“胡說!”夫人撫著楊亮胳膊上的擦傷,心疼地罵道,“你這胡話,能騙得了誰?明明一年不曾練那柄刀了,怎麽今夜就忽然技癢。還有那黃昏時來的人,分明不是來做傭農的,你還騙我……”
說著,夫人竟落下點滴淚來。楊亮苦笑了聲,輕輕把夫人摟入了懷中:“什麽事都瞞不住你。”
“黃昏時,那人究竟是誰?”
“是個信使,送來了我大哥陳平關的信,說有件要事,要我們兄弟相助。”
“是江湖事麽?”
楊亮的笑容輕輕散了,微微頷首,“嗯”了一聲。
“好不容易才不做刀客了,又要回去麽?”夫人在楊亮懷中抽泣著,“江湖上打打殺殺,有今日無明日,難道就比你我在這莊園裏廝守要好麽?”
“夫人……”楊亮在她耳邊輕聲喚道,“我隻是練練刀,又沒說要應下這事。”
“你又想騙我!”夫人嬌聲嗔怒道,“你大哥的請求,你真會拒絕麽?”
楊亮凝視著院外,任月光把他臉上的惆悵映照得分明。
“我已不是江湖人了,這事大哥也許還不知道。若知道了,念在兄弟情誼,他自然不會為難我。我明日尋一匹快馬,出一趟遠門去見大哥,當麵向他請辭,頂多一個月便回來,絕不再以身犯險,教你擔心,好麽?”
夫人抬起淚眼,望著楊亮,哽咽道:“此話當真?”
楊亮的臉上又恢複了笑容。他用手輕輕撫著夫人的肚子,柔聲道:“我若說謊,怎麽瞞得過夫人呢?”
半個月後,福建侯官境內的一座舊宅外,束著幾匹快馬。
舊宅裏,傳出了王泰的笑鬧聲:“咱們兄弟自當年助林大人掃平陝西刀匪之後,就再沒聚過了吧!”
“也是當年各位兄弟得力,陝西才能重歸太平。”是陳平關的聲音,“所以這趟護衛,還得請來各位兄弟,我才放心。”
王泰大笑道:“大哥這話想得周到,陝西那般窮凶極惡的盜寇都被咱們兄弟四人鏟平了,走這一趟護衛能有何難處?咱兄弟再聯手,定能保林大人安然無恙!”
一旁的裴士林也拱手道:“當今朝廷,百官庸弱,唯林大人是名臣良相。林大人若有難處,裴士林自當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四弟說得真好!”王泰笑著,借這興頭,又對著楊亮喊道,“三弟,你也說兩句,撞個出師彩!”
楊亮卻尷尬地笑了笑,隻望著陳平關,把許多話堆到了喉嚨裏,卻半句也說不出來。
三個刀客都望向楊亮,等了許久。陳平關笑著,王泰興奮著,唯裴士林看見楊亮臉上的模樣,忽然想起什麽,微微愣住了。
“三弟,你倒是說兩句啊……”王泰正要催促,卻被裴士林攔住了話頭。
“大哥,你或許有所不知。”裴士林緩緩向陳平關說道,“三弟去年成親了。”
王泰像是忽然想起這事似的,拍了拍桌案,高聲笑道:“對!三弟成親那天,俺和四弟都去喝了喜酒呢!俺還說呢,可惜大哥遠在福建,要不咱們兄弟四個聚一聚該多好……”
陳平關的臉上,卻忽然騰起一片茫然。
“三弟,果真如此麽?”他輕聲問道。
楊亮點了點頭,有些羞澀地笑道:“夫人再過兩三個月,就要臨盆了。”
陳平關和裴士林都沉默了,卻唯有王泰大大咧咧道:“好事,好事啊!等這次護衛林大人到了廣西,咱們就直上蒲城,再去吃一頓三弟的喜酒!”
他高聲說著,卻發現沒有一個人附和他。這屋裏的氣氛,唯他與眾人格格不入。
“你們這是怎麽了?”王泰愣道。
“三哥……”裴士林低聲道,“這一趟畢竟是江湖事,生死難明,若有個萬一……”
“怎麽會有萬一?”王泰哈哈大笑道,“咱們兄弟聯手,什麽時候出過萬一?這一趟不過是個公差,哪怕真有賊人也勝不了咱們這四柄關山刀!三弟莫怕,二哥保你回去抱兒子!”
