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這和先生的醫術無關。完全是……天意之類?”賈詡問道。
作為一名醫生,作為醫外科鼻祖,華佗向來是敬鬼神而遠之的,但眼前所看到的一切幾乎要顛覆他的認知。良久,他沉聲道“或是天意,又或者隻是將軍的體質大異於常人。”
賈詡立馬跟進“也是說,天賦異稟?”
華佗無法作其他解釋,隻能點了點頭。
“那,依先生之見,將軍現在軀體僵硬冰冷,且無氣息無脈搏,這到底是活著還是……”
華佗真給問住了,以他幾十年的職業經驗來看,人的生命其實非常脆弱,感染風寒有可能死,腹瀉不止也可能死,但現在居然有一個都這般模樣了,還保持一些生命體征的人!思之再三,他作出了一個這樣的喻。
“諸公都知道樹木,樹木即使掉光了葉,爛空了心,甚至腐化得隻剩下一點殘枝,也有可能再發新芽。朱將軍現在的情況大概與此類似,當然,這,這隻是我的猜測。”
齊周接過話頭“先生的意思是說,將軍還有可能會活過來?”
華佗誠實地搖了搖頭“這個在下委實不知。”
田豐此時道“縱使如此,我們今天也不能埋了將軍。”
那麽問題來了,幾十裏地外,有一支規模龐大的軍隊,在等著朱廣入土,然後接收鄴城及冀州九郡。還有無數的冀州軍民深受各種傳言的困擾,軍心浮動,人心惶惶,在等著一個明確的說法。
既然不能這麽把朱廣埋了,那應該怎麽辦?
當賈詡把這個問題提出來的時候,齊周瞄他一眼“還能怎麽辦?拖,想盡辦法地拖。”
“要是拖不下去了呢?”賈詡反問。
齊周臉色一變“你什麽意思?”
賈詡也拉下臉來“你以為我什麽意思?我跟你一樣都希望將軍能夠死而複生,但是你我都清楚,將軍能不能活過來還是未知之數。難道鄴城內外數以十萬計的軍民都要寄希望於未知麽?”
齊士安無法反駁,以求救似的目光投向華佗。然而,華佗卻直言道“都尉不必看我,在下也不知道將軍能不能活,幾時能活,活過來之後會是什麽樣。”
這話是肺腑之言,但卻無疑是一盆涼水劈頭澆下。沒錯,能不能複活不清楚,活過來後是否正常也不清楚,更遑論統領軍民了。
看著“栩栩如生”的朱三,齊周咬牙道“喪事緩辦,袁紹那裏盡量敷衍拖延,怎麽著也要撐到張郎回來。”
到現在為止,朱廣身死的消息還沒有正式公開,盡管坊間和軍已經有了各種各樣的傳言。喪事一旦辦了,那等於說告訴了冀州軍民,領頭羊死了。
張遼有一萬步騎,這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此外,張遼是朱廣麾下第一大將,名望、資曆、才幹在冀州軍也是首屈一指。齊周的意思是,算朱廣一時半會兒活不過來,張遠也能夠先扛一陣。
賈詡當然明白這一點,而且他也清楚齊士安還有一層沒有說出來的意思,那是投降是不可能了,要跟袁紹幹到底。
賈和一時不語,看著朱廣出神。
如果朱廣真的有靈,他應該不難猜到自己的首席謀士在想什麽。
沒錯,這位“毒士”是在想,值不值得冒這個險。
當初朱廣對齊周說,賈詡不是那種可以為他去死的人,而且他也不要求賈詡這樣作。應該說這個評價是客觀的,得出這個結論,不是因為穿越者預知曆史,而是在和賈詡長期相處之後明白的。
在朱廣開顱昏迷之後,賈和提出了“投降”。但當時所謂的“投降”隻是假意,拖延時間而已。但萬沒料到,朱廣竟然真的死了,因此派朱昌去袁紹,已是真降了。賈詡這麽作,首先是為了保全,既保全自己,也保全冀州軍民。至於這兩者之間,誰主誰次,誰重誰輕,各人有各人的看法,但如果是朱廣,他一定不會去深究。
其次,這也是朱廣“遺訓”。作為穿越者,優勢是“眾人皆醉我獨醒”,他知道自己一旦掛了,沒有人能夠挑起河北這負擔子來。為什麽他選擇齊周?因為他深知,自己若死,賈詡不會為了給他報仇而抵抗到底,田豐自然也不會,隻有齊周具備這個可能。
所以,他必須直接將訊息傳遞給這個老兄弟。
當然,不直接說“獻城投降”,而委婉地說“勿逆水行舟”,還是多少有些不甘心,甚至可以解讀為多少有點心存僥幸。
田豐見賈詡不語,問道“郎以為如何?”
