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心裏豁然開朗。(.mianhuatang.info好看的小說)龐煌的分析可以說是精辟入骨,有茅塞頓開之感。不錯,朕不怕他首鼠兩端!就怕他不首鼠兩端,心存顧忌,才會有所動力。
禦書房內的氣氛一下活絡起來。這段時間,朱標一直考慮著怎麽把握大局,現在終於將事情慢慢的揭開一些帷幕,剩下的就等著事情的發展和對方吃餌了。心情不由大好。
龐煌趁機奏道:“皇上,現在有件事情還必須要做,不但要做,而且要做的聲勢浩大,做的天下皆知……。”
看著龐煌的一臉得意,朱標猛然醒悟過來,不應如此忘形,隨即臉色恢複莊重,坐正身子,緩緩問道:“什麽事情?”
“皇上應該將此次擒獲高麗人、龍潭有逆賊盤踞、安慶公主莊園的異像的事情公告天下!!”龐煌斬釘截鐵的說道。
“公告天下?”
“皇上,恕臣直言,無論這些事情錦衣衛做的再嚴密,也會有風聲傳出,與其悄悄而傳,還不如皇上親自說出去,但是不用說出擒獲的人數和口供,隻說叛匪頑固,無一生擒罷了,而借此機會,皇上則可大發雷霆,再將此事與諸王有牽連之事告知一些諍臣,有他們率先發難,皇上則可迫於群臣壓力,暫時圈禁京師諸王,以此警告在藩屬的王爺們,則可為北平施加壓力。”
朱標沉吟起來,龐煌說的這些,他也不是沒有考慮過,不過茲事體大。以他控製朝廷局勢的實力,恐怕操作起來有些難度。萬一就此事逼的諸王聯合,為禍程度。恐怕要比他後世的靖難之役還要麻煩,少了一個燕王而已,然而北方諸王一旦感受到威脅,同聲連氣,那可是平添了許多燕王啊。
看到皇上搖了搖頭,龐煌不由急道:“不如此,韓庚和徐家之人就很難取得對方的信任,而且威脅不足於使其涉險,他們也師出無名。以道衍、袁珙等老奸巨猾,肯定要靜觀其變,時間拖的越長,事情的變數出現的越多,反而不利於陛下的籌謀,請皇上三思啊!”
朱標考慮了一會,還是搖搖頭,道:“愛卿不用多說了,朕自有主張。你先退下吧,回去之後交代蝶兒,朕準備讓徐妙兒進宮為女史,和蝶兒同宮而做。讓她留意徐妙兒的所作所為,至於愛卿的想法,朕會考慮的。”
龐煌長歎一聲。遂不再言語,跪叩而出。前往安排善後事宜。
隨後葉孝天請求覲見,稟明已經將劉超送往太醫院診治。同時,紀綱、穆肅等人已經全部押送至詔獄關押,請皇上給予指示,是否嚴加拷問。
龐煌退出大殿,想了想,搖搖頭,還是作罷,隨後決定去太醫院看望少年劉超,看看這個因為自己穿越回到大明而改變命運的少年,到底是什麽模樣。
其實,對於劉超的事跡,龐煌在後世中早已經聽說了幾個不同的版本,聽說時,甚至不相信真的有這麽樣的一個人存在,但無意中聽葉孝天的奏報出現了這個名字,不由興趣大起。
他最為熟悉的一個版本,就是朱棣攻入南京後,景清刺殺未遂,後遭到報複,朱棣窮究不止,劉固被連坐進去,他與弟弟劉國、母親袁氏及兒子多人一同被押到南京城聚寶門外受刑。劉固的兒子劉超,手臂特別有力氣,臨刑時,看到自己的親人們一一被朱棣劊子手殘忍地殺害,仰天長歎後,手上的鋼索全被他掙斷了,瞬時間他奪過劊子手手中的屠刀,連殺了十餘人。朱棣聽到了消息後大驚失色,趕快下詔,磔殺之。
對於能夠掙斷鋼索,龐煌總覺得有些匪夷所思,但是聽葉孝天稟報之前的摔斃野獸,又聽聞最近以一人之力,如同趕羊一般讓紀綱等人無可奈何,左右了整個龍潭伏擊的局勢,才有些相信起來,而且還不到十五歲,是個可塑之才啊,怎麽能讓他不動心呢。
