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廣並不是一個容易感動的人,不是說他冷血無情,而是在經曆了兩世為人之後,對許多事物都有了重新的認識。<strong>熱門小說網</strong>(更新最快最穩定)但小夥伴這席話確實讓他感受到了鼓舞。
身份轉變以後,思維可以變,觀念可以變,但有些東西是應該貫穿始終的。比如,當初從雲中出發南下時的銳氣!
“你今天話怎麽這麽多?”良久,朱廣笑道。
高順看起來有些尷尬,顧左右而言他:“不知道吳式他們是否順利。”
朱廣聞言,轉首眺望薊城,隨口道:“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
二月二十六日,許都。
紙終究包不住火,北方發生的事情已經在百官公卿中傳開,引起了極大的震動。盡管不乏有識之士,但許多人仍舊樂觀地認為,董卓滅亡以後,自“十常‘侍’‘亂’政”開始的動‘亂’應該消停了。
可天不遂人願,先是遙遠的蜀地爆出益州牧,宗室劉焉斬殺朝廷使者的消息,隨後又發生了張魯背叛舊主,割據漢中的事情。
緊接著,鎮西將軍,武威太守馬騰和征西將軍,涼州刺史韓遂之間又爆發戰事,袁紹派人調解不成,曹‘操’似乎也無力幹預。
但益涼二州都地處邊陲,雖然爆發動‘亂’,影響力到底有限。比不得手握強兵的朱廣和公孫瓚大打出手。
許都的輿論基本一致,對此事大加撻伐。言說朱廣公孫瓚二人都是平‘亂’功臣,如今卻置國家大局於不顧,發動內戰,實在令人失望。
袁紹見狀,更加堅定了出兵幹預的決心。甚至在請示太後與天子之前,已與幕僚作出了全盤推演。目的隻有一個,趁朱廣北上之機,控製河北。最好是能一鼓作氣,連幽州也拿下來。掃除了這兩大豪強,益涼二州偏鄙,實不足為慮,再慢慢解決就是。
有鑒於此,袁紹打算在今天朝會之中,正式上表,請求出兵。事前,他已經通知了一批身居要職的袁氏故吏,指示今天無論如何也要將此事敲定。
此外,袁術已經有些‘毛’了。他去年是因為在洛陽犯了事,所以不得不接受“青州刺史”的安排。現在他接連打了勝仗,消滅了大批黃巾賊,認為自己應該得到獎賞,至少也得是青州牧。
剛完工不久的大殿前,袁紹一出現,便引起了極大的關注。故吏簇擁自不必說,一些關切局勢的大臣也迎了過來,七嘴八舌地發表著意見。
此時袁紹已經頗具朝廷領袖的風範,安撫下大臣以後,洪聲道:“左將軍與鎮北將軍皆於平‘亂’有大功,如今兵戎相見實在叫人痛心。若不幹預,置朝廷威信於何地?諸公放心,稍後自當奏明太後天子,即刻發兵!”
“發兵?”人群中突然冒出一個詫異的聲音。
袁紹還沒來得及找出是誰,已有天子近臣出來通知晉見。在他率領下,武百官略整衣冠,解劍脫鞋,低頭小跑著踏入了大殿。
看得出來,袁本初在建築宮室上也沒少‘花’心思,力求營造一派嶄新氣象,這大殿就是完全仿洛陽舊製。<strong>最新章節全文閱讀.mianhuatang.info</strong>(更新最快最穩定)
大禮拜上以後,大臣們各自入座。
上首,即將年滿十六的大漢天子劉辯玄衣赤裳,頭頂旈冕,正襟危坐。對群臣朝賀已然是習慣了,從容自若。
何太後端坐於旁,略施粉黛,風韻猶在。靈帝駕崩時,她才年不滿三十。
待百官入座,何太後一開口就撥動了公卿心弦:“聽說,北邊出事了?”
袁隗病後,便隻有袁紹一人錄尚書事,因此稟道:“回太後,陛下,日前接獲消息,鄴侯,左將軍督冀州事朱廣悍然出兵北犯!”
何太後麵有不悅:“為何不早報?”
“回太後,事出突然,臣與有司官員也是經過多方查證之後才確認的,因此不及上報。”袁紹滴水不漏。
何太後沒再糾纏,疑‘惑’道:“這朱廣是平‘亂’護駕首功之臣,他怎麽就跟公孫瓚打起來了?為什麽呀?”
