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棉花糖小說網.mianhuatang.info】,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南蠻之地久服漢治,聽聞天子駕臨各族族長扶老攜幼沿途拜服送上珍寶輜重,隻求一睹聖顏。


    生活在窮山惡水之中早已形成了南蠻之人的生活規律,然無論你是族長大王或者是尋常的族民,在這山水之中生活怎如漢人舒適穩定?漢帝劉禪重用蠻人在朝中任職,並且廣征賢才在南蠻地區大力推行漢化。


    近十年的極力施政讓南蠻百姓生活有了巨大變化,不在缺少糧食,也不愁風吹雨打,族中的男女老少各盡其才,子嗣後人也如漢人般可以學習四書五經登朝入仕。蠻漢平等的待遇更是天大的恩惠,南蠻之人除了感激便是感激。


    印州方麵的消息不斷傳來,襄王雖然急於求成,但也不是魯莽之輩。在印州附近的海外勢力雖然蠢蠢欲動,炫耀武力,但論起根本還沒有膽子攻上岸來。襄王劉動分撥兵將,調集戰船護衛海港州府,保護航路要塞。


    那在沿岸活動的山賊水賊能攻擊的隻是沒有防備的小型村落,對於印州來說不過是皮毛罷了。隨著各地中心的穩定,漢家兵將開始不斷擴散自己的活動範圍,在村落間建立驛站,屯駐兵力。


    山賊也好,海賊也罷,活動的範圍始終有限。先前大量的活動跡象早已曝露了自身的藏匿之處,漢軍預備妥當怎會讓你好看?有條不紊進行的清理活動讓印州官民都恢複了鎮定與平靜,漢帝劉禪見此情況倒也不急著進入印州,反而在南蠻之地暫時歇腳。


    南蠻之地是連接印州與川中的唯一通路,劉禪選擇在此停步並非是擔心南蠻的安危,而是等待前方的情報。海外之人無緣無故的聚集戰船活動在印州附近,事情很是蹊蹺,大漢雖然還沒有完全的統一華夏大陸,但已經完全占據了雲南以南,南海以南的所有大陸。


    這些地方曾經是林立無數的小國,更是曾經大漢的屬國藩國,如今一起並入大漢,融合到漢族之中,即便沒有河北之地,漢朝的領土也足以震撼整個世界!東方有如此龐大的國家,西方之人竟敢挑釁,其中的內情實在引人遐想。


    要知道眼下的大漢在許多技術上都是領先於西方的,西方並非不清楚彼此的底細,肆無忌憚的做法卻是為何?


    隨軍的文武群臣清楚陛下的用意,彼此心照不宣並不多言。國家的接班人隻剩下了襄王劉動,眼下乃是陛下考察襄王能力的時候,誰若是多嘴豈非得罪了兩代帝王?


    即便襄王在印州有了什麽不妥之處,陛下在後麵兜著,任何事情都會留有轉圜的餘地。眼下對於大漢來說海外風情雖然讓人大開眼界,可華夏大地的統一才是最為主要的。


    以眾人的思想來看,統一了華夏大地即可,類似陛下勞師動眾非要征討的不毛之地,實在是讓人難以產生占領的興趣。


    ……


    高句麗。


    漢軍大將鄭綽揮軍攻入高句麗的臨時皇宮……說是皇宮實際上不過是頗有些規模的樸素府邸而已。高句麗自從被魏國幾乎討滅之後,這些年來恢複的不過是人口罷了,國內的資源倒是少得可憐。


    麵對精銳的漢軍,高句麗對於漢人的勸降完全聽不進去,奮勇揮戈抗擊保家衛國,抵擋侵略者的入侵。隻是雙方實力相差的太過懸殊,那軍隊一旦潰散掉了,剩下的百姓和王族不過是任人魚肉罷了。


    有新羅,百濟之人的協助,高句麗更是不堪一擊,而說服高句麗之人納入漢朝也不過是輕而易舉之事。


    是被殺頭,還是好好的活著,相信沒有幾個人會選錯。


    此時的高句麗仍沒能形成後來所說的朝鮮文化,不過是遼東附近的少數民族遷徙到這方水土生活罷了。若是從遼東一路北上,遇到同樣的族群也不稀奇。漢民的待遇顯然要比高句麗的生活好上許多。


