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大明洪武皇帝的強悍,父親想盡了辦法也無法稱王,雖然現在被自己逼的退位,自己的哥哥做傀儡,可在大明的眼裏還是權知高麗國事的稱呼,無論怎麽請求冊封,也沒有辦法通過大明的禮教關卡。


    想到了洪武二十九年,高麗國進馬使臣楊添植等回國,遼東都司差百戶夏質、劉頑子等一十名護送抵鴨綠江,不知道因為何故,夏質竟然墮入江中淹死,大明皇帝因此大怒,發文斥責父王輕薄奸詐、擅生釁端不說,而且非要高麗交出凶手,和讓義州萬戶李蕃去大明接受谘詢,嚇的李蕃半死,哀求父王,最後無奈之下,又將楊添植淹死,然後上表說是遭遇風浪,和大明百戶一起淹死的,最後遣使臣送牛牛等物謝罪。才算罷休。


    李芳遠更是忘不了,那年高麗進獻國表,天朝禮部說撰表者故意寫了戲侮字樣,特將使臣柳珣等六名拘留在京師,讓當時手握大權的鄭道傳赴京謝罪,鄭道傳和李蕃一樣,那裏敢踏進大明境內,隻得像自己一樣裝病,最後連累使臣柳珣等六人被羈押在京師近兩年的時間才放回。


    這個大明新皇帝更是果斷,抓住高麗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先殺了,連支會一聲也懶得做,要不是韓庚僥幸逃回,恐怕自己現在還不知道,簡直就拿高麗當自家的後院,李芳遠心裏暗歎了一聲可悲,但是猛然從後院一詞上想到些事情。


    心裏不由一動,他想到遠在高麗故都開京的哥哥李芳果,哥哥是大明皇帝親自選定的全職高麗國事。難道會不通知哥哥嗎?


    哥哥李芳果看似為人寬厚中庸、與世無爭,終日喜好在宮中玩擊球之戲。就在三月象征性的頒布了《奔競禁止法》。抑製官人權貴勢力。其實也沒有什麽用處,真的如表麵上所看到的那樣嗎?


    想到這裏。李芳遠一邊命人去傳自己的心腹大將李蕃,也就是當初被大明嚇的屁滾尿流的義州萬戶,當初是李芳遠為其籌謀,才免去了前往大明的危險,因此對李芳遠十分忠心,在等待的過程中,李芳遠好生禮讓的請袁珙坐下,然後卻以“王世弟”之尊站在那裏,向袁珙深深一禮。道:“還望大師教我……。”


    原來,這個“王世弟”給他以心理上帶來無比優勢的同時,也給他帶來了無盡的麻煩,因為在漢城,雖然說李芳遠一手遮天,但是還有一個人也不是吃素的,那就是李芳遠的四哥李芳幹。


    按照古製,李芳幹是四子,李芳遠是五子。按理李芳幹在王位接替方麵比李芳遠更加有優勢。可現在李芳遠成了王世弟,李芳幹卻什麽都不是,自然他的心裏不舒服了。而且李芳遠探知出,在四哥李芳幹的背後。有李芳果的身影。


    以前李芳遠不在意,因為大部分的兵權在他手裏拿著,但是現在情況明了之後。同在漢城的李芳幹,就顯得有些紮眼了。做事一向果斷的李芳遠,在一瞬間就下了決心。他要從背後跳出來,走到高麗王的這個寶座上,才能自保。


    因為高麗王這個稱號大明雖然不承認,但是關起門來,在高麗境內還是獲得了認可,否則,他們李家也穩定不了高麗的局勢,李芳遠知道,如果不坐上高麗王的寶座,自己很可能會被哥哥拋出來平息大明的怒火,舉國之下,誰會為了一個王世弟去得罪天朝上國呢?而且,王世弟既然可以是他李芳遠,那麽也可以是其他人,比如,現在漢城的李芳幹……。


