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棉花糖小說網.mianhuatang.info】,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國家庫府,非是陛下之旨不得開之,此乃明文之令,楊珧肩負調集軍餉之重任,竟是不知,更是以府中管家負責此事,此等不識法度之人,比殘廢之人如何?!”聲若奔雷,麵色紅潤,鄭袤站在司馬炎身前冷冷喝道。


    司馬炎聞言一震,轉首去看楊珧。鄭袤這話雖然說得是楊珧,可下達旨意的人不是同樣不精法令?此語不僅僅是說楊珧,更是給司馬炎敲打了一下。雖然司馬炎你權勢之大天下無雙,可畢竟你還不是皇帝。


    既然你不是皇帝,那麽有些明文規定的事情,是一定要遵守的。你若不遵守,對方用律法相抵,道理站在哪一方便一目了然了。


    司馬炎這麽想著,潘嶽卻是有了些許喜色。像鄭袤這等老臣,最為突出的一個特點便是過於固執和古板,從道理上你這麽說話自然是無懈可擊,可從人情世故上等若是得罪了晉公啊!


    孫楚上前半步道:“普天之下誰然不服晉公旨意,鄭尚書此話未免過了吧!”


    潘嶽的想法是如此,孫楚想的也是不差,這個時候讓鄭袤把話說的死了,自然就把晉公得罪透了。縱然你再有道理,可得罪了晉公,還有什麽好下場不成?


    鄭袤冷笑一聲道:“陛下多年不理政事,天下賢愚共知,縱然晉公眾望所歸,然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孫大人你乃是知書達理之人,難道連這小小的道理也不懂麽?”


    不想鄭袤如此言語,孫楚聞言頓時一滯,臉色一變道:“朝野之中無人不心向晉公,如何有人敢……”說道一半,見鄭袤輕蔑之眼神,孫楚不禁恐懼萬分。


    那輕蔑眼神之旁,是晉公的眼神,看不出什麽情緒,卻是無比的冰冷。


    “老尚書之言甚是,若非老尚書提點,險些誤了大事!”司馬炎恭恭敬敬的施了一禮。


    “晉公誌在天下,眼下非常時期,自當謹小慎微,勿使有心人從中生亂才是。潘嶽身為中書,孫楚亦是近臣,此二人與晉公朝夕不離,然目睹楊珧之荒唐竟然不奏與晉公,反倒是指鹿為馬,以此中傷老臣,有此等奸佞之輩阻礙視聽,晉公如何可成大業?!”


    鄭袤一擊奏效,趁熱打鐵,一字一句宛若利劍,聽得潘嶽,孫楚,楊珧三人毛骨悚然。


    三人之所以有信心借司馬炎之手幹掉鄭袤,不外乎是鄭袤抗拒司馬炎的旨意,而推崇魏帝曹奐的聖旨。


    對於司馬炎的心思,朝中群臣早就是知曉的,鄭袤此舉無異於是阻礙司馬炎想稱帝的大業,此舉無異於螳臂當車。


    不想鄭袤的出發點同樣是司馬炎稱帝的大業,這個時候魏帝曹奐大勢已去,司馬炎誠然可以呼風喚雨。可是篡位竊取曹家的基業,就算是在司馬氏內部之中,也是有不少人擔心引起過多的非議。


    若是司馬炎逾越了一些明文規定,自然群臣不敢違逆,可難免遭人非議,因此落下了話柄。輿論的力量是強大的,尤其是對於百姓,而百姓又是國家安定的基礎,就算司馬炎再想登基成為皇帝,可也不願意在一群反對聲音下如願以償。


    因此鄭袤的話語和立場不僅僅是占據了“正理”,更是切中了司馬炎的要害,說到了內心深處!


    想完成登基大業,如此孟浪行事是不行的。


    這不過是最為核心的問題,甚至還沒牽扯到楊珧“業務能力”的問題,便已經立於不敗之地了。就算立場相同,可鄭袤的見解無疑比潘嶽等人要深刻無數倍,甩開幾條街。


    接下來剖析的為何會產生問題,答案很是簡單——潘嶽,孫楚等人是小人,對於司馬炎大業有害無益罷了。


    潘嶽冷汗直流,此時方知這老頭兒的厲害,心中更是懊悔,為何要管楊珧這攤子亂事兒。不說糧餉的問題解決不解決,現在惹了一身麻煩,看晉公那醒悟的表情,事情……恐怕是不妙了……


    到了這個時候鄭袤依然說個不停,從古到今的開國明君都是說了遍,可宗旨不外乎一條。曆朝曆代的開國皇帝再聖明,都離不開賢臣輔佐,良臣獻力,沒有一個皇帝帶著一**佞立國的。


    你司馬炎就算是當世無雙之人,可身邊都是潘嶽這等小人呢,又如何成事呢?


