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已近黃昏,日頭緩緩西垂。江岸邊上,司馬懿的影子被拉得很長,幾乎將麵前的童英全數籠罩在其中。
“共工?”聞言,童英先是一愣,旋即開口道,“便是那個野心圖謀天下,被女媧大神囚禁於九恨天的共工?”
“野心圖謀天下?”司馬懿冷冷一笑,朗聲道,“剛才你不是說過麼,這個天下自該是有者居之!伏羲生五子,先祖共工雖然年幼,但素有大才,本就該承伏羲衣缽,成為三皇之一。”
“可惜先祖他最後棋差一招,被女媧困在九恨天中,自此我共工一族無時無刻不在籌謀復仇。”司馬懿恨聲道,“可惜眼見就要功成,卻三番兩次為土族後裔所阻。”
童英眉梢微微一挑,他自是在水鏡先生和臥龍先生處都聽過這個故事,然而如今卻是從司馬懿這裏再聽一次,顯然不同的人在敍說這個同樣的故事時,是又有不同的感觸的。
“看你的模樣,似乎你已經聽說過這些上古秘聞了,想必那水鏡老兒已將《古文尚書》中的故事都告訴給你了。”司馬懿見童英除了聽聞司馬家族是共工後裔時麵露驚訝之外,在聽到自己說接下去的故事時,臉上卻並沒有半分的訝異,當下明瞭他必然是聽說過這些事了,當下話鋒一轉,緩聲道,“那你可知我司馬家族原本的姓氏並非是司馬氏,而是嬴氏!”
“嬴氏?”童英似乎明白了什麼,忽然想見剛才司馬懿曾惡狠狠的對劉嫣說過“劉氏族人都該死!”的話,腦海中一個念頭一閃而過,失聲道,“莫不是那秦...”
“沒錯,我們司馬家族便是秦朝皇室之後!”不待童英把話說完,司馬懿便是點頭道。
童英表情愕然,若說共工的時代離他太遠,那麼為劉氏所建的漢朝替代的秦朝便讓他熟悉得多。
“想不到司馬家族居然是暴君嬴政之後。”童英低聲喃喃道。
“暴君?”童英雖然聲音很低,然而依舊是落到了司馬懿耳中,司馬懿頓時大怒,雙拳攥緊,厲聲道,“你可知何為暴君?”
“歷史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那劉邦小兒何許人也?農夫出身、高陽酒徒,一時僥倖得了天下,便著史汙蔑前朝,如此小人行徑,大丈夫安能效仿?”司馬懿麵色無比憤慨,聲音越來越高,“想我始皇帝擊滅六國、統一天下,使得天下千萬黎民百姓不再受戰亂之苦,光此等功績便超過前人百倍有餘!”
說到這裏,司馬懿仿似打開了話匣子,滔滔不絕的說了下去:“遑論我始皇帝的所作所為遠不止這些:他北擊匈奴,悉收河南地,置九原郡,卻匈奴七百餘裏。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相比起那劉邦被困白登山,用計逃脫後,還要用宗室之女與外邦和親來祈求和平,不知勝出多少;還有南征百越,拓土千裏,又有幾人能做到?更兼書同文、推動文化發展,車同軌、定車寬以六尺為製,一車可通行全國,行同輪、教會世人倫理道德,收六國錢幣、改良幣製,修建秦直道、整治交通...”
說到這裏,司馬懿不無感慨的開口道:“偌大的功績,這劉氏竊據天下數百年,試問又有誰人能夠做到。若論千古一帝,非我始皇帝莫屬!”
“你倒是說說,這天下由我嬴氏家族居之,有何不可?”最後,司馬懿瞥了一眼童英,朗聲喝問道。
“可是你如何不提那嬴政焚書坑儒之事?”童英反問道。
“焚書坑儒?”未想,司馬懿卻是冷笑一聲,開口道,“你不過為劉邦小兒所篡改的史書所蒙蔽,須知這焚書坑儒背後另有真相?”
“另有真相?”童英微微一怔,旋即不再言語,靜聽司馬懿口中這所謂的“真相”。
“九鼎的來源你必定已經知道了吧。上古帝堯時期,我共工一族曾經攻入九恨天,奪取了九顆星玉,救先祖脫困而出。可誰知那木族後裔禹卻在機緣巧合下得到了避水劍,先祖不敵有神器相助的禹,重被鎖入九恨天。但由於九顆星玉已不知所蹤,無法再次吸取先祖的龍氣,禹為了避免先祖再次脫困,於是集天下之金,以女媧所用的九顆星玉之名鑄造了九鼎,此九鼎形成龐大的結界,替代九顆星玉吸取龍氣。”頓了頓,司馬懿緩聲道,“從此之後,九鼎便成為王權至高無上的象徵。大秦滅周後,曾將九鼎遷往鹹陽,卻不慎將雍州鼎落於泅水之中。九鼎不全,先祖自然也無法脫身,後始皇帝急於救先祖脫離九恨天,始皇詢問當時極受其尊崇的方士侯生、盧生。卻不想為此二奸賊所蒙蔽!”
