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芝蘭室和雲哥818的打賞,鞠躬!
大明崇禎四年九月十一,雙方準備了好幾天的大淩河之戰,總算再次開打了,後金方麵四萬來人,明軍方麵則是五萬多點,考慮到兩軍戰鬥力的差異,以及明軍主要協助守城,勝負應該在五五之間,至少不會出現特別一邊倒的情況。
當然,前提是雙方不要犯錯誤,考慮到明軍經常性的出現一些特別經典的錯誤,哪怕那些名將和名帥都不例外,宋慶特意守在孫承宗身邊,就怕哪個昏頭將軍出些古怪的主意,孫承宗迷迷瞪瞪再答應了,那可就把大好形勢全葬送了。
不知是自己的勤奮所致,還是老天爺在這個時空中真的站到了大明一邊,反正宋慶所擔憂的事情並沒有出現,連續幾天明軍都沒什麽太大動靜,隻是不斷派出夜不收,到附近的地區晃蕩,跟後金方麵的同行互相比劃一下。
夜不收或者探馬其實就是偵察兵,都是武藝非常高強,人也非常機警的兵王,交手自然是非常精彩的,連續鬥了幾日之後,雙方都有死傷,但人數全都控製在一百人之內,也算是波瀾不驚的進行著。
直到九月十一這天早上,後金那邊戰鼓敲得出奇的響亮,大隊人馬也全部都動員起來,明軍這邊自然也不例外,最近幾日大家其實都在判斷決戰的時刻,也得出來了準確結論,應該就是在這幾天。同時把各項應對措施都製定出來,隻等著對方前來進攻,然後一勞永逸的解決掉這次戰事,如今對麵果然開始進攻。明軍當然知道該如何去做,也迅速行動起來。
作為金箍棒一般改變戰局的存在,宋慶沒有被排在前麵,孫承宗如今對他非常倚重,也知道這是把鋒銳的鋼刀,一定要用在最要緊的地方。如今戰事剛剛開啟,倒是不急著用他,等到戰事陷入膠著時候再上不遲。
前鋒方麵,明軍是吳三桂,後金方麵是阿巴泰,奴兒哈赤的七兒子,莽古爾泰的五弟,皇太極和多鐸、德格類等人的七哥,也是皇太極挺不喜歡的家夥,主要原因是皇太極即位的時候。沒給他封和碩貝勒,導致阿巴泰懷恨在心,一直以來都是出工不出力,甚至沒事給大汗找找茬的類型,因此在後金政權中混的自然也就不怎麽地,旗主更是沒他的份。
這次大戰。阿巴泰一直都沒怎麽獨自領兵出戰,皇太極根本不喜歡他,自然不會給他建功立業的好機會,現在不一樣了,之前覺得事情輕而易舉,出戰都會獲得功勞,如今戰場的局麵大變,最先出戰的肯定會遭受明軍強烈打擊,阿巴泰自然就成了很好的人選,這位七貝勒自己也知道這些貓膩。卻沒有什麽辦法,這是他唯一的機會,必須要抓住才行。
後金雖說已經勉強脫離了蠻夷生活,但依然是那種半奴隸製的政權,對於強者的尊重是與生俱來的。皇太極如今剛剛即位不久,而且也不是什麽長子之類,很多兄弟都不大服氣,草原民族或者漁獵民族對於汗位的爭奪非常殘酷,也沒人覺得有什麽大逆不道,因此表現出自己的勇猛,來贏得族人的尊重,成為了每一個有野心貝勒的目標,這才是阿巴泰的動力所在。
領著三千兵馬出陣,七貝勒阿巴泰意氣風發,他今年雖然已經四十二歲,可年輕時候的勇猛,甚至可以說是野蠻並沒有衰退,他出身奴兒哈赤的偏房,生母是側妃伊爾根覺羅氏,跟皇太極完全是兩個極端,以至於一生命運坎坷,拋去些民族情感不算的話,這人其實挺倒黴的,因為出身的問題,導致一生戰功沒能得到很好的獎勵,甚至還在有意被壓製。
阿巴泰所屬正藍旗,如今皇太極被宋慶幾次擊敗,本旗旗主莽古爾泰敗的更是淒慘,多鐸那個心高氣傲的小家夥,更是連大腿都被人紮傷,若是自己在這次大戰中能夠擊敗宋慶,想必族中那些老人也不會坐視,總會給自己爭取些利益了。
對麵的吳三桂也在心中不斷給自己打氣,自從跟宋慶結拜成兄弟之後,這位關寧軍中有名的白馬銀槍從來都很奮進,因為那個結義四弟在京城的功勞太過顯赫,兩人年歲幾乎相差無幾,吳三桂不想被結拜兄弟比下去,因此回到遼東之後,一直都在整備麾下兵馬,他在京城時候見過狗營操練,心中深以為然,也在逐漸學著模仿一些,想要練出一支強兵。
當然,宋慶那法子他學不來,狗營的兵吃得好,而且是發全餉的,這他無論如何都比不了,哪怕他自己想這麽做都不行,一來他沒宋慶那麽會賺錢,二來這全餉的事情牽一發動全身,狗營就是宋慶一個人說了算,宋千戶就是天王老子,他麾下的隊伍可是屬於關寧軍這個整體的,若是他發了全餉,其他關寧軍的營頭怎麽辦?他還想不想在這圈子混了?
