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棉花糖小說網.mianhuatang.info】,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262章楊文嶽這個老匹夫!


    對於這年代的人們來說,農業機械是個模糊的概念。當時的耕種工具,主要是牛,然後是曲轅犁、耙。除此之外,就很少有其他的農具。至於大型的機械,更是沒有。但是,並不是說,明朝的人就不知道農業機械的作用。


    事實上,有一個人,對此進行了專門的研究。


    這個人,就是宋應星。


    他編著的《天工開物》,重點收集的就是工業和農業的各種先進技術。在這本書裏麵,宋應星已經提到了大型的農業機械。要是盡快的將這個人抓來……


    “媽的,沈柏儀這混蛋!”


    一想到宋應星,張準就忍不住恨上了蘇州沈家。


    本來自己的計劃好好的,要將宋應星弄到自己的地盤來,為自己出力。沈淩菲也已經找到了宋應星的住處,隻要實施最後的計劃,就可以將宋應星綁架過來。隻要宋應星到來,農科司就算是有了真正的管事。沒想到,被沈柏儀出來插一腳,沈淩菲的計劃,就被打亂了。


    更可惡的是,根據黃四郎等人的打探,宋應星還有個哥哥,叫做宋應升,是真真正正的朝廷命官,眼下是浙江桐鄉縣縣令。要是強行綁架宋應星,宋應升不知道會有什麽反應。綁架朝廷命官的親屬,不大不小也是一場風波。張準在江南沒有什麽勢力,無法保證在綁架的過程中,不會出現意外。畢竟,從江西袁州(今江西宜春市附近)到長江出海口,還是有很長的距離的。


    考慮到宋應升既然是朝廷命官,宋家的祖先,也是官宦人家,張準想出了更好的得到宋應星的辦法,那就是:調!


    一紙調令,將宋應星調到張準的地盤來。


    當然,這樣的跨省操作,有點難度。跨省調動,要北京或南京吏部才有權力,一地的知府甚至是一省的巡撫,都是無法跨省調動官員的。但是,隻要有銀子開路,問題不大。行情也不會太貴,一千兩銀子可以搞定。宋應星隻是一個小小的不入流,沒有品級的教諭,將他調到山東來,擔任一個九品或者是八品的芝麻官,對於他個人來說,也是很不錯的升遷。宋應星並不是那種清高的人,升官自然是樂意的。


    比如說,鼇山衛的衛學教授,就是從八品的官職。從不入流的教諭,變成從八品的教授,已經是很不錯的升遷了。宋應星本人應該也滿意。要是宋應星在研究農業科技之餘,還可以將鼇山衛和靈山衛的衛學辦起來,培養更多的有文化的人才,那就更好了。


    一般而言,大明的衛學普遍設立於明英宗正統年間,當時天下各衛都是軍人的天下,重武輕文的習氣十分嚴重。隨著人口的增加,軍人們的子弟經常發生口角,打架更是常有的事。朝廷為了穩定軍心,便下令全國凡是有武衛的地方都要設衛學,選優秀的武官與軍士子弟入學接受教育。


    這樣,大明各處的衛學便普遍設立起來,衛學的具體課程是禮、樂、射、禦、書、數六科,後來,樂、禦兩科合並,隻保留禮、射、書、數四科。衛學主要招收軍戶子弟,但是並不局限於軍戶子弟。如果附近的民戶願意,也可以將他們的子弟,送到衛學來學習。


    衛學的待遇,和外麵的官學差不多。一般而言,衛學中的學生分為三等,一等生叫“廩膳生”,隻有幾個人,每月可從衛學領取廩米六十斤,是最優秀的學生。二等生叫“增廣生”,就沒有糧食可領了。第三等稱為“附學生”,是最普通的學生。


    鼇山衛的衛學地點,叫做文廟,主要學習的地方,叫做明倫堂。每天的清晨七點,學生們穿著統一的服裝,三三兩兩來到明倫堂,跟著各位教授學習一直到下午三點。文廟的教風嚴謹,學生們必須每天熟記老師教的東西,每隔三天,還要溫習一遍。


