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w:450|h:143|a:l|u:/chapters/20102/5/10756340093908607]]]一九一五年一月十五日,京師,官街,帝國國會大廈。


    議長席上的新任眾議院兼參眾兩院聯席會議議長陳次虎敲了敲桌上的小錘子:“表決結果,五百二十八票讚成,三十五票反對,十五票棄權。本議長宣布,一九一五年帝國海軍補充法案依法通過,即日起生效。”


    旁聽席上頓時一陣歡呼雷動:


    “帝國萬歲!”


    “帝國海軍萬歲!”


    “帝國必勝――”


    列席的總理大臣楊正金微笑著轉向國防部海軍部長林泰曾大將:“林部長,國民對你們海軍的期望很高哪。”


    林泰曾謙遜地點頭道:“國民廣泛的支持是我軍奪取更偉大勝利的根本基礎,期待舉國一致的戰時體製能盡早建立和完善。”


    嘴上雖這麽說,林泰曾卻無法不沉醉於法案順利通過帶來的喜悅與自豪中。


    剛剛通過的一九一五年海軍造艦補充法案是在林泰曾主持製訂的海軍一九一五補充備忘錄的基礎上製訂的,該法案確定將一九一零海軍法案規定的主力艦建造計劃提前3年完成,即由1925年提前到1922年。


    其主要內容包括:


    一、繼續完成4艘1913-14年開工的海字改型戰列艦


    二、計劃1915年開工2艘天字號戰列艦、2艘遠字號戰列巡洋艦


    三、計劃1916年開工2艘天字號戰列艦和2艘遠字號戰列巡洋艦


    四、預計1917到18年開工4艘天字改型戰列艦,1919到20年開工4艘洋字號戰列艦


    五、繼續完成3艘1914年開工的豹字改輕巡洋艦和2艘昆侖改重巡洋艦,計劃1915-16年開工6艘豹字改輕巡洋艦和2艘昆侖改重巡洋艦


    七、繼續完成6艘1914年開工的陽字號驅逐艦,計劃在1915到16年開工40艘陽字號驅逐艦和16艘新型驅逐領艦(大型艦隊驅逐艦)。


    八、繼續完成完成14年開工的8艘鯊三型潛艦和6艘鯨三型潛艦,計劃在1915到16年開工36艘鯊三改型潛艦和36艘鯨三改型潛艦


    九、繼續完成14年開工的2艘大鵬級艦隊航空母艦,計劃在1915年開工4艘飛鳳級艦隊航空母艦,1916年開工4艘瑞雲級航空母艦,並在1915到16年將2到3艘高速遠洋郵輪改造為艦隊航空母艦。


    ……


    林泰曾還清楚的記得,自劃時代的新型戰列艦“北嶽”級下水後,帝國海軍經過了一段突飛猛進的跨越式大發展,尤其在主力艦的發展上,回想起來更是得意萬分。


    北嶽級之後,是所謂嶽字改型的發展。


    鑒於北嶽級設計上的成功,歐美列強也紛紛開始跟進發展各自的新銳戰艦,逐漸對北嶽級形成了後來居上的壓倒優勢。帝國為了繼續保持在海軍建設上的領先地位,決定建造“北嶽”級的改進型“東嶽”級,以增加防護力為主要目標,適當增強火力。


    原本國會海軍委員會提出應為新戰艦配備5座305毫米雙聯炮塔,但由於海軍艦政本部的極力反對,認為多了這一座炮塔又要霸占海軍不多的預算,且提出4座雙聯305/50倍火炮威力的方案足以壓製列強的新戰艦,總算勉強說服國會。“東嶽”級由此得以裝備了新型的305/50倍口徑的火炮,新型火炮比此前的305/45炮的初速增大17%,射程更遠,炮彈更重。防護方麵,雖然主裝甲帶厚度沒有變化,但加厚了炮塔、彈藥庫和動力係統的防護,在這些部位加厚了30毫米的裝甲。這與美國人在1912年提出“重點防護理論”似乎有所呼應,然而此時帝國的戰艦防禦設計還沒有完全脫離全麵防護的範疇,艦首尾部分仍占用了部分裝甲重量。


