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雞’儆猴的效果很快突顯出來,第二天,田豫就被田疇“拿下”了,進入左將軍幕府出任從事中郎。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說網](更新最快最穩定)這其實在朱廣等人的意料之中,田豫本來就跟田疇有舊,再加上在公孫瓚手下也得不到重用,不如投靠冀州,或許還有機會一展長才。
第二個歸順的是鄒丹,但他有個條件,希望能承諾不要讓他跟公孫瓚正麵衝突,朱廣答應了。隨後,王‘門’等人或無可奈何,或半推半就,都跳了槽。獨公孫紀拒絕了朱廣的好意,而且把話說得很坦白。伯珪待我如兄弟一般,我既已反了大將軍一次水,如今怎能再背棄公孫瓚?節‘操’何在?
於是坦然求死。
這倒讓朱廣有些為難,田疇及幽州眾人都幫著求情,說世人都把將軍視作劉虞的繼承者,大將軍坐鎮幽州時,無論對內對外都采取懷柔姿態,田楷自己作死就不說了,實在沒有必要再殺公孫紀。
朱廣從其言,養著,不差他幾口吃的。
幽州人馬歸順以後,整合調配自不在話下。屯兵於漁陽的公孫瓚仍舊沒有要反撲的意思,靜觀其變的態度非常明顯。
朱廣眼睛盯著他,耳朵聽著南方。三月上旬,喜訊頻傳。先是上穀的軍民驅逐了公孫瓚任命的太守響應。緊接著,朱廣從前作遊俠時結識的一些代郡小夥伴來到薊城,聲稱代郡太守已經被他們“控製”,全郡上下都感念劉使君昔日恩德,願意追隨朱將軍。
隨後,驚聞巨變的遼西烏丸大人丘力居秘密派遣使者來到朱廣軍中,好一通抱怨!將軍你是不是太見外了?當年平定張純張舉叛‘亂’,咱們可是有並肩作戰的情誼!你要打公孫瓚,怎不叫上我們?你一句話,遼西烏丸難道不效死命?
什麽?當年二張叛‘亂’我們也參與了?嗨,陳年舊事你說他作甚?那還不是因為公孫瓚這個挨千刀的!
朱廣安撫使者,鄭重推出了田疇。
烏丸人對田子泰可不陌生,那年烏丸人和二張叛軍圍攻薊城,被朱廣的胡漢聯軍擊退以後,正是田疇前往二張軍營遊說,迫使烏丸人反水。
一聽說以後幽州事務聽他的,烏丸使者當即表態,放心,遼西烏丸一定支持!從前咱們怎麽待劉使君,今後便如何待朱將軍!
對於這些話,朱廣隻是聽著,烏丸人要用,也要防。(更新最快最穩定)
這一日,朱廣剛剛送別了烏丸使者,從郊外回城裏途中,徐晃便飛馬而來。
這些天他一直等著南方的消息,見狀眼皮一跳,心說袁紹出兵了!
“長史請將軍速回幕府。”
朱廣慣會察顏觀‘色’,但偏偏徐公明這廝一張國字臉從來都是一本正經的模樣,根本看不出什麽來,因此疾聲問道:“可是南方有消息了?”
“不是,有塞外的客人到了!”
“塞外?誰?”朱廣心頭一跳。
“領頭的名喚步度根。”
步度根?朱廣想了好大一陣,才想起這人是誰。鮮卑王魁頭的親弟弟!那年朱廣救出魁頭逃回彈汗山王庭時見過,彼時他還是個半大小子,一晃,好幾年了。
田疇一聽就笑了:“主公,看來少不得又要聽一頓抱怨。”
一行人風風火火趕回幕府,朱廣走在前頭,方進‘門’沒幾步,堂上幾個人便衝了下來。朱三還沒看清楚,麵前那高大的年輕人便已經俯下身去。他一把撈住,細細打量。
那年見步度根時,魁頭還沒有介紹,自己就憑他哥倆眉宇間有幾分相似猜出了身份。如今再見,步度根已“出落”得‘挺’拔魁梧,跟他哥哥好似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估計是為了行路方便,穿了漢服。可仍舊難掩那一身的粗獷和剽悍。
嘰裏呱啦,嘰裏呱啦。
步度根語速極快地說著什麽,看神情很是‘激’動。吳式有幾分得意,因為又到他‘露’臉之時,可嘴剛一張,步度根身後一男子已經翻譯道:“多時不見,將軍今非昔比了,難道已經忘了塞外的朋友麽?”
