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鐵流(九)
3月中旬,隨著意大利突然對奧匈宣戰,歐洲戰場出現了一條新戰線。
另一時空曆史中,意大利要到5月下旬才參戰,之所以在這裏提早了兩個月,大約是由於基爾事件的影響。
德奧統帥部決定,在意大利戰線以盡可能少的兵力進行防禦作戰,主要是在意軍最有可能進攻的伊宗佐河一線積極布防,先期集結的20個奧國師搶先構築了掩護主陣地的兩座橋頭堡,隨後奧軍從塞爾維亞和加利西亞又抽調了4個師,德軍則派出了專事山地作戰的阿爾卑斯軍(相當一個師)和相當數量的重炮兵前往增援。
意大利對奧作戰的基本兵力為35個師,大約87萬兵力,1500門輕炮和200門重炮,乍看上去數量不少,但戰鬥素質和技術裝備均劣於德奧軍隊,物資準備不足,嚴重缺乏機槍和炮彈。
宣戰後兩個多月裏,意軍以雙倍以上的優勢兵力對奧軍設防嚴密的伊宗佐河防線連續發動兩次大規模進攻,均被奧軍擊退,損失十五萬人以上。預計入夏後意軍還將發動新的攻勢,但從先期的戰鬥來看,在沒有新的力量加入之前,單憑時常被譏笑為“歐洲最弱”的意大利軍的戰力,很難取得實質性的戰果。
相較陸軍的糟糕表現,意大利海軍的及時參戰卻著實讓地中海的英法盟軍頓感輕鬆,這支擁有十三艘戰列艦(其中四艘無畏艦)、七艘裝甲巡洋艦、十六艘其他巡洋艦、三十三艦隊驅逐艦、四十八艘小型驅逐艦、十八艘潛艦和四艘布雷艦的龐大力量,足以壓製原本要由英法地中海艦隊合力封鎖的奧匈海軍,甚至還有餘力協助英法封鎖土耳其海軍。
正因為如此,法國海軍才得以從他們有限的主戰兵力中抽調出4艘寶貴的無畏艦,加入防衛印度洋的協約聯合艦隊,令這支艦隊的戰力充實到與東亞聯合艦隊相當地水平。
現在讓我們把視線轉向地中海東南沿岸。
去年11月土耳其參戰後。與英法的中東殖民地形成了一條敘利亞-巴勒斯坦戰線。15年1月,受到東亞聯盟加入同盟國和東亞海軍取得林加延海戰勝利的鼓舞,兩萬土耳其遠征軍打著反英“聖戰”的名義企圖穿越西奈半島強渡蘇伊士運河,其一部借著沙塵暴在伊斯梅利亞地域差一點就搶渡成功,最終還是被具有海上機動優勢的英軍以背後登陸包抄的戰法擊退。
由於東亞聯盟的威脅,英軍不得不抽調機動兵力保衛其亞洲太平洋殖民地,再也無力開辟新戰場,另一時空曆史上於15年2月開始的達達尼爾海峽戰役在這裏沒有發生。土軍仍有相當數量地機動兵力可用於敘-巴戰線。
帝國總參也曾希望土軍繼續攻略埃及,至少切斷蘇伊士運河,以妨礙英國本土與其亞太殖民地之間的聯係,為東亞聯軍發動印度洋攻略製造有利條件,為此還通過德國向土耳其派出了特使,然而,控製土軍總參謀部的德國軍官完全秉承德國統帥部的指示,要求土軍集中力量先進攻e國。
另外。考慮到土方的實際困難:一是其攻略高加索的第3集團軍在年初的薩勒卡默什戰役中遭受毀滅性打擊,亟待恢複;二是其埃及戰線後方到處興起了反抗其統治的阿拉伯遊擊隊,他們通過海路接受協約國地援助,不斷襲擊城鎮破壞鐵路,鐵路沿線安全形勢急劇惡化。使得土軍難以為更多攻略埃及的遠征軍提供後勤保障。
到3月份,與德國參謀總部協調後,帝國總參放棄了原來的構想,不再要求土軍攻略埃及。
確認了15年戰局的作戰重心後。土軍將原本準備用於防禦達達尼爾海峽的預備隊補入第3集團軍,於4月初再度發動高加索攻略作戰,進攻重點指向裏海沿岸地巴庫油田,同時積極展開特工活動,以“聖戰”的名義配合利益引誘,企圖促使波斯和阿富汗公開對抗俄英。
俄高加索集團軍雖然在前期的作戰中取得重大勝利,但由於中亞方麵形勢急劇惡化,不得不分兵增援。以至無法趁勢擴大戰果,而且部隊嚴重缺乏彈藥,戰力大受影響。
