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春醒(六)
馬來半島與新加坡本島之間隔有一千多公尺寬的柔佛海峽,一條長堤連接起海峽南北的的新加坡和柔佛巴魯,3月底,英聯邦軍在把最後一批部隊從馬來半島撤到新加坡後,將長堤炸毀,企圖依托海峽天塹暫時阻擋來勢洶洶的東亞聯軍。
1915年4月5日,袁世凱上將在柔佛州中部的居鑾指揮所下達了進攻計劃,決定於4月15日24時發動對新加坡島的登陸作戰,第一南海集團各部隨即按此期限抓緊時間進行攻擊前的準備工作。
到攻擊發起前,集結在柔佛海峽北岸的地麵部隊有6個中國師(缺7個營)約8萬兵力,另有兩個暹羅師和7個中國營分置於馬來半島各要點以保衛交通線、維持治安。
袁世凱也好,大本營也好,都沒有讓暹羅軍參與新加坡攻略的打算。
事實上,根據暹羅參戰前中暹達成的密約,戰爭勝利後,暹羅不但可以收複早先被英國割去的馬來亞北部吉打、玻璃市、吉蘭丹、丁加奴四州大部,還將得到中南部的彭亨州大部及霹靂州、雪蘭莪州、德美蘭州、柔佛州各一部作為獎賞,其餘華人占多數經濟也較發達的地區(主要集中在半島沿海一帶,包括:半島西海岸的吉打州一部、檳榔嶼州全部、霹靂州一部、包括吉隆坡市在內的雪蘭莪州大部、德美蘭州大部、馬六甲州全部,半島南端的柔佛州大部,以及東海岸的彭亨州一部――詳見新圖冊)則由華軍單獨占領,暹軍不得進入。位於半島之外,華人占絕對多數且戰略價值極高的新加坡自然就更不容這位小夥伴染指了。
航空部隊方麵,協同機動艦隊將敵駐新加坡航空部隊打成殘廢之後,配屬第一南海集團的第5航空集團在地麵部隊全力協助下。迅速搶修和拓展了半島南部的前進基地,趕在規定時限前順利完成了計劃部署,並立即以壓倒性優勢掌握了戰區製空權。
袁世凱司令部擬定的地新加坡攻略計劃堪稱名副其實的“聲東擊西”:即將主登陸場選在長堤以西,以嫻熟登陸戰技的陸戰3師和步兵110師為先鋒,戰力較充實的亞解第2軍(轄南洋義勇301、302師)為後續,實施主攻。而將之前作戰中損耗較大的第72軍(轄步兵143、144師)部署在長堤以東,擔任佯攻以牽製敵軍。
4月15日之前,第72軍多次進行佯動。在敵軍眼皮底下構築假炮兵陣地,沿著海岸大搖大擺地頻繁調動部隊,派出小股部隊實施夜間渡海偵察並故意讓對方發覺,做出準備從長堤以東橫渡海峽的樣子。第5航空集團也受命集中轟炸長堤以東的樟宜、實裏達、森巴旺等海岸要地,而對長堤以西海岸很少給予“關照”。不明就裏的英軍指揮部果然下令將兩個印度師部署在堤東地區,隻在堤西方麵部署了殘缺不全地澳大利亞師。
是時,防衛新加坡的英聯邦軍包括3個印度師、1個澳大利亞師和1個加強的英國旅,連同部分臨時動員的義勇軍。總兵力超過八萬人,其中參加過半島作戰的2個印度師和惟一的澳大利亞師均嚴重缺員且士氣低落,不足依恃。
島上的的岸防炮群雖威力強大,卻隻設在東岸和南岸,做扼守新加坡海峽之用。僅有極少數可大角度回旋指向半島方麵,其背後地武知吉馬山要塞群距柔佛海峽尚遠,且要塞炮台以中小口徑速射炮為主,重炮寥寥無幾。海峽近岸的防禦設施全是開戰後臨時構築起來的。到華軍登陸之前,不過沿岸拉起一排鐵絲網、挖出一兩道塹壕外加若幹交通壕而已。
