僥幸的文永之役、弘安之役之後,日本經曆了一段前所未有之亂世,曆史上稱之為日本南北朝時期。直到洪武二十五年,足利幕府終於平定亂世,一統天下。距離現在不過十餘年左右的光景。


    在亂世之際,日本的社會構造也起了很大變化。南北朝的混亂局麵雖然名譽上得到了解決,但是在龐煌利用手中的力量,再加上大明官方的部分力量,暗中扶植大內氏的基礎之上,還是造成了實際上的南北對峙,一直都沒有消停過,一直到大明準備征日為止,雙方才出現短暫的和平。


    不過已經決定了南北兩方的差異,北方實際有室町幕府掌控權柄,穩固的向北方拓展勢力,一直到尚未開發的北海道。在占有日本大多數領地的情況下,其實足利義滿有著絕對的權柄。


    而大內家族在繼承南朝的雄厚家業背景之下,礦山的開發以及國內外貿易之交流亦隨著興盛了起來。領地到外都有都市產生,人們的生活比起足利幕府控製的地區更是自由、富庶。


    雖然邊境地帶屢次遭到幕府的侵犯,但是大體說來國內上下可謂是一片平和,並且發展成日本最大之貿易之地,沉浸在繁華富庶之謳歌聲中。不過這些都建立在和高麗、大明、琉球以及東南亞諸國建立貿易的基礎上產生的,而且少不了琉球暗中的資助。


    而事到如今,大明經曆過洪武初期的嚴苛、洪武後期的寬和之後,開始興盛壯大。由於朱元璋本人對日本的惡感。還有倭寇再朝野之間的惡名,以致對馬島遭到大明水師的打擊。在民間和朝堂之上的輿論導向下,大明終於開始對日宣戰。首先遣散了所有在大明的日本人,並命令其帶回去由大明皇帝簽署的討罪詔書。


    這一切的遽變如同發生在一瞬間,曆時極為短暫。位於要衝之地的對馬島不久之後就陷落,而島上所有居民,全部都被裝上船運回大明,島上完全成了大明的軍事基地。


    為了逃避明朝莫名其妙的狂怒,足利幕府和大內氏都在尋找著自己的出路。當然他們永遠也猜測不出作為大明皇帝的真實想法。


    鑒於另一個時空的教訓,龐煌是這樣認為的,首先聲明一點。此時絕對不能用作雄雞比喻大明,因為大明在這個時空內,還是一隻巨獸,但無論大明的疆土像是什麽,都不能排除一點。


    那就是日本和高麗就像是放在嘴邊的食物,如果你不一口把他吞下,那麽很可能以後就會變成捆綁你的繩索,捂在你嘴邊的抹布。讓人食不下咽,透不過起來。事實也是如此,如果不趁著國力強盛,而自己腦筋有清楚的時候消除這個隱患,很有可能在幾百年後。這片小島就會被拿來牽製大明乃至華夏的發展。


    當然,要做到徹底,就不能讓他簡簡單單的臣服。日本的朝三暮四和出爾反爾,龐煌已經在另外一個時空領教過了。既然如此。那就在這個皇權至上的社會將他納入大明的版圖之中吧。


    不過龐煌同樣知道,日本和高麗的文化雖然大部分是在中原學習的。但是不可避免的已經是一個國家了,他們有自己的信仰的同時,還兼有那種野蠻的習氣,更有居民們被統治近千年的慣性,征服容易,要滅就難了。高麗還好說,他們的信仰,剛剛被李氏家族顛覆一次,現在李芳遠地位不穩,隻要在那裏暗中再攪和幾年,習慣了大明的統治之後,信仰也好轉變了。


    但是日本不同,日本除了在一百多年前蒙元的兩次不成功的入侵外,身為島國的他們保持了一定的純淨性,從對馬島遭受到的抵抗來說,這個民族雖然卑劣,但是遭到挫折後的反彈也是十分劇烈的。