賈和仍舊沉默。
他素來臨時決斷,從不拖泥帶水,但此刻,他確實犯難。從理智說,將希望寄托於“死而複生”這種玄而又玄,匪夷所思的事情,是不明智的,這也不是他的行事風格。但是……
自追隨朱廣以來,這位年輕的主公對待他已經不是“厚薄”能夠形容。朱廣是真正做到了“以師事之”。賈詡有這種自信,哪怕他是降了袁紹,也必然有用武之地,甚至有可能在朱廣幕下更能“榮華富貴”。可袁紹能像朱廣一樣敬重,倚重他麽?
所以,從情感來說,賈詡有那麽一點不太想這麽“放棄”朱三。
齊士安的態度已經很明確了,田元皓是在等自己表態以作參考,朱將軍以及冀州的命運此刻正係於自己一念之間。
如果從齊周之議,則意味著冒巨大風險。朱將軍即使活過來,甚至完全和以前一樣,以眼下的局勢,也不容樂觀。如果活不過來,袁紹一旦起了疑心,盡起大軍來攻,到時玉石俱焚……
如果按原計劃投降袁紹,別的不敢說,活命是肯定的。而且以自己的才幹,謀取一官半職不是問題。
兩相較,高下立判。一念至此,賈詡閉了眼睛“使君意下如何?”田豐聞言一怔,馬明白了對方的用意。
作為一名醫生,作為醫外科鼻祖,華佗向來是敬鬼神而遠之的,但眼前所看到的一切幾乎要顛覆他的認知。良久,他沉聲道“或是天意,又或者隻是將軍的體質大異於常人。”
賈詡立馬跟進“也是說,天賦異稟?”
華佗無法作其他解釋,隻能點了點頭。
“那,依先生之見,將軍現在軀體僵硬冰冷,且無氣息無脈搏,這到底是活著還是……”
華佗真給問住了,以他幾十年的職業經驗來看,人的生命其實非常脆弱,感染風寒有可能死,腹瀉不止也可能死,但現在居然有一個都這般模樣了,還保持一些生命體征的人!思之再三,他作出了一個這樣的喻。
“諸公都知道樹木,樹木即使掉光了葉,爛空了心,甚至腐化得隻剩下一點殘枝,也有可能再發新芽。朱將軍現在的情況大概與此類似,當然,這,這隻是我的猜測。”
齊周接過話頭“先生的意思是說,將軍還有可能會活過來?”
華佗誠實地搖了搖頭“這個在下委實不知。”
田豐此時道“縱使如此,我們今天也不能埋了將軍。”
那麽問題來了,幾十裏地外,有一支規模龐大的軍隊,在等著朱廣入土,然後接收鄴城及冀州九郡。還有無數的冀州軍民深受各種傳言的困擾,軍心浮動,人心惶惶,在等著一個明確的說法。
既然不能這麽把朱廣埋了,那應該怎麽辦?
當賈詡把這個問題提出來的時候,齊周瞄他一眼“還能怎麽辦?拖,想盡辦法地拖。”
“要是拖不下去了呢?”賈詡反問。
齊周臉色一變“你什麽意思?”
賈詡也拉下臉來“你以為我什麽意思?我跟你一樣都希望將軍能夠死而複生,但是你我都清楚,將軍能不能活過來還是未知之數。難道鄴城內外數以十萬計的軍民都要寄希望於未知麽?”
