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威精勇猛,強壯毅英雄。(.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說網)克勝兼超捷,奇功奮銳鋒。智謀宣妙略,剛烈效忠誠。果敢能安定,揚名顯大勳”。是朱元璋所提出的四十字治軍原則,有了這些,朱標也懶得再去想什麽“團結緊張、嚴肅活潑”之類的話了。


    麵對著漫山遍野,如火如荼的士卒,在禦林衛的扈從下,朱標也看到屬於自己的將士,屬於自己欽點的將士們,此時正跪在每支隊伍的前列,眼中露出熾熱的光芒,他們有的已經做了百戶,有的甚至做了千戶,但更多的人做了小旗的旗長,或者是總旗的旗長,比之他們進入這支軍隊之前,品級要低了很多,但依舊遮掩不住他們心中的那份熱情。


    因為他們知道,他們是天子門生,憑著胸前佩戴的勳章,可以免除對當地五品一下官員的跪拜,三世之內,遇到災荒之年,可以憑此勳章到衙門裏領取救濟之糧。若是為國捐軀,憑此勳章可以免除三代之內直係親屬的所有稅賦等等。這已經是對他們的肯定了,更何況,這次抽調出來往學院學習的人大部分由於戰爭的逐漸遠去而身無寸功。


    在如今的大明朝,他們的這種行為就叫做無功受祿,這一切都是皇上的恩澤,與其他人無關,所以雖然大部分人都是降了不止一級使用,他們心裏卻是毫無怨言,更何況有風聲傳出來,皇上準備大麵積的整軍,如果有軍功表現的話,以後有很大的發展。


    以他們大明軍事學院的學生的身份。天子門生,當然會比其他軍隊的軍官得到更多的晉升機會。他們心裏和明鏡似的。此時已經恨不得殺到北平,用平叛的血。換取家中更大的榮耀。


    在大明,軍人按照軍官和軍士的區分根據國家規定獲得不同的俸祿和俸糧,軍階越高則給俸越高。軍人到60歲退休,退休後按照在職時的軍階享受“優給”,普通士兵的退休優給則寥寥無幾。軍人死於戰陣或王事的要給以一次性撫恤。軍人死亡(繼承人叫襲職)或退休(繼承人叫替職)後,其襲替有著嚴格的管理規定,必須按照嫡長子,嫡長孫,嫡次子。庶長子,兄弟,侄子的順序依次襲替,襲替人要由所在衛所預先核實確定後逐級上報兵部備案。


    經核準的軍官的繼承人叫“舍人”隻有一人,一旦被確定為舍人的,無論年齡大小都由國家給予“優養”待遇,直到繼承軍職。舍人一般在十六歲方可繼承實職,未到繼承年齡被繼承人亡故或退休的,可由被繼承人的兄弟暫時頂替。舍人超過16歲被繼承人仍未退休的,必須待被繼承人退休後方可繼承實職,所以,三、四十歲的老舍人在軍戶中屢見不鮮。舍人繼職前要經過所屬衛所的擔保和推薦。然後本人必須到兵部報到,再由兵部核察其品性乃至家庭和本人的“武曆”,有的還要加上叫做“比試”的考試。必須取得合格的成績方可批準繼承。所以,舍人要想通過考核一般都在十二歲左右就要到被繼承人所在部隊進行見習。以鍛煉熟悉職務提高武功的能力,在見習過程中榮立軍功的可申報“舍人報功”。作為考核舍人任職的重要條件。


    而且朝廷規定,舍人繼承一般都要按照被繼承人原職下降五階使用,洪武十六年,定職官子孫廕敘。正一品子,正五品用。從一品子,從五品用。正二品子,正六品用。從二品子,從六品用。正三品子,正七品用。從三品子,從七品用。正四品子,正八品用。從四品子,從八品用。正五品子,正九品用。從五品子,從九品用。正六品子,於未入流上等職內敘用。從六品子,於未入流中等職內敘用。正從七品子,於未入流下等職內敘用。


