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
你小子想退位!
怎麽能有這種心思呢?不就是死了個兒子,又隻生了個女兒嘛。何必呢,退位去做上皇,然後出家做法皇,也不過就是多享受一點廟產罷了。
又不是以前那會子,出家還能夠掌握成千上萬的僧兵,開啟院政,擭取權力。現在出家了,基本上是撈不著什麽的。
“陛下春秋正盛,何談退位!”德川慶保比忠右衛門還急,立刻出聲諫止。
“時來總覺日短,國事紛繁,不勝其擾。”孝明天皇笑了笑,但是這個笑多少也帶著些其他意味。
其實也怪忠右衛門曆史沒學好,所謂的先知先覺,就先了一半,還隻是微不足道的一小半。剩下的一大半,屁也不記得。
同曆史上一樣,櫻田門之變後,孝明天皇逐漸受到長州藩、會津藩以及京中公卿等人的操縱。原本強力打壓這些人的井伊直弼一死,什麽牛鬼蛇神都跳出來了。偏偏執掌幕府的安藤信正就是個對內妥協的廢物點心,管不住局麵。於是孝明天皇不堪為人脅迫,萌生退意。
彼時孝明天皇直接對九條尚忠說道,「私の代よりかようの儀に相成り候ては、後々までの恥の恥に候わんや、それに付いては、伊勢始めところは恐縮少なからず、先代の禦方々に対し不孝、私一身置くところ無きに至り候あいだ、誠に心配仕り候」。
主旨大意就是我不幹了,再幹下去既對不起祖宗,也對不起後代,我有過!
九條尚忠的日記裏麵直接寫孝明天皇麵色極差,大為震怒,公開向諸藩以及廷臣表示了退位的決心,並且不容質疑。
嚇得朝廷公卿,以及曆史上的鬆平容保等人,接二連三的入宮拜見勸說。並且立刻請幕府派出禦三卿,到京同禁中商議,避免出現讓位的大事件。
當然啦,也有另外一種說法是孝明天皇此舉,純粹是為了逼迫幕府就範,使幕府下令全麵攘夷,一個不留。
兩種說法都有各自的證據支持,說起來那是長篇大論了,不能詳述。反正孝明天皇苦惱於國事幾乎事事不能順著他的心思來,覺得這鳥位坐了也沒啥意思,終於萌生了撂挑子不幹,回家躺平擺爛的心思。
所以說嘛,封建王朝末期,有些皇帝的心思,大約也是這樣的。有心改變,但是事事都變不了,而且這老天爺專愛和人作對。你越不想發生,他就越發生。到最後許多亡國之君就擺爛了,別救了,反正救不活了,爆炸吧,大家一起死了算了。
大約有這麽點意思在的吧……
總之聽了孝明天皇的話,德川慶保是肯定要繼續勸的,孝明天皇卻不讓他再勸。意思就是今天乏了,到此為止吧,有空咱們再繼續聊。
左右的侍從服侍著孝明天皇就走,這還勸個錘子啊,不給說話的機會啊。德川慶保當下就起身,準備去拽孝明天皇的袖子,忠右衛門連忙按住。
既然孝明天皇是在私下的會麵上說這個事情,那顯然就是還沒有下定決心。而且故意不在公開場合說,且又有忠右衛門在場,想必也是向幕府暗示什麽,隻是忠右衛門一時間沒有想到罷了。
現在沒必要攔,後麵還有戲呢!
“讓位之事,多年不曾見過,此時讓位,絕非國家之福!”德川慶保看孝明天皇走遠,轉頭就對忠右衛門說道。
“事還未定,事還未定……”忠右衛門拉著他就往外走。
不管事情怎麽定性,這都是個大事,得趕緊通知在大阪的井伊直弼,以及在江戶的德川家定。孝明天皇最後是否退位,需要提前進行預案。
有人可能會覺得,不就是個天皇退位了嘛,多大點事啊。日本曆史上退位的天皇多了去了,少說有四五十位,有些甚至積極主動退位,就為了去當法皇,然後掌握院政。
但如今可不用了啊!
在一位堅定佐幕的天皇治下,京都還是如此紛亂複雜。若是換上一位不佐幕的呢?那情況根本不敢想象!
