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棉花糖小說網.mianhuatang.info】,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事情就是那麽巧合,誰也不知道所謂姚廣孝的道衍,怎麽會跑到陝西去。


    龐煌曾經花費過大把精力找尋這個陰謀家,就算是不能被自己所用,也要將其扼殺在萌芽狀態之下。


    在龐煌經曆過的那個曆史中,道衍此人已經被妖魔化的十分嚴重了,要不是大家出於對弱者朱允炆的同情,估計姚廣孝的聲望要和諸葛亮、劉伯溫齊名。


    但是請大家注意,姚廣孝此人,可是一個高壽的陰謀家,相比於很多陰謀家,也是極為難得的一個得到善終的政治掮客,就是這一點,恐怕劉伯溫也遠遠不及這個姚廣孝。


    這也是經過分析之後,龐煌為什麽看重此人的原因之一了。


    但是姚廣孝為什麽會跑到陝西和四川的交界處,也就是眉縣附近了呢?龐煌四處打聽,猜測他去了福建,猜測他到了北平,甚至想到了可能姚廣孝去了日本,因為日本崇尚佛教,以姚廣孝招搖撞騙的本事,應該能在日本有一定的市場。


    但是做夢也想不到,姚廣孝竟然到了陝西那裏,而此時此刻竟然攀上了秦王朱樉這個高枝,如果秦王朱樉在這次意外之中沒有喪生的話,那麽鐵定的會信賴姚廣孝,到了那時,估計朱棣要是自己自己未來的最大謀臣被自己的哥哥拐帶走了,恐怕連一頭撞死在豆腐上的心思都會有了。


    這也不能說不是一種意外,但是這種意外中,卻包含著一種必然性。


    簡單的說。還是由於秦王朱樉上次將權太後抓了起來進獻給了朱元璋,雖然功勞被龐煌尋回了玉璽給掩蓋了。但是朱樉畢竟是自己的兒子,女婿才隻是半個兒而已。所以在朱元璋家天下的思想指導下。


    隨後朱元璋命禮部在邸報中也宣揚了此事,算是引起了一場不大不小的轟動。


    作為大明第一個藩王,又是皇帝的第二個兒子,僅僅次於太子朱標,立了功勞之後,自然會引起有心人的關注。


    當然姚廣孝這個投機者也在其中,在燕王朱棣沒有嶄露頭角之時,朱樉反而是最好的一個輔佐對象。


    首先,朱樉的身份是二皇子。一旦太子出事,那麽二皇子是最有可能被指定為皇位繼承人,這是古人的一種慣性思維,在沒有龐煌那種先知先覺經曆過的時候,隻要是個有頭腦的人,就會這麽去想。


    其次,朱樉身為皇子親王,而且在西安府就藩的時候,大明對於諸王還沒有那麽大的限製。不但有統禦兵馬,駕馭地方官員的權力,而且在一定的許可內,還有本藩地的招兵權限。甚至一些低級官員的任免,都可以過問。


    西安府是一個好地方,也就是長安城。是有史以來華夏曆史上建都時間最長,建都朝代最多。影響力最大的都城,居華夏古都之首。曆史上最為強盛的周、秦、漢、隋、唐等朝代均建都於西安,是十三朝古都。


    在道衍和袁珙等人的眼裏,那就成了西安府有王氣,適合王者生長,就這一條足以吸引很多人了。


    最後一條,也是道衍會選擇來陝西的關鍵,那就是如果大明一直太平下去,等待外患解決掉之後,最大的可能性,就是皇室之內禍起蕭牆,重演玄武門之變。


    皇帝依然年富力強,而太子久在東宮,早晚會淪落成早不保夕的局麵,就算是盛唐時,李建成那麽能打仗,親自理政這麽久,最後還免不了被唐太宗趕下去,更不要說現在的大明了。


    長久下去,秦王和太子走向對立,幾乎是必然的,而姚廣孝當初為了救高巍而投靠太子,被皇帝知道之後嚴令禁止,後來幾乎都不給姚廣孝和道衍用一個麵見,也可能出於保護他們的目的,最後竟然找禁軍將他們二人看押起來。


