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棉花糖小說網.mianhuatang.info】,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691章重炮巨艦的年代!
(0691)
“孫勤愷那邊,有紅衣大炮的樣品送過來沒有?”
張準走著走著,忽然關心的問道。
他看到船塢裏的工人,正在有條不紊的往劍牙艦的上麵,安裝飛龍炮。這些飛龍炮都是火炮廠出產的,應該是才運送來不久,炮管外麵的牛油都還沒有完全擦幹淨,各種配件都還沒有開箱。
放眼看過去,所有的船塢,都是密密麻麻的龍門吊和滑輪組。這是其他的造船廠沒有的。在張準穿越之前,沒有人知道龍門吊和滑輪組的巨大作用。幾乎所有的重型配件,都是依靠人工和滾木完成的,效率低不說,還非常的危險。
在龍門吊和滑輪組的幫助下,一門門的飛龍炮,被有序的安裝到炮位的上麵,然後細心的固定好。以前,這樣的工作,需要耗費足足一天的時間。現在,有了龍門吊和滑輪組,隻要一個時辰就能搞定,工作效率毫無疑問的是大大的提升了。
因為使用了多項的先進的跨時代的技術,鷓鴣灣造船廠的戰艦建造進度,才會這麽快。虎賁軍海軍,才能在這麽短的時間裏,接收到那麽多的戰艦。相對於其他的勢力而言,這樣的優勢,是非常明顯的。隻要假以時日,虎賁軍海軍在戰艦的數量和質量上,都會有長足的飛躍。
“還沒有。”
薛知蝶搖頭回答。
“催他,要抓緊!”
張準臉色慎重的說道。
他知道孫勤愷那邊,已經非常的努力,正在日夜不斷的試製各種各樣的材料,以求盡可能的研製出性能更加優秀的紅衣大炮。但是,紅衣大炮不是想複製就能複製出來的,這裏麵涉及到的具體問題,非常多。
從鋼鐵的質量,到火藥的質量,還有空氣動力學,都相當複雜。孫勤愷就算是天才,也不可能一下子完成所有的研究工作。這需要虎賁軍所有軍工部門的配合,需要一個團隊拚命的努力。當然,還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
不過,無論困難多麽大,紅衣大炮都必須複製出來,而且要在性能上有所改進。因為,在海戰當中,要是沒有紅衣大炮,根本就沒有辦法和敵人對抗。說的通俗一點,你要是沒有裝備紅衣大炮,在大海上,你都不好意思和別人打招呼。
海戰和陸戰的差別太大,什麽戰術戰略,什麽陰謀陽謀,在大海上的作用,幾乎微乎其微。海戰,講究的就是雙方硬實力的較量,絲毫來不得虛假。要麽是大炮直接對轟,將對方逼退。要麽,是大炮對轟以後,雙方進行接舷戰,跳幫作戰,直到一方被完全消滅為止。
在目前這個階段,大炮對轟正在不斷的取代接舷戰,取代跳幫作戰,開始占據海戰的主流。盡管最後解決戰鬥,還是要依靠接舷戰和跳幫作戰,但是,大炮對轟產生的心理震懾作用,對以後的肉搏戰,是有巨大的影響的。在這個起跑線上,虎賁軍海軍一定不能輸。
龍神艦和劍牙艦的最大區別,就是配備有紅衣大炮。這導致兩者的戰鬥力,有本質上的區別。口徑130毫米的紅衣大炮,射程超過十裏,要比飛龍炮遠得多了。紅衣大炮發射的葡萄彈(也就是霰彈),直接可以將飛龍炮擋在射程之外。飛龍炮的實心彈,固然可以射擊,不過準確性和威力,根本就是個悲劇。
在真正的海戰中,遠距離的炮擊,幾乎沒有什麽作用。打不中都是白搭,浪費彈藥。海戰主要使用的彈種,還是霰彈和鏈彈。霰彈主要是用來殺傷敵人的人員,鏈彈卻是用來打斷桅杆,撕裂船帆。因此,這兩樣炮彈的射程,是越遠越好。紅衣大炮在這方麵的優勢,要比飛龍炮強太多了。