    而在建造船廠上,依舊選擇了上海的江南製造和大連的北洋重工。雖然帝國此時已經開始了海軍戰略基地的南移,擴建了廣州造船廠和馬尾造船廠,但由於二者尚無建造萬噸級戰艦的經驗,不得不特別調撥了一部分的海軍技術官員和上海、大連造船的技術人員,幫助新船廠的建設,但在“東嶽”級建造時,兩船廠仍在調整磨合階段,無力承擔建造任務。


    該級艦的預算在1907年順利通過,共建兩艘,即“西嶽”號和“東嶽”號。


    接下來就是過渡階段的“龍威”級。


    也正是在1907年,列強在各自的海軍年度擴軍備案上,都提出了建造裝備有更大口徑火炮的主力艦的方案。比如英國人的13點5英寸(343毫米)主炮已經進入測試狀態。而德國的350毫米主炮也進入研究狀態。帝國海軍在對新戰列艦火力和防護的論證裏,提出了以350毫米火炮為基準的方案。由於350火炮的威力過大,不能再和前麵的305炮相提並論,在防護上隻要求作到“以彼之矛,攻彼之盾,兩者相當”,然而此話卻在陸軍中被大加嘲笑,甚至報界也一度引為笑談――這是旁話不提。


    “龍威”級的服役重新給了列強一個震撼,無論火力、防護都躍上了一個新台階,可算是開創了一個新標準。由於在此前的技術儲備裏,帝國已經有了350火炮的預先研製方案,故350火炮的研究進展頗快。不像德國那般沒技術卻先到處叫囂:此時的德國才剛剛開始建造裝備305毫米火炮的“赫爾戈蘭”級,他們的第一款無畏艦“拿騷”級則隻裝備了280毫米口徑的主炮。


    “龍威”級戰列艦的防護水準讓英國同時期的戰列艦相形見絀――無論是船台上的“獵戶座”,還是已經通過議會審批的“喬治五世”級。英國人為了壓倒這款新銳戰艦,很快提出了“鐵公爵”級戰艦的建造計劃。


    該級艦預算於1909年通過,共兩艘,即“龍威”號,“鳳翔”號。


    之後便是被稱為“東亞聯盟通用戰列艦”的“波”字號戰列艦。


    雖然1909預算案建造的“龍威”級火力強大,防護充分,但數量不足,無法抵抗列強此刻建造的大批量的戰艦,由於仍舊使用煤炭為主要燃料,航速上的優勢也不明顯。英國此時已經開工建造了3級裝備343毫米主炮的戰艦,而美國也通過購買英國火炮提升了自身的技術水準,開始建造裝備356毫米口徑主炮的新戰艦。美國此時的“兩洋艦隊”的方案已經開始進入實施階段。他們將每年建造2條新戰艦,並將其中1艘部署在太平洋。如果美國人的計劃順利實現的話,到1915年,其裝備356毫米主炮的戰艦的數量將達到10條,質量和數量將遠遠超過帝國海軍。對於帝國來說,英國隻是遠在大西洋的威脅,而美國海軍無畏艦的建造速度將導致太平洋海軍勢力的急劇不平衡――美國已成為帝國最直接最嚴重的威脅。


    有鑒於此,海軍決定建造“波”字級――“龍威”級的改進型,此款戰艦一改帝國原本2條一級的建造方式,一舉建造4條,並打算以此組建鎮洋艦隊第二戰艦分隊。波字號重點加強了航速,使用了新型燃油機組。以動力係統技術上的突破為前提,帝國為了保證自己在戰列艦技術上的先進,勇於采用新技術,使其成為世界上第一款使用燃油機組的戰列艦。航速由煤油混燒的“龍威”級的22節提升到了25節,可謂當時世界第一的快速戰列艦。而原本預定裝備波字號的350/50倍口徑火炮由於技術的滯後,沒能及時裝備到波字號上,在海軍的提案裏準備把它裝備在下一級的“海”字號上。最後采用的350/45主炮由於采用新技術,炮管壽命已經增加到了300發,而非“龍威”級上的200發。其他武器係統基本沒有變化。防護上也隻是學習“東嶽”級的經驗,在炮塔,司令台,輪機艙,燃油艙上做了重點加強,使這些區段的最大裝甲厚度達到350毫米。


    而在建造風格上,除了使用“嶽”字號上的“飛剪”式水下船艏,“波”字號還采用了傾斜裝甲布置方式。主裝甲帶和司令台等部位的裝甲全部向外傾斜了15度。在近距離炮戰中,實際最厚300毫米的主裝甲帶具有相當於320毫米垂直鋼板的防護力。


