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皆麵色沉重。覲見之前,皇帝已經向他們通過氣,說明了今日召見的目的,而且,這段日子他們也不好過,卓敬、還好一些,不管怎麽說,也算是洪武老臣,而龐煌卻是一直沒有上的了台麵,況且,看皇帝的心思,自己不作出點成績,劉伯溫的案子始終不會平反,所以以詹事府司直郎的身份做事,難免會被人詬病,何況還有一個底子不幹淨的事情呢。
由卓敬和解縉旁聽,三位重臣依次陳詞,一道清晰的線條終於勾勒出來:朱棣先以孤身入京之舉博得先皇的放心,以賜死駙馬歐陽倫一事表示了自己的恭順,繼而突發病症,把自己打造成孝順憂心之人,賺取世人同情,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至於高麗的內亂,從道衍的參與可以看出,也是其在入京之前的布局。世子朱高熾在北平署理燕王府的安寧,可以看出其早有準備,一連串的精妙布局,可謂絲絲入扣,招招中的。
可能壞事就壞在朱標突然鼓動著老朱召其入京師做宗人府左宗正,打亂了其全盤計劃,否則憑朱高熾以世子之名執掌燕地那麽安穩,就可以看出北平一代基本上被打造成鐵桶一般,高麗人的失蹤,證明了朱棣還洞窺朝局,暗中與勳戚合流,否則在天子腳下,絕不可能有人平白失蹤,也絕對不可能瞞的了那麽久。
還是在李芳果的幫助下,順著那十三個男寵的習性,在幾個勳戚府中慢慢的找到一些端倪。盡管知道了那麽多,盡管已經牢牢控製了京師中的高麗人的動向,控製了龍潭、鎮江等地燕王衛隊的動向,可始終不能動搖燕王的地位。這些所謂的罪狀,無論是勾結高麗外藩,還是衛隊私自進京,仰或是勾結京官皇親。對於朱棣來說。這些罪名都構不成傷害。
唯獨在欺君、謀反等罪責,也就是能危及其地位的罪責上。基本上找不到可靠的證據,甚至,燕王府內是不是真的朱棣,也不能找出合適的證據。
“心機何其工也!計謀何其毒也!”將思緒理清後。朱標產生了一種深深的挫敗感,同時也萌發出一股強烈的恐懼,正如自己所知,這位燕王的權術機謀,實在是太可怕了!
“陛下,勳戚陰附燕藩,蠱惑視聽。應加以嚴懲,否則不足以敬效尤!”恨恨道。對於一些皇親國戚的陽奉陰違,他早已是怒不可遏,尤其是徐增壽、謝達等皇親。更是一馬當先,幫高麗人掩飾身份,又到處聯絡其他皇親,對皇上扣留病重的燕王和朝中最近愈演愈烈的削藩,頗有微詞,可還拿他們沒有辦法,唯一得到的隻有牙根癢癢。
“嚴懲?”景泰一怔,又苦笑著搖了搖頭。難道學習後世重朱棣的以殺止亂,用“瓜蔓抄”對這幫唯恐天下不亂的皇親大臣?用什麽理由,一個沒有還沒有造反的藩王嗎?恐怕自己還沒有做完,天下就大亂了。
……將要萌發而沒有顯現動靜的,這叫征兆;等到適當的時間可以做而做了,叫時機。時機沒到很成熟的時候,往往一般人沒法判斷,征兆沒到了明顯的時候,是不被人們所覺察到……。
朱標想起了卓敬在奏折中所說的話,把目光也看向卓敬,希望能夠得到一些有用的回答,問道:“諸位愛卿說說看,燕王現在到底在不在京師?”
、卓敬與龐煌三人眉頭緊鎖,臉上不約而同地掛滿了憂慮。而解縉此時卻是大氣也不敢喘上一口,他沒有想到,自己前來匯報對付高麗那幾個笨蛋的情況,皇上會讓自己參與如此的會談,看著皇上的一副愁眉不展之態,望著禦案上的幾道奏本沉吟不語。
看見其他三人都陷入沉思,知道自己也該說些什麽了,微微的動了一下,上前一步,奏道:“臣有奏!!”