其實,海上交戰,射程固然重要,威力更重要。飛龍炮的實心彈,即使打在了敵船的船舷上,也無法將敵船直接砸開一個洞。但是,紅衣大炮就不同了。紅衣大炮的巨大實心彈,直接能擊碎船舷。要是打在要害的位置,一炮就能夠讓海水不斷的蜂擁而進。搞不好,被打中的船隻,極有可能沉沒。
因此,龍神艦的設計,不但要配備威力更強的紅衣大炮,還要配備防禦力更強的甲板和船舷。比如說,要在船舷的要害部位,尤其是靠近桅杆的部位,使用生牛皮作為夾層。在必要的時候,甚至鑲嵌鋼板。甲板上的要害位置,同樣如此。實踐證明,這些都是有效的防止實心彈轟擊的有效手段。
海軍戰艦的發展,本來就是在巨炮和重甲之間,不斷的搖擺,不斷的共同提升。矛和盾,從來都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誰也不服氣誰。有更鋒利的矛,就會有更堅固的盾。反過來也是如此。最終,出現了大和號這樣的超級怪物,排水量超過六萬噸,主炮口徑達到460毫米,號稱是戰列艦第一。
毫無疑問,張準也有重炮巨艦的情節,而且這種情節還非常的濃厚,這也是他不斷的在海軍上砸錢的緣故。後世的中國,在重炮巨艦的年代,總是被挨打,誕生了無數的悲壯血淚。好不容易***了,又沒有航空母艦,在大海上,基本上沒有說話的地位,隻能是拚命的忍耐。作為一個中國人,的確是很憋屈的。
現在,他穿越到了四百年前,正是大時代開始躍升的年頭。重炮巨艦的年代,還沒有完全開始。中國人現在還有追趕世界步伐的機會。他如果不抓緊機會,就有被大海淘汰的危險。相反的,要是牢牢的把握住了時代的潮頭,他就會成為這個世界的主宰。
明末的造船,相對於以前的繁盛,的確是個悲劇。十七世紀,海上爭霸時代全麵開始。西方造船業和海軍力量不斷發展,中國卻日益落後。到明末,簡直可以說是慘不忍睹。排水量超過400噸的戰艦,都是少之又少。排水量超過600噸的戰船,已經可以稱得上是巨無霸了。
其實,在鄭和下西洋以後,明國錯誤的實行禁海政策,片板寸帆都不許下海,結果,造船技術從此莫落,不斷的萎縮,最終幾乎消失不見。偏偏這個時候,正是西洋列強開始大航海時代的黃金時期。它們的造船能力,還有造船技術,都得到了飛躍性的發展。
十五世紀初,亨利王子為了東航探險而創製了葡萄牙輕快帆船,其後即有哥倫布登上美洲大陸,麥哲倫環球航行,達伽馬東航印度等一係列全球航海探險活動,這導致了十六世紀以後的地理大發現。長期遠洋航海的實踐,西方帆船性能和航海技術在全麵超越中國的基礎上又有了長足的進步。
大炮上戰艦是海軍武器發展史的飛躍,雖然中國最早在船上使用了火器,但僅此而已,火炮一直是被固定在船頭和船尾的位置,不能靈活地瞄準射擊,艦炮技術發展一直停滯不前。諸多大炮在船上使得船的穩定性變差。而且,一旦開火其後坐力使得船更危險。
解決的辦法有兩個:其一,是提高艦炮鑄造的精度和鑄炮材料的強度;其二是發明了船舷炮門。這個金點子是被一個英國人想出來的,這個人名叫詹姆斯-貝克。他將火炮裝在下甲板,並在船體兩側開出炮門,讓炮能夠發射。在不使用的時候,炮門用帶鉸鏈的炮門蓋關閉,防止海水飛濺進來。
公元1512年,在伍利奇建造“大哈裏號”采用這種設計,這是英國國王亨利八世時海軍旗艦。巨大的“大哈裏”號,排水量超過了1000噸,仍保留中世紀的傳統模樣:裝有4根桅杆,前桅和主桅掛橫帆,後桅和尾桅掛大三角縱帆。
