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東安門外冰盞胡同,青瓦,飛簷,紅牆,山門,鑲金木匾上醒然三個大字:“賢良寺”,或說雍正皇帝手書,或說乾隆皇帝手書。


    賢良寺舊在東安門外帥府胡同,雍正十二年(1734)建,寺廟所在地原是雍正的弟弟怡親王之府邸。怡親王死後,改建為佛寺。乾隆十二年(1747),遷建賢良寺於冰盞胡同,保留至今。


    九月十五日午後三時許,寺廟內外遍布軍警,如臨大敵,三時一刻,五輛外表極普通的西洋輕便馬車在一小隊騎警護衛下絕塵而至。


    領頭與殿後的馬車上各跳下四名黑西服戴墨鏡的保鏢,車夫動作麻利地為中間三輛車放下踏梯,第二輛馬車上走下一對年紀約在三四十歲、氣度不凡的夫婦,緊接著第三輛馬車走下一位懷抱嬰兒的年輕女子,最後那輛車上走下的則是一位戴著副巨大黑框眼鏡的中年男子,四個大人一色的洋式黑衣,嬰兒則裹在白色繈褓裏――此刻正小豬般地安睡在母親懷抱中。


    胡須雪白的老住持安詳地迎了上來,雙手合十行禮道:“久違了,幾位施主這邊請。”


    中年夫婦與眼鏡男也雙手合十道:“有勞方丈了。”


    抱小孩的年輕女子不方便回禮,隻微微屈了屈身。


    穿堂過院,幾人既無心在佛祖金身前停留,亦聽不進眾僧唱經的綸音,藏經館與他們無關,東西二塔對他們毫無意義,腳步沉重,各有所思,完全無法與老和尚那雲中漫步的超脫相提並論。


    老住持在鬆柏肅然的一處院子裏停住了腳步:“幾位施主,就是這裏了,請自便。”


    隻見院子靠琉璃頂寺牆的一側,孤零零突起一座墳塋,綠草覆蓋,左鬆右柏,周圍環著一圈半人高的漢白玉石牆,正麵樹起一座一人高的石碑,上書:致德公文易之墓。


    墳前卻早有一人麵碑而立,從墳前燒到半的香火來看,似然駐足良久。


    聽到老住持說話,那人回轉身來,新來的幾人慌忙依照參見皇帝的規例行禮――男子單膝下跪,女子屈身低頭。


    “參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在有外人在場的情況下,即便是集團內部的核心高層也必須依例行禮,事關國家體麵,誰也馬虎不得。


    那早到的自然就是皇帝劉雲,後到的幾位,中年夫婦正是總理大臣張誌高與文教大臣羅素蘭,眼鏡男正是外交大臣莫寧,抱小孩的年輕女子,本是文易家的女仆小葉,雖然沒能在文易生前取得妻子的名分,卻在生下文易的遺腹子後獲封公爵夫人,她懷中的孩子文普難更是一生下來便得以承繼公爵之位。


    “過來上香吧。”劉雲讓出了墓前的位子。


    張誌高、羅素蘭、莫寧三人依次從一旁的小僧手中取過香炷,插在碑前香爐中,又各自雙手合十,跪倒在墓前,閉目祈福。


    輪到小葉母子時,小葉自是淚如雨下,懷中的孩子大概被香火熏到,突然哇哇大哭起來。


    “孩子……別哭,快來見過你爹……”


    小葉哽咽道,有些踉蹌地跪在了孩子父親墓前,是的,孩子父親,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丈夫,因為直到那個人死的時候,她的身份仍隻是女仆,那時候不是已經很滿足了嗎?可是此時,那樣的事實卻成了悲哀的洪峰,衝垮了一切堤防,在年輕秀麗的臉上以眼淚的形式奔騰泛濫,沒有什麽可以阻擋,不需要借口,不需要事後的補償――不可能不聯想到,其實就隻是被玩弄的女仆與私生子的屈辱俗套故事加上了以死人謀得利益的惡心結局而已。


    似乎是被這種悲哀傳染,同樣是女人的羅素蘭禁不住淚眼朦朧,她尊敬老師,卻無法不同情那個某種意義上喪失了尊嚴的可憐女人。


    男人們卻小心地交換著眼神,猜測或試探,同時小心地掩護自己的情緒,此時此刻,每個人都有想要抒發的感情,以及借題發揮的小小企圖。


    一直讓那個悲哀的女人無止境地哭下去也不是辦法,大概是出於同樣的想法,劉雲和張誌高同時上前攙起了小葉母子。


    “素蘭,你先送公爵夫人回家吧。”


    這種時候,也隻有羅素蘭能承擔這種需要莫大溫柔與耐性的麻煩任務。


    趕走了女人――確切地說,送走了女人們,氣氛總算變得適合進行男人間的對話。


    “這個賢良寺,記得在我們那個時空曆史上,曾是那位同光名臣李鴻章的絕命之地啊。”劉雲突然感慨道。


    張誌高點點頭:“記得哪本書上說,甲午之後住過來的,具體是在廟右的西跨院,老北京人有個說法:‘寧住廟前,不住廟後;寧住廟左,不住廟右。’他住在廟右,果然是倒了大楣的,死的那天還被俄國公使糾纏,反複威脅壓迫,最後吐血身亡……”