吳式老不痛快地盯了那廝一眼,搶我風頭?
朱廣大笑,親熱地搭著步度根的肩膀:“看到你,就如同看到你哥哥一樣,他還好麽?走走走,進去說。”
至堂上坐定,步度根倒局促了,說話也“官方”得很。不怪他,當初他見朱廣時,魁頭就已經要求他行跪拜大禮。彼時,朱廣還隻是小小“武猛從事”。如今,鳥槍換大炮,朱三已經是堂堂左將軍督冀州事,而且打回幽州來了!
“行了。”朱將軍打斷了步度根問候關切的話,認真道“我跟你哥哥是什麽‘交’情,你最清楚。你是他弟,便如我弟一般,怎麽倒生分了?”
朱三這個態度讓步度根如沐‘春’風,盡管出發時鮮卑王就告訴他“並州狼與我同生共死,情同手足,必對你另眼相看”,但一路南下所見所聞,讓這位鮮卑小王不得不謹慎行事。畢竟,並州狼已經不是昔年在草原上幹搶掠勾當的遊俠了。
可,“朱大哥”一句暖心窩子的話,讓他打消了種種疑慮和擔憂。哪怕時過境遷,朱大哥,仍舊是那個豪氣幹雲,重信義,輕生死的並州豪俠!
鮮卑小王感動了。
但,他的想法不能說“一廂情願”,但也隻能是“部分屬實”。朱廣算是一個重情義的人,然之所以如此待他,除了個人‘私’誼之外,還有其他考量。
趁步度根感動得說不話之際,朱廣關切著他草原上的小夥伴。詳細詢問了魁頭的近況以及幾年來鮮卑各部之間的關係。
結果,情況不太好。
魁頭和步度根的祖父檀石槐,稱得上一代雄主。其在位時,鮮卑統一而強大,所以才敢喊出“遠勝匈奴”這種硬氣話。
可檀石槐一死,他繼任的兒子和連貪財**,‘性’情又急,導致東西兩部鮮卑大有脫離彈汗山王庭之勢。後來更倒黴了,誰不好惹,偏偏去惹“大漢最後的名將”,時任北地太守的皇甫嵩。結果,讓人在北地郡‘射’成了箭豬。
彈汗山群龍無首,和連的兒子騫曼年幼,‘逼’得沒辦法,鮮卑人便把檀石槐的長子長孫魁頭推了出來。
可此時的鮮卑已然‘亂’了,甚至發生了中部首領慕容企圖篡班奪權,加害魁頭的事件。當時如果不是朱廣恰好奉命出使,估計彈汗山王庭已經易主了。
慕容雖然被鎮壓下去,可東西兩部鮮卑大人也看出了魁頭領導的“王庭”隻是徒有其表,外強中幹。在朱廣忙著“崛起”之時,魁頭卻在焦頭爛額地應付東西兩頭對他王權威信的挑戰。
綜上所述,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麽魁頭一收到小夥伴打回幽州來的消息,便迫不及待地派遣自己的親弟弟來到薊城。
聽完步度根的講述,朱廣並沒有發表什麽意見,隻是歎息而已。
步度根見狀,也不疑有他,帶著幾分抱怨的口‘吻’道:“兄長聞聽將軍揮師北上,十分關切,此番派我來,便是想問問,如此大事,將軍怎不提前打個招呼?也好叫我們助一臂之力。彈汗山雖然多事,但將軍你要回幽州,旁的不敢說,出兵助戰沒有問題!”