朱標仿佛早就等他說話一般,擺擺手,示意他說下去。
“臣以為,燕王現在不在京師,都不關緊要,無關大局…….”解縉一出口就是驚人,看到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才繼續說道:“微臣估計,燕王也正想看到皇上如此的在意他在不在京師,而臣認為,燕王在不在,皇上不需理會,隻管按照原定所做就是……。”
“皇上善待諸王,那麽京師中縱然不是真的燕王,那也是燕王,皇上若是防範之心太重,引起了諸王的戒心,那麽就算是燕王府中是真的燕王,那也是假的燕王……。”
朱標快被繞的頭暈,但是龐煌和卓敬卻是有些意動。聽解縉繼續說道:“真假燕王,本來就無法分辨,就拿微臣來說吧,一人身穿燕王之服飾,手拿印璽,口稱燕王,臣除了跪拜之外,別無他途,反之,若是燕王無憑無據,縱然在百萬軍中,誰理會之……。”
龐煌的眼光一亮,接口道:“解大人說的是……燕王之真假,全在燕王妃一人說法而已……。”
解縉點點頭,道:“縱然是先皇,一年也最多見燕王數次,況皇上也是如此,更加不說臣下了,所以,隻要燕王妃說是燕王,那就是燕王,燕王妃說不是,那就不是……。如此以來,那就好辦了!!!!!!!”
暫時放下朱標和眾大臣的猜測,把場景拉到北平看看此時的反應,因為曆史中常見有事後的諸葛,卻很少會出現先知的孔明。
慶壽寺內,兩個自以為可以把握住時事脈搏的神棍,開始繼續探討未知的前程。慶壽寺,舊稱雙塔慶壽寺,因為寺院周圍有海雲、可庵兩位高僧的磚塔而得名。南宋淳熙十三年由女真人所成立的金國建立。
蒙元至元十二年開始重修,至元十九年完工。這次重修之後,慶壽寺“完整雄壯,為京師之冠。”為了保存這座寺廟,在劉秉忠營建元大都時,忽必烈命令“遠三十步環而築之”。因此大都城牆南垣此段向外彎曲,繞開雙塔,形成了一個弧形。
道衍從洪武十五年隨燕王來到北平,就一直居住在這裏。
慶壽寺最有名的雙塔。分別為七層和九層。九層的那座據說是供奉雲海禪師的舍利子。七曾那座則是供奉可庵大師舍利子的靈塔,所以分別叫做:“光天普照佛日圓明海雲佐聖國師之塔”和“佛日圓照大禪師可庵之靈塔”。
道衍和袁珙兩人。就在雙塔旁邊的專門供奉泗州大士僧伽及寶公真身的聖容殿前站立,早已經屏退了寺中僧侶,所以也沒有必要裝出那種道貌岸然。臉露憂色,半晌無語。
還是袁珙有些沉不住氣。開口問道:“大師,你說說看,下一步我們該如何抉擇呢?”
道衍仿佛沒有聽到似得,盯著光天普照佛日圓明海雲佐聖國師之塔,塔高九層,每層的八個角,都鏤刻有磚雕的裝飾性蓮花垂簷柱。垂柱與垂柱之間,有磚砌欄額相連,垂柱上方,磚鏤的角替、枋頭、華板等上麵。刻有細膩逼真的草紋、雲紋,顯得極為莊嚴肅穆。
那裏供奉著雲海禪師的舍利子,而雲海禪師正是自己仰慕一生的僧子聰的師傅,僧子聰正是蒙元開國時的重臣劉秉忠,道衍就是攀比著劉秉忠,才走上這條不歸之路,欲成開國建業之功。
因洪武皇帝的殺戮,其故友宋濂、高啟多被誅殺,所以認為朱元璋並非明君,後朝廷下詔,命精通儒術的名僧集於禮部考試。他被選送應試。由於才學出類拔萃,考試結果名列前茅。本可授於官職,但不願受官封,僅接受僧服之賜。
洪武十五年八月,馬皇後病逝,朱元璋命選有道高僧侍奉諸王,為諸王誦經薦福。才使他看到了希望,因此與燕王朱棣結交……。
想到自己近二十年的光陰,盡力謀劃,隻能艱辛的走的如此地步,而南京城的那個乳臭未幹的小皇帝,卻已經登基大寶,做了皇帝。真的是造化弄人嗎?
