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棉花糖小說網.mianhuatang.info】,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荒唐,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將他人所作,據為己有,沽名釣譽,欺世盜名,實乃斯文掃地,為我輩所不齒。”
眾人興趣煥然,心想有好戲看了。
隻聽飛燕亭中“錚”的一響,細一看,竟是一根琴弦被單綾生生撥斷。
單綾緩緩站起身來,臉上看不出什麽神色,直視那自稱崇訓的南陽郡王,道:“武王爺看來太過武斷,三公子向來並不以文為重,也不以文自大,以自己之作而假之於人,是三公子不想以文取寵,王爺何以說他‘沽名釣譽’、‘欺世盜名’?”
武崇訓怒道:“是他自己說的,為別人所作,難道是本王冤枉他不成?他自己都承認自己是‘文抄公’,你一個煙花女子,何以出言為之狡辯?”
單綾不怒反笑道:“奴家是煙花女子不假,但煙花女子亦知曉為人不可寡廉鮮恥,待人以誠,容人以量乃君子之所為,縱使三公子抄襲人家,但其自稱文抄公,何其光明坦蕩?不若某些人,小肚雞腸,嫉賢妒能,實為煙花女子所不齒。”
武崇訓何曾受過這氣話,頓時臉紅脖子粗,想依仗王爺身份發作起來。
盧振一看不妙,後悔不已,本來是怕這位南陽郡王閑不住,帶他來散心的,誰想到他真的是小肚雞腸,毫無容人之量。這小王爺在京城頤指氣使慣了的,若是由著他的性子,必會一發不可收拾。而台州偏安東南,山高皇帝遠,卻又文風薈萃,台州人雖知道王爺身份尊崇,但並不會太過懼怕。今日武王爺明顯理虧,若是鬧將起來,在座之人肯怕都會幫著陳三郎,到時,王爺更下不來台階。於是趕忙轉圜道:
“郡王爺,還有這位女子,都是來圖個開心的,何苦如此認真?詩是好詩,管他是張三做的,還是李四做的,都無關緊要不是?來來,諸位看在盧某的薄麵,繼續飲酒吟詩,暢談風月,如何?”
武崇訓如何肯賣盧振的麵子,指著徐馳道:“你陳三有種的,再來一首看看?若是如前一首一般好,便證明你確有真才實學,如驢唇不對馬嘴,即可坐實你文抄公之名,而非本王誣陷於你。”
按照徐馳的脾氣,早就拍桌子砸啤酒瓶開打了,但一想,人家才十五六歲的小朋友,和小朋友一般見識,臊不臊啊。便笑眯眯的說:“做一首詩不難,問題是做出來說好也由你,說不好也由你,到時候我還是文抄公,這事我不幹。”
眾人一愣,這陳三郎怎麽像團糯米,脾氣好得不像話,或許他胸有成竹,氣量寬宏,是個真正的謙謙君子。然而,他在刺史府的言行,怎麽也和謙謙君子掛不上鉤啊。畢竟南陽郡王理虧,而陳三郎是我們臨海本地人,陳三郎有名望了,自己臉上也有光不是,於是一齊起哄道:“三郎且再做一首,好不好自有大家評判,豈能由他一人說了算數?”
武崇訓冷笑道:“聽到沒有?非是本王故意刁難於你,好不好既不由我,也不由你,自有在座之人。”心想,縱使“恨不相逢未嫁時”是你所作,但一首好詩豈有那麽容易,讓人一激,便吟詠而出?俗話說的好,一詩易作,十年偶得。
武崇訓的所思所想,確實是很有道理的,縱使詩仙詩聖,也不可能首首經典,更不可能在這種鬧哄哄的環境下,與人的賭氣之作,能好到哪裏去。錯就錯在武王爺不知道徐馳是個穿越了的人,肚子沒一丁點墨水,做的詩卻能首首經典。
“筆墨伺候!”徐馳哪裏是胸有成竹,記憶裏完全是竹海。嘿嘿,老子再弄一首經典的給你看看。
眾人愕然,包括單綾在內,這小子太誇張了吧?想都不用想麽?