就在這時,受e國特務機關的作用,土軍戰線後方凡湖一帶地亞美尼亞人和艾索爾人發動了反土暴動,迫使土軍回兵鎮壓,其中派去鎮壓凡城暴動的兵力就有一個整師之多。
俄高加索集團軍趁機向先前被土軍占領的波斯阿塞拜疆(1813年e國吞並了波斯的阿塞拜疆省北部,南部仍屬波斯的部分即波斯阿塞拜疆)發動進攻。到5月中旬。遭到前後夾擊的土軍不但被逐出了波斯阿塞拜疆,還喪失了凡湖以東的大片領土。e軍在戰鬥中消耗了大量彈藥。儲備所剩無幾,被迫轉入防禦。
然而,e軍在高加索戰線取得的有限勝利遠遠無從抵消其主力部隊在東歐戰線上地累累敗績。
到15年2月,東歐戰線上的德奧軍隊已經從e軍手中奪回了戰鬥的主動權。
戰線北段的東普魯士方麵,自奧古斯托夫戰役後,德軍突入立陶宛平原,一部從北麵壓迫華沙,一部向涅曼河到波羅的海之間的e國領土推進,
戰線南段的加裏西亞方麵,自普熱什米爾戰役後,奧德軍隊推進至桑河一線,意圖收複整個加裏西亞地區並從南麵包抄華沙後方。
2月底,德奧統帥部製訂了以華沙為中心發動向心攻擊,形成“坎尼”式包圍圈以殲滅大批e軍有生力量的作戰計劃。
計劃在華沙以北地夏普斯尼希地域集中七個精銳德國師實施突破,在普熱什米爾以北、桑河西岸地亞羅斯瓦夫一帶集中三十五個德奧師發動進攻,如果計劃成功,東歐戰線上過半的e國師將被殲滅。
4月初,兩個戰役同時打響,南線進攻亞羅斯瓦夫地德奧軍進展順利,迅速突破桑河,輕取利沃夫,到5月中旬基本收複開戰之初奧國喪失的加裏西亞領土。
北線進攻夏普斯尼希的德軍卻未能如願,被當麵e軍死死釘在納累夫河以西,華沙突出部中的e軍開始有計劃地收縮戰線,以空間換時間,企圖盡可能地保存實力。
到5月下旬,北線德軍一部已進至華沙城下,對照另一時空的史書,足足提前了兩個月……
3月中旬,隨著意大利突然對奧匈宣戰,歐洲戰場出現了一條新戰線。
另一時空曆史中,意大利要到5月下旬才參戰,之所以在這裏提早了兩個月,大約是由於基爾事件的影響。
德奧統帥部決定,在意大利戰線以盡可能少的兵力進行防禦作戰,主要是在意軍最有可能進攻的伊宗佐河一線積極布防,先期集結的20個奧國師搶先構築了掩護主陣地的兩座橋頭堡,隨後奧軍從塞爾維亞和加利西亞又抽調了4個師,德軍則派出了專事山地作戰的阿爾卑斯軍(相當一個師)和相當數量的重炮兵前往增援。
意大利對奧作戰的基本兵力為35個師,大約87萬兵力,1500門輕炮和200門重炮,乍看上去數量不少,但戰鬥素質和技術裝備均劣於德奧軍隊,物資準備不足,嚴重缺乏機槍和炮彈。
宣戰後兩個多月裏,意軍以雙倍以上的優勢兵力對奧軍設防嚴密的伊宗佐河防線連續發動兩次大規模進攻,均被奧軍擊退,損失十五萬人以上。預計入夏後意軍還將發動新的攻勢,但從先期的戰鬥來看,在沒有新的力量加入之前,單憑時常被譏笑為“歐洲最弱”的意大利軍的戰力,很難取得實質性的戰果。
相較陸軍的糟糕表現,意大利海軍的及時參戰卻著實讓地中海的英法盟軍頓感輕鬆,這支擁有十三艘戰列艦(其中四艘無畏艦)、七艘裝甲巡洋艦、十六艘其他巡洋艦、三十三艦隊驅逐艦、四十八艘小型驅逐艦、十八艘潛艦和四艘布雷艦的龐大力量,足以壓製原本要由英法地中海艦隊合力封鎖的奧匈海軍,甚至還有餘力協助英法封鎖土耳其海軍。
正因為如此,法國海軍才得以從他們有限的主戰兵力中抽調出4艘寶貴的無畏艦,加入防衛印度洋的協約聯合艦隊,令這支艦隊的戰力充實到與東亞聯合艦隊相當地水平。
現在讓我們把視線轉向地中海東南沿岸。
