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棉花糖小說網.mianhuatang.info】,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191章造船!開始!
三天後,沈淩菲的船隊到達,交割糧食和銀子。
總共是三千石的糧食,都從黑龍灣運到了浮山城,貯藏起來。三千石的糧食,就是接近六十萬斤,在這個青黃不接的時候,可以緩解一段時間的糧食危機了。當然,以後還要從江南購入大量的糧食。盛世黃金,亂世糧食,亙古不變的真理啊!
根據沈淩菲手下的描述,他們在海上,並沒有遇到楊生天的海盜船。那個黑鐵頭,不知道是隱藏在某個地方,還是已經退走。張準下令水軍暫時撤退,繼續在海岸線上布置哨兵。如果發現海盜的蹤影,繼續鳴槍示警。
拿到了銀子,張準第一時間,自然是劃撥三成給薛知蝶,用來造船。黑鐵頭的出現,讓張準痛下決心,要建造專門的戰船。繳獲的那艘海盜船,和兩艘豬肚船,始終不能入張準的法眼……性能還是太差了。
他要有自己的特色戰船!
他要有自己的特色艦隊!
他要有自己的特色水師!
於是,鷓鴣灣沿岸一帶,就忙碌起來了。大量的銀子傾瀉出去,工人和材料,都迅速的聚集到這裏。八月份算是比較悠閑的農閑時節,隻要不是開墾荒地,很多軍戶都有空。為了賺取銀子換取糧食,在稻穀豐收之前養活自己,前來幹活的人很多。光是工人們每天耗費的糧食,就要幾百斤。
同時,嶗山這邊,也開始大量的砍伐木材。那些粗大的柞木、栗木、鐵木、山楂木、鬆木、杉木什麽的,全部都被砍下來了。隻要是口徑在碗口粗以上的,全部都砍。這是張準的原話。於是,各色各樣的材料,都運送到鷓鴣灣,很快就堆積如山。
張準本人,也在鷓鴣灣,和薛知蝶一起研討戰船的問題。
造船,是一項係統的工程,涉及到的方方麵麵很多。有很多原則性的問題,要在正式開工之前,就全部確定下來。否則,以後是沒有修改的機會的。張準需要確定的事情,有好幾個。
第一個,要確定戰船的大小。
大明朝最常用的兩種船,一種是福船,一種是寶船。寶船的資料,已經失散,無法建造。現在能造的,隻有福船。福船按照大小不同,分為四種不同的類型。四號福船最小,大概是一百料。三號福船稍大,大概是二百料。二號福船更大,大概是三百料。一號福船是最大的,大概是五百料。
沈淩菲船隊擁有的三艘船,就是二百料的三號福船,排水量大約是200噸左右,載重量大約是100噸(約1000石)。三艘船滿載,也不過是運輸三千石(約60萬斤)的糧食。這樣的運輸能力,並不是很強。元代時候的船隊,基本上每艘船,載貨量都在三千石以上。自從禁海政策實施以後,大明朝的造船技術,是嚴重萎縮了。
福船本身其實是設計來當做商船使用的。戰船隻是副業。如果要當做專業戰船使用的話,有大量的特別部位,需要加固,這使得它本身的重量,會增加不少,載貨量自然也就更少了。而且,有個比較鬱悶的問題,就是福船始終不是很適合作為戰船。先天不足,無論怎麽改,都是難以令人滿意的。
