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瓦良格”號艦長魯德涅夫海軍上校發現函館港外已經密密麻麻地布滿了掛著龍旗和旭日旗的軍艦時,心裏生出的第一個念頭就是:“突圍,去符拉迪沃斯托克與艦隊主力匯合。”
位於北海道島南端的函館自1895年以來一直處於俄國軍隊的占領下,俄軍在這裏建設了軍港和要塞,俄國移民還在這裏修建了一座全新的俄國風格城市,稱為“新羅斯托夫”,城中設有“新北島總督府”,由沙皇親自任命的總督負責整個北海道地區的行政管理和軍事統治。
俄國自占領北海道及其附屬島嶼以來不斷實施所謂“本土化”政策,即驅逐當地的日本原住民,將他們的土地廉價轉讓給俄國移民,到1903年,北海道全島已經移入了二十萬以上的俄國居民,他們在當地政府組織下砍伐森林、開墾土地、發展畜牧業,新建了一大批俄國化的村鎮,這些村鎮上的青壯年男子均在總督的要求下編成民兵部隊,以隨時守衛“家園”。以上舉措大大加強了俄國在北海道的統治力和防禦力,給聯軍收複該地增添了困難。
東亞聯軍大本營決定對俄開戰時,已經決定以日本陸軍三分之二以上的常備兵力配合聯軍的第三機動艦隊部分兵力,執行攻取北海道作戰。陸軍方麵組建了以岡澤精大將為司令官的北海道軍團,編有日軍第2、3步兵師,第21、23獨立步兵旅和海軍陸戰第1旅,共計十萬三千人。
海軍方麵組建了以嚴複中將為司令官、東鄉平八郎中將為參謀長的北海道攻略支援艦隊(以下簡稱支援艦隊),含華軍戰艦第11、12預備戰隊的4艘二等戰列艦“龍威”、“鳳翔”、“鎮遠”、“定遠”,日本裝巡第2戰隊的2艘裝甲巡洋艦“磐手”、“高砂”,以及華軍輕巡第2戰隊的4艘防護巡洋艦、日軍輕巡第1、3戰隊的8艘輕巡洋艦、華軍驅逐第2戰隊的8艘驅逐艦和日軍驅逐第1戰隊的8艘驅逐艦,共12艘輕巡洋艦和16艘驅逐艦。
1903年9月7日,支援艦隊秘密在本州東北的宮古灣集結,9月8日夜,艦隊開往函館,次日清晨即出現在函館港外。函館又稱箱館,是為日本自美國佩裏艦隊“黑船來航”事件後,閉關鎖國體製遭破壞,被迫對外開放的首批港口之一,先後建有英、法、美、俄等列強諸國的領事館和租界。
日本明治元年(1868年),幕府海軍副總裁夏(原字木左夏右)本武揚曾率幕府海軍主力逃到這裏,組建了“蝦夷共和國”,不到六個月即告崩潰,夏本向政府軍投降。往事已矣,如今的函館港,儼然俄國領地,舊城早已破敗,“新羅斯托夫城”則一派繁華,各國領事館早已舍舊入新,也即間接承認了俄國對此地的zhan有。
按照1896年日俄條約規定,北海道仍是日本領土,日本有權向北海道派出行政官員,但因為條約也規定,日本不得派軍警進入北海道,這就意味著日本事實上根本無法對北海道實施行政治理,於是由日本政府派到函館的“北海道府知事”反倒猶如進駐外國城市的領事。
俄國為了能夠長期zhan有北海道,不斷加強著作為北海道最完善港口的函館港的防禦。1897年起,俄軍開始大規模修建函館附近的要塞群,至1903年初,要塞第一期工程完成,沿海岸線修建和擴建了5個永久性炮台,在內陸修建和擴建了3個堡壘、2個支撐點和2個炮台。隨著戰爭的危險日日漸迫近,俄軍又不斷擴建和加固函館要塞,到戰爭爆發前,函館要塞內共駐紮有一萬一千名俄軍,外圍防線上還另有九千人,海岸炮台上安裝有36門大中口徑海岸炮,陸上防線的築壘工事中配備了大約100門火炮和20挺機槍。
9月9日清晨,函館港內停泊著4艘俄國軍艦,它們是一等巡洋艦“瓦良格”號,二等巡洋艦“巴揚”號、“俄羅斯號”,以及炮艦“高麗人”號,這些軍艦構成了“北太平洋分遣隊”,這支分遣隊的主要任務是協助陸軍防衛“新羅斯托克”,但在“瓦良格”號艦長兼分遣隊司令官魯德涅夫海軍上校看來,麵對港外占絕對優勢的敵軍分艦隊,分遣隊的4艘中小型軍艦根本無法在港口防禦戰中起到實質性作用,倒不如衝回符拉迪沃斯托克,與主力艦隊匯合,那裏的炮台裝備大量巨炮,要比這個小港安全些,更重要的是,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裝甲艦一定正迫切需要著巡洋艦的輔助和保護。