“大哈裏”號最引人注目之處,還是其高聳的首尾樓。船的武備也整個地顯示出過去冷兵器時代的遺跡,火炮的口徑不大,但數量眾多,有122門(另說128門)。軍艦上還有1200張弓和750個箭囊的箭。遺憾的是,“大哈裏號”地設計圖沒能傳下來,當時造船匠隻把設計和建造船隻的訣竅傳授給兒子,通常不傳給外人。
但不管怎樣,這個時候,真正意義上的“軍艦”誕生了。因為,在冷兵器時代,海上作戰的方式主要是靠接舷格鬥,那時的戰船更多地是起到了一種運兵船的作用。而火炮的大量使用,使海上作戰的基本方式有了革命性的變化。船舷炮門的發明,更使得這船成為了專門作戰的“專業戶”。這意味著,軍艦,成為一個專業的神聖的名詞,不是隨便什麽船都可以客串一下的。
公元1546年,亨利八世將自己的皇家艦隊分為4類:全帆裝船、風帆炮艦、三桅小帆船和駁船。共有從60到1000噸不等的全帆裝船20艘,重型火炮通過位於舷側較低位置的炮眼開火。那時候的中國,還沒有采取這樣的火炮排列方式。
到十六世紀,西班牙、法國、荷蘭和瑞典等歐洲國家都建造了大型的風帆戰艦以維護自己的海洋權益,但這些軍艦和英***艦的模樣大同小異,也都是用從眩側炮門裏向外開火的艦炮來武裝。
十六世紀初,西班牙建造的‘加列尼”號戰艦排水量高達1600噸,長56.5米,寬15.2米,4桅7帆。裝有100門各種口徑的火炮,分別布置在三層甲板上。注意,這是西班牙無敵艦隊的基礎。
公元1514年,法國建造的‘大亨利”號旗艦,排水量超過1000噸,長度超過51米,配備有5根桅杆。裝有180門各種口徑的火炮,艦員700人。相對於其他國家而言,當時的法國,海水比較弱小的,戰艦的排水量根本不咋的,大炮的數量,也是濫竽充數而已,很多大炮的口徑,都是40毫米左右的小炮。
公元1571年,威尼斯在勒班陀附近的海戰中首先使用一種大槳帆戰船,長度超過80米,三桅,一排槳,每槳配備9到10名槳手,載人800名,裝有70門各種口徑的火炮,還有衝角。這是混合動力風帆戰列艦的首次嚐試。顯然,人力劃槳,無法驅動如此沉重的戰艦。最終,這種設計,被曆史所淘汰。
當曆史進入公元1588年,西方列強的海上力量,已經非常強大了。當時西班牙的“無敵艦隊”,是歐洲最強的海軍,共有船艦130艘,其中包括20艘四桅大船、44艘武裝商船、23艘圓船、22艘差船、13艘輕帆船、4艘中船和4艘長船(其中真正的戰艦約60至70艘),總噸位57868噸,火炮共計2431門,海員8051人。船上共載陸軍19000人,加上其他人員總計六萬多人。
到公元1637年(崇禎十年),荷蘭擁有了大批量製造排水量高達1500噸、裝有100門大炮的三層甲板的戰艦“海上君主”號的能力。注意,是大批量建造,也就是流水線的建造,而不是專門的設計建造。這是荷蘭海軍崛起的基礎。在隨後的幾十年時間裏,飛翔的荷蘭人,將雄霸大海,包括東亞的台灣島在內。
事實上,到1644年(崇禎十七年),荷蘭擁有1000多艘各類船隻作為戰艦保護商業順暢,1000多艘大型商船進行海上貿易,6000多艘小型商船用於捕魚業和內陸運輸業,並擁有8萬多名世界上最為優秀的水手。在東亞,荷蘭人的戰艦,數量也大大的增加了。
如果曆史發展的軌跡,沒有出現大的偏差,那麽,在後年,也就是公元1639年(崇禎十一年)9月,西班牙艦隊將在海軍上將奧奎多的率領下出擊英國。這支艦隊的實力大約有70艘船,其中有12艘排水量超過了1000噸。西班牙艦隊的目的,當然是要為當年的失敗報仇雪恨。