身體力行並且失敗之後,吳三桂才知道這事情有多難,歸根結底還是自己權柄不夠,想要繼續往上爬的話,就一定要像宋慶那樣,在戰場上立下足夠的功勞,要麽爬上高位,要麽像宋慶那樣擁有自己完全能做主的營頭。
可還沒等他找到合適的機會,大淩河便開打了,後金兵呼嘯而至,明軍則是一敗塗地,危急存亡之際,宋慶突然出現,帶著比之前更加精銳的隊伍,成功的挽救了局麵,吳三桂心中在感佩之餘,自領一軍的念頭也是愈發強烈,之前那幾仗他打的就不錯,在宋慶去增援鬆山堡時。這邊的局麵幾乎都靠他一個人撐著,帶著幾百騎兵就敢衝陣不是瘋病發作,而是他要做給別人看的,他吳三桂雖說比不上宋慶。卻也是明軍中數一數二的好漢,他要表現出自己的能力來給世人看。
如今孫承宗已至,兩軍決戰爆發,這個前鋒的任務宋慶沒要,那自然就是他吳某人的,吳三桂輕輕催動著戰馬。率領麾下數千騎兵緩緩而行,逐漸加速,正麵迎向同樣動作的後金兵,他已經知道對麵是阿巴泰,同樣也是奴兒哈赤的兒子,心中對這一戰分外期待,因為孫承宗就在後麵看著,宋慶被報功的事情他也知道,他很想做下一個功勞呈上皇帝禦案的將軍。
推進,再推進。關寧軍的騎兵們已經繃緊了麵龐,手中的馬刀也緊緊握住,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最前方那個白馬銀槍的將軍身上,宋慶再能打也是徐州人,眼前的這個人才是關寧軍日後的希望。
萬千矚目之中,吳三桂激靈一下抬起了頭。雙腿狠狠夾中馬腹,戰馬吃痛之下撒開四蹄,將速度發揮得淋漓盡致,宛如一道白色光束,頃刻間點亮了黑色的土地,數千騎兵也像被人狠狠抽了一鞭似的,立刻開始加速前進。
對麵的阿巴泰目光灼灼,同樣將自己換到了最前排,帶著十個形貌猙獰的白甲兵,齊齊衝向對麵的白馬將軍。三千後金兵也是放開馬速瘋狂奔行,僅僅幾個呼吸之間,兩軍的騎兵隊狠狠撞在一起,如果此時有人從天空鳥瞰,會有一種很奇怪的感覺。似乎是兩顆巨大的水滴,在極快速度中產生碰撞,最前麵的部分已經支離破碎,其餘部位依然在互相碾壓著。
第一個衝鋒,吳三桂便刺死一人,那是個跟在阿巴泰身邊的白甲,手中拿著一柄長刀,他是兩黃旗的人,原本跟著豪格的,這次阿巴泰打先鋒,皇太極特意把他和其他幾人派出來,就是為了盯著阿巴泰,不要讓這一陣敗了,更不要讓這個七貝勒立下什麽軍功,這白甲武藝高強,人也狂傲,本以為自己能夠一刀建功,劈死對麵的明軍將領,可最終結局卻很出於他的預料,那白馬將軍竟然對他劈來的一刀不閃不避,直接用長槍迎了過來,竟是個以命換命的打法。
他知道白馬將軍是吳三桂,也知道這是個明軍之中的後起之秀,身份地位算是很尊貴的,可他覺得自己的地位更加尊貴,不值得跟這個明狗換命,要換也是跟宋慶這樣的勇士去換,那樣哪怕是戰死了,大汗也會優待他的家人。
想到家人,白甲野蠻冷血中隱藏很好的柔軟處動了一下,也就是這一下,讓他錯失了最好的機會,他將自己的刀口抬了起來,想要做出一個規避動作,對麵充滿功業之心,幾乎毫無退縮之意的吳三桂,卻依然筆直的衝了過去,槍尖在那白甲脖頸處劃過,帶出一條赤紅色的血線,隨後將長槍收了回來,目不轉睛的衝向下一個對手,再次刺出了長槍。
一個回合,白甲兵倒撞馬下,吳三桂信心十足,狀態好到讓自己都害怕,他渾身充滿了力量,而眼前到處都是可以讓他發泄這些力量的對象,吳三桂槍出如龍,每每刺出一下,都會伴隨著震耳欲聾的狂吼,不單單是關寧軍的騎兵沒見過這位少將軍如此威武,就連對麵的後金騎兵同樣也被此人吸引,隻不過沒有人過來,都將位置讓給了渴望建功立業的阿巴泰。