巡洋艦“瓦良格”、“巴揚”和“俄羅斯”的航速均達到了23節,可以輕鬆擺脫敵方大型戰艦的追擊,但炮艦“高麗人”的航速卻隻有不到18節,很容易被敵軍捕獲,並且還會拖累編隊的整體航速――軍艦編隊的最高航速是由編隊中速度最慢的艦艇決定的。
魯德涅夫上校於9月9日早上10點召集4艘軍艦的高級軍官開會,宣布了戰爭爆發的消息――半小時前“新北島”(俄國對北海道的殖民稱謂)總督安德留沙將這個消息通知了他。魯德涅夫隨後闡述了他的想法,大家一致同意突圍,但就是否留下“高麗人”號的問題產生了爭執。“不,我們也要回去,我們即使不和巡洋艦在一起,也能夠自己突出去。”
“高麗人”的艦長如此說道。“你們衝不出去,你的軍艦會很快完蛋,熊熊燃燒,變成碎片,每個人都得去喂魚,老兄,留下吧,這與榮譽無關。”
魯德涅夫說,但沒能說服對方,“高麗人”的艦長大聲嚷嚷,說他不怕死,他船上的人也都不怕死,就算船沉了,他們遊也要遊回符拉迪沃斯托克。“那麽你們遊好了,不過最好往這邊遊,這邊比較近一點。”
魯德涅夫說,不顧“高麗人”號艦長的反對,作出了決定:下午16時之前,3艘巡洋艦設法突圍回符拉迪沃斯托克,炮艦“高麗人”號則留在函館。
就在俄國軍艦作著突圍準備的同時,日軍的20艘運輸船卻已經載著第2步兵師的34000名官兵和120門大小火炮,在2艘中國裝甲巡洋艦“建北”、“建南”和4艘日本輕巡洋艦以及8艘日本驅逐艦的掩護下,在函館以北的鷲之木展開登陸,35年前,夏本武揚的幕府軍正是在此登陸並隨後攻克箱館的。聯軍支援艦隊司令官嚴複中將高居旗艦“龍威”的指揮台上,身邊立著參謀長東鄉平八郎中將。
九年前,嚴複身為“龍威”艦的姊妹艦“鳳翔”之艦長,東鄉則是日本海軍“浪速”號巡洋艦艦長,皆欲置對方於死地而後快。一晃九年過去,當年的敵手如今卻共處一艦,以戰友的立場互相扶持,雖是當年萬萬不曾想到過的,卻也無法令兩人有太多的驚異。
嚴複曾在戰後的回憶錄中寫到:“……東鄉是個好參謀長,他的意見對我很重要,但他似乎不喜歡我派給他的翻譯,總喜歡用他那蹩腳的漢語直接與我說話,這樣做的後果是,我不得不另外給他派了個不會日語的翻譯,時刻呆在他身邊,與他交談,熟悉他的蹩腳漢語。從此以後,我就等待東鄉把所有話說完之後,再背地讓那個翻譯解釋給我聽……”
東鄉平八郎則在他的回憶錄中寫到:“……嚴將軍好食甜品,每戰前皆大嚼從各地搜羅而來的糕點甜食,且從不問我是否也願意品嚐,好象早就對我了如指掌,知道我喜歡淡味的食品一般……”
此時,兩人並立高大的指揮台上,遙望函館港,這日天氣晴好,可以從望遠鏡中清晰地觀察到港內的俄艦艦影。“停泊場隻有4艘軍艦,出入口有點窄,魚雷攻擊很困難……重要的是炮台,海岸炮台似乎很堅固,看不到粗一點的炮管,聽說裝備了幾門地阱炮……”嚴複低語道,他知道東鄉聽得見,也至少聽得懂一半,這就足夠了。
所謂的地阱炮即是火炮將安置在地下工事中,需要發射時,借助機械裝置抬起,發射後又再縮回地下裝填,可有效躲避敵方炮火,故具有極高的生存力,隻是因構造複雜,移動困難,價格昂貴,難以廣泛裝備,故隻適用於大口徑的要塞炮。“試探著攻一下好了,看看究竟實力如何,可能的話,把那4艘礙眼的小船順便收拾掉罷。”
嚴複說道,看了東鄉一眼,東鄉很認真地點了點頭,似乎他完全聽明白了。“他真的全都聽明白了?”嚴複擔心地想,喚來了傳令官,發布了命令:各巡洋艦以上艦長和各驅逐戰隊司令官集中到旗艦開會。
