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著忐忑不安的心緒走進禦書房。伊王朱彝以常禮參拜皇帝,朱元璋眯著眼睛靠在龍椅上,手中不知拿著誰的奏折卻沒有看,鼻子哼了哼,睜開眼,沒有動怒,語意也很平緩。


    說道:“伊王,朕聽說你在宗室會議上,對朕的決議好像有些不滿?”


    伊王朱彝心裏一鬆,迅速敏感到,可能是自己在宗人府大放闕詞被人捅到了皇帝這裏,想到這裏,心裏一陣輕鬆,剛剛來皇宮之前王妃的話又在耳邊響起。


    “王爺,昨夜你讓卜大統領去做什麽了,妾身也知道,但是事情到了如今的地步,王爺已經沒有了後顧之憂,來個抵死不認就是,何況,這件事王爺雖然吩咐下去了,但是我哥哥做的事情,王爺事前是真的不知道,用不著心虛。”


    “而且,王爺一向驕傲慣了,從來沒有低過頭,這次去皇宮見皇帝,大可不必一副心虛的樣子,那樣可能會更令人懷疑.......。”


    想到這裏,朱彝的腰杆挺了挺,直起身來,看見皇帝沒有露出特別的神色,反而放心下來,輕輕搖頭看看四周,似乎想要給自己找個座位,但是沒有皇帝的允許,在侍衛的環視麵前,他倒也不敢太過放恣,於是拱手回道:


    “皇上既然明言,兒臣雖然身為王爺,但畢竟也是皇上的臣子,自然是要回答的,那些話臣的確是說了。但是......。”


    “兒臣雖然是皇上的臣子,但依然是皇室中人,而江山是我們朱家的江山,是父皇您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為了我們朱家的江山,有些話,兒臣即使知道不對,還是要說的。”


    言語犀利,哪裏還像民間所傳說中那殘暴、粗俗的伊王朱彝,就連朱元璋也不由不需要刮目先看。這些話,說的在情在理,估計就算是朱元璋再糊塗,也要被這番一心為朱家天下的理論稍微打動,心中減去幾分惡感。


    朱元璋不動聲色,說道:“朕身為大明天子,難道還不為大明著想嗎?你暗中抵抗聖旨,難道就是為我大明江山考慮嗎?以此看來,晉王、秦王、植王叔他們加在一起,也不如一個伊王你的忠心了?”


    皇帝的話充滿了嘲諷。明白人都能聽出來。但是暗中的一些軟弱。卻是讓伊王朱彝心裏一跳,好像抓住了皇帝的什麽弱點一樣,鬥誌昂揚起來。


    抬起頭,理直氣壯的說道:“皇上。兒臣不敢,幾個王兄都是大才之人,豈能是兒臣能夠比的上的,但是他們以大局為重,以皇上的威信為尊,本王相比,自然有些不識大體,但是,惡人總是要有人出來做的。”


    “兒臣以為......。”心魔一去。朱彝的心裏頓時有了信心。而“兒臣”這個已經習慣的自稱,也漸漸的順口起來,卻沒有看到朱元璋的眉頭漸漸的落下了一絲不愉,隻顧自己說道:“兒臣以為,齊泰之事。放在宗人府宗室會議上議論,肯定是不合適的。宗人府是什麽地方,是皇親國戚,親王貴胄們討論國家大事的地方,他齊泰是一個靖海侯,和皇室毫無瓜葛,為什麽要放在宗人府討論,本就與體製不和,而皇上建立宗人府,就是要給我們這些本來已經閑散之人商議國事的機會,為了處理朱家宗室之內的一些不肖之人,外麵臣子的事情,兒臣不想參合,也參合不進來啊。”


    還是句句在理,但是又有一種懷才不遇的怨懟之心,讓人捉摸不定伊王的的確想法,但總之說這麽多,就一個意思:那就是我反對,是沒有錯的。


    朱元璋悄然一笑,說道:“那朕準備依照民意,加封齊泰為靜海王之事,你也是反對了?”