“被騙了?”童英望著司馬懿,開口問道。
“原來此二人乃是火神祝融之後,潛伏在始皇身邊,用心險惡。盧生進言始皇,隻要毀去八鼎就可破除結界,釋放共工,始皇果真信其言,打算毀掉八鼎,並且由於大量史冊及書籍記載大禹鑄鼎之法,始皇為絕後患,將六國史書及手中八鼎一同焚毀。”司馬懿冷冷的說道,“這才是‘焚書’的真相!”司馬懿恨聲說道。
“那毀去八鼎後,共工...”童英本想問毀去八鼎後,共工可曾從九恨天脫身,然而旋即想到司馬懿說秦始皇是因為為盧生、侯生的蒙蔽才毀去八鼎,想必共工必然不能脫身,便沒有再繼續開口。
“當然沒有。”司馬懿開口道,“始皇知被盧生所騙,大怒之下遂欲捕殺侯生,盧生等。但此時他們已經逃脫,秦始皇遂下令拷問鹹陽400多名術士,欲尋二人。事後,將相關460名術士全部坑殺。此一事件,後世往往和焚書並列,合稱為焚書坑儒。”
“之所以先祖不能脫困,原因便是在於雖然八鼎俱毀,但雍州鼎仍然在泅水當中,九鼎有一鼎尚存,九恨天的結界便無法破除。非但如此,失去了八鼎,反而累得始皇無法傳承從先祖處吸收而來的龍氣,使得我大秦一天天衰弱下去,最終為小人竊據!”司馬懿麵色猙獰,狀若癲狂的問道,“那侯生、盧生,如此險惡用心,利用始皇欲救先祖之心,用蠅營狗苟的伎倆毀我大秦江山,我之族人誰會甘心?”
童英默然,司馬懿的話徹底顛覆了他的認知,他從未想過秦王朝還有如此背景。
“共工?”聞言,童英先是一愣,旋即開口道,“便是那個野心圖謀天下,被女媧大神囚禁於九恨天的共工?”
“野心圖謀天下?”司馬懿冷冷一笑,朗聲道,“剛才你不是說過麼,這個天下自該是有者居之!伏羲生五子,先祖共工雖然年幼,但素有大才,本就該承伏羲衣缽,成為三皇之一。”
“可惜先祖他最後棋差一招,被女媧困在九恨天中,自此我共工一族無時無刻不在籌謀復仇。”司馬懿恨聲道,“可惜眼見就要功成,卻三番兩次為土族後裔所阻。”
童英眉梢微微一挑,他自是在水鏡先生和臥龍先生處都聽過這個故事,然而如今卻是從司馬懿這裏再聽一次,顯然不同的人在敍說這個同樣的故事時,是又有不同的感觸的。
“看你的模樣,似乎你已經聽說過這些上古秘聞了,想必那水鏡老兒已將《古文尚書》中的故事都告訴給你了。”司馬懿見童英除了聽聞司馬家族是共工後裔時麵露驚訝之外,在聽到自己說接下去的故事時,臉上卻並沒有半分的訝異,當下明瞭他必然是聽說過這些事了,當下話鋒一轉,緩聲道,“那你可知我司馬家族原本的姓氏並非是司馬氏,而是嬴氏!”
“嬴氏?”童英似乎明白了什麼,忽然想見剛才司馬懿曾惡狠狠的對劉嫣說過“劉氏族人都該死!”的話,腦海中一個念頭一閃而過,失聲道,“莫不是那秦...”
“沒錯,我們司馬家族便是秦朝皇室之後!”不待童英把話說完,司馬懿便是點頭道。
童英表情愕然,若說共工的時代離他太遠,那麼為劉氏所建的漢朝替代的秦朝便讓他熟悉得多。
“想不到司馬家族居然是暴君嬴政之後。”童英低聲喃喃道。
“暴君?”童英雖然聲音很低,然而依舊是落到了司馬懿耳中,司馬懿頓時大怒,雙拳攥緊,厲聲道,“你可知何為暴君?”