作戰會議上,嚴複迅速下達了作戰命令:“……全部巡洋艦以上艦隻編成單縱隊,依次為……日本驅逐1戰隊在左掩護,中國驅逐2戰隊在右掩護……15點30分艦隊主力開拔,自西北方向突入,各艦參謀注意記錄敵海岸炮位置,沒有司令官命令不得擅自入港,注意保持編隊,但可以做小範圍機動以規避敵岸炮火力,遇到敵艦則以主炮火力迎擊,若敵艦企圖逃向外海,則由裝甲巡洋艦“磐手”負責帶領所有巡洋艦展開追擊,驅逐戰隊時刻待命出擊……”
午後,白雲片片,不時一圈陰影晃過海麵,浪聲滔滔,卻似挽歌。15點20分,函館港內,魯德涅夫上校命“瓦良格”艦上全體人員在甲板上列隊,宣布突圍的命令。
“我們必須突圍,回到主力艦隊身邊,那裏更需要我們。我們就要前去突圍,同擁有好幾艘大型戰艦的敵人分艦隊戰鬥,無論他們多麽強大……也阻止不了我們回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決心,一定要回去,即使戰鬥到最後一個人!”魯德涅夫當時並沒有想到,如果全都戰死了,還怎麽回符拉迪沃斯托克去。
5分鍾後,“瓦良格”號上汽笛長鳴,艦尾騰起一股股浪花,細而高的艦首劈開海麵,向港外駛去,後麵依次跟著巡洋艦“巴揚”號和“俄羅斯”號,“高麗人”號被拋棄了,孤零零地呆在軍艦停泊場,不過這也許又是它的幸運。
15點30分,集結在港口西北大約一萬碼距離上的聯軍支援艦隊開始行動,以戰艦“龍威”為首,主力艦隻編為單縱隊,向後依次為戰艦“鳳翔”、“鎮遠”、“定遠”,裝甲巡洋艦“磐手”、“高砂”,以及全部12艘輕巡洋艦。左右各布置了8艘驅逐艦以為掩護。
因為編隊內老式戰艦“鎮遠”、“定遠”的拖累,編隊最大航速隻能達到13節,但若是巡洋艦單獨編隊,則可以達到21節的最大編隊航速。“3點鍾方向發現敵艦活動,數量3艘,速度20節以上,航向270度(正西)。”
聽到這報告時,嚴複早已從望遠鏡中發現了全力逃跑中的俄艦,他身旁的東鄉中將脫口而出:“沙悶來燒屎嗎?”翻譯立即在嚴複身邊解釋道:“他們來找死嗎?”“我也是這麽想的。”嚴複笑吟吟地說道,叫來傳令兵。
旗艦“龍威”號的主桅上隨即先後升起一係列信號旗:“巡洋艦戰隊脫離編隊”、“巡洋艦戰隊追擊敵艦”、“戰艦戰隊跟隨旗艦運動”……
裝甲巡洋艦“磐手”號迅速轉向,帶領著其姊妹艦“高砂”號,以及中國輕巡第2戰隊的“大刀”、“陌刀”、“長刀”、“馬刀”號防護巡洋艦,日本輕巡第1戰隊的“朝日”、“春日”、“日清”、“日進”號輕巡洋艦,日本輕巡第2戰隊的“鳥羽”、“妙高”、“利根”、“最上”號輕巡洋艦,共14艘巡洋艦,似餓狼撲食般向3艘俄國巡洋艦追殺而去。
嚴複中將親率4艘戰艦和16艘驅逐艦繼續向港口接近,不一時,俄國岸炮開火了,水柱紛起,雲霧洗洗,曾經在中日戰爭中功勳卓著的4艘戰艦在嚴複中將的精巧指揮下,曲折運動以避開敵岸炮炮火,同時各艦的參謀官一刻不停地觀察岸上敵炮位置,並一一記錄於圖紙上。
15點50分,“龍威”首先以其前炮塔上的2門305毫米/24倍徑炮向5500碼外的敵岸炮陣地開火,隨後“鳳翔”、“鎮遠”、“定遠”依次開火,“鎮遠”、“定遠”因2座雙聯裝甲主炮塔在艦首左右布置,故能發揮全部4門305毫米/24倍徑主炮的火力。350公斤的爆破彈在敵陣地上炸出一朵朵絢爛的火球,一團團黑煙拔地而起,卷動著、消散著――這黑煙卻是中國戰艦上炮手們校射的根據。
俄國岸炮更加賣力地怒吼起來,十餘門254毫米以上的重炮此起彼伏地發射,中國戰艦蹣跚著穿行於水柱之間,十幾艘單薄的驅逐艦不敢接近,都在千碼以外遠遠追隨。“雞藜太親了,這娘下雞胃中癱地,逆洗優栓脫粒吧……”
東鄉如此建議道,嚴複點頭表示同意。“沒錯,我也是這麽想的……”然後嚴複把耳朵湊到翻譯嘴邊。“他說,距離太近了,這樣下去會中彈的,右轉脫離吧……”“好了,就是這樣,沒錯,傳令兵!”
