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棉花糖小說網.mianhuatang.info】,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從洪武十八年九月開始,也就是朱元璋頒布了禁錢用鈔的諭旨沒有多久,在大明各地紛紛出現大量的偽造寶鈔,不過是遮遮掩掩,可是到了今年,各地的收納的稅賦中也有偽造的寶鈔出現,又隨著發放俸祿流入百官手中,開始的時候,金融意識淡薄的人還沒有注意到,但隨著市麵上通貨膨脹和寶鈔的迅速貶值,現在民間有的地方,寧願以物易物,也不願意再使用寶鈔,這樣一來,為大明的稅賦征收帶來了一定的難度。請使用訪問本站。


    田賦可以用糧食代替,鹽、鐵、茶等一眾商業稅賦該怎麽收取,在之前有個階段是采取的收取貨物的總量,但是隨著大明日漸增多的物流,要那麽多的商品做什麽,難不成作為俸祿發給官員吧,再拿到市場上銷售,收取的還是寶鈔。


    現在,每個官員都是苦不堪言,本來就很微薄的俸祿。現在更是難以度日,所以針對皇上的這次出爾反爾,因為自己的腸胃,大家都保持了沉默。


    而另外一件事,看著喝偽造寶鈔一點關係也沒有,但是有著多幾百年後世曆史經驗的龐煌卻嗅出一些不簡單的味道。


    那些遷往北平的富戶,受到了朱棣的熱烈歡迎,不僅僅事無巨細的將那些人安排妥當,而且比自己還要大膽的是,朱棣竟然從那些大戶中抽取了五千壯丁組織了民團,並派自己的親衛負責訓練。


    具體的意圖想要做什麽,不得而知,但是那些商人的地位日漸提高卻是一個事實,龐煌感到憂心的是,一部分江南大戶基本上都是商賈出身,善於經營海外貿易,而且自己在蘇州的時候也知道,不少豪門和海盜們藕斷絲連,有著很深的關係。


    雖然偽造寶鈔和這些人看著一點關係也沒有。但靠著直覺來說,這場提前了幾百年的經濟戰和那些富戶們有著直接的關係。


    稍微平靜一下思路,在書房內翻看了著自己整理的後世記憶,想著對策,這種經濟戰放到朱元璋手裏,無非就是抓抓殺殺,很清晰的處理辦法對於出身草莽的老朱來說是很直接有效的方法。就算是交與朝堂上商討,那些儒生們也不會有太多的見解。


    努力的回想著後世的新聞,試圖找到一些應對的辦法,但是毫無頭緒,想著還是先派人去寶鈔提舉司去看看在做打算。


    因為這一切在現在都不是最主要的,現在最主要的。就是怎麽吸引開朱元璋的關注方向,使皇帝的心思不要總是耗費在殺自己的功臣上麵呢?


    說一句實話,龐煌也不知道自己想要阻止朱元璋繼續殺戮功臣的想法到底對不對,因為他沒有一點點參考的依據,在潛意識中,他覺得那些功臣良將或者是文臣官員,都是死於朱元璋刻意的為子孫掃平障礙的毒手之下。但是經過穿越回近二十年的閱曆,龐煌卻是對於當初的想法有些動搖了。


    穿越回大明十八年了,自己成婚也十三年,兩個兒子已經十餘歲了,雖然臨安公主再也沒有懷孕過,但是受過所謂計劃生育洗腦的他,已經十分滿足於現在的生活。


    所以在滿足之餘,他也放下眼光。曾經仔細的觀察過他現在生活的時代,大明的洪武年間,表麵上是繁榮昌盛,但是實際上呢?