袁珙又喚了兩遍,才將道衍喚醒過神來,不動聲色,反問道:“道兄以為該如何呢?”眼睛有些深邃的往其身後看去。
不由先是一愣,繼而順著道衍的眼光瞧去,見燕王世子朱高熾正緩緩而來,身後跟了一個白衣文人,雖然初春北平較為寒冷,但還是搖著扇子,不知道其到底是為了什麽。袁珙雖然知道燕王府和慶壽寺不遠,又開辟的有專道可通,但是見世子就那麽的隨意前來,心中也是大奇。
道衍見袁珙如此,卻是微微一笑,遙遙躬身對朱高熾一揖道:“見過世子!數月不見,世子別來無恙乎?”
袁珙原本是道衍舉薦而來增加燕王成就大事之信心而用,雖然很受信賴和禮遇,但比之道衍,不能並肩而論。看到這個情況,才知道道衍大師早就約好了世子在慶壽寺內商議,心裏自愧不如。
隨後相互介紹了一下,朱高熾身後搖扇而隨的白衣文人姓金名忠,卻是寧波府人,正是在洪武二十六年,被朱元璋下詔移民至北平的江南富戶之一。
金忠在北平數載,與道衍也有往來。道衍屢次與其交談,發現其學識淵博,不但陰陽之術,竟對兵法戰陣也是十分精熟,於是暗暗稱奇。便將金忠引薦給了燕王。經過幾次長談,朱棣對金忠也是大為讚歎。朱棣手下有袁珙、道衍,倒不稀罕金忠的陰陽之術;真讓他看重的,是金忠對兵事的精通。這個金忠於三略六韜無一不曉;說起武侯陣法、李衛公陣法也是頭頭是道,並頗有獨到見解。
燕府能人不少,卻正缺這麽一位熟悉兵事的謀士。經過幾番試探,金忠也表示願意效忠燕王,且他又是道衍薦的人,朱棣便將其引為腹心。但礙於身份,朱棣不便直接將其任為屬官,於是便由其召集江南富戶子弟五千人,訓練成民團。
而朱高熾那時一直在京師為質,所以不曾相見,而歸來後,金忠又率領民團潛入高麗協助李芳遠成事,去年方才回轉,朱高熾接觸之下。馬上引為心腹,幾乎朝夕不離。而道衍觀金忠所訓之民團,比之燕王鐵騎雖然不足,但是戰鬥力也是很強。在高麗李芳遠奪位時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幾人介紹完畢。道衍又笑著對袁珙道:“金忠乃飽學之士,尤其熟於兵法;爾素來不愛兵事。現既與他相識,以後一文一武正好輔佐燕王和世子成就大業。”
袁珙忙道:“受教,眼下認識了先生,我自當朝夕請教。”說完。便向金忠一揖。
金忠忙還一長揖道:“袁大師乃是我等前輩,豈敢當此大禮。我等皆效忠於燕王,平日同帳,互相拾遺補缺而已。”
袁珙與金忠你謙我讓,忙活的不亦樂乎,做足了表麵功夫,其實兩人心中到底如何想法。誰能知道。袁珙此刻見這個金忠被燕王世子信任,又手握兵權,心中更是不爽。但是世子和道衍在側,兩人都是他惹不起的。也隻能笑容滿麵的忍了下來。
“大師,出大事了!”朱高熾看見互相問好完畢,轉而向道衍說:“京師那邊傳來消息,說是皇帝冊封李芳果,命郭英送其歸藩。另外遣曾鳳韶、茅大芳等人為宣諭使,召李芳遠往京師學習禮儀!”