“吳三桂!”阿巴泰漢話說的並不太好,但這個名字卻能叫的字正腔圓,他拿著一柄做工精良的春秋大刀,刀重三十五斤,分量著實不輕,也難為四十來歲的人還能舞得呼呼生風,正麵對上吳三桂後,七貝勒立刻將所有雜念摒棄,全心全意的應付起眼前這個對手,他刀法嫻熟,出手狠辣,既有四十歲人的沉穩老練,也有不屬於這個年紀的熱血激蕩。
對麵的吳三桂同樣不甘示弱,此時他還不是後來那個山海關總兵,也不是那個平西王,二十歲的年紀,賦予了他勇士應該具備的一切素質,而他現在就用這種素質和阿巴泰搏鬥,像是兩頭餓了幾日的虎豹,每一次攻擊都是使盡全力,額角青筋暴跳,臉上血色翻湧,似乎這一次就是自己最後的機會,錯過之後將會永遠失去,甚至連身家性命都保不住。
兩邊主將展開惡鬥,手下自然也是如此,猛烈撞擊之後,雙方各自損失了兩三百人,跟著就是亂陣之中的糾纏,無法再憑借馬力衝鋒之後,關寧軍方麵明顯差了一籌,盡管他們非常努力,可戰技方麵的缺陷,不是靠著血氣之勇就能彌補上的,尤其對方的勇氣和拚搏程度和你差不多,甚至比你還要更加強上幾分的時候,戰技上的短板就會被無限擴大化。
最初時候,這種差距的影響還不算很大,明軍這次出來近五千人,後金那邊隻有三千,人數上的優勢組以在一段時間內彌補戰技方麵的差距,隨著戰鬥進行的愈發激烈,時間也越來越長,戰死的明軍開始逐漸增多,有限的優勢也被逐漸拉近,打了快有一炷香的時間,明軍開始有些撐不住了,其實打到這個局麵已經算是超出預計,哪怕陣後的孫承宗都覺得足夠了,現在撤回來正好,可依然在陣前廝殺的吳三桂卻覺得不夠,因為宋慶遇到這種場麵時,從來沒有退卻過。
更何況他如今跟阿巴泰殺得難解難分,兩人誰都不想放過對方,也根本就沒辦法撤,既然沒辦法撤退,那就隻能繼續增兵,反正今日是打算決戰的,就地增兵還是先將前鋒撤回來,等待近十萬人的大混戰,幾乎也沒什麽區別。
孫承宗也好,皇太極也罷,都是看出了這一點,立刻派出了兩邊側翼兵馬,明軍那邊是祖大弼和張韜,以及手下六千人馬,分為左右展開突擊,後金方麵則是德格類和巴布泰,巴布泰是奴兒哈赤第九個兒子,也是混的不怎麽樣的家夥,甚至比起阿巴泰還要差勁,嚴格來說這哥們兒現在屬於白身,除了奴兒哈赤的兒子,皇太極的兄弟之外,再沒別的身份了。
幾年前奴兒哈赤在的時候,他是梅勒額真,可跟著皇太極打了一趟進城,這位十爺估計是窮怕了,居然沒有點繳獲歸公的概念,甚至連有財大家發的想法都沒有,把搶來的東西吃了獨食,被人舉報後皇太極將他一擼到底,也沒別人幫他求個情,顯然是人緣方麵不怎麽樣,比起阿巴泰這種同樣不受重視,但自己很爭氣的貝勒來說差太遠了。
大明崇禎四年九月十一,雙方準備了好幾天的大淩河之戰,總算再次開打了,後金方麵四萬來人,明軍方麵則是五萬多點,考慮到兩軍戰鬥力的差異,以及明軍主要協助守城,勝負應該在五五之間,至少不會出現特別一邊倒的情況。
當然,前提是雙方不要犯錯誤,考慮到明軍經常性的出現一些特別經典的錯誤,哪怕那些名將和名帥都不例外,宋慶特意守在孫承宗身邊,就怕哪個昏頭將軍出些古怪的主意,孫承宗迷迷瞪瞪再答應了,那可就把大好形勢全葬送了。
不知是自己的勤奮所致,還是老天爺在這個時空中真的站到了大明一邊,反正宋慶所擔憂的事情並沒有出現,連續幾天明軍都沒什麽太大動靜,隻是不斷派出夜不收,到附近的地區晃蕩,跟後金方麵的同行互相比劃一下。