    伊王朱彝總算是聽到了一個真正的消息,這個消息是從皇上的嘴巴裏親口說出來的,那意義就不一般了,他也沒有想到,還沒有說幾句話,皇帝就自己承認了,他心裏一直以為,皇帝永遠也不會親口說出來,那麽他就可以借助這個大家都知道的啞謎,繼續為自己開脫,誰知道皇帝親口說出來,讓他也沒有了回旋的餘地。


    “皇上萬萬不可,異姓封王,有違父皇您之前定下的鐵律,實在是有傷國體的事情,皇上金口玉言,豈可輕易說出呢?”


    朱元璋倒是想看看這個傳說中的草包王爺,到底怎麽變成了一個能言善辯之士,也沒有動怒,索性和他爭辯起來。


    “異姓封王,在前些年的時間已經開始,比如中山王、開平王、岐陽王和寧河王等等,不都是朕恩寵封贈,就連前些年朕追封黔寧王,大家也沒有出聲,何來你這麽一說呢?”


    伊王朱彝心裏嘀咕著,他的學問並不多,但是洪武年間最近十餘年發生的事情,作為一個王爺還是經常和別人議論的,皇帝說的這些話,他心裏都清楚,但是能一樣嗎?


    中山王徐達:開國功臣之一。封魏國公,追贈中山王,諡“武寧”。


    開平王常遇春:洪武二年卒於軍,追封王,諡“忠武”。


    岐陽王李文忠:初封曹國公,追封岐陽王,諡“武靖”。


    寧河王鄧愈:追封岐陽王,諡“武順”。


    東甌王湯和:初封中山侯,進封信國公,追封王,諡“襄武”。


    黔寧王沐英:初封西平侯,追封王,諡“昭靖”。


    這些都是開國的功臣,並且這些封王的決定也是死後經過商議追封的,追封的王爵不能世襲,也不能進入宗人府,能和齊泰這個活人相比嗎?


    而且還要把齊泰的事情擺到宗人府進行討論,難道是想齊泰進入宗人府,有了這種想法,伊王朱彝下了一跳,心想,回去要和那些人好好的商量一番了。


    心裏這麽想,伊王朱彝卻是半天沒有出聲,他也知道皇帝是拿這些話擠兌他,大明王朝,誰不知道異姓王爺隻能死後追封。要是齊泰死了,你封他做一字並肩王都沒有太多的人反對,問題他還正在活著,怎麽能行,別說我們這一班子姓朱的王爺,就連那些儒學大家也不會同意啊。


    “皇上,本王覺得,此事欠妥,還請皇上三思,至於其中原因。相信皇上心裏明白。本王就不再多言了。”


    伊王不想再在這裏兜圈子了。來到禦書房,當他知道並不是為了王強、喬三之間的事情而來時,他的忐忑不安的心裏一驚算是安穩下來,至於宗人府搗亂的事情。他根本就沒有放在心上,剛才慷慨激昂的說的那幾句,已經幾乎用完了他肚子裏不多的存貨,再說下去,倒是要趕快把皇上說出要加封齊泰為靜海王的事情傳出去才是。


    伊王朱彝失去了談下去的興致,但是不代表朱元璋也失去興致,臉色整了整,朱元璋抬起頭說道:“皇兒這句話就不對了,朕心裏一點也不明白。你還是說的比較明白一點比較好。”


    伊王心裏有些不耐,但是在父親的積威之下根本也不敢太過放肆,再加上站的夠久了,皇帝一直不給自己安排個座位,心裏早就有些不滿。聽到這話,抱拳就說,聲音也加大了一些,道:“皇上,可能齊泰功勞封王,是有必要的,但是封贈功臣,也不一定非要封王不可,皇上難道不怕反而害了齊泰。”


    “最近一段時間,齊泰府被士子圍困,齊泰溧水祖居被民間唾棄,而聽聞太子前往鎮江迎接之事也受阻。這些事情,難道就是皇上所謂的民意所在嗎?兒臣覺得,陛下不是在封賞功臣,而是在捧殺忠臣。”