    之後便是大名鼎鼎的“海”字號戰列艦。


    “波”字號戰艦的服役,大大刺激了大英帝國。英國同期的“鐵公爵”級還沒服役便已被超越,繼“龍威”級之後,帝國戰艦上的350火炮也再次把追求火力的英國人拋在了後麵。雖然英國海軍也曾試製了356口徑的主炮,但自身並未裝備,隻是用來出口。受到刺激的英國海軍在1912年的海軍預案裏決定建造“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為了令新艦的火力全麵壓製“波”字號,此款戰艦破天荒地采用了以“試造356”為名研發的381毫米主炮,火力遠遠超越帝國設計裝備350/50倍主炮的新戰艦(即“海”字號原設計案)。


    美國也毫不示弱,緊跟著開工了裝備4座3聯裝356/50主炮的“賓夕法尼亞”級,相較原“海”字號設計方案中配備的4座雙聯350/50主炮,占據了絕對優勢。


    在獲悉以上情況之後,帝國海軍部迅速展開380毫米艦炮的研究,結合列強火炮技術和自身350/50口徑炮技術。帝國於1913年終於開發完成380/45倍口徑的戰艦主炮,令最終確定裝備4座雙聯380/45主炮的“海”字號火力終於不遜色於“女王”級。防護方麵,“海”字號的主裝甲帶最厚達到350毫米,但如司令台,炮塔,燃油庫和彈藥庫等重點位置的裝甲最厚處達到380毫米。由於進一步地增大了傾斜裝甲的角度(由15度變為17度),此時主裝甲帶最厚處的防護力已相當於375毫米垂直鋼板。


    即便如此,“海”字號戰艦的排水量仍控製在32000噸/標準,36000噸/滿載的水平。排水量的相應增加並沒有造成航速降低。由於帝國在戰艦動力係統製造技術上投資也非常之大,新的機組供應的動力完全能支持“海”級航速到達25節的理想速度。到1914年開戰時,“海”字堪稱當時的世界第一等戰艦。


    而原先計劃裝備“海”字號的350/50倍的火炮已經由金陵兵工廠製造了一批,由於製造數目龐大,為避免浪費,帝國決定將這批火炮用於原定裝備嶽字號改上的305/50倍主炮的新型戰列巡洋艦――雷字號。由於帝國沒有製造戰列巡洋艦的經驗,最後製造的裝巡也是1904年的事了,在借鑒了德國的“馬肯森”級和英國的“獅”級圖紙之後,帝國首款戰巡――雷字號終於1911年開工建造。


    接著是“海”字級改進型。


    在“海”字號的開工建造後,大英帝國也開工建造了“女王”級的改進型――“複仇”級。這主要是為了應對中國正在建造的“海”字號、德國計劃1914年以前開工建造的“巴伐利亞”級、法國計劃建造的“諾曼底”級以及美國計劃建造的“新墨西哥”級的多重挑戰。英國原計劃建造4條“女王”級,後來又利用馬來亞酋長的捐獻追加了1條,然而即便如此,僅僅5條“女王”也無法抗衡這麽多的挑戰者。考慮到這種情況,英國決定在1914年前開工建造“複仇”級。而已經將主要敵人確定為英美的帝國也迅速行動起來,通過緊急預算開工建造了“海”字號改型戰艦。


    “海”字號改並沒有在火力上得到加強。隻是在防護上設計得更為妥善,主裝甲傾斜角度加大到19度,防護力相當於380毫米垂直鋼板,其他重點部位加厚到400毫米,進一步地提高了“海”改的生存能力。最大航速仍然是25節,但經過設計修正的動力係統更加可靠,故障率大大降低。其他方麵的性能與“海”相差不大,首艦“鎮海”號於1913年開工,計劃1916年前後服役。


    預定於15年開工的最新型“天”字號戰艦,則是以裝備406毫米主炮的美國“科羅拉多”級戰艦為對手設計的,預定裝備4座雙聯410毫米主炮,同時保持有25節的高速,主裝甲帶最厚達400毫米!建造中欲將大量采用了之前運用於“海”字號上的種種成熟技術,希望以此降低造價,縮短建造周期,但無論如何抓緊,第一批2艘天字號最快也要到1917年中期才有可能完工。