    司馬炎靜靜的聽著,不斷反思鄭袤的話語,其實這些話自己是最不喜歡的聽得的。可此時此刻,不知為什麽又是如此的新鮮和悅耳。難道是自己不懂得這些道理麽?


    當然不是,是自己一時忘記罷了……


    可為什麽沒有人提醒自己保持警惕,時刻自勉做的更好呢?這就不用說了……


    潘嶽等人很想辯護一番,可之前信誓旦旦的以為落下了鄭袤的口實,如今看來確實作繭自縛,竟然沒有給自己的狡辯留下一絲餘地,這是最讓人頭疼的。


    性命姑且是保得住的,畢竟數年的情分在那裏。潘嶽等人雖然沒能提供什麽良言,卻也給司馬炎帶來了無數的歡樂。


    但疏遠想必是免不了的。


    朝堂是無比殘酷的,被晉公疏遠了,等若潘嶽這一派係都要失勢。其結果是什麽簡直是難以想象,而鄭袤這一派一旦上位,又怎會放過自己?


    等鄭袤長篇大論結束之後,又是來了一記重擊。國庫之內的糧餉雖然有,但不能輕動了,因為那是最後的錢糧。若是真要動,也要請聖旨來動,掏空國庫的“罪名”不能落在晉公頭上啊!


    從始至終便是鄭袤站在晉公的角度上,設身處地的為其著想。這一下子,潘嶽等人徹底的成為了從中挑撥的小人。


    ……


    潘嶽一脈失勢的消息傳來,張華很是欣喜,又是悲傷。晉公更是使人邀請山野之間的名臣入朝為官,包括之前那批“致仕”的老臣們。這其中沒有裴秀,也沒有張華,原因很簡單,司馬氏對於這二人是失望的。


    尤其是潘嶽失勢之後,更加的失望。


    潘嶽這等小人都能在這朝堂之上蹦躂這麽些年,身為司馬昭智囊的裴秀和張華,必然有推卸不掉的責任。


    其他人可以召回,唯獨此二人難以放過!


    失意至極,張華隻能借酒澆愁。而飲酒,最佳的地點無疑是阮籍的家中。


    阮籍飲酒一向是放蕩的,對於潘嶽等人的事情,其實與自己一點關係也沒有。可晉公偏偏是因為若不是阮籍把籌集軍糧這事兒推脫掉了,恐怕楊珧等人的醜惡行為還是難以暴露的。


    可話說回來了,阮籍又不是能掐會算,誰知道楊珧,孫楚,以及潘嶽這麽大的權力,竟是不通曉國家律令,依照個人想法去隨意做事?


    阮籍倒是推脫,可司馬炎不幹,你阮籍不愛名,又不愛官,可畢竟你是有名之人,更是官籍在身。你不要金銀,那我賜你不可推脫之物好了。


    酒,司馬炎賜給了阮籍百壇好酒,據說是宮裏的。


    宮裏的就是晉公的,連那曹奐也是如此,不過是司馬炎沒有合適的時機罷了。


    若是有心人必然借此功勞上位,可阮籍根本沒有這個想法。若是想上位,自己當年早就抱上司馬懿的大腿扶搖直上了,還會等到今日?


    人們往往因為受到賞賜而感到榮耀,可阮籍卻是無比的悲傷。這酒是好酒,宮中禦酒怎能不好?


    可下令賜給自己的卻不是宮中的主人魏帝曹奐,乃是晉公司馬炎。潘嶽等人的下台預示司馬炎離著那一天更近了一步,鬥爭不會因此而結束,因為這魏國之內還有忠心曹氏之人,而不被司馬氏接受的人若想出頭,唯一的出路也是……


    當落魄的張華,遇到了枯寂的阮籍,不知會有什麽火花迸出。


    戰鬥不過剛剛開始,敵人卻是更加的強大……


    <ahref=""target="_nk">http://"></a>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驚雷入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乾坤不動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乾坤不動並收藏驚雷入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