    “無論事情結果怎麽樣,兒臣是堅決反對的,相信很多人不知道皇上的決定,隻是覺得謠傳而已,要是他們知道,肯定也和兒臣的想法是一樣的。”


    估計這句話,才是皇帝想要聽到的,心裏歎道,不過還是一個草包王爺,看著這個模樣,被人利用也不知道,按照這樣的性格,絕對不像是主事之人,心裏下了個這個定義,朱元璋停了一會,慢慢的說道:“但是齊泰功高不賞,也是不行,齊泰為國開疆拓土,實在是功勞太大了。”


    皇帝竟然示弱了,伊王朱彝差點沒有心裏笑出來,就這麽容易嗎?按捺住內心的興奮,接著皇帝的話語道:“皇上,封賞臣子有很多方法,也不是非要封王不行,齊泰福分不厚,封賞太深,容易折了這個陛下的好臣子。”


    “那你怎麽看?朕該如何呢?”


    伊王低頭想了想,以往聽過誰好像講過一些這些東西,現在也正好拿出來賣弄,不知道有多久沒有在皇帝麵前露一手了,就說出來一些有建設性的,也好讓這個皇帝後悔當初非要逼我回來。讓這個父皇也知道我伊王是一個能人。


    於是就說道:“齊泰功高蓋世,兒臣覺得,可以加封一級,以靖海侯增爵靖海公就可以了,皇上若是覺得不夠,還可賜丹書鐵券,保齊家三世安寧,至於齊天瑞,恩賜可以襲爵,就是對他最大的賞賜,至於皇上再覺得不夠,便可在皇室之中選擇宗室之女賜婚,允許加入皇家,可惜是陛下隻有麗江公主一人,若是有,那就再也合適不過了,但是寶慶公主去年新喪駙馬,倒是可以安排,這些還需皇上斟酌。”


    朱元璋徹底的對伊王朱彝有些刮目相看,這種大局觀,是他原來考慮過的,不是出於某些原因,估計真的會做出剛才朱彝所說的過程。


    心裏這樣想著,嘴裏卻說著:“伊王高見,讓朕再考慮一下,畢竟朕金口玉言,已經做出的決定,朝令夕改是對朝堂的一種不負責任,有勞伊王提醒了。”


    得意之餘,用餘光看著謙虛的皇帝,朱彝差點沒有笑出聲來,但是朱元璋話音一轉,接下來的話,就讓他被一盆涼水澆在身上,頓時從頭涼到了腳底板。


    朱元璋看似無意的又說了一句:“伊王,昨日登聞鼓被人敲響了?不知道你知道不知道。”


    朱彝剛才得意的模樣再也不見,臉色有些不安,但是勉強的壓住,回答道:“臣略有所聞,但不知道是為何事,但是這些不該宗人府署理,臣也不敢多問。”


    朱彝的氣勢馬上下降很多,就連剛剛自稱的“兒臣”也變成了“臣”,可見心裏稍微有些惶恐。朱元璋目的已經達到,繼續說道:“朕還聽說,那敲登聞鼓之人,在敲鼓之前的一天,曾經攔住你伊王的車隊喊冤,但是被伊王打出來了。”


    “這個......這個........”朱彝的額頭在深秋冒出了汗,硬著頭皮回道:“這個臣就不清楚了,好像昨日臣從秦淮河回府,是好像遇到過阻礙,不過都是下人們處理的。臣覺得事情不大。就沒有過問了。”


    吃力的回答完。伊王朱彝心裏慶幸著昨日花了半天的功夫做功課,隻是沒有想到皇帝在自己最得意的時候問這件事,難道皇帝惱羞成怒了。


    “哦!”朱元璋恍然大悟了一下,繼續說道:“那前日敲鼓之人夜間遇刺。伊王知道嗎?”


    搖搖頭,伊王朱彝吃力的回道:“臣不知,天子腳下,竟然還會出現此等之事,不知皇上可否查實。”


    “此事不假!”朱元璋搖搖頭說道:“錦衣衛昨日已經抓住了刺客,經刺客招認,此事是伊王府管家王強幕後指使,這次請伊王過來,主要是澄清這個事情!”


