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晟卻沒有機會得到餘慶、杜絕因等人的急速報訊,因為他已經漸漸發現了帖木兒大軍的動向。因為他身為西北軍鎮在哈密的守備軍長,所駐紮的卻不是哈密本地。
哈密乃西域要道,大明在此封王置衛,目的在於迎護朝使,統領諸番,屏蔽西陲。哈密之地漢代屬伊吾盧,明帝時置宜禾都尉。唐為伊州。宋入於回紇。元為蒙古貴族威武王(後改封肅王)世襲封地。
明初,其王兀納失裏遣使入貢。洪武二十四年,明太祖父皇朱元璋因其阻遏西域朝貢使者,發兵攻破其城。大軍撤回後,兀納失裏繼續統治其地,並向明朝進貢。景泰五年,許其以馬市易,收馬給值。次年,封威武王之弟安真帖木兒為忠順王。
後設哈密衛,設指揮、千戶、百戶等官。畏兀兒人馬哈麻火者任指揮。又派漢族人周安為忠順王長史、劉行善為紀善,共同輔政。
這次由於帖木兒為狂熱的伊斯蘭教徒,大明對於回回族的指揮有些不放心,遂令西北軍鎮派重兵守護,則是在哈密的東南方,敦煌、瓜州和沙州沿不隆吉河一線布置防禦,緊守同往嘉峪關的要道。
這樣以來,帖木兒隻有兩個選擇,第一就是從這個地界殺過,直奔嘉峪關,那樣可以直達陝甘寧地區,這樣以來,宋晟所率領的一個軍大約兩萬餘人就首當其衝,成為了嘉峪關的緩衝地帶,隻要稍微拖延過一段時間後,嘉峪關就可以完全閉關做好禦敵的準備。這樣以來,就可在被譽為“天下第一雄關”的嘉峪關埋葬帖木兒更多騎兵。
帖木兒除了這條路,還有兩個選擇。第一,首先要和韃靼開戰或者商談,走亦集乃直接插入賀蘭山中,不過那樣依然要麵對嘉峪關至山海關的萬裏長城。對於帖木兒來說。承受不了那麽大的損失,還要冒著先和韃靼開戰的危險。殊為不值,所以嘉峪關的位置,值得宋晟用二萬人去做緩衝。
另一條路,帖木兒要沿著昆侖山脈。穿越大漠,甚至進入青海,直接攻打西寧,但是這樣同樣會造成很大的損失,因為這條路曆來為不毛之地,不是白雪皚皚的高山,就是一望無際的荒漠。別說是兵馬,就說是給養也無法跟上。
所以,宋晟所率領的西北軍鎮第一軍的使命的嚴峻程度可想而知,無論帖木兒選擇哪條路線。都沒有直接攻擊沙州一線來的快捷,都是損失,他為什麽不走近路呢?更何況,哈密畏兀兒人眾多,也代表著信奉伊斯蘭教的人很多,他很好發起號召,所以無論是誰,都會揣測帖木兒會走這條路。
當傅安受困撒馬爾罕,餘慶、杜絕因等人日夜兼程的時候,哈密迎來了他真正的敵人。帖木兒右路軍統帥哈裏率領十二萬大軍進軍哈密。這是帖木兒向孫子哈裏下的旨意,同時令阿黑麻率部後援。哈裏在長途跋涉之後,於九月底到達哈密,在十月初形成對哈密的大包圍。
幸好的是,宋晟剛剛視察完哈密防務,回到了沙州軍部,在之前,他堅決以請的方式,請哈密衛指揮畏兀兒人馬哈麻火者前往嘉峪關接受封賞,同時,又臨時委任了忠順王的一名心腹代之。
但是他忘不了這一次的哈密之行。雖然名譽上還是大明的哈密,但還是被大街小巷中布滿的伊斯蘭教的影子給淹沒了。哈密大部分是畏兀兒人,曾信仰過薩滿教、摩尼教、景教、祆教(拜火教)和佛教,但是現在基本上都改信伊斯蘭教。對於占少數的蒙古人是一種壓力,對於宋晟何嚐不是一種壓力呢。