朱廣並不懷疑這個承諾,他相信如果自己開口,魁頭至少也會像上次派軻比能率軍,名為“護送”,實為“助戰”一般。
擺了擺手,他誠懇道:“這個別怪我見外,我麵臨的局勢相當複雜,很多事情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步度根聽罷,沒在這個問題上過多探究,反倒是問起對方接下來的打算。是一鼓作氣消滅公孫瓚拿下幽州,還是……
朱廣沒有正麵回答,而是饒有興趣地問道:“你們希望我怎麽作?”
“那當然是奪取幽州!”步度根絲毫不掩飾。“拋開將軍與我兄長‘私’誼不說,將軍是劉使君的繼承者,若能坐領幽州,我們鮮卑人願盡全力支持!將軍麵前不說假話,公孫瓚上來以後,寧城胡市已經不成樣子了,這確實給彈汗山帶來一些不便。”說到這裏,他再次強調和重申了方才的話。“隻要將軍需要,隻要彈汗山力所能及,我們一定盡全力支持!”
朱廣當然知道步度根此來的用意並非隻是單純代表鮮卑王表明態度,還有一項更重要的使命。
“感謝鮮卑王厚意,回去以後,請代我轉告。於公,昔年我代表‘劉使君’與彈汗山王庭締結了約定,我若取得幽州,自當奉行不渝;於‘私’,鮮卑王與我相識多年,同過生死,共過患難,我很珍視這份情義。”
這話讓步度根很受用。但胡人就是胡人,他們沒有從對方話語裏去解讀“深意”的習慣,而是喜歡直白明確。“在下一定原話轉達。”步度根認真道。“對了將軍,鮮卑王本來要有一批良馬贈送,但此番來得隱秘,不好張揚,所以隻帶了些土物特產,聊表心意,希望將軍笑納。禮雖輕,情義卻重,願貴我雙方從今以後同進退,共榮辱!”
第二個歸順的是鄒丹,但他有個條件,希望能承諾不要讓他跟公孫瓚正麵衝突,朱廣答應了。隨後,王‘門’等人或無可奈何,或半推半就,都跳了槽。獨公孫紀拒絕了朱廣的好意,而且把話說得很坦白。伯珪待我如兄弟一般,我既已反了大將軍一次水,如今怎能再背棄公孫瓚?節‘操’何在?
於是坦然求死。
這倒讓朱廣有些為難,田疇及幽州眾人都幫著求情,說世人都把將軍視作劉虞的繼承者,大將軍坐鎮幽州時,無論對內對外都采取懷柔姿態,田楷自己作死就不說了,實在沒有必要再殺公孫紀。
朱廣從其言,養著,不差他幾口吃的。
幽州人馬歸順以後,整合調配自不在話下。屯兵於漁陽的公孫瓚仍舊沒有要反撲的意思,靜觀其變的態度非常明顯。
朱廣眼睛盯著他,耳朵聽著南方。三月上旬,喜訊頻傳。先是上穀的軍民驅逐了公孫瓚任命的太守響應。緊接著,朱廣從前作遊俠時結識的一些代郡小夥伴來到薊城,聲稱代郡太守已經被他們“控製”,全郡上下都感念劉使君昔日恩德,願意追隨朱將軍。
隨後,驚聞巨變的遼西烏丸大人丘力居秘密派遣使者來到朱廣軍中,好一通抱怨!將軍你是不是太見外了?當年平定張純張舉叛‘亂’,咱們可是有並肩作戰的情誼!你要打公孫瓚,怎不叫上我們?你一句話,遼西烏丸難道不效死命?
