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棧道-巴拿馬(二)
西姆斯並非第一次在總統麵前表達對巴拿馬運河的擔憂。
1913年10月,威爾遜總統親自啟動加通大壩閘門,宣布巴拿馬運河竣工。這條運河將東西海岸間的航程縮短了差不多一半,這也使得美國海軍主力艦隊迅速進駐夏威夷成為可能。要知道,從東海岸紐約到西海岸舊金山,若繞道合恩角,航程要超過一萬五千海裏。與此形成不祥對照的,就是1904年覆滅在南中國海的俄第二太平洋艦隊,其預定從芬蘭灣開往海參崴的總航程達到一萬八千海裏,正好是在走到一萬五千海裏的時候遭到東亞聯合艦隊的打擊,一天之內損失殆盡。
就中美開戰後的情況來看,運河若被摧毀,美國艦船在東西海岸間的航行時間勢必倍增,這對西海岸的防衛以及未來在太平洋地區的反攻都將產生不利影響。
雖說自1903年通過《海約翰埃爾達條約》取得寬10英裏、麵積1432平方公裏的運河區之後,美國陸海軍就開始了在運河區的軍事基地建設,但直到1914年運河完工,陸軍僅在科隆和巴拿馬城附近建成了兩處陸軍兵營,駐紮兵力不到一個團,海軍也隻是在民間公司的協助下在科隆港和巴拿馬港修建了少量海軍設施。
歐戰爆發後,來自中國的軍事威脅日益凸顯,隨著海軍艦隊主力從大西洋移駐太平洋,作為艦隊最便捷最有效率的增援補給通道,巴拿馬運河的重要性不容忽視,對運河區防禦的強化也就提上了日程。
海軍的計劃是在運河的太平洋一側修建海防要塞和海軍基地,部署重炮、魚雷艇、潛艇和水上飛機,但由於形勢變化,永備海防要塞的計劃被取消。改為修建若幹臨時海防炮台,計劃中要耗費十幾個月才能完成地現代化海軍基地則盡量以巴拿馬港的已有設施將就替代。
陸軍則製訂了必要時控製巴拿馬全境,阻止敵軍包抄登陸的全盤方案,計劃在戰爭爆發後的一周內進駐科隆和巴拿馬城,一個月內進占巴拿馬全境各要點。
到珍珠港事件前夕,海軍已在運河區太平洋一側開工5座海防炮台和2座陸防炮台,計劃安放1座雙聯14英寸艦炮,2座雙聯和4座單裝12英寸艦炮。5門10英寸要塞炮,8門8英寸艦炮、7門6英寸艦炮,以及若幹4英寸艦炮和3英寸野炮,實際上隻有8英寸炮和6英寸炮安放完畢。陸軍則將運河區的駐軍增加到3個團,並加強有6個炮兵連和3個騎兵連,相對地,被美國“保護”著的巴拿馬政府,其手中全部的武裝力量不過是一支600人的國民衛隊和數百名警察。
夏威夷淪陷後。陸軍立即“和平進駐”巴拿馬全境,並在1個月內將駐軍增加到7個步兵團、16個炮兵連(其中4個重炮連)和6個騎兵連。
海軍則加緊修築炮台工事,4周內完成了全部10英寸炮和單裝12英寸炮地安置,並將原本預備用於夏威夷防禦的一批防空武器――包括24門3英寸高射炮、12門1磅高射機關炮及32套高射機槍――集中部署於船閘和加通水壩附近。
此外,由前陸軍航空總監威廉比利米切爾上校指揮的陸軍第10航空隊(34架陸基飛機)和威廉b弗萊徹準將指揮的海軍航空兵第1混合聯隊(25架水上飛機)也在幾天前完成了在巴拿馬的部署。
即便如此。西姆斯還是放不下心。
對方要破壞運河,已知的辦法有三種:登陸、炮擊、空襲。
巴拿馬地勢以山地為主,最高峰奇裏基火山海拔3475米,境內雨林密布。山隘險要,沿海多峭壁陡岸,美陸軍又已集結重兵防範,對方強行登陸勢必要付出巨大代價,即便僥幸攻入運河區也很可能是得不償失。
以第3艦隊的實力顯然是無法阻擋敵主力艦隊攻入巴拿馬灣的,但即便對方動用14英寸級地戰列艦主炮,想要破壞13到15米深、150到304米寬、開鑿在岩石山體中的運河水道也並非易事。薄弱環節在連通海拔26米的加通湖與太平洋之間的兩座船閘上,但船閘並非建在海口處。靠太平洋一側最近的二級船閘深入內陸十多公裏,又有山勢遮擋,戰艦就算冒險開到岸邊轟擊,也未必能準確命中。
空襲是最值得擔心地,靠大西洋一側的加通水壩一但被摧毀,加通湖水一瀉而空,整個運河將陷入癱瘓,而修複大壩絕非一朝一夕之事。好在有專家論證。要摧毀重力壩型的加通水壩。須1噸以上tnt炸藥在水線下5到10米緊貼壩體爆炸,也就是說。要動用3到5噸重的巨型魚雷或炸彈,而根據夏威夷作戰中取得地情報,敵艦載攻擊機的載彈量不超過1000磅(454公斤)。而看似薄弱的船閘閘門其實全由鋼鐵製成,每扇重745噸,厚達一米多,強度勝過戰列艦艦體,且閘門寬度不過33點5米,攻擊難度遠遠超過珍珠港中那些動輒200米長的戰列艦。
困難是有的,可天知道中國人還藏了多少秘密。
珍珠港事件之前,誰能料到不可一世的戰列艦隊會敗給那些不起眼的小蒼蠅?