    鼇山衛衛學興盛的時候,文廟占地頗廣,由牌坊、禮門、泮池、萬仞宮牆、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崇聖祠和配殿等建築組成。內有學生額132名,置教授1人,學正一人,教諭2人,訓導3人,司吏1人,齋夫10人,膳夫2人,庫子6人。


    侯山平少年的時候,就是鼇山衛衛學的學生。當然,現在的鼇山衛衛學,已經沒有往日的景象。趙寅英對於衛學,向來是不聞不問,不理不睬的。衛學需要的資金,更是不斷的拖欠,最後幹脆不發了。到崇禎年間,鼇山衛的衛學,已經完全停辦了。張準控製了鼇山衛以後,撥付五百兩銀子,重修了衛學學堂。


    但是,建築可以盡快的恢複原貌,老師卻是非常難找。原來的衛學老師,早就自謀出路去了。這年頭的文化人,隻要肯放下身段,謀生還是不成問題的,孔乙己之類的另當別論。張準的腦袋上,還掛著反賊的頭銜,一般的文化人,也不願意來投靠他。


    張準的意思,是將宋應星弄到手以後,再通過他的關係,吸引一些不得意的文人,到鼇山衛來。隻要有宋應星作為榜樣,其他的文化人,就不會那麽抵觸。再加上豐厚待遇和良好發展前景的刺激,慢慢的能聚集到一批文人。不過現在看來,要將宋應星弄過來,還得費一些周折。


    “這年頭,想真正做點事情,真是不容易啊!”


    張準情不自禁的微微感歎一聲。


    告辭了駱老以後,張準回到夏河寨,處理一些其他的雜務。在夏河城呆了一個晚上,張準坐船來到了鼇山衛,直接在鼇山城的東門上岸。在航行的過程中,張準順便視察了水兵分隊的戰鬥演練。


    到十一月份,薛知蝶的造船廠,就會有三艘嶄新的蒼山船下水,正式成為浮山所水軍的戰艦。水軍原來隻有一艘專業的戰鬥艦,現在增加到四艘,結合大威力的虎賁銃,戰鬥力自然是強大了不少。


    以後,隨著船塢的不斷擴建,還會有更多的蒼山船下水,水軍的戰鬥力會越來越強。這時候的每個水兵,以後都將成為骨幹,成為精英。因此,張準見到的每個水兵,都在積極的訓練自己,提升各項技能,以便在將來擔當更加重要的角色。


    來自後世的張準,對於海軍,有著一份特別的感情。在沒有空軍的年代,海軍乃是擴張的利器。隻要想想,幾百艘甚至是上千艘的戰艦,往別人的家門口一堵,那是多麽壯觀的場麵啊!就算不打也能嚇死對方啊!就算鄭芝龍擁有幾百艘的戰艦,咱也有可能超過他!


    “這一天,肯定會到來的!”


    張準暗暗的下定決心。


    相對於靈山衛而言,鼇山衛這邊的冬小麥播種情況,要糟糕一點。鼇山衛原來的莊稼,都已經被韃子給毀了,現在需要將這些田地,重新整理出來。同時,鼇山衛的幹旱情況,比靈山衛要嚴重一些。打井的工作,白天夜晚都在進行,但是尚不能完全滿足需要。


    要說在這段時間裏,鼇山衛最忙的是什麽人,無疑是打井的工匠。在鼇山城內打出十口深井以後,他們又要在廣袤的田地中,打出盡可能多的水井。這些水井,采取了壓迫式原理,隻要不斷的按下開關,就能將水吸上來,和現代的手壓井差不多。對於鼇山衛來說,這些手壓井,就是對付旱情的最強大的武器。


    “靈山衛準備播種二十四萬畝的冬小麥,你們呢?”


    張準問石真山等人。


    鼇山城主要播種的糧食作物,同樣是冬小麥。


    “我們有二十五萬畝。”


    孟慶浩豪氣幹雲的回答。


    “最近新開墾了多少田地?”