經過研究,張準決定,建造最小的五十料的蒼山船。
蒼山船是大明水師專業的戰鬥船,船型比較小,全長不到二十米,寬大約四米,吃水大約五尺(約1.666米)。按照大明水師編製,裝備千斤佛郎機2門,碗口銃3個,嚕密銃4把,噴筒40個,煙筒60個,火磚30塊,火箭100支,藥弩4張,弩箭100支。全船37人,水手4人,戰士33人,編三甲。第一甲佛郎機與鳥槍,第三甲火器,第二甲冷兵器。
當然,在張準的手上,除了虎賁銃之外的其他武器,都全部摒除了。同時,為了適應虎賁銃的射擊,還做了一些改動。標準的蒼山船,排水量大概隻有50噸左右。不過,經過張準和薛知蝶的研究,決定將蒼山船的體積,稍微擴大一些,排水量達到70噸左右。這樣比較有利於虎賁銃的射擊。
張準選擇蒼山船作為戰鬥用船,是有充分的理由的:一來,五十料的戰船,比較容易建造,技術上比較成熟。以薛知蝶掌握的技術,完全沒有難度。二來,是建造的速度比較快。按照薛知蝶的估計,這樣一艘蒼山船,在人力物力財力保證的情況下,三個月左右就可以完工。如果同時開工建造多艘的話,速度更快。三來,是小船的龍骨比較容易找。對於一艘戰船來說,龍骨是非常關鍵的要素,必須盡可能的用最好的木材。
大船的龍骨,需要堅固的巨大的硬木。這種硬木,越大越好,越長越好,樹齡越大越好。如果有三百年以上的樹齡,那就更好了。普通的幾十年樹齡的木材,如果用來做龍骨,不用多久,就會被海水侵蝕,從而腐爛掉。然而,三百年以上樹齡的硬木,除非是到遼東的深山老林中去尋找,否則,在其他地方,根本很難找到。因為,這種硬木,同樣是大富大貴人家用來做棺木的首選。
“蟻多咬死象。”
“狼群戰術。”
這是張準確立的水軍作戰的兩個基本原則。
以浮山城目前的經濟實力和技術實力,能不能建造大型戰船,暫且不說,即使勉強建造出來,也不適用。沒有一大批的熟練的水手,一大批的經驗豐富的指揮官,根本無法操縱大型的戰船。就好像是機關炮的威力固然巨大,但是給一個小孩使用,說不定敵人沒打到,後坐力反而將自己幹掉了。
大量的小船,剛好鍛煉大量的水手,大量的指揮官。事實上,幾十艘小型戰船的戰鬥力,未必比一艘大型福船差,關鍵是戰術的運用而已。而且,從戰略角度來說,浮山所水軍,目前也不需要大型的戰船。
浮山所水軍眼下的主要任務,依然是近海防禦,即是防備海盜們的襲擊。因此,不需要太大的戰船。相反的,考慮到巡邏、警戒的需要,戰船的數量反而是更重要的。否則,無法輪換。就好像後世的亞丁灣護航,去一艘五萬噸的戰列艦,效果還不如去十五艘三千噸的護衛艦。
按照張準的建議,每艘蒼山船,配備五十支虎賁銃,海戰的時候,就是相當強大的力量。比如說,要是有三艘蒼山船,黑鐵頭的那艘海盜船,未必能夠跑掉。狼群戰術,從三個方向突擊,足可以做掉那艘海盜船。這一點,是豬肚船這類的商船做不到的。豬肚船隻適合用來拉貨,拉人,實在不適合戰鬥。
第二個,是確定船帆的類型。
船帆的選擇,是戰船非常關鍵的要素。
“到底是用硬帆,還是用軟帆呢?”