    在另一個時空中,美國憑著強大的國力,尚未能征服越南、古巴等小國,更不要說在現在資訊不發達的時候,自己身邊圍繞的盡是一些自以為仁德可以服天下的書生,龐煌之所以畫蛇添足的製造出多種摩擦、多種假象,那是有他的道理的。


    沒有一個人比他更清楚這些集權政治的真實麵目,說一句不好聽的,在某種錯誤的引導下,朝堂之上的政治家們,真正能做到遇強則弱、遇弱則強。不能說這些政治家沒有骨氣,但是學派的桎梏限製了他們的思想。


    其實無論朝堂上的這些大臣將自己講的是多麽清高,都逃不出一個利益的範疇,他們的利益來自於皇權,但是又不希望皇權過於強大,他們的利益根本在於百姓,所以不想發展商業,將百姓禁錮在土地之上,他們的利益來自於廣闊的疆土,但是又不想為其付出太大的代價。


    “對外派良將嚴守四境,對內廣修仁德,自可不戰而曲人之兵……。”


    已經記不起是哪位大臣奏折中說的了。還有什麽:“……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舜曰:”不可。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乃修教三年,執幹戚舞,有苗乃服。聖上仁德,萬民景仰,天下歸心。”


    不管說的是人是什麽目的,說的是多麽光明堂皇,都能看出其背後的本質,這種本質和朱元璋的思路相反,那就是閉關鎖國的雛形,是他不能容忍的。


    不過,也不是這些儒家學說的人畏戰,他們是畏懼代價,要是代價很小的話,他們是不介意國家打個順風仗的,如果代價太大,而軍方勢力又要崛起時,他們就會找出千般的理由反對。


    日本雖是小國,但要滅其國並不算是很容易,萬一半路上遇到稍微挫折,朝野之間就會競相反對,這些大臣們別的本事沒有,但是要推動輿論卻是十分容易。他雖是皇帝。但也不能不考慮一下多數人的意見,要做明君。那就要從諫如流,要從諫如流就要做到妥協。


    朱元璋作為一個馬背上打下江山的皇帝不想妥協。所以才造出這個一個局勢,讓國人再也說不出什麽。如果說武定侯郭英遇襲是一個真正的意外,而倭寇長期騷擾大明沿海則是事實,那麽這次對馬島水師遇襲,日本天皇的不軌之舉等等,都是在龐煌的暗中操作下刻意營造出來的氛圍,當然,為了防止今後的異議,龐煌還有後著。不過對於現在不重要了。


    大明在異口同聲的呼聲中,從大明北平都司、山東都司和南京都司中各抽調三個軍計五萬餘人開赴對馬島正在籌建的基地。並從福州水師和廣州水師各抽調一個艦隊計五十艘主力戰船加入征日的行列。


    其實五軍都督府認為用不了那麽多水師,現在已經兵臨壹崎島,馬上就是登陸作戰了,水師主要的功能還是警戒和運輸之用,但是朱元璋則認為這是為水師增加戰鬥經驗和培養軍官的機會,所以不但調了,還調的是精銳主力過來。


    後續中,仍舊有北平都司、山東都司和南京都司再次抽出三個軍來作為預備隊用。在征日的初期,務必用人數的優勢打壓幕府和大內氏的聯軍,爭取再九州建立穩固的防線,以便於後續兵力展開。


    十月初。壹崎島陷落,同日,大內家族的使節大內持世在琉球國師遣人護送下。到達大明京師南京,受到了禮部的接待。但對於麵見皇帝和議和之事,始終不可置否。隻是將其羈押在京師之內。


    既然等不到議和,那就必須有著抵抗明軍的思想準備。按照慣性思維,日本算定大明軍隊的登陸點必然是在北九州沿岸。


    於是,大內盛見命令九州本部的軍隊構築陣地,積極備戰。同時,足利義滿為了表示誠意,在大內盛見拒絕援兵的基礎上,為了加強北九州和山陰沿岸的警備,下令往九州地區盡可能大量的輸送錢糧。