有俏麗女子捧了筆墨紙硯上來,鋪在徐馳的案幾之上。徐馳拿了筆,一想,糟糕,老子不會寫繁體字啊,寫出來還不有一大半是錯別字?
徐馳提著支毛筆僵在那裏,遲遲不能動筆。
武崇訓揶揄道:“三公子不著急,慢慢想,時候還早呢。”
徐馳“嘿嘿”訕笑著,用胳膊肘碰了碰坐在旁邊的陳越,“二郎,你幫我寫好不?”
陳越嚇得一跳:“我哪裏會寫?你不會你還逞什麽能?”
眾人哄堂大笑:這三郎有點意思。
與徐馳共席的狄員外看出了端倪,抱拳道:“光嗣可否為公子代勞?”
“嘿嘿,太好了,太好了,夠朋友。”徐馳忙不迭地將毛筆塞到狄光嗣手上,“我來念你來寫。”
“公子請說。”狄光嗣握筆在手,玉樹臨風,綽爾不群。
“曾經滄海難為水——‘曾經’的‘曾’,‘曾經’的‘經’,對,就這麽寫。”
狄光嗣雖忍俊不禁,臉色卻越來越凝重:這是詩嗎?這簡直就是千古絕唱啊。不管是剛才歌女所吟唱的那首,還是現在自己代為執筆的這首,憑其中之一就足以引領文壇風騷,翹楚大唐,傲視天下。難怪他癡癡顛顛,裝瘋賣傻,有此等文采,換任何一個人都可以藐視芸芸眾生。狄光嗣心道:我懂了,我徹底懂了。
隔得近的,都能聽到徐馳所念,也能看到狄光嗣所寫,心裏的想法自然與狄光嗣大同小異,不由心裏由衷感佩,一代大家也。
隔得遠的,凝神注視著這邊的動靜,見大家麵色凝重,不由狐疑起來。
狄光嗣筆走龍蛇,筆法靈動飄逸,虛實相間,動靜得宜,讓徐馳這個隻習慣用硬筆的現代人歎為觀止,連聲叫好:“好書法,好書法,我要是寫得出這樣好的字,少活十年都值得。”
狄光嗣詫異道:“陳公子謬言,光嗣的字,充其量隻能算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而陳公子的大作,卻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豈可並論之?”
隔得近的盧振等人,頷首不已:“好詩好字,相得益彰矣。”
狄光嗣輕輕一揮,隨著最後一筆的一揮而就,旁邊的人不約而同地拍起巴掌來,“好詩好詩!”
鍾娘子忍耐不住,自亭中走過來,拿了狄光嗣所寫的條幅,竟愛不釋手。邊看邊走回亭中,將條幅放在單綾箏旁。
單綾極善察言觀色,眾人的反應自然看在眼裏,臉上古井無波,心裏卻猶如塞了蜜餞,甜在心裏,看來國公後繼有人,說不定還是天意呢。
單綾一看之下,果然絕妙好詩,絲毫不在前一首之下。鍾娘子重置瑤箏,單綾且試音律,飛燕亭中一眾女子各有分工,各擅長處,須臾之間,便成曲調。
“曾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
半緣修道半緣君。
…………”
寥寥二十餘字,表達了作者對紅粉知己的濃情蜜意和深深思念,那種刻骨銘心的愛戀,竟無以複加。眾人聽的如癡似醉,黯然動容,隨即怦然叫好,掌聲雷動。
武崇訓心裏惱恨不已,卻也無可奈何,心想如今自己若是再雞蛋裏挑骨頭,必會自找沒趣,若是再繼續坐下去,臉上也掛不住,便橫了徐馳一眼,也不和盧長史打招呼,往外揚長而去。
盧長史心裏叫苦,隻好立馬跟上。狄光嗣微微一笑,朝徐馳抱拳道:“光嗣不陪公子了,見諒見諒。”
徐馳笑道:“你也要走啊?嗬嗬,再見了。”
狄光嗣說聲“後會有期”,也自離去。
陳越見三人都走了,自己留在這裏純粹是陪太子讀書,有這個可恨的三郎在這裏,人家單綾根本不理睬自己。當下意興闌珊,瞅個空子,也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徐馳又一次成了香餑餑,這個過來尋親問友,那個過來稱兄道弟。徐馳人緣極好,來的不論肥瘦高低,老少俊醜,都是親切異常,噓長問短,舉酒相邀。
正當徐馳得意忘形的時候,鍾娘子與單綾二人在一偏僻處喁喁私語。
“妹妹打聽清楚了?”