有關英國和西班牙之間的海上恩怨,就沒有必要詳述了。總之,在這兩國的爭鬥中,兩國的海軍,都不斷的得到壯大。英國海軍擁有的大型戰列艦,從公元1649年的39艘猛增至公元1651年的80艘,其中大部分是二層甲板,並擁有60至80門炮的巨型戰艦。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公元1637年(崇禎十年)建成的英國“海上君王”號,是詹姆斯的繼任查理一世時期所建的英海軍中,第一艘有三層統長甲板的大型戰艦。這艘戰列艦從公元1636年1月開始設計,1月16日在伍利奇船廠建造,一直到公元1637年10月下水,總造價超過4萬英磅(其中一半是付給造船匠的工錢)。
【作者注:當時的英鎊,和白銀的比率,不好計算。那時候的白銀數量還不算多,英鎊也非常值錢,估計1兩銀子價值10英鎊左右。四萬英鎊,估計就是四千兩銀子。】
主設計師佩特本想該艦隻需裝備90門大炮,但查理一世卻硬要把炮數增加到104門(共重153噸),使之成為當時最大的戰艦。該艦龍骨長39米,總長51米,寬14.7米,深23.17米,吃水6.8米,該船重1683噸,有4層甲板。該艦豎以3桅,在主桅和前桅上掛有皇冠帆。
該艦裝備102-104門炮,在低甲板及主甲板上架30門炮,在上甲板上架26門炮。在首樓上有12門炮,半甲板上有14個炮門,還有10門船首炮及若幹尾炮。該艦隊有11隻錨,每隻錨重2噸。
該艦配備水兵800多人,最大的炮彈淨重60磅,一次齊射的炮彈重達一噸。該艦先後曾參加了對抗荷蘭、法國海軍六、七次海戰,連續使用了60餘年,最後,意外地被法國海軍擊毀於查塔姆(chatham)海域。
雖然西方海上強國的大炮巨艦越來越多,但是作為海上武力標準的主要艦船仍然是二層甲板,裝有50到80門火炮,排水大約是1000噸左右的戰艦。此外,裝有大炮的快速帆船也開始建造,一般排水量約為400噸、裝有30到40門炮。這種船結構堅固,***作靈活、火力強大。
當時,同樣排水量的中國的最大戰船,隻能安放2門大炮和若幹小炮,兩者火力根本無法比較。以《紀效新書-治水兵篇》記載的戚繼光水師為例,一個水兵營中,4艘福船,2艘海滄船和4艘蒼山船,裝備的主要兵器加在一起,才有40到70門火炮,勉強可和西方一艘小噸位快速帆船相比。
【今天的第一更送到!】
第691章重炮巨艦的年代!
(0691)
“孫勤愷那邊,有紅衣大炮的樣品送過來沒有?”
張準走著走著,忽然關心的問道。
他看到船塢裏的工人,正在有條不紊的往劍牙艦的上麵,安裝飛龍炮。這些飛龍炮都是火炮廠出產的,應該是才運送來不久,炮管外麵的牛油都還沒有完全擦幹淨,各種配件都還沒有開箱。
放眼看過去,所有的船塢,都是密密麻麻的龍門吊和滑輪組。這是其他的造船廠沒有的。在張準穿越之前,沒有人知道龍門吊和滑輪組的巨大作用。幾乎所有的重型配件,都是依靠人工和滾木完成的,效率低不說,還非常的危險。
在龍門吊和滑輪組的幫助下,一門門的飛龍炮,被有序的安裝到炮位的上麵,然後細心的固定好。以前,這樣的工作,需要耗費足足一天的時間。現在,有了龍門吊和滑輪組,隻要一個時辰就能搞定,工作效率毫無疑問的是大大的提升了。
因為使用了多項的先進的跨時代的技術,鷓鴣灣造船廠的戰艦建造進度,才會這麽快。虎賁軍海軍,才能在這麽短的時間裏,接收到那麽多的戰艦。相對於其他的勢力而言,這樣的優勢,是非常明顯的。隻要假以時日,虎賁軍海軍在戰艦的數量和質量上,都會有長足的飛躍。
“還沒有。”
薛知蝶搖頭回答。
“催他,要抓緊!”