那一天,宋晟在忠順王安克帖木兒的陪同下,視察哈密城防、巡視街道。哈密城的百姓並不多,大約也就是二三千戶左右的樣子,即畏兀兒、回回、哈剌灰人居多。麵對他這個天朝將軍,哈密人從眼神中都流露出敵意來,迎接他的不是滿城的歡呼,而是無聲的沉默,在大軍的威壓下,居民們沒有做出過分的舉動,但是默讀《古蘭經》的聲音卻暴露了他們的內心。
騎在馬上的宋晟,在一大隊兵卒的前導後擁下,緩緩地從人群中走過,那一張張冷漠的臉頰,和蠕動的嘴唇,使他特別地心寒。這時他就已經知道,哈密守不了多久,忠順王早已經失去了昔日蒙古王公的氣概,有些慌亂的左看右看,似乎怕自己的護衛不夠多一樣。
朝廷為了表示對哈密恭順的回報,在哈密設置衛所,大部分的兵卒都是由本地人組成,加上安克帖木兒的部落親軍,不過一萬二千人的樣子,這樣有半數都是信奉伊斯蘭教的基礎下,怎麽能抗的住帖木兒發出聖戰的召喚?
就是這樣滿懷著焦慮穿過人群,然後回到了沙州。當他下馬之後,絲毫沒有猶豫一下,卻吩咐隨員們快快擊鼓聚將。
其實以副軍長楚越為首的軍官們已早候在府衙的議事廳裏了。
“軍長辛苦了!”戎裝威武的楚越熱誠地迎上來說。
連忙拱手回禮說:“楚將軍辛苦了!老夫此行一去二十餘天,還是楚將軍在轄區操心最多啊!”
當問及了哈密防務,宋晟則是擔心的搖搖頭,道:“我和忠順王說了,若是勢頭不對,就立刻自己撤至嘉峪關。他們不跑,恐怕會被那些回回人生吃掉,咱們這邊也要做好準備。”
“軍長大人的意思是,內遷居民……?”
“對。沙州一帶的確已經成了險地,隨時都有被進攻的危險。”宋晟深沉地說道:“這些異族,留在這裏,隻會壞了我軍防務,平安都督說了,至少要給嘉峪關半個月的準備時間,甚至更長,如果我們要完成任務,就必須沒有後顧之憂!!”
軍令如山。是必須要完成的,這是宋晟等人的決心,他們作為西北軍鎮第一軍是不會輕易放棄這個決心的。所以楚越說:“覲聽軍長安排,嘉峪關曆來是商賈必經之地。乃是西北大商埠之一。閉關的時候的確要時間長了一些。不過沙州一帶居民居住的都非常分散,我們要將其內遷。會引起民心動蕩不說,而且肯定要耗費軍力。”
“耗費軍力也要內遷,敦煌、沙州、瓜州一線已經變成險地,你沒有看見除了軍屯之外。官員們引導其種地是多麽的費事嗎?可能在他們心裏,騎馬的才是他們同族,而咱們隻是外人而已,咱們要防守已經是很費力氣,如果在騰出一部分人手看管他們,恐怕敵軍未至,咱們內部先亂起來了。”
楚越聽罷。覺得很有道理,就說:“軍長大人所說甚是,創造條件緩衝帖木兒大軍攻勢是件大事,我等得努力將這塊險地變成不險才行。”
“說得對極了!”宋晟並不樂觀。接著吩咐眾人道:“竊以為要使沙州變險地為不險,要內遷居民說難也不難,說易也不易。總起來說是要做好兩件事。”
說到這裏,突然停住了,將深眼窩裏的兩隻亮眼睛緊緊盯住眾人,待覺得眾人是全神貫注地在聽時,才又繼續說:
“一件是加強城防,組織所有軍屯人員變軍屯為軍人,擴大軍隊,增強戰鬥力。加固城壘,增設壕塹,均勻布置火炮,使守城士兵有堅可憑;二是加緊將軍中的異族人剔除掉,讓其護送居民王嘉峪關後,不用再回來了,保持軍中漢人人數,使軍隊保持凝聚力!!”