“千真萬確,陳秦便是國公之子。”
“恭喜妹妹,妹妹幾年的辛勞總算沒有白費,國公如得此消息,必萬分高興。”
單綾搖搖頭,道:“妹妹還沒打算將此事告知於國公。”
鍾娘子不解道:“那是為何?”
單綾便將實情一一告知給鍾娘子。最後說:“此事還需姐姐替我保密,若是國公知道單綾自作主張,豈能輕饒於我。”
鍾娘子道:“妹妹重情重義,姐姐豈是不識好歹的人?你隻管放心,此事爛在姐姐肚子裏,必不會往外聲張——妹妹以後打算如何?”
單綾苦笑道:“還能如何,以後隻能給少公子當丫環保姆外加老媽子了,護得他的周全,才好向國公交差。”
鍾娘子吃吃嬌笑,最後卻正色道:“少公子性情古怪,脾氣乖張,卻又文采過人,聰明博識,似乎還對妹妹頗具情意,妹妹欲如何自處?”
單綾神情黯淡,沒有半點被人愛慕所應有的喜悅之情,無奈道:“妹妹的情形,姐姐是最清楚不過的,既要時時刻刻在他身旁,又要讓他不至於產生絲毫的情愫,妹妹正無計可施呢。”
鍾娘子憐憫地看著單綾:“難為妹妹了。”
“荒唐,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將他人所作,據為己有,沽名釣譽,欺世盜名,實乃斯文掃地,為我輩所不齒。”
眾人興趣煥然,心想有好戲看了。
隻聽飛燕亭中“錚”的一響,細一看,竟是一根琴弦被單綾生生撥斷。
單綾緩緩站起身來,臉上看不出什麽神色,直視那自稱崇訓的南陽郡王,道:“武王爺看來太過武斷,三公子向來並不以文為重,也不以文自大,以自己之作而假之於人,是三公子不想以文取寵,王爺何以說他‘沽名釣譽’、‘欺世盜名’?”
武崇訓怒道:“是他自己說的,為別人所作,難道是本王冤枉他不成?他自己都承認自己是‘文抄公’,你一個煙花女子,何以出言為之狡辯?”
單綾不怒反笑道:“奴家是煙花女子不假,但煙花女子亦知曉為人不可寡廉鮮恥,待人以誠,容人以量乃君子之所為,縱使三公子抄襲人家,但其自稱文抄公,何其光明坦蕩?不若某些人,小肚雞腸,嫉賢妒能,實為煙花女子所不齒。”
武崇訓何曾受過這氣話,頓時臉紅脖子粗,想依仗王爺身份發作起來。
盧振一看不妙,後悔不已,本來是怕這位南陽郡王閑不住,帶他來散心的,誰想到他真的是小肚雞腸,毫無容人之量。這小王爺在京城頤指氣使慣了的,若是由著他的性子,必會一發不可收拾。而台州偏安東南,山高皇帝遠,卻又文風薈萃,台州人雖知道王爺身份尊崇,但並不會太過懼怕。今日武王爺明顯理虧,若是鬧將起來,在座之人肯怕都會幫著陳三郎,到時,王爺更下不來台階。於是趕忙轉圜道:
“郡王爺,還有這位女子,都是來圖個開心的,何苦如此認真?詩是好詩,管他是張三做的,還是李四做的,都無關緊要不是?來來,諸位看在盧某的薄麵,繼續飲酒吟詩,暢談風月,如何?”