張準臉色慎重的說道。
他知道孫勤愷那邊,已經非常的努力,正在日夜不斷的試製各種各樣的材料,以求盡可能的研製出性能更加優秀的紅衣大炮。但是,紅衣大炮不是想複製就能複製出來的,這裏麵涉及到的具體問題,非常多。
從鋼鐵的質量,到火藥的質量,還有空氣動力學,都相當複雜。孫勤愷就算是天才,也不可能一下子完成所有的研究工作。這需要虎賁軍所有軍工部門的配合,需要一個團隊拚命的努力。當然,還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
不過,無論困難多麽大,紅衣大炮都必須複製出來,而且要在性能上有所改進。因為,在海戰當中,要是沒有紅衣大炮,根本就沒有辦法和敵人對抗。說的通俗一點,你要是沒有裝備紅衣大炮,在大海上,你都不好意思和別人打招呼。
海戰和陸戰的差別太大,什麽戰術戰略,什麽陰謀陽謀,在大海上的作用,幾乎微乎其微。海戰,講究的就是雙方硬實力的較量,絲毫來不得虛假。要麽是大炮直接對轟,將對方逼退。要麽,是大炮對轟以後,雙方進行接舷戰,跳幫作戰,直到一方被完全消滅為止。
在目前這個階段,大炮對轟正在不斷的取代接舷戰,取代跳幫作戰,開始占據海戰的主流。盡管最後解決戰鬥,還是要依靠接舷戰和跳幫作戰,但是,大炮對轟產生的心理震懾作用,對以後的肉搏戰,是有巨大的影響的。在這個起跑線上,虎賁軍海軍一定不能輸。
龍神艦和劍牙艦的最大區別,就是配備有紅衣大炮。這導致兩者的戰鬥力,有本質上的區別。口徑130毫米的紅衣大炮,射程超過十裏,要比飛龍炮遠得多了。紅衣大炮發射的葡萄彈(也就是霰彈),直接可以將飛龍炮擋在射程之外。飛龍炮的實心彈,固然可以射擊,不過準確性和威力,根本就是個悲劇。
在真正的海戰中,遠距離的炮擊,幾乎沒有什麽作用。打不中都是白搭,浪費彈藥。海戰主要使用的彈種,還是霰彈和鏈彈。霰彈主要是用來殺傷敵人的人員,鏈彈卻是用來打斷桅杆,撕裂船帆。因此,這兩樣炮彈的射程,是越遠越好。紅衣大炮在這方麵的優勢,要比飛龍炮強太多了。
其實,海上交戰,射程固然重要,威力更重要。飛龍炮的實心彈,即使打在了敵船的船舷上,也無法將敵船直接砸開一個洞。但是,紅衣大炮就不同了。紅衣大炮的巨大實心彈,直接能擊碎船舷。要是打在要害的位置,一炮就能夠讓海水不斷的蜂擁而進。搞不好,被打中的船隻,極有可能沉沒。
因此,龍神艦的設計,不但要配備威力更強的紅衣大炮,還要配備防禦力更強的甲板和船舷。比如說,要在船舷的要害部位,尤其是靠近桅杆的部位,使用生牛皮作為夾層。在必要的時候,甚至鑲嵌鋼板。甲板上的要害位置,同樣如此。實踐證明,這些都是有效的防止實心彈轟擊的有效手段。
海軍戰艦的發展,本來就是在巨炮和重甲之間,不斷的搖擺,不斷的共同提升。矛和盾,從來都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誰也不服氣誰。有更鋒利的矛,就會有更堅固的盾。反過來也是如此。最終,出現了大和號這樣的超級怪物,排水量超過六萬噸,主炮口徑達到460毫米,號稱是戰列艦第一。
毫無疑問,張準也有重炮巨艦的情節,而且這種情節還非常的濃厚,這也是他不斷的在海軍上砸錢的緣故。後世的中國,在重炮巨艦的年代,總是被挨打,誕生了無數的悲壯血淚。好不容易***了,又沒有航空母艦,在大海上,基本上沒有說話的地位,隻能是拚命的忍耐。作為一個中國人,的確是很憋屈的。
現在,他穿越到了四百年前,正是大時代開始躍升的年頭。重炮巨艦的年代,還沒有完全開始。中國人現在還有追趕世界步伐的機會。他如果不抓緊機會,就有被大海淘汰的危險。相反的,要是牢牢的把握住了時代的潮頭,他就會成為這個世界的主宰。