這個問題倒把袁紹難住了。他當然知道為什麽,但有些話不方便在朝堂之上明說。剛一猶豫,司徒黃琬就把話接了過去:“早前公孫瓚侵奪冀州商人財產,朱廣父兄也因此一度下獄。之後幽州軍隊又不斷抄略冀州邊郡,想是因此結怨,導致今日兵戎相見。”
袁紹一聽這話頭可不對。雖說黃琬之言句句屬實,但言下之意,卻是在為朱廣開解。正要開口,又被何太後搶了先:“話雖如此,但朱廣到底不同常人,怎能如此不知輕重?公孫瓚若有不軌,朝廷自有法度在!擅自出兵,這豈是大臣所為?此事不容含糊,必須幹預。”
“臣也是這個意見,不管朱廣和公孫瓚之前有多大的功勞,這般目無朝廷,決不能姑息。”黃琬嚴肅地說道。
“那依司徒之見,如何處置為妥?”
“臣以為,當遣重臣前往河北,勒令雙方休兵罷戰……”
袁紹起初還狐疑,聽到這裏恍然大悟!不等黃琬說完就一口截斷:“司徒所言,大謬!”
黃琬麵不改‘色’:“請大司馬賜教?”
“不管是公孫瓚也好,朱廣也罷,都是朝廷大臣。二人出鎮幽冀不過是代天守牧!不管出於何種原因,豈有‘私’相攻伐的道理?若朝廷不從速從嚴處置,此惡例一開,後患無窮!太後,陛下,臣以為,當立即集結王師渡河北上彈壓!”
他一發出訊號,袁氏的‘門’生故吏紛紛跟進。而且這些人都從他的話裏領悟了“‘精’神”,朱廣公孫瓚一起批,而不將矛頭單單對準其中任何一人。
何太後見群臣洶洶,望黃司徒時,見他也沒了反駁的意思,因此為難。左思右想,想出一個“拖”字。
“之前董卓作‘亂’,禍加至尊,虐流百姓,如今洛陽方圓數百裏都還難見人煙。說遠些,黃巾賊起,中原各地也是滿目瘡痍,眼下正是休養生息之時。再者,白‘波’賊正在肆掠河東,朝廷何必舍近求遠?動刀兵這麽大的事,是不是從長計議?”
莫看何太後一介‘女’流,頭發長見識短,但這句話卻說中了要害。
袁紹頓時起了疑心,看向左手邊的黃琬。卻見後者低眉順目,仿佛事不關己一般。
一定是他,脫不了幹係!之前已經將他從太尉任上免官,但沒過多久,何太後一句話又把他複了“司徒”原職。雖說沒有了“錄尚書事”的權力,但畢竟三公的影響在那兒擺著,名義上仍然是朝廷領袖之一。
何太後用他,就跟自己用公孫瓚是一個道理!
一念至此,強硬地表態道:“太後,陛下,此事宜急不宜緩,否則要出大事!不管是公孫瓚與朱廣誰勝誰敗,對朝廷來說都不是好事!州牧權重,若朝廷再放縱姑息,今日他們敢互相攻伐,明日就敢渡河南下!董卓之事不遠,望太後陛下三思!”
何太後似乎畏懼了,不自在動了動,終於軟下來:“縱使如此,也應該先派大臣前去曉以利害,若不聽時,再出兵不遲。”
“不行!”袁紹脫口而出。
話音落地之後,偌大個朝堂再無聲響,仿佛連空氣也為之一凝!
黃琬藏在袖中的雙拳攥了又攥,才忍住沒有當堂發飆。
劉辯不安地看向母親,見太後也是驚詫莫名。
袁紹很快反應過來,就在原座俯下頭告罪道:“臣一時失態,斷非有意,請太後陛下恕罪。”
何太後轉驚為怒,但袁氏今非昔比,她也發作不得。憋了半晌,反過頭來倒替對方開解:“近來國事家事頗多不順,想來大司馬也艱難。”
“臣謝太後體諒。然發兵一事,刻不容緩,請太後示下。”
何太後被‘逼’得沒了退路,包括黃琬在內,也沒有一個大臣站出來公開反對袁紹,無奈之下,隻得鬆口,但又有些不甘心,忿忿道:“罷,就如你所願!”