為了這個問題,張準和薛知蝶,各抒己見,爭論足足一天的時間。
不知道大家玩《大航海時代4》的時候,有沒有發現,東亞的戰船,和西方的戰船,在船帆上,有較大的區別。中國帆船的船帆,是直上直下的,好像是一麵牆。西方戰艦的船帆,卻是軟綿綿的,鼓起來的,大大小小的,至少有幾十塊。這就是硬帆和軟帆的區別。
中國曆來的帆船大都使用硬帆,硬帆一般都用細竹篾或蒲草葉子編織。硬帆的好處是綜合效率高,可以圍繞桅杆旋轉,甚至可以完全的利用各個方向的風。單位麵積的硬帆和軟帆相比較,硬帆對於風力的利用率遠大於軟帆。一般來說,同樣的風力,硬帆的速度要比軟帆更快。
但是,硬帆的缺點,也是非常明顯的。由於硬帆是連接在一起的,無法分開懸掛,必須整體升降。因此,硬帆的重量一般都比較大,越大的船帆也越重,有的大船甚至“非數百人莫能舉動”。因為這個原因,硬帆的麵積做的不能太大,否則人拉不動。桅杆的高度也不能太高,否則桅杆的強度要受影響。要不然,軟帆和它相比也就沒有任何優勢。
而西方船隻的軟帆因為帆麵的綜合效率低,不得不把桅杆建得非常高,而桅杆過高就又帶來了桅杆的強度問題。為了增加桅杆的強度,又必須在桅杆上綁上眾多的繩索,來增強桅杆的強度。這樣的話,帆麵就無法像中國式的硬帆一樣圍繞桅杆轉動,有一部分的風他就無法利用上,就是利用上了,也由於它是軟質船帆的原因,利用效率極其低下。
所以說軟帆效率最高的時候就是順風的時候,這個時候單位麵積內它的效率和硬帆相比不相上下,但是軟帆由於重量輕的原因,它的麵積可以做得很大很大(有的高達6000平米以上),所以在順風的時候可以獲得的推力遠超硬帆,也可以驅動更大型的船隻。而即使考慮航行中遇到逆風的情況,曆史上西洋帆船也最終以用帆的總麵積戰勝了中國帆船的單位麵積效率,速度也因此具有明顯的優勢,極限速度更是如此。
當然到了現代,除了為了旅遊而建造的那些帆船以外,為了節省能源而在貨輪上使用的風帆已經全部都是硬帆的天下了,不過現代的硬帆都是采用鋁合金材料製作成的,完全電腦控製的硬帆。看來古代聰明的中國人,及早的發現了軟帆的缺點,而摒棄軟帆船鍾情於效率高的硬帆,這些大大超前的意識,卻由於當時科技技術的落後,而沒能形成事實上的優勢……
不過,曆史上西洋帆船在綜合性能上超越中國帆船,是在西洋人引進了阿拉伯三角帆,並用衍帆解決了橫帆在側風下的效率很低的問題之後。在中國的南洋地區,經常出現原裝的阿拉伯帆船,所以,薛知蝶對阿拉伯帆船,知之甚詳。否則,以張準掌握的那點帆船知識,根本不足以對帆船進行大幅度的改進。
最終的結論是:
繼續使用硬帆,同時在桅杆的頂端,增加輔助用的三角帆。
第三個,是要不要引入水密艙的問題。
中國帆船還有個問題就是炮位和防禦力的問題,不過這兩個問題的都是一個原因造成的,那就是領先世界近千年的隔水倉設計。因為如果整個船沒有隔水倉的話,那隻需要一個口子就能把貨物吊入倉裏,再通過移動貨物的位置,把倉位裝滿就行了。但是如果有隔水倉,就需要在每個倉都開口才能把整條船裝滿,於是甲板上就會有好幾個口子,而且每層都是,於是就會損失相當多的炮位。
由於有隔艙的隔板來支撐結構,所以中國帆船建造的時候要麽不使用肋材,要麽使用的很少,而西洋帆船由於沒有隔艙來支撐結構,所以大量使用肋材,尤其是軍艦,幾乎一根連著一根,這些肋材提供了很好的防禦效果,所以,在大航海時代的海戰中軍艦被擊沉的的比率是非常小的,多數都是俘獲。而中國帆船由於比較少使用肋材,所以相對容易被打穿,炮彈造成的傷害會遠大於西洋帆船。
時代發展到十七世紀,海戰中火炮造成的傷害,已經越來越大。大型的海戰,更是火炮持續不斷,炮彈橫飛。因此,戰船總是越堅固越好。張準決定,要在中國帆船上重新使用肋材,阿拉伯帆船正是最好的借鑒對象。至於水密艙,這個就無法兼顧了。
第191章造船!開始!