臨出禦書房的那一瞬間,龐煌突然想起了藍玉的侄孫藍勤堂和常升之子常繼祖都在杭州吳王朱允熥那裏,而且常升聽說最近也恢複了部分神智,不由心裏一動,命葉孝天遣人往杭州一行,命常升帶著藍勤堂、常繼祖回京師述職。同時又準備奏明朱標任命,方明謙為吳王府諸衛指揮使,代替常升的職務,允許吳王三衛擴至二萬一千人,由方明謙指揮訓練備倭。
做了這個決定之後,龐煌才放心的往太醫院看望劉超,因為年齡還小,體力又嚴重透支,到現在仍舊沒有醒轉,看看閉著眼與常人無異的劉超,感歎了一番,便出宮回府去了。
三日後,午朝散去,皇帝留方孝孺、黃子澄、監察禦史尹昌隆及都察院右禦史大夫練子寧往奉天殿西閣問對。
首先,決定廢除六科給事中,改稱左右拾遺。
太祖高皇帝在在曆代傳統的監督百官機構禦史台之外又設計了另外一套監察機製,即六科給事中,其用意是讓禦史監察百官,讓品級很低的給事中去監察禦史在內的百官,他自己則可乾綱獨斷了。
朱標則決定改變這個製度,將六科給事中改為左右拾遺,這不是僅僅改個名,他還對它的功能作了新規定,左右拾遺不再以監察百官為其主要工作範圍,而是叫他們專門給皇帝提意見,規諫皇帝,約束皇帝,當然,這也隻是一個形式而已,一個像新臣示好的信號。
此舉當然得到了今日被留下問對四人極力的擁戴,因為他們都是文官係統中算得上舉足輕重的人物,在朝堂之上也代表了新生代的朝堂力量,對於朱標這樣的德政,他們高興還來不及呢?怎麽會反對呢?
而且,皇上的此舉,是讓官員放心的表現。也是皇上開始重用文官的一種信號。在高呼萬歲聖明,和積極提出完善製度的同時。表現了對皇帝的一種期望。
慢慢的,朱標的臉色陰沉下來。善於察言觀色的黃子澄當然看在了眼裏,鑒於被冷落了很久,此時皇帝能讓他和方孝孺等人同時接受問對,也是一種即將受到重用的信號,為了表現,黃子澄馬上小心翼翼的問皇上發生了什麽事情。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說網]
於是,朱標召見了已經等候在宮外的,早已經被安排好的,將最近京師附近發生的事情隱晦的說出來。高麗十三人中十二人伏誅,一人在逃。龍潭村成了逆賊的聚集之地,安慶公主的莊園成了逆賊的後花園。
盡量斟酌著言辭,但是話鋒所指,無一不指向京師中的諸王,最主要的,就是指向傳言已經病瘋了的燕王朱棣。不過所言,將所有事情,都歸到錦衣衛所為。其中的目的,就是朱標暫時還不想讓錦衣衛公開。
雖然在不少大臣的眼裏,錦衣衛是一個公開的秘密,但是朱標不想人提及錦衣衛。就想起昔日的錦衣衛來。所以諸多事情,暫時都說錦衣衛所為。
縱然如此,被留下問對的四人還是一起變色。奉天殿西閣的空氣陡然壓抑起來,京師的上空響起了沉悶的雷聲。江南的梅雨季節來臨了。
黃子澄看著皇帝麵帶的愁容,也不敢多言。和、方孝孺、尹昌隆及練子寧退下後,幾人沒有分開,相視無語,都是聰明絕頂的人物,自然不用多說。
黃子澄心中怦怦直跳,皇上難道要公開考慮削藩之事嗎?想起了這個問題,他似乎能看到自己的機會,但是機會在那裏呢?等醒悟過來,才發覺他們一行人站在東角門外,東角門是奉天殿前的側門,曾經有些熟悉的感覺。