16點左右,“龍威”艦轉到270度(正西)的航向上,將兩座雙聯305毫米主炮轉到左舷,在4000到6000碼的距離上朝敵岸炮陣地猛烈開火,其餘各艦也跟隨著完成轉向,繼續轟擊,隻是“鎮遠”和“定遠”此時隻能發揮一半的主炮火力。炮戰中,敵岸炮陣地上忽然發出一陣驚天動地的巨響,帶著火花和雜物的煙柱竄上數十公尺高空……事後查明,當時俄軍放置在露天準備發射的一堆大口徑炮彈被擊中爆炸,造成一門254毫米重炮損毀,這門炮的全部炮手無一生還。
20分鍾的轟擊後,“龍威”艦轉到300度(西北偏西)的航向上,帶領各艦退出戰鬥。戰鬥中,中國戰艦無一中彈,官兵無一傷亡,隻是“鳳翔”號上少數水兵被近失彈激起的巨大浪花澆成了落湯雞。
嚴複中將的回憶錄寫道:“……這次戰鬥我軍毫發無損,官兵士氣大增……也許擊毀了一個彈藥庫,打壞了一到兩門炮,但更重要的是,我們記下了敵人所有重炮的確切位置……我估計到追擊逃脫俄艦的戰鬥也許會有困難,於是我派出了田雨後少校的驅逐第2戰隊去支援瓜生少將的巡洋艦部隊……”
根據俄國方麵的記錄,9月9日函館戰鬥中,俄軍岸炮向中國戰艦發射了一百五十六發大口徑炮彈,擊傷一到二艘中國戰艦,己方損失為:1門254毫米大炮和1門152毫米大炮損毀,2門火炮損傷,官兵陣亡27名,傷39名。
再說3艘企圖突圍的俄國巡洋艦,在魯德涅夫上校率領下,“瓦良格”、“巴揚”和“俄羅斯”都開足了馬力,以22節的編隊航速向西疾駛,在它們北麵9000碼外,14艘聯軍巡洋艦取45度角壓向俄艦航線,企圖切斷俄艦的航路。
然而聯軍巡洋艦的編隊航速隻能達到21節,采取斜行路線的話根本無法追上俄艦,到16時20分,聯軍巡洋艦編隊已經處於與俄艦編隊平行的航向上,雙方距離擴大到12000碼,眼看俄艦越去越遠,將要企圖得逞。
坐鎮戰艦“磐手”號的瓜生海軍少將下令:“第1戰隊脫離編隊,追擊並攔截敵艦!”
接到命令後,四艘最高航速達二十六節的快速巡洋艦“朝日”、“春日”、“日清”、“日進”脫離了瓜生少將的編隊,急追俄艦,50分鍾後,終於迫近到距俄艦不到4000碼的火炮有效射程內,雙方幾乎同時開火,俄艦不停作曲線運動以規避炮火,造成了航速下降。
17時20分,中國驅逐第2戰隊的8艘960噸驅逐艦“朧月”、“雲月”、“麗月”、“寒月”、“珍月”、“酒月”、“日月”、“暮月”在田雨後少校的率領下以三十節的最高航速趕到戰場,一邊用120毫米速射炮(每艦3門)向俄艦開火,一邊機動逼近,發起魚雷攻擊。
17時30分左右,田雨後少校的旗艦“朧月”號接近已經燃起大火的“俄羅斯”號,接連發射了四條魚雷,“俄羅斯”號上發出兩聲巨響後迅速下沉,一下子就消失在所有人視線中。
“瓦良格”和“巴揚”還在頑強抵抗,“瓦良格”號上的炮手先是以一陣準確的齊射打斷了日本巡洋艦“朝日”號的桅杆,接著又擊毀了“春日”號的艦橋和後炮塔。“巴揚”號向逼近的中國驅逐艦猛烈開火,重創“寒月”,擊傷“酒月”和“暮月”,並使得其餘中國驅逐艦無法抵進發起魚雷攻擊。
炮彈也不斷落在俄艦身上,“瓦良格”號上層甲板的許多水兵被榴彈炸傷,艦長魯德涅夫上校頭部受傷,卻還穿著血跡斑斑的製服,光著頭,登上指揮台向水兵高喊:“弟兄們,瞄準敵人狠狠打!我們都要活著回去!”
與4艘日本輕巡洋艦及8艘中國驅逐艦的纏鬥嚴重影響了俄艦的速度,瓜生少將的2艘裝甲巡洋艦、4艘防護巡洋艦和另外4艘輕巡洋艦於18時左右終於追上了俄國編隊,裝甲巡洋艦“磐手”、“高砂”立即以其203毫米主炮猛烈轟擊俄艦,4艘中國防護巡洋艦“大刀”、“陌刀”、“長刀”、“馬刀”隨即以其210毫米主炮加入了戰鬥。
俄艦已回天無望。很快,“瓦良格”號上所有大炮均被擊毀,艦長指揮台和操舵室均化為了一堆燃燒的廢鐵,海水從兩舷的累累彈孔湧入艙內,軍艦的速度越來越慢,甲板也離水麵越來越近,當“瓦良格”終於失去動力時,它的上層甲板已經完全浸沒在了水中。