西姆斯寧願相信對方有能力克服那些困難,夏威夷失守以來,凡事先往最壞的方麵去想已成了西姆斯地習慣。
“如果運河被摧毀,我們該怎麽辦?”
西姆斯總算下定決心提出了這個在胸中徘徊已久的問題。
史汀生無所謂地聳聳肩:“這有什麽關係?難道戰爭在1913年爆發,我們就束手無策了嗎?一直以來海軍不就是以沒有運河為前提製訂對華作戰計劃的嗎?”
“珍珠港之後,一切計劃都報廢了。”西姆斯冷笑道。
“那就重新製訂沒有運河的計劃,海軍既然撤出了太平洋,西海岸被登陸也好,巴拿馬被摧毀也好,都是我們必須忍受的可能。”史汀生顯然還在對海軍的撤退耿耿於懷。
安坐白宮拌嘴鬥架的大人物們當然看不見,巴拿馬城以南200海裏,一支跨越太平洋而來的龐大艦隊正破浪疾弛,鑲嵌龍紋地艦艏整齊地指向美洲大陸,目標――運河。
西姆斯並非第一次在總統麵前表達對巴拿馬運河的擔憂。
1913年10月,威爾遜總統親自啟動加通大壩閘門,宣布巴拿馬運河竣工。這條運河將東西海岸間的航程縮短了差不多一半,這也使得美國海軍主力艦隊迅速進駐夏威夷成為可能。要知道,從東海岸紐約到西海岸舊金山,若繞道合恩角,航程要超過一萬五千海裏。與此形成不祥對照的,就是1904年覆滅在南中國海的俄第二太平洋艦隊,其預定從芬蘭灣開往海參崴的總航程達到一萬八千海裏,正好是在走到一萬五千海裏的時候遭到東亞聯合艦隊的打擊,一天之內損失殆盡。
就中美開戰後的情況來看,運河若被摧毀,美國艦船在東西海岸間的航行時間勢必倍增,這對西海岸的防衛以及未來在太平洋地區的反攻都將產生不利影響。
雖說自1903年通過《海約翰埃爾達條約》取得寬10英裏、麵積1432平方公裏的運河區之後,美國陸海軍就開始了在運河區的軍事基地建設,但直到1914年運河完工,陸軍僅在科隆和巴拿馬城附近建成了兩處陸軍兵營,駐紮兵力不到一個團,海軍也隻是在民間公司的協助下在科隆港和巴拿馬港修建了少量海軍設施。
歐戰爆發後,來自中國的軍事威脅日益凸顯,隨著海軍艦隊主力從大西洋移駐太平洋,作為艦隊最便捷最有效率的增援補給通道,巴拿馬運河的重要性不容忽視,對運河區防禦的強化也就提上了日程。
海軍的計劃是在運河的太平洋一側修建海防要塞和海軍基地,部署重炮、魚雷艇、潛艇和水上飛機,但由於形勢變化,永備海防要塞的計劃被取消。改為修建若幹臨時海防炮台,計劃中要耗費十幾個月才能完成地現代化海軍基地則盡量以巴拿馬港的已有設施將就替代。
陸軍則製訂了必要時控製巴拿馬全境,阻止敵軍包抄登陸的全盤方案,計劃在戰爭爆發後的一周內進駐科隆和巴拿馬城,一個月內進占巴拿馬全境各要點。
到珍珠港事件前夕,海軍已在運河區太平洋一側開工5座海防炮台和2座陸防炮台,計劃安放1座雙聯14英寸艦炮,2座雙聯和4座單裝12英寸艦炮。5門10英寸要塞炮,8門8英寸艦炮、7門6英寸艦炮,以及若幹4英寸艦炮和3英寸野炮,實際上隻有8英寸炮和6英寸炮安放完畢。陸軍則將運河區的駐軍增加到3個團,並加強有6個炮兵連和3個騎兵連,相對地,被美國“保護”著的巴拿馬政府,其手中全部的武裝力量不過是一支600人的國民衛隊和數百名警察。