朝中有很多大事,都是在附近的偏殿發生吧,藩王兵權過重,朝堂之上自以為憂國憂民的有識之士早有憂慮,隻是之前是懾於先皇的威嚴,而現在是皇上的沉默,沒有了錦衣衛的威脅,群臣或者士子議論紛紛,但很少會拿到桌麵上談論,皇上對於此事更是諱忌,提也未曾提過,黃子澄的幾次暗示,都被皇上斥責,沒有想到皇上今天竟然主動提起這件事情,而且一動就是驚天內幕。
沒有言語的走進東角門偏殿,大殿內安靜的連根針落地的聲音都能聽出來,黃子澄雖明知他們所要談論的問題,但仍不由得一陣緊張,頭上頓時冒出汗來。
“此事關係重大……。”還是方孝孺率先發話:“稍有差池就將萬劫不複,諸君若有所思,不妨開誠布公,此時同心,才能使陛下無憂,本官就先拋磚引玉,希望諸君能給些意見才是……。”
見方孝孺開口,黃子澄一顆心終於落地,膽子也大了起來,卻搶先說道:“先皇在世,諸王還算平靜,但是如今皇上都感到了不妥,之前下官所議削藩,則是上應天命、下順民心,黃某人想,該是提出的時候了。”
“理是這個理,但若到時諸王不服,滋生禍亂,卻又該如何?”練子寧身為都察院右禦史大夫,卻沒有身為禦史大夫的衝勁,反而有些擔憂道。
“皇上為九五至尊,諸王均是臣子,若有不服,便是謀反!”黃子澄豪情頓生,聲音也大了起來:“天下衛所,縱有歸藩王節製的,但也總是朝廷兵馬;天子下旨,他們誰敢不遵?諸王所掌,不過護衛軍校而已。一旦有王謀反,陛下則明詔征討。天子堂堂之師,討伐亂臣賊子,豈有不勝之理……。”
黃子澄一番慷慨之語,反而把開始說話的方孝孺甩在一邊,在那裏賣弄著自己重複了很多遍的言論,之前,這些話基本上是法不傳二耳,如今總算是堂堂正正的說出來,心裏是那麽的暢快。
方孝孺皺著眉頭,算是很耐心的聽完黃子澄說完。歎了口氣,道:“子澄說的是,宗藩不削,國無寧日……。”
“皇上今日既然召見定議,言下之意大家都應該明白。但如子澄所說,如何削藩,如何讓皇上脫離現在的困境,我們必須要拿出個妥善的章程出來,即能削除禍患。亦不要激起禍端,前漢“七國之亂”、西晉“八王之亂”萬不能在本朝重演。”
方孝孺鄭重其事的說道。因為其的威望,其餘、尹昌隆及練子寧等人。都是一起點點頭,對於方孝孺的博學,他們是由衷的佩服。
今日的東角門,注定是一個漫長爭論,作為,那裏不知道皇上的心意,他明知皇帝暫時無意於其他藩王,所提之意見,當然是他自己認為最為恰當的。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燕王實力最為雄厚,除掉燕藩,其餘諸王必然喪膽,豈敢再生不臣之心?此乃一錘定音也!”說道。他說的很對,拿下燕王,諸王力量便減掉了一半,確是一步好棋。
但黃子澄卻有著自己的想法,隻見他緩緩說道:“隻是燕王自先皇召回京師以來,素來恭謹。從無不法之事;先皇在時,兩次出塞征戰,均獲勝而還,於國家建有大功。如今又借口身染惡疾。雖有罪責,但都是暗中行事,今日所列罪狀。僅憑羅織一說,燕王不用出麵。就可使陛下陷入被動,而且現在燕王身在京師。北平隻是世子代為署理,要硬說燕王意圖不軌,你我都逃不了一個奸妄之名……。”
黃子澄與原本誌同道合,但是執掌錦衣衛以來,看清楚了很多事情,也學會了做事隻要能達目的,並不在乎遭人詬病,更何況,錦衣衛被人詬病的還少嗎;黃子澄從表麵上看是一個求全之人。在他看來,因削藩而損朝廷清譽並不是好局,他希望能有個十全十美之策,使魚與熊掌可以兼得。
兩個人又爭論了一會,看著的臉色,黃子澄觀其對削燕一事十分堅持,自己也勸不了他,便嗬嗬一笑道:“莫如此事暫且放下。且聽聽方先生之言如何?”