“此非臣一己‘私’願,請太後明察。”袁紹“更正”道。
何太後氣得不行,索‘性’不再言語。
既然出兵之事敲定,那麽接下來就是袁術升任“青州牧”了。不過這事袁紹不便親自開口,隻能由馬仔代勞。
“稟太後,陛下,袁術自任‘青州刺史’以來安撫流亡,頗有政聲,又接連擊敗黃巾餘黨,功績卓著。有司聚議,擬加牧伯之任,不知太後尊意若何?”
何太後正憋著一股子火,一聽此話頓時發作:“州牧權重,才有了朱廣和公孫瓚之事!還嫌州牧不夠?”
說得那進言大臣無言以對,默默低下頭去。
朝會不歡而散,但至少最緊迫的問題解決了。袁紹得到了他想要的……至少是大部分。而何太後與皇帝母子倆則憂心忡忡往後宮去。
劉辯自即位以後接連遭逢大難,再笨的人,經曆得多了也會明白一些事理。見母親憂容滿麵,他摒退了隨從的內‘侍’,問道:“母親為何不願發兵?”
何太後止住步子,回頭打量自己親生的兒子,更是愁上加愁。顧左右無人,低聲道:“袁氏雖有大功於國家,但觀其近來行事,越發張狂。昔日你兩位舅舅手握權柄,倒可相安無事。如今換了外人,跟咱們就不是一條心了。”
“袁紹今日態度確實不妥。”皇帝輕聲道。
“皇帝,這才是開始。”何太後沉重地歎道。“太傅袁隗雖是袁氏的大宗長,但他至少受過先帝隆恩,有他在,袁氏子弟不至於出格。一旦他身死,袁紹袁術等輩就難說了。”
“那與朱廣公孫瓚何幹?”
“你怎麽就不明白?不管朱廣是什麽人,有他在,袁紹便有顧慮。如果他被攻滅,試問還有誰能與袁氏抗衡?”
劉辯想起昔日朱廣將他救出洛陽的種種,對母親的話很是認同。但他一個還未親政的皇帝又能怎樣?唯有歎息而已。
而何太後想起當初在長安舊宮裏召見朱廣時的情景,心下也覺得可惜。朱廣看來是要完蛋了,眼下唯一的希望,就是不久之後,天子親政。
但願祖宗庇佑……
驃騎將軍府
袁將軍在拿到了何太後以天子名義發布的命令之後,一刻也不願意多等,立即著手安排出兵事宜。
本來這麽大事,他應該和其他重臣,例如司徒黃琬,例如車騎將軍董承共同商量。但他沒有這樣做。
許攸、沮授、審配、淳於瓊、周昂、麹義……其幕下重要武悉數到場。當然,還有摩拳擦掌準備正式亮相的高幹高元才。
他們隻有一個目的,搞掉朱廣,如果可以的話,再搞掉公孫瓚。彼時,天下還有誰是袁將軍的對手?曹‘操’?開玩笑呢,曹孟德跟大司馬可是發小,感情好著呢。
袁紹高坐於上,看不出來得意。
雖說今天在朝堂隻有些小‘波’折,但這也足以引起他的警惕。從長安獲救,一直到現在的種種跡象都表明,何太後並不甘心於“臨朝稱製”的表象,她還想要一些更實質‘性’的東西。
更不消說,天子就快十六周歲了。盡管現在還沒有人提,但那一關終究躲不過。再加上叔父的情況……
許攸發現了袁紹的心不在焉,上前關切道:“怎麽了?”
“今日朝堂上……罷了,說出兵的事。”袁紹有些不耐煩。
許攸微顧左右,輕聲道:“解決了朱廣,朝堂上的麻煩也不存在了。”
袁紹猛一抬頭,立即會意。許攸何等人?靈帝還在時,他就敢跟時任幽州刺史的王芬密謀趁靈帝北巡到河北之機舉兵‘逼’其退位。你說這膽子有多大?
所以說,知己小夥伴是最能鼓舞人心的。
袁紹深吸一口氣,霍然起身至地圖架前,一指下去戳定鄴城,朗聲道:“諸位,朝廷已經同意出兵,咱們拿出方略來!”
許攸當仁不讓,一指劃過黃河:“朱廣舉兵北上,雖說是冒險。但他一定有所安排。首先是大河阻擋,我料朱廣必留兵扼守渡口,想直接渡河到黎陽恐怕不易。我建議,大軍還是北上走河南,從鞏縣北麵的‘五社津’渡河進河內,再從河內東轉,進攻鄴城。”“五社津?我記得當初朱廣救出天子和陳留王,也是從此地渡河?”袁紹問道。
身份轉變以後,思維可以變,觀念可以變,但有些東西是應該貫穿始終的。比如,當初從雲中出發南下時的銳氣!