    還沒有三十年安穩平和的日子之下,在華夏在片土地上,特別是在特權階層的那些人之中,滋生出一些讓龐煌也看不過去的事情。


    洪武十二年朱亮祖的事件隻是一個開端。接下來呢?特別是龐煌建立了自己的情報係統之後,將那些文臣武將納入了自己所謂保護的視線之後,他發現了很多的問題。


    朱元璋果真殺人如草芥嗎?龐煌總覺得真實的朱元璋恐怕未必是這樣一個過河拆橋、心黑手辣的人。經過龐煌仔細分析,就不難發現朱元璋其實是個很知道感恩圖報的人。


    龐煌曾經仔細研究過朱元璋的一言一行。在他看來,朱元璋顯然是個知道感恩的人。為什麽這樣說呢?姑且在這裏舉幾個例子。


    馬皇後這個人,應該說是朱元璋能夠發跡的的關鍵人物。那麽,朱元璋在得了天下後又是怎樣對待她的呢?是利用完了就隨手扔掉?還是一如既往恩愛有加、敬重有加?事實很清楚,當了皇帝的朱元璋雖然和所有的皇帝一樣,後宮的美女要多少就可以有多少,但他並沒有肆意淫蕩,而是專心國務、較為節製。花叢之中,朱元璋始終以賢德的馬秀英為皇後,不但不離不棄,而且一輩子都敬重有加,甚至很多時候是言聽計從。由此可見,朱元璋還真是個患難之交見真情的人。


    還有朱元璋的少年玩伴湯和,除與各主要開國功臣一樣立有卓著軍功外,還擁有他人都無法攀比的一項功勞。當年朱元璋之所以參加了郭子興的紅巾軍,就是他湯和寫信力邀的


    如此說來,湯和就可謂是朱元璋加入起義軍的介紹人了。那麽,在明朝開國後所謂的血雨腥風中,對朱元璋的整個人生來說都可謂起了關鍵作用的湯和,命運又是怎樣呢?湯和戎馬一生,南征北戰達三十多年,軍功疊壘間,也曾先後被封為中山侯與信國公,可謂功高位尊。都說朱元璋殺開國功臣無數,可湯和這樣關鍵性的人畢竟是安然無恙,並沒有被朱元璋殺了滅口,當然這個結果與湯和自己也做得很好也有關,隨著地位、權勢的上升,他選擇及時地解甲歸田,而且愈益恭慎,由此也略見朱元璋心性之一斑。


    這是龐煌親眼見到的事情,他親眼看到過朱元璋發自內心對於馬皇後的關心,馬皇後病死前後朱元璋的消極,對於湯和的照顧等等,這些問題無疑都動搖著他的決心,不由想起了在另一個時空中的種種傳言來。


    所謂的火燒慶功樓,並沒有出現一點點端倪,傳說之中,徐達死於朱元璋賜給的鵝肉上,現在隨著徐達的病死。那種印象中本來龐煌就不信的民間傳說,也不攻自破了。


    在龐煌現在的眼裏,朱元璋可謂中國曆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極少數皇帝之一。


    二十四歲時赤手空拳參加農民軍,四十歲時登大寶坐擁天下,整個發跡的過程一共隻花了朱元璋十七年時間。


    蒙元末年,群魔亂舞兼群雄逐鹿,曆代亂世。形勢還真是少有這麽亂乎這麽錯綜複雜的,而朱元璋竟然能在這巨大的混亂中後來居上,大敗所有的魔鬼與英雄,收割所有的莊稼與果實,無論怎樣看,他也真要算一個罕見的奇才異傑。而他做出的收拾戰亂、光大傳統文化、恢複漢民族正朔地位等諸多方麵的貢獻。使得這位文治武功無不突出於史的皇帝放射出了讓人眼紅的光芒。


    要說殺功臣,與朱元璋並肩戰鬥一起打天下的好漢都有誰呢?徐達、常遇春、劉伯溫、李善長、李文忠、鄧愈、朱文正、湯和、朱亮祖、胡大海、周德興、廖永忠、傅有德、馮國用、馮勝、沐英、藍玉……真可謂人才濟濟、群英薈萃!


    眾多文臣武將的名字,無法在這裏一一羅列,但於明朝功勞最大的,大體也就是這些人了。這些大明朝的開國功臣,雖然隻是輔佐朱元璋這朵大紅花的綠葉,卻並不妨礙他們的英名在史冊上閃閃發光!