    當時把袁珙嚇的夠嗆,但是姚廣孝卻是看出了朱標發自內心的一種稚弱,反而有些鄙視朱標的婦人之仁,自覺就算跟了這麽一個太子,恐怕高巍的死也沒有伸冤的可能。


    所以索性不去理會,待到幫助高巍收過屍後,他們就漸漸的淡出了眾人的視野。


    姚廣孝擔心的沒有錯,能讓太子朱標改變主意,那肯定就是自己在皇帝哪裏掛號了,就算是皇帝一時半會想不起自己,不過一旦露頭,馬上就會被稟報上去。


    皇帝是絕對不會允許他們出頭的,所以等於說,禁絕了他們通往高層的路線,無奈之下,兩人安葬了高巍之後,就稍作商議準備暫時躲避一下。


    未曾想到,突然發覺有人在拚了命的打聽他們二人的下落,這一下可是讓兩人吃驚不小,姚廣孝決定先暫時躲避終南山,而袁珙更是跑的遠,竟然跟著一支走私的商隊,輾轉到了日本,由於言語不通,最後又到了高麗,現在暫時不提。


    這也算是龐煌種下的因果,如果沒有他的出現,姚廣孝就算是同情高巍,想要救人,但是也絕對不會出現在太子朱標身邊,從而引起朱元璋的注意。


    如果不引起皇帝的注意,姚廣孝和袁珙不會各奔東西,隱姓埋名的暗藏在陝西和高麗。這些東西都是有不可預見性的。


    蝴蝶的翅膀隻是稍微的扇動一下,那麽就會引起連鎖性質的改變,再也沒有回頭的機會了。


    法寧被反軍抓住扣押起來,由於就在眉縣附近,法寧的名聲隨著妙言禪師的威望,知道的人還是很多的,再加上法寧解釋的不錯,就隻是說是一個傷重者的托付,別的什麽都不肯說了,反軍雖然野蠻,但是也畢竟是窮苦人家出身,窮苦人家出身的多少就會信佛信教,那自然也不會朝著一個當地有名氣的高僧下手,暫時沒有性命之憂。


    道衍無所謂。反正他救人的功勞已經穩妥的到手,而且朱樉暫時逃不出去。那對於道衍也是有好處的,至少獨處眉山附近的寺廟。方便道衍對朱樉進行洗腦教育,嗬嗬,這是龐煌事後猜測的,並不是道衍真實的寫照。


    事情就這樣陷入了一團亂糟糟的境地,沐英率領的新軍,已經朝著眉縣附近進發,但是能不能救出秦王,就要看運氣成分有多大了。


    在京師裏,胡惟庸卻是想把這個消息透露給龐煌。做個人情,希望龐煌到時候能夠投桃報李,但是偏偏胡嵐卻是遍地尋不到駙馬都尉,都說是在溧水,但是去了溧水,又說回了南京,等胡嵐回到南京,但是卻發現駙馬仍舊不在府中,卻是進宮督建禦花園了。


    難啊。難道是老天爺故意不讓龐煌欠這個人情?


    一晃眼,就到了十一月間,蔬菜大棚又擴建了好多,而禦花園內的溫室也宣告完工。對於朱元璋想讓馬皇後在那裏種菜的想法,龐煌感到很無語,很無奈。但是也隻有照做,不過做歸做。溫室做好了,要看到種菜的成效。估計要到來年了。


    無形中,也算是閑暇下來了,龐煌這一天剛剛回到公主府,正準備更衣之後出去一趟去大宗正府辦公,匆忙更罷衣,他才急匆匆走到庭院裏,便碰上迎麵走來的門官。


    門官稟:“大人,還是那個胡公子,火急急說一定要見駙馬您呢。”


    龐煌火爆爆地一口回絕:“不見,不見。就說我不在。”


    最近由於皇室添丁的事情,大宗正府的事情挺繁瑣的,所以龐煌此時也沒有那個心情見外人


    在往常,駙馬都尉這般口氣,早將門官嚇退了。今天卻不同,門官仍堵在他麵前,說:“那胡公子說是天大的急事。”


    龐煌說:“我急著去大宗正府有更大的急事。”心裏嘀咕著,讓你來的時候不來,現在不想和你們牽涉上關係了,卻又拚命的找,會有什麽天大的事情呢?