“你今天話怎麽這麽多?”良久,朱廣笑道。
高順看起來有些尷尬,顧左右而言他:“不知道吳式他們是否順利。”
朱廣聞言,轉首眺望薊城,隨口道:“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
二月二十六日,許都。
紙終究包不住火,北方發生的事情已經在百官公卿中傳開,引起了極大的震動。盡管不乏有識之士,但許多人仍舊樂觀地認為,董卓滅亡以後,自“十常‘侍’‘亂’政”開始的動‘亂’應該消停了。
可天不遂人願,先是遙遠的蜀地爆出益州牧,宗室劉焉斬殺朝廷使者的消息,隨後又發生了張魯背叛舊主,割據漢中的事情。
緊接著,鎮西將軍,武威太守馬騰和征西將軍,涼州刺史韓遂之間又爆發戰事,袁紹派人調解不成,曹‘操’似乎也無力幹預。
但益涼二州都地處邊陲,雖然爆發動‘亂’,影響力到底有限。比不得手握強兵的朱廣和公孫瓚大打出手。
許都的輿論基本一致,對此事大加撻伐。言說朱廣公孫瓚二人都是平‘亂’功臣,如今卻置國家大局於不顧,發動內戰,實在令人失望。
袁紹見狀,更加堅定了出兵幹預的決心。甚至在請示太後與天子之前,已與幕僚作出了全盤推演。目的隻有一個,趁朱廣北上之機,控製河北。最好是能一鼓作氣,連幽州也拿下來。掃除了這兩大豪強,益涼二州偏鄙,實不足為慮,再慢慢解決就是。
有鑒於此,袁紹打算在今天朝會之中,正式上表,請求出兵。事前,他已經通知了一批身居要職的袁氏故吏,指示今天無論如何也要將此事敲定。
此外,袁術已經有些‘毛’了。他去年是因為在洛陽犯了事,所以不得不接受“青州刺史”的安排。現在他接連打了勝仗,消滅了大批黃巾賊,認為自己應該得到獎賞,至少也得是青州牧。
剛完工不久的大殿前,袁紹一出現,便引起了極大的關注。故吏簇擁自不必說,一些關切局勢的大臣也迎了過來,七嘴八舌地發表著意見。
此時袁紹已經頗具朝廷領袖的風範,安撫下大臣以後,洪聲道:“左將軍與鎮北將軍皆於平‘亂’有大功,如今兵戎相見實在叫人痛心。若不幹預,置朝廷威信於何地?諸公放心,稍後自當奏明太後天子,即刻發兵!”
“發兵?”人群中突然冒出一個詫異的聲音。
袁紹還沒來得及找出是誰,已有天子近臣出來通知晉見。在他率領下,武百官略整衣冠,解劍脫鞋,低頭小跑著踏入了大殿。
看得出來,袁本初在建築宮室上也沒少‘花’心思,力求營造一派嶄新氣象,這大殿就是完全仿洛陽舊製。<strong>最新章節全文閱讀.mianhuatang.info</strong>(更新最快最穩定)
大禮拜上以後,大臣們各自入座。
上首,即將年滿十六的大漢天子劉辯玄衣赤裳,頭頂旈冕,正襟危坐。對群臣朝賀已然是習慣了,從容自若。
何太後端坐於旁,略施粉黛,風韻猶在。靈帝駕崩時,她才年不滿三十。
待百官入座,何太後一開口就撥動了公卿心弦:“聽說,北邊出事了?”
袁隗病後,便隻有袁紹一人錄尚書事,因此稟道:“回太後,陛下,日前接獲消息,鄴侯,左將軍督冀州事朱廣悍然出兵北犯!”
何太後麵有不悅:“為何不早報?”
“回太後,事出突然,臣與有司官員也是經過多方查證之後才確認的,因此不及上報。”袁紹滴水不漏。
何太後沒再糾纏,疑‘惑’道:“這朱廣是平‘亂’護駕首功之臣,他怎麽就跟公孫瓚打起來了?為什麽呀?”
