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城西北一帶,是武昌城的官府重地,北至武勝門內鳳凰山,南至漢陽門前黃鶴樓,衙門林立,府司相連,維持著整個武昌城的運轉。
這片地帶的最南邊,與黃鶴樓斜向相對的一座大衙門,便是武昌府所在。武昌府衙門,是武昌城的心髒,代表著大清國對這裏的統治。來往武昌城的江湖人,可以在任何地方處理江湖恩怨,卻唯獨不能殺進這武昌府縣衙。若殺進去了,便不再是江湖恩怨,而是造反了。
眼看日落了,城裏的宵禁即將開始,武昌府知府走出了衙門,坐進了自己的轎子裏。
“路上走快些。”知府對轎夫吩咐道,“宵禁前要到府上。”
兩位轎夫苦笑了一聲,答道:“老爺,您要真擔心宵禁前到不了府,明天您早些出來行嗎?”
這兩位轎夫也是伺候過幾任知府的老人了,過往幾任知府都是午後便走了,到府上還能吃上頓晚飯。這位知府大人倒好,每天都得忙到日落了才肯出衙門,逼得轎夫卯足了勁跑,苦不堪言。
知府聽了轎夫的牢騷,歎了口氣道:“好,明日我早些出來。”
這大人每次都這麽說,從沒兌現過。轎夫互相看了一眼,在心裏抱怨一聲,搖了搖頭。他們卻不知道,這知府近日來背負了多大壓力。一切都源於半個多月前千總府馬家父子之死。
武昌城與別處不同,南來北往的江湖人太多。要保這江湖重鎮太平,光靠官府是不夠的,還需要一個鎮得住場麵的江湖人,官俠合力才行。過去幾百年,武昌城的曆任知府都是這麽管事的,凡不信這一套的,要麽釀出了大亂,要麽活不到下一任官職。而最近幾十年,幫官府打理這武昌城的,便是千總府。一切江湖恩怨,隻要老千總出麵,便鬧不大也出不了事,連江門這樣的黑道也受千總府節製,安分守己。
誰曾想到如今,一夜之間千總府便沒了。成百上千拿刀劍兵器的江湖人在武昌城裏走動,更有江門這股勢力在武昌城獨大,一旦鬧出事來,區區一個舞文弄墨的知府豈不是要把性命交在這裏麽。
轎夫隻顧哀歎著自己主子不知體恤,緩緩抬起了轎子正要邁步,身後突然傳來了一聲叫喚。
“是知府大人麽?”
知府一愣,忙喊一聲“停轎”,走出來往後頭望去,卻見是另一乘轎子落在武昌府衙門前,被四個人護衛著。他看見,那護轎的四個人高大英武,氣度不凡,四雙眼睛如鷹鷲一般銳利,張望著四處動靜。如這般人物,知府在武昌城呆得久了,一眼便能看得出是江湖中人。
今日怕是要惹上禍事了。知府在心裏歎道。
“是誰喊我家大人?”知府的轎夫衝那四人喊道。
四個護轎人並不答話,卻是轎子裏緩緩走出一個老者,微笑著望向知府。那老者的麵容,知府覺得有些眼熟,卻不知在何處見過。
“知府大人,請留步。”那老者笑著,從衣袖中取出一個令牌,舉在身前,“有件事,需知府大人相助。”
知府向那令牌看去,隻見是一麵圓牌,上覆藍旗,牌上書著一個大大的“令”字。
王命旗牌!
知府的麵色突然大變,慌忙向那老者小跑過去,匆匆跪伏到老者身前,恭敬地喊道:“下官不知欽差大臣駕到,有失遠迎,還望恕罪!”
欽差大臣四個字一出口,連那兩個知府的轎夫都被嚇了一跳,急忙跪下身子,連大氣也不敢出。
那老者收了王命旗牌,輕聲笑道:“知府大人不必多禮,我有件要事,得請知府大人幫個忙。”
“欽差大臣有命,下官自當遵從。”知府恭聲答道,“不知大人需要下官做什麽?”
“煩你在這武昌府衙門裏掃出幾個房間來,容我和這幾位弟兄住下。”老者道,“我們住一夜便走。uu看書 ww.ukanshu”
“這……”知府微微一愣,輕聲問道:“大人之命,下官不敢有違,隻是下官有一事不解。”
“但說無妨。”
“欽差大臣受聖上之命,手持王命旗牌,各處驛站官道都當備房備糧,不可怠慢。縱尋不到驛站官道,若事先派人來知會下官一聲,下官也自會為大人準備上好臥房。官府衙門,是辦公事的地方,本不為留宿所用,隻有衙役和犯人才偶爾在衙門裏湊合一夜呢。不知今日是什麽緣故,大人不放風聲,突然駕臨武昌城,一不求住店,二不問驛站,卻要在這官府衙門裏過夜?”
知府這話說完,老者身後的年長轎夫臉上露出了怒色。
“你這知府好不識趣,我家大人是堂堂欽差,吩咐你辦事,你去辦就是了,怎麽還敢還嘴?”
知府伏在地上惶恐不已,也不敢答話,隻是念叨著“下官不敢”,頭如搗蒜般往地上砸。
老者見了,攔住身後的轎夫,輕聲歎了口氣道:“知府大人,你真想知道緣故嗎?”