    門官不敢再三說了,便退在一旁,讓駙馬都尉大人走過去。


    這時,大門影牆邊,傳來一聲洪亮的呼喚:“龐大人,是我呀!”


    這聲音好生熟悉。龐煌這才駐步細看,見來人不是別人,竟是胡惟庸之子胡嵐,沒有想到他竟然跟著門官進府了,竟然被他堵在了這裏,那既然見麵了,索性就說一會話吧,反而可把情況摸個一清二楚了。他忙說:


    “是胡賢弟來了,請進請進!”


    胡嵐急步走了進來,一邊朝龐煌施禮,一邊神秘兮兮地說:“龐大人,這裏不是說話的地方。”


    龐煌忙說:“是,是,房請!”


    他倆急急地來到書房後,胡嵐隻是默然地品茶,好一陣不吭聲。龐煌耐不住了,問道:


    “胡賢弟,你不是有急事嗎?請說吧!”


    胡嵐這才放下茶杯,緩緩地從懷裏掏出一個包裹得相當精致的小包來,用一雙手將小包呈在龐煌的麵前。說:“這是父親著我專程送給龐大人的。”


    龐煌不知包中何物,問道:“這是……?”


    胡嵐忙說:“家父讓我交給大人,卻是沒有告訴我這裏麵裝的是什麽。”


    龐煌極感意外,什麽東西怎麽這麽神秘的送到自己家裏來了?他機靈的頭腦裏很快得出了結論:應該是向自己示好,而且這件事胡惟庸肯定不方便出麵,所以才這麽神秘的。他一邊思考著,一邊問:“丞相大人有什麽提示沒有呢?”


    胡嵐遲疑了一下,沒有回答,隻是搖頭,他捉摸著父親是不願讓自己知道的。在此時此刻聯絡自己,證明著胡惟庸已經感覺到不對,而且正在做應變之策,突然授命他滿大街的找駙馬都尉龐煌,一是將自己所知道的一些東西交給龐煌;二是交好龐煌,這用意很明顯:胡惟庸在為自己安排後路了。因為胡惟庸很明白,如今如果皇帝真的要對自己下手,失寵是必然的,受罰也是必然的,該找一個可靠的依靠了,到時候可以保他一下,盡可能地從輕發落。而這個依靠。就隻能是龐煌了。


    龐煌在接下那個包裹時,稍作思慮之後。隨即當著胡嵐的麵打開觀看,就算是他早有準備是壞消息。但是卻也臉色變了幾遍。


    秦王朱樉失蹤,應該已經快半個月了,天啊,半個月代表什麽,代表要是死了的話,將會屍骨無存。將信函仔細疊好,放在懷中,心裏不由一動,問道:“你這幾天都怎麽過來的呢?走路、坐轎或者是騎馬呢?”


    胡嵐不能再不吭聲了。便遲疑地回了一句:“騎馬。”


    “能聽本官一聲勸告嗎?騎馬不好,你的馬借給我用兩天,年前就不要騎馬了,好嗎?”


    不由莫名其妙的看著龐煌一會,要不是龐煌的一臉正經,胡嵐還以為是在開玩笑呢?管自己騎馬做什麽,不過想了一下,對自己也沒有什麽害處,最多是送給龐煌一匹馬而已。一匹馬對於丞相府,算得了什麽呢?