剛才方孝孺聽著兩人爭論,自己和練子寧、尹昌隆兩人隻是無語,聽到兩人問道自己,沉吟半晌方道:“兩位所言俱有道理,燕藩之事,事關削藩大局,確需慎重。”
“下官委實不敢妄加評斷。隻是皇上登基以來敦儒修文,頗有大興文治之意。文治之道,不外一個‘禮’字。燕藩之強,實為諸王之首,先削燕藩,確能震懾諸王,削藩一事必能事半功倍。不過燕王表麵並無過失之處,若強行削之,於禮恐有不周,且皇家之事有些無法公布於眾,那就於法無憑。此事確是兩難之擇。”
剛引出個“文治”,黃子澄已經暗自竊喜,知道終歸是自己占了一些上風。也馬上明白過來,忙道:“燕藩乃朝廷心腹之疾,若不速削,恐生大患。”
方孝孺徐徐又道:“齊大人之法固是捷徑,但也有弊端。燕王現在京師,內心雖不為人知,若削燕詔書下給誰,現在燕王等同被削,詔書下於燕王世子,那就有些太多餘明白,天下人更有議論。北平諸衛俱燕王舊部,如今雖權歸朝廷,但將校都是燕王簡拔,燕王未回北平,就行削藩,北平諸衛是否心服尚未可知。”
方孝孺一語中的,直指削燕之弊,頓時語塞。他千算萬算,卻偏偏沒把這種局麵算進去,一時之間倒拿不出話來反駁。
尹昌隆見狀,也覺得有理。於是附和道:“方先生之言極是。削藩之事,穩妥最為要緊。先除諸王,便是循序漸進、先易後難。一旦諸藩俯首,燕王再強,也是孤掌難鳴!”
方孝孺的分析起了作用,而正合黃子澄的求穩之論。畢竟,燕王現在京師,雖然所有罪責都指向朱棣,但畢竟不是心服之患,現在擁兵在外的諸王倒是需要注意了。
……。
~~~~~~~~~~~~~~~~~~~~~~~~~~~~~分割線~~~~~~~~~~~~~~~~~
朱標讓將事情透露給方孝孺、黃子澄、尹昌隆和練子寧等人知曉,當然也能計算出到底會商議一個什麽樣子的結果,不讓卓敬、高巍等人參與,就是為了形成一個統一的聲音,那就是依次削藩。循序漸進。
為了配合這個計劃,也便於自己把握事態的發展,在黃子澄、方孝孺等人的議論還在進行中的時候,作為皇帝的朱標大手一揮,借口河南水患嚴重,恩準周王朱橚的奏請,令其返回藩地,協助地方官員治理河道。
在朱元璋剩下的日子裏,朱標終於搞清楚了一些關係,才知道父皇為什麽廢立周王朱橚兩次,其中,還有一個不足於外人道的秘密。
周王朱橚的母親叫碽妃,因為朱元璋懷疑其“**宮闈”而被判處“鐵裙”之刑,也就是就是用鐵片做成裙子給人穿上,然後把人放在火上烘烤致死。其中最主要的依據就是未足月就生下了這個朱橚。
後來,在馬皇後的保全下,朱橚和哥哥朱棣就由其收養,雖然保住了性命,卻很不受老朱的待見,開始封的吳王被改封周王,中間還借故廢周王,讓他去還雲南,最後才看在其子朱有燉的份上,讓他歸藩。但是從來沒有用正眼看過這個兒子。(未完待續。。)
禦書房內的氣氛一下活絡起來。這段時間,朱標一直考慮著怎麽把握大局,現在終於將事情慢慢的揭開一些帷幕,剩下的就等著事情的發展和對方吃餌了。心情不由大好。
龐煌趁機奏道:“皇上,現在有件事情還必須要做,不但要做,而且要做的聲勢浩大,做的天下皆知……。”
看著龐煌的一臉得意,朱標猛然醒悟過來,不應如此忘形,隨即臉色恢複莊重,坐正身子,緩緩問道:“什麽事情?”
