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方向(五)


    “夠了。”


    領袖一發話,任何爭執都必須暫停,這就是集團與議會的根本區別。


    集團每位成員按下手印簽下名字的“總則”中規定,集團會議的提案爭執不下時,由領袖裁決一切――戰爭時期,領袖高於一切!


    千樺有權力在她認為必要時行使裁決權,但現在她還不想動用那繼承自父親的合法權力,她很清楚,自己的實力還不足以保證那鐵的規則不至於淪落為廢紙一張,自己惟一可用的一顆棋絕不能輕易亮出,必須等待合適的時機……


    “劉元老,你來說說,為什麽印度攻略要到現在才提出。”


    時機不單單是等出來的,往往還需要恰到好處的調劑與引導。


    劉百良領了領袖大命,底氣十足地開口道:“之所以到現在才提出在馬來亞作戰後立即展開印度作戰,是因為一開始並沒有十足的把握取得夏威夷和南海海戰的全勝,也沒有預料到南洋作戰會如此順利。總參對戰爭開局曾有最壞的打算:第一、防衛菲律賓登陸場的南方方麵艦隊主力被敵聯合艦隊主力擊潰,登陸部隊陷入絕境;第二、攻擊夏威夷的機動部隊夜間被敵伏擊全滅,主力部隊被迫與毫發未損的敵戰列艦隊正麵交戰,根據海大兵棋推演的結果,我軍有六成把握重創敵艦隊,摧毀其六成以上主力艦,但己方也將付出五成主力艦戰沉或失去戰鬥力的代價――”


    “如果事情真到了那一步,別說印度攻略,南洋作戰到現在能進展到哪一步都不得而知。”


    “但事實證明,連我們自己也小看了航母機動部隊的威力。為什麽?技術所限,還不成熟嘛,木頭飛機能幹出什麽大事來?隻希望能打傷一批敵艦。讓本來就短腿的美國艦隊更加跑不起來,進一步拉大跟我們主力艦隊之間的速度差,好讓薩鎮冰他們也有機會再打個南海大海戰嘛。”


    “可是機動部隊往珍珠港一衝,我們自己都傻眼了,光飛機就幹掉了敵人六成主力艦,預定的主力決戰泡湯了,主力部隊毫發未損開到夏威夷,雖說沒能全殲敵主力艦隊。倒還是賺大了。”


    “另一方麵,林加延海戰,海空潛密切配合,重創敵聯合艦隊,還差點把敵人堵在海灣裏包了餃子,雖說馬升宇臨陣撤退之事有待商榷,但僅僅損失了幾艘老式巡洋艦,就完成了先前打算損失整個方麵艦隊來解決的任務。同樣是賺大了。”


    “正因為大賺了這兩筆,南洋地敵聯合艦隊一時喪失戰力,我主力部隊又得以迅速分兵回援,南方戰區製海權確保無虞,我軍輸送補給船隊暢通無阻。南洋方麵的進展才會如此神速。”


    “有了以上前提,印度攻略才能如此自然而然的作為正式提案拿出來。其實呢,印度攻略也好,美洲攻略也好。澳洲攻略也好,軍方都是認認真真做過兵棋推演的,推演的結果也都曾如實上報領袖以備參考。”


    說到這,劉百良頓住了,擠出所謂誠懇的目光,向領袖那邊尋求支援。


    “報告我都看過了,”千樺實話實說,“根據報告裏的設定條件。我自己也在電腦裏做過推演,結果大致相符――總參還是很用心的,我很放心。劉元老,你繼續說,為什麽總參最後選擇了以印度攻略為正式提案。”


    劉百良點點頭,喝口水,凜然道:“主戰略方向決定一切。”


    “主戰略方向在哪裏?亞歐大陸,世界島。主戰略是什麽?打通亞歐大陸。建立與盟國地聯係。同時解放協約國的亞非殖民地,削弱其戰爭潛力――”


    “登陸美國為了什麽?為了牽製美軍?還是為了牽製我軍?美國的重心在東部。登陸西部能砸爛多少壇壇罐罐?明說了吧,撐死了,我們也就能在太平洋那頭維持40個師作戰,要這麽幹,印度洋到澳洲方麵就隻能采取守勢,我們與盟軍會師的惟一希望就是幹掉e國,惟一通道就是那條與中德不同軌距的漫長鐵路。”


    “40個師能一下投進去嗎?不行,要先開出幾個灘頭登陸場,鞏固了灘頭陣地,還要往內地建立掩護陣地,掩護陣地鞏固了,再去攻城,打下一兩個港口,再通過港口接收援軍和補給,再慢慢往周圍擴張。可美國人也不傻啊,美國鐵路那麽發達,通訊又那麽發達,一發現我軍登陸,電話一報,地圖一看,命令一下,火車一上,幾個團幾個師湧過來,把你圍個水泄不通。”