知府想了想,硬著頭皮答道:“望大人告知。”
“我若說了,你不要怕。”
知府心驚,卻又擔心這欽差有假,思來想去,還是說道:“大人但說無妨。”
老者朝四周望了望,輕聲說道:“這武昌城裏,有人想殺我。”
這片地帶的最南邊,與黃鶴樓斜向相對的一座大衙門,便是武昌府所在。武昌府衙門,是武昌城的心髒,代表著大清國對這裏的統治。來往武昌城的江湖人,可以在任何地方處理江湖恩怨,卻唯獨不能殺進這武昌府縣衙。若殺進去了,便不再是江湖恩怨,而是造反了。
眼看日落了,城裏的宵禁即將開始,武昌府知府走出了衙門,坐進了自己的轎子裏。
“路上走快些。”知府對轎夫吩咐道,“宵禁前要到府上。”
兩位轎夫苦笑了一聲,答道:“老爺,您要真擔心宵禁前到不了府,明天您早些出來行嗎?”
這兩位轎夫也是伺候過幾任知府的老人了,過往幾任知府都是午後便走了,到府上還能吃上頓晚飯。這位知府大人倒好,每天都得忙到日落了才肯出衙門,逼得轎夫卯足了勁跑,苦不堪言。
知府聽了轎夫的牢騷,歎了口氣道:“好,明日我早些出來。”
這大人每次都這麽說,從沒兌現過。轎夫互相看了一眼,在心裏抱怨一聲,搖了搖頭。他們卻不知道,這知府近日來背負了多大壓力。一切都源於半個多月前千總府馬家父子之死。
武昌城與別處不同,南來北往的江湖人太多。要保這江湖重鎮太平,光靠官府是不夠的,還需要一個鎮得住場麵的江湖人,官俠合力才行。過去幾百年,武昌城的曆任知府都是這麽管事的,凡不信這一套的,要麽釀出了大亂,要麽活不到下一任官職。而最近幾十年,幫官府打理這武昌城的,便是千總府。一切江湖恩怨,隻要老千總出麵,便鬧不大也出不了事,連江門這樣的黑道也受千總府節製,安分守己。
誰曾想到如今,一夜之間千總府便沒了。成百上千拿刀劍兵器的江湖人在武昌城裏走動,更有江門這股勢力在武昌城獨大,一旦鬧出事來,區區一個舞文弄墨的知府豈不是要把性命交在這裏麽。
轎夫隻顧哀歎著自己主子不知體恤,緩緩抬起了轎子正要邁步,身後突然傳來了一聲叫喚。
“是知府大人麽?”
知府一愣,忙喊一聲“停轎”,走出來往後頭望去,卻見是另一乘轎子落在武昌府衙門前,被四個人護衛著。他看見,那護轎的四個人高大英武,氣度不凡,四雙眼睛如鷹鷲一般銳利,張望著四處動靜。如這般人物,知府在武昌城呆得久了,一眼便能看得出是江湖中人。
今日怕是要惹上禍事了。知府在心裏歎道。
“是誰喊我家大人?”知府的轎夫衝那四人喊道。
四個護轎人並不答話,卻是轎子裏緩緩走出一個老者,微笑著望向知府。那老者的麵容,知府覺得有些眼熟,卻不知在何處見過。
“知府大人,請留步。”那老者笑著,從衣袖中取出一個令牌,舉在身前,“有件事,需知府大人相助。”
知府向那令牌看去,隻見是一麵圓牌,上覆藍旗,牌上書著一個大大的“令”字。
王命旗牌!
知府的麵色突然大變,慌忙向那老者小跑過去,匆匆跪伏到老者身前,恭敬地喊道:“下官不知欽差大臣駕到,有失遠迎,還望恕罪!”
欽差大臣四個字一出口,連那兩個知府的轎夫都被嚇了一跳,急忙跪下身子,連大氣也不敢出。
那老者收了王命旗牌,輕聲笑道:“知府大人不必多禮,我有件要事,得請知府大人幫個忙。”
“欽差大臣有命,下官自當遵從。”知府恭聲答道,“不知大人需要下官做什麽?”
“煩你在這武昌府衙門裏掃出幾個房間來,容我和這幾位弟兄住下。”老者道,“我們住一夜便走。uu看書 ww.ukanshu”
“這……”知府微微一愣,輕聲問道:“大人之命,下官不敢有違,隻是下官有一事不解。”
“但說無妨。”
“欽差大臣受聖上之命,手持王命旗牌,各處驛站官道都當備房備糧,不可怠慢。縱尋不到驛站官道,若事先派人來知會下官一聲,下官也自會為大人準備上好臥房。官府衙門,是辦公事的地方,本不為留宿所用,隻有衙役和犯人才偶爾在衙門裏湊合一夜呢。不知今日是什麽緣故,大人不放風聲,突然駕臨武昌城,一不求住店,二不問驛站,卻要在這官府衙門裏過夜?”
知府這話說完,老者身後的年長轎夫臉上露出了怒色。
“你這知府好不識趣,我家大人是堂堂欽差,吩咐你辦事,你去辦就是了,怎麽還敢還嘴?”
知府伏在地上惶恐不已,也不敢答話,隻是念叨著“下官不敢”,頭如搗蒜般往地上砸。
老者見了,攔住身後的轎夫,輕聲歎了口氣道:“知府大人,你真想知道緣故嗎?”
知府想了想,硬著頭皮答道:“望大人告知。”
“我若說了,你不要怕。”
知府心驚,卻又擔心這欽差有假,思來想去,還是說道:“大人但說無妨。”
老者朝四周望了望,輕聲說道:“這武昌城裏,有人想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