夏威夷淪陷後。陸軍立即“和平進駐”巴拿馬全境,並在1個月內將駐軍增加到7個步兵團、16個炮兵連(其中4個重炮連)和6個騎兵連。
海軍則加緊修築炮台工事,4周內完成了全部10英寸炮和單裝12英寸炮地安置,並將原本預備用於夏威夷防禦的一批防空武器――包括24門3英寸高射炮、12門1磅高射機關炮及32套高射機槍――集中部署於船閘和加通水壩附近。
此外,由前陸軍航空總監威廉比利米切爾上校指揮的陸軍第10航空隊(34架陸基飛機)和威廉b弗萊徹準將指揮的海軍航空兵第1混合聯隊(25架水上飛機)也在幾天前完成了在巴拿馬的部署。
即便如此。西姆斯還是放不下心。
對方要破壞運河,已知的辦法有三種:登陸、炮擊、空襲。
巴拿馬地勢以山地為主,最高峰奇裏基火山海拔3475米,境內雨林密布。山隘險要,沿海多峭壁陡岸,美陸軍又已集結重兵防範,對方強行登陸勢必要付出巨大代價,即便僥幸攻入運河區也很可能是得不償失。
以第3艦隊的實力顯然是無法阻擋敵主力艦隊攻入巴拿馬灣的,但即便對方動用14英寸級地戰列艦主炮,想要破壞13到15米深、150到304米寬、開鑿在岩石山體中的運河水道也並非易事。薄弱環節在連通海拔26米的加通湖與太平洋之間的兩座船閘上,但船閘並非建在海口處。靠太平洋一側最近的二級船閘深入內陸十多公裏,又有山勢遮擋,戰艦就算冒險開到岸邊轟擊,也未必能準確命中。
空襲是最值得擔心地,靠大西洋一側的加通水壩一但被摧毀,加通湖水一瀉而空,整個運河將陷入癱瘓,而修複大壩絕非一朝一夕之事。好在有專家論證。要摧毀重力壩型的加通水壩。須1噸以上tnt炸藥在水線下5到10米緊貼壩體爆炸,也就是說。要動用3到5噸重的巨型魚雷或炸彈,而根據夏威夷作戰中取得地情報,敵艦載攻擊機的載彈量不超過1000磅(454公斤)。而看似薄弱的船閘閘門其實全由鋼鐵製成,每扇重745噸,厚達一米多,強度勝過戰列艦艦體,且閘門寬度不過33點5米,攻擊難度遠遠超過珍珠港中那些動輒200米長的戰列艦。
困難是有的,可天知道中國人還藏了多少秘密。
珍珠港事件之前,誰能料到不可一世的戰列艦隊會敗給那些不起眼的小蒼蠅?
西姆斯寧願相信對方有能力克服那些困難,夏威夷失守以來,凡事先往最壞的方麵去想已成了西姆斯地習慣。
“如果運河被摧毀,我們該怎麽辦?”
西姆斯總算下定決心提出了這個在胸中徘徊已久的問題。
史汀生無所謂地聳聳肩:“這有什麽關係?難道戰爭在1913年爆發,我們就束手無策了嗎?一直以來海軍不就是以沒有運河為前提製訂對華作戰計劃的嗎?”
“珍珠港之後,一切計劃都報廢了。”西姆斯冷笑道。
“那就重新製訂沒有運河的計劃,海軍既然撤出了太平洋,西海岸被登陸也好,巴拿馬被摧毀也好,都是我們必須忍受的可能。”史汀生顯然還在對海軍的撤退耿耿於懷。
安坐白宮拌嘴鬥架的大人物們當然看不見,巴拿馬城以南200海裏,一支跨越太平洋而來的龐大艦隊正破浪疾弛,鑲嵌龍紋地艦艏整齊地指向美洲大陸,目標――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