武崇訓如何肯賣盧振的麵子,指著徐馳道:“你陳三有種的,再來一首看看?若是如前一首一般好,便證明你確有真才實學,如驢唇不對馬嘴,即可坐實你文抄公之名,而非本王誣陷於你。”
按照徐馳的脾氣,早就拍桌子砸啤酒瓶開打了,但一想,人家才十五六歲的小朋友,和小朋友一般見識,臊不臊啊。便笑眯眯的說:“做一首詩不難,問題是做出來說好也由你,說不好也由你,到時候我還是文抄公,這事我不幹。”
眾人一愣,這陳三郎怎麽像團糯米,脾氣好得不像話,或許他胸有成竹,氣量寬宏,是個真正的謙謙君子。然而,他在刺史府的言行,怎麽也和謙謙君子掛不上鉤啊。畢竟南陽郡王理虧,而陳三郎是我們臨海本地人,陳三郎有名望了,自己臉上也有光不是,於是一齊起哄道:“三郎且再做一首,好不好自有大家評判,豈能由他一人說了算數?”
武崇訓冷笑道:“聽到沒有?非是本王故意刁難於你,好不好既不由我,也不由你,自有在座之人。”心想,縱使“恨不相逢未嫁時”是你所作,但一首好詩豈有那麽容易,讓人一激,便吟詠而出?俗話說的好,一詩易作,十年偶得。
武崇訓的所思所想,確實是很有道理的,縱使詩仙詩聖,也不可能首首經典,更不可能在這種鬧哄哄的環境下,與人的賭氣之作,能好到哪裏去。錯就錯在武王爺不知道徐馳是個穿越了的人,肚子沒一丁點墨水,做的詩卻能首首經典。
“筆墨伺候!”徐馳哪裏是胸有成竹,記憶裏完全是竹海。嘿嘿,老子再弄一首經典的給你看看。
眾人愕然,包括單綾在內,這小子太誇張了吧?想都不用想麽?
有俏麗女子捧了筆墨紙硯上來,鋪在徐馳的案幾之上。徐馳拿了筆,一想,糟糕,老子不會寫繁體字啊,寫出來還不有一大半是錯別字?
徐馳提著支毛筆僵在那裏,遲遲不能動筆。
武崇訓揶揄道:“三公子不著急,慢慢想,時候還早呢。”
徐馳“嘿嘿”訕笑著,用胳膊肘碰了碰坐在旁邊的陳越,“二郎,你幫我寫好不?”
陳越嚇得一跳:“我哪裏會寫?你不會你還逞什麽能?”
眾人哄堂大笑:這三郎有點意思。
與徐馳共席的狄員外看出了端倪,抱拳道:“光嗣可否為公子代勞?”
“嘿嘿,太好了,太好了,夠朋友。”徐馳忙不迭地將毛筆塞到狄光嗣手上,“我來念你來寫。”
“公子請說。”狄光嗣握筆在手,玉樹臨風,綽爾不群。
“曾經滄海難為水——‘曾經’的‘曾’,‘曾經’的‘經’,對,就這麽寫。”
狄光嗣雖忍俊不禁,臉色卻越來越凝重:這是詩嗎?這簡直就是千古絕唱啊。不管是剛才歌女所吟唱的那首,還是現在自己代為執筆的這首,憑其中之一就足以引領文壇風騷,翹楚大唐,傲視天下。難怪他癡癡顛顛,裝瘋賣傻,有此等文采,換任何一個人都可以藐視芸芸眾生。狄光嗣心道:我懂了,我徹底懂了。
隔得近的,都能聽到徐馳所念,也能看到狄光嗣所寫,心裏的想法自然與狄光嗣大同小異,不由心裏由衷感佩,一代大家也。
隔得遠的,凝神注視著這邊的動靜,見大家麵色凝重,不由狐疑起來。
狄光嗣筆走龍蛇,筆法靈動飄逸,虛實相間,動靜得宜,讓徐馳這個隻習慣用硬筆的現代人歎為觀止,連聲叫好:“好書法,好書法,我要是寫得出這樣好的字,少活十年都值得。”
狄光嗣詫異道:“陳公子謬言,光嗣的字,充其量隻能算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而陳公子的大作,卻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豈可並論之?”