三天後,沈淩菲的船隊到達,交割糧食和銀子。
總共是三千石的糧食,都從黑龍灣運到了浮山城,貯藏起來。三千石的糧食,就是接近六十萬斤,在這個青黃不接的時候,可以緩解一段時間的糧食危機了。當然,以後還要從江南購入大量的糧食。盛世黃金,亂世糧食,亙古不變的真理啊!
根據沈淩菲手下的描述,他們在海上,並沒有遇到楊生天的海盜船。那個黑鐵頭,不知道是隱藏在某個地方,還是已經退走。張準下令水軍暫時撤退,繼續在海岸線上布置哨兵。如果發現海盜的蹤影,繼續鳴槍示警。
拿到了銀子,張準第一時間,自然是劃撥三成給薛知蝶,用來造船。黑鐵頭的出現,讓張準痛下決心,要建造專門的戰船。繳獲的那艘海盜船,和兩艘豬肚船,始終不能入張準的法眼……性能還是太差了。
他要有自己的特色戰船!
他要有自己的特色艦隊!
他要有自己的特色水師!
於是,鷓鴣灣沿岸一帶,就忙碌起來了。大量的銀子傾瀉出去,工人和材料,都迅速的聚集到這裏。八月份算是比較悠閑的農閑時節,隻要不是開墾荒地,很多軍戶都有空。為了賺取銀子換取糧食,在稻穀豐收之前養活自己,前來幹活的人很多。光是工人們每天耗費的糧食,就要幾百斤。
同時,嶗山這邊,也開始大量的砍伐木材。那些粗大的柞木、栗木、鐵木、山楂木、鬆木、杉木什麽的,全部都被砍下來了。隻要是口徑在碗口粗以上的,全部都砍。這是張準的原話。於是,各色各樣的材料,都運送到鷓鴣灣,很快就堆積如山。
張準本人,也在鷓鴣灣,和薛知蝶一起研討戰船的問題。
造船,是一項係統的工程,涉及到的方方麵麵很多。有很多原則性的問題,要在正式開工之前,就全部確定下來。否則,以後是沒有修改的機會的。張準需要確定的事情,有好幾個。
第一個,要確定戰船的大小。
大明朝最常用的兩種船,一種是福船,一種是寶船。寶船的資料,已經失散,無法建造。現在能造的,隻有福船。福船按照大小不同,分為四種不同的類型。四號福船最小,大概是一百料。三號福船稍大,大概是二百料。二號福船更大,大概是三百料。一號福船是最大的,大概是五百料。
沈淩菲船隊擁有的三艘船,就是二百料的三號福船,排水量大約是200噸左右,載重量大約是100噸(約1000石)。三艘船滿載,也不過是運輸三千石(約60萬斤)的糧食。這樣的運輸能力,並不是很強。元代時候的船隊,基本上每艘船,載貨量都在三千石以上。自從禁海政策實施以後,大明朝的造船技術,是嚴重萎縮了。
福船本身其實是設計來當做商船使用的。戰船隻是副業。如果要當做專業戰船使用的話,有大量的特別部位,需要加固,這使得它本身的重量,會增加不少,載貨量自然也就更少了。而且,有個比較鬱悶的問題,就是福船始終不是很適合作為戰船。先天不足,無論怎麽改,都是難以令人滿意的。
經過研究,張準決定,建造最小的五十料的蒼山船。