    首先在製度上便是完全不同,更加的自有與公平。封建時代的百姓不過是被奴役而已,在漢朝統治下自然可以用各種光鮮的名詞代替。但高句麗這樣的封閉族群便完全不同了,上下等級森嚴,比漢朝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其次是生活質量有了提高,漢人占領高句麗是為了自給自足,也是為了完成準備偷襲遼東的戰略。已經沒了海上的資源輸送,但拿出自家的糧食收買人心還是小菜一碟。


    鄭綽離開故國許久,對於本地族群的習性語言早已熟悉,因此治理起來有自己獨特的心得,並沒有什麽困難,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同時遠赴倭國的漢將陰繚的進展也是不錯,那倭國之地實際上有無數小國。當地稱之為國,漢人看起來完全不是那麽一回事兒。幾百人聚集的村落就自稱為國,這簡直是厚顏無恥……或者稱之為無知!


    數百人的“國”,能夠手持刀兵作戰的才有幾人?村裏的老頭老太太在村中圍著木樁哎呦哎呦的叫了半晌,三四十名年輕人拿著竹槍等武器就算出征了。遇到漢軍別說交手,遠遠望見便是拍著屁股跑了回去。


    一萬五千名全副鎧甲的漢軍,帶給倭國的震撼是翻天覆地的,更是無法阻擋的力量!


    兵不血刃的一而再再而三的征服這些村落,留下十名甚至更少的兵卒守衛就足夠了。一路怎麽走下去,從兵分數路到兵分無數路,漢軍的行動速度與征服速度可想而知了。


    邪馬台這個最大的國家倒是有些實力的,整個國家的倭人好鬥非常,彼此誰也不服誰,但偏偏服一名女子,當地稱之為女王卻也是翻譯過來的大概意思而已。當約有百餘人的小股漢軍搶先抵達邪馬台邊境時,倒是遇到了出乎意料的阻礙。


    近千名嚴陣以待的邪馬台戰士拱衛著一個高台,高台上被類似紗帳般的物件遮掩,隱約可見內中四腳而立的火把以及一名女子的身影。呢喃之音伴隨邪馬台特有的樂聲,從那紗帳之中不斷噴出火焰炫目無比!


    說來也是奇怪,那看似紗帳的物件遇到火焰也不會被點燃,任憑火焰穿透竟是毫發無損!


    首次遇到如此規模的陣仗,漢軍頗為驚訝,想不到在這島國竟然能組織起如此的力量。要知道漢軍掃蕩半個島國無數村落國家聞風喪膽主動投降示好,邪馬台最強盛的時期已然過去,而今還有如此氣魄與能力?


    烏拉烏拉的說個不停,漢家兵士也沒有輕舉妄動。雖然自己鬥具精良,武藝高超,根本不怕對方。可眼前畢竟是十倍於自己的敵人,就算擁有強大的武力,相信也沒有人願意簡單的硬衝。


    況且在那高台上的神秘女子一陣陣呢喃過後,這千餘邪馬台兵士的氣勢竟然為之一變!從最初的一盤散沙,突然凝聚成了一股難以言喻的力量,隱隱的讓人感到不安。


    對於身經百戰的漢家兵將來說,這股感覺再熟悉不過了,這是殺氣!!邪馬台的士卒不夠是烏合之眾,竟然突然有了如此殺氣臨身,難道那高台上的女子有妖術不成?


    火焰從高台上不斷噴出,隨後竟是四野起火,狂風大作!那千餘邪馬台兵士口中發出奇怪的吼聲,手臂身體不斷的扭動奔跑著殺了過來!


