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說了。<strong>八零電子書</strong>(更新最快最穩定)”淳於瓊臉‘色’‘陰’沉得嚇人。“等到正麵對決的時候你再提醒我不遲。”
麴義沒想到他會是這個態度,腰板頓時一‘挺’!所有人都捏把汗,怎麽?你敗軍之將還要頂撞主將?淳於瓊也瞄著他,準備發作。幸好,麴義最終低下頭去,再沒說什麽了。
“什麽聲音?”有人機智地岔開了話題,緩解了緊張地氛圍。
眾人都不言語,側耳傾聽,那聲音似乎是從鄴城裏隱約傳來……歌聲?
淳於將軍嘴角不自然地‘抽’動著,半晌後,語氣沉重地下令道:“傳令各部,今夜撤往平陽。”
次日清晨,齊周剛剛起來,就收到了趙雲傳來的好消息。許都軍連夜從城郊撤離,現在已經退到鄴城東麵二十餘裏外的平陽城。
鄴城四周有四座拱衛這處河北重鎮的軍事堡壘,三座在汙水以北,隻有平陽在南岸。此前因為兵力吃緊,齊周並沒有安排部隊駐守。現在淳於瓊據著平陽,觀望的意圖不言自明。
但這個“礙眼法”撐不了多久,很快淳於瓊就會發現異常。到時卷土重來,鄴城局勢仍然危急。為了最大限度地‘迷’‘惑’敵人,同時也為朱廣大軍回援掃清通道,齊周在與田豐趙雲商議之後,決定從本就極其有限的兵力裏拔出六百人來扼守汙水橋。同時飛馬將鄴城的情況報給朱廣,讓他作到心中有數。
到了平陽的首日,淳於瓊召開了長達四個時辰的軍事會議,密集討論應對當前局勢的策略,同時也向許都方麵發出上報。
讓人意外的是,作為“軍司馬”,麴義並沒有參加會議,甚至連列席的資格都被剝奪了。淳於瓊雖然沒有明確靜態作何處分,但這個動作無疑是在向麴義敲響警鍾。
麴義很不以為然,尤其是在聽說高幹並沒有受到任何處置甚至申斥時,他不屑地對身邊人表示,會打仗還不如有個好舅舅。[更新快,網站頁麵清爽,廣告少,無彈窗,最喜歡這種網站了,一定要好評](更新最快最穩定)
平陽城官署裏,會議仍在繼續。
在匯總了一眾武的意見之後,參軍郭圖總結道:“到底也就一句話,辨明虛實再作計較。倘若真是朱廣大軍回援,則正麵對決不可避免。”
淳於瓊嗯了一聲,不見下。
座中顏良本想重提麴義的話,提醒主將要趁早考慮如何掣肘朱廣的騎兵部隊,但想到他今日連列席會議的資格都沒有,話到嘴邊又生生吞了下去。
堂中一時沉寂,眾人都等著平逆將軍最後表態,但淳於瓊卻站起身來,負手踱步,陷入沉思之中。
作為參與過西征之役的“老將”,對朱廣領導的“北軍”他還是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麴義的話雖有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的嫌疑,可憑心而論,並非“厥詞”。如果說僅靠現在這一萬多人去跟朱廣對陣,勝算可謂渺茫。
本來之前許都軍一直掌握著戰爭的主動權,可惜,在朱廣回援之前沒能拿下鄴城,這個主動權就已經大打折扣了,現在幾乎要陷於被動。
現在最靠譜的,便是等兗州人馬過河,合軍一處與朱廣對抗。
忽然想到袁術,心中不禁懊惱萬分。袁公路太意氣用事了,明知朝廷極有可能對河北用兵,他卻趁太傅去世之機跑回許都。你那點‘花’‘花’腸子當誰不知道呢?可你這一回不打緊呐,青州‘弄’了個群龍無首,幾萬部隊擺在那裏自己又調動不了。要是有青州軍相助,我還怕什麽朱廣回防?直接圍點打援,一路推到幽州去!
剛想到這裏,一“帳下督”正巧掀起帳簾進來。也不知是有什麽緊急軍情,他進帳以後步調不減,哪知淳於將軍就在帳簾後頭杵著?一時收不住勢,險些撞上!