    可惜這些開國功臣大多結局不好。許多都被朱元璋找借口給殺了。甚至包括徐達這樣的大功臣在內,民間也傳說是死於朱元璋之手。


    果真如此嗎?龐煌搖搖頭,覺得辮子鬼們所編寫的明史,就像那所謂的“火燒慶功樓”的故事,大部分應該是編造的。


    火燒慶功樓和徐達之死,已經是子虛烏有的謠言,雖然在如今龐煌生活的大明,並沒有人這樣說。但是在另一個時空被灌輸的一些演義,在龐煌的腦海裏徹底的崩潰了。


    一個理科生喜歡用數據說明一切,當數據擺放在龐煌眼前時,龐煌的信心第一次動搖了。


    明朝開國,文臣武將可謂若群星燦爛。但這些人中,有許多在連年的戰爭中犧牲了,也有不少是在戰爭年代或建國後的和平年代中因病而死或正常老歿了。還有一些,則有因犯法而死的,有因涉嫌謀反事而死或因此連坐而死的,等等。


    下麵姑且羅列明朝部分骨幹功臣之死吧:常遇春――因病死於北伐途中。李文忠――病死。朱文正――因違法被囚禁。病死於監獄。鄧愈――病死。胡大海――大明立國前死於降將的暗算。朱亮祖――這個就不用說了,大明立國後犯法而死。馮國用――死於軍中。沐英――世代鎮守雲南。康茂才――病死軍中。葉琛――被叛軍捕獲,不屈而死。章溢――病死......。


    當然,現在還有戰士沒有事情的:馮勝、傅友德、藍玉等等很多人,在龐煌的心目中,這些人本來就是朱元璋下一步的目的的,但是這些人真的就不該死嗎?


    朱元璋想永葆自家的江山,想建設一個法製厲行的美好社會,他不能允許自己開創的國家混亂汙穢,他想規避掉自己死後天下複又大亂的任何一點風險,所以他屢出鐵碗重拳――他有錯嗎?按他的理念和思路來說,他沒有錯。


    而各大功臣呢?都是血火裏衝殺出來的好漢,吃過苦,揮過汗,流過血,坐了江山後想過得舒服一點,享受一點,所以不免放縱一些、恣肆一些――這雖然可以理解,但前提是遵紀守法,嚴格要求自己。


    可因為帝王永固江山的防範意識,難免會有若幹有過或無過的功臣死得可能比較冤……那麽,又該怎麽評說這一切?


    其實,這類問題說到底,症結勢必還是要歸結到製度問題上來。封建社會的製度弊端在封建社會恐怕是任何帝王也解決不了的,人類惟有不斷地邁進更文明、更民主、更開明的社會形態,才能從根子上來克服這些弊病吧。


    總之,經過一係列的數據,龐煌以為朱元璋沒有原則、隨心所欲地屠殺功臣的說法在總體上是很值得質疑。


    在龐煌的心目中,朱元璋是一個以法治國的嚴厲的君主,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劉伯溫講過一個例子,還是起義抗擊蒙元的時期。糧食緊張,朱元璋曾嚴令禁酒。大將胡大海的兒子犯酒禁,當斬。都事王愷進言:胡大海正在前線拚殺,可饒。朱元璋大怒道:“寧可胡大海反了,不可壞我號令!”說罷,竟自己抽刀把他殺了。


    而那些功臣勳舊則不以為然。他們認為,天下是自己血拚出來的。他們和朱元璋共過生死患難,是同一條戰壕的戰友,那些法令條文是管束小民的,與他們毫不相幹。他們驕恣橫暴,為所欲為。


    朱元璋和功臣的關係有一個逐漸變化的過程。洪武三年,朱元璋封李善長徐達、常茂、李文忠、馮勝、鄧愈等6人為公爵。另外28人為侯爵,並賜給大量土地,同時頒有鐵券,如果本人或子孫犯罪,可以免死數次。


    朱元璋還使皇室與功臣聯姻,如郭英之妹為朱元璋寧妃,馮勝、藍玉、徐達之女皆為王妃。李善長、傅友德、胡海、張龍等勳貴之子皆尚公主。與他結成了兒女親家。朱元璋是希望通過這些方式確保功臣忠心,鞏固自己的皇位,使大明江山傳祚無窮。


    然而沒過幾年,這段短暫而甜美的政治婚姻就宣告結束。洪武五年,朱元璋頒布《洪武青花執壺鐵榜文》,對文武功臣嚴加戒飭,嚴厲指責他們違法亂紀的行徑。這可以看作是朱元璋對驕傲放縱的功臣的一種警告,也是他們關係緊張的一個信號。


