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1月16日,位於庫侖以北360公裏、距離國境大約120公裏的色楞格河左岸小城新謝連金斯克郊外,一列運行於急造簡易鐵道上的輕便軍列在用枕木倉促構築的臨時站台旁緩緩停靠。
所謂急造簡易鐵道,不過是鏟除了地表鬆軟的積雪後,在堅實的凍土上直接鋪設枕木、鐵軌而成,這樣的臨時鐵路顯然無法承載沉重的標準軍列,也無法在夏天凍土解凍後繼續使用,其惟一的好處就是可以在短時間內建成,為疾速挺進的大軍及時運去糧草、彈藥、油料、重炮、補充兵……
眼下這列輕便軍列便是由礦山用的小機車拖帶,總共隻掛了不到二十節老式的小車皮,總載重不過七八十噸――這樣一小列簡陋粗糙不堪入目的車皮,每晝夜可在物資堆積如山的恰克圖兵站與周圍擠滿了卡車、馬車、雪橇的新謝連金斯克車站間往返兩趟,相當於60部兩噸半卡車一晝夜的運量,換句話說,可運來供1個重步兵軍全部人馬耗用一天的給養(彈藥除外)。
小車站是三天前才建起來的,三天以來,平均每三小時就有一趟列車停靠,由於人手和車輛不夠,從列車上卸下的物資來不及分送到倉庫也無法立即運往前線,便在站台周圍露天堆積起來。
一箱箱彈藥、一袋袋糧食、一桶桶汽油,層層疊疊,構成一座座毫無美感的方形高台,外麵裹著防水帆布,棋盤般地縱橫交錯開來,一小隊一小隊的衛兵牽著狼狗在其間幽靈般地巡邏――這的確是一座醞釀死亡的城市,在它的支持下,數百公裏外那一支支威武雄壯的鋼鐵雄師,將以敵人的鮮血與死屍,釀造名為勝利的甘醇美酒。
反過來,如果沒有這座城市,或是沒有創造這座城市的那條簡易鐵路,又或是少了在這座城市與前線部隊之間來回奔忙的卡車、馬車和雪橇――鋼鐵雄師遲早要變成廢鐵餓死鬼軍。
站台的另一頭,簡易鐵道遠遠地向北延伸,消失在滿目創痍的新謝連金斯克城與綴著雪掛的針葉林間。
這正是我們想要的天堂風景……但這還不夠,要到更前麵去,去欣賞那真正有意義的地獄景色……
“司令長官,該下車了。”
副官的提醒,打斷了王直感性化的放縱思緒,隻見他鷹目微閃,緩緩起身,披上副官呈來的翻毛將官大衣,手握柄間鑲嵌紅寶石的禦賜軍刀,邁著與年齡不甚相符的矯健狼步,意氣風發地走下列車,迎麵就是一列機械般“唰唰”敬禮的將領。
王直回過禮,目光一掃,領頭的兩位上將正是本方麵軍第4集團軍司令官趙民河及原屬東北方麵軍第3集團軍司令官趙飛雪,再過去就是兩人麾下的幾位中將軍長,個個披掛全套勳綬,皮靴擦得鋥亮,仿佛是在參加和平時期秋季大演習後的禦前閱兵。
現年四十六歲的趙民河上將,乍看起來有點知識分子般文弱的麵孔卻不協調地搭配著塊塊肌肉鼓起的壯碩身軀,在上次亞俄戰爭中,他曆任海參崴方麵第三軍團參謀長、海參崴集團軍參謀長、西部方麵第五軍團司令官,曾於雙城子戰役中前出到第一線視察敵情,突遭敵騎兵襲擊,親執軍刀與敵肉搏,手刃敵兵十餘,其武勇強悍可見一斑。“大膽”、“主動”、“靈活”、“敏銳”、“具有全局意識”、――這正是王直在陸軍大學第11屆將官培訓班結業時給趙民河寫下的評語。
身材瘦高、臉上仍殘存不少年輕時美男子遺跡的趙飛雪則在上次戰爭中曆任第1軍團和第4集團軍司令官,現年四十九歲,天性樂觀,無論何時何地,隻要他願意,總能找到各種各樣的樂趣,最大的愛好是睡覺、美食、編笑話,他的司令部平時總是笑語連天――但這一切絲毫不影響他在需要的時候做出清醒而正確的判斷,本朝太祖武皇帝曾給予他如下的評語:“這家夥是天生的大兵團統帥。”
“校長,一路辛苦了。”趙民河率先向司令長官伸出了手。
事實上,站台上這些恭敬等候的將軍都少不了要尊稱王直一聲“校長”,在他們晉升將官的道路上,先後八年擔任陸軍大學校長的王直扮演了不可替代的指路人與裁判員角色。而在精熟另一時空某段曆史的王直聽來,享受這樣的待遇倒是別有一番滋味……
“諸位都辛苦了――”王直下意識地望了一眼站台那頭陰沉灰暗的天地線,深吸一口冰冷徹肺的清寒空氣,摘下手套,與眾將一一握手。
“我的前指在哪?”