“皇上應該將此次擒獲高麗人、龍潭有逆賊盤踞、安慶公主莊園的異像的事情公告天下!!”龐煌斬釘截鐵的說道。
“公告天下?”
“皇上,恕臣直言,無論這些事情錦衣衛做的再嚴密,也會有風聲傳出,與其悄悄而傳,還不如皇上親自說出去,但是不用說出擒獲的人數和口供,隻說叛匪頑固,無一生擒罷了,而借此機會,皇上則可大發雷霆,再將此事與諸王有牽連之事告知一些諍臣,有他們率先發難,皇上則可迫於群臣壓力,暫時圈禁京師諸王,以此警告在藩屬的王爺們,則可為北平施加壓力。”
朱標沉吟起來,龐煌說的這些,他也不是沒有考慮過,不過茲事體大。以他控製朝廷局勢的實力,恐怕操作起來有些難度。萬一就此事逼的諸王聯合,為禍程度。恐怕要比他後世的靖難之役還要麻煩,少了一個燕王而已,然而北方諸王一旦感受到威脅,同聲連氣,那可是平添了許多燕王啊。
看到皇上搖了搖頭,龐煌不由急道:“不如此,韓庚和徐家之人就很難取得對方的信任,而且威脅不足於使其涉險,他們也師出無名。以道衍、袁珙等老奸巨猾,肯定要靜觀其變,時間拖的越長,事情的變數出現的越多,反而不利於陛下的籌謀,請皇上三思啊!”
朱標考慮了一會,還是搖搖頭,道:“愛卿不用多說了,朕自有主張。你先退下吧,回去之後交代蝶兒,朕準備讓徐妙兒進宮為女史,和蝶兒同宮而做。讓她留意徐妙兒的所作所為,至於愛卿的想法,朕會考慮的。”
龐煌長歎一聲。遂不再言語,跪叩而出。前往安排善後事宜。
隨後葉孝天請求覲見,稟明已經將劉超送往太醫院診治。同時,紀綱、穆肅等人已經全部押送至詔獄關押,請皇上給予指示,是否嚴加拷問。
龐煌退出大殿,想了想,搖搖頭,還是作罷,隨後決定去太醫院看望少年劉超,看看這個因為自己穿越回到大明而改變命運的少年,到底是什麽模樣。
其實,對於劉超的事跡,龐煌在後世中早已經聽說了幾個不同的版本,聽說時,甚至不相信真的有這麽樣的一個人存在,但無意中聽葉孝天的奏報出現了這個名字,不由興趣大起。
他最為熟悉的一個版本,就是朱棣攻入南京後,景清刺殺未遂,後遭到報複,朱棣窮究不止,劉固被連坐進去,他與弟弟劉國、母親袁氏及兒子多人一同被押到南京城聚寶門外受刑。劉固的兒子劉超,手臂特別有力氣,臨刑時,看到自己的親人們一一被朱棣劊子手殘忍地殺害,仰天長歎後,手上的鋼索全被他掙斷了,瞬時間他奪過劊子手手中的屠刀,連殺了十餘人。朱棣聽到了消息後大驚失色,趕快下詔,磔殺之。
對於能夠掙斷鋼索,龐煌總覺得有些匪夷所思,但是聽葉孝天稟報之前的摔斃野獸,又聽聞最近以一人之力,如同趕羊一般讓紀綱等人無可奈何,左右了整個龍潭伏擊的局勢,才有些相信起來,而且還不到十五歲,是個可塑之才啊,怎麽能讓他不動心呢。
臨出禦書房的那一瞬間,龐煌突然想起了藍玉的侄孫藍勤堂和常升之子常繼祖都在杭州吳王朱允熥那裏,而且常升聽說最近也恢複了部分神智,不由心裏一動,命葉孝天遣人往杭州一行,命常升帶著藍勤堂、常繼祖回京師述職。同時又準備奏明朱標任命,方明謙為吳王府諸衛指揮使,代替常升的職務,允許吳王三衛擴至二萬一千人,由方明謙指揮訓練備倭。