明末的造船,相對於以前的繁盛,的確是個悲劇。十七世紀,海上爭霸時代全麵開始。西方造船業和海軍力量不斷發展,中國卻日益落後。到明末,簡直可以說是慘不忍睹。排水量超過400噸的戰艦,都是少之又少。排水量超過600噸的戰船,已經可以稱得上是巨無霸了。
其實,在鄭和下西洋以後,明國錯誤的實行禁海政策,片板寸帆都不許下海,結果,造船技術從此莫落,不斷的萎縮,最終幾乎消失不見。偏偏這個時候,正是西洋列強開始大航海時代的黃金時期。它們的造船能力,還有造船技術,都得到了飛躍性的發展。
十五世紀初,亨利王子為了東航探險而創製了葡萄牙輕快帆船,其後即有哥倫布登上美洲大陸,麥哲倫環球航行,達伽馬東航印度等一係列全球航海探險活動,這導致了十六世紀以後的地理大發現。長期遠洋航海的實踐,西方帆船性能和航海技術在全麵超越中國的基礎上又有了長足的進步。
大炮上戰艦是海軍武器發展史的飛躍,雖然中國最早在船上使用了火器,但僅此而已,火炮一直是被固定在船頭和船尾的位置,不能靈活地瞄準射擊,艦炮技術發展一直停滯不前。諸多大炮在船上使得船的穩定性變差。而且,一旦開火其後坐力使得船更危險。
解決的辦法有兩個:其一,是提高艦炮鑄造的精度和鑄炮材料的強度;其二是發明了船舷炮門。這個金點子是被一個英國人想出來的,這個人名叫詹姆斯-貝克。他將火炮裝在下甲板,並在船體兩側開出炮門,讓炮能夠發射。在不使用的時候,炮門用帶鉸鏈的炮門蓋關閉,防止海水飛濺進來。
公元1512年,在伍利奇建造“大哈裏號”采用這種設計,這是英國國王亨利八世時海軍旗艦。巨大的“大哈裏”號,排水量超過了1000噸,仍保留中世紀的傳統模樣:裝有4根桅杆,前桅和主桅掛橫帆,後桅和尾桅掛大三角縱帆。
“大哈裏”號最引人注目之處,還是其高聳的首尾樓。船的武備也整個地顯示出過去冷兵器時代的遺跡,火炮的口徑不大,但數量眾多,有122門(另說128門)。軍艦上還有1200張弓和750個箭囊的箭。遺憾的是,“大哈裏號”地設計圖沒能傳下來,當時造船匠隻把設計和建造船隻的訣竅傳授給兒子,通常不傳給外人。
但不管怎樣,這個時候,真正意義上的“軍艦”誕生了。因為,在冷兵器時代,海上作戰的方式主要是靠接舷格鬥,那時的戰船更多地是起到了一種運兵船的作用。而火炮的大量使用,使海上作戰的基本方式有了革命性的變化。船舷炮門的發明,更使得這船成為了專門作戰的“專業戶”。這意味著,軍艦,成為一個專業的神聖的名詞,不是隨便什麽船都可以客串一下的。
公元1546年,亨利八世將自己的皇家艦隊分為4類:全帆裝船、風帆炮艦、三桅小帆船和駁船。共有從60到1000噸不等的全帆裝船20艘,重型火炮通過位於舷側較低位置的炮眼開火。那時候的中國,還沒有采取這樣的火炮排列方式。
到十六世紀,西班牙、法國、荷蘭和瑞典等歐洲國家都建造了大型的風帆戰艦以維護自己的海洋權益,但這些軍艦和英***艦的模樣大同小異,也都是用從眩側炮門裏向外開火的艦炮來武裝。
十六世紀初,西班牙建造的‘加列尼”號戰艦排水量高達1600噸,長56.5米,寬15.2米,4桅7帆。裝有100門各種口徑的火炮,分別布置在三層甲板上。注意,這是西班牙無敵艦隊的基礎。
公元1514年,法國建造的‘大亨利”號旗艦,排水量超過1000噸,長度超過51米,配備有5根桅杆。裝有180門各種口徑的火炮,艦員700人。相對於其他國家而言,當時的法國,海水比較弱小的,戰艦的排水量根本不咋的,大炮的數量,也是濫竽充數而已,很多大炮的口徑,都是40毫米左右的小炮。
公元1571年,威尼斯在勒班陀附近的海戰中首先使用一種大槳帆戰船,長度超過80米,三桅,一排槳,每槳配備9到10名槳手,載人800名,裝有70門各種口徑的火炮,還有衝角。這是混合動力風帆戰列艦的首次嚐試。顯然,人力劃槳,無法驅動如此沉重的戰艦。最終,這種設計,被曆史所淘汰。