    由於在大明開國之初早有規定,非戰功不得受封、不得享受世襲罔替,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正充滿希望的定**軍官們,更是熱情的等待著往北平的開進,這倒不是他們嗜血,而是在他們眼裏,大明現在四海靖平,戰事極少,錯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那個店了。


    而士卒們也被告知了奇功、首功和次功,新的賞罰措施。更是眼巴巴的等待著有一個機會,憑借自己的勇猛和無畏,換取軍戶中的龍門一躍。


    朱標雖然身為皇帝,但是十數萬人的連營漫山遍野,自己所過之處,首先聽到的就是士氣高漲的山呼萬歲聲,然後才看見跪立在一側的軍卒,那種自信頓時升騰而起。


    這裏不是平原,他無法看到一望無際的人山人海,隻能草木皆兵的看著飄揚於龍潭、寶華山上的旗幟,這可能是他回到大明之後,真正意義上屬於他朱標的軍隊,做為皇帝,他無法親身去做每一件事情,包括軍隊,他也隻能借助辦軍事學院的名目培養基層骨幹,來達到最大程度上的控製。


    至於禦駕親征,在現階段朱標連想也不會去想,在沒有把藩王們擺平之前,任何離開京師的行為,可能就會造成很嚴重的後果,也不是他沒有自信,那是因為自己把晉王、燕王、周王等人都留在京師的結果,成功限製了北平所謂靖難的威力,但也限製了自己的行動。在自己不動殺心的情況下,隻能慢慢的在京師中周旋。


    三天後,定**就要北上了,現在的北平,也不知道朱高熾經營的怎麽樣了,默默的想著,朱標警覺的不時抬頭看看北方,似乎能看到現在北平附近的戰場一樣,那彌漫的硝煙還在繼續嗎?


    朱標在龍潭猜測著北平的動靜,而北平城內,卻好似有些尷尬了。


    因為目前北平城內似乎缺少了那麽一點活力。沒有一個具有壓倒性權威及聲望的人能夠完全掌控現在的局勢,這就是北平城的實際狀況。


    朱高熾畢竟是燕王世子,長年在京師居住為質。(.mianhuatang.info好看的小說)造就了沒有太多政治上的野心及**。更加造就了其在北平的人望不足。起兵之初,眾人還能看在燕王的麵子上聽從命令。但是一旦每人手底下有了兵將之後,形式就有些微妙了。


    道衍畢竟是憑借得寵於朱棣而得到的人望。袁珙本來就沒有什麽官職在身。金忠光是軍務就已忙碌不堪。不過他還代表著遷移來北平的江南富戶的利益。不能獲得完全的信任。袁容、李讓作為朱棣的女婿,手中幾乎毫無實際權限。


    剩下的大將諸如朱能、張玉、丘福等人,都在急切中往自己手中拉著兵馬,壯大自己的勢力,甚至隱隱約約間,竟然有派係的出現。不能否定他們對於燕王朱棣的忠心,但燕王畢竟不在北平,現在壯大自己才是最迫切的。


    就是在這樣的氣氛中,就是在朱高熾的愁悶。在道衍的有心無力中,北平接到來自懷來宋忠和餘瑱軍中的消息,不由使每個人心中都打起了小算盤。


    先前宋忠將燕王府三衛精銳收為己用後,便將其中一眾漢軍打散,分布於各軍之內,其目的就是怕他們合起來造反。但對於燕王府三衛中比例不小的蒙古族的士兵,宋忠就沒有辦法了。蒙古人性格暴虐,又與漢人語言不通,風俗迥異。且相互間還存著隔閡。


    不敢強行拆散他們,唯恐因此生了禍端。何況在他看來,韃子素來反複無常,不知禮儀。隻要自己好吃好喝將這幫人供著,他們便不可能再效忠北平,於是也便由著這幫人聚在一起。正是這一時疏忽。給了這些蒙古人可乘之機。


