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對俄的政策,因為首相人選的改變,所以可能出現改變,這是一開始在座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當然可能除了忠右衛門,其他人也未必會想這個事。
但是因為英國對俄轉變,進而導致對日政策改變,那幕府上下就得好好思量了。
幕府雖然惹不起帶英, 但原本可以仗著帶英需要幕府在遠東做反俄急先鋒,朝帶英開價,並且保證幕府擁有一定的自主權力。可現在換上來一個允許沙俄擴張的首相,那幕府同帶英討價還價的本錢就沒啦。
問:現在跳法國的船還來得及嗎?
因著大家一時間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天色也晚了,忠右衛門就不強求大夥兒跟著他幹坐著。隻令眾人回家, 好好想想這事,明天早上禦前會議再商議。
助六則做好明天繼續和阿禮國交涉的準備,如果阿禮國不急著一兩天就給答桉, 那就最好。多拖兩天,幕府還能多兩天的思考時間。
忠右衛門這一路騎馬往回走,一路就在想這個事情。對了,騎馬這個事情,前頭來給德川家定奔喪的法國公使羅什說送給忠右衛門一輛馬車好了。
因為你騎馬,就完全暴露在刺客的眼中了。雖然一旦發現危險,可以立刻騎馬跑路。可要是人家一擊必中呢?
還不如換一輛加了鋼板的馬車,雖然行動能力稍微受到了限製,可是這樣起碼外麵的刺客就沒法直接看到裏麵的人了。出了事你就讓車夫駕著馬車使勁跑,而你人則趴下伏地。
這年頭還沒有那種炸坦克的地雷,一般的地雷,還真沒辦法對加了鋼板的馬車造成太大的傷害。要不你想想,如果有需要,我給你去巴黎訂做一輛。
是個正經的提議, 忠右衛門會考慮的。
回到英國外交政策轉變的事情上,阿禮國現在不在意沙俄在遠東那些寒冷地區的擴張了。所以對於幕府這個馬前卒,也就不是太看得上咯。在他想來, 幕府不過是一個借著帶英帝國的洋債, 苟延殘喘的封建政權罷了。
對於這種封建政權,根本就不要給什麽好臉,使勁的利用就完事啦。等到哪天德川幕府不來事了,處處顯示出敗像之後,英國人在日本的實力也足夠強了,直接把日本變成殖民地也沒什麽不好的。
他的這種想法,忠右衛門當然很抗拒啊。我願意給你做買辦,願意給你做狗,那是希望借助帶英的力量,維係德川幕府的統治。現在倒好了,熱臉貼上了冷屁股。
真就是大國抖抖腿,小國震叁天啊。
在如今這個時代,身為小國弱國就是這麽悲哀,尤其是依附於大國的小國,什麽時候被賣了還不知道呢。偏偏帶英還就是一個有賣隊友傳統的國家,一直到二次大戰,他還能出賣捷克斯洛伐克給小胡子。
以前咱們真的是太自信了, 自信帶英一定會和沙俄對峙下去!
不對!忠右衛門的腦子突然轉了過來, 帶英帝國就是會和沙俄一直對峙下去啊!起碼最近幾十年, 這個總的大方針不會變。
現在有所改變,是因為英國首相換人了。可忠右衛門記得,那個不惜一切代價,強力打擊沙俄發展,維護帶英帝國世界霸權的巴麥尊勳爵,還要幹五六年首相呢。
也就是說,眼前的德比伯爵,以及被他任命為駐日公使的阿禮國,不是很有可能,而是一定會在短時間之內下台。
隻要他們下台了,巴麥尊勳爵就會恢複以前的所有的策略,繼續實行拉攏德川幕府,遏製沙俄在遠東發展的策略。
難怪了,曆史上沙俄能夠在這段時間內強割帶清一百多萬平方公裏。其世界層麵上,外部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因為帶英慣著他了,暫時抬了一下掐沙俄脖子的手。
等到之後帶英的政策再度調整,沙俄想要割取清國的土地,就得幾十年之後啦。而且條約簽訂以後,清朝廷居然非常罕見的表示絕不認可割土讓地的不平等條約,還派曾紀澤去修改了條約內容,挽回了部分失地。
“既然巴麥尊都要複相了,我急什麽啊?”