麵對海峽那邊士氣高昂且掌握了製空權的華軍精銳之師,英軍指揮部並無守住灘頭的把握,反複思量之下,羅森伯格決定以最精銳地英國旅扼守武知吉馬山的陸防要塞群,作為生力軍新近渡海而來的一個印度師防禦武知吉馬山東西兩邊的平原地帶,海峽方麵能守則守,不能守則退。企圖依托武知吉馬山一線地“無敵壁壘”遲滯華軍攻勢,消耗其有生力量,“打一場海參崴式的光榮的要塞保衛戰”。
4月13日,作為佯攻作戰的一部分,第72軍以1個步兵營為基幹組成先遣支隊,由半島作戰中曾大出風頭的吳佩孚準將指揮,趁夜一舉襲奪位於新加坡本島東北的烏敏島,在島上架起山炮和迫擊炮猛烈轟擊不遠處的樟宜海軍基地和陸軍機場。此舉成功吸引了英軍的注意力。羅森伯格從為數不多地預備隊中抽出過半兵力前往馳援。
4月15日午夜,華軍500門大炮一起開火。先是一股腦猛擊堤東地區,轉移敵軍注意力,待陸戰3師和步兵110師的一萬五千名官兵搭乘400餘艘折疊式機動登陸艇相繼出發後,才轉而集中炮擊堤西地區的預定登陸場,冰雹般密匝匝落下的炮彈進一步摧殺了袋鼠國守軍早已不堪的士氣。炮火剛一轉向縱深,第一波登陸艇恰好蜂擁搶灘,打前鋒的海軍陸戰隊員借著夜暗掩護衝上灘頭,以果敢堅決的白刃突擊(當然也少不了擲彈筒和輕機槍的密接支援)一舉攻破當麵陣地,繼而擇要固守,掩護後續地陸軍部隊上岸。
至15日中午,堤西地區地林厝、蔡厝諸港落入華軍手中,攜帶重武器的陸軍大部隊隨即乘上海軍地機械化登陸艇或征用來的小型民船,“鞋底都沒弄濕”地湧上島來。
15日夜,完成佯攻任務的第72軍在已上陸的主攻部隊策應下,斷然從長堤東側越海突擊,擊潰當麵的印度守軍,分別於16日攻占實裏達海軍基地、17日攻占樟宜海軍基地和陸軍機場。
4月17日,袁世凱司令官率其前方指揮部渡過柔佛海峽,親臨島上前線指揮作戰,此時,華軍登島兵力已達四萬餘人,攜大炮80門、戰車20部,各部接連擊潰敵軍反撲,相繼挺進到武吉知馬山下。
馬來半島與新加坡本島之間隔有一千多公尺寬的柔佛海峽,一條長堤連接起海峽南北的的新加坡和柔佛巴魯,3月底,英聯邦軍在把最後一批部隊從馬來半島撤到新加坡後,將長堤炸毀,企圖依托海峽天塹暫時阻擋來勢洶洶的東亞聯軍。
1915年4月5日,袁世凱上將在柔佛州中部的居鑾指揮所下達了進攻計劃,決定於4月15日24時發動對新加坡島的登陸作戰,第一南海集團各部隨即按此期限抓緊時間進行攻擊前的準備工作。
到攻擊發起前,集結在柔佛海峽北岸的地麵部隊有6個中國師(缺7個營)約8萬兵力,另有兩個暹羅師和7個中國營分置於馬來半島各要點以保衛交通線、維持治安。
袁世凱也好,大本營也好,都沒有讓暹羅軍參與新加坡攻略的打算。
事實上,根據暹羅參戰前中暹達成的密約,戰爭勝利後,暹羅不但可以收複早先被英國割去的馬來亞北部吉打、玻璃市、吉蘭丹、丁加奴四州大部,還將得到中南部的彭亨州大部及霹靂州、雪蘭莪州、德美蘭州、柔佛州各一部作為獎賞,其餘華人占多數經濟也較發達的地區(主要集中在半島沿海一帶,包括:半島西海岸的吉打州一部、檳榔嶼州全部、霹靂州一部、包括吉隆坡市在內的雪蘭莪州大部、德美蘭州大部、馬六甲州全部,半島南端的柔佛州大部,以及東海岸的彭亨州一部――詳見新圖冊)則由華軍單獨占領,暹軍不得進入。位於半島之外,華人占絕對多數且戰略價值極高的新加坡自然就更不容這位小夥伴染指了。
航空部隊方麵,協同機動艦隊將敵駐新加坡航空部隊打成殘廢之後,配屬第一南海集團的第5航空集團在地麵部隊全力協助下。迅速搶修和拓展了半島南部的前進基地,趕在規定時限前順利完成了計劃部署,並立即以壓倒性優勢掌握了戰區製空權。