去年11月土耳其參戰後。與英法的中東殖民地形成了一條敘利亞-巴勒斯坦戰線。15年1月,受到東亞聯盟加入同盟國和東亞海軍取得林加延海戰勝利的鼓舞,兩萬土耳其遠征軍打著反英“聖戰”的名義企圖穿越西奈半島強渡蘇伊士運河,其一部借著沙塵暴在伊斯梅利亞地域差一點就搶渡成功,最終還是被具有海上機動優勢的英軍以背後登陸包抄的戰法擊退。
由於東亞聯盟的威脅,英軍不得不抽調機動兵力保衛其亞洲太平洋殖民地,再也無力開辟新戰場,另一時空曆史上於15年2月開始的達達尼爾海峽戰役在這裏沒有發生。土軍仍有相當數量地機動兵力可用於敘-巴戰線。
帝國總參也曾希望土軍繼續攻略埃及,至少切斷蘇伊士運河,以妨礙英國本土與其亞太殖民地之間的聯係,為東亞聯軍發動印度洋攻略製造有利條件,為此還通過德國向土耳其派出了特使,然而,控製土軍總參謀部的德國軍官完全秉承德國統帥部的指示,要求土軍集中力量先進攻e國。
另外。考慮到土方的實際困難:一是其攻略高加索的第3集團軍在年初的薩勒卡默什戰役中遭受毀滅性打擊,亟待恢複;二是其埃及戰線後方到處興起了反抗其統治的阿拉伯遊擊隊,他們通過海路接受協約國地援助,不斷襲擊城鎮破壞鐵路,鐵路沿線安全形勢急劇惡化。使得土軍難以為更多攻略埃及的遠征軍提供後勤保障。
到3月份,與德國參謀總部協調後,帝國總參放棄了原來的構想,不再要求土軍攻略埃及。
確認了15年戰局的作戰重心後。土軍將原本準備用於防禦達達尼爾海峽的預備隊補入第3集團軍,於4月初再度發動高加索攻略作戰,進攻重點指向裏海沿岸地巴庫油田,同時積極展開特工活動,以“聖戰”的名義配合利益引誘,企圖促使波斯和阿富汗公開對抗俄英。
俄高加索集團軍雖然在前期的作戰中取得重大勝利,但由於中亞方麵形勢急劇惡化,不得不分兵增援。以至無法趁勢擴大戰果,而且部隊嚴重缺乏彈藥,戰力大受影響。
就在這時,受e國特務機關的作用,土軍戰線後方凡湖一帶地亞美尼亞人和艾索爾人發動了反土暴動,迫使土軍回兵鎮壓,其中派去鎮壓凡城暴動的兵力就有一個整師之多。
俄高加索集團軍趁機向先前被土軍占領的波斯阿塞拜疆(1813年e國吞並了波斯的阿塞拜疆省北部,南部仍屬波斯的部分即波斯阿塞拜疆)發動進攻。到5月中旬。遭到前後夾擊的土軍不但被逐出了波斯阿塞拜疆,還喪失了凡湖以東的大片領土。e軍在戰鬥中消耗了大量彈藥。儲備所剩無幾,被迫轉入防禦。
然而,e軍在高加索戰線取得的有限勝利遠遠無從抵消其主力部隊在東歐戰線上地累累敗績。
到15年2月,東歐戰線上的德奧軍隊已經從e軍手中奪回了戰鬥的主動權。
戰線北段的東普魯士方麵,自奧古斯托夫戰役後,德軍突入立陶宛平原,一部從北麵壓迫華沙,一部向涅曼河到波羅的海之間的e國領土推進,
戰線南段的加裏西亞方麵,自普熱什米爾戰役後,奧德軍隊推進至桑河一線,意圖收複整個加裏西亞地區並從南麵包抄華沙後方。
2月底,德奧統帥部製訂了以華沙為中心發動向心攻擊,形成“坎尼”式包圍圈以殲滅大批e軍有生力量的作戰計劃。
計劃在華沙以北地夏普斯尼希地域集中七個精銳德國師實施突破,在普熱什米爾以北、桑河西岸地亞羅斯瓦夫一帶集中三十五個德奧師發動進攻,如果計劃成功,東歐戰線上過半的e國師將被殲滅。
4月初,兩個戰役同時打響,南線進攻亞羅斯瓦夫地德奧軍進展順利,迅速突破桑河,輕取利沃夫,到5月中旬基本收複開戰之初奧國喪失的加裏西亞領土。
北線進攻夏普斯尼希的德軍卻未能如願,被當麵e軍死死釘在納累夫河以西,華沙突出部中的e軍開始有計劃地收縮戰線,以空間換時間,企圖盡可能地保存實力。
到5月下旬,北線德軍一部已進至華沙城下,對照另一時空的史書,足足提前了兩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