    見過拚命的,但從未見過這般姿態拚命的。


    短兵相接陣前廝殺倒是不怕,可這又風又火的倒是讓漢兵心裏打起了寒顫。就算勇武之人,就算究竟沙場,可一旦與鬼神妖術聯係到一起,是這個時代的人所無法承受的。


    不用說那封建時代,就算是後世,鬼神之力依然經久不衰,受人敬畏。


    百餘漢軍不敢應戰,心中更是沒有交戰的意思,見形勢不妙拔腿就跑!這是漢軍在島國的第一次撤退,在對麵的邪馬台兵將眼中簡直是無可媲美的勝利!本就激動的邪馬台兵士更加的興奮異常,叫破了喉嚨,唾液順著嘴角狂淌不已也是顧不上,各個拿出了吃奶的氣力奮力追趕。


    有的邪馬台戰士手中拿著弓弩,也知道射上一兩箭。但這些弓弩不過是當年從魏國獲得的鍛造技術皮毛罷了,雖然在國內也加以發展,卻是遠遠不如漢人的鬥具的。


    別說是漢人跑的快,就算射在甲胄上恐怕也造成不了多大的傷害。當然漢人跑掉了,邪馬台戰士們也是沒機會驗證,追出了老遠之後便紛紛在留在原地圍個圈子縱情的狂歡高呼。


    待神智稍微清醒一些,不約而同的都聚集到了高台之下恭敬的跪在地上磕頭呼喊著當地語言,甚是瘋狂,也帶有無比的虔誠。


    擊退了一路漢人是值得高興的,傳聞中過萬的強大漢軍實際上原來不過如此。整個邪馬台在這種思想的傳播下變得不可一世,甚是驕傲自豪,國內的各種慶祝活動一一展開,是慶祝也是乞求庇佑。


    參與過那場戰鬥的邪馬台戰士更是趾高氣昂,拿著手中的刀槍在城池中,族群內開始炫耀著。邪馬台的百姓見了都是拍手叫好,甚至願意許以女子錢財表示尊敬更是拉攏。


    國內一片歡騰,殊不知漢軍早已將除邪馬台之外的倭國各處一一平定。陰繚倒是沒想到這邪馬台竟然有此邪術,一時也沒輕舉妄動,而是把本地人找來詢問詳情。作為三軍主帥,這樣的做法甚是謹慎,也合乎規矩。


    須知道鬼神之說足以動搖軍心,削弱軍隊的戰鬥力,戰敗的隻是百餘名漢軍,雖然未曾損傷分毫,可這消息傳在軍中早已引起了不小的反應。各路人馬都有報告來說兵將們議論紛紛,頗有幾分忌憚之態。


    這邪馬台國的前任女王卑彌呼就是擅長術法之輩,繼任者雖然不知何人,可從各國之人提供的情報來看,似乎也是這一路數的人物。


    所謂術法,並不陌生。那漢朝的長生道便是其中的翹楚,再向前推漢末之時道教的術法在戰場上也並非是沒有應用,不過是比較稀少罷了。對於南蠻人來說,諸葛武侯製作會噴火的紅漆大車就是術法,實際上不過是機關罷了。


    道術也好,道法也好,說的神乎其神,玄乎其玄,可在這個時代最大的作用是蠱惑人心,聚集信徒。至於兩軍陣前,決勝之機,除了一些有所聞名的障眼法與機關詭計之外,並沒有什麽顯靈之處。


    有所了解之後,陰繚心中便有了應對之法。安撫軍心振奮士氣乃是必要的準備,漢軍屯駐各處,將此事交給各地將領來做,有些時日也就可以了,本來問題也是不打。


    剛剛歸順的各村倭人聽說漢人戰敗了都是不信,對於這些人來說邪馬台是與自己世世代代對立的國家。邪馬台曾經扛起了魏國這麵大旗,這些小村便不惜千裏迢迢的征求江東孫吳的支援。


    是否真正的抵達過江東還無從考證,可從這些村落小國打起吳國的旗幟這一行為來看,倭人對於當時的華夏大陸還是有所接觸與了解的,或許隻是史料未曾記載,或是有失罷了。


    幾天的休整,漢軍開始發動攻勢,各個村落的倭人出人意料的還提供了百餘人的兵力支援。這讓陰繚有些哭笑不得,自己手中的力量足以讓整個倭國化為粉末,那還需要他人的援助。


    斷言拒絕是陰繚的選擇,雖然接觸不多,可對於本地人的習性陰繚還是有所了解。接受了幫助,得到好處的不是漢人,而是本地這些樂於提供幫助的大家。通過支援漢人的舉動,這些大家意圖借此來獲得自身在倭人心中的威望。說白了不過是利用罷了。


    倭人的生活姿態在華夏文化看來與野人沒多大的區別,堂堂華夏大漢,哪裏需要這種近乎諷刺的幫助?