什麽?當年二張叛‘亂’我們也參與了?嗨,陳年舊事你說他作甚?那還不是因為公孫瓚這個挨千刀的!
朱廣安撫使者,鄭重推出了田疇。
烏丸人對田子泰可不陌生,那年烏丸人和二張叛軍圍攻薊城,被朱廣的胡漢聯軍擊退以後,正是田疇前往二張軍營遊說,迫使烏丸人反水。
一聽說以後幽州事務聽他的,烏丸使者當即表態,放心,遼西烏丸一定支持!從前咱們怎麽待劉使君,今後便如何待朱將軍!
對於這些話,朱廣隻是聽著,烏丸人要用,也要防。(更新最快最穩定)
這一日,朱廣剛剛送別了烏丸使者,從郊外回城裏途中,徐晃便飛馬而來。
這些天他一直等著南方的消息,見狀眼皮一跳,心說袁紹出兵了!
“長史請將軍速回幕府。”
朱廣慣會察顏觀‘色’,但偏偏徐公明這廝一張國字臉從來都是一本正經的模樣,根本看不出什麽來,因此疾聲問道:“可是南方有消息了?”
“不是,有塞外的客人到了!”
“塞外?誰?”朱廣心頭一跳。
“領頭的名喚步度根。”
步度根?朱廣想了好大一陣,才想起這人是誰。鮮卑王魁頭的親弟弟!那年朱廣救出魁頭逃回彈汗山王庭時見過,彼時他還是個半大小子,一晃,好幾年了。
田疇一聽就笑了:“主公,看來少不得又要聽一頓抱怨。”
一行人風風火火趕回幕府,朱廣走在前頭,方進‘門’沒幾步,堂上幾個人便衝了下來。朱三還沒看清楚,麵前那高大的年輕人便已經俯下身去。他一把撈住,細細打量。
那年見步度根時,魁頭還沒有介紹,自己就憑他哥倆眉宇間有幾分相似猜出了身份。如今再見,步度根已“出落”得‘挺’拔魁梧,跟他哥哥好似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估計是為了行路方便,穿了漢服。可仍舊難掩那一身的粗獷和剽悍。
嘰裏呱啦,嘰裏呱啦。
步度根語速極快地說著什麽,看神情很是‘激’動。吳式有幾分得意,因為又到他‘露’臉之時,可嘴剛一張,步度根身後一男子已經翻譯道:“多時不見,將軍今非昔比了,難道已經忘了塞外的朋友麽?”
吳式老不痛快地盯了那廝一眼,搶我風頭?
朱廣大笑,親熱地搭著步度根的肩膀:“看到你,就如同看到你哥哥一樣,他還好麽?走走走,進去說。”
至堂上坐定,步度根倒局促了,說話也“官方”得很。不怪他,當初他見朱廣時,魁頭就已經要求他行跪拜大禮。彼時,朱廣還隻是小小“武猛從事”。如今,鳥槍換大炮,朱三已經是堂堂左將軍督冀州事,而且打回幽州來了!
“行了。”朱將軍打斷了步度根問候關切的話,認真道“我跟你哥哥是什麽‘交’情,你最清楚。你是他弟,便如我弟一般,怎麽倒生分了?”
朱三這個態度讓步度根如沐‘春’風,盡管出發時鮮卑王就告訴他“並州狼與我同生共死,情同手足,必對你另眼相看”,但一路南下所見所聞,讓這位鮮卑小王不得不謹慎行事。畢竟,並州狼已經不是昔年在草原上幹搶掠勾當的遊俠了。
可,“朱大哥”一句暖心窩子的話,讓他打消了種種疑慮和擔憂。哪怕時過境遷,朱大哥,仍舊是那個豪氣幹雲,重信義,輕生死的並州豪俠!