這個問題倒把袁紹難住了。他當然知道為什麽,但有些話不方便在朝堂之上明說。剛一猶豫,司徒黃琬就把話接了過去:“早前公孫瓚侵奪冀州商人財產,朱廣父兄也因此一度下獄。之後幽州軍隊又不斷抄略冀州邊郡,想是因此結怨,導致今日兵戎相見。”
袁紹一聽這話頭可不對。雖說黃琬之言句句屬實,但言下之意,卻是在為朱廣開解。正要開口,又被何太後搶了先:“話雖如此,但朱廣到底不同常人,怎能如此不知輕重?公孫瓚若有不軌,朝廷自有法度在!擅自出兵,這豈是大臣所為?此事不容含糊,必須幹預。”
“臣也是這個意見,不管朱廣和公孫瓚之前有多大的功勞,這般目無朝廷,決不能姑息。”黃琬嚴肅地說道。
“那依司徒之見,如何處置為妥?”
“臣以為,當遣重臣前往河北,勒令雙方休兵罷戰……”
袁紹起初還狐疑,聽到這裏恍然大悟!不等黃琬說完就一口截斷:“司徒所言,大謬!”
黃琬麵不改‘色’:“請大司馬賜教?”
“不管是公孫瓚也好,朱廣也罷,都是朝廷大臣。二人出鎮幽冀不過是代天守牧!不管出於何種原因,豈有‘私’相攻伐的道理?若朝廷不從速從嚴處置,此惡例一開,後患無窮!太後,陛下,臣以為,當立即集結王師渡河北上彈壓!”
他一發出訊號,袁氏的‘門’生故吏紛紛跟進。而且這些人都從他的話裏領悟了“‘精’神”,朱廣公孫瓚一起批,而不將矛頭單單對準其中任何一人。
何太後見群臣洶洶,望黃司徒時,見他也沒了反駁的意思,因此為難。左思右想,想出一個“拖”字。
“之前董卓作‘亂’,禍加至尊,虐流百姓,如今洛陽方圓數百裏都還難見人煙。說遠些,黃巾賊起,中原各地也是滿目瘡痍,眼下正是休養生息之時。再者,白‘波’賊正在肆掠河東,朝廷何必舍近求遠?動刀兵這麽大的事,是不是從長計議?”
莫看何太後一介‘女’流,頭發長見識短,但這句話卻說中了要害。
袁紹頓時起了疑心,看向左手邊的黃琬。卻見後者低眉順目,仿佛事不關己一般。
一定是他,脫不了幹係!之前已經將他從太尉任上免官,但沒過多久,何太後一句話又把他複了“司徒”原職。雖說沒有了“錄尚書事”的權力,但畢竟三公的影響在那兒擺著,名義上仍然是朝廷領袖之一。
何太後用他,就跟自己用公孫瓚是一個道理!
一念至此,強硬地表態道:“太後,陛下,此事宜急不宜緩,否則要出大事!不管是公孫瓚與朱廣誰勝誰敗,對朝廷來說都不是好事!州牧權重,若朝廷再放縱姑息,今日他們敢互相攻伐,明日就敢渡河南下!董卓之事不遠,望太後陛下三思!”
何太後似乎畏懼了,不自在動了動,終於軟下來:“縱使如此,也應該先派大臣前去曉以利害,若不聽時,再出兵不遲。”
“不行!”袁紹脫口而出。
話音落地之後,偌大個朝堂再無聲響,仿佛連空氣也為之一凝!
黃琬藏在袖中的雙拳攥了又攥,才忍住沒有當堂發飆。
劉辯不安地看向母親,見太後也是驚詫莫名。
袁紹很快反應過來,就在原座俯下頭告罪道:“臣一時失態,斷非有意,請太後陛下恕罪。”
何太後轉驚為怒,但袁氏今非昔比,她也發作不得。憋了半晌,反過頭來倒替對方開解:“近來國事家事頗多不順,想來大司馬也艱難。”
“臣謝太後體諒。然發兵一事,刻不容緩,請太後示下。”
何太後被‘逼’得沒了退路,包括黃琬在內,也沒有一個大臣站出來公開反對袁紹,無奈之下,隻得鬆口,但又有些不甘心,忿忿道:“罷,就如你所願!”