夜不收或者探馬其實就是偵察兵,都是武藝非常高強,人也非常機警的兵王,交手自然是非常精彩的,連續鬥了幾日之後,雙方都有死傷,但人數全都控製在一百人之內,也算是波瀾不驚的進行著。
直到九月十一這天早上,後金那邊戰鼓敲得出奇的響亮,大隊人馬也全部都動員起來,明軍這邊自然也不例外,最近幾日大家其實都在判斷決戰的時刻,也得出來了準確結論,應該就是在這幾天。同時把各項應對措施都製定出來,隻等著對方前來進攻,然後一勞永逸的解決掉這次戰事,如今對麵果然開始進攻。明軍當然知道該如何去做,也迅速行動起來。
作為金箍棒一般改變戰局的存在,宋慶沒有被排在前麵,孫承宗如今對他非常倚重,也知道這是把鋒銳的鋼刀,一定要用在最要緊的地方。如今戰事剛剛開啟,倒是不急著用他,等到戰事陷入膠著時候再上不遲。
前鋒方麵,明軍是吳三桂,後金方麵是阿巴泰,奴兒哈赤的七兒子,莽古爾泰的五弟,皇太極和多鐸、德格類等人的七哥,也是皇太極挺不喜歡的家夥,主要原因是皇太極即位的時候。沒給他封和碩貝勒,導致阿巴泰懷恨在心,一直以來都是出工不出力,甚至沒事給大汗找找茬的類型,因此在後金政權中混的自然也就不怎麽地,旗主更是沒他的份。
這次大戰。阿巴泰一直都沒怎麽獨自領兵出戰,皇太極根本不喜歡他,自然不會給他建功立業的好機會,現在不一樣了,之前覺得事情輕而易舉,出戰都會獲得功勞,如今戰場的局麵大變,最先出戰的肯定會遭受明軍強烈打擊,阿巴泰自然就成了很好的人選,這位七貝勒自己也知道這些貓膩。卻沒有什麽辦法,這是他唯一的機會,必須要抓住才行。
後金雖說已經勉強脫離了蠻夷生活,但依然是那種半奴隸製的政權,對於強者的尊重是與生俱來的。皇太極如今剛剛即位不久,而且也不是什麽長子之類,很多兄弟都不大服氣,草原民族或者漁獵民族對於汗位的爭奪非常殘酷,也沒人覺得有什麽大逆不道,因此表現出自己的勇猛,來贏得族人的尊重,成為了每一個有野心貝勒的目標,這才是阿巴泰的動力所在。
領著三千兵馬出陣,七貝勒阿巴泰意氣風發,他今年雖然已經四十二歲,可年輕時候的勇猛,甚至可以說是野蠻並沒有衰退,他出身奴兒哈赤的偏房,生母是側妃伊爾根覺羅氏,跟皇太極完全是兩個極端,以至於一生命運坎坷,拋去些民族情感不算的話,這人其實挺倒黴的,因為出身的問題,導致一生戰功沒能得到很好的獎勵,甚至還在有意被壓製。
阿巴泰所屬正藍旗,如今皇太極被宋慶幾次擊敗,本旗旗主莽古爾泰敗的更是淒慘,多鐸那個心高氣傲的小家夥,更是連大腿都被人紮傷,若是自己在這次大戰中能夠擊敗宋慶,想必族中那些老人也不會坐視,總會給自己爭取些利益了。
對麵的吳三桂也在心中不斷給自己打氣,自從跟宋慶結拜成兄弟之後,這位關寧軍中有名的白馬銀槍從來都很奮進,因為那個結義四弟在京城的功勞太過顯赫,兩人年歲幾乎相差無幾,吳三桂不想被結拜兄弟比下去,因此回到遼東之後,一直都在整備麾下兵馬,他在京城時候見過狗營操練,心中深以為然,也在逐漸學著模仿一些,想要練出一支強兵。
當然,宋慶那法子他學不來,狗營的兵吃得好,而且是發全餉的,這他無論如何都比不了,哪怕他自己想這麽做都不行,一來他沒宋慶那麽會賺錢,二來這全餉的事情牽一發動全身,狗營就是宋慶一個人說了算,宋千戶就是天王老子,他麾下的隊伍可是屬於關寧軍這個整體的,若是他發了全餉,其他關寧軍的營頭怎麽辦?他還想不想在這圈子混了?