當曆史進入公元1588年,西方列強的海上力量,已經非常強大了。當時西班牙的“無敵艦隊”,是歐洲最強的海軍,共有船艦130艘,其中包括20艘四桅大船、44艘武裝商船、23艘圓船、22艘差船、13艘輕帆船、4艘中船和4艘長船(其中真正的戰艦約60至70艘),總噸位57868噸,火炮共計2431門,海員8051人。船上共載陸軍19000人,加上其他人員總計六萬多人。
到公元1637年(崇禎十年),荷蘭擁有了大批量製造排水量高達1500噸、裝有100門大炮的三層甲板的戰艦“海上君主”號的能力。注意,是大批量建造,也就是流水線的建造,而不是專門的設計建造。這是荷蘭海軍崛起的基礎。在隨後的幾十年時間裏,飛翔的荷蘭人,將雄霸大海,包括東亞的台灣島在內。
事實上,到1644年(崇禎十七年),荷蘭擁有1000多艘各類船隻作為戰艦保護商業順暢,1000多艘大型商船進行海上貿易,6000多艘小型商船用於捕魚業和內陸運輸業,並擁有8萬多名世界上最為優秀的水手。在東亞,荷蘭人的戰艦,數量也大大的增加了。
如果曆史發展的軌跡,沒有出現大的偏差,那麽,在後年,也就是公元1639年(崇禎十一年)9月,西班牙艦隊將在海軍上將奧奎多的率領下出擊英國。這支艦隊的實力大約有70艘船,其中有12艘排水量超過了1000噸。西班牙艦隊的目的,當然是要為當年的失敗報仇雪恨。
有關英國和西班牙之間的海上恩怨,就沒有必要詳述了。總之,在這兩國的爭鬥中,兩國的海軍,都不斷的得到壯大。英國海軍擁有的大型戰列艦,從公元1649年的39艘猛增至公元1651年的80艘,其中大部分是二層甲板,並擁有60至80門炮的巨型戰艦。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公元1637年(崇禎十年)建成的英國“海上君王”號,是詹姆斯的繼任查理一世時期所建的英海軍中,第一艘有三層統長甲板的大型戰艦。這艘戰列艦從公元1636年1月開始設計,1月16日在伍利奇船廠建造,一直到公元1637年10月下水,總造價超過4萬英磅(其中一半是付給造船匠的工錢)。
【作者注:當時的英鎊,和白銀的比率,不好計算。那時候的白銀數量還不算多,英鎊也非常值錢,估計1兩銀子價值10英鎊左右。四萬英鎊,估計就是四千兩銀子。】
主設計師佩特本想該艦隻需裝備90門大炮,但查理一世卻硬要把炮數增加到104門(共重153噸),使之成為當時最大的戰艦。該艦龍骨長39米,總長51米,寬14.7米,深23.17米,吃水6.8米,該船重1683噸,有4層甲板。該艦豎以3桅,在主桅和前桅上掛有皇冠帆。
該艦裝備102-104門炮,在低甲板及主甲板上架30門炮,在上甲板上架26門炮。在首樓上有12門炮,半甲板上有14個炮門,還有10門船首炮及若幹尾炮。該艦隊有11隻錨,每隻錨重2噸。
該艦配備水兵800多人,最大的炮彈淨重60磅,一次齊射的炮彈重達一噸。該艦先後曾參加了對抗荷蘭、法國海軍六、七次海戰,連續使用了60餘年,最後,意外地被法國海軍擊毀於查塔姆(chatham)海域。
雖然西方海上強國的大炮巨艦越來越多,但是作為海上武力標準的主要艦船仍然是二層甲板,裝有50到80門火炮,排水大約是1000噸左右的戰艦。此外,裝有大炮的快速帆船也開始建造,一般排水量約為400噸、裝有30到40門炮。這種船結構堅固,***作靈活、火力強大。
當時,同樣排水量的中國的最大戰船,隻能安放2門大炮和若幹小炮,兩者火力根本無法比較。以《紀效新書-治水兵篇》記載的戚繼光水師為例,一個水兵營中,4艘福船,2艘海滄船和4艘蒼山船,裝備的主要兵器加在一起,才有40到70門火炮,勉強可和西方一艘小噸位快速帆船相比。
【今天的第一更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