18時20分左右,“瓦良格”號沉沒,艦長魯德涅夫上校以下398名官兵陣亡,其餘175名艦員被中日軍艦救起。數分鍾後,燃燒得“如同一座海上阿房宮”的“巴揚”號被田雨後少校的旗艦“朧月”號以一條魚雷送入了海底。
田雨後在回憶錄中寫道:“……那天,我們在3小時內殺死和俘虜了一千名俄國海軍官兵,損失是極輕微的,隻有23人陣亡,76人受傷,其中中國人不到三分之一,那不算什麽,因為我們的數量實在多得可恥……但勝利永遠是勝利,勝利者是不該被指責的。看到燃燒得如同一座海上阿房宮的俄國巡洋艦巴揚號,我覺得我們有理由在返回休整的時候喝個爛醉,然後再去找躲在海參崴的俄國主力艦隊算帳――那筆帳要算到太平洋上不再有半艘以上的俄國軍艦為止……”
位於北海道島南端的函館自1895年以來一直處於俄國軍隊的占領下,俄軍在這裏建設了軍港和要塞,俄國移民還在這裏修建了一座全新的俄國風格城市,稱為“新羅斯托夫”,城中設有“新北島總督府”,由沙皇親自任命的總督負責整個北海道地區的行政管理和軍事統治。
俄國自占領北海道及其附屬島嶼以來不斷實施所謂“本土化”政策,即驅逐當地的日本原住民,將他們的土地廉價轉讓給俄國移民,到1903年,北海道全島已經移入了二十萬以上的俄國居民,他們在當地政府組織下砍伐森林、開墾土地、發展畜牧業,新建了一大批俄國化的村鎮,這些村鎮上的青壯年男子均在總督的要求下編成民兵部隊,以隨時守衛“家園”。以上舉措大大加強了俄國在北海道的統治力和防禦力,給聯軍收複該地增添了困難。
東亞聯軍大本營決定對俄開戰時,已經決定以日本陸軍三分之二以上的常備兵力配合聯軍的第三機動艦隊部分兵力,執行攻取北海道作戰。陸軍方麵組建了以岡澤精大將為司令官的北海道軍團,編有日軍第2、3步兵師,第21、23獨立步兵旅和海軍陸戰第1旅,共計十萬三千人。
海軍方麵組建了以嚴複中將為司令官、東鄉平八郎中將為參謀長的北海道攻略支援艦隊(以下簡稱支援艦隊),含華軍戰艦第11、12預備戰隊的4艘二等戰列艦“龍威”、“鳳翔”、“鎮遠”、“定遠”,日本裝巡第2戰隊的2艘裝甲巡洋艦“磐手”、“高砂”,以及華軍輕巡第2戰隊的4艘防護巡洋艦、日軍輕巡第1、3戰隊的8艘輕巡洋艦、華軍驅逐第2戰隊的8艘驅逐艦和日軍驅逐第1戰隊的8艘驅逐艦,共12艘輕巡洋艦和16艘驅逐艦。
1903年9月7日,支援艦隊秘密在本州東北的宮古灣集結,9月8日夜,艦隊開往函館,次日清晨即出現在函館港外。函館又稱箱館,是為日本自美國佩裏艦隊“黑船來航”事件後,閉關鎖國體製遭破壞,被迫對外開放的首批港口之一,先後建有英、法、美、俄等列強諸國的領事館和租界。
日本明治元年(1868年),幕府海軍副總裁夏(原字木左夏右)本武揚曾率幕府海軍主力逃到這裏,組建了“蝦夷共和國”,不到六個月即告崩潰,夏本向政府軍投降。往事已矣,如今的函館港,儼然俄國領地,舊城早已破敗,“新羅斯托夫城”則一派繁華,各國領事館早已舍舊入新,也即間接承認了俄國對此地的zhan有。
按照1896年日俄條約規定,北海道仍是日本領土,日本有權向北海道派出行政官員,但因為條約也規定,日本不得派軍警進入北海道,這就意味著日本事實上根本無法對北海道實施行政治理,於是由日本政府派到函館的“北海道府知事”反倒猶如進駐外國城市的領事。
俄國為了能夠長期zhan有北海道,不斷加強著作為北海道最完善港口的函館港的防禦。1897年起,俄軍開始大規模修建函館附近的要塞群,至1903年初,要塞第一期工程完成,沿海岸線修建和擴建了5個永久性炮台,在內陸修建和擴建了3個堡壘、2個支撐點和2個炮台。隨著戰爭的危險日日漸迫近,俄軍又不斷擴建和加固函館要塞,到戰爭爆發前,函館要塞內共駐紮有一萬一千名俄軍,外圍防線上還另有九千人,海岸炮台上安裝有36門大中口徑海岸炮,陸上防線的築壘工事中配備了大約100門火炮和20挺機槍。
