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格林沁的奏本很快便被送到了鹹豐皇帝的手中,鹹豐在收到奏折之後,心中甚喜,他料定必有好消息,誰知打開奏折一看,整個人差點暈倒。


    這消息太令鹹豐難以接受了。


    他立即召來恭親王商討對策。


    恭親王在看完鹹豐扔來過的奏折之後,也感到很意外。


    “恭親王,這事該當如何處理?”鹹豐皺著眉頭道。


    “皇上,事出突然,這事誰也沒法左右,好在鐵帽子王已身處前線,不如就讓僧兄暫代主帥一職,等找到曾大人之後,我們再作區處,不知皇上意下如何?”恭親王想了想,建議道。


    恭親王是老成謀國,他也許並不知道,鹹豐已與鐵帽子王密謀要將曾國藩問罪,如果他知道了這個消息,不知他會作何感想。


    鹹豐想了想,將放在禦案上的奏折又拿起來看了看,心中一時之間也拿不定主意,此時此刻的他與僧格林沁的想法到是有點類似,那就是,如果曾國藩在就好了。


    可是,現實情況是曾國藩失蹤了。


    鹹豐低頭沉思,恭親王也不敢打擾,靜候鹹豐作出最後的決定。


    “恭親王,傳朕旨意,命鐵帽子王暫代前線主帥之職,以解當前之危,命李鴻章等人加緊搜尋曾國藩的下落,一旦有消息,即刻來報。”鹹豐思之良久,開口道。


    除了這份明詔之外,鹹豐還打算再給僧格林沁密詔一份,那就是暫時不用將曾國藩拿回京問罪了,在找到他之後,讓其待罪立功,想辦法率軍擊退太平軍。


    “是,皇上。”見自己的建議被采納,恭親王略帶欣喜地道。


    “此事就這麽定了,剩下的事,你去辦理就行了,沒有重要的事,就不要再來打擾朕,朕累了,想休息一下,你先下去吧。”鹹豐擺了擺手,讓恭親王先退下去。


    國事繁瑣,鹹豐要操心的事確實太多了,盡管他一天隻能休息幾個小時,但還是感覺這時間不夠用,事情太多了。


    恭親王正欲出去辦理鹹豐交待的事,卻又聽見身後的鹹豐道:“恭親王,對當前的形勢,你有什麽看法?”


    看來,鹹豐還是有事放心不下。


    “回皇上,這就要看我們是不是能守得住合肥了。”恭親王可謂是一語中的


    從恭親王的話中,我們不難聽出,他對時局有著清醒的認識。這也難怪,試想,此事關係到大清朝的生死存亡,象恭親王這樣的皇室宗親又豈能冷眼旁觀。


    “武昌已失,如果合肥再失,反賊將會長驅直入,直達京師,那京城將有累卵之危,大清朝危矣。”鹹豐語氣低沉地道。


    “皇上不必太過於憂心,武昌雖失,但隻要我們籌劃得當,還是可以失而複得的,合肥已有馮子材的守軍把守,再加上從安慶前線撤退下來的十幾萬人馬,總計也有二十幾萬人,按照攻守之間的人數比例來計算,我們據堅城而守,應該還具有一定的優勢,雖然現在曾大人不能親自統領大軍,但有僧兄親自坐鎮,想必敵人沒這麽容易攻破合肥城。”恭親王安慰鹹豐道。


    “那我們是否需要加派援軍?”鹹豐仍是不放心。


    “以當前的形勢來看,如果想在守住合肥的同時,重新奪回武漢,不增派援軍,可能是不行了。”恭親王絕對算得上是老謀深算之輩。


    “那就派,你說說,咱們可以從何處調派援軍?”鹹豐又將問題拋給了恭親王。


    “這個,這個,皇上,請恕老臣直言,現在除了拱衛京師的滿八旗兵還稍具戰鬥力之外,其它駐守各大營的漢八旗,綠營等等,根本沒辦法上陣打仗,這也是為什麽這些年我們一直得依靠曾國藩這些地方武裝來抵抗反賊的原因之所在。”恭親王尷尬地道。


    “混帳,想咱大清以八旗立國,在馬上得天下,八旗戰鬥力之強,冠絕天下,怎麽會沒辦法打仗呢,不可能,不可能。”鹹豐聽完恭親王之言,立馬暴怒道。


    “皇上息怒,皇上息怒,不過,這確屬實情。”恭親王心裏明白鹹豐是了解情況的,隻是他自己不願意承認吧了。


    皇上是什麽,是萬人之尊,當然是要麵子的。


    “唉,恭親王,你說的朕都知道,隻不過,隻不過朕不願意接受這個現實吧了,你說說看,咱們那些橫掃天下,英勇善戰的八旗雄兵上哪兒去了,難道大清竟然衰敗到如此地步了嗎?”在事實麵前,鹹豐也不得不低頭,而且他心中在感慨的同時,又感到無可奈何。


    “皇上,早些時候,曾國藩曾經上書,建議調派李鴻章前去江寧任巡撫,並負責組建一支新式的武裝力量,稱做淮軍,但可惜李鴻章還未成行,大戰就已爆發,遠水解不了近渴啊。”恭親王突然提起了組建淮軍一事。