    相較戰艦發展的按部就班、循規蹈矩,帝國戰列巡洋艦的發展曆程中倒有一些有趣的插曲。


    這插曲的主角就是“雷”字號戰列巡洋艦。


    原本帝國已經在英國建造“無敵”級戰巡時考慮過建造戰巡,不過在1909年論證時發現戰巡防護上不行,和“脆皮西瓜”沒什麽兩樣。英國海軍大臣丘吉爾在看了戰巡後也曾感歎道:“戰列巡洋艦的之間的戰鬥應該就是兩個拿著長矛對拚的雞蛋殼吧”。而速度方麵,正值帝國展開對“波”級的論證,航速達到25節的戰列艦被證明是可行。對於著意於製造快速戰列艦的海軍來說,戰巡屬於雞肋。


    由於海級推翻原本的350/50毫米炮的方案,而金陵重工集團又已經建造了3根論證炮管,14根準備裝備“海”字號的350/50炮。本來正值智利來華商議采購戰艦,很是中意北洋重工提出的裝備350/50主炮的設計,但由於產量少,350/50火炮變得很貴,在價格方麵明顯要輸給競爭對手英國的356炮。如此,北洋、金陵兩大軍工集團都希望海軍能出手相助。


    海軍自然不會隻為滿足軍工巨頭的願望而去費力搶預算,此時,主要是有感於列強近幾年製造戰巡的熱情――英國最新開工建造的“獅”級戰巡已具有較高的性能水準、德國建造的“得弗林格”級也已經能抗衡原本305炮的無畏艦、美國在此時也提出要建造戰巡――受到以上刺激,海軍準備建造一款戰巡來抗衡英國的“獅”級和德國的“馬肯森”級戰巡。海軍在結合了本國戰列艦技術和列強的經驗,決定開工建造這一款“雷”字級戰巡,與防護薄弱的英係戰巡不同,帝國新型戰巡更傾向於重視防護的德係風格,在具有不亞於獅級戰巡的28節最大航速的同時,主裝甲帶最厚處達300毫米,絲毫不遜於當時大部分的英係戰列艦。


    另一方麵,日本由於位置偏北,聯軍的南進策略要求日本的海軍能快速跟進。日本海軍在采購了2條“波”字號後,也希望追加采購這款新銳戰巡。當然,日本海軍對“雷”字號的興趣很大程度上也是由於他們看中了這款戰艦的新型火炮,在提出購艦意向的同時還要求帝國把350/50倍艦用主炮技術全盤傳授給日本,令日本有獨立生產大口徑戰艦主炮的能力。


    這樣一來,雷字號的總訂購數就達到了6條,需要裝備48門350/50倍主炮,另外還要準備同樣數量的備用炮管,對金陵兵工廠而言自然是大大的利好消息,而北洋重工雖然由此解決了主炮的造價問題,最終卻還是沒能贏得智利的訂單。


    在“雷”字號各艦順利開工後,帝國為了對付美國醞釀中的新型戰巡以及英國籌備中的“聲望”級和德國計劃中的“約克”級戰巡,計劃建造一級配備380/45倍火炮的戰巡,這就是剛剛通過的法案中規定於15年開建的“遠”字號戰列巡洋艦。這款新型戰巡的最大設計航速由雷字號的28節提到了33節!當然,標準排水量高達三萬八千噸的“遠”字號是否真能開到如此令人咋舌的速度,最少還要等個兩年半這樣才有可能實際驗證。


    1個世紀後,兩位網名“近豬者癡”和“奇跡之海”的海軍愛好者研究過這段曆程,多方搜集資料並利用名為“sps”的艦船設計軟件進行驗證,將1915年海軍法案中涉及的新型艦隻技術性能整理成表,發布網上,現將該表摘抄如下,以資參考――當然,正在座位上冥思的林泰曾閣下是看不到這東西的-v-


    一、戰列艦:


    1、“平海”級戰列艦(艦政本部戰艦第十八號案)


    1910年預算:平海,寧海


    1911年預算:靖海


    1912年預算:威海


    艦名:平海(bb23),寧海(bb24),靖海(bb25),威海(bb26)