    十月初九,聖旨到達對馬島。封方明謙為征東大將軍,在對馬島設立征東將軍府,以張謙、湯仲為副將軍,五軍都督府派員跟隨,並由耿炳文之子耿瓛,指揮使甯忠為征東陸軍總管,軍隊增加到三萬五千人為先鋒進行登陸。


    十月十四日在博多灣完成集結,十五日清晨,開始分散在筥崎、赤阪、麁原、百道原、今津等地登陸。前來迎擊的日軍以築前守護少貳一郎為大將,率九州軍一萬人左右,在箱崎設陣待敵。


    正午十分,兩軍接戰。這場戰鬥,是一場大明軍隊占據絕對優勢的一邊倒的戰鬥。剛開始的時候,日本軍的士氣還是很高,但是,當博多灣火炮的呼嘯聲響起的時候,日軍一下子就處於劣勢之中。


    戰法上的不同使日軍更加陷入混亂之中,日本傳統的戰法是:以鏑矢(一種射出去有尖厲叫聲的箭)為開始戰鬥的信號,然後武士出來,自報家門,然後就是“一騎討”。最多也就是一個武士帶著幾十個家兵的衝鋒。


    然而這一套對大明軍隊完全不管用。有很多日本武士正在自報家門的時候,就被大明將士的火槍射殺。


    大明軍隊采取的是對馬島上典型的做法,先用海上軍船的炮火梳理一遍,這樣以來,在鐮倉幕府時期,由由藤原經資負責築起一條西起今津,東至箱崎的高六尺厚一丈長十餘公裏的石壩也阻擋不住大明軍隊上岸的腳步了。


    然後兩側布好運送過來的騎兵,中間則是依舊采取了步兵方陣。當日本人衝過來的時候,中間的步兵隻管射擊,兩翼的騎兵往上一包,就對敵人形成了合圍,被包圍的日軍往往會被盡數全殲。


    而且日本戰馬聽到炮火聲時,也會發生混亂,不聽指揮,不少日本武士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被射殺的。


    大明軍隊在武器上極大的優勢得以體現。火槍二百步的射程往往成了日本人的噩夢,日本的弓卻隻能射一百餘步左右。而且穿透力遠遠不如火槍,最讓日軍吃驚的,就是大明水師的火炮了。


    經過蒙古人的兩次入侵。其實對於中原的武器也有一定的了解,甚至也從海盜手裏或者通過別的途徑搞過幾門蒙古的青銅炮。投石機等等,但是從來沒有見過這麽恐怖的東西。幾百步之外要人命的火槍,而每次看到炮彈爆炸的轟鳴和閃光就嚇的肝膽俱裂,在實際交鋒前日軍陣中就陷入了大混亂。


    戰至傍晚,各處的日軍都慘敗而歸,全軍爭先恐後的逃入水城。首戰,日軍損失慘重,百道源戰場上日軍伏屍如麻,日軍本陣箱崎方麵完全被占領,祭祀著軍神的箱崎八幡宮也被大明火炮炸毀。


    大明軍隊獲得了勝利。但是並未貪功,而是在博多就地駐紮,而是穩固對馬島、壹崎島和博多灣三點成一線的防禦範圍。然後兵鋒目標直指太宰府,那裏正是對馬宗氏的主家少貳氏的根基所在,這次築前國損失慘重,看來是要向足利幕府和大內氏求援的時候了。


    因為少貳氏控製的隻有築前一國而已,他和豐前、豐後兩國的守護大友氏結成聯盟,但是肥前的今川氏、肥後阿蘇氏、日向的島山氏、大隅的島津氏等等都在大內氏的控製當中,少貳氏和大友氏不過是足利幕府布置在九州牽製大內盛見的棋子而已。平常就摩擦不斷,但是到了現在他們能相信大內氏嗎?