    張準點點頭,又問道。


    “沒有多少,大概三四千畝。”


    孟慶浩遺憾的回答。


    黃清平同樣遺憾的介紹說,鼇山城周圍的田地,都開發的差不多了。要開墾更多的荒地,就要到更遠的地方去。總體來說,鼇山衛墾荒的田地數量,肯定不如靈山衛。靈山衛可以擁有九十萬畝的田地,鼇山衛是做不到的。鼇山衛即使開發到極限,大概也就是六十萬畝左右。


    “明年秋天可以播種多少畝冬小麥?”


    張準最後問道。


    “我們也爭取達到四十萬畝。”


    孟慶浩肯定的回答。


    張準滿意的點點頭。


    冬小麥的畝產量,大約是三百斤左右。四十萬畝,那就是一億二千萬斤。每畝地收取四十斤的賦稅,大約是一千六百萬斤,不錯了。同時,民眾手中的存糧,也應該相當的不錯。隻要自己的轄區內有糧食,無論是在自己的手上,還是在民眾的手上,都是一件好事。


    “大人,貓眼司的人來了。”


    正在說話間,朱承泰忽然進來報告。


    “請他進來。”


    張準點點頭。


    很快,貓眼司的情報人員進來,送來一份緊急情報。


    情報是馬軼送來的。


    張準看完情報,情不自禁的皺皺眉頭。情報上麵的意思很簡單,就是登萊巡撫楊文嶽拒絕委任張準為鼇山衛指揮使。由於貓眼司的情報網絡,還沒有滲透到登州府各個衙門的高層,因此,馬軼得到這個消息,已經是楊文嶽等人商量完畢以後的第五天了。加上情報傳遞的時間,七天的時間過去了。


    媽的,宋德鋼言而無信啊!自己將收複田橫島的功勞讓給他,他保證自己的鼇山衛指揮使不會有問題。然而,官兵是衝著田橫島去了,自己的鼇山衛指揮使卻沒有到手。楊文嶽這個老匹夫,看來是要跟自己過不去。劉澤清和其他官員都讚成的事情,就他一個人反對。


    “大人,有人求見,說是宋德鋼的親兵。”


    正在皺眉的時候,忽然又有人進來報告。


    張準再次皺皺眉頭。


    宋德鋼?真是說曹操曹操到啊,他派親兵來做什麽?


    “叫他進來!”


    張準點點頭說道。


    宋德鋼的親兵很快到來,行禮以後,恭敬的說道:“大人,我家將軍命小人將這封信親手送給您。”


    說著,雙手奉上一封書信。


    張準接過書信,掃了一眼,沒有什麽表情。


    書信是宋德鋼親自寫來的,主要是表示自己的歉意,同時說明當日商討時的情況。和馬軼送來的情報一樣,宋德鋼明確的表示,張準的任命,是被楊文嶽給卡住了。除了楊文嶽,其他人都是同意的。楊文嶽之所以卡住張準,主要是衝著張準占領靈山衛的事情去的。宋德鋼還提醒張準小心,楊文嶽將他對他采取強硬的剿滅態度。


    為了表示自己的誠意,宋德鋼沒有找自己的師爺寫信,每個字都是自己親筆寫出來的。他一個武將,鬥大的字都不認得一籮筐,要親自寫完這封信,的確是難度不小。一張信紙上麵,隻有十幾個字,每個字都歪歪扭扭的,好像是被亂刀砍碎的屍體。實話實說,寫得比張準寫的字還爛。不過沒辦法,要是換了師爺來寫,誠意就要大大的濃縮了。


    看來,宋德鋼當初也沒想到,事情會變成現在這樣。就算張準也沒有想到,楊文嶽和劉澤清的吃相,這麽難看。顯而易見,兩位大人往前線一站,下麵的小兵小將,肯定是沒有什麽功勞了。一個是巡撫,一個是總兵,需要這樣搶功勞嗎?也難怪宋德鋼在書信中,有點酸溜溜的口氣,原來是他的計劃也落空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刺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拉丁海十三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拉丁海十三郎並收藏刺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