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鐵流(三)


    2月下旬,改組完畢後的第一集團軍8個師利用繳獲的e國列車陸續開抵烏蘭烏德周圍,替下了先前負責圍城的蒙古方麵軍6個師,雖然鐵路改修尚未完成,在肖烈日司令官的催促下,集團軍二十萬官兵還是克服種種困難,積極展開了總攻前的準備工作。


    其一為拔除突出於敵軍主防線外的前哨據點,由集團軍抽調各軍精銳組成突擊集團,每次隻集中攻擊一個據點,並埋伏機動部隊,隨時準備截斷從城內出來的援軍。到3月中旬,城外7處設防堅固的據點全被我軍拔除,殲敵3000餘人。


    其二為向敵軍主防線接近地挖掘蛛網般縱橫交錯的平行壕、交通壕,盡量縮短主攻時突擊部隊的衝鋒距離,由於凍土過於堅硬,不得不使用炸藥輔助開掘,這樣一來動靜很大,隨時會遭到e軍炮火或突擊隊的截擊,我軍隻得以炮兵不間斷轟擊敵軍陣地前沿的方式來掩護挖掘部隊作業,同時有選擇地集中破壞防線前最寬達五十公尺的多層鐵絲網陣,炮彈的海量消耗一度讓方麵軍後勤部門頭痛不已。到4月中旬,最近的平行壕已延伸到距對方第一道戰壕不到100公尺。


    其三為預先修築供重型攻城炮使用的水泥基座、公路、小鐵路、彈藥存儲轉運中心,並為即將進駐的陸軍航空部隊修建機場和飛艇係留場。到4月下旬,在征調超過三萬名戰俘和當地平民協助施工的前提下,上述一係列工程基本完成。


    3月下旬,天氣轉暖轉好,加以鐵路線改修進展順利,配屬給北部戰區的第一航空集團開始分批轉場至前線新建的野戰航空場。4月5日,第一批飛機轟炸了烏蘭烏德市區。4月12日。第一浮空聯隊的老式“強雲”攻擊飛艇首次動用重達2000公斤的“滾雷2號”巨型炸彈轟炸烏蘭烏德要塞堡壘――當然,這種毫無準頭的巨彈轟炸主要是起到震撼威嚇敵軍地心理作用。到4月中旬,第一航空集團的35個航空中隊、12個浮空中隊已全部進入戰區,合計戰鬥機124架,偵察聯絡機57架,輕轟炸機87架,重轟炸機120架,運輸機6架。外加飛艇24艘。自此之後,隻要天氣允許,烏蘭烏德上空總會出現規模不等的華軍機群、艇群,或偵察,或轟炸掃射,或拋灑勸降傳單,不斷削弱e軍士氣。


    4月19日,進駐斯柳江卡野戰機場的第1戰鬥機聯隊第3中隊與來襲的俄機展開了北方戰區的第一場空戰。中隊長墨涵中尉首開記錄,5分鍾擊落3架敵機,所部以精熟的戰技將來襲的14架敵機全部擊落,己方僅1架降落時墜毀,4架負傷。飛行員1死2傷。此後直到5月中旬,數量質量皆處於絕對劣勢地e國航空部隊再也沒有勇氣發起“斯柳江卡式”的挑戰,貝加爾方麵的製空權牢牢地掌握在華軍手中。


    4月中旬,作為補給咽喉的鐵道既已改修完成。作為“戰力增強器”的航空部隊亦已聚齊,總攻的準備工作也就轉入了最後階段。


    兩周之內,超過600列標準軍列直接從本土開抵烏蘭烏德城外的集團軍專用卸載車站,運來了口徑從210毫米到460毫米不等的數十門攻城重炮,以及總重超過10萬噸地各種炮彈和炸彈,外加大量炸藥、油料、火焰噴射器、衝鋒槍、手榴彈等攻堅必要裝備。


    這當中,首次實用於戰場的六門十三年式420毫米超重型榴彈炮係專為對付鋼筋水泥結構的強固堡壘而設計,炮管長7公尺。全重120噸,可發射重達1000公斤的巨型混凝土破壞彈,射程14公裏,有意思的是,以上技術性能與去年德國用於攻破比利時列日要塞地克虜伯“大貝莎”420毫米攻城炮極為相近,不過帝國軍工部門極力否認戰前曾得到過德方的技術支持,證據就是帝國同時還研製了德國所沒有的十四年式460毫米超大口徑攻城迫擊炮――但就口徑而言,僅次於法軍裝在列車上的520毫米榴彈炮(彈重1400公斤。射程16公裏。連炮車全重290噸),可列世界第二。


    十四年式攻城迫擊炮炮管長四公尺。全重70噸,可發射1500公斤重地爆破彈和混凝土破壞彈,射程6500米,使用方法與十三年式相同――拆成若幹部件運輸,進入陣地後再組裝並安置在特製的混凝土基座上發射。由於該炮射程近,容易遭到敵方火力反擊,也可安裝在特製的軌道炮車上,利用鐵道機動發射,這次運到烏蘭烏德前線的4門十四年式迫擊炮中隻有2門配裝專用軌道炮車,另外2門隻能采取基座發射方式。


    亞俄戰爭時期遺留下來的8門三年式380毫米攻城迫擊炮也運到了這裏,這種老式巨炮全重69噸,相對十四年式卻隻能發射750公斤重的炮彈,射程5700米,性能已顯落後,好在烏蘭烏德要塞周邊並非一馬平川,總歸還有第一集團軍先前奪取的幾處山崗高地可供這種大仰角高彈道的家夥躲在後邊跨山發炮。


    亞俄戰爭中大量使用地一年式305毫米重野戰榴彈炮運來了24門,該炮全重36噸,發射350公斤榴彈時最大射程8公裏,該炮一開始就被設計為具有一定機動性的野戰重炮,既可以大群騾馬或大馬力拖拉機整體拖曳炮車,也可分拆成數十個部件由馬車或輕型機動車載運,對後勤壓力較小,是野戰部隊在遠離鐵路線時惟一可依賴的攻城重炮。


    最引人注目的還是四門占用了整整十二列標準軍列(四列載炮,八列載待發炮彈)的四年式305毫米列車加農炮,這種誕生於亞俄戰爭期間的遠射重炮改裝自海軍戰艦主炮,發射450公斤榴彈時最大射程22公裏,原本打算用於遠距離轟擊海參崴港內的俄第一太平洋艦隊戰艦,惟一的樣炮卻在隻有未來人集團所知地“特遣隊事件”中被來自2039年地自行火炮齊射打成了渣……3個月前的阿拉木圖要塞攻略戰中,這種依靠鐵道快速機動、利用急造軍鐵調整射擊範圍地遠射重炮在敵要塞炮射程外安然發射的樣子給相關人員留下了深刻印象。


    最後,30具沒有炮管、僅僅是底座上安了個棒式穩定器的十年式320毫米擲彈器將設法部署到接近敵堡壘的一線平行壕中,這種固定仰角的近迫攻城武器帶彈全重1200公斤,彈重300公斤,射程1000米,破壞力驚人且不易被對方發現和摧毀。


    5月初,所有攻城重炮、擲彈器就位,集團軍原有的500門大炮(不包括步兵炮和120毫米以下迫擊炮)也早已完成再部署,第五航空集團亦整備充分,萬事俱備,隻欠東風――一段適合大規模炮擊和轟炸、又利於特種煙霧彈使用的好天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鐵血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月蘭之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月蘭之劍並收藏鐵血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