    不僅是拒絕,更有訓斥!當漢家兵士揮刀斷石之後,倭人捂著嘴跪在地上也就老實了。丫的老子有這般實力,你在這裏賣什麽萌?


    再次對陣,陰繚帶了百餘人依舊列陣,後方是一支八百人的精兵等待命令。邪馬台一方高台上把戲依舊,並不知曉自己的賣弄最後是如何悲慘的下場。


    陰繚仔細看著對麵的高台,心中也是有一些疑惑。就算是障眼法,就算是機關軌跡,但那高台上垂落的布料遇到火焰竟是毫無損傷,如遇無物一樣,這還真是讓自己大開眼界!


    不是火焰有問題,便是那布料有所蹊蹺。仔細想起來,似乎漢朝初立之時傳聞西域有一種不怕火焰的布料……


    正思索著,對麵的氣氛果然為之一變,那火勢一起陰繚也是喊了一個字“放!”。


    一聲放,後方數百漢軍手持弓弩射出火箭!火矢漫天而至,根本不給那邪馬台戰士絲毫反應的時間。射在人身上自然是倒地哀嚎,可射在某處卻是引起了大火……


    果然不出所料,事先布置好的易燃之物罷了,有什麽稀奇?


    見“術法”被破,那高台上的女音忽然變得憤怒起來,高亢尖銳的嗓音讓慌亂中的邪馬台戰士們為之一振,各自殺奔漢軍!


    可也隻是為之一振而已……其他各路漢軍此時早已從各個方向殺入邪馬台國中,更有人馬從側翼包抄上來,從後方出現……高台上的女人繼續尖叫著,嗓音中充滿了恐懼……


    漢軍勇士揮舞大斧不過兩三下,那高台一角崩塌頓時轟然倒塌……可憐邪馬台女王在慘呼中埋在碎木亂石之下,做了亡命鬼……


    ……


    遼東。


    自從走了積弩將軍孟觀,燕王司馬機便悶悶不樂,這遼東軍中能夠為自己解惑的人不少,能夠解決軍政難題的也大有人在。但解決的辦法有無數,可能夠秉持正道,守正不阿的並不多。


    為了支援南征,遼東的守軍先後抽掉了盡半數人馬,這件事兒是遮掩不住的,那王戎也是知曉。


    自從建國之後王戎倒是收斂了許多,晉國南征,王戎在窘迫的生活條件下依然拿出牛羊以為軍資送往鄴都表示支持。那晉帝司馬攸自持大國身份,回禮自然不能差了,一來一往倒是王戎賺了不少。


    這王戎也是深通各種道理,燕王方麵也是收到了些許的好處。雖然微薄,但也是一番敬意。畢竟戎國的缺口都是晉人支援的,這生命補給線可是掌握在晉人手裏,反過來也證明了王戎的舉步維艱。


    否則依造最初的表現,王戎可不甘心如此卑躬屈膝。


    最讓燕王司馬機放心不下的是王戎與塞外仍然有所聯係,晉國雖然摸清了戎國的虛實,但仍是在對方城中安插了不少眼線。王戎一方似乎也沒有隱瞞行蹤的意思,與塞外的聯係絲毫沒有遮遮掩掩,如此反倒是讓燕王有些不知如何進退了。


    雙方名為兄弟之國,但仍是兩個**的國家,不過是大小有別罷了。那戎國的內政外交,晉國一方是否要幹涉,或者采取何種姿態幹涉,都是讓人頭疼的問題。一旦破壞了兩國的交情,遼東方麵晉軍等於給自己樹立了一個強敵。


    但假如不做任何的幹涉,天知道這王戎在玩什麽把戲。誰都看得出來,這家夥從塞外轉回後,再也不是從前那個王戎王濬衝了!也絕不會甘心被晉國一直如此牽製難以動彈。


    沒有野心,也走不到今天,可有了野心就要加以防備。燕王司馬機一邊等待朝中的答複,一邊派遣人手到塞外觀察塞外的局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驚雷入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乾坤不動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乾坤不動並收藏驚雷入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