齊士安無法反駁,以求救似的目光投向華佗。然而,華佗卻直言道“都尉不必看我,在下也不知道將軍能不能活,幾時能活,活過來之後會是什麽樣。”
這話是肺腑之言,但卻無疑是一盆涼水劈頭澆下。沒錯,能不能複活不清楚,活過來後是否正常也不清楚,更遑論統領軍民了。
看著“栩栩如生”的朱三,齊周咬牙道“喪事緩辦,袁紹那裏盡量敷衍拖延,怎麽著也要撐到張郎回來。”
到現在為止,朱廣身死的消息還沒有正式公開,盡管坊間和軍已經有了各種各樣的傳言。喪事一旦辦了,那等於說告訴了冀州軍民,領頭羊死了。
張遼有一萬步騎,這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此外,張遼是朱廣麾下第一大將,名望、資曆、才幹在冀州軍也是首屈一指。齊周的意思是,算朱廣一時半會兒活不過來,張遠也能夠先扛一陣。
賈詡當然明白這一點,而且他也清楚齊士安還有一層沒有說出來的意思,那是投降是不可能了,要跟袁紹幹到底。
賈和一時不語,看著朱廣出神。
如果朱廣真的有靈,他應該不難猜到自己的首席謀士在想什麽。
沒錯,這位“毒士”是在想,值不值得冒這個險。
當初朱廣對齊周說,賈詡不是那種可以為他去死的人,而且他也不要求賈詡這樣作。應該說這個評價是客觀的,得出這個結論,不是因為穿越者預知曆史,而是在和賈詡長期相處之後明白的。
在朱廣開顱昏迷之後,賈和提出了“投降”。但當時所謂的“投降”隻是假意,拖延時間而已。但萬沒料到,朱廣竟然真的死了,因此派朱昌去袁紹,已是真降了。賈詡這麽作,首先是為了保全,既保全自己,也保全冀州軍民。至於這兩者之間,誰主誰次,誰重誰輕,各人有各人的看法,但如果是朱廣,他一定不會去深究。
其次,這也是朱廣“遺訓”。作為穿越者,優勢是“眾人皆醉我獨醒”,他知道自己一旦掛了,沒有人能夠挑起河北這負擔子來。為什麽他選擇齊周?因為他深知,自己若死,賈詡不會為了給他報仇而抵抗到底,田豐自然也不會,隻有齊周具備這個可能。
所以,他必須直接將訊息傳遞給這個老兄弟。
當然,不直接說“獻城投降”,而委婉地說“勿逆水行舟”,還是多少有些不甘心,甚至可以解讀為多少有點心存僥幸。
田豐見賈詡不語,問道“郎以為如何?”
賈和仍舊沉默。
他素來臨時決斷,從不拖泥帶水,但此刻,他確實犯難。從理智說,將希望寄托於“死而複生”這種玄而又玄,匪夷所思的事情,是不明智的,這也不是他的行事風格。但是……
自追隨朱廣以來,這位年輕的主公對待他已經不是“厚薄”能夠形容。朱廣是真正做到了“以師事之”。賈詡有這種自信,哪怕他是降了袁紹,也必然有用武之地,甚至有可能在朱廣幕下更能“榮華富貴”。可袁紹能像朱廣一樣敬重,倚重他麽?
所以,從情感來說,賈詡有那麽一點不太想這麽“放棄”朱三。
齊士安的態度已經很明確了,田元皓是在等自己表態以作參考,朱將軍以及冀州的命運此刻正係於自己一念之間。
如果從齊周之議,則意味著冒巨大風險。朱將軍即使活過來,甚至完全和以前一樣,以眼下的局勢,也不容樂觀。如果活不過來,袁紹一旦起了疑心,盡起大軍來攻,到時玉石俱焚……
如果按原計劃投降袁紹,別的不敢說,活命是肯定的。而且以自己的才幹,謀取一官半職不是問題。
兩相較,高下立判。一念至此,賈詡閉了眼睛“使君意下如何?”田豐聞言一怔,馬明白了對方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