    船廠:江南製造上海船廠/上海港|北洋重工大連船長/大連港|江南製造上海船長|北洋重工大連船長


    開工日期:1910/3/22|1910/3/10|1911/5/10|1912/4/22


    下水日期:1911/7/15|1911/7/05|1912/9/10|1913/8/27


    服役日期:1913/3/12|1913/4/20|1914/1/20|1914/10/09


    排水量:標準/滿載32000/35300噸


    尺寸(米):208.5(吃水線200)/30.5/9.25


    動力:24台艦本四型重油鍋爐,4組“神威”蒸汽輪機;4軸,4螺旋槳,雙舵並列。


    功率:正常71,000馬力


    航速:正常25節,續航能力10000海裏/12節,載油3200噸


    主炮:8門380mm/45倍徑(江南製造製炮局1911年研製成功),4座雙聯炮塔,艏艉中線布置,電力揚彈裝置提升炮彈的速度為5發/分鍾,射速2.2發每分,彈丸重量(穿甲彈)850kg,身管壽命250發。


    副炮:10門150mm/45倍徑炮,舷側單炮座。


    防魚雷艇/防空炮:12門90mm/45倍徑速射炮,使用11公斤爆破彈,射程13100米,射速15發/分(後部分拆除)。4門90mm/45倍徑高射炮(後增加到12門)。37毫米和20毫米機關炮若幹。


    乘員:1202(平時,軍官56名),1563人(戰時)


    主裝甲帶最厚350毫米


    水密艙隔板厚度300毫米


    水平裝甲板平均厚度120毫米


    炮塔(麵/邊/頂/炮座)350/200/120/300毫米


    司令塔厚度350毫米


    抗沉性:sps軟件測試能抗29.5顆380mm炮彈或者9.1魚雷


    對手:英國“伊麗莎白女王”級(5),“複仇”級(5)


    德國“巴伐利亞”級(4)


    2、“鎮海”級戰列艦(艦政本部戰艦第二十一號案)


    1913年預算:鎮海、定海


    1914年預算:清海、肅海


    艦名:鎮海(bb27)、定海(bb28),清海(bb29),肅海(bb30)


    船廠:江南製造上海船廠/上海港|北洋重工大連船廠/大連港|江南製造上海船廠/上海港|北洋重工大連船廠/大連港


    開工日期:1913/10/22|1913/10/10|1914/10/25|1914/10/17


    排水量:標準/滿載33450/37100噸


    尺寸(米):212.2(水線205)/30.5/9.5


    動力:24台艦本四型重油鍋爐,4組“神威”蒸汽輪機;4軸,4螺旋槳,雙舵並列。


    功率:正常72.000馬力


    航速:正常25節,續航能力10000海裏/12節,載油3800噸。


    主炮:8門380mm/45倍徑,4座雙聯炮塔,艏艉中線布置,電力揚彈裝置提升炮彈的速度為5發/分鍾,射速2發每分,彈丸重量(穿甲彈)850kg,身管壽命200發。


    副炮:12門150mm/45倍徑炮,6座雙聯炮塔。


    防魚雷艇/防空炮:10門90mm/45倍徑速射炮(後部分拆除)。4門90mm/45倍高射炮(後增加到14門)。37毫米和20毫米機關炮若幹。


    乘員:1248人(平時,軍官56名),1623人(戰時)。


    主裝甲帶最厚380毫米


    水密艙前後隔板厚度300毫米


    水平裝甲板平均厚度120毫米


    炮塔(麵/邊/頂/炮座)380/200/120/300毫米


    司令塔最大厚度380毫米


    抗沉性:sps軟件測試能抗31.5顆381mm炮彈或者9.8魚雷


    對手:英國“伊麗莎白女王”級(5),“複仇”級(5)


    德國“巴伐利亞”級(4)


    3、“天”字級戰列艦(艦政本部戰艦第二十三號案)


    1915年預算:天乾,天坤


    1916年預算:天社,天稷


    船廠:北洋重工大連船廠/大連港|江南製造上海船廠/上海港|北洋重工大


    連船廠/大連港|江南製造上海船廠/上海港


    預定開工日期:1915/02/22|1915/02/10|1916/03/25|1916/04/21


    排水量:標準/滿載38,900/44,400噸


    尺寸(米):219(水線215)/33.5/9.75


    動力:8台北洋甲型鍋爐,4組“神威乙”蒸汽輪機;4軸,4螺旋槳,雙舵並列。


    功率:正常88,000馬力


    航速:正常25節,續航能力12500海裏/13節


    載油:5500噸


    主炮:8門410mm/45倍徑(江南製造製炮局1916年研製成功),4座雙聯炮塔,艏艉中線布置,發射1080千克穿甲彈,電力揚彈裝置提升炮彈的速度為5發/分鍾,射速2發每分鍾。