鮮卑小王感動了。
但,他的想法不能說“一廂情願”,但也隻能是“部分屬實”。朱廣算是一個重情義的人,然之所以如此待他,除了個人‘私’誼之外,還有其他考量。
趁步度根感動得說不話之際,朱廣關切著他草原上的小夥伴。詳細詢問了魁頭的近況以及幾年來鮮卑各部之間的關係。
結果,情況不太好。
魁頭和步度根的祖父檀石槐,稱得上一代雄主。其在位時,鮮卑統一而強大,所以才敢喊出“遠勝匈奴”這種硬氣話。
可檀石槐一死,他繼任的兒子和連貪財**,‘性’情又急,導致東西兩部鮮卑大有脫離彈汗山王庭之勢。後來更倒黴了,誰不好惹,偏偏去惹“大漢最後的名將”,時任北地太守的皇甫嵩。結果,讓人在北地郡‘射’成了箭豬。
彈汗山群龍無首,和連的兒子騫曼年幼,‘逼’得沒辦法,鮮卑人便把檀石槐的長子長孫魁頭推了出來。
可此時的鮮卑已然‘亂’了,甚至發生了中部首領慕容企圖篡班奪權,加害魁頭的事件。當時如果不是朱廣恰好奉命出使,估計彈汗山王庭已經易主了。
慕容雖然被鎮壓下去,可東西兩部鮮卑大人也看出了魁頭領導的“王庭”隻是徒有其表,外強中幹。在朱廣忙著“崛起”之時,魁頭卻在焦頭爛額地應付東西兩頭對他王權威信的挑戰。
綜上所述,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麽魁頭一收到小夥伴打回幽州來的消息,便迫不及待地派遣自己的親弟弟來到薊城。
聽完步度根的講述,朱廣並沒有發表什麽意見,隻是歎息而已。
步度根見狀,也不疑有他,帶著幾分抱怨的口‘吻’道:“兄長聞聽將軍揮師北上,十分關切,此番派我來,便是想問問,如此大事,將軍怎不提前打個招呼?也好叫我們助一臂之力。彈汗山雖然多事,但將軍你要回幽州,旁的不敢說,出兵助戰沒有問題!”
朱廣並不懷疑這個承諾,他相信如果自己開口,魁頭至少也會像上次派軻比能率軍,名為“護送”,實為“助戰”一般。
擺了擺手,他誠懇道:“這個別怪我見外,我麵臨的局勢相當複雜,很多事情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步度根聽罷,沒在這個問題上過多探究,反倒是問起對方接下來的打算。是一鼓作氣消滅公孫瓚拿下幽州,還是……
朱廣沒有正麵回答,而是饒有興趣地問道:“你們希望我怎麽作?”
“那當然是奪取幽州!”步度根絲毫不掩飾。“拋開將軍與我兄長‘私’誼不說,將軍是劉使君的繼承者,若能坐領幽州,我們鮮卑人願盡全力支持!將軍麵前不說假話,公孫瓚上來以後,寧城胡市已經不成樣子了,這確實給彈汗山帶來一些不便。”說到這裏,他再次強調和重申了方才的話。“隻要將軍需要,隻要彈汗山力所能及,我們一定盡全力支持!”
朱廣當然知道步度根此來的用意並非隻是單純代表鮮卑王表明態度,還有一項更重要的使命。
“感謝鮮卑王厚意,回去以後,請代我轉告。於公,昔年我代表‘劉使君’與彈汗山王庭締結了約定,我若取得幽州,自當奉行不渝;於‘私’,鮮卑王與我相識多年,同過生死,共過患難,我很珍視這份情義。”
這話讓步度根很受用。但胡人就是胡人,他們沒有從對方話語裏去解讀“深意”的習慣,而是喜歡直白明確。“在下一定原話轉達。”步度根認真道。“對了將軍,鮮卑王本來要有一批良馬贈送,但此番來得隱秘,不好張揚,所以隻帶了些土物特產,聊表心意,希望將軍笑納。禮雖輕,情義卻重,願貴我雙方從今以後同進退,共榮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