自此後,西北軍鎮第一軍的將士們和附近的漢人百姓們,一個個都忙碌起來。沿城的山巒平川,都在動土修築圍城、壕塹。而不隆吉河沿岸,也在增設哨堡。部隊的訓練大有加強。城區許多稍為寬敞的地坪,成天都被士兵們所占據,到處可聽到“轟轟、呯呯!”的火器發射聲音。
因為火炮此時還被大明當做秘密武器,特別是針對蒙元殘餘的韃靼和瓦刺,由於近幾年的懷柔,所以一直沒有露麵,這次都被抬出了倉庫,搬上了各個城牆之上,但沒有得到軍鎮總督的許可,絕對不能將火炮抬出城池。
且在戰鬥中預留火藥,一旦需要棄城,務求將這些火炮全數炸毀,那樣的話,敵人也不容易短時間內明白究竟,更是為了保密的需要。
轉眼就是八月天。城牆加固了,壕塹也挖了不少。不隆吉河沿線,該堵的堵了,該防的防了。兵士們也累了,百姓們也辛苦了。而一直沉寂的哈密終於傳回可靠的消息,忠順王安克帖木兒降了。
這叫宋晟和楚越好不安寧。對於哈密的安危他們並不抱多大希望,不過卻一直在惦記著忠順王降了所給人心帶來的壓力。沒有想到蒙古人就這樣無聲無息中的歸順了帖木兒,難道真的是勢不可擋嗎?這可不是個好消息。
“大人,斥候趙千戶長求見。”沙州城內,門官這樣向宋晟通報。
宋晟命令進來的話剛落音,趙武已匆匆闖進來了。從毫無表情的臉色,宋晟預感到有什麽事,問道:“出什麽事了?”
“剛才敦煌來報,距離敦煌三百裏處出現大批騎兵。”
“是帖木兒的大軍來了?”深感意外的宋晟這麽問,邊問邊把目光移向在牆上掛著的地圖上。
趙武憂心忡忡地說:“是誰的兵還沒弄清。不過看著數量,哈密應該沒有那麽多騎兵,看旗號大約有三萬左右。”
除了大明軍隊,在這一地區,也就是哈密忠順王所率領的民族混合兵種最大,也不過是二萬餘人,而且因為民族不同的關係,戰鬥力都是有限的。現在陡然來了三萬人,自己又沒有得到朝廷任何調兵的通知,知道來者不善。便道:
“下令沙州斥候,往五百裏左右扇形開始偵測,務求敵人的全部動向!”
“請軍長大人放心,我們是枕戈待旦,早有準備,不會給韃子任何機會。末將即刻親自赴前放偵測,請大人放心。”
很滿意趙武的果決,說:“就這樣吧。我等待將軍的消息!”
已經十月了,進入了初冬,正是牧民們為羊群抓最後一次秋膘的時候,草原上的草已經漸漸枯萎。按說每年這個時候蒙古各部落的那顏們應該下令屠宰牲口了。再不動手,等草發黃幹透。牲口沒有什麽吃的就開始掉膘,存不下多少肉,而此時,正是帖木兒大軍不會攻擊的時候。
可是為什麽會在敦煌發現對方的騎兵呢?難道帖木兒就不擔心給養接濟不上嗎?遊牧人不比漢人。靠的是糧食,宋晟所防禦一線,儲存了足夠大軍消耗三個月的軍糧,而帖木兒的軍隊不一樣。
遊牧民族是不屑於種地,也一般是趕著牛羊征伐四方,因為那樣方便。現在入冬了,牛羊無草可吃。唯一的做法就是將其殺掉,借助西北嚴寒的酷冬保存下來,然後留下一些母羊和幼羔用儲存的草料喂食,等候春天的到來。
不過這樣的話。就會嚴重影響士卒的縱馬馳騁,因為那樣會大量的消耗體力,造成給養的急速消耗,再加上西北這邊多變的天氣,在哈密地區,就算是在夏季,也有“一天有四季,早晚各不同”和“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的諺語。
更不要說冬季了,不說騎馬奔馳,就是站在那裏不動,在夜晚也足可使人變成冰棍。帖木兒憑什麽進攻?除非……。