    副炮:12門150mm/50倍徑炮,舷側單炮座。


    防魚雷艇/防空炮:12門90mm/45倍徑速射炮(後部分拆除)。4門90mm高射炮(後增加到14門)。37和20毫米機關炮若幹。


    魚雷:無


    乘員:1388(平時,軍官70名),1805人(戰時)。


    主裝甲帶最厚400毫米


    水密艙前後隔板厚度300毫米


    水平裝甲板平均厚度150毫米


    炮塔(麵/邊/頂/炮座)400/250/150/400毫米(上300,下100)


    司令塔厚度400毫米


    抗沉性:sps軟件測試能抗31.3顆400mm炮彈或者11.6枚魚雷


    對手:美國“科羅拉多”級(2,後又追加2)


    4、“迅雷”級戰列巡洋艦(艦政本部戰艦第二十號案)


    1911年預算:迅雷,響雷


    1912年預算:震雷,閃雷


    艦名:迅雷(bc1),響雷(bc2),震雷(bc3),閃雷(bc4)


    船廠:江南製造上海船廠/上海港|北洋重工大連船廠/大連港|江南製造上海船廠/上海港|北洋重工大連船廠/大連港


    開工日期:1911/10/22|1911/10/28|1912/10/25|1912/11/18


    下水日期:1912/10/04|1912/10/30|1913/10/10|1913/12/01


    服役日期:1914/01/12|1914/01/20|1914/04/20|1914/06/22


    排水量:30000噸/34450噸


    尺寸(米):218.78(水線210)


    動力:24台艦本四甲型重油鍋爐,4組“神威甲”蒸汽輪機;4軸,4螺旋槳,雙舵並列。


    功率:正常104.000馬力


    航速:正常28節,續航能力10000海裏/15節,載油4400噸


    主炮:8門350mm/45倍徑(金陵製造製炮局1909年研製成功),4座雙聯炮塔,中線布置,發射635公斤穿甲彈,電力揚彈裝置提升炮彈的速度為5發/分鍾,射速2.3發每分,身管壽命350發。


    副炮:10門150mm/45倍徑炮,炮廓安裝。


    防魚雷艇/防空炮:16門75mm/50倍徑速射炮,4門90mm高射炮(後增加到10門)。


    載機:2架浮筒式水上飛機


    乘員:1187人(平時,軍官52),1544人(戰時)。


    主裝甲帶最厚300毫米


    水密艙隔板厚度200毫米


    水平裝甲板最大100毫米


    炮塔(麵/邊/頂/炮座)300/200/100/250毫米


    司令塔厚度300毫米


    抗沉性:sps軟件測試能抗33.1顆350mm炮彈或者7.2魚雷


    對手:英國“獅”級,“虎”級


    德國“得弗林格”級,“馬肯森”級


    5、“致遠”級戰列巡洋艦(艦政本部戰艦第二十二號案)


    1915年預算:致遠,靖遠


    1916年預算:平遠,經遠


    艦名:致遠(bc5),靖遠(bc6),平遠(bc7),經遠(bc8)


    船廠:北洋重工大連船廠/大連港|江南製造上海船廠/上海港|北洋重工大


    連船廠/大連港|江南製造上海船廠/上海港


    預定開工日期:1915/01/22|1915/01/10|1916/01/25|1916/02/27


    排水量:38300噸/42950噸


    尺寸(米):258.6(水線250)x32.5x9.5


    動力:24台艦本四乙型鍋爐,4組“神威乙”蒸汽輪機;4軸,4螺旋槳,雙舵並列。


    功率:正常145,000馬力。


    航速:最大33節,續航能力10000海裏/15節。


    載油:4500噸


    主炮:8門380mm/45倍徑(江南製造製炮局1915年研製成功),4座雙聯炮塔,中線布置,2發/分,發射850公斤穿甲彈,電力揚彈裝置提升炮彈的速度為5發/分鍾,身管壽命200發。