淳於瓊大怒!劈頭蓋臉一通罵,看他緊攥的雙拳,如果不是盡力克製,估計得痛毆對方一通。
那帳下督也嚇得夠嗆,跪在地上頭也不敢抬。
帳中武麵麵相覷,心知合該你倒黴,將軍正鬱悶,你就來撞刀口了。
“說!何事!”氣撒夠了,淳於瓊才問了這麽一句。
“回,回將軍,兗州人馬已經過河……”帳下督戰戰兢兢地回答道。
一語驚滿座!
淳於瓊表情之變化極富戲劇‘性’,愣了半晌,錯愕地問道:“你說什麽?”
“兗州軍已渡過大河,正朝鄴城趕來。”
悶了片刻,轉怒為喜,淳於瓊急忙問道:“領軍的是誰?”
“東郡太守,劉岱。”
“劉岱?莫非是前兗州刺史的劉公山?”
“正是。”
漢末三國時期,其實有兩個“劉岱”,不止同名同姓,而且同字。第一個劉岱,就是參加過原本曆史上“關東軍閥聯合討董”的兗州刺史劉岱,字公山,東萊人,與太史慈是同鄉。而且這人是漢室宗親,曆史上被孫策擊敗的揚州刺史劉繇,就是他的親弟弟。正史中的劉岱因一意孤行,貿然出戰,被黃巾所殺。而現在,袁紹坐鎮許都,挾天子令諸侯以後,大肆收買人心,而兗州又已經有楊彪作州牧,因此劉岱被任命為東郡太守。
此番袁紹命兗州出兵助戰,楊彪便派遣他領兵渡河。
還有一個劉岱,雖同名同姓同字,但在原來的曆史上,卻是曹‘操’的部下。羅貫中寫《三國演義》因資料繁雜,人物眾多,就把這兩個人‘混’為一談了。
淳於瓊一聽,喜上眉梢。
固然因為兗州軍及時趕到緩解了他缺兵少將的窘境,但還有一個原因。劉岱是宗室,他的祖先是漢高祖劉邦的長子,齊王劉‘肥’。而且這一支劉氏苗裔一直‘混’得不錯,劉岱的大伯劉**曾經作過太尉,而且名聲非常不錯。
用這樣一個人,來配自己這個“平逆將軍”,豈非是名正言順?劉漢宗室的加入,更證明了朱廣是“逆”,這樣一來,他“護國功臣”以及“劉虞繼承者”的光環,也就不那麽耀眼了。
郭圖此時問道:“劉府君帶了多少人馬?”
“據說是步軍一萬人。”
淳於瓊笑問道:“公則先生,兩萬餘兵力,可與朱廣一戰否?”
郭公則卻沒有他那麽樂觀,能否與朱廣一戰,關鍵要看這位左將軍現在還剩多少人馬。誠如高幹所言,朱廣能夠回援,說明他在幽州沒有吃大虧,至少也打了一個旗鼓相當。這同時也意味著,他部隊的傷亡不會太小。
再加上,你回援鄴城,總還得顧及公孫瓚的反撲,勢力要留兵守邊境。這麽一估計,朱廣帶回來的兵力,也應該在兩萬左右。
兩軍之間,可說是勢均力敵,誰也不敢保證就能取勝。
當然,這裏麵還有一個變數,那就是青州軍。袁公路‘私’自跑回許都奔喪,青州刺史之位懸空,淳於將軍沒有權力調動青州的軍隊。不管大司馬是將袁公路留在行朝任用,還是讓他返回青州作牧伯,都希望盡快落實,有了青州軍的加入,那便算勝券在握了。
滿堂武正熱烈討論兗州軍趕來之際,派去刺探鄴城軍情的騎督回來了。而他帶回的消息,更讓人振奮。
“據探,鄴城外圍,除有少部分士兵和壯丁打掃,以及汙水橋上少量守軍以外,並未見營壘。且鄴城仍舊戒嚴,禁止出入。”
聽到這裏,眾人心頭已然生疑。倘若真是朱廣主力回援,不該隻有這點動靜?再者,你一兩萬的人馬,總不可能通通塞進城去了?莫非……
騎督接下來的話更加堅定了他們的想法。“據我部搜集北麵的消息,近兩日,均未見有大規模的部隊南下。隻有少量散兵遊卒在滋擾地方。”高幹麵上‘陰’晴不定,忽然一擊掌:“鄴城守軍這是在虛張聲勢!所謂的回援大軍,不過就是那支騎兵而已!想是朱廣來不及趕回,特遣‘精’騎為前哨先鋒!”