有一種念頭,宋晟連想也不敢想,但是卻由於這個念頭,迫使他還是作出全麵戒備的決定。他沒有和帖木兒打過交道,也極少知道帖木兒在西亞各地的暴行,甚至還聽過過其對大明的恭順,但憑著他對於遊牧民族的了解,做出了最壞的預測。
也許帖木兒根本不缺少給養,他也不在乎牛羊的數量,想到這裏,宋晟打了一個寒噤,也不知是由於沙州的氣溫下降,還是被自己心中的念頭嚇到了。
他憑借一聲戎馬生涯經驗的猜測,很快的就被趙武所證實,在西北大漠做斥候已經長達十餘年的趙武,領著四個手下,一直往西北方向探查過去,他不敢靠近哈密,因為從哪裏逃回沙州的人都說忠順王安克帖木兒已經降了,做了那瘸子的忠實仆人。
他隻想搞清楚對方真實的目的,化妝成牧民,一路繞行,除了幾次遇見瘋子似地騎馬人發狂一樣毫無目的的逃竄之外,就基本上沒有遇到過人煙,不過熟悉西域風土人情的他沒有感到意外,瘋馬他們攔不住,所以不知道為什麽?
但是每年到了這個時候,牧民們都會窩在部落的帳篷內,含著眼淚屠殺者牛羊,用於儲存過冬的糧食,曾經有多少次,朝廷詔令其內遷務農,但是大部分的人都拒絕了,寧願忍受這每年一次的痛楚,不過,也許是他們習慣了。
沒有魯莽的選擇前往哈密探查,而是繞道往北,然後折轉往西,順著巴兒思闊山脈直奔天山北麓的巴兒海子,趙武去過那個地方,四周山巒起伏,水草豐美,東邊碧波蕩漾,西邊一片銀白,東岸有大片沼澤濕地,周圍是遼闊的牧場。
每當盛夏,這裏湖光山色,分外迷人,牧民們遊牧湖畔,氈房座座,牛羊成群,牧歌悠揚,是一處避暑旅遊的好地方。每當盛夏這裏帳篷星點,牛、羊、駱、馬成群,湖光山色,分外迷人。哈薩克族牧人常在湖濱草原舉行盛大的“阿肯彈唱會”。
由於水源關係,又處於絲綢之路的要衝,所以慢慢的形成了一個集鎮,叫巴兒思渴。那裏各民族混雜在一起,不管是韃靼人、瓦刺人、畏兀兒人和回回人。隻要到了那裏就會放棄種族之間的隔閡,又是商賈雲集,是一個探聽消息的絕佳去處。
趙武不顧已經距沙州上千裏的路程,他已經布置好手下做好斥候工作,而他這次來的目的,就是為了查一查帖木兒到底想做些什麽,他相信,巴兒思渴會給他答案的。
他失望了,巴兒思渴已經變成了死城,本來純淨的湖水已經變得發暗,本來應該是熱鬧的集鎮,此時卻變成了修羅場,獨具“迷離蜃市罩山巒”的奇觀,現在變成了血的海洋,恐怕在短期內不會再有巴兒思渴了。在東岸那片沼澤濕地的灌木叢中,躺著幾乎整整二千餘人,不分男女老幼被繩索捆著手腳,每個人身上都有刺刀紮過的痕跡。
雖然憤怒中帶著一絲絕望,但是卻沒有讓他喪失理智,整個巴兒思渴已經陷入了沉寂,並不代表沒有危險,趙武打了個手勢,其餘四人跳了下來,拍了拍馬兒的脊背,示意可以自行前去覓食,然後五人輕手輕腳的往縱深裏麵潛行而去,他們要找出活著的人,問一問,這西域中少見的膏腴之地,河漢縱橫,水草豐美之地。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
但是很久之後,趙武失望了,望了望南方不遠的哈密城,雖然看不見城池的影子,但似乎能看見那張嗜血的巨手,正在不斷的殺戮著,此時,他似乎明白,忠順王安克帖木兒為什麽會投降了。
哈密乃西域要道,大明在此封王置衛,目的在於迎護朝使,統領諸番,屏蔽西陲。哈密之地漢代屬伊吾盧,明帝時置宜禾都尉。唐為伊州。宋入於回紇。元為蒙古貴族威武王(後改封肅王)世襲封地。
明初,其王兀納失裏遣使入貢。洪武二十四年,明太祖父皇朱元璋因其阻遏西域朝貢使者,發兵攻破其城。大軍撤回後,兀納失裏繼續統治其地,並向明朝進貢。景泰五年,許其以馬市易,收馬給值。次年,封威武王之弟安真帖木兒為忠順王。