蒼山船是大明水師專業的戰鬥船,船型比較小,全長不到二十米,寬大約四米,吃水大約五尺(約1.666米)。按照大明水師編製,裝備千斤佛郎機2門,碗口銃3個,嚕密銃4把,噴筒40個,煙筒60個,火磚30塊,火箭100支,藥弩4張,弩箭100支。全船37人,水手4人,戰士33人,編三甲。第一甲佛郎機與鳥槍,第三甲火器,第二甲冷兵器。
當然,在張準的手上,除了虎賁銃之外的其他武器,都全部摒除了。同時,為了適應虎賁銃的射擊,還做了一些改動。標準的蒼山船,排水量大概隻有50噸左右。不過,經過張準和薛知蝶的研究,決定將蒼山船的體積,稍微擴大一些,排水量達到70噸左右。這樣比較有利於虎賁銃的射擊。
張準選擇蒼山船作為戰鬥用船,是有充分的理由的:一來,五十料的戰船,比較容易建造,技術上比較成熟。以薛知蝶掌握的技術,完全沒有難度。二來,是建造的速度比較快。按照薛知蝶的估計,這樣一艘蒼山船,在人力物力財力保證的情況下,三個月左右就可以完工。如果同時開工建造多艘的話,速度更快。三來,是小船的龍骨比較容易找。對於一艘戰船來說,龍骨是非常關鍵的要素,必須盡可能的用最好的木材。
大船的龍骨,需要堅固的巨大的硬木。這種硬木,越大越好,越長越好,樹齡越大越好。如果有三百年以上的樹齡,那就更好了。普通的幾十年樹齡的木材,如果用來做龍骨,不用多久,就會被海水侵蝕,從而腐爛掉。然而,三百年以上樹齡的硬木,除非是到遼東的深山老林中去尋找,否則,在其他地方,根本很難找到。因為,這種硬木,同樣是大富大貴人家用來做棺木的首選。
“蟻多咬死象。”
“狼群戰術。”
這是張準確立的水軍作戰的兩個基本原則。
以浮山城目前的經濟實力和技術實力,能不能建造大型戰船,暫且不說,即使勉強建造出來,也不適用。沒有一大批的熟練的水手,一大批的經驗豐富的指揮官,根本無法操縱大型的戰船。就好像是機關炮的威力固然巨大,但是給一個小孩使用,說不定敵人沒打到,後坐力反而將自己幹掉了。
大量的小船,剛好鍛煉大量的水手,大量的指揮官。事實上,幾十艘小型戰船的戰鬥力,未必比一艘大型福船差,關鍵是戰術的運用而已。而且,從戰略角度來說,浮山所水軍,目前也不需要大型的戰船。
浮山所水軍眼下的主要任務,依然是近海防禦,即是防備海盜們的襲擊。因此,不需要太大的戰船。相反的,考慮到巡邏、警戒的需要,戰船的數量反而是更重要的。否則,無法輪換。就好像後世的亞丁灣護航,去一艘五萬噸的戰列艦,效果還不如去十五艘三千噸的護衛艦。
按照張準的建議,每艘蒼山船,配備五十支虎賁銃,海戰的時候,就是相當強大的力量。比如說,要是有三艘蒼山船,黑鐵頭的那艘海盜船,未必能夠跑掉。狼群戰術,從三個方向突擊,足可以做掉那艘海盜船。這一點,是豬肚船這類的商船做不到的。豬肚船隻適合用來拉貨,拉人,實在不適合戰鬥。
第二個,是確定船帆的類型。
船帆的選擇,是戰船非常關鍵的要素。
“到底是用硬帆,還是用軟帆呢?”