裴士林戳了戳王泰,終於止住了他沒完沒了的談笑,讓他看了看大哥陳平關臉上的愁容。
陳平關隻是歉疚地望著楊亮,道:“三弟,這事……大哥全不知曉……”
看見陳平關的表情,楊亮急忙道:“大哥不必客氣。我這條命都不知被各位兄弟救過多少回了。大哥有命,我自當前來。”
“可你夫人……”
“耽誤兩天,uu看書.ukanshu不礙事的。”楊亮笑道,“二哥說得對,有各位兄弟在,這一趟不會有事的。我就跟大家去一趟廣西,再回蒲城,定能趕得上孩子出世。”
“大哥……”裴士林忽然對陳平關道,“今後衝鋒陷陣的事情就交給我和二哥吧。三哥就專心保護大人,我們為他打頭陣便是。”
王泰也急忙抱拳道:“大哥,交給俺便是。咱們兄弟出征,從來戰無不勝。三弟這一趟無非多費些腳力罷了,不必擔心。”
陳平關看著楊亮臉上的笑容,微微點了點頭,道:“三弟,你的性命,就交給大哥吧。”
“謝過各位兄弟了。”楊亮拱手,向三位刀客笑道。
半個月後,武昌府衙。
冒著一陣暴雨般的鏢箭,一行人快步撤回了府衙深處。
王泰喘息著,將欽差大人交給了知府照看。欽差捂著被利箭刺穿的腳踝,對王泰喊道:“我不礙事,去看看楊亮如何!”
王泰匆匆抱了一拳,便向小屋跑去。
小屋裏,裴士林將楊亮攙扶到床鋪上,陳平關急尋來許多布條,為楊亮捆住傷口。他們的手上,早已沾滿了血。
楊亮虛弱地靠在木板上,麵色慘白,呆呆地向前望著,渙散的目光看不清任何東西,隻聽得身邊一陣忙亂和喊叫。
那天的蒲城外,一座莊園舊宅裏,一位少婦挺著肚子,守在宅門外癡癡望著遠方,直到黃昏也不願回屋去。
臨近黃昏,這匹快馬來到了蒲城外的一片小莊園。
“楊亮楊老爺在嗎?”那騎馬人對著空曠的莊園高聲喊道。
莊園深處的一個簡陋的小宅裏,走出一個年輕的農夫,向那騎馬人招了招手。
“我就是楊亮。”他快步走到騎馬人身前,臉上掛著和善的笑容,“我可不是什麽老爺,隻是掙了些家業,辟了片田罷了。”
那騎馬人卻不理睬楊亮的解釋,隻從懷中取出了一封信,遞到了楊亮手中。
“這是渭南刀客陳平關托我帶來的。”那騎馬人隻簡單地說了一聲,也不等楊亮回話,便又撥轉馬頭,向大荔的方向策馬而去了。
楊亮微微愣了愣,展開那封信,借著斜陽打來的血色光亮,緩緩讀過了信上的內容。他臉上的笑容漸漸褪去,微微鎖起了眉頭。
他回到那小宅時,夫人剛被宅中唯一的老婢攙著,要去門邊張望楊亮。她挺起的肚子裏,一個鮮活的小生命就要在兩三個月後誕到這世間了。
“相公,是誰來了?”夫人輕聲問道。
“沒什麽,是個想來做傭農的漢子,我們雇不起,被我打發走了。”楊亮臉上掛著如和煦暖風般的笑容,卻將手裏的信揉成一團,藏進了袖中。
宅院角落裏,一柄關山刀插在劈柴的木樁裏,刃上閃著寒光,刀背和刀柄卻已是鏽跡斑斑。
入夜時,腹中的孩兒動了動身子,驚醒了楊亮的夫人。她撫了撫肚子,扭過頭想對楊亮說兩句情話打趣,卻在床邊不見楊亮的身影。
夫人有些狐疑地坐起身子,聽到院落裏傳來了輕輕的磨刀聲。