    洪武八年。朱元璋製作《資世通訓》,洪武十三年製作《臣戒錄》,警告大臣們如果對天子不忠、逾越禮製,將受到嚴懲。這些功臣們也許沒有意識到,朱元璋已經將屠刀舉起。


    通常而言,開國皇帝與功臣之間產生矛盾不乏先例,關鍵是皇帝如何化解這種矛盾。漢朝的劉邦心存猜忌。大殺功臣;唐太宗李世民氣量宏大,處理較為妥當;宋太祖趙匡胤則采取了另外一種模式,即“杯酒釋兵權”,和平解除功臣的兵權。


    朱元璋的情況與劉邦有些相似。卻又不同。幫助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多是他的同鄉,甚至湯和與周德興還是他的同村,是幼時遊戲的玩伴。正是這些人在戰鬥中出生入死,東征西討,為朱元璋奪得天下。


    待到朱元璋登基成為皇帝後,他們之間卻有了君臣的名分,凡事不可逾製。這些功臣心裏也許難以及時適應這種改變,而朱元璋卻是一個多有顧忌的君主,矛盾於是不可化解。


    一方麵是多疑,另一方麵是肆無忌憚,要是不出點問題,那才叫做一個怪事呢,想到這裏,龐煌突然覺得有些偏題了,至於功臣該不該殺,自己曾幾何時,竟然開始站在老朱的立場上說話了。


    無論該殺或者是不該殺,龐煌心裏明白,都不應該是自己操心的事情,自己想要做到的,不過是想讓現在的曆史和另一個時空中的曆史不太一樣而已,那麽華夏大地上就等於多了一個出路,多了一個出路,就等於多了一個可能,總比走老路,最後被那些辮子兵闖入關內,統治華夏漢族三百年要好的多。


    秋雨如倒,龐煌正站在寒山寺的楓江樓中看那綿綿細雨洗滌塵世,而思想卻是已經飛到九霄雲外了。


    蘇州已經恢複到了“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蘇州了,而蘇州城內,除了稍微有些人煙稀少之外,已經初見太平盛世的景象,大概已經從張士誠的陰影中脫離出來了吧。


    還能從前來迎接他們的蘇州知府高參身上就可以明顯看出來,高參是陝西人,國子監出身,居然而立之年就被委以蘇州知府,開始龐煌還以為他有過人之處。


    但是回答問題時,感覺雖然中規中矩,也未見有什麽出色表現。反而顯得有些淡漠。身為其同窗的鐵鉉在事後才解開龐煌的疑惑。原來,高參這人,雖然不錯,不過為人古板,為老師同窗不喜,後來蘇州知府空缺,因為高參沒有背景,再則為人古板孤僻,所以就將他舉薦過來了。


    當龐煌奇怪,蘇州知府從他知道的曆史上看,無論那個角度都是一個肥缺,為什麽會沒有人願意過來呢?很快的就有人為他解答了這個問題,原因有三個。


    其一,蘇州賦稅之重,在大明首屈一指。戶部曾經做過統計,天下稅糧,共二千九百四十三萬餘石,浙江二百七十五萬二千餘石,蘇州二百八十萬九千餘石,鬆江府一百二十萬九千餘石。浙江當天下九分之一,蘇州卻是比浙江一省還多,以一府視一省,可見蘇州的負擔有多大了。


    其二,就是這個就源於蘇浙一帶原來對張士誠的維護。朱元璋不僅對江南的民風和士風心存不滿,對江南人士還充滿了強烈的不信任。在攻下蘇州數月之後,朱元璋下令強迫大批蘇州富民遷徙至臨濠,這些人甚至被禁止回鄉掃祭祖墓,違者受到嚴懲。


    其三,現在是洪武二十三年,這高參卻是洪武朝第二十八任知府。前麵二十七人,遭到“左謫”、“坐事去”、“被逮”、“坐贓黥麵”、“坐法死”等嚴厲懲罰者就有十三個。尤其是洪武七年發生的蘇州知府魏觀被誣謀反冤案,更牽連大批江南名士掉了腦袋。


    從這三點就可以看出,在蘇州當知府是一個多麽危險的工作。也難怪高參那副鬱鬱寡歡的模樣。(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臣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受傷的害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受傷的害蟲並收藏臣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