    但是援軍要來,必須通過大內氏的地盤長門和周防兩國,大明軍隊也就是看準了這一點。才依舊選擇了這條老路進攻日本,這次皇上給予的潛在命令是滅國,而不是征服。所以要步步為營的蠶食,那肯定要挑選日本矛盾比較集中的地方下手了。


    許多年來。錦衣衛的情報收集終於得到了回報。以日本九州為突破口的戰略思想已經由五軍都督府確定,皇帝親自批示了。因為九州雖然大部分是屬於大內盛見的地盤。但也有幕府的身影,偏偏兩個勢力都沒有紮根於此,因此在九州島上的人心不齊,同時,由羅自立率領艦隊嚴格控製九州與本州之間的連接處關門海峽,控製住海峽之後,爭取進入周防灘,也就是豐後水道之內,切斷九州島與四國、本州之間的大部分聯係。


    等待著在對馬島集結的水師慢慢開過來之後,九州就變成了一個孤島,仍由耿瓛和甯忠一個一個的守護國去蠶食了。


    九州全麵淪陷,至少從目前來說是遲早的問題,大明有的是時間,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通過這次戰爭而磨礪將士們的經驗,相對於日本,這個名字的消失的時間則是可以開始倒數了。


    另外,對於此次征日所俘獲的日本人,皇帝親自過問,一律由運輸船押回大明,交由蜀中都司處理,用於修建蜀中那難以行走的棧道,以及開山修路。以便於大明今後往東南亞的行動。雖然路途上遙遠一些,但是對於日本人,能將其打散就打散,能將其發配遠些就遠一些。那樣能從繁重勞動中活下來的日本人,也無法逃脫終身勞碌的宿命。


    有了武器的優勢,對於此次征日算是有個良好的開端,這個良好的開端不但嚇壞了日本人,而且把高麗也嚇壞了。


    對馬島被大明占據之後,基本上就沒有在理會過高麗的舉止,有了濟州島和對馬島作為臨時基地,也不需要繞路去駐蹕高麗港口了,朝廷做出決定,濟州島由對馬島的俘虜和居民負責修建,而對馬則是由大明派遣的工匠修建。加深港口和在島上建造房屋是主要的目的。


    雖然沒有再理會那些高麗棒子的舉動,但是李芳遠還是嚇的不輕,幾乎是連夜出發,離開光州,又往漢城而去,為此,不得不答應李芳果會麵的請求,現在每天由斥候們所報上來的大明軍船數量和從釜山高處看見對馬島那燃起的濃煙,他都不知道什麽時候厄運會光顧到自己頭上。


    大明沒有慌,也沒有怠慢由足利義滿派來的使者,前後三撥使者,把大明進攻九州的情景描繪的淋漓盡致,但是李芳遠沒有怕,日本多山少馬,所以大明此次派遣的火槍兵居多,而騎兵少,早在他的預料之中,當然,大明製造霰彈槍的事情他還不知道,但是他卻知道,憑借攻擊日本的大明軍隊如果向高麗大軍開戰,以騎兵的優勢,大明沒有三倍之上的兵力,根本對自己無可奈何。


    仗著如此,他再次向日本提出建議,放棄本土,趁著大明水師沒有占據優勢之前,將大部分軍隊轉移到遼東,或者從蝦夷至薩哈林島(庫頁島),然後轉入亦麻河流域,那裏有高麗聯係好的女真部落,而大明的遼東都司對那裏的控製力薄弱,屆時重新建立基地,等大明水師離開日本本土之後再圖複國。


    足利義滿和大內盛見絕對不傻,賭徒性質的心理,怎麽甘心還沒有開始進入正規的戰役就開始逃跑呢?對於這個建議擱置,開始打試圖向高麗購買戰馬的主意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臣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受傷的害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受傷的害蟲並收藏臣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