“歷史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那劉邦小兒何許人也?農夫出身、高陽酒徒,一時僥倖得了天下,便著史汙蔑前朝,如此小人行徑,大丈夫安能效仿?”司馬懿麵色無比憤慨,聲音越來越高,“想我始皇帝擊滅六國、統一天下,使得天下千萬黎民百姓不再受戰亂之苦,光此等功績便超過前人百倍有餘!”
說到這裏,司馬懿仿似打開了話匣子,滔滔不絕的說了下去:“遑論我始皇帝的所作所為遠不止這些:他北擊匈奴,悉收河南地,置九原郡,卻匈奴七百餘裏。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相比起那劉邦被困白登山,用計逃脫後,還要用宗室之女與外邦和親來祈求和平,不知勝出多少;還有南征百越,拓土千裏,又有幾人能做到?更兼書同文、推動文化發展,車同軌、定車寬以六尺為製,一車可通行全國,行同輪、教會世人倫理道德,收六國錢幣、改良幣製,修建秦直道、整治交通...”
說到這裏,司馬懿不無感慨的開口道:“偌大的功績,這劉氏竊據天下數百年,試問又有誰人能夠做到。若論千古一帝,非我始皇帝莫屬!”
“你倒是說說,這天下由我嬴氏家族居之,有何不可?”最後,司馬懿瞥了一眼童英,朗聲喝問道。
“可是你如何不提那嬴政焚書坑儒之事?”童英反問道。
“焚書坑儒?”未想,司馬懿卻是冷笑一聲,開口道,“你不過為劉邦小兒所篡改的史書所蒙蔽,須知這焚書坑儒背後另有真相?”
“另有真相?”童英微微一怔,旋即不再言語,靜聽司馬懿口中這所謂的“真相”。
“九鼎的來源你必定已經知道了吧。上古帝堯時期,我共工一族曾經攻入九恨天,奪取了九顆星玉,救先祖脫困而出。可誰知那木族後裔禹卻在機緣巧合下得到了避水劍,先祖不敵有神器相助的禹,重被鎖入九恨天。但由於九顆星玉已不知所蹤,無法再次吸取先祖的龍氣,禹為了避免先祖再次脫困,於是集天下之金,以女媧所用的九顆星玉之名鑄造了九鼎,此九鼎形成龐大的結界,替代九顆星玉吸取龍氣。”頓了頓,司馬懿緩聲道,“從此之後,九鼎便成為王權至高無上的象徵。大秦滅周後,曾將九鼎遷往鹹陽,卻不慎將雍州鼎落於泅水之中。九鼎不全,先祖自然也無法脫身,後始皇帝急於救先祖脫離九恨天,始皇詢問當時極受其尊崇的方士侯生、盧生。卻不想為此二奸賊所蒙蔽!”
“被騙了?”童英望著司馬懿,開口問道。
“原來此二人乃是火神祝融之後,潛伏在始皇身邊,用心險惡。盧生進言始皇,隻要毀去八鼎就可破除結界,釋放共工,始皇果真信其言,打算毀掉八鼎,並且由於大量史冊及書籍記載大禹鑄鼎之法,始皇為絕後患,將六國史書及手中八鼎一同焚毀。”司馬懿冷冷的說道,“這才是‘焚書’的真相!”司馬懿恨聲說道。
“那毀去八鼎後,共工...”童英本想問毀去八鼎後,共工可曾從九恨天脫身,然而旋即想到司馬懿說秦始皇是因為為盧生、侯生的蒙蔽才毀去八鼎,想必共工必然不能脫身,便沒有再繼續開口。
“當然沒有。”司馬懿開口道,“始皇知被盧生所騙,大怒之下遂欲捕殺侯生,盧生等。但此時他們已經逃脫,秦始皇遂下令拷問鹹陽400多名術士,欲尋二人。事後,將相關460名術士全部坑殺。此一事件,後世往往和焚書並列,合稱為焚書坑儒。”
“之所以先祖不能脫困,原因便是在於雖然八鼎俱毀,但雍州鼎仍然在泅水當中,九鼎有一鼎尚存,九恨天的結界便無法破除。非但如此,失去了八鼎,反而累得始皇無法傳承從先祖處吸收而來的龍氣,使得我大秦一天天衰弱下去,最終為小人竊據!”司馬懿麵色猙獰,狀若癲狂的問道,“那侯生、盧生,如此險惡用心,利用始皇欲救先祖之心,用蠅營狗苟的伎倆毀我大秦江山,我之族人誰會甘心?”
童英默然,司馬懿的話徹底顛覆了他的認知,他從未想過秦王朝還有如此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