    “恭親王,別說那些無用的,你就跟朕說說,現在怎麽辦?”鹹豐有點不耐地道。


    想出辦法解開困局乃目前的重中之重。


    “皇上,臣想起來了,還有一支軍馬可以調動。”恭親王如夢初醒地道。


    “是嗎,那你快說,是哪支軍馬可以為朕分憂,快點說出來讓朕也高興高興。”鹹豐一聽還有軍馬可以調動,立時精神大振,興奮地道。


    “皇上,你還記得郭文兵與鄧定公二人嗎?”恭親王沒有直接回鹹豐的話,反而問多了另外一個問題。


    “郭文兵,朕清楚,神策軍的將軍,至於這鄧定公嘛,不就是那前段時間與馮子材一起護送糧草的那人嗎?”鹹豐點了點頭道。


    “沒錯,皇上記性真好,就是此二人。”恭親王答道。


    “你的意思是調新組建的神策軍救急,是嗎,但他們行嗎?郭文兵此人不錯,但鄧定公行嗎,他可是剛剛在太平軍手裏吃過敗仗的。”鹹豐聽恭親王提起郭,鄧二人,便省起了他手中還有一支神策軍可以使用,但神策軍組建沒多久,是否能上陣對敵,他有點猶豫。


    這郭文兵嘛,他是由鹹豐親點的神策軍將軍,所以,鹹豐對其相當熟悉,不過那鄧定公,與其說鹹豐對其有印象,還不如說鹹豐是對上次糧草被劫之事印象深刻。


    “皇上,你多慮了,鄧定公此人是個將才,上次之事隻是個意外,那隻是由於鄧定公輕敵所致,但並不能掩蓋他的軍事才華,老臣以為,我們不能以此一事而完全否定他的才能,臣願意保舉鄧定公。”恭親王對鄧定公還是頗為了解的。


    是啊,國危思良將,值此危難之際,更應該不拘一格降人才。


    “除此之外,朕還有一事擔心,這神策軍剛剛組建不久,他們能上戰場打仗嗎?”鹹豐還是有點不相信這所謂的神策軍。


    本來清朝的軍隊包括滿八旗,漢八旗,綠營等等,後來又成立了湘軍,楚軍等地方武裝,紙麵上的軍力不可謂不強大,但這都是表麵上的,而背地裏,軍隊內**現象橫行,而且軍隊的建設也跟不上時代的步伐,所以,到了太平軍起義的時候,清廷真正能依靠的也隻有曾國藩的湘軍,左宗棠的楚軍這些地方武裝了。


    後來,出於鉗製這些地方武裝的目的,在鹹豐的提議下,最新組建了一支新式的軍隊,名為神策軍,受鹹豐直接指揮,鹹豐同時任命了他信任的將領郭文兵出任神策軍的將軍。


    鹹豐的本意是由八旗之人擔任神策軍將軍一職,可八旗的情況實在是太遭,根本找不出一個可以擔此大任的人選來,沒奈何,他隻能退而求其次,在綠營之中簡拔了一人出任這神策軍將軍一職,那人就是郭文兵。而郭文兵出任這將軍一職也頗有戲劇性。


    郭文兵原是駐防京師綠營中的一名遊擊將軍,在一次護從鹹豐出外狩獵的時候,無意中救了鹹豐的性命,於是,鹹豐便記住了此人,後來,他又發現郭文兵的確是個人才,所以,鹹豐盡辦法提拔他,直至讓他出任這神策軍的將軍一職。


    “皇上,誰又天生會打仗,不要緊,隻要打上幾仗,有了經驗,這必定是一支生力軍,老臣看好他們。”恭親王道。


    他口中雖是這樣說,但心中也屬無奈,如果有其它更好的選擇,他會讓這個生手去力拚強大的太平軍嗎,顯然不會,他這是不得已而為之啊,隻希望這支新軍不要讓他失望才好。


    “好,既然恭親王願意力保,朕就傳旨讓神策軍趕往前線,增援合肥守軍。”鹹豐大聲道。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鹹豐又顯得有點豪情萬丈了。神策軍是鹹豐提議組建,他當然是希望神策軍能夠打出威風,既為他掙麵子,又能保證大清的江山穩如泰山,何樂而不為呢?


    “兩位將軍如何安排,誰正誰副,還請皇上聖裁?”恭親王請示道。


    “郭文兵為正,鄧定公為副,命二人收拾停當,立即起程,率軍趕赴合肥聽調。”鹹豐帝不假思索地道。


    “是。”恭親王道。


    “好了,你跪安吧。”鹹豐道。


    “老臣告退。”恭親王退出。


    很快,神策軍就做好了出發的準備。


    擇了一個良辰吉日,鹹豐率領文武百官,親自為神策軍餞行。


    眾多的禮儀之後,二十萬神策軍便在郭文兵,鄧定公的率領下向合肥進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回到天國當附馬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平凡不是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平凡不是錯並收藏回到天國當附馬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