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鋼鐵雄心(六)
北京永定門外“官街”,緊鄰交通部大院的“開宏賓館”,五六層樓高的牌坊式正門覆著亮閃閃的寶藍色琉璃瓦,遠遠看去煞是醒目。這座占地七八萬平米,園林流水環繞,充滿中式幽雅風情的官辦高級賓館本是接待中外貴賓與地方大員的處所,帝國參戰後不久,牌坊下方漆成朱紅色的水泥立柱兩側,分別掛上了“軍需部”和“經濟委員會”兩條白底墨字牌匾,從此這裏就變成了帝國戰時經濟機關所在。
賓館大院中央的“青漪閣”,是一幢被清池假山垂柳重重包圍的兩層小木樓,與院子裏其它雕簷畫棟極盡精巧的建築相比,乍看上去甚至有些簡陋:所有木構全無刻意雕琢,甚至沒有上漆,隻塗了幾層桐油,原木的紋理清晰可見,房頂覆蓋的瓦片更是最平常不過的土燒粗瓦,隻有小樓周圍布置嚴密荷槍實彈的警衛,方顯出此處的機要。
二樓一間正對冰池淩柳的廳房內,這座大院當下的主人――啟睿侯馬豐,正憑欄望雪,以一貫優雅沉穩的語調緩緩述來。
“……馬關條約賠款加贖遼費,不過兩億三千萬兩白銀。辛醜條約額定賠款四億五千萬兩白銀,分三十九年還清,本息合計九億八千萬兩,看起來很不得了吧?”
“可是你們知道這二十五年裏,我們借的那麽多外債,總共支付了多少利息?甲午戰爭後的外債淨餘額不過是四五千萬英鎊,亞俄戰爭後就衝破五億英鎊大關了,戰前更是滾到差不多十億英鎊,按平均五厘的年息,每年光是付息就要拿出五千萬英鎊,差不多是帝國1913年財政收入的七分之一,按1894年的銀價合白銀三億零四百萬兩,按1906年的比價就是三億七千五百萬兩――差不多等於那個時空1911年清政府的預算支出總額,要知道,那年的預算赤字可是達到了八千四百三十九萬兩的有清以來新紀錄。”
“四億,二十五年中累計支付的利息超過了四億英鎊,以1906年比價計,合白銀三十億兩,相當於帝國1902年財政收入總額的六倍,差不多等於1910年英國在印度全部投資利潤的十倍。怎麽樣?列強在崛起的中華帝國靠借債撈到的利息收入,比在腐朽的滿清王朝身上靠侵略榨來的賠款還多,聽起來是不是有點像天方夜譚?反過來,一年一個馬關條約,三年一個辛醜條約,我們還撐住了,還衝出來打世界大戰了,是不是很意淫很扯淡?”
房間內圍桌品茶的聽眾之一,深色製服套裙配緊身褲襪加高跟鞋打扮、妖豔熟女風韻十足的楊雨湘含笑評道:“啟睿侯說笑了,借款辦實業,以業養業,富國強兵,跟單方麵刮地皮賠款可是兩回事啊。”
西服革履的方天華則一手輕撚茶碗蓋,一手在原木的方桌上輕彈指尖:“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這世上的事情都是相互關聯的,一方麵我們兵強馬壯了,沒人能欺負我們了,也就不用擔負曆史上那些賠款了。但是為了發展,更為了爭霸,卻比曆史上借了更多的外債,支付了比賠款還多的巨額利息。落後要挨打,那是被人用槍炮搶劫;發展要借債、引進外資,卻是被人用資本搶劫。歸根結底,他們都有得賺,而不是像某些人宣揚的那樣,我們發展了,他們就衰落了,我們賺錢了,他們就得虧死。”