“此非臣一己‘私’願,請太後明察。”袁紹“更正”道。
何太後氣得不行,索‘性’不再言語。
既然出兵之事敲定,那麽接下來就是袁術升任“青州牧”了。不過這事袁紹不便親自開口,隻能由馬仔代勞。
“稟太後,陛下,袁術自任‘青州刺史’以來安撫流亡,頗有政聲,又接連擊敗黃巾餘黨,功績卓著。有司聚議,擬加牧伯之任,不知太後尊意若何?”
何太後正憋著一股子火,一聽此話頓時發作:“州牧權重,才有了朱廣和公孫瓚之事!還嫌州牧不夠?”
說得那進言大臣無言以對,默默低下頭去。
朝會不歡而散,但至少最緊迫的問題解決了。袁紹得到了他想要的……至少是大部分。而何太後與皇帝母子倆則憂心忡忡往後宮去。
劉辯自即位以後接連遭逢大難,再笨的人,經曆得多了也會明白一些事理。見母親憂容滿麵,他摒退了隨從的內‘侍’,問道:“母親為何不願發兵?”
何太後止住步子,回頭打量自己親生的兒子,更是愁上加愁。顧左右無人,低聲道:“袁氏雖有大功於國家,但觀其近來行事,越發張狂。昔日你兩位舅舅手握權柄,倒可相安無事。如今換了外人,跟咱們就不是一條心了。”
“袁紹今日態度確實不妥。”皇帝輕聲道。
“皇帝,這才是開始。”何太後沉重地歎道。“太傅袁隗雖是袁氏的大宗長,但他至少受過先帝隆恩,有他在,袁氏子弟不至於出格。一旦他身死,袁紹袁術等輩就難說了。”
“那與朱廣公孫瓚何幹?”
“你怎麽就不明白?不管朱廣是什麽人,有他在,袁紹便有顧慮。如果他被攻滅,試問還有誰能與袁氏抗衡?”
劉辯想起昔日朱廣將他救出洛陽的種種,對母親的話很是認同。但他一個還未親政的皇帝又能怎樣?唯有歎息而已。
而何太後想起當初在長安舊宮裏召見朱廣時的情景,心下也覺得可惜。朱廣看來是要完蛋了,眼下唯一的希望,就是不久之後,天子親政。
但願祖宗庇佑……
驃騎將軍府
袁將軍在拿到了何太後以天子名義發布的命令之後,一刻也不願意多等,立即著手安排出兵事宜。
本來這麽大事,他應該和其他重臣,例如司徒黃琬,例如車騎將軍董承共同商量。但他沒有這樣做。
許攸、沮授、審配、淳於瓊、周昂、麹義……其幕下重要武悉數到場。當然,還有摩拳擦掌準備正式亮相的高幹高元才。
他們隻有一個目的,搞掉朱廣,如果可以的話,再搞掉公孫瓚。彼時,天下還有誰是袁將軍的對手?曹‘操’?開玩笑呢,曹孟德跟大司馬可是發小,感情好著呢。
袁紹高坐於上,看不出來得意。
雖說今天在朝堂隻有些小‘波’折,但這也足以引起他的警惕。從長安獲救,一直到現在的種種跡象都表明,何太後並不甘心於“臨朝稱製”的表象,她還想要一些更實質‘性’的東西。
更不消說,天子就快十六周歲了。盡管現在還沒有人提,但那一關終究躲不過。再加上叔父的情況……
許攸發現了袁紹的心不在焉,上前關切道:“怎麽了?”
“今日朝堂上……罷了,說出兵的事。”袁紹有些不耐煩。
許攸微顧左右,輕聲道:“解決了朱廣,朝堂上的麻煩也不存在了。”
袁紹猛一抬頭,立即會意。許攸何等人?靈帝還在時,他就敢跟時任幽州刺史的王芬密謀趁靈帝北巡到河北之機舉兵‘逼’其退位。你說這膽子有多大?
所以說,知己小夥伴是最能鼓舞人心的。
袁紹深吸一口氣,霍然起身至地圖架前,一指下去戳定鄴城,朗聲道:“諸位,朝廷已經同意出兵,咱們拿出方略來!”
許攸當仁不讓,一指劃過黃河:“朱廣舉兵北上,雖說是冒險。但他一定有所安排。首先是大河阻擋,我料朱廣必留兵扼守渡口,想直接渡河到黎陽恐怕不易。我建議,大軍還是北上走河南,從鞏縣北麵的‘五社津’渡河進河內,再從河內東轉,進攻鄴城。”“五社津?我記得當初朱廣救出天子和陳留王,也是從此地渡河?”袁紹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