麴義沒想到他會是這個態度,腰板頓時一‘挺’!所有人都捏把汗,怎麽?你敗軍之將還要頂撞主將?淳於瓊也瞄著他,準備發作。幸好,麴義最終低下頭去,再沒說什麽了。
“什麽聲音?”有人機智地岔開了話題,緩解了緊張地氛圍。
眾人都不言語,側耳傾聽,那聲音似乎是從鄴城裏隱約傳來……歌聲?
淳於將軍嘴角不自然地‘抽’動著,半晌後,語氣沉重地下令道:“傳令各部,今夜撤往平陽。”
次日清晨,齊周剛剛起來,就收到了趙雲傳來的好消息。許都軍連夜從城郊撤離,現在已經退到鄴城東麵二十餘裏外的平陽城。
鄴城四周有四座拱衛這處河北重鎮的軍事堡壘,三座在汙水以北,隻有平陽在南岸。此前因為兵力吃緊,齊周並沒有安排部隊駐守。現在淳於瓊據著平陽,觀望的意圖不言自明。
但這個“礙眼法”撐不了多久,很快淳於瓊就會發現異常。到時卷土重來,鄴城局勢仍然危急。為了最大限度地‘迷’‘惑’敵人,同時也為朱廣大軍回援掃清通道,齊周在與田豐趙雲商議之後,決定從本就極其有限的兵力裏拔出六百人來扼守汙水橋。同時飛馬將鄴城的情況報給朱廣,讓他作到心中有數。
到了平陽的首日,淳於瓊召開了長達四個時辰的軍事會議,密集討論應對當前局勢的策略,同時也向許都方麵發出上報。
讓人意外的是,作為“軍司馬”,麴義並沒有參加會議,甚至連列席的資格都被剝奪了。淳於瓊雖然沒有明確靜態作何處分,但這個動作無疑是在向麴義敲響警鍾。
麴義很不以為然,尤其是在聽說高幹並沒有受到任何處置甚至申斥時,他不屑地對身邊人表示,會打仗還不如有個好舅舅。[更新快,網站頁麵清爽,廣告少,無彈窗,最喜歡這種網站了,一定要好評](更新最快最穩定)
平陽城官署裏,會議仍在繼續。
在匯總了一眾武的意見之後,參軍郭圖總結道:“到底也就一句話,辨明虛實再作計較。倘若真是朱廣大軍回援,則正麵對決不可避免。”
淳於瓊嗯了一聲,不見下。
座中顏良本想重提麴義的話,提醒主將要趁早考慮如何掣肘朱廣的騎兵部隊,但想到他今日連列席會議的資格都沒有,話到嘴邊又生生吞了下去。
堂中一時沉寂,眾人都等著平逆將軍最後表態,但淳於瓊卻站起身來,負手踱步,陷入沉思之中。
作為參與過西征之役的“老將”,對朱廣領導的“北軍”他還是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麴義的話雖有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的嫌疑,可憑心而論,並非“厥詞”。如果說僅靠現在這一萬多人去跟朱廣對陣,勝算可謂渺茫。
本來之前許都軍一直掌握著戰爭的主動權,可惜,在朱廣回援之前沒能拿下鄴城,這個主動權就已經大打折扣了,現在幾乎要陷於被動。
現在最靠譜的,便是等兗州人馬過河,合軍一處與朱廣對抗。
忽然想到袁術,心中不禁懊惱萬分。袁公路太意氣用事了,明知朝廷極有可能對河北用兵,他卻趁太傅去世之機跑回許都。你那點‘花’‘花’腸子當誰不知道呢?可你這一回不打緊呐,青州‘弄’了個群龍無首,幾萬部隊擺在那裏自己又調動不了。要是有青州軍相助,我還怕什麽朱廣回防?直接圍點打援,一路推到幽州去!
剛想到這裏,一“帳下督”正巧掀起帳簾進來。也不知是有什麽緊急軍情,他進帳以後步調不減,哪知淳於將軍就在帳簾後頭杵著?一時收不住勢,險些撞上!