    火真是標準的蒙古人,且他久在燕王護衛軍中供職。原來隸屬於被調到京師的觀童。而觀童不在北平之後,火真的威望也是與日俱增。更嚴重的是蒙古人一般隻認那個擊敗自己的人,崇尚實力,本來就有些不服宋忠,當知道北平起兵靖難後,他們可不管是造反還是靖難,心裏就開始想回歸舊部了。於是火真就派人偷偷潛入北平報信。說是燕王府護衛願意從新依附北平。


    這可是一塊肥肉,燕王府護衛的戰鬥力大家都是心知肚明,而且如果要是有火真、吳帖木兒等人做內應,大敗懷來的宋忠的話,加上接收降卒,那對北平的軍力將會有著很大的提高。


    而且火真派來的人還間接開始打探他們在北平的家屬狀況,原來宋忠為了防止原來的燕王府護衛變心,便說說北平恨諸護衛將士反叛,已將他們在北平城內的家屬屠戮一空。這一點當道衍、金忠等人聽到後,更是覺得是個絕好的機會。


    大家都爭相請命帶兵前往懷來擒拿宋忠,因為無論是誰,有了懷來的軍力之後,便可以在北平挺起了腰杆,最後還是在燕王府內商議下,以張玉為正,李讓為副,兩人一起攻打懷來,主要原因是張玉和火真有舊,而李讓作為燕王的女婿,對於蒙古人來說,更有說服力一些。


    大軍即日出發,張玉、李讓帶領北平一萬二千餘眾到達居庸關,在居庸關休整一日,第二天一大早,張玉就率領兵卒,以自己的兒子張輔為先鋒殺向懷來。宋忠探知北平兵至,雖然得到朝廷的指示是嚴守待命,但是敵人已經殺到門口,也沒有辦法,早早將三萬大軍拉出城外,準備決戰。


    張玉按照道衍的吩咐,令原北平將士的家人打著舊日的旗幟為前鋒。眾將士們遠遠地看到舊日的旗幟,一邊與他們的父老兄弟們互報平安,一邊倒戈奔入燕軍陣營。


    宋忠弄巧成拙,沒有想到由於火真等蒙古人的高密,自己挑撥離間的謊言那麽快就被揭穿,剛剛擺好陣勢,就被倒戈的原燕王府護衛軍衝散,加上火真、吳帖木兒等蒙古人的臨敵變陣,高聲呐喊著衝入宋忠的中軍之內。遂大敗,慌忙向城中撤退。


    手下將校被俘獲的有一百多人,都拒絕投降,全被燕軍殺掉。這次懷來之戰,燕軍大獲全勝,斬首數千級。繳獲戰馬八千餘匹,這大大激勵了燕軍的士氣。同時也壯大了燕軍的實力。


    也幸虧宋忠開始有些私心,想著讓原來的燕王府護衛軍和前來攻打的北平軍隊自相殘殺一陣。達到消耗其根本的目的,所以後軍撤退比較及時,張玉未能尾隨進城,宋忠逃進城中後,就加強防禦,按照既定的朝廷指令,絕不出戰,不過懷來已經變成了一座孤城。


    懷來被困後,附近諸州縣失去了屏障。開平、龍門、上穀、雲中的守將大多是燕王的老部下。在得到北平大敗宋忠,圍困懷來的消息後,紛紛投降。張玉知道不攻占懷來,終究會是心腹之患,因為懷來距離居庸關太近了,旦夕可至。對於居庸關的威脅不小,於是接著下令,收攏降兵,加上抽調開平、龍門、上穀、雲中的將士攻擊超過三萬人。強攻懷來。


    接連三天,張玉怒氣騰騰地站立在陣前大聲指揮著部下,對懷來進行猛烈之攻擊。調集開平、龍門、上穀、雲中諸地的床弩轟然地發射出火箭,把城牆的一部分擊破。數百座巨弩發出鳴響。向城裏投以豪雨般之弓箭。除此之外,還同時挖掘地道打算從地下入侵,並且在城牆外側堆積土山。想從土堆上跳入城裏。