馬豐回過身來一點頭,又一搖頭,漫步踱回桌旁:“也不是那麽絕對,畢竟我們自己的工業發展起來了,那個時空裏被洋人從工業製成品裏賺去的利潤總算爭奪來了一部分。據1920年代民國學者的粗略統計,從光緒二年也就是1875年,到民國九年也就是1920年,四十五年中外貿入超達白銀三十二億兩之巨,其中工業品約占進口貨的百分之六十五,這就意味著那個時代的中國由於工業不振,不到半個世紀裏就向外國流出了多達二十一億兩白銀,遠超清亡之前的對外賠款總額,相當於民國五年也就是1916年中國全部外債總額的兩倍。”
“觸目驚心啊。”方天華低眉感歎道。
馬豐欠身就坐,一手撚起托碟,一手斜揭不著花色、純用白釉的茶碗蓋,湊近嘴邊“嘶”地啜了一口,雙手輕輕放回托碟,這才不緊不慢地繼續道:“我們在亞俄戰爭之前,也曾大量進口工業製成品,除了一部分生活用品以外,主要還是引進鐵軌、機車、汽船等交通相關的設備,蒸汽機、內燃機、發電機、電動機等動力相關設備,至於成套的冶金、造械、造機設備,包括最關鍵的機床,那就更不用說了……”
“這些大件的玩意都是很費銀子的,運營之初往往競爭不過洋人,產品比進口貴多了,而且後期因為借債太多,不得不把部分關稅抵押出去,關稅這張最重要的盾牌往往發揮了不了什麽作用。所以通常都要給予特權壟斷地位,外加政府補貼,才可能維持得下來。”
“一開始掙錢的主要還是大眾日常的生活品,什麽火柴、卷煙、蠟燭、肥皂、西藥啊,什麽電燈、水泥、小五金、機織布、機磨麵粉啊,這些投資少、見效快的輕工產業,除了作為與政府密切合作的獎賞,將少數幾類如卷煙、西藥的壟斷特權賜予政商財閥之外,絕大部分是向土改轉移過來的中小資本開放的。”
“被土改逼過來的中小地主,做慣了佃租土地的營生,要他們專營經商賣貨,原本還不算太勉強,要他們改行辦實業就沒那麽容易了,這可是技術活,不是會算賬就可以搞的。這樣一來還得政府牽頭,搞幾家示範工廠,配方流程什麽的都不是問題,專利是我們未來人集團共有的――也算是國家的了,咱們中國人自己用,專利費都好說。進口的機器貴一點差一點也都不要緊,把泰羅製什麽的科學管理法一普及,再加上我們早期的人力成本優勢,效率就出來了,產品的性價比火箭一樣往上竄。頭幾年,這幾家示範工廠的股東都賺瘋了,這帶頭的效應就出來了,四麵八方也發了瘋的湧過來取經,沒幾年,使用同樣專利、運營模式相似的各類工廠就雨後春筍長滿全國了。”
“當然,東西做得好了,也防不住洋人來偷學,這全國各地的,還大多是私企,防不過來。沒辦法,偷就偷吧,學就學吧,配方流程你偷得去,管理方法你可以借鑒,可是你的人力有我那麽賤嗎?我這裏人均耕地三畝多,農民占總人口八成多,隱性失業多得死去了。我們中國農民的忍耐力又是全世界數一數二的,見慣了饑荒災荒,習慣了敲骨吸髓,外國人看起來跟當奴隸沒兩樣的艱苦工作,我們中國人卻能當做正經的營生甘之如飴……恩,這樣說也許有點刺耳,不過事實就是如此,中國的人力最廉價,所以在同等條件下,我們就是能做出最便宜的產品……”
“不過後麵土改和農業建設的效果慢慢出來了,農民生產積極性上去了,生產又有農會來組織,農民的議價能力提高了不少,政府還投入大量資源和精力興修水利、改良種子、改善交通、丈墾荒地,耕地麵積和單產都上去了,農民的日子暫時好過了一陣子,廉價農民工的優勢是減弱了一些,不過這時候城市人口基數也達到了一個新水平,城市自身的人口也不斷膨脹,在渡過一段特殊時期的招工荒之後,很快這個優勢又補回來了一部分……”