做了這個決定之後,龐煌才放心的往太醫院看望劉超,因為年齡還小,體力又嚴重透支,到現在仍舊沒有醒轉,看看閉著眼與常人無異的劉超,感歎了一番,便出宮回府去了。
三日後,午朝散去,皇帝留方孝孺、黃子澄、監察禦史尹昌隆及都察院右禦史大夫練子寧往奉天殿西閣問對。
首先,決定廢除六科給事中,改稱左右拾遺。
太祖高皇帝在在曆代傳統的監督百官機構禦史台之外又設計了另外一套監察機製,即六科給事中,其用意是讓禦史監察百官,讓品級很低的給事中去監察禦史在內的百官,他自己則可乾綱獨斷了。
朱標則決定改變這個製度,將六科給事中改為左右拾遺,這不是僅僅改個名,他還對它的功能作了新規定,左右拾遺不再以監察百官為其主要工作範圍,而是叫他們專門給皇帝提意見,規諫皇帝,約束皇帝,當然,這也隻是一個形式而已,一個像新臣示好的信號。
此舉當然得到了今日被留下問對四人極力的擁戴,因為他們都是文官係統中算得上舉足輕重的人物,在朝堂之上也代表了新生代的朝堂力量,對於朱標這樣的德政,他們高興還來不及呢?怎麽會反對呢?
而且,皇上的此舉,是讓官員放心的表現。也是皇上開始重用文官的一種信號。在高呼萬歲聖明,和積極提出完善製度的同時。表現了對皇帝的一種期望。
慢慢的,朱標的臉色陰沉下來。善於察言觀色的黃子澄當然看在了眼裏,鑒於被冷落了很久,此時皇帝能讓他和方孝孺等人同時接受問對,也是一種即將受到重用的信號,為了表現,黃子澄馬上小心翼翼的問皇上發生了什麽事情。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說網]
於是,朱標召見了已經等候在宮外的,早已經被安排好的,將最近京師附近發生的事情隱晦的說出來。高麗十三人中十二人伏誅,一人在逃。龍潭村成了逆賊的聚集之地,安慶公主的莊園成了逆賊的後花園。
盡量斟酌著言辭,但是話鋒所指,無一不指向京師中的諸王,最主要的,就是指向傳言已經病瘋了的燕王朱棣。不過所言,將所有事情,都歸到錦衣衛所為。其中的目的,就是朱標暫時還不想讓錦衣衛公開。
雖然在不少大臣的眼裏,錦衣衛是一個公開的秘密,但是朱標不想人提及錦衣衛。就想起昔日的錦衣衛來。所以諸多事情,暫時都說錦衣衛所為。
縱然如此,被留下問對的四人還是一起變色。奉天殿西閣的空氣陡然壓抑起來,京師的上空響起了沉悶的雷聲。江南的梅雨季節來臨了。
黃子澄看著皇帝麵帶的愁容,也不敢多言。和、方孝孺、尹昌隆及練子寧退下後,幾人沒有分開,相視無語,都是聰明絕頂的人物,自然不用多說。
黃子澄心中怦怦直跳,皇上難道要公開考慮削藩之事嗎?想起了這個問題,他似乎能看到自己的機會,但是機會在那裏呢?等醒悟過來,才發覺他們一行人站在東角門外,東角門是奉天殿前的側門,曾經有些熟悉的感覺。
朝中有很多大事,都是在附近的偏殿發生吧,藩王兵權過重,朝堂之上自以為憂國憂民的有識之士早有憂慮,隻是之前是懾於先皇的威嚴,而現在是皇上的沉默,沒有了錦衣衛的威脅,群臣或者士子議論紛紛,但很少會拿到桌麵上談論,皇上對於此事更是諱忌,提也未曾提過,黃子澄的幾次暗示,都被皇上斥責,沒有想到皇上今天竟然主動提起這件事情,而且一動就是驚天內幕。