隔得近的盧振等人,頷首不已:“好詩好字,相得益彰矣。”
狄光嗣輕輕一揮,隨著最後一筆的一揮而就,旁邊的人不約而同地拍起巴掌來,“好詩好詩!”
鍾娘子忍耐不住,自亭中走過來,拿了狄光嗣所寫的條幅,竟愛不釋手。邊看邊走回亭中,將條幅放在單綾箏旁。
單綾極善察言觀色,眾人的反應自然看在眼裏,臉上古井無波,心裏卻猶如塞了蜜餞,甜在心裏,看來國公後繼有人,說不定還是天意呢。
單綾一看之下,果然絕妙好詩,絲毫不在前一首之下。鍾娘子重置瑤箏,單綾且試音律,飛燕亭中一眾女子各有分工,各擅長處,須臾之間,便成曲調。
“曾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
半緣修道半緣君。
…………”
寥寥二十餘字,表達了作者對紅粉知己的濃情蜜意和深深思念,那種刻骨銘心的愛戀,竟無以複加。眾人聽的如癡似醉,黯然動容,隨即怦然叫好,掌聲雷動。
武崇訓心裏惱恨不已,卻也無可奈何,心想如今自己若是再雞蛋裏挑骨頭,必會自找沒趣,若是再繼續坐下去,臉上也掛不住,便橫了徐馳一眼,也不和盧長史打招呼,往外揚長而去。
盧長史心裏叫苦,隻好立馬跟上。狄光嗣微微一笑,朝徐馳抱拳道:“光嗣不陪公子了,見諒見諒。”
徐馳笑道:“你也要走啊?嗬嗬,再見了。”
狄光嗣說聲“後會有期”,也自離去。
陳越見三人都走了,自己留在這裏純粹是陪太子讀書,有這個可恨的三郎在這裏,人家單綾根本不理睬自己。當下意興闌珊,瞅個空子,也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徐馳又一次成了香餑餑,這個過來尋親問友,那個過來稱兄道弟。徐馳人緣極好,來的不論肥瘦高低,老少俊醜,都是親切異常,噓長問短,舉酒相邀。
正當徐馳得意忘形的時候,鍾娘子與單綾二人在一偏僻處喁喁私語。
“妹妹打聽清楚了?”
“千真萬確,陳秦便是國公之子。”
“恭喜妹妹,妹妹幾年的辛勞總算沒有白費,國公如得此消息,必萬分高興。”
單綾搖搖頭,道:“妹妹還沒打算將此事告知於國公。”
鍾娘子不解道:“那是為何?”
單綾便將實情一一告知給鍾娘子。最後說:“此事還需姐姐替我保密,若是國公知道單綾自作主張,豈能輕饒於我。”
鍾娘子道:“妹妹重情重義,姐姐豈是不識好歹的人?你隻管放心,此事爛在姐姐肚子裏,必不會往外聲張——妹妹以後打算如何?”
單綾苦笑道:“還能如何,以後隻能給少公子當丫環保姆外加老媽子了,護得他的周全,才好向國公交差。”
鍾娘子吃吃嬌笑,最後卻正色道:“少公子性情古怪,脾氣乖張,卻又文采過人,聰明博識,似乎還對妹妹頗具情意,妹妹欲如何自處?”
單綾神情黯淡,沒有半點被人愛慕所應有的喜悅之情,無奈道:“妹妹的情形,姐姐是最清楚不過的,既要時時刻刻在他身旁,又要讓他不至於產生絲毫的情愫,妹妹正無計可施呢。”
鍾娘子憐憫地看著單綾:“難為妹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