獨坐在書房的忠右衛門現在篤定了,了解德川幕府存在必要性的巴麥尊和額爾金馬上又要上台了,得罪一個連爵位都沒有的阿禮國怕啥?
怕他回去英國給幕府上眼藥?根本不可能的。因為巴麥尊幹完了,就是羅素伯爵幹,而羅素伯爵似乎也不是個省油的燈。這位羅素伯爵在下台之後的十年內,還對英國政局有巨大的影響力,且一直在上議院參政。
起碼往後二十年,英國打壓沙俄發展的核心政策,不會有太大的動搖!
得了,忠右衛門想明白了這條之後,整個人就豁然開朗了。幕府為啥要怕阿禮國啊,等到帶英帝國在遠東的特使額爾金伯爵回來,他阿禮國算個屁,整個帶英在遠東的大事小情,都得額爾金伯爵說了算。
額爾金那小子,同幕府還是頗有兩分淵源的。相比較於維護政見不同的阿禮國,顯然是維護德川幕府這條好狗更加重要一些。
<a id="wzsy" href="http://www.xiaoshutingapp.com">xiaoshutingapp.com</a>
到時候幕府可以和他好好地鬧一鬧小脾氣,表示阿禮國這人實在不行,我們和他處不來,有這樣的人在日本幹,就別想什麽幕府借兵的事了。
一來二去交涉完,額爾金都打完了,自然也不會需要幕府借兵咯。
幕府這邊既可以把阿禮國給踹了,又可以不向清國派兵,簡直是兩全其美啊。唯一可能的壞處就是得罪了阿禮國。
不好意思,咱得罪的人多了去了,根本不差你這一號。
輕鬆愉快的忠右衛門轉天就把自己的思路向一眾幕府大臣說明,左右大臣一開始還聽得雲裏霧裏,等確定帶英還是看重幕府這條好狗的,便紛紛表示就按忠右衛門的意思辦理好了。
加上本來就看不慣洋人的嘴臉,幕府這回辦事的效率那叫一個快啊,助六下午就去拜訪了阿禮國,然後幹了一件早就想幹的事情。
翻臉!
但是因為英國對俄轉變,進而導致對日政策改變,那幕府上下就得好好思量了。
幕府雖然惹不起帶英, 但原本可以仗著帶英需要幕府在遠東做反俄急先鋒,朝帶英開價,並且保證幕府擁有一定的自主權力。可現在換上來一個允許沙俄擴張的首相,那幕府同帶英討價還價的本錢就沒啦。
問:現在跳法國的船還來得及嗎?
因著大家一時間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天色也晚了,忠右衛門就不強求大夥兒跟著他幹坐著。隻令眾人回家, 好好想想這事,明天早上禦前會議再商議。
助六則做好明天繼續和阿禮國交涉的準備,如果阿禮國不急著一兩天就給答桉, 那就最好。多拖兩天,幕府還能多兩天的思考時間。
忠右衛門這一路騎馬往回走,一路就在想這個事情。對了,騎馬這個事情,前頭來給德川家定奔喪的法國公使羅什說送給忠右衛門一輛馬車好了。
因為你騎馬,就完全暴露在刺客的眼中了。雖然一旦發現危險,可以立刻騎馬跑路。可要是人家一擊必中呢?
還不如換一輛加了鋼板的馬車,雖然行動能力稍微受到了限製,可是這樣起碼外麵的刺客就沒法直接看到裏麵的人了。出了事你就讓車夫駕著馬車使勁跑,而你人則趴下伏地。
這年頭還沒有那種炸坦克的地雷,一般的地雷,還真沒辦法對加了鋼板的馬車造成太大的傷害。要不你想想,如果有需要,我給你去巴黎訂做一輛。
是個正經的提議, 忠右衛門會考慮的。
回到英國外交政策轉變的事情上,阿禮國現在不在意沙俄在遠東那些寒冷地區的擴張了。所以對於幕府這個馬前卒,也就不是太看得上咯。在他想來, 幕府不過是一個借著帶英帝國的洋債, 苟延殘喘的封建政權罷了。
對於這種封建政權,根本就不要給什麽好臉,使勁的利用就完事啦。等到哪天德川幕府不來事了,處處顯示出敗像之後,英國人在日本的實力也足夠強了,直接把日本變成殖民地也沒什麽不好的。
他的這種想法,忠右衛門當然很抗拒啊。我願意給你做買辦,願意給你做狗,那是希望借助帶英的力量,維係德川幕府的統治。現在倒好了,熱臉貼上了冷屁股。
真就是大國抖抖腿,小國震叁天啊。
在如今這個時代,身為小國弱國就是這麽悲哀,尤其是依附於大國的小國,什麽時候被賣了還不知道呢。偏偏帶英還就是一個有賣隊友傳統的國家,一直到二次大戰,他還能出賣捷克斯洛伐克給小胡子。
以前咱們真的是太自信了, 自信帶英一定會和沙俄對峙下去!