9月9日清晨,函館港內停泊著4艘俄國軍艦,它們是一等巡洋艦“瓦良格”號,二等巡洋艦“巴揚”號、“俄羅斯號”,以及炮艦“高麗人”號,這些軍艦構成了“北太平洋分遣隊”,這支分遣隊的主要任務是協助陸軍防衛“新羅斯托克”,但在“瓦良格”號艦長兼分遣隊司令官魯德涅夫海軍上校看來,麵對港外占絕對優勢的敵軍分艦隊,分遣隊的4艘中小型軍艦根本無法在港口防禦戰中起到實質性作用,倒不如衝回符拉迪沃斯托克,與主力艦隊匯合,那裏的炮台裝備大量巨炮,要比這個小港安全些,更重要的是,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裝甲艦一定正迫切需要著巡洋艦的輔助和保護。
巡洋艦“瓦良格”、“巴揚”和“俄羅斯”的航速均達到了23節,可以輕鬆擺脫敵方大型戰艦的追擊,但炮艦“高麗人”的航速卻隻有不到18節,很容易被敵軍捕獲,並且還會拖累編隊的整體航速――軍艦編隊的最高航速是由編隊中速度最慢的艦艇決定的。
魯德涅夫上校於9月9日早上10點召集4艘軍艦的高級軍官開會,宣布了戰爭爆發的消息――半小時前“新北島”(俄國對北海道的殖民稱謂)總督安德留沙將這個消息通知了他。魯德涅夫隨後闡述了他的想法,大家一致同意突圍,但就是否留下“高麗人”號的問題產生了爭執。“不,我們也要回去,我們即使不和巡洋艦在一起,也能夠自己突出去。”
“高麗人”的艦長如此說道。“你們衝不出去,你的軍艦會很快完蛋,熊熊燃燒,變成碎片,每個人都得去喂魚,老兄,留下吧,這與榮譽無關。”
魯德涅夫說,但沒能說服對方,“高麗人”的艦長大聲嚷嚷,說他不怕死,他船上的人也都不怕死,就算船沉了,他們遊也要遊回符拉迪沃斯托克。“那麽你們遊好了,不過最好往這邊遊,這邊比較近一點。”
魯德涅夫說,不顧“高麗人”號艦長的反對,作出了決定:下午16時之前,3艘巡洋艦設法突圍回符拉迪沃斯托克,炮艦“高麗人”號則留在函館。
就在俄國軍艦作著突圍準備的同時,日軍的20艘運輸船卻已經載著第2步兵師的34000名官兵和120門大小火炮,在2艘中國裝甲巡洋艦“建北”、“建南”和4艘日本輕巡洋艦以及8艘日本驅逐艦的掩護下,在函館以北的鷲之木展開登陸,35年前,夏本武揚的幕府軍正是在此登陸並隨後攻克箱館的。聯軍支援艦隊司令官嚴複中將高居旗艦“龍威”的指揮台上,身邊立著參謀長東鄉平八郎中將。
九年前,嚴複身為“龍威”艦的姊妹艦“鳳翔”之艦長,東鄉則是日本海軍“浪速”號巡洋艦艦長,皆欲置對方於死地而後快。一晃九年過去,當年的敵手如今卻共處一艦,以戰友的立場互相扶持,雖是當年萬萬不曾想到過的,卻也無法令兩人有太多的驚異。
嚴複曾在戰後的回憶錄中寫到:“……東鄉是個好參謀長,他的意見對我很重要,但他似乎不喜歡我派給他的翻譯,總喜歡用他那蹩腳的漢語直接與我說話,這樣做的後果是,我不得不另外給他派了個不會日語的翻譯,時刻呆在他身邊,與他交談,熟悉他的蹩腳漢語。從此以後,我就等待東鄉把所有話說完之後,再背地讓那個翻譯解釋給我聽……”
東鄉平八郎則在他的回憶錄中寫到:“……嚴將軍好食甜品,每戰前皆大嚼從各地搜羅而來的糕點甜食,且從不問我是否也願意品嚐,好象早就對我了如指掌,知道我喜歡淡味的食品一般……”
此時,兩人並立高大的指揮台上,遙望函館港,這日天氣晴好,可以從望遠鏡中清晰地觀察到港內的俄艦艦影。“停泊場隻有4艘軍艦,出入口有點窄,魚雷攻擊很困難……重要的是炮台,海岸炮台似乎很堅固,看不到粗一點的炮管,聽說裝備了幾門地阱炮……”嚴複低語道,他知道東鄉聽得見,也至少聽得懂一半,這就足夠了。
所謂的地阱炮即是火炮將安置在地下工事中,需要發射時,借助機械裝置抬起,發射後又再縮回地下裝填,可有效躲避敵方炮火,故具有極高的生存力,隻是因構造複雜,移動困難,價格昂貴,難以廣泛裝備,故隻適用於大口徑的要塞炮。“試探著攻一下好了,看看究竟實力如何,可能的話,把那4艘礙眼的小船順便收拾掉罷。”
嚴複說道,看了東鄉一眼,東鄉很認真地點了點頭,似乎他完全聽明白了。“他真的全都聽明白了?”嚴複擔心地想,喚來了傳令官,發布了命令:各巡洋艦以上艦長和各驅逐戰隊司令官集中到旗艦開會。