後設哈密衛,設指揮、千戶、百戶等官。畏兀兒人馬哈麻火者任指揮。又派漢族人周安為忠順王長史、劉行善為紀善,共同輔政。
這次由於帖木兒為狂熱的伊斯蘭教徒,大明對於回回族的指揮有些不放心,遂令西北軍鎮派重兵守護,則是在哈密的東南方,敦煌、瓜州和沙州沿不隆吉河一線布置防禦,緊守同往嘉峪關的要道。
這樣以來,帖木兒隻有兩個選擇,第一就是從這個地界殺過,直奔嘉峪關,那樣可以直達陝甘寧地區,這樣以來,宋晟所率領的一個軍大約兩萬餘人就首當其衝,成為了嘉峪關的緩衝地帶,隻要稍微拖延過一段時間後,嘉峪關就可以完全閉關做好禦敵的準備。這樣以來,就可在被譽為“天下第一雄關”的嘉峪關埋葬帖木兒更多騎兵。
帖木兒除了這條路,還有兩個選擇。第一,首先要和韃靼開戰或者商談,走亦集乃直接插入賀蘭山中,不過那樣依然要麵對嘉峪關至山海關的萬裏長城。對於帖木兒來說。承受不了那麽大的損失,還要冒著先和韃靼開戰的危險。殊為不值,所以嘉峪關的位置,值得宋晟用二萬人去做緩衝。
另一條路,帖木兒要沿著昆侖山脈。穿越大漠,甚至進入青海,直接攻打西寧,但是這樣同樣會造成很大的損失,因為這條路曆來為不毛之地,不是白雪皚皚的高山,就是一望無際的荒漠。別說是兵馬,就說是給養也無法跟上。
所以,宋晟所率領的西北軍鎮第一軍的使命的嚴峻程度可想而知,無論帖木兒選擇哪條路線。都沒有直接攻擊沙州一線來的快捷,都是損失,他為什麽不走近路呢?更何況,哈密畏兀兒人眾多,也代表著信奉伊斯蘭教的人很多,他很好發起號召,所以無論是誰,都會揣測帖木兒會走這條路。
當傅安受困撒馬爾罕,餘慶、杜絕因等人日夜兼程的時候,哈密迎來了他真正的敵人。帖木兒右路軍統帥哈裏率領十二萬大軍進軍哈密。這是帖木兒向孫子哈裏下的旨意,同時令阿黑麻率部後援。哈裏在長途跋涉之後,於九月底到達哈密,在十月初形成對哈密的大包圍。
幸好的是,宋晟剛剛視察完哈密防務,回到了沙州軍部,在之前,他堅決以請的方式,請哈密衛指揮畏兀兒人馬哈麻火者前往嘉峪關接受封賞,同時,又臨時委任了忠順王的一名心腹代之。
但是他忘不了這一次的哈密之行。雖然名譽上還是大明的哈密,但還是被大街小巷中布滿的伊斯蘭教的影子給淹沒了。哈密大部分是畏兀兒人,曾信仰過薩滿教、摩尼教、景教、祆教(拜火教)和佛教,但是現在基本上都改信伊斯蘭教。對於占少數的蒙古人是一種壓力,對於宋晟何嚐不是一種壓力呢。
那一天,宋晟在忠順王安克帖木兒的陪同下,視察哈密城防、巡視街道。哈密城的百姓並不多,大約也就是二三千戶左右的樣子,即畏兀兒、回回、哈剌灰人居多。麵對他這個天朝將軍,哈密人從眼神中都流露出敵意來,迎接他的不是滿城的歡呼,而是無聲的沉默,在大軍的威壓下,居民們沒有做出過分的舉動,但是默讀《古蘭經》的聲音卻暴露了他們的內心。
騎在馬上的宋晟,在一大隊兵卒的前導後擁下,緩緩地從人群中走過,那一張張冷漠的臉頰,和蠕動的嘴唇,使他特別地心寒。這時他就已經知道,哈密守不了多久,忠順王早已經失去了昔日蒙古王公的氣概,有些慌亂的左看右看,似乎怕自己的護衛不夠多一樣。
朝廷為了表示對哈密恭順的回報,在哈密設置衛所,大部分的兵卒都是由本地人組成,加上安克帖木兒的部落親軍,不過一萬二千人的樣子,這樣有半數都是信奉伊斯蘭教的基礎下,怎麽能抗的住帖木兒發出聖戰的召喚?