淳於瓊大怒!劈頭蓋臉一通罵,看他緊攥的雙拳,如果不是盡力克製,估計得痛毆對方一通。
那帳下督也嚇得夠嗆,跪在地上頭也不敢抬。
帳中武麵麵相覷,心知合該你倒黴,將軍正鬱悶,你就來撞刀口了。
“說!何事!”氣撒夠了,淳於瓊才問了這麽一句。
“回,回將軍,兗州人馬已經過河……”帳下督戰戰兢兢地回答道。
一語驚滿座!
淳於瓊表情之變化極富戲劇‘性’,愣了半晌,錯愕地問道:“你說什麽?”
“兗州軍已渡過大河,正朝鄴城趕來。”
悶了片刻,轉怒為喜,淳於瓊急忙問道:“領軍的是誰?”
“東郡太守,劉岱。”
“劉岱?莫非是前兗州刺史的劉公山?”
“正是。”
漢末三國時期,其實有兩個“劉岱”,不止同名同姓,而且同字。第一個劉岱,就是參加過原本曆史上“關東軍閥聯合討董”的兗州刺史劉岱,字公山,東萊人,與太史慈是同鄉。而且這人是漢室宗親,曆史上被孫策擊敗的揚州刺史劉繇,就是他的親弟弟。正史中的劉岱因一意孤行,貿然出戰,被黃巾所殺。而現在,袁紹坐鎮許都,挾天子令諸侯以後,大肆收買人心,而兗州又已經有楊彪作州牧,因此劉岱被任命為東郡太守。
此番袁紹命兗州出兵助戰,楊彪便派遣他領兵渡河。
還有一個劉岱,雖同名同姓同字,但在原來的曆史上,卻是曹‘操’的部下。羅貫中寫《三國演義》因資料繁雜,人物眾多,就把這兩個人‘混’為一談了。
淳於瓊一聽,喜上眉梢。
固然因為兗州軍及時趕到緩解了他缺兵少將的窘境,但還有一個原因。劉岱是宗室,他的祖先是漢高祖劉邦的長子,齊王劉‘肥’。而且這一支劉氏苗裔一直‘混’得不錯,劉岱的大伯劉**曾經作過太尉,而且名聲非常不錯。
用這樣一個人,來配自己這個“平逆將軍”,豈非是名正言順?劉漢宗室的加入,更證明了朱廣是“逆”,這樣一來,他“護國功臣”以及“劉虞繼承者”的光環,也就不那麽耀眼了。
郭圖此時問道:“劉府君帶了多少人馬?”
“據說是步軍一萬人。”
淳於瓊笑問道:“公則先生,兩萬餘兵力,可與朱廣一戰否?”
郭公則卻沒有他那麽樂觀,能否與朱廣一戰,關鍵要看這位左將軍現在還剩多少人馬。誠如高幹所言,朱廣能夠回援,說明他在幽州沒有吃大虧,至少也打了一個旗鼓相當。這同時也意味著,他部隊的傷亡不會太小。
再加上,你回援鄴城,總還得顧及公孫瓚的反撲,勢力要留兵守邊境。這麽一估計,朱廣帶回來的兵力,也應該在兩萬左右。
兩軍之間,可說是勢均力敵,誰也不敢保證就能取勝。
當然,這裏麵還有一個變數,那就是青州軍。袁公路‘私’自跑回許都奔喪,青州刺史之位懸空,淳於將軍沒有權力調動青州的軍隊。不管大司馬是將袁公路留在行朝任用,還是讓他返回青州作牧伯,都希望盡快落實,有了青州軍的加入,那便算勝券在握了。
滿堂武正熱烈討論兗州軍趕來之際,派去刺探鄴城軍情的騎督回來了。而他帶回的消息,更讓人振奮。
“據探,鄴城外圍,除有少部分士兵和壯丁打掃,以及汙水橋上少量守軍以外,並未見營壘。且鄴城仍舊戒嚴,禁止出入。”
聽到這裏,眾人心頭已然生疑。倘若真是朱廣主力回援,不該隻有這點動靜?再者,你一兩萬的人馬,總不可能通通塞進城去了?莫非……
騎督接下來的話更加堅定了他們的想法。“據我部搜集北麵的消息,近兩日,均未見有大規模的部隊南下。隻有少量散兵遊卒在滋擾地方。”高幹麵上‘陰’晴不定,忽然一擊掌:“鄴城守軍這是在虛張聲勢!所謂的回援大軍,不過就是那支騎兵而已!想是朱廣來不及趕回,特遣‘精’騎為前哨先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