身體力行並且失敗之後,吳三桂才知道這事情有多難,歸根結底還是自己權柄不夠,想要繼續往上爬的話,就一定要像宋慶那樣,在戰場上立下足夠的功勞,要麽爬上高位,要麽像宋慶那樣擁有自己完全能做主的營頭。
可還沒等他找到合適的機會,大淩河便開打了,後金兵呼嘯而至,明軍則是一敗塗地,危急存亡之際,宋慶突然出現,帶著比之前更加精銳的隊伍,成功的挽救了局麵,吳三桂心中在感佩之餘,自領一軍的念頭也是愈發強烈,之前那幾仗他打的就不錯,在宋慶去增援鬆山堡時。這邊的局麵幾乎都靠他一個人撐著,帶著幾百騎兵就敢衝陣不是瘋病發作,而是他要做給別人看的,他吳三桂雖說比不上宋慶。卻也是明軍中數一數二的好漢,他要表現出自己的能力來給世人看。
如今孫承宗已至,兩軍決戰爆發,這個前鋒的任務宋慶沒要,那自然就是他吳某人的,吳三桂輕輕催動著戰馬。率領麾下數千騎兵緩緩而行,逐漸加速,正麵迎向同樣動作的後金兵,他已經知道對麵是阿巴泰,同樣也是奴兒哈赤的兒子,心中對這一戰分外期待,因為孫承宗就在後麵看著,宋慶被報功的事情他也知道,他很想做下一個功勞呈上皇帝禦案的將軍。
推進,再推進。關寧軍的騎兵們已經繃緊了麵龐,手中的馬刀也緊緊握住,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最前方那個白馬銀槍的將軍身上,宋慶再能打也是徐州人,眼前的這個人才是關寧軍日後的希望。
萬千矚目之中,吳三桂激靈一下抬起了頭。雙腿狠狠夾中馬腹,戰馬吃痛之下撒開四蹄,將速度發揮得淋漓盡致,宛如一道白色光束,頃刻間點亮了黑色的土地,數千騎兵也像被人狠狠抽了一鞭似的,立刻開始加速前進。
對麵的阿巴泰目光灼灼,同樣將自己換到了最前排,帶著十個形貌猙獰的白甲兵,齊齊衝向對麵的白馬將軍。三千後金兵也是放開馬速瘋狂奔行,僅僅幾個呼吸之間,兩軍的騎兵隊狠狠撞在一起,如果此時有人從天空鳥瞰,會有一種很奇怪的感覺。似乎是兩顆巨大的水滴,在極快速度中產生碰撞,最前麵的部分已經支離破碎,其餘部位依然在互相碾壓著。
第一個衝鋒,吳三桂便刺死一人,那是個跟在阿巴泰身邊的白甲,手中拿著一柄長刀,他是兩黃旗的人,原本跟著豪格的,這次阿巴泰打先鋒,皇太極特意把他和其他幾人派出來,就是為了盯著阿巴泰,不要讓這一陣敗了,更不要讓這個七貝勒立下什麽軍功,這白甲武藝高強,人也狂傲,本以為自己能夠一刀建功,劈死對麵的明軍將領,可最終結局卻很出於他的預料,那白馬將軍竟然對他劈來的一刀不閃不避,直接用長槍迎了過來,竟是個以命換命的打法。
他知道白馬將軍是吳三桂,也知道這是個明軍之中的後起之秀,身份地位算是很尊貴的,可他覺得自己的地位更加尊貴,不值得跟這個明狗換命,要換也是跟宋慶這樣的勇士去換,那樣哪怕是戰死了,大汗也會優待他的家人。
想到家人,白甲野蠻冷血中隱藏很好的柔軟處動了一下,也就是這一下,讓他錯失了最好的機會,他將自己的刀口抬了起來,想要做出一個規避動作,對麵充滿功業之心,幾乎毫無退縮之意的吳三桂,卻依然筆直的衝了過去,槍尖在那白甲脖頸處劃過,帶出一條赤紅色的血線,隨後將長槍收了回來,目不轉睛的衝向下一個對手,再次刺出了長槍。