    然而,這幾種不論是正攻法還是突襲法。全都被宋忠、餘瑱給——化解掉。懷來城內從城牆上施放火箭將巨弩燒毀,在地道灌水將北平軍卒溺斃。對於借著土堆湧上的北平軍卒則投以箭林石雨。


    宋忠乃是錦衣衛出身,對於打仗還沒有什麽,最重要的是懷來城內有一個餘瑱,他原本就是北平的一個指揮使,平日於張玉等人同僚,當然對其的戰術了然於胸,從容應對,雖然強弱易主,但是一攻一守,張玉一時也拿懷來城沒有辦法。


    張玉大軍的傷亡極為慘重,終於耐不住性子地拿出了起兵時的靖難檄文。希望能夠打動宋忠相應靖難,並說宋忠原本是先皇的心腹,先皇有意將皇位傳給燕王,但是景泰帝從中作梗,並且對像是宋忠一樣的先皇老臣不恭不敬,登基後立即將其調往邊塞就是一個證明等等。


    “我宋忠忠於大明。皇上乃是大明的皇上,此城既為大明所有,沒有皇帝的諭旨,就算是燕王親自前來,我也絕不可能遵從。”


    宋忠在城牆上如此回答道。張玉一時氣結,沒有想到險峻的居庸關已經攻占,反而是一個無險可守的懷來城阻擋住了自己的腳步。


    但事情已經沒有了轉圜的餘地,不攻占下懷來,那麽北平大軍隻能退守到居庸關之內,開平、龍門、上穀、雲中諸地隨時都有喪失的可能,那麽自己這次前來攻打宋忠,除了收服部分降卒之外,絲毫沒有對北平的威脅起到減輕的目的。如此這樣下去,開平、龍門、上穀、雲中諸地的降將對於北平的信心就會打個折扣,沒有了這些人,怎麽應對今後可能的山西、山西等地可能回來的朝廷軍隊呢?


    但勸服招降已經被拒絕,原來引為奇兵的原燕王府護衛軍和蒙古軍卒也過早的暴露,除了強攻一途之外,別無辦法了。難道真的要把好不容易聚攏的降卒全部消耗在懷來城下嗎?如果是那樣,就算是攻占了懷來城又如何呢?


    不過張玉稍感欣慰的是,到現在為止,在懷來身後的大同、太原等等地方,諸王依舊沒有動靜,顯然是在觀察著雙方交戰的狀況,因此,對於懷來,張玉更加是誌在必得了。


    張玉,字世美,河南省開封人。蒙元時期為樞密知院。洪武十八年降明,後從大軍出塞,至捕魚兒海,以功授濟南衛副千戶,為朱棣手下第一大將,累官至燕王府左護衛指揮,勇冠三軍,身先士卒。靖難之役兵起,任北平都指揮僉事,攻克薊州、遵化。


    本來以張玉的作戰經驗比之宋忠等人豐富了數倍,但是宋忠死守懷來不出,加上準備充沛,糧草充足,張玉以數萬軍馬攻打懷來竟然不果,所以難能可貴的有些僥幸的想起了朝廷至今沒有派兵增援,能想到這一步,對於他來說已經不錯了,而在北平的道衍、金忠等人,卻是想到的更多更多。


    就在燕王軍中,一直對於燕王軍隊實力深信的道衍等人,此時突然也有了一種不祥之兆,北平靖難發動了,而且十分成功,他們幾乎是毫無抵抗的占領了北平全境,而且有效的牽製了遼王、寧王屬地的兵力。更加是因為剿滅倭寇獲得了北平、遼東沿海百姓的擁護和稱讚,一切都是在朝著自己的目標發展,可是北平城為什麽又有一種被孤立起來的感覺呢?


    就在張玉進退兩難,道衍他們正在思索的時候,突然從海上傳來消息,朝廷的水軍在方明謙的帶領下,已經進入了渤海灣內,不知道為了什麽,駐蹕在旅順附近,竟然沒有往山海關或者塘沽而來,到底是怎麽回事?(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臣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受傷的害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受傷的害蟲並收藏臣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