“什麽!”話一出口,在場四人,三個人不動神色,袁珙卻是大吃一驚,先前的輕鬆氣氛瞬間散盡。這樣一來,北平在高麗多年的謀劃,不是全部白費了嗎?
沒有理會他的大驚小怪,道衍皺了皺眉頭,心道,江湖術士就是江湖術士,沒有一點做大事的樣子,要不是要靠袁珙的名聲和在士族中所謂知陰陽之術的威望,他還真的不希望燕王用這種全憑嘴皮子生活的人。
道衍和朱標的想法不謀而合,就是利用傳媒和謠言的影響來左右民心、時局,當然,姚廣孝局限於當時的眼光,隻能用宗教、迷信說事,而朱標的《大明周報》。利用輿論收買人心。
兩者相比,根本沒有對比性,而《大明周報》刻意的暫時隻在江南之地大肆宣揚,所以道衍沒有完全明白其巨大的作用,隻是當做邸報一般。否則,無論付出多大的代價,道衍也會模仿的。
擺擺手,道衍問袁珙道:“袁道兄這次由京師到荊州,不知道湘王那邊之事怎麽樣了?”
搖搖頭,袁珙道:“湘王無意,所以我蠱惑荊州知府,但是到最後荊州知府被調往京師做他用,皇帝褒獎湘王,計劃失敗了。”
“但是岷王倒是可以利用,相信沐晟的奏疏,不日就會呈送南京,屆時倒是可以看看,皇帝怎麽處理先皇親子和先皇義子後代之間的關係。”說完,袁珙臉上露出得意之色。
原來就藩雲南的岷王朱楩與世鎮雲南的沐家將門向來不和。西平侯沐春死後,其弟沐晟襲爵。
袁珙受命在江南以相術流轉在各地,伺機挑撥藩王和朝廷之間的關係,當知道沐家和岷王不和後,借口天象,對沐晟說朝廷削藩日急,正愁抓不住機會,這時如果將岷王之罪狀以及諸多不法之事收集到一起,紮紮實實的參了他一本。朝廷得報,即可有理由削藩,又可使沐家在立大功後,掃除了心腹之患。
那沐晟初承襲西平侯爵位,正是年輕氣盛。而也值新皇登基,正想著怎麽引起朝廷的注意,聽到袁珙的主意,哪能不動心的,在袁珙借口雲遊之際回轉北平的時候,沐晟那邊已經開始收集岷王的罪狀了。
聽到袁珙講湘王失敗,道衍不由臉色一寒,但是聽到岷王和沐家的事情後,又和緩了起來,點點頭,表示滿意。
“隻要皇帝在此時削藩,那麽燕王就有回轉的希望!!”道衍頓了頓,說道:“金忠,你派人前往高麗,可以讓李芳果承襲高麗,但是他萬萬不可進京,可獻表謝罪,拖延一些時日,另外,買通一些武士,半路襲擊宣諭使,無論成功與否,都可造成海路不靖的印象,屆時也可以讓李芳遠作為借口。”
金忠點了點頭,朱高熾見道衍說了半天,依舊沒說到正題上,不由胖臉上有些漲紅,最後問了一句:“父王到底怎麽辦,如此拖延下去,朝廷東挖西挪!若再不舉兵,怕是老底都要露出來了!但是父王,什麽時間能夠回來呢?”
聽到這句話,道衍心裏一動,不由看了金忠一眼,半晌沒有說話,他明白世子這句話的潛台詞,那就是,北平可以沒有燕王,但是絕對不能沒有兵。如果把意思挑明,朱高熾說這句話就有些大逆不道了。是誰蠱惑的?