作戰會議上,嚴複迅速下達了作戰命令:“……全部巡洋艦以上艦隻編成單縱隊,依次為……日本驅逐1戰隊在左掩護,中國驅逐2戰隊在右掩護……15點30分艦隊主力開拔,自西北方向突入,各艦參謀注意記錄敵海岸炮位置,沒有司令官命令不得擅自入港,注意保持編隊,但可以做小範圍機動以規避敵岸炮火力,遇到敵艦則以主炮火力迎擊,若敵艦企圖逃向外海,則由裝甲巡洋艦“磐手”負責帶領所有巡洋艦展開追擊,驅逐戰隊時刻待命出擊……”
午後,白雲片片,不時一圈陰影晃過海麵,浪聲滔滔,卻似挽歌。15點20分,函館港內,魯德涅夫上校命“瓦良格”艦上全體人員在甲板上列隊,宣布突圍的命令。
“我們必須突圍,回到主力艦隊身邊,那裏更需要我們。我們就要前去突圍,同擁有好幾艘大型戰艦的敵人分艦隊戰鬥,無論他們多麽強大……也阻止不了我們回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決心,一定要回去,即使戰鬥到最後一個人!”魯德涅夫當時並沒有想到,如果全都戰死了,還怎麽回符拉迪沃斯托克去。
5分鍾後,“瓦良格”號上汽笛長鳴,艦尾騰起一股股浪花,細而高的艦首劈開海麵,向港外駛去,後麵依次跟著巡洋艦“巴揚”號和“俄羅斯”號,“高麗人”號被拋棄了,孤零零地呆在軍艦停泊場,不過這也許又是它的幸運。
15點30分,集結在港口西北大約一萬碼距離上的聯軍支援艦隊開始行動,以戰艦“龍威”為首,主力艦隻編為單縱隊,向後依次為戰艦“鳳翔”、“鎮遠”、“定遠”,裝甲巡洋艦“磐手”、“高砂”,以及全部12艘輕巡洋艦。左右各布置了8艘驅逐艦以為掩護。
因為編隊內老式戰艦“鎮遠”、“定遠”的拖累,編隊最大航速隻能達到13節,但若是巡洋艦單獨編隊,則可以達到21節的最大編隊航速。“3點鍾方向發現敵艦活動,數量3艘,速度20節以上,航向270度(正西)。”
聽到這報告時,嚴複早已從望遠鏡中發現了全力逃跑中的俄艦,他身旁的東鄉中將脫口而出:“沙悶來燒屎嗎?”翻譯立即在嚴複身邊解釋道:“他們來找死嗎?”“我也是這麽想的。”嚴複笑吟吟地說道,叫來傳令兵。
旗艦“龍威”號的主桅上隨即先後升起一係列信號旗:“巡洋艦戰隊脫離編隊”、“巡洋艦戰隊追擊敵艦”、“戰艦戰隊跟隨旗艦運動”……
裝甲巡洋艦“磐手”號迅速轉向,帶領著其姊妹艦“高砂”號,以及中國輕巡第2戰隊的“大刀”、“陌刀”、“長刀”、“馬刀”號防護巡洋艦,日本輕巡第1戰隊的“朝日”、“春日”、“日清”、“日進”號輕巡洋艦,日本輕巡第2戰隊的“鳥羽”、“妙高”、“利根”、“最上”號輕巡洋艦,共14艘巡洋艦,似餓狼撲食般向3艘俄國巡洋艦追殺而去。
嚴複中將親率4艘戰艦和16艘驅逐艦繼續向港口接近,不一時,俄國岸炮開火了,水柱紛起,雲霧洗洗,曾經在中日戰爭中功勳卓著的4艘戰艦在嚴複中將的精巧指揮下,曲折運動以避開敵岸炮炮火,同時各艦的參謀官一刻不停地觀察岸上敵炮位置,並一一記錄於圖紙上。
15點50分,“龍威”首先以其前炮塔上的2門305毫米/24倍徑炮向5500碼外的敵岸炮陣地開火,隨後“鳳翔”、“鎮遠”、“定遠”依次開火,“鎮遠”、“定遠”因2座雙聯裝甲主炮塔在艦首左右布置,故能發揮全部4門305毫米/24倍徑主炮的火力。350公斤的爆破彈在敵陣地上炸出一朵朵絢爛的火球,一團團黑煙拔地而起,卷動著、消散著――這黑煙卻是中國戰艦上炮手們校射的根據。
俄國岸炮更加賣力地怒吼起來,十餘門254毫米以上的重炮此起彼伏地發射,中國戰艦蹣跚著穿行於水柱之間,十幾艘單薄的驅逐艦不敢接近,都在千碼以外遠遠追隨。“雞藜太親了,這娘下雞胃中癱地,逆洗優栓脫粒吧……”
東鄉如此建議道,嚴複點頭表示同意。“沒錯,我也是這麽想的……”然後嚴複把耳朵湊到翻譯嘴邊。“他說,距離太近了,這樣下去會中彈的,右轉脫離吧……”“好了,就是這樣,沒錯,傳令兵!”