“城裏,市政廳。”趙民河指了指遠處廢墟間隱約可見的一幢紅磚樓。
十分鍾後,王直踏入了他的前方指揮所。
“地圖。”
王直對正廳中央那鋪著潔白餐布、上麵整齊排放著西式餐具的餐桌毫無興趣。
趙飛雪小心地敲著邊鼓:“校長一路勞頓,不如先……”
“找個地方把我的地圖掛起來。”
趙民河趕緊搶到前麵領路:“校長請往這邊……”
二樓一間看起來像是市政人員辦公室的房間裏,倉促掛起了一張兩人多寬、一人多高的巨幅作戰地圖,上麵花花綠綠地標著箭頭、番號,截至1月15日為止的烏蘭烏德周邊敵我形勢在上麵一目了然:
由3個裝甲軍、禁衛第1軍和禁衛騎兵軍組成的左突擊集團在烏蘭烏德以西的色愣金斯克城下與敵遭遇,當麵之敵為2到3個軍,配屬數量不明的裝甲部隊。
邢嘵強中將的右突擊集團正以裝4軍和騎3軍各一部,沿烏蘭烏德往赤塔方向的鐵路線推進,與該部協同作戰的還有來自右主力集團的步兵第7軍主力和騎兵第4軍一部。右突擊集團的另一部,正沿烏達河穀向雅布洛諾夫山脈西側的幾個山口迂回,其中第12騎兵旅已突進到赤塔以西200公裏的波佩列奇諾耶――隻需再往東北方向行進100公裏即可徹底截斷赤塔守敵的退路。
原屬右突擊集團的步兵第7師和原屬右主力集團的步兵第10師重新由第5軍軍部統一指揮,留駐位於烏蘭烏德以東40公裏的奧諾霍伊,作為戰役總預備隊。
左主力集團的禁2軍和騎4旅已抵達烏蘭烏德城下,從左突擊集團手中接過了包圍烏蘭烏德之敵的重任。該集團的步兵第2軍正向烏蘭烏德以南60公裏的塔爾巴哈台挺進,步兵第1軍則尚未抵達新謝連金斯克。
所謂急造簡易鐵道,不過是鏟除了地表鬆軟的積雪後,在堅實的凍土上直接鋪設枕木、鐵軌而成,這樣的臨時鐵路顯然無法承載沉重的標準軍列,也無法在夏天凍土解凍後繼續使用,其惟一的好處就是可以在短時間內建成,為疾速挺進的大軍及時運去糧草、彈藥、油料、重炮、補充兵……
眼下這列輕便軍列便是由礦山用的小機車拖帶,總共隻掛了不到二十節老式的小車皮,總載重不過七八十噸――這樣一小列簡陋粗糙不堪入目的車皮,每晝夜可在物資堆積如山的恰克圖兵站與周圍擠滿了卡車、馬車、雪橇的新謝連金斯克車站間往返兩趟,相當於60部兩噸半卡車一晝夜的運量,換句話說,可運來供1個重步兵軍全部人馬耗用一天的給養(彈藥除外)。
小車站是三天前才建起來的,三天以來,平均每三小時就有一趟列車停靠,由於人手和車輛不夠,從列車上卸下的物資來不及分送到倉庫也無法立即運往前線,便在站台周圍露天堆積起來。
一箱箱彈藥、一袋袋糧食、一桶桶汽油,層層疊疊,構成一座座毫無美感的方形高台,外麵裹著防水帆布,棋盤般地縱橫交錯開來,一小隊一小隊的衛兵牽著狼狗在其間幽靈般地巡邏――這的確是一座醞釀死亡的城市,在它的支持下,數百公裏外那一支支威武雄壯的鋼鐵雄師,將以敵人的鮮血與死屍,釀造名為勝利的甘醇美酒。
反過來,如果沒有這座城市,或是沒有創造這座城市的那條簡易鐵路,又或是少了在這座城市與前線部隊之間來回奔忙的卡車、馬車和雪橇――鋼鐵雄師遲早要變成廢鐵餓死鬼軍。
站台的另一頭,簡易鐵道遠遠地向北延伸,消失在滿目創痍的新謝連金斯克城與綴著雪掛的針葉林間。
這正是我們想要的天堂風景……但這還不夠,要到更前麵去,去欣賞那真正有意義的地獄景色……
“司令長官,該下車了。”
副官的提醒,打斷了王直感性化的放縱思緒,隻見他鷹目微閃,緩緩起身,披上副官呈來的翻毛將官大衣,手握柄間鑲嵌紅寶石的禦賜軍刀,邁著與年齡不甚相符的矯健狼步,意氣風發地走下列車,迎麵就是一列機械般“唰唰”敬禮的將領。