磨刀石借著楊亮的臂力,深深地刮進刀身裏,發出沉鈍的響動。層層鏽跡卻頑固地附在那刀背上,宛如那些逝去許久的歲月在夢魘中纏繞著楊亮一般。
磨了好些時候了,這刀卻總是不如當年那般明亮,但也至少算是把鋒利的好刀了。楊亮把刀舉到月下,任月光打在刃麵,散出一片光暈。
他站起身子,甩了甩有些麻木的胳膊,深深喘息了幾口氣,緩緩對著那遠在天際的明月擺開了起手式。他的眼睛微閉片刻,待到氣息平和時,忽然睜開兩道銳利的目光。
步移腰轉,甩肘劈刀,風聲驟急。
翻飛的利刃破開了院落裏的夜色星空,沙石被陣陣殺氣驚擾得四處潰逃。這刀客仿佛回到了千軍帳下,群寇寨頭,鋼刀在歲月灑下銀光,喊殺把天地染成血紅。
舞刀人的力氣越用越猛,腹中氣息卻漸漸跟不上了。鋼刀劈砍過晚風,伴著舞刀人的喘息聲起伏著,似這後院發出了幾聲哀鳴。
終於,楊亮一個翻飛的身姿落下,腳底卻沒有踩實,膝蓋一軟,重重地跌落到了沙石地上,喉中哼出一聲悶響。
“相公!”夫人忽然從屋中跑出來,“摔著了麽?要緊麽?”
楊亮望著夫人,臉上掠過一陣驚慌無措,卻馬上被他用笑容掩蓋了下去。
“不礙事。”他笑道,“就是夜裏難眠,忽然有些技癢了,便出來演練兩招過過癮罷了。”
“胡說!”夫人撫著楊亮胳膊上的擦傷,心疼地罵道,“你這胡話,能騙得了誰?明明一年不曾練那柄刀了,怎麽今夜就忽然技癢。還有那黃昏時來的人,分明不是來做傭農的,你還騙我……”
說著,夫人竟落下點滴淚來。楊亮苦笑了聲,輕輕把夫人摟入了懷中:“什麽事都瞞不住你。”
“黃昏時,那人究竟是誰?”
“是個信使,送來了我大哥陳平關的信,說有件要事,要我們兄弟相助。”
“是江湖事麽?”
楊亮的笑容輕輕散了,微微頷首,“嗯”了一聲。
“好不容易才不做刀客了,又要回去麽?”夫人在楊亮懷中抽泣著,“江湖上打打殺殺,有今日無明日,難道就比你我在這莊園裏廝守要好麽?”
“夫人……”楊亮在她耳邊輕聲喚道,“我隻是練練刀,又沒說要應下這事。”
“你又想騙我!”夫人嬌聲嗔怒道,“你大哥的請求,你真會拒絕麽?”
楊亮凝視著院外,任月光把他臉上的惆悵映照得分明。
“我已不是江湖人了,這事大哥也許還不知道。若知道了,念在兄弟情誼,他自然不會為難我。我明日尋一匹快馬,出一趟遠門去見大哥,當麵向他請辭,頂多一個月便回來,絕不再以身犯險,教你擔心,好麽?”
夫人抬起淚眼,望著楊亮,哽咽道:“此話當真?”
楊亮的臉上又恢複了笑容。他用手輕輕撫著夫人的肚子,柔聲道:“我若說謊,怎麽瞞得過夫人呢?”
半個月後,福建侯官境內的一座舊宅外,束著幾匹快馬。
舊宅裏,傳出了王泰的笑鬧聲:“咱們兄弟自當年助林大人掃平陝西刀匪之後,就再沒聚過了吧!”
“也是當年各位兄弟得力,陝西才能重歸太平。”是陳平關的聲音,“所以這趟護衛,還得請來各位兄弟,我才放心。”
王泰大笑道:“大哥這話想得周到,陝西那般窮凶極惡的盜寇都被咱們兄弟四人鏟平了,走這一趟護衛能有何難處?咱兄弟再聯手,定能保林大人安然無恙!”