就是這樣滿懷著焦慮穿過人群,然後回到了沙州。當他下馬之後,絲毫沒有猶豫一下,卻吩咐隨員們快快擊鼓聚將。
其實以副軍長楚越為首的軍官們已早候在府衙的議事廳裏了。
“軍長辛苦了!”戎裝威武的楚越熱誠地迎上來說。
連忙拱手回禮說:“楚將軍辛苦了!老夫此行一去二十餘天,還是楚將軍在轄區操心最多啊!”
當問及了哈密防務,宋晟則是擔心的搖搖頭,道:“我和忠順王說了,若是勢頭不對,就立刻自己撤至嘉峪關。他們不跑,恐怕會被那些回回人生吃掉,咱們這邊也要做好準備。”
“軍長大人的意思是,內遷居民……?”
“對。沙州一帶的確已經成了險地,隨時都有被進攻的危險。”宋晟深沉地說道:“這些異族,留在這裏,隻會壞了我軍防務,平安都督說了,至少要給嘉峪關半個月的準備時間,甚至更長,如果我們要完成任務,就必須沒有後顧之憂!!”
軍令如山。是必須要完成的,這是宋晟等人的決心,他們作為西北軍鎮第一軍是不會輕易放棄這個決心的。所以楚越說:“覲聽軍長安排,嘉峪關曆來是商賈必經之地。乃是西北大商埠之一。閉關的時候的確要時間長了一些。不過沙州一帶居民居住的都非常分散,我們要將其內遷。會引起民心動蕩不說,而且肯定要耗費軍力。”
“耗費軍力也要內遷,敦煌、沙州、瓜州一線已經變成險地,你沒有看見除了軍屯之外。官員們引導其種地是多麽的費事嗎?可能在他們心裏,騎馬的才是他們同族,而咱們隻是外人而已,咱們要防守已經是很費力氣,如果在騰出一部分人手看管他們,恐怕敵軍未至,咱們內部先亂起來了。”
楚越聽罷。覺得很有道理,就說:“軍長大人所說甚是,創造條件緩衝帖木兒大軍攻勢是件大事,我等得努力將這塊險地變成不險才行。”
“說得對極了!”宋晟並不樂觀。接著吩咐眾人道:“竊以為要使沙州變險地為不險,要內遷居民說難也不難,說易也不易。總起來說是要做好兩件事。”
說到這裏,突然停住了,將深眼窩裏的兩隻亮眼睛緊緊盯住眾人,待覺得眾人是全神貫注地在聽時,才又繼續說:
“一件是加強城防,組織所有軍屯人員變軍屯為軍人,擴大軍隊,增強戰鬥力。加固城壘,增設壕塹,均勻布置火炮,使守城士兵有堅可憑;二是加緊將軍中的異族人剔除掉,讓其護送居民王嘉峪關後,不用再回來了,保持軍中漢人人數,使軍隊保持凝聚力!!”