一個回合,白甲兵倒撞馬下,吳三桂信心十足,狀態好到讓自己都害怕,他渾身充滿了力量,而眼前到處都是可以讓他發泄這些力量的對象,吳三桂槍出如龍,每每刺出一下,都會伴隨著震耳欲聾的狂吼,不單單是關寧軍的騎兵沒見過這位少將軍如此威武,就連對麵的後金騎兵同樣也被此人吸引,隻不過沒有人過來,都將位置讓給了渴望建功立業的阿巴泰。
“吳三桂!”阿巴泰漢話說的並不太好,但這個名字卻能叫的字正腔圓,他拿著一柄做工精良的春秋大刀,刀重三十五斤,分量著實不輕,也難為四十來歲的人還能舞得呼呼生風,正麵對上吳三桂後,七貝勒立刻將所有雜念摒棄,全心全意的應付起眼前這個對手,他刀法嫻熟,出手狠辣,既有四十歲人的沉穩老練,也有不屬於這個年紀的熱血激蕩。
對麵的吳三桂同樣不甘示弱,此時他還不是後來那個山海關總兵,也不是那個平西王,二十歲的年紀,賦予了他勇士應該具備的一切素質,而他現在就用這種素質和阿巴泰搏鬥,像是兩頭餓了幾日的虎豹,每一次攻擊都是使盡全力,額角青筋暴跳,臉上血色翻湧,似乎這一次就是自己最後的機會,錯過之後將會永遠失去,甚至連身家性命都保不住。
兩邊主將展開惡鬥,手下自然也是如此,猛烈撞擊之後,雙方各自損失了兩三百人,跟著就是亂陣之中的糾纏,無法再憑借馬力衝鋒之後,關寧軍方麵明顯差了一籌,盡管他們非常努力,可戰技方麵的缺陷,不是靠著血氣之勇就能彌補上的,尤其對方的勇氣和拚搏程度和你差不多,甚至比你還要更加強上幾分的時候,戰技上的短板就會被無限擴大化。
最初時候,這種差距的影響還不算很大,明軍這次出來近五千人,後金那邊隻有三千,人數上的優勢組以在一段時間內彌補戰技方麵的差距,隨著戰鬥進行的愈發激烈,時間也越來越長,戰死的明軍開始逐漸增多,有限的優勢也被逐漸拉近,打了快有一炷香的時間,明軍開始有些撐不住了,其實打到這個局麵已經算是超出預計,哪怕陣後的孫承宗都覺得足夠了,現在撤回來正好,可依然在陣前廝殺的吳三桂卻覺得不夠,因為宋慶遇到這種場麵時,從來沒有退卻過。
更何況他如今跟阿巴泰殺得難解難分,兩人誰都不想放過對方,也根本就沒辦法撤,既然沒辦法撤退,那就隻能繼續增兵,反正今日是打算決戰的,就地增兵還是先將前鋒撤回來,等待近十萬人的大混戰,幾乎也沒什麽區別。
孫承宗也好,皇太極也罷,都是看出了這一點,立刻派出了兩邊側翼兵馬,明軍那邊是祖大弼和張韜,以及手下六千人馬,分為左右展開突擊,後金方麵則是德格類和巴布泰,巴布泰是奴兒哈赤第九個兒子,也是混的不怎麽樣的家夥,甚至比起阿巴泰還要差勁,嚴格來說這哥們兒現在屬於白身,除了奴兒哈赤的兒子,皇太極的兄弟之外,再沒別的身份了。
幾年前奴兒哈赤在的時候,他是梅勒額真,可跟著皇太極打了一趟進城,這位十爺估計是窮怕了,居然沒有點繳獲歸公的概念,甚至連有財大家發的想法都沒有,把搶來的東西吃了獨食,被人舉報後皇太極將他一擼到底,也沒別人幫他求個情,顯然是人緣方麵不怎麽樣,比起阿巴泰這種同樣不受重視,但自己很爭氣的貝勒來說差太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