沒有言語的走進東角門偏殿,大殿內安靜的連根針落地的聲音都能聽出來,黃子澄雖明知他們所要談論的問題,但仍不由得一陣緊張,頭上頓時冒出汗來。
“此事關係重大……。”還是方孝孺率先發話:“稍有差池就將萬劫不複,諸君若有所思,不妨開誠布公,此時同心,才能使陛下無憂,本官就先拋磚引玉,希望諸君能給些意見才是……。”
見方孝孺開口,黃子澄一顆心終於落地,膽子也大了起來,卻搶先說道:“先皇在世,諸王還算平靜,但是如今皇上都感到了不妥,之前下官所議削藩,則是上應天命、下順民心,黃某人想,該是提出的時候了。”
“理是這個理,但若到時諸王不服,滋生禍亂,卻又該如何?”練子寧身為都察院右禦史大夫,卻沒有身為禦史大夫的衝勁,反而有些擔憂道。
“皇上為九五至尊,諸王均是臣子,若有不服,便是謀反!”黃子澄豪情頓生,聲音也大了起來:“天下衛所,縱有歸藩王節製的,但也總是朝廷兵馬;天子下旨,他們誰敢不遵?諸王所掌,不過護衛軍校而已。一旦有王謀反,陛下則明詔征討。天子堂堂之師,討伐亂臣賊子,豈有不勝之理……。”
黃子澄一番慷慨之語,反而把開始說話的方孝孺甩在一邊,在那裏賣弄著自己重複了很多遍的言論,之前,這些話基本上是法不傳二耳,如今總算是堂堂正正的說出來,心裏是那麽的暢快。
方孝孺皺著眉頭,算是很耐心的聽完黃子澄說完。歎了口氣,道:“子澄說的是,宗藩不削,國無寧日……。”
“皇上今日既然召見定議,言下之意大家都應該明白。但如子澄所說,如何削藩,如何讓皇上脫離現在的困境,我們必須要拿出個妥善的章程出來,即能削除禍患。亦不要激起禍端,前漢“七國之亂”、西晉“八王之亂”萬不能在本朝重演。”
方孝孺鄭重其事的說道。因為其的威望,其餘、尹昌隆及練子寧等人。都是一起點點頭,對於方孝孺的博學,他們是由衷的佩服。
今日的東角門,注定是一個漫長爭論,作為,那裏不知道皇上的心意,他明知皇帝暫時無意於其他藩王,所提之意見,當然是他自己認為最為恰當的。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燕王實力最為雄厚,除掉燕藩,其餘諸王必然喪膽,豈敢再生不臣之心?此乃一錘定音也!”說道。他說的很對,拿下燕王,諸王力量便減掉了一半,確是一步好棋。
但黃子澄卻有著自己的想法,隻見他緩緩說道:“隻是燕王自先皇召回京師以來,素來恭謹。從無不法之事;先皇在時,兩次出塞征戰,均獲勝而還,於國家建有大功。如今又借口身染惡疾。雖有罪責,但都是暗中行事,今日所列罪狀。僅憑羅織一說,燕王不用出麵。就可使陛下陷入被動,而且現在燕王身在京師。北平隻是世子代為署理,要硬說燕王意圖不軌,你我都逃不了一個奸妄之名……。”
黃子澄與原本誌同道合,但是執掌錦衣衛以來,看清楚了很多事情,也學會了做事隻要能達目的,並不在乎遭人詬病,更何況,錦衣衛被人詬病的還少嗎;黃子澄從表麵上看是一個求全之人。在他看來,因削藩而損朝廷清譽並不是好局,他希望能有個十全十美之策,使魚與熊掌可以兼得。
兩個人又爭論了一會,看著的臉色,黃子澄觀其對削燕一事十分堅持,自己也勸不了他,便嗬嗬一笑道:“莫如此事暫且放下。且聽聽方先生之言如何?”