自此後,西北軍鎮第一軍的將士們和附近的漢人百姓們,一個個都忙碌起來。沿城的山巒平川,都在動土修築圍城、壕塹。而不隆吉河沿岸,也在增設哨堡。部隊的訓練大有加強。城區許多稍為寬敞的地坪,成天都被士兵們所占據,到處可聽到“轟轟、呯呯!”的火器發射聲音。
因為火炮此時還被大明當做秘密武器,特別是針對蒙元殘餘的韃靼和瓦刺,由於近幾年的懷柔,所以一直沒有露麵,這次都被抬出了倉庫,搬上了各個城牆之上,但沒有得到軍鎮總督的許可,絕對不能將火炮抬出城池。
且在戰鬥中預留火藥,一旦需要棄城,務求將這些火炮全數炸毀,那樣的話,敵人也不容易短時間內明白究竟,更是為了保密的需要。
轉眼就是八月天。城牆加固了,壕塹也挖了不少。不隆吉河沿線,該堵的堵了,該防的防了。兵士們也累了,百姓們也辛苦了。而一直沉寂的哈密終於傳回可靠的消息,忠順王安克帖木兒降了。
這叫宋晟和楚越好不安寧。對於哈密的安危他們並不抱多大希望,不過卻一直在惦記著忠順王降了所給人心帶來的壓力。沒有想到蒙古人就這樣無聲無息中的歸順了帖木兒,難道真的是勢不可擋嗎?這可不是個好消息。
“大人,斥候趙千戶長求見。”沙州城內,門官這樣向宋晟通報。
宋晟命令進來的話剛落音,趙武已匆匆闖進來了。從毫無表情的臉色,宋晟預感到有什麽事,問道:“出什麽事了?”
“剛才敦煌來報,距離敦煌三百裏處出現大批騎兵。”
“是帖木兒的大軍來了?”深感意外的宋晟這麽問,邊問邊把目光移向在牆上掛著的地圖上。
趙武憂心忡忡地說:“是誰的兵還沒弄清。不過看著數量,哈密應該沒有那麽多騎兵,看旗號大約有三萬左右。”
除了大明軍隊,在這一地區,也就是哈密忠順王所率領的民族混合兵種最大,也不過是二萬餘人,而且因為民族不同的關係,戰鬥力都是有限的。現在陡然來了三萬人,自己又沒有得到朝廷任何調兵的通知,知道來者不善。便道:
“下令沙州斥候,往五百裏左右扇形開始偵測,務求敵人的全部動向!”
“請軍長大人放心,我們是枕戈待旦,早有準備,不會給韃子任何機會。末將即刻親自赴前放偵測,請大人放心。”
很滿意趙武的果決,說:“就這樣吧。我等待將軍的消息!”
已經十月了,進入了初冬,正是牧民們為羊群抓最後一次秋膘的時候,草原上的草已經漸漸枯萎。按說每年這個時候蒙古各部落的那顏們應該下令屠宰牲口了。再不動手,等草發黃幹透。牲口沒有什麽吃的就開始掉膘,存不下多少肉,而此時,正是帖木兒大軍不會攻擊的時候。
可是為什麽會在敦煌發現對方的騎兵呢?難道帖木兒就不擔心給養接濟不上嗎?遊牧人不比漢人。靠的是糧食,宋晟所防禦一線,儲存了足夠大軍消耗三個月的軍糧,而帖木兒的軍隊不一樣。
遊牧民族是不屑於種地,也一般是趕著牛羊征伐四方,因為那樣方便。現在入冬了,牛羊無草可吃。唯一的做法就是將其殺掉,借助西北嚴寒的酷冬保存下來,然後留下一些母羊和幼羔用儲存的草料喂食,等候春天的到來。
不過這樣的話。就會嚴重影響士卒的縱馬馳騁,因為那樣會大量的消耗體力,造成給養的急速消耗,再加上西北這邊多變的天氣,在哈密地區,就算是在夏季,也有“一天有四季,早晚各不同”和“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的諺語。
更不要說冬季了,不說騎馬奔馳,就是站在那裏不動,在夜晚也足可使人變成冰棍。帖木兒憑什麽進攻?除非……。