    要想保住性命就必須要登上高麗王的寶座,要想登上寶座,就必須先將李芳果用於和自己對抗的棋子,也就是李芳幹除去,這是李芳遠此時的想法。


    袁珙聽完,表麵上不露聲色,心中卻是大喜過望,他此次來,正是受到道衍的吩咐,說服李芳遠篡權,甚至暫時以鐵嶺之地相許也是暫時可以虛與委蛇。沒有想到剛剛有些瞌睡,天上卻落下了一個軟綿綿的大枕頭。真的是讓人舒心啊。


    矜持著,保持著仙風道骨,不一會,李蕃受命趕到,得知自己這邊隨時會被大明問罪時,被上次事情驚嚇不輕的李蕃也是呆若木雞,堅決的擁護王世弟李芳遠的決定,三人商議之下,李蕃又說出,最近李芳幹和開國功臣樸苞走的很近,而樸苞雖然勇武,但是為人莽撞,好感情用事,說的明白一點,就是頭腦簡單,隻要王世弟稍微加以拉攏挑撥,屆時再有限的給樸苞一些軍權,那時讓樸苞慫恿李芳幹率先動手,事情就好辦了。


    占住國內正統的大義,隻要李芳幹被除去,李芳遠就可以名正言順的要求參政,才有機會在最短的時間內奪取主動,迫使現任權知高麗國事、也就是高麗王讓位,到時候在給國內一些大家族好處,那樣就可以號召全國上下,維護自己的利益,就算是天朝震怒,想要真的問罪,隻要燕王這裏作為屏障,也奈何不得自己了。


    李芳遠要禮待袁珙的因由,就是為了請求支援自己私兵,以便於和李芳幹對峙,然後再輕易剿滅。就和上次自己逼父王讓位,利用燕地的私兵做後盾,輕而易舉的殺死李芳碩、李芳蕃和鄭道傳一樣。


    不但是如此原因,而且他逼迫哥哥李芳果讓位的時間,也要看燕地的意思,小國寡民,不敢出那麽大的風頭,上次逼迫父王退位,那是借著大明洪武皇帝駕崩,無人過問的時機,而這次自己要登上高麗王的寶座,更是要看燕地的反應,放冷箭他們高麗人很在行,真的要當出頭鳥,再給一個膽子,李芳遠也不敢去做。


    袁珙的任務輕易的完成,原本以為還要大費口舌,誰曾想到。會這麽容易,一邊暗暗鄙視著高麗人的短視。一邊裝作猶豫的樣子和李芳遠討價還價。


    袁珙不但算起命來像個神棍,敲起竹杠也是把好手。本來善於察言觀色的他看到李芳遠的惶恐不安,更加是為燕王府要足了本錢,不但為金忠的團練要了大量的裝備武器,而且還令李芳遠答允,屆時會發動高麗的船廠為燕王打造船隻。甚至在有可能的時候,要佯作出兵的樣子牽製遼王的兵力。


    別看李芳遠和李蕃對於大明十分懼怕,但是其又自負的認為,隻要不打出國門,高麗憑借地形自保是絕無問題。有隋煬帝三征高麗不果的先例在那裏放著呢,所以在一係列的條件之下,隻有點頭應允的份了。


    商談進行的很快,袁珙隻在漢城盤桓了三天就悄然回去,李芳遠也做出一副什麽事情都沒有發生的模樣,回去陪韓庚了幾天,然後就繼續著自己在漢城的收攏人心,隻是把重心往樸苞那裏轉移了一些,不過這些都沒有引起李芳幹的注意。


    可是。這份情報十天之後,就擺在了朱標的禦案前,和龐煌在一旁拱手而立,十分佩服皇上的遠見。之前錦衣衛的人很少能接近高麗的權力中心,但是現在隻是放了一個韓庚回去,連高麗王世弟的密談都可以知道。那麽還有高麗還有什麽變化了解不到呢?