金忠臉色一片慘白。包括袁珙也是默然不語,幾個人都是心思玲玲的人物,話不用多說,也知道是什麽意思,沒有想到世子的膽子會這麽大,沒有什麽可猶豫的了!金忠畏縮著,想往後退,道衍那裏肯放過他。
由卓敬和解縉旁聽,三位重臣依次陳詞,一道清晰的線條終於勾勒出來:朱棣先以孤身入京之舉博得先皇的放心,以賜死駙馬歐陽倫一事表示了自己的恭順,繼而突發病症,把自己打造成孝順憂心之人,賺取世人同情,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至於高麗的內亂,從道衍的參與可以看出,也是其在入京之前的布局。世子朱高熾在北平署理燕王府的安寧,可以看出其早有準備,一連串的精妙布局,可謂絲絲入扣,招招中的。
可能壞事就壞在朱標突然鼓動著老朱召其入京師做宗人府左宗正,打亂了其全盤計劃,否則憑朱高熾以世子之名執掌燕地那麽安穩,就可以看出北平一代基本上被打造成鐵桶一般,高麗人的失蹤,證明了朱棣還洞窺朝局,暗中與勳戚合流,否則在天子腳下,絕不可能有人平白失蹤,也絕對不可能瞞的了那麽久。
還是在李芳果的幫助下,順著那十三個男寵的習性,在幾個勳戚府中慢慢的找到一些端倪。盡管知道了那麽多,盡管已經牢牢控製了京師中的高麗人的動向,控製了龍潭、鎮江等地燕王衛隊的動向,可始終不能動搖燕王的地位。這些所謂的罪狀,無論是勾結高麗外藩,還是衛隊私自進京,仰或是勾結京官皇親。對於朱棣來說。這些罪名都構不成傷害。
唯獨在欺君、謀反等罪責,也就是能危及其地位的罪責上。基本上找不到可靠的證據,甚至,燕王府內是不是真的朱棣,也不能找出合適的證據。
“心機何其工也!計謀何其毒也!”將思緒理清後。朱標產生了一種深深的挫敗感,同時也萌發出一股強烈的恐懼,正如自己所知,這位燕王的權術機謀,實在是太可怕了!
“陛下,勳戚陰附燕藩,蠱惑視聽。應加以嚴懲,否則不足以敬效尤!”恨恨道。對於一些皇親國戚的陽奉陰違,他早已是怒不可遏,尤其是徐增壽、謝達等皇親。更是一馬當先,幫高麗人掩飾身份,又到處聯絡其他皇親,對皇上扣留病重的燕王和朝中最近愈演愈烈的削藩,頗有微詞,可還拿他們沒有辦法,唯一得到的隻有牙根癢癢。
“嚴懲?”景泰一怔,又苦笑著搖了搖頭。難道學習後世重朱棣的以殺止亂,用“瓜蔓抄”對這幫唯恐天下不亂的皇親大臣?用什麽理由,一個沒有還沒有造反的藩王嗎?恐怕自己還沒有做完,天下就大亂了。
……將要萌發而沒有顯現動靜的,這叫征兆;等到適當的時間可以做而做了,叫時機。時機沒到很成熟的時候,往往一般人沒法判斷,征兆沒到了明顯的時候,是不被人們所覺察到……。
朱標想起了卓敬在奏折中所說的話,把目光也看向卓敬,希望能夠得到一些有用的回答,問道:“諸位愛卿說說看,燕王現在到底在不在京師?”
、卓敬與龐煌三人眉頭緊鎖,臉上不約而同地掛滿了憂慮。而解縉此時卻是大氣也不敢喘上一口,他沒有想到,自己前來匯報對付高麗那幾個笨蛋的情況,皇上會讓自己參與如此的會談,看著皇上的一副愁眉不展之態,望著禦案上的幾道奏本沉吟不語。
看見其他三人都陷入沉思,知道自己也該說些什麽了,微微的動了一下,上前一步,奏道:“臣有奏!!”