袁世凱司令部擬定的地新加坡攻略計劃堪稱名副其實的“聲東擊西”:即將主登陸場選在長堤以西,以嫻熟登陸戰技的陸戰3師和步兵110師為先鋒,戰力較充實的亞解第2軍(轄南洋義勇301、302師)為後續,實施主攻。而將之前作戰中損耗較大的第72軍(轄步兵143、144師)部署在長堤以東,擔任佯攻以牽製敵軍。
4月15日之前,第72軍多次進行佯動。在敵軍眼皮底下構築假炮兵陣地,沿著海岸大搖大擺地頻繁調動部隊,派出小股部隊實施夜間渡海偵察並故意讓對方發覺,做出準備從長堤以東橫渡海峽的樣子。第5航空集團也受命集中轟炸長堤以東的樟宜、實裏達、森巴旺等海岸要地,而對長堤以西海岸很少給予“關照”。不明就裏的英軍指揮部果然下令將兩個印度師部署在堤東地區,隻在堤西方麵部署了殘缺不全地澳大利亞師。
是時,防衛新加坡的英聯邦軍包括3個印度師、1個澳大利亞師和1個加強的英國旅,連同部分臨時動員的義勇軍。總兵力超過八萬人,其中參加過半島作戰的2個印度師和惟一的澳大利亞師均嚴重缺員且士氣低落,不足依恃。
島上的的岸防炮群雖威力強大,卻隻設在東岸和南岸,做扼守新加坡海峽之用。僅有極少數可大角度回旋指向半島方麵,其背後地武知吉馬山要塞群距柔佛海峽尚遠,且要塞炮台以中小口徑速射炮為主,重炮寥寥無幾。海峽近岸的防禦設施全是開戰後臨時構築起來的。到華軍登陸之前,不過沿岸拉起一排鐵絲網、挖出一兩道塹壕外加若幹交通壕而已。
麵對海峽那邊士氣高昂且掌握了製空權的華軍精銳之師,英軍指揮部並無守住灘頭的把握,反複思量之下,羅森伯格決定以最精銳地英國旅扼守武知吉馬山的陸防要塞群,作為生力軍新近渡海而來的一個印度師防禦武知吉馬山東西兩邊的平原地帶,海峽方麵能守則守,不能守則退。企圖依托武知吉馬山一線地“無敵壁壘”遲滯華軍攻勢,消耗其有生力量,“打一場海參崴式的光榮的要塞保衛戰”。
4月13日,作為佯攻作戰的一部分,第72軍以1個步兵營為基幹組成先遣支隊,由半島作戰中曾大出風頭的吳佩孚準將指揮,趁夜一舉襲奪位於新加坡本島東北的烏敏島,在島上架起山炮和迫擊炮猛烈轟擊不遠處的樟宜海軍基地和陸軍機場。此舉成功吸引了英軍的注意力。羅森伯格從為數不多地預備隊中抽出過半兵力前往馳援。
4月15日午夜,華軍500門大炮一起開火。先是一股腦猛擊堤東地區,轉移敵軍注意力,待陸戰3師和步兵110師的一萬五千名官兵搭乘400餘艘折疊式機動登陸艇相繼出發後,才轉而集中炮擊堤西地區的預定登陸場,冰雹般密匝匝落下的炮彈進一步摧殺了袋鼠國守軍早已不堪的士氣。炮火剛一轉向縱深,第一波登陸艇恰好蜂擁搶灘,打前鋒的海軍陸戰隊員借著夜暗掩護衝上灘頭,以果敢堅決的白刃突擊(當然也少不了擲彈筒和輕機槍的密接支援)一舉攻破當麵陣地,繼而擇要固守,掩護後續地陸軍部隊上岸。
至15日中午,堤西地區地林厝、蔡厝諸港落入華軍手中,攜帶重武器的陸軍大部隊隨即乘上海軍地機械化登陸艇或征用來的小型民船,“鞋底都沒弄濕”地湧上島來。
15日夜,完成佯攻任務的第72軍在已上陸的主攻部隊策應下,斷然從長堤東側越海突擊,擊潰當麵的印度守軍,分別於16日攻占實裏達海軍基地、17日攻占樟宜海軍基地和陸軍機場。
4月17日,袁世凱司令官率其前方指揮部渡過柔佛海峽,親臨島上前線指揮作戰,此時,華軍登島兵力已達四萬餘人,攜大炮80門、戰車20部,各部接連擊潰敵軍反撲,相繼挺進到武吉知馬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