    於是點頭答應,龐煌和他約定了下次見麵的時間,遂端茶送客。也不是龐煌不想和胡嵐多說,不過關於秦王朱樉的事情茲事體大,由不得他有半分的猶豫。在不暴露胡惟庸的情況下,怎麽能解決好這件事。是龐煌認為應該做的。


    在送走胡嵐之後,他沒有去大宗正府。而是折回臥室,換下官服,來到書房。一個新的決策已經在他腦子裏形成。他要趕急起草一份奏疏,要以大宗正府的名譽,邀請除外就藩的秦王朱樉和晉王朱棡兩人回京師內拜年。


    他倒是要看看老朱這次怎麽應對自己的要求,隻要老朱稍微露一下口風,那麽自己就有用武之地了。


    自己必須要想辦法轉移一下老朱的注意力,因為隨著年底的即將到來,龐煌心中的危機感也越來越重,好像是過了年的初幾,朱元璋就會猛然的發動朝會上致命的一擊,徹底瓦解胡惟庸的勢力,然後開始了一番腥風血雨的清洗浪潮。


    胡惟庸可以下台,也可以死,但是不能把那股政治浪潮引發出來,否則自己多年的努力,就真的全都白費了。


    自己的這些知識,大部分都是根據電視劇的演義而來,胡惟庸之子叫什麽,電視劇中沒有說明,但是落馬而死,讓胡惟庸遷怒於車夫,然後引發朱元璋的怒火,給了皇帝一個借口,這一點應該是可以確定的。


    龐煌記得當初看了這個連續劇後,專門的上網查了一下資料,應該屬實,所以剛才叮囑胡嵐最近不要騎馬,也不知道管用不管用。


    徐達對軍事的預感果然很準。也就是在龐煌寫奏折的時候,納哈出的金山部軍隊果然趁著秋末開始大舉進攻,當然沒有明目張膽的進攻榷場,但是卻多次攔截商隊的動作,並且加大了在遼東平原上的遊弋巡邏密度,給大明官兵轉運物資造成了一定的困惑。


    正因為這樣,朱元璋仍然在耐心的等待著,拖延著戰事的爆發時間。


    精明的朱元璋早就算準來了納哈出的動作,但是卻有效的控製著主動權,就是不和金山部起正麵的衝突。


    而《大明周報》,每天按照朝廷的意思,都是按時的播報著北方的戰況,通過飛舟的快速傳遞,往往有的消息在第二天就印在了《大明周報》的頭版頭條上,也算是朱元璋在為自己造著聲勢。


    徐達在軍事上可以說是智者,但是到了政治場上,卻遠遠不如朱元璋,他甚至都沒有看出來,皇帝之所以拖延著戰事的爆發,就是想在整頓京師的同時,用外部的戰爭吸引各界的注意力,以達到他“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境地。


    估計整肅中書省的同時,也會加大對金山部的壓迫,用一場勝利來證明自己的英明正確。但是又有一點不對,如果真的按照龐煌記憶中,朱元璋選擇在春節期間向胡惟庸下手的話,那個季節,對於蒙古人,正是蟄伏的季節,無論怎麽挑釁,蒙古人在天寒地凍的北方,都不一定會接戰。


    那麽朱元璋能達到吸引民眾注意力的效果嗎?


    正在這時,龐煌請求秦王、晉王返京的奏折,送到了朱元璋的麵前,這個奏折的內容正是龐煌身為大宗正府宗正的職責所在,由龐煌提出來無可厚非,但是此刻秦王朱樉還不知道身在哪裏呢?


    怎麽召回,難道還真的準備讓天下人都知道,他朱元璋的兒子,大明皇帝的兒子,現在失蹤,甚至有可能戰死身亡嗎?


    看著這個奏折,朱元璋冷笑著,準備召見龐煌,他倒要看看,自己的這個女婿能有什麽好的辦法沒有。


    但是朱元璋看到下一封奏折時,不由眼睛都瞪圓了,竟然是禦史中丞塗節的彈劾奏表,彈劾的正是大明中書省左丞相胡惟庸,而罪名也正是一個國家最嚴厲的指控:謀反!


    通倭、通匪、通蒙古!


    朕記得,還沒有給這個塗節暗示吧,這麽早的將事情捅出來,這個塗節到底想幹什麽,難道連他也不聽朕的話了嗎?


    塗節的印象分,在朱元璋眼裏陡然下降,而後命蔣瓛嚴查塗節最近的舉止,朱元璋不由罵了一聲:“此人該死!!”(未完待續。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ps:求求大大們的支持吧,謝謝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臣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受傷的害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受傷的害蟲並收藏臣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