    不過皇上的猜測也真的十分準確,京師這邊什麽都沒有做。甚至連一份斥責的詔書都沒有發出,已經讓高麗惶惶不可終日。按照皇上既定的步驟開始進行,因此,對於這個年輕的皇帝又多了幾分敬畏。


    朱標很享受這樣的目光,也十分滿意這樣的結果,由此先例,以後對於外事局的控製會有些心得,那樣大明外藩的情報工作會更加順利,不過一個書生出身的人,被自己調教的要進行如此隱蔽的工作,也不知道心中有沒有陰影,但是現在不是考慮這個的時候,朱標想了一下,問龐煌道:


    “楊愛卿,無暇大師那邊準備的怎麽樣,朕看周圍藩國之中,倭國也該有些動靜了吧?”


    龐煌聽皇上問及,忙拱手行禮,回奏道:“稟報皇上,無暇大師派人傳話回來,說是那倭國的大內義弘已經讓其弟六郎盛見留守山口,自己則與大內弘茂、糾集率領九州、四國之眾乘坐三百多隻戰船東進,並於十三日在和泉堺上岸。與倭國京都已隻有一步之遙了。”


    朱標點了點頭,轉身看了一下懸掛於牆上的地圖,沉吟不語。


    “罪過,罪過”,高僧絕海中津雙掌並攏,默默吟誦著佛經。大內義弘的臉色漲的通紅,似乎剛才說的那一番話,都出自他的真心肺腑之言一般。


    但是大內義弘的心思,絕海中津怎麽會不知道,但是剛才聽了對方的說辭,心裏更加知道,自己的這次使命是完全失敗了。


    雖然對方一直在陳訴了他以往曾給幕府立下的赫赫戰功,把自己二十餘年忠義無雙的舉動說的是世間皆知,說自己因為功勞太大而遭到足利將軍的猜忌,以及言語之中對幕府最近幾年行為的不滿……。


    但是絕海中津心裏非常明白,這一切都緣於大內氏的逐漸強大,這個年輕的大名已經不甘心再受到任何羈絆。望著蓄出的短發,剛剛四十出頭的大內義弘嘴角略微往上翹著,透露著自負與驕傲。


    大內義弘有值得他驕傲的本錢,十六歲隨今川了俊出征就攻克了太宰府,將南朝的懷良親王、菊池武光逼退至高良山。二十一歲,因為其在九州屢立軍功,幫助大內氏取得了豐前守護之職,三年後,也就是二十四歲時,其父大內弘世亡故之後,大內義弘則同時又兼任周防、長門、石見三國守護,成為幕府中最具實力的守護大名之一。三十五歲時由於大內軍在二條擊敗了山名氏清,立下戰功,最後又獲得紀伊、和泉守護之職,成為日本最具實力的守護大名。


    大內氏在大內義弘的手中逐漸強大是因為少貳氏和山名氏倒台,另一方麵,這也與大內義弘出色的眼光分不開的,他就從幕府手中得到築前糟穀郡的支配權,成功的在九州紮根。控製與高麗的貿易通路。在將領地延伸到北九州其他地區的同時,還依靠討伐南朝的殘餘勢力來不斷擴張。


    手中有堺等重要港口。為其對外貿易提供了良好的條件。與此同時,由於大內氏自稱其祖先是百濟聖明王。與高麗人是同宗,於是大內義弘派使僧永廓、永範前往高麗通好,那是李成桂剛剛上台不久,當然是表示十分歡迎。派使者樸敦之回訪幕府。大內義弘遵足利義持之命在根據地周防山口熱情的接待了樸敦之,並陪同其一起上洛,此時的大內義弘儼然成為了聯係兩國的紐帶,之後他通過打擊海盜等做法,促進了兩地之間經濟和文化的交流。由於在與明國、高麗之間的貿易中獲利巨大,義弘有足夠的財力進行領地建設。在山口修築寺院等建築,各地的朱子學者、僧侶都陸續匯集到此。同時由於商業的持續發展,城下町也日益繁榮,以至山口甚至有了“小京都”的美稱。