北京永定門外“官街”,緊鄰交通部大院的“開宏賓館”,五六層樓高的牌坊式正門覆著亮閃閃的寶藍色琉璃瓦,遠遠看去煞是醒目。這座占地七八萬平米,園林流水環繞,充滿中式幽雅風情的官辦高級賓館本是接待中外貴賓與地方大員的處所,帝國參戰後不久,牌坊下方漆成朱紅色的水泥立柱兩側,分別掛上了“軍需部”和“經濟委員會”兩條白底墨字牌匾,從此這裏就變成了帝國戰時經濟機關所在。
賓館大院中央的“青漪閣”,是一幢被清池假山垂柳重重包圍的兩層小木樓,與院子裏其它雕簷畫棟極盡精巧的建築相比,乍看上去甚至有些簡陋:所有木構全無刻意雕琢,甚至沒有上漆,隻塗了幾層桐油,原木的紋理清晰可見,房頂覆蓋的瓦片更是最平常不過的土燒粗瓦,隻有小樓周圍布置嚴密荷槍實彈的警衛,方顯出此處的機要。
二樓一間正對冰池淩柳的廳房內,這座大院當下的主人――啟睿侯馬豐,正憑欄望雪,以一貫優雅沉穩的語調緩緩述來。
“……馬關條約賠款加贖遼費,不過兩億三千萬兩白銀。辛醜條約額定賠款四億五千萬兩白銀,分三十九年還清,本息合計九億八千萬兩,看起來很不得了吧?”
“可是你們知道這二十五年裏,我們借的那麽多外債,總共支付了多少利息?甲午戰爭後的外債淨餘額不過是四五千萬英鎊,亞俄戰爭後就衝破五億英鎊大關了,戰前更是滾到差不多十億英鎊,按平均五厘的年息,每年光是付息就要拿出五千萬英鎊,差不多是帝國1913年財政收入的七分之一,按1894年的銀價合白銀三億零四百萬兩,按1906年的比價就是三億七千五百萬兩――差不多等於那個時空1911年清政府的預算支出總額,要知道,那年的預算赤字可是達到了八千四百三十九萬兩的有清以來新紀錄。”
“四億,二十五年中累計支付的利息超過了四億英鎊,以1906年比價計,合白銀三十億兩,相當於帝國1902年財政收入總額的六倍,差不多等於1910年英國在印度全部投資利潤的十倍。怎麽樣?列強在崛起的中華帝國靠借債撈到的利息收入,比在腐朽的滿清王朝身上靠侵略榨來的賠款還多,聽起來是不是有點像天方夜譚?反過來,一年一個馬關條約,三年一個辛醜條約,我們還撐住了,還衝出來打世界大戰了,是不是很意淫很扯淡?”
房間內圍桌品茶的聽眾之一,深色製服套裙配緊身褲襪加高跟鞋打扮、妖豔熟女風韻十足的楊雨湘含笑評道:“啟睿侯說笑了,借款辦實業,以業養業,富國強兵,跟單方麵刮地皮賠款可是兩回事啊。”
西服革履的方天華則一手輕撚茶碗蓋,一手在原木的方桌上輕彈指尖:“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這世上的事情都是相互關聯的,一方麵我們兵強馬壯了,沒人能欺負我們了,也就不用擔負曆史上那些賠款了。但是為了發展,更為了爭霸,卻比曆史上借了更多的外債,支付了比賠款還多的巨額利息。落後要挨打,那是被人用槍炮搶劫;發展要借債、引進外資,卻是被人用資本搶劫。歸根結底,他們都有得賺,而不是像某些人宣揚的那樣,我們發展了,他們就衰落了,我們賺錢了,他們就得虧死。”