為了這個問題,張準和薛知蝶,各抒己見,爭論足足一天的時間。
不知道大家玩《大航海時代4》的時候,有沒有發現,東亞的戰船,和西方的戰船,在船帆上,有較大的區別。中國帆船的船帆,是直上直下的,好像是一麵牆。西方戰艦的船帆,卻是軟綿綿的,鼓起來的,大大小小的,至少有幾十塊。這就是硬帆和軟帆的區別。
中國曆來的帆船大都使用硬帆,硬帆一般都用細竹篾或蒲草葉子編織。硬帆的好處是綜合效率高,可以圍繞桅杆旋轉,甚至可以完全的利用各個方向的風。單位麵積的硬帆和軟帆相比較,硬帆對於風力的利用率遠大於軟帆。一般來說,同樣的風力,硬帆的速度要比軟帆更快。
但是,硬帆的缺點,也是非常明顯的。由於硬帆是連接在一起的,無法分開懸掛,必須整體升降。因此,硬帆的重量一般都比較大,越大的船帆也越重,有的大船甚至“非數百人莫能舉動”。因為這個原因,硬帆的麵積做的不能太大,否則人拉不動。桅杆的高度也不能太高,否則桅杆的強度要受影響。要不然,軟帆和它相比也就沒有任何優勢。
而西方船隻的軟帆因為帆麵的綜合效率低,不得不把桅杆建得非常高,而桅杆過高就又帶來了桅杆的強度問題。為了增加桅杆的強度,又必須在桅杆上綁上眾多的繩索,來增強桅杆的強度。這樣的話,帆麵就無法像中國式的硬帆一樣圍繞桅杆轉動,有一部分的風他就無法利用上,就是利用上了,也由於它是軟質船帆的原因,利用效率極其低下。
所以說軟帆效率最高的時候就是順風的時候,這個時候單位麵積內它的效率和硬帆相比不相上下,但是軟帆由於重量輕的原因,它的麵積可以做得很大很大(有的高達6000平米以上),所以在順風的時候可以獲得的推力遠超硬帆,也可以驅動更大型的船隻。而即使考慮航行中遇到逆風的情況,曆史上西洋帆船也最終以用帆的總麵積戰勝了中國帆船的單位麵積效率,速度也因此具有明顯的優勢,極限速度更是如此。
當然到了現代,除了為了旅遊而建造的那些帆船以外,為了節省能源而在貨輪上使用的風帆已經全部都是硬帆的天下了,不過現代的硬帆都是采用鋁合金材料製作成的,完全電腦控製的硬帆。看來古代聰明的中國人,及早的發現了軟帆的缺點,而摒棄軟帆船鍾情於效率高的硬帆,這些大大超前的意識,卻由於當時科技技術的落後,而沒能形成事實上的優勢……
不過,曆史上西洋帆船在綜合性能上超越中國帆船,是在西洋人引進了阿拉伯三角帆,並用衍帆解決了橫帆在側風下的效率很低的問題之後。在中國的南洋地區,經常出現原裝的阿拉伯帆船,所以,薛知蝶對阿拉伯帆船,知之甚詳。否則,以張準掌握的那點帆船知識,根本不足以對帆船進行大幅度的改進。
最終的結論是:
繼續使用硬帆,同時在桅杆的頂端,增加輔助用的三角帆。
第三個,是要不要引入水密艙的問題。
中國帆船還有個問題就是炮位和防禦力的問題,不過這兩個問題的都是一個原因造成的,那就是領先世界近千年的隔水倉設計。因為如果整個船沒有隔水倉的話,那隻需要一個口子就能把貨物吊入倉裏,再通過移動貨物的位置,把倉位裝滿就行了。但是如果有隔水倉,就需要在每個倉都開口才能把整條船裝滿,於是甲板上就會有好幾個口子,而且每層都是,於是就會損失相當多的炮位。
由於有隔艙的隔板來支撐結構,所以中國帆船建造的時候要麽不使用肋材,要麽使用的很少,而西洋帆船由於沒有隔艙來支撐結構,所以大量使用肋材,尤其是軍艦,幾乎一根連著一根,這些肋材提供了很好的防禦效果,所以,在大航海時代的海戰中軍艦被擊沉的的比率是非常小的,多數都是俘獲。而中國帆船由於比較少使用肋材,所以相對容易被打穿,炮彈造成的傷害會遠大於西洋帆船。
時代發展到十七世紀,海戰中火炮造成的傷害,已經越來越大。大型的海戰,更是火炮持續不斷,炮彈橫飛。因此,戰船總是越堅固越好。張準決定,要在中國帆船上重新使用肋材,阿拉伯帆船正是最好的借鑒對象。至於水密艙,這個就無法兼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