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後,即1904年5月30日,俄赤塔要塞防區司令官普列堅斯克中將向赤塔攻略部隊司令官趙飛雪中將投降,五萬五千名俄國官兵淪為俘虜,其中半數以上為傷員。


    持續七十天的赤塔圍攻戰落下了帷幕,其間,三萬八千名俄軍官兵戰死、傷死、病死,另有一萬九千人先於最後投降者進入了戰俘營。


    中朝聯軍為了攻克這個堅強的要塞,總共付出了七萬一千人傷亡的代價,其中四萬一千人損失在5月19日到30日之間的短短12天裏。此外,自5月19日以來,赤塔攻略部隊共消耗了100萬發各種炮彈,幾乎是西部方麵軍直轄戰備倉庫中兩個月的積存量。


    仿佛遊離於以上數字之外的趙飛雪中將於當天下午來到以“血海堡”著稱的b堡壘前,該堡壘胸牆多次在聯軍重炮的晝間轟擊中夷為平地,卻奇跡般地一再被俄軍趁著夜色修複,雙方在這裏進行了一聯串血腥的爭奪戰,方圓數十米的陣地常常一天內數十次易手……負責直接攻擊該堡壘防禦地域的華軍步兵第2旅在戰鬥的前三天即損失了半數兵員,接替第2旅的第3旅則在之後一周的戰鬥中損失了包括旅長、旅主任參謀在內的八成以上軍官,血海堡最後兩天的戰鬥是由一直擔任預備隊的第7步兵旅進行的,48小時內,該旅直接投入作戰的30個步兵連隊中,4個全滅,15個喪失了半數以上兵員,但第7旅最終享有了攻克血海堡的榮譽。


    站在血海堡滿是浮土的製高點上,趙將軍低眉望去,不動的屍體似乎遠多於蠕動的收屍者,不禁長歎一聲,隨口吟來:


    天殘地裂連環炮,槍林彈雨煙飄渺。


    堅城如鐵肉似泥,屍山血海為一堡。


    轉頭即吩咐隨從軍官:“傳我的令,軍樂隊和第七旅全體官兵到這裏集合。”


    不一時,配備全套西洋樂器的第一野戰軍直屬軍樂隊在血海堡製高點的龍旗前集合完畢,樂隊指揮向趙飛雪詢問應奏曲目,得到的回答是:“《國殤》。”


    《國殤》本是屈原《九歌》之一,原是祭祀保衛國土戰死的將士的祭歌,古曲早已喪失,1894年甲午戰爭時由新派音樂家對原詞編曲,使用西洋樂器演奏,得軍方采納,遂成為各級軍樂隊的必修曲目,專為追悼陣亡官兵及軍人公墓紀念會時應景之用。


    六千餘名活著的第七旅官兵也在國旗前完成了集結,腳踩戰友的血。


    趙飛雪召來旅長:“你們旅官兵都會唱《國殤》嗎?”


    “報告司令官,我們正準備唱《國殤》。”


    “辛苦了,歸隊吧。”


    演說,脫帽,默哀。六千顆保存在生命範疇內的頭顱向那麵因為無風而頹然垂落的龍旗低了下去。


    音樂起。


    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敵若雲,矢交墜兮士爭先;


    淩餘陣兮躐餘行,左驂殪兮右刃傷;


    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桴兮擊鳴鼓;


    天時懟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遙遠;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淩;


    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


    歌聲由弱而強,由悲而壯,到“誠既勇兮”的時候,卻已成了激昂憾人之勢,如洪而瀉,無可抵擋。


    聽到這衝破了哀傷與瀕死意識的歌聲,趙飛雪陡然震驚,至少在第七步兵旅,士氣還沒有被恐懼毀滅,而他們之中每一人都是第一次參加如此慘烈的要塞攻略戰。


    畢竟他們是最後的勝利者……


    “70天的血戰,吞噬了超過10000名中國軍人和11000名朝鮮軍人的生命,但這還不是最大的損失,此戰之後直到戰爭結束,我們的藩屬國軍隊似乎發生了信仰危機,官兵們普遍不願戰鬥而盼望回家,他們的理由是:這已經不是朝鮮的戰爭,朝鮮已經為中國流夠了血,現在該是結束的時候了……他們的戰鬥意誌不斷衰弱,他們的軍紀逐漸渙散,為了避免他們在關鍵時刻成為戰線上的軟肋,在之後的戰事中,大本營不得不把實力已經衰減到不足十四萬人的整個朝鮮集團軍部署在西部方麵軍的後方,執行占領地鎮壓、保衛交通線、築路造橋等輔助任務,事實證明,他們對付遊擊隊和平民的能力要比他們與俄國軍隊正麵作戰的能力高出許多……”