朱標仿佛早就等他說話一般,擺擺手,示意他說下去。
“臣以為,燕王現在不在京師,都不關緊要,無關大局…….”解縉一出口就是驚人,看到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才繼續說道:“微臣估計,燕王也正想看到皇上如此的在意他在不在京師,而臣認為,燕王在不在,皇上不需理會,隻管按照原定所做就是……。”
“皇上善待諸王,那麽京師中縱然不是真的燕王,那也是燕王,皇上若是防範之心太重,引起了諸王的戒心,那麽就算是燕王府中是真的燕王,那也是假的燕王……。”
朱標快被繞的頭暈,但是龐煌和卓敬卻是有些意動。聽解縉繼續說道:“真假燕王,本來就無法分辨,就拿微臣來說吧,一人身穿燕王之服飾,手拿印璽,口稱燕王,臣除了跪拜之外,別無他途,反之,若是燕王無憑無據,縱然在百萬軍中,誰理會之……。”
龐煌的眼光一亮,接口道:“解大人說的是……燕王之真假,全在燕王妃一人說法而已……。”
解縉點點頭,道:“縱然是先皇,一年也最多見燕王數次,況皇上也是如此,更加不說臣下了,所以,隻要燕王妃說是燕王,那就是燕王,燕王妃說不是,那就不是……。如此以來,那就好辦了!!!!!!!”
暫時放下朱標和眾大臣的猜測,把場景拉到北平看看此時的反應,因為曆史中常見有事後的諸葛,卻很少會出現先知的孔明。
慶壽寺內,兩個自以為可以把握住時事脈搏的神棍,開始繼續探討未知的前程。慶壽寺,舊稱雙塔慶壽寺,因為寺院周圍有海雲、可庵兩位高僧的磚塔而得名。南宋淳熙十三年由女真人所成立的金國建立。
蒙元至元十二年開始重修,至元十九年完工。這次重修之後,慶壽寺“完整雄壯,為京師之冠。”為了保存這座寺廟,在劉秉忠營建元大都時,忽必烈命令“遠三十步環而築之”。因此大都城牆南垣此段向外彎曲,繞開雙塔,形成了一個弧形。
道衍從洪武十五年隨燕王來到北平,就一直居住在這裏。
慶壽寺最有名的雙塔。分別為七層和九層。九層的那座據說是供奉雲海禪師的舍利子。七曾那座則是供奉可庵大師舍利子的靈塔,所以分別叫做:“光天普照佛日圓明海雲佐聖國師之塔”和“佛日圓照大禪師可庵之靈塔”。
道衍和袁珙兩人。就在雙塔旁邊的專門供奉泗州大士僧伽及寶公真身的聖容殿前站立,早已經屏退了寺中僧侶,所以也沒有必要裝出那種道貌岸然。臉露憂色,半晌無語。
還是袁珙有些沉不住氣。開口問道:“大師,你說說看,下一步我們該如何抉擇呢?”
道衍仿佛沒有聽到似得,盯著光天普照佛日圓明海雲佐聖國師之塔,塔高九層,每層的八個角,都鏤刻有磚雕的裝飾性蓮花垂簷柱。垂柱與垂柱之間,有磚砌欄額相連,垂柱上方,磚鏤的角替、枋頭、華板等上麵。刻有細膩逼真的草紋、雲紋,顯得極為莊嚴肅穆。
那裏供奉著雲海禪師的舍利子,而雲海禪師正是自己仰慕一生的僧子聰的師傅,僧子聰正是蒙元開國時的重臣劉秉忠,道衍就是攀比著劉秉忠,才走上這條不歸之路,欲成開國建業之功。
因洪武皇帝的殺戮,其故友宋濂、高啟多被誅殺,所以認為朱元璋並非明君,後朝廷下詔,命精通儒術的名僧集於禮部考試。他被選送應試。由於才學出類拔萃,考試結果名列前茅。本可授於官職,但不願受官封,僅接受僧服之賜。
洪武十五年八月,馬皇後病逝,朱元璋命選有道高僧侍奉諸王,為諸王誦經薦福。才使他看到了希望,因此與燕王朱棣結交……。
想到自己近二十年的光陰,盡力謀劃,隻能艱辛的走的如此地步,而南京城的那個乳臭未幹的小皇帝,卻已經登基大寶,做了皇帝。真的是造化弄人嗎?