    朱彝心跳加快。但是聽皇帝這麽一問,他反而鎮靜下來,故作驚訝,說,“真有這樣的事?!”


    “你自己看看吧!”朱元璋將錦衣衛取得的胡家兄弟幾個潑皮的供詞擲到伊王朱彝的麵前。


    打開胡家兄弟的供狀看了一遍。方才知道東窗事發並非他擔心的事情,而是胡氏兄弟說是王強和雞鳴寺中人有仇,才找他們兄弟出氣一說,


    他暗暗慶幸昨日夜裏除掉王強太及時了,否則後患無窮。見皇帝並沒有懷疑到自己指使的內情,便裝著驚詫、生氣,雙手發抖地看完供狀,義憤填膺地說:


    “王強這個惡奴,膽大包天,無法無天,竟敢借皇家之威,猖獗到在京師之地草菅人命,是可忍孰不可忍,請皇上立即傳諭拘捕處死!”


    “朕已傳諭刑部緝拿。”朱元璋說:“伊王,皇家的顏麵要顧全的,今日伊王進宮之後,朕才派錦衣衛前往王府捉拿的,伊王身邊藏匿歹徒,竟然冥愚不察,麻痹鬆懈,一至於此,可知罪麽?”


    “臣愚鈍失察,失馭無教,致使悍奴得以興風作浪,請皇上降罪!”


    嘴裏說著降罪,但是朱彝的心裏卻是無比的輕鬆,一個驚天的案子,在皇上眼裏就是這麽的輕鬆,再問下去,他真的不知道該怎麽說了,但是皇上既然定義為自己有著失察的過錯,那麽就不是懷疑自己什麽。


    至於自己府上的家人作孽,那在皇家又有什麽關係,大不了就是把下人們推出來管他死活的,更何況,皇上今日上午去抓王強,但是王強昨天已經離開了王府,而且在昨天夜間,卜曉武回來稟報,已經幹脆利落的將那王強斬殺於長江邊上,連屍體都沉入了江中。


    到現在,估計連屍體都飄到海裏去了,皇上到哪裏去找,隻要沒有證據,大不了就是我管教不嚴之過,至於其他,還害怕什麽呢?


    但是現在,還是把自己撇的越清楚越好,馬上又啟奏道:“皇上怎麽不早點捉拿呢?怪不得昨日那惡奴舉止失常,說是家中有親人病故,要回鄉奔喪,臣覺得孝義為先,就準他回去一個月,昨天已經離開王府了啊!!”


    說著,裝著一副痛心疾首的樣子,朱元璋看到後,也詫異了一下,道:“果真現在已經不在伊王府了!!”


    伊王朱彝點點頭,說道:“臣有罪,若是早知道,肯定將其鎖拿,親自送往刑部,就算臣再護短,也絕不會允許在天子腳下出現這種事情,作為皇家親王,這是理所當然的。”


    頓了一下,看見皇帝似乎有些後悔的模樣,不由心裏有些幸災樂禍,馬上又火上加油道:“皇上,臣馬上回去,將那王強的檔案文牒送到錦衣衛處,請有司前往他祖居捉拿,盡到一個臣子的本分,也算是為咱們朱家出一份力。”


    “如此甚好!!”朱元璋點點頭,似乎並沒有把此事放在心上,說道:“伊王果然是忠心為國啊,至於剛才親王勸朕關於齊泰之事,朕會慎重考慮的。”


    “謝皇上......。”朱彝趁機準備告退,說道:“那臣回府準備讓下人們準備相關文牒,請皇上命錦衣衛隨臣一起回府吧,能早一點得到那惡奴的情況,也可以早點捉到那惡奴,那麽臣也可以稍微減輕一些失察的罪過。”


    朱元璋點點頭,向在旁邊伺候的鐵鉉招招手,道:“你親自護送伊王回府,等拿到文牒之後,再回來找朕,朕還有一些事情讓你辦!!”


    鐵鉉領命,伊王朱彝告退,兩個人前後而去,朱元璋又陷入了沉思之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臣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受傷的害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受傷的害蟲並收藏臣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