    “是,我們有兩棲裝甲部隊,我們還有航母,有戰列艦,一開始拚死了打,是能奪下一片地方,可這跟登陸瓦胡島的時候不是一回事。瓦胡島是被我們圍死了,敵人打死一個少一個,我軍則源源不斷湧上來;地方小,也不用考慮補給,戰車從北岸開到南岸都不用停車加油;不用考慮反遊擊,最多幾個敗兵躲進山裏,遲早餓死。”


    “換到大陸上,完全不同了,就拿e國來比照,德奧牽製了e國的絕大部分兵力,我們還在遠東打得那麽吃力,美國是不用考慮本土兩線作戰的,工業力又遠在我國之上,讓他們坐在本土設防以待,我們辛辛苦苦跨海去攻,這不是犯昏麽。”


    “歸根結底,我們是絕無力量在美國本土擊敗美國地,美國西部將成為我軍的絞肉機,而我軍最終還是要被趕下海的,這會對士氣民心造成嚴重打擊。而美國人很可能會因為本土被荼毒而更加同仇敵愾,恐怕不打到我們本土是不肯罷休的,往後的和談之門可就難打開了。”


    劉百良頓了頓,看到莫寧還是一副不信任地表情,搖搖頭,又喝了口水。


    “剛才說的,也許有人還不能理解,我就簡單說一下兵棋推演的結果吧。要登陸美國,全麵平定南洋是前提,否則船隻不夠,登陸作戰將後繼無力,由當前南洋方麵的進展來看,起碼要到5、6月份才能完成對美準備。估計在此期間,美軍可完成30到40個師地編組。我軍在優勢海空支援下,初期有可能奪取沿海狹窄地帶為據點,並通過沿海的南北縱向鐵路連為一氣,並在鞏固登陸場後的3到6個月內,將登陸總兵力增加到40個師,這時,經過一段時間補充重整的美國海軍將想法設法恢複在太平洋的活動,海軍壓力增大,我們也將無力維持更多陸軍部隊在美作戰。”


    “戰事進入1916年,美軍兵力將進一步擴充為60個師,估計到年中可達到90個師,400萬人,海軍在年底之前估計可補充7到8艘無畏艦和大量輔助艦隻,基本戰力可恢複到珍珠港之前。即便全力支援,派遣軍最多也就能撐到17年初――屆時半數以上師團將被徹底殲滅,總參選擇了在16年秋主動撤出,估計在此期間,我軍傷亡的兵員將超過100萬,差不多等於參戰各師全部打光了一遍。”


    “就算是這樣,”劉百良突然加重了語氣,“根據對俄作戰兵棋推演的最好結果,也要到16年中期才能解決e國,德軍最快要到16年秋才能將東線兵團調回西線,帝國的援軍則要到16年底才能奔赴歐洲。那個時候,美援也該源源不斷抵達歐洲了,經過本土實戰磨練地美軍,戰力將更為可觀,從這方麵來看,大概還要感謝我軍給了他們鍛煉的機會。”


    “而我們呢,在大洋那一頭消耗大量兵力物資,到底得到什麽了?定為泛利益圈的印度洋、波斯灣沿岸,還有澳洲,都好端端地留在英國人手裏,可到了這時候,回過氣來的美國海軍也該籌劃太平洋大反攻了,就輪不到我們選擇對手啦。”


    莫寧聽到這裏,摘下眼鏡,認真地盯住劉百良:“可照劉元老說的,若是不打美國,美國就有能力在1916年大舉支援歐洲,我可不認為擺擺迷魂陣就能把美國人拖兩年,手頭有60個師的時候他根本不必擔心我們登陸,不是嗎?”


    劉百良沒有直接反駁,語氣反倒平靜下來。


    “在那個世界的一戰中,印度為英國提供了80萬兵員,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提供了超過50萬兵員,占英帝國動員總兵力的百分之十五,英國還從印度和澳洲獲取了大量戰爭物資。如果我們進攻印度,同時擺出進攻澳洲地姿態,英國非但無法得到這些地區兵員和物資地支持,反而要分兵保護,可投入歐洲戰場的兵力勢必有所削減,不足地物資也不得不伸手向美國要,一定程度上就抵消了美援對英法的增強效用。完全未經實戰的美國菜鳥到了歐洲戰場,也需要時間整訓適應,初期的戰鬥力有限,很難起到決定作用。”


    “再者,若能如兵棋推演的最好結果,於16年中期打通印度洋航線,巴爾幹方麵的形勢又正常發展的話,我國與盟國之間就開辟了一條新的交通線,與通過e國的交通線相比,前半段是海運,後半段的鐵路裏程又隻是過俄鐵路的三分之一弱,援德效率將大大提高。同時,進軍波斯灣也將切斷協約國經過波斯的對俄援助路線,解放波斯後,我軍將與盟軍聯為一氣,形成緊密的對俄陸上包圍圈,更有效地打擊e國,進一步瓦解其鬥誌。”


    千樺看了一眼正低頭擦拭鏡片的莫寧,覺得時機到了。


    “不錯,主戰略方向決定一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鐵血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月蘭之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月蘭之劍並收藏鐵血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