袁珙又喚了兩遍,才將道衍喚醒過神來,不動聲色,反問道:“道兄以為該如何呢?”眼睛有些深邃的往其身後看去。
不由先是一愣,繼而順著道衍的眼光瞧去,見燕王世子朱高熾正緩緩而來,身後跟了一個白衣文人,雖然初春北平較為寒冷,但還是搖著扇子,不知道其到底是為了什麽。袁珙雖然知道燕王府和慶壽寺不遠,又開辟的有專道可通,但是見世子就那麽的隨意前來,心中也是大奇。
道衍見袁珙如此,卻是微微一笑,遙遙躬身對朱高熾一揖道:“見過世子!數月不見,世子別來無恙乎?”
袁珙原本是道衍舉薦而來增加燕王成就大事之信心而用,雖然很受信賴和禮遇,但比之道衍,不能並肩而論。看到這個情況,才知道道衍大師早就約好了世子在慶壽寺內商議,心裏自愧不如。
隨後相互介紹了一下,朱高熾身後搖扇而隨的白衣文人姓金名忠,卻是寧波府人,正是在洪武二十六年,被朱元璋下詔移民至北平的江南富戶之一。
金忠在北平數載,與道衍也有往來。道衍屢次與其交談,發現其學識淵博,不但陰陽之術,竟對兵法戰陣也是十分精熟,於是暗暗稱奇。便將金忠引薦給了燕王。經過幾次長談,朱棣對金忠也是大為讚歎。朱棣手下有袁珙、道衍,倒不稀罕金忠的陰陽之術;真讓他看重的,是金忠對兵事的精通。這個金忠於三略六韜無一不曉;說起武侯陣法、李衛公陣法也是頭頭是道,並頗有獨到見解。
燕府能人不少,卻正缺這麽一位熟悉兵事的謀士。經過幾番試探,金忠也表示願意效忠燕王,且他又是道衍薦的人,朱棣便將其引為腹心。但礙於身份,朱棣不便直接將其任為屬官,於是便由其召集江南富戶子弟五千人,訓練成民團。
而朱高熾那時一直在京師為質,所以不曾相見,而歸來後,金忠又率領民團潛入高麗協助李芳遠成事,去年方才回轉,朱高熾接觸之下。馬上引為心腹,幾乎朝夕不離。而道衍觀金忠所訓之民團,比之燕王鐵騎雖然不足,但是戰鬥力也是很強。在高麗李芳遠奪位時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幾人介紹完畢。道衍又笑著對袁珙道:“金忠乃飽學之士,尤其熟於兵法;爾素來不愛兵事。現既與他相識,以後一文一武正好輔佐燕王和世子成就大業。”
袁珙忙道:“受教,眼下認識了先生,我自當朝夕請教。”說完。便向金忠一揖。
金忠忙還一長揖道:“袁大師乃是我等前輩,豈敢當此大禮。我等皆效忠於燕王,平日同帳,互相拾遺補缺而已。”
袁珙與金忠你謙我讓,忙活的不亦樂乎,做足了表麵功夫,其實兩人心中到底如何想法。誰能知道。袁珙此刻見這個金忠被燕王世子信任,又手握兵權,心中更是不爽。但是世子和道衍在側,兩人都是他惹不起的。也隻能笑容滿麵的忍了下來。
“大師,出大事了!”朱高熾看見互相問好完畢,轉而向道衍說:“京師那邊傳來消息,說是皇帝冊封李芳果,命郭英送其歸藩。另外遣曾鳳韶、茅大芳等人為宣諭使,召李芳遠往京師學習禮儀!”