馬豐回過身來一點頭,又一搖頭,漫步踱回桌旁:“也不是那麽絕對,畢竟我們自己的工業發展起來了,那個時空裏被洋人從工業製成品裏賺去的利潤總算爭奪來了一部分。據1920年代民國學者的粗略統計,從光緒二年也就是1875年,到民國九年也就是1920年,四十五年中外貿入超達白銀三十二億兩之巨,其中工業品約占進口貨的百分之六十五,這就意味著那個時代的中國由於工業不振,不到半個世紀裏就向外國流出了多達二十一億兩白銀,遠超清亡之前的對外賠款總額,相當於民國五年也就是1916年中國全部外債總額的兩倍。”
“觸目驚心啊。”方天華低眉感歎道。
馬豐欠身就坐,一手撚起托碟,一手斜揭不著花色、純用白釉的茶碗蓋,湊近嘴邊“嘶”地啜了一口,雙手輕輕放回托碟,這才不緊不慢地繼續道:“我們在亞俄戰爭之前,也曾大量進口工業製成品,除了一部分生活用品以外,主要還是引進鐵軌、機車、汽船等交通相關的設備,蒸汽機、內燃機、發電機、電動機等動力相關設備,至於成套的冶金、造械、造機設備,包括最關鍵的機床,那就更不用說了……”
“這些大件的玩意都是很費銀子的,運營之初往往競爭不過洋人,產品比進口貴多了,而且後期因為借債太多,不得不把部分關稅抵押出去,關稅這張最重要的盾牌往往發揮了不了什麽作用。所以通常都要給予特權壟斷地位,外加政府補貼,才可能維持得下來。”
“一開始掙錢的主要還是大眾日常的生活品,什麽火柴、卷煙、蠟燭、肥皂、西藥啊,什麽電燈、水泥、小五金、機織布、機磨麵粉啊,這些投資少、見效快的輕工產業,除了作為與政府密切合作的獎賞,將少數幾類如卷煙、西藥的壟斷特權賜予政商財閥之外,絕大部分是向土改轉移過來的中小資本開放的。”
“被土改逼過來的中小地主,做慣了佃租土地的營生,要他們專營經商賣貨,原本還不算太勉強,要他們改行辦實業就沒那麽容易了,這可是技術活,不是會算賬就可以搞的。這樣一來還得政府牽頭,搞幾家示範工廠,配方流程什麽的都不是問題,專利是我們未來人集團共有的――也算是國家的了,咱們中國人自己用,專利費都好說。進口的機器貴一點差一點也都不要緊,把泰羅製什麽的科學管理法一普及,再加上我們早期的人力成本優勢,效率就出來了,產品的性價比火箭一樣往上竄。頭幾年,這幾家示範工廠的股東都賺瘋了,這帶頭的效應就出來了,四麵八方也發了瘋的湧過來取經,沒幾年,使用同樣專利、運營模式相似的各類工廠就雨後春筍長滿全國了。”
“當然,東西做得好了,也防不住洋人來偷學,這全國各地的,還大多是私企,防不過來。沒辦法,偷就偷吧,學就學吧,配方流程你偷得去,管理方法你可以借鑒,可是你的人力有我那麽賤嗎?我這裏人均耕地三畝多,農民占總人口八成多,隱性失業多得死去了。我們中國農民的忍耐力又是全世界數一數二的,見慣了饑荒災荒,習慣了敲骨吸髓,外國人看起來跟當奴隸沒兩樣的艱苦工作,我們中國人卻能當做正經的營生甘之如飴……恩,這樣說也許有點刺耳,不過事實就是如此,中國的人力最廉價,所以在同等條件下,我們就是能做出最便宜的產品……”
“不過後麵土改和農業建設的效果慢慢出來了,農民生產積極性上去了,生產又有農會來組織,農民的議價能力提高了不少,政府還投入大量資源和精力興修水利、改良種子、改善交通、丈墾荒地,耕地麵積和單產都上去了,農民的日子暫時好過了一陣子,廉價農民工的優勢是減弱了一些,不過這時候城市人口基數也達到了一個新水平,城市自身的人口也不斷膨脹,在渡過一段特殊時期的招工荒之後,很快這個優勢又補回來了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