剛才方孝孺聽著兩人爭論,自己和練子寧、尹昌隆兩人隻是無語,聽到兩人問道自己,沉吟半晌方道:“兩位所言俱有道理,燕藩之事,事關削藩大局,確需慎重。”
“下官委實不敢妄加評斷。隻是皇上登基以來敦儒修文,頗有大興文治之意。文治之道,不外一個‘禮’字。燕藩之強,實為諸王之首,先削燕藩,確能震懾諸王,削藩一事必能事半功倍。不過燕王表麵並無過失之處,若強行削之,於禮恐有不周,且皇家之事有些無法公布於眾,那就於法無憑。此事確是兩難之擇。”
剛引出個“文治”,黃子澄已經暗自竊喜,知道終歸是自己占了一些上風。也馬上明白過來,忙道:“燕藩乃朝廷心腹之疾,若不速削,恐生大患。”
方孝孺徐徐又道:“齊大人之法固是捷徑,但也有弊端。燕王現在京師,內心雖不為人知,若削燕詔書下給誰,現在燕王等同被削,詔書下於燕王世子,那就有些太多餘明白,天下人更有議論。北平諸衛俱燕王舊部,如今雖權歸朝廷,但將校都是燕王簡拔,燕王未回北平,就行削藩,北平諸衛是否心服尚未可知。”
方孝孺一語中的,直指削燕之弊,頓時語塞。他千算萬算,卻偏偏沒把這種局麵算進去,一時之間倒拿不出話來反駁。
尹昌隆見狀,也覺得有理。於是附和道:“方先生之言極是。削藩之事,穩妥最為要緊。先除諸王,便是循序漸進、先易後難。一旦諸藩俯首,燕王再強,也是孤掌難鳴!”
方孝孺的分析起了作用,而正合黃子澄的求穩之論。畢竟,燕王現在京師,雖然所有罪責都指向朱棣,但畢竟不是心服之患,現在擁兵在外的諸王倒是需要注意了。
……。
~~~~~~~~~~~~~~~~~~~~~~~~~~~~~分割線~~~~~~~~~~~~~~~~~
朱標讓將事情透露給方孝孺、黃子澄、尹昌隆和練子寧等人知曉,當然也能計算出到底會商議一個什麽樣子的結果,不讓卓敬、高巍等人參與,就是為了形成一個統一的聲音,那就是依次削藩。循序漸進。
為了配合這個計劃,也便於自己把握事態的發展,在黃子澄、方孝孺等人的議論還在進行中的時候,作為皇帝的朱標大手一揮,借口河南水患嚴重,恩準周王朱橚的奏請,令其返回藩地,協助地方官員治理河道。
在朱元璋剩下的日子裏,朱標終於搞清楚了一些關係,才知道父皇為什麽廢立周王朱橚兩次,其中,還有一個不足於外人道的秘密。
周王朱橚的母親叫碽妃,因為朱元璋懷疑其“**宮闈”而被判處“鐵裙”之刑,也就是就是用鐵片做成裙子給人穿上,然後把人放在火上烘烤致死。其中最主要的依據就是未足月就生下了這個朱橚。
後來,在馬皇後的保全下,朱橚和哥哥朱棣就由其收養,雖然保住了性命,卻很不受老朱的待見,開始封的吳王被改封周王,中間還借故廢周王,讓他去還雲南,最後才看在其子朱有燉的份上,讓他歸藩。但是從來沒有用正眼看過這個兒子。(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