王直回過禮,目光一掃,領頭的兩位上將正是本方麵軍第4集團軍司令官趙民河及原屬東北方麵軍第3集團軍司令官趙飛雪,再過去就是兩人麾下的幾位中將軍長,個個披掛全套勳綬,皮靴擦得鋥亮,仿佛是在參加和平時期秋季大演習後的禦前閱兵。
現年四十六歲的趙民河上將,乍看起來有點知識分子般文弱的麵孔卻不協調地搭配著塊塊肌肉鼓起的壯碩身軀,在上次亞俄戰爭中,他曆任海參崴方麵第三軍團參謀長、海參崴集團軍參謀長、西部方麵第五軍團司令官,曾於雙城子戰役中前出到第一線視察敵情,突遭敵騎兵襲擊,親執軍刀與敵肉搏,手刃敵兵十餘,其武勇強悍可見一斑。“大膽”、“主動”、“靈活”、“敏銳”、“具有全局意識”、――這正是王直在陸軍大學第11屆將官培訓班結業時給趙民河寫下的評語。
身材瘦高、臉上仍殘存不少年輕時美男子遺跡的趙飛雪則在上次戰爭中曆任第1軍團和第4集團軍司令官,現年四十九歲,天性樂觀,無論何時何地,隻要他願意,總能找到各種各樣的樂趣,最大的愛好是睡覺、美食、編笑話,他的司令部平時總是笑語連天――但這一切絲毫不影響他在需要的時候做出清醒而正確的判斷,本朝太祖武皇帝曾給予他如下的評語:“這家夥是天生的大兵團統帥。”
“校長,一路辛苦了。”趙民河率先向司令長官伸出了手。
事實上,站台上這些恭敬等候的將軍都少不了要尊稱王直一聲“校長”,在他們晉升將官的道路上,先後八年擔任陸軍大學校長的王直扮演了不可替代的指路人與裁判員角色。而在精熟另一時空某段曆史的王直聽來,享受這樣的待遇倒是別有一番滋味……
“諸位都辛苦了――”王直下意識地望了一眼站台那頭陰沉灰暗的天地線,深吸一口冰冷徹肺的清寒空氣,摘下手套,與眾將一一握手。
“我的前指在哪?”
“城裏,市政廳。”趙民河指了指遠處廢墟間隱約可見的一幢紅磚樓。
十分鍾後,王直踏入了他的前方指揮所。
“地圖。”
王直對正廳中央那鋪著潔白餐布、上麵整齊排放著西式餐具的餐桌毫無興趣。
趙飛雪小心地敲著邊鼓:“校長一路勞頓,不如先……”
“找個地方把我的地圖掛起來。”
趙民河趕緊搶到前麵領路:“校長請往這邊……”
二樓一間看起來像是市政人員辦公室的房間裏,倉促掛起了一張兩人多寬、一人多高的巨幅作戰地圖,上麵花花綠綠地標著箭頭、番號,截至1月15日為止的烏蘭烏德周邊敵我形勢在上麵一目了然:
由3個裝甲軍、禁衛第1軍和禁衛騎兵軍組成的左突擊集團在烏蘭烏德以西的色愣金斯克城下與敵遭遇,當麵之敵為2到3個軍,配屬數量不明的裝甲部隊。
邢嘵強中將的右突擊集團正以裝4軍和騎3軍各一部,沿烏蘭烏德往赤塔方向的鐵路線推進,與該部協同作戰的還有來自右主力集團的步兵第7軍主力和騎兵第4軍一部。右突擊集團的另一部,正沿烏達河穀向雅布洛諾夫山脈西側的幾個山口迂回,其中第12騎兵旅已突進到赤塔以西200公裏的波佩列奇諾耶――隻需再往東北方向行進100公裏即可徹底截斷赤塔守敵的退路。
原屬右突擊集團的步兵第7師和原屬右主力集團的步兵第10師重新由第5軍軍部統一指揮,留駐位於烏蘭烏德以東40公裏的奧諾霍伊,作為戰役總預備隊。
左主力集團的禁2軍和騎4旅已抵達烏蘭烏德城下,從左突擊集團手中接過了包圍烏蘭烏德之敵的重任。該集團的步兵第2軍正向烏蘭烏德以南60公裏的塔爾巴哈台挺進,步兵第1軍則尚未抵達新謝連金斯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