    副炮:10門150mm/45倍徑炮,舷側單炮座。


    防魚雷艇/防空炮:12門90mm/45倍徑速射炮(後部分拆除),4門90mm/45倍徑高射炮(後增加到12門)。


    魚雷:無


    載機:2架浮筒式水上飛機


    乘員:1379人(平時,軍官60),1793人(戰時)


    主裝甲帶最厚300毫米


    水密艙隔板厚度200毫米


    水平裝甲板最大100毫米


    炮塔(麵/邊/頂/炮座)300/200/150/300毫米


    司令塔厚度300毫米


    抗沉性:sps軟件測試能抗33.3顆381mm炮彈或者9.5魚雷


    對手:英國“胡德”級,德國“約克”級。


    二、航空母艦


    1、(設)飛鳳級艦隊航母


    飛鳳、飛凰、飛鸞、飛鶴共4艘


    1915年開工


    預計服役時間:1917年


    排水量:標準26600噸/滿載34400噸


    航速:最大33節


    續航力:6600海裏/18節


    設計載機:


    決戰編製:常用艦戰60架,艦攻72架共132架,備用機44(艦戰20,艦攻24)――合計176架。


    巡航編製:常用艦戰36架,艦攻54架共90架,備用機44架不變――合計134架。


    後期決戰編製:常用艦戰36架,特艦攻27架,艦攻27架,共90架,備用機30(艦戰12、特艦攻12、艦攻6)――合計120架。


    武器(原設):單裝120毫米平高炮14門,四聯高射機槍/機炮8座,雙聯高射機槍14座。


    2、(設)瑞雲級艦隊航母


    瑞雲、祥雲、吉雲、彩雲共4艘


    1916年開工


    服役時間:1918年


    排水量:標準28500噸,滿載約36000噸


    航速:最大33節


    續航力:7500海裏/18節


    設計載機:


    決戰編製:常用艦戰60架,艦攻81架合計141架,備用機47架(艦戰20,艦攻27)――合計188架。


    巡航編製:常用艦戰48架,艦攻54架,共102架。備用機47架不變――合計149架。


    後期決戰編製:常用艦戰48架,特艦攻27架,艦攻27架共102架,備用機34架(艦戰16架,特艦攻12架,艦攻6架)――合計136架。


    武器(原設)單裝120毫米平高炮14門,四聯高射機槍/機炮8座,雙聯高射機槍14座)。


    3、改裝艦隊航母:嶽飛級


    嶽飛、天祥、成功共3艘


    1915年起由香格裏拉型豪華郵輪改裝,改造周期18到20個月,1917年相繼服役。


    雙層機庫,標準排水量27000噸,滿載排水量35000噸,最大航速27節。


    續航力:1萬海裏/18節


    設計載機:


    決戰編製:常用艦戰48架,艦攻54架共102架。備用機34(艦戰16,艦攻18),合計136架。


    巡航編製:常用艦戰36架,艦攻36架,共72架。備用機34架不變,合計106架。


    後期決戰編製為常用艦戰36架,特艦攻18架,艦攻18架共72架。備用機24架(艦戰12,特艦攻6,艦攻6),合計96架。


    武備:單裝120毫米平高炮12門,四聯高機/機炮8座,雙聯高射機槍/機炮12座。


    三、巡洋艦


    昆侖級改型快速裝甲巡洋艦――


    標排:12750噸


    航速:30節


    主炮:4座雙聯210毫米


    副炮:4座雙聯120毫米,4門75毫米高射,4挺機槍。


    防護:主裝甲帶200毫米


    續航力:1萬海裏/12節


    水機:1架


    四、潛艦


    1、鯨三型大型遠洋潛艦。


    排水量:水上930噸/水下1205噸


    航速:水上17節/水下10節


    航程:水上10000海裏/8節,水下4節/70海裏


    魚雷:550毫米魚雷14枚


    魚**:550毫米魚雷發射管8具(前6後2)


    火炮:120毫米/45倍單裝炮2門


    安全工作深度:50米


    乘員:52名


    2、鯊三型近岸潛艇。


    排水量:水上420噸/水下497噸


    航速:水上16節/水下10節


    航程:水上3000海裏/8節,水下4節/70海裏


    魚雷:550毫米魚雷8枚


    魚**:550毫米魚雷發射管5具(前4後1)


    火炮:120毫米/45倍單裝炮2門


    安全工作深度:50米


    乘員:40名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鐵血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月蘭之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月蘭之劍並收藏鐵血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