有一種念頭,宋晟連想也不敢想,但是卻由於這個念頭,迫使他還是作出全麵戒備的決定。他沒有和帖木兒打過交道,也極少知道帖木兒在西亞各地的暴行,甚至還聽過過其對大明的恭順,但憑著他對於遊牧民族的了解,做出了最壞的預測。
也許帖木兒根本不缺少給養,他也不在乎牛羊的數量,想到這裏,宋晟打了一個寒噤,也不知是由於沙州的氣溫下降,還是被自己心中的念頭嚇到了。
他憑借一聲戎馬生涯經驗的猜測,很快的就被趙武所證實,在西北大漠做斥候已經長達十餘年的趙武,領著四個手下,一直往西北方向探查過去,他不敢靠近哈密,因為從哪裏逃回沙州的人都說忠順王安克帖木兒已經降了,做了那瘸子的忠實仆人。
他隻想搞清楚對方真實的目的,化妝成牧民,一路繞行,除了幾次遇見瘋子似地騎馬人發狂一樣毫無目的的逃竄之外,就基本上沒有遇到過人煙,不過熟悉西域風土人情的他沒有感到意外,瘋馬他們攔不住,所以不知道為什麽?
但是每年到了這個時候,牧民們都會窩在部落的帳篷內,含著眼淚屠殺者牛羊,用於儲存過冬的糧食,曾經有多少次,朝廷詔令其內遷務農,但是大部分的人都拒絕了,寧願忍受這每年一次的痛楚,不過,也許是他們習慣了。
沒有魯莽的選擇前往哈密探查,而是繞道往北,然後折轉往西,順著巴兒思闊山脈直奔天山北麓的巴兒海子,趙武去過那個地方,四周山巒起伏,水草豐美,東邊碧波蕩漾,西邊一片銀白,東岸有大片沼澤濕地,周圍是遼闊的牧場。
每當盛夏,這裏湖光山色,分外迷人,牧民們遊牧湖畔,氈房座座,牛羊成群,牧歌悠揚,是一處避暑旅遊的好地方。每當盛夏這裏帳篷星點,牛、羊、駱、馬成群,湖光山色,分外迷人。哈薩克族牧人常在湖濱草原舉行盛大的“阿肯彈唱會”。
由於水源關係,又處於絲綢之路的要衝,所以慢慢的形成了一個集鎮,叫巴兒思渴。那裏各民族混雜在一起,不管是韃靼人、瓦刺人、畏兀兒人和回回人。隻要到了那裏就會放棄種族之間的隔閡,又是商賈雲集,是一個探聽消息的絕佳去處。
趙武不顧已經距沙州上千裏的路程,他已經布置好手下做好斥候工作,而他這次來的目的,就是為了查一查帖木兒到底想做些什麽,他相信,巴兒思渴會給他答案的。
他失望了,巴兒思渴已經變成了死城,本來純淨的湖水已經變得發暗,本來應該是熱鬧的集鎮,此時卻變成了修羅場,獨具“迷離蜃市罩山巒”的奇觀,現在變成了血的海洋,恐怕在短期內不會再有巴兒思渴了。在東岸那片沼澤濕地的灌木叢中,躺著幾乎整整二千餘人,不分男女老幼被繩索捆著手腳,每個人身上都有刺刀紮過的痕跡。
雖然憤怒中帶著一絲絕望,但是卻沒有讓他喪失理智,整個巴兒思渴已經陷入了沉寂,並不代表沒有危險,趙武打了個手勢,其餘四人跳了下來,拍了拍馬兒的脊背,示意可以自行前去覓食,然後五人輕手輕腳的往縱深裏麵潛行而去,他們要找出活著的人,問一問,這西域中少見的膏腴之地,河漢縱橫,水草豐美之地。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
但是很久之後,趙武失望了,望了望南方不遠的哈密城,雖然看不見城池的影子,但似乎能看見那張嗜血的巨手,正在不斷的殺戮著,此時,他似乎明白,忠順王安克帖木兒為什麽會投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