16點左右,“龍威”艦轉到270度(正西)的航向上,將兩座雙聯305毫米主炮轉到左舷,在4000到6000碼的距離上朝敵岸炮陣地猛烈開火,其餘各艦也跟隨著完成轉向,繼續轟擊,隻是“鎮遠”和“定遠”此時隻能發揮一半的主炮火力。炮戰中,敵岸炮陣地上忽然發出一陣驚天動地的巨響,帶著火花和雜物的煙柱竄上數十公尺高空……事後查明,當時俄軍放置在露天準備發射的一堆大口徑炮彈被擊中爆炸,造成一門254毫米重炮損毀,這門炮的全部炮手無一生還。
20分鍾的轟擊後,“龍威”艦轉到300度(西北偏西)的航向上,帶領各艦退出戰鬥。戰鬥中,中國戰艦無一中彈,官兵無一傷亡,隻是“鳳翔”號上少數水兵被近失彈激起的巨大浪花澆成了落湯雞。
嚴複中將的回憶錄寫道:“……這次戰鬥我軍毫發無損,官兵士氣大增……也許擊毀了一個彈藥庫,打壞了一到兩門炮,但更重要的是,我們記下了敵人所有重炮的確切位置……我估計到追擊逃脫俄艦的戰鬥也許會有困難,於是我派出了田雨後少校的驅逐第2戰隊去支援瓜生少將的巡洋艦部隊……”
根據俄國方麵的記錄,9月9日函館戰鬥中,俄軍岸炮向中國戰艦發射了一百五十六發大口徑炮彈,擊傷一到二艘中國戰艦,己方損失為:1門254毫米大炮和1門152毫米大炮損毀,2門火炮損傷,官兵陣亡27名,傷39名。
再說3艘企圖突圍的俄國巡洋艦,在魯德涅夫上校率領下,“瓦良格”、“巴揚”和“俄羅斯”都開足了馬力,以22節的編隊航速向西疾駛,在它們北麵9000碼外,14艘聯軍巡洋艦取45度角壓向俄艦航線,企圖切斷俄艦的航路。
然而聯軍巡洋艦的編隊航速隻能達到21節,采取斜行路線的話根本無法追上俄艦,到16時20分,聯軍巡洋艦編隊已經處於與俄艦編隊平行的航向上,雙方距離擴大到12000碼,眼看俄艦越去越遠,將要企圖得逞。
坐鎮戰艦“磐手”號的瓜生海軍少將下令:“第1戰隊脫離編隊,追擊並攔截敵艦!”
接到命令後,四艘最高航速達二十六節的快速巡洋艦“朝日”、“春日”、“日清”、“日進”脫離了瓜生少將的編隊,急追俄艦,50分鍾後,終於迫近到距俄艦不到4000碼的火炮有效射程內,雙方幾乎同時開火,俄艦不停作曲線運動以規避炮火,造成了航速下降。
17時20分,中國驅逐第2戰隊的8艘960噸驅逐艦“朧月”、“雲月”、“麗月”、“寒月”、“珍月”、“酒月”、“日月”、“暮月”在田雨後少校的率領下以三十節的最高航速趕到戰場,一邊用120毫米速射炮(每艦3門)向俄艦開火,一邊機動逼近,發起魚雷攻擊。
17時30分左右,田雨後少校的旗艦“朧月”號接近已經燃起大火的“俄羅斯”號,接連發射了四條魚雷,“俄羅斯”號上發出兩聲巨響後迅速下沉,一下子就消失在所有人視線中。
“瓦良格”和“巴揚”還在頑強抵抗,“瓦良格”號上的炮手先是以一陣準確的齊射打斷了日本巡洋艦“朝日”號的桅杆,接著又擊毀了“春日”號的艦橋和後炮塔。“巴揚”號向逼近的中國驅逐艦猛烈開火,重創“寒月”,擊傷“酒月”和“暮月”,並使得其餘中國驅逐艦無法抵進發起魚雷攻擊。
炮彈也不斷落在俄艦身上,“瓦良格”號上層甲板的許多水兵被榴彈炸傷,艦長魯德涅夫上校頭部受傷,卻還穿著血跡斑斑的製服,光著頭,登上指揮台向水兵高喊:“弟兄們,瞄準敵人狠狠打!我們都要活著回去!”
與4艘日本輕巡洋艦及8艘中國驅逐艦的纏鬥嚴重影響了俄艦的速度,瓜生少將的2艘裝甲巡洋艦、4艘防護巡洋艦和另外4艘輕巡洋艦於18時左右終於追上了俄國編隊,裝甲巡洋艦“磐手”、“高砂”立即以其203毫米主炮猛烈轟擊俄艦,4艘中國防護巡洋艦“大刀”、“陌刀”、“長刀”、“馬刀”隨即以其210毫米主炮加入了戰鬥。
俄艦已回天無望。很快,“瓦良格”號上所有大炮均被擊毀,艦長指揮台和操舵室均化為了一堆燃燒的廢鐵,海水從兩舷的累累彈孔湧入艙內,軍艦的速度越來越慢,甲板也離水麵越來越近,當“瓦良格”終於失去動力時,它的上層甲板已經完全浸沒在了水中。
18時20分左右,“瓦良格”號沉沒,艦長魯德涅夫上校以下398名官兵陣亡,其餘175名艦員被中日軍艦救起。數分鍾後,燃燒得“如同一座海上阿房宮”的“巴揚”號被田雨後少校的旗艦“朧月”號以一條魚雷送入了海底。
田雨後在回憶錄中寫道:“……那天,我們在3小時內殺死和俘虜了一千名俄國海軍官兵,損失是極輕微的,隻有23人陣亡,76人受傷,其中中國人不到三分之一,那不算什麽,因為我們的數量實在多得可恥……但勝利永遠是勝利,勝利者是不該被指責的。看到燃燒得如同一座海上阿房宮的俄國巡洋艦巴揚號,我覺得我們有理由在返回休整的時候喝個爛醉,然後再去找躲在海參崴的俄國主力艦隊算帳――那筆帳要算到太平洋上不再有半艘以上的俄國軍艦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