“什麽!”話一出口,在場四人,三個人不動神色,袁珙卻是大吃一驚,先前的輕鬆氣氛瞬間散盡。這樣一來,北平在高麗多年的謀劃,不是全部白費了嗎?
沒有理會他的大驚小怪,道衍皺了皺眉頭,心道,江湖術士就是江湖術士,沒有一點做大事的樣子,要不是要靠袁珙的名聲和在士族中所謂知陰陽之術的威望,他還真的不希望燕王用這種全憑嘴皮子生活的人。
道衍和朱標的想法不謀而合,就是利用傳媒和謠言的影響來左右民心、時局,當然,姚廣孝局限於當時的眼光,隻能用宗教、迷信說事,而朱標的《大明周報》。利用輿論收買人心。
兩者相比,根本沒有對比性,而《大明周報》刻意的暫時隻在江南之地大肆宣揚,所以道衍沒有完全明白其巨大的作用,隻是當做邸報一般。否則,無論付出多大的代價,道衍也會模仿的。
擺擺手,道衍問袁珙道:“袁道兄這次由京師到荊州,不知道湘王那邊之事怎麽樣了?”
搖搖頭,袁珙道:“湘王無意,所以我蠱惑荊州知府,但是到最後荊州知府被調往京師做他用,皇帝褒獎湘王,計劃失敗了。”
“但是岷王倒是可以利用,相信沐晟的奏疏,不日就會呈送南京,屆時倒是可以看看,皇帝怎麽處理先皇親子和先皇義子後代之間的關係。”說完,袁珙臉上露出得意之色。
原來就藩雲南的岷王朱楩與世鎮雲南的沐家將門向來不和。西平侯沐春死後,其弟沐晟襲爵。
袁珙受命在江南以相術流轉在各地,伺機挑撥藩王和朝廷之間的關係,當知道沐家和岷王不和後,借口天象,對沐晟說朝廷削藩日急,正愁抓不住機會,這時如果將岷王之罪狀以及諸多不法之事收集到一起,紮紮實實的參了他一本。朝廷得報,即可有理由削藩,又可使沐家在立大功後,掃除了心腹之患。
那沐晟初承襲西平侯爵位,正是年輕氣盛。而也值新皇登基,正想著怎麽引起朝廷的注意,聽到袁珙的主意,哪能不動心的,在袁珙借口雲遊之際回轉北平的時候,沐晟那邊已經開始收集岷王的罪狀了。
聽到袁珙講湘王失敗,道衍不由臉色一寒,但是聽到岷王和沐家的事情後,又和緩了起來,點點頭,表示滿意。
“隻要皇帝在此時削藩,那麽燕王就有回轉的希望!!”道衍頓了頓,說道:“金忠,你派人前往高麗,可以讓李芳果承襲高麗,但是他萬萬不可進京,可獻表謝罪,拖延一些時日,另外,買通一些武士,半路襲擊宣諭使,無論成功與否,都可造成海路不靖的印象,屆時也可以讓李芳遠作為借口。”
金忠點了點頭,朱高熾見道衍說了半天,依舊沒說到正題上,不由胖臉上有些漲紅,最後問了一句:“父王到底怎麽辦,如此拖延下去,朝廷東挖西挪!若再不舉兵,怕是老底都要露出來了!但是父王,什麽時間能夠回來呢?”
聽到這句話,道衍心裏一動,不由看了金忠一眼,半晌沒有說話,他明白世子這句話的潛台詞,那就是,北平可以沒有燕王,但是絕對不能沒有兵。如果把意思挑明,朱高熾說這句話就有些大逆不道了。是誰蠱惑的?
金忠臉色一片慘白。包括袁珙也是默然不語,幾個人都是心思玲玲的人物,話不用多說,也知道是什麽意思,沒有想到世子的膽子會這麽大,沒有什麽可猶豫的了!金忠畏縮著,想往後退,道衍那裏肯放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