一旁的裴士林也拱手道:“當今朝廷,百官庸弱,唯林大人是名臣良相。林大人若有難處,裴士林自當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四弟說得真好!”王泰笑著,借這興頭,又對著楊亮喊道,“三弟,你也說兩句,撞個出師彩!”
楊亮卻尷尬地笑了笑,隻望著陳平關,把許多話堆到了喉嚨裏,卻半句也說不出來。
三個刀客都望向楊亮,等了許久。陳平關笑著,王泰興奮著,唯裴士林看見楊亮臉上的模樣,忽然想起什麽,微微愣住了。
“三弟,你倒是說兩句啊……”王泰正要催促,卻被裴士林攔住了話頭。
“大哥,你或許有所不知。”裴士林緩緩向陳平關說道,“三弟去年成親了。”
王泰像是忽然想起這事似的,拍了拍桌案,高聲笑道:“對!三弟成親那天,俺和四弟都去喝了喜酒呢!俺還說呢,可惜大哥遠在福建,要不咱們兄弟四個聚一聚該多好……”
陳平關的臉上,卻忽然騰起一片茫然。
“三弟,果真如此麽?”他輕聲問道。
楊亮點了點頭,有些羞澀地笑道:“夫人再過兩三個月,就要臨盆了。”
陳平關和裴士林都沉默了,卻唯有王泰大大咧咧道:“好事,好事啊!等這次護衛林大人到了廣西,咱們就直上蒲城,再去吃一頓三弟的喜酒!”
他高聲說著,卻發現沒有一個人附和他。這屋裏的氣氛,唯他與眾人格格不入。
“你們這是怎麽了?”王泰愣道。
“三哥……”裴士林低聲道,“這一趟畢竟是江湖事,生死難明,若有個萬一……”
“怎麽會有萬一?”王泰哈哈大笑道,“咱們兄弟聯手,什麽時候出過萬一?這一趟不過是個公差,哪怕真有賊人也勝不了咱們這四柄關山刀!三弟莫怕,二哥保你回去抱兒子!”
裴士林戳了戳王泰,終於止住了他沒完沒了的談笑,讓他看了看大哥陳平關臉上的愁容。
陳平關隻是歉疚地望著楊亮,道:“三弟,這事……大哥全不知曉……”
看見陳平關的表情,楊亮急忙道:“大哥不必客氣。我這條命都不知被各位兄弟救過多少回了。大哥有命,我自當前來。”
“可你夫人……”
“耽誤兩天,uu看書.ukanshu不礙事的。”楊亮笑道,“二哥說得對,有各位兄弟在,這一趟不會有事的。我就跟大家去一趟廣西,再回蒲城,定能趕得上孩子出世。”
“大哥……”裴士林忽然對陳平關道,“今後衝鋒陷陣的事情就交給我和二哥吧。三哥就專心保護大人,我們為他打頭陣便是。”
王泰也急忙抱拳道:“大哥,交給俺便是。咱們兄弟出征,從來戰無不勝。三弟這一趟無非多費些腳力罷了,不必擔心。”
陳平關看著楊亮臉上的笑容,微微點了點頭,道:“三弟,你的性命,就交給大哥吧。”
“謝過各位兄弟了。”楊亮拱手,向三位刀客笑道。
半個月後,武昌府衙。
冒著一陣暴雨般的鏢箭,一行人快步撤回了府衙深處。
王泰喘息著,將欽差大人交給了知府照看。欽差捂著被利箭刺穿的腳踝,對王泰喊道:“我不礙事,去看看楊亮如何!”
王泰匆匆抱了一拳,便向小屋跑去。
小屋裏,裴士林將楊亮攙扶到床鋪上,陳平關急尋來許多布條,為楊亮捆住傷口。他們的手上,早已沾滿了血。
楊亮虛弱地靠在木板上,麵色慘白,呆呆地向前望著,渙散的目光看不清任何東西,隻聽得身邊一陣忙亂和喊叫。
那天的蒲城外,一座莊園舊宅裏,一位少婦挺著肚子,守在宅門外癡癡望著遠方,直到黃昏也不願回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