    這一切都是大內義弘驕傲的資本,終於大內氏實力的日益龐大,也引起了幕府的密切關注。在足利義滿辭去了太政大臣一職,宣布出家之後。為了表示忠勤,命令大內義弘等大名、公卿共計十人也都一同跟隨落發入道,此事也證明了足利義滿對大內氏已經開始有了戒心。


    大內義弘當然心中不服了。現在不是又出世了嗎?絕海中津心裏暗自歎息了一聲,本來老邁的臉上皺紋仿佛又深了幾分,更顯出了一副愁苦之色,雙掌合什。道:


    “將軍事多且繁,難免有失偏頗,但是大內君為此事興刀動兵。實非百姓之福,不聞西方江南有“範子去相安陶朱。呂氏行賈南麵孤”一說,大內君如果效仿範蠡。貧僧竊以為將軍不會再為難大內家族,身為家主,理當為家中之未來仔細謀劃才是!!”


    “範子去相安陶朱,呂氏行賈南麵孤”說的是中國春秋戰國之際的兩個名人範蠡和呂不韋。柳宗元《招海賈文》就將“範子”與“呂氏”事相提並論。呂不韋以財富作政治投資,以財富影響政治方向。範蠡則是先有“平吳霸越功”,然後歸隱致富的。討論“範子”和“呂氏”的人生軌跡以及他們的曆史地位暗示人應該激流勇退。


    此典故一直對於古代官員、商人和文人產生著不同的心理影響。日本曆史上的“建武中興”,借鑒的就是儒家理論和朱子理學,之前的南北兩朝很多思想也都源於中國。現在南北朝剛剛統一,絕海中津用了這個典故,暗示大內義弘要想保全家族,就應該學習範蠡,不能倚仗自身實力雄厚,就生出永不滿足的心思。


    對於這個典故,聰明絕頂的大內義弘怎麽會不知道,但是現在已經屯兵和泉堺,距離京都已隻有一步之遙,此時勢成騎虎,怎麽能下的了台,何況,足利義滿真的決定放大內氏一馬,大內義弘也很難回頭了。縱然算是能回頭,大內義弘也不想去回頭,他已經和鐮倉留守足利滿兼商定好了合作條約,怎麽回頭呢?


    “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


    大內義弘豈是無知之輩,對於中原的文化了解的也是頗多,低聲吟出範蠡寫給越國另外一個功臣文種的信中內容之後,反問絕海中津道:“弟子愚鈍,不知可背誦的對否?並請教老師,弟子事已至此,足利可能容我?”


    絕海中津沒想到自以為絕妙的比喻,居然引出大內義弘的如此感慨。鳥盡弓藏、兔死狗烹,文種在收到信後便稱病不上朝,但最終仍未逃脫賜死的命運。越王賜死文種時曰:“子教寡人伐吳七術,寡人用其三而敗吳,其四在子,子為我從先王試之。”**裸的表示出了殺氣騰騰。


    如今的大內義弘,正好處於是做範蠡、還是做文種的選擇之中。隻是在其的一念之間而已,成王敗寇乃天經地義的事情,照自己剛才的理論,大內義弘應該息兵止戈,隨他一起上洛覲見。但是將軍能放過這個心腹之患嗎?絕海中津不能肯定,所以隻能不住地念佛。


    看著絕海中津不語,大內義弘臉上現出了冷笑,大家都是在做戲,最終的結果不還是圖窮匕見,想到這裏,心裏就失去了耐心。再也沒有說下去的**。


    “其實,老僧來時,道義曾言十分懷念和大內君在伏見觀賞櫻花的日子,斯波義將、花山院通定一眾好友都在金閣寺侍從。希望還會有那麽一天…….。”


    “大師!!!”


    絕海中津還沒有說完,大內義弘就很不禮貌的打斷了他的話,道義是足利義滿出家好的法名,絕海中津和其是以師兄弟之名相交,到也可以稱呼。本來想借用當初足利義滿和大內義弘的友誼喚醒對方,可是明顯失敗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臣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受傷的害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受傷的害蟲並收藏臣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