    ――《赤塔的陷落》,趙飛雪著,1925年,中華書局。


    次日,即5月31日,赤塔東南一千七百多公裏外的海參崴上空,“群蜂”開始扇動翅膀,從它們各自的潘多拉魔盒中播散死亡與毀滅。


    一大早,海參崴航空方麵軍司令官郭誌飛少將便攜參謀長王升平準將乘101號“強雲”飛艇首先飛臨海參崴上空,這艘飛艇進行過特別改裝,配備大功率無線電和完善的旗語、燈語信號係統,並攜帶了比其他同型艇多十倍的信號彈,不攜帶機槍和炸彈,專為指揮“群蜂”作戰而用。


    “今天是難得的好天氣啊。”


    三十七歲的郭誌飛少將今天心情不錯,作為航浮部隊資格最老和飛行小時數最高的元老級人物,他對自己能夠擔任此次作戰的總指揮一點都不驚奇。作為一個死硬的飛艇派領袖,他首先在軍中提出了“未來戰爭就是空中艦隊戰”的理論,其支持者遍布軍內外,具有很大的影響力。


    “是啊,希望今天的天氣一直這麽好。”


    接話者即是參謀長王升平準將,與外型粗獷且癡迷巨型飛艇的郭誌飛完全相反,這是一位外表秀氣然而卻有“天舞者”稱號的超強飛機飛行員,三十四歲的他乃是軍中“航空發展論”的領軍人物,認為“未來空軍的惟一合用武器隻能是重於空氣的動力飛行器”。


    不知是故意還是純粹無意,兩位意見相左的將軍被安排在了一起,還好,這次“群蜂”作戰是飛艇飛機混著用,隻不過司令官最為看好那數十艘主力攻擊飛艇的表現,而參謀長卻把希望寄托在為數上百的“晴風改”轟炸機上。


    “三點鍾方向發現第1浮空攻擊大隊,強雲10,散開蛇形隊。”


    貓在左舷高倍望遠鏡前的觀察員突然報告道。


    郭誌飛笑吟吟地揮揮手:“向領航艇發信號,攻擊開始!”


    三枚紅色信號彈自左舷飛射而出,在空中拉出三道弧形的明亮光跡,不一會兒,迤儷而來的第1浮空大隊領頭的“強雲”艇也打出了三發信號彈,各艇開始下降高度,向海參崴港內殘存的若幹艘俄國軍艦撲了過去。


    根據戰後俄方的資料,當時港內的俄太平洋艦隊共有16艘可以開動的軍艦,包括:裝甲戰列艦“曙光”號、“勝利”號、“列特維占”號和“柴沙列維奇”號,裝甲巡洋艦“狄安娜”號,布雷艦“阿穆爾河”號,運輸艦“安加拉河”號、“勒拿河”號以及8艘驅逐艦。


    為保護殘存的艦隊和海參崴市區,俄軍在港口和城市周圍部署了將近30門由海軍炮和陸軍速射炮改製的高射炮以及30餘挺改製高射機槍,部分高射炮還配備了數量極少的定時空炸榴霰彈,這些看似簡陋的防空武器自投入使用以來給華軍航浮部隊造成了不小的損失,一定程度上限製了華軍航浮部隊的行動。


    “如果轟炸那麽有用的話,一開始就集中力量把敵人的艦隊炸掉不就好了?為什麽非要等敵人造出防空兵器的時候才想到這麽幹。”


    “群蜂行動”製訂時,大本營曾有人發出這樣的牢騷。


    這種論調立即遭到計劃提出者郭誌飛少將堅決的反駁:“一開始尚無法確認敵艦隊會被封鎖在港內,而當時部隊對水麵目標轟炸的訓練尚未廣泛展開,並且由於海參崴周圍尚未確保占領,飛行部隊的導航十分困難……以上問題,如今基本得到解決,時機既已成熟,不管會遭到什麽樣的抵抗,非得下定必死的決心對敵艦隊殘部展開毀滅性打擊不可!”


    此時,作為第一攻擊波的10艘“強雲”飛艇分散開來,各自選定一個目標,開始進行斜行下滑機動。


    港內的俄艦早已吃慣了華軍航浮部隊的苦頭,各艦時刻在鍋爐內存有餘火,並在港口周圍各製高點上設置防空觀察哨,一有情況就向軍艦發信號,軍艦一見信號便即刻升火啟航,開到港外己方的雷區內進行蛇行機動以躲避炸彈。


    這次俄艦也不例外,不等10艘“強雲”飛到頭上,早已各自開出了軍港,在海上跳起桑巴舞來。


    隱蔽部署在港灣周圍陣地上的俄軍高射炮也紛紛開火,長211公尺,直徑25點4公尺的“強雲”固然是個絕好的目標,然而缺乏精密瞄準具的俄軍簡易高炮卻還是沒能在這隊“強雲”以100公裏時速脫離高炮打擊範圍之前稍有斬獲。


    不一時,一陣接一陣的黑色雹雨向俄艦傾瀉而下……


    網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鐵血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月蘭之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月蘭之劍並收藏鐵血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