    “或許,在我們手裏他死得還比較幸福。”莫寧不像在開玩笑。


    “你們說,文易為什麽要選擇這裏作為他的百年之地?”劉雲背著手,表情有些憂鬱。


    張誌高和莫寧麵麵相覷,同時選擇了搖頭。


    “他對李鴻章和李鴻章參與的那段曆史,一定抱有特殊的感情吧。”


    劉雲舉目望天,天灰黃,雲不見,不時飛過雀鳥數隻,秋風冷淡,陽光朦朧,寺牆頂的琉璃瓦也黯淡無光。


    “文老師說過,人總是有極限的,李鴻章已經做到了他曆史位置上所能做到的極限,拿今人標準來要求古人是不厚道也無意義的。”張誌高驚訝自己居然能一字不漏地背下十五年前文易說過的話。


    “是啊,極限,我們的極限又在哪裏呢?再過一百年,我們的子孫後代會如何評價我們?這些問題,如果文易還在的話,他會怎麽說?我又會如何跟他辯論?我們又將得到什麽結論?你們知道文易對我的意義嗎?知道嗎?”劉雲抓緊拳頭,情緒激動――比起展開什麽話題,現在他更需要純粹地發泄感情。


    “我們跟您是一樣的感受。”莫寧說。


    “我們失去了最值得依賴的老師。”張誌高強調。


    劉雲神經質地點點頭:“我知道,你們跟我一樣,少了根無可替代支柱,有些地方搖搖欲墜,這樣不好,我還知道你們有話要對我說,憋了很久的話,一定很不舒服,怎麽樣,坐下來喝杯茶?”


    張莫二人雖然有些忐忑,也隻剩下點頭的份。


    “寺內人多耳雜,不是談話的地方,到宮裏來吧。”


    皇上金口一開,三人匆匆向寺廟布施現金綢緞之後便乘車西去,卻不從廣安門進皇城,隨從十餘輛馬車汽車、上百騎警浩浩蕩蕩向南折了一大圈,從天安門前麵繞過,直開到南海的新華門裏。


    新華門原為乾隆時期建造的寶月樓,上下二層,麵闊七間,下層中央三間為門洞。卷棚歇山頂,綠剪邊黃琉璃瓦。京師動亂,皇室更迭之後,於當年五月改樓為門,在門內修建影壁,並拆除門外清真寺,並置放新製的萬斤大石獅一對。


    “皇上有沒有考慮過在那道影壁上題寫‘為人民服務’?”張誌高懷著惡搞的心理眼看那道影壁一晃而過。


    在他們那個時空,由*題寫的“為人民服務”五個大字應該還原封不動地呆在原地。


    進門之後,車隊沿東岸便道開至位於南海之北的豐澤園,在園內主體建築頤年殿前停了下來。


    豐澤園於康熙年間建造,本是養蠶之處,雍正年間皇帝在舉行親耕禮之前在此演禮。頤年殿在光緒登基之前本名敦敘殿,在另一個時空又被稱為頤年堂,是那個時空國務院高層的會議場所――此時卻僅僅是皇家園林的一座較大的殿堂而已。


    皇帝卻沒有在此停留的意思,三人下車換轎,繞過頤年殿向西,進了湖邊的一座別致小亭裏。


    “荷風蕙露亭,果然名如其景。”張誌高望著亭額的牌匾感歎道。


    張莫二人都是第一次進豐澤園,如果不是劉雲做了皇帝,他們恐怕此生都沒有機會一睹這座皇家禁苑的風采。


    從荷風蕙露亭南望,一座長長的石橋連起了南海北岸與湖心的瀛台,隻見島上亭台殿宇縱橫高下,紅牆琉瓦掩隱於翠柳槐蔭中,湖水隨風蕩碧,沿岸荷葉卻已漸凋殘,稍顯美中不足。


    “以後想來這看看風景喝喝茶什麽的,隨時都可以跟我說。”劉雲微笑的很老大。


    沒有哪位同誌會不相信劉雲的承諾,他從不輕易承諾,但有諾必行,而且一切小恩小惠都能讓他演繹得豪放自然。


    “退休以後我天天跑這釣魚行不行?”張誌高得寸進尺。


    劉雲撫掌笑道:“歡迎,隻怕那時候我就沒空陪你了――忙著造閻王爺的反呢。”


    “我們這些手無束雞之力的書生,怎麽能跟特種兵比身體?我最近老是頭暈貧血,看來也就是再幹兩三年的命了,所以才開始考慮退休釣魚的事嘛。”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莫寧嘴角微微一顫,隨即又掩飾般地推了推眼鏡――幾乎是在用整個手掌來推。


    “對了,那邊就是瀛台吧,想來如果不是我們的出現,那位長樂候現在應該是被關在裏麵才對,過著日夜擺弄鍾表、隨時等候被慈僖那老妖婆精神ling辱的日子吧。”張誌高手指瀛台,語氣裏頗多感慨。


    “現在他也被我們關著。”莫寧冷笑道,“過著被美女虐待,美酒ling辱,外加被鴉片搖頭丸殘害的悲慘生活。到底哪一種生活對他來說比較不悲慘呢?”


    網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鐵血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月蘭之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月蘭之劍並收藏鐵血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