不對!忠右衛門的腦子突然轉了過來, 帶英帝國就是會和沙俄一直對峙下去啊!起碼最近幾十年, 這個總的大方針不會變。
現在有所改變,是因為英國首相換人了。可忠右衛門記得,那個不惜一切代價,強力打擊沙俄發展,維護帶英帝國世界霸權的巴麥尊勳爵,還要幹五六年首相呢。
也就是說,眼前的德比伯爵,以及被他任命為駐日公使的阿禮國,不是很有可能,而是一定會在短時間之內下台。
隻要他們下台了,巴麥尊勳爵就會恢複以前的所有的策略,繼續實行拉攏德川幕府,遏製沙俄在遠東發展的策略。
難怪了,曆史上沙俄能夠在這段時間內強割帶清一百多萬平方公裏。其世界層麵上,外部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因為帶英慣著他了,暫時抬了一下掐沙俄脖子的手。
等到之後帶英的政策再度調整,沙俄想要割取清國的土地,就得幾十年之後啦。而且條約簽訂以後,清朝廷居然非常罕見的表示絕不認可割土讓地的不平等條約,還派曾紀澤去修改了條約內容,挽回了部分失地。
“既然巴麥尊都要複相了,我急什麽啊?”
獨坐在書房的忠右衛門現在篤定了,了解德川幕府存在必要性的巴麥尊和額爾金馬上又要上台了,得罪一個連爵位都沒有的阿禮國怕啥?
怕他回去英國給幕府上眼藥?根本不可能的。因為巴麥尊幹完了,就是羅素伯爵幹,而羅素伯爵似乎也不是個省油的燈。這位羅素伯爵在下台之後的十年內,還對英國政局有巨大的影響力,且一直在上議院參政。
起碼往後二十年,英國打壓沙俄發展的核心政策,不會有太大的動搖!
得了,忠右衛門想明白了這條之後,整個人就豁然開朗了。幕府為啥要怕阿禮國啊,等到帶英帝國在遠東的特使額爾金伯爵回來,他阿禮國算個屁,整個帶英在遠東的大事小情,都得額爾金伯爵說了算。
額爾金那小子,同幕府還是頗有兩分淵源的。相比較於維護政見不同的阿禮國,顯然是維護德川幕府這條好狗更加重要一些。
<a id="wzsy" href="http://www.xiaoshutingapp.com">xiaoshutingapp.com</a>
到時候幕府可以和他好好地鬧一鬧小脾氣,表示阿禮國這人實在不行,我們和他處不來,有這樣的人在日本幹,就別想什麽幕府借兵的事了。
一來二去交涉完,額爾金都打完了,自然也不會需要幕府借兵咯。
幕府這邊既可以把阿禮國給踹了,又可以不向清國派兵,簡直是兩全其美啊。唯一可能的壞處就是得罪了阿禮國。
不好意思,咱得罪的人多了去了,根本不差你這一號。
輕鬆愉快的忠右衛門轉天就把自己的思路向一眾幕府大臣說明,左右大臣一開始還聽得雲裏霧裏,等確定帶英還是看重幕府這條好狗的,便紛紛表示就按忠右衛門的意思辦理好了。
加上本來就看不慣洋人的嘴臉,幕府這回辦事的效率那叫一個快啊,助六下午就去拜訪了阿禮國,然後幹了一件早就想幹的事情。
翻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