以實際曆史上發生的情況來說的話,換上了一個不佐幕的天皇之後,長州藩和薩摩藩膽氣大增,直接在京都襲擊幕府軍隊,主動挑起戰端。
<a href="http://m.xiaoshuting.la" id="wzsy">xiaoshuting.la</a>
且岩倉具視極為大膽,自作主張,偽造了禦之錦旗,送到戰場上。使得幕府軍變成了朝敵,而原本是朝敵的長州軍,變成了王師。
敢如此做的原因,就是岩倉具視篤定之後的明治,會默許他的反賊行徑。如果勝了,那就直接認下。如果輸了,也不過就是讓岩倉具視流放三五年罷了。
在天皇與將軍,誰作為整個日本的最高權力代表一事上,尚未分出明確的定位之前,天皇的任何舉動,都對幕府有極其巨大的影響。
如果換上來的天皇,指幕府為逆賊,為朝敵,那麽諸侯便獲得了倒幕的大義名分。甭管平時他們根本不把朝廷和公卿當一回事,甚至可以說隻是把朝廷當成一張擦屁股紙。
可隻要這張擦屁股紙好使,那麽他就是好擦屁股紙!
一封電報送到大阪,井伊直弼當即就坐車趕到了京都,他也沒想到孝明天皇突然來這麽一出是什麽意思。
若說是想要問幕府要錢,暗示一下,三萬五萬的,幕府還是掏的出來的。根本就不需要拋出如此令人震驚的議題。
可不是為了要錢的話,孝明天皇這是要幹什麽?
“禁中到底是何心思?可否知悉?”井伊直弼在走廊上來回踱步,事前不曾預警,眼下毫無定策,當然會有幾分煩躁。
“事發突然,一時間概莫能知。”忠右衛門搖搖頭,誰知道孝明天皇這是想啥呢。
而且回來的路上,忠右衛門認真的問過了,現在服侍在孝明天皇身邊的近侍是二條齊敬,並非什麽倒幕派。曆史上也是個公武合體派,較受孝明天皇信任。
甚至之後還敕任他為關白,拉攏薩摩鹿兒島藩和土佐高知藩,推動公武合體呢。
你小子想退位!
怎麽能有這種心思呢?不就是死了個兒子,又隻生了個女兒嘛。何必呢,退位去做上皇,然後出家做法皇,也不過就是多享受一點廟產罷了。
又不是以前那會子,出家還能夠掌握成千上萬的僧兵,開啟院政,擭取權力。現在出家了,基本上是撈不著什麽的。
“陛下春秋正盛,何談退位!”德川慶保比忠右衛門還急,立刻出聲諫止。
“時來總覺日短,國事紛繁,不勝其擾。”孝明天皇笑了笑,但是這個笑多少也帶著些其他意味。
其實也怪忠右衛門曆史沒學好,所謂的先知先覺,就先了一半,還隻是微不足道的一小半。剩下的一大半,屁也不記得。
同曆史上一樣,櫻田門之變後,孝明天皇逐漸受到長州藩、會津藩以及京中公卿等人的操縱。原本強力打壓這些人的井伊直弼一死,什麽牛鬼蛇神都跳出來了。偏偏執掌幕府的安藤信正就是個對內妥協的廢物點心,管不住局麵。於是孝明天皇不堪為人脅迫,萌生退意。
彼時孝明天皇直接對九條尚忠說道,「私の代よりかようの儀に相成り候ては、後々までの恥の恥に候わんや、それに付いては、伊勢始めところは恐縮少なからず、先代の禦方々に対し不孝、私一身置くところ無きに至り候あいだ、誠に心配仕り候」。
主旨大意就是我不幹了,再幹下去既對不起祖宗,也對不起後代,我有過!
九條尚忠的日記裏麵直接寫孝明天皇麵色極差,大為震怒,公開向諸藩以及廷臣表示了退位的決心,並且不容質疑。
嚇得朝廷公卿,以及曆史上的鬆平容保等人,接二連三的入宮拜見勸說。並且立刻請幕府派出禦三卿,到京同禁中商議,避免出現讓位的大事件。
當然啦,也有另外一種說法是孝明天皇此舉,純粹是為了逼迫幕府就範,使幕府下令全麵攘夷,一個不留。
兩種說法都有各自的證據支持,說起來那是長篇大論了,不能詳述。反正孝明天皇苦惱於國事幾乎事事不能順著他的心思來,覺得這鳥位坐了也沒啥意思,終於萌生了撂挑子不幹,回家躺平擺爛的心思。
所以說嘛,封建王朝末期,有些皇帝的心思,大約也是這樣的。有心改變,但是事事都變不了,而且這老天爺專愛和人作對。你越不想發生,他就越發生。到最後許多亡國之君就擺爛了,別救了,反正救不活了,爆炸吧,大家一起死了算了。
大約有這麽點意思在的吧……
總之聽了孝明天皇的話,德川慶保是肯定要繼續勸的,孝明天皇卻不讓他再勸。意思就是今天乏了,到此為止吧,有空咱們再繼續聊。
左右的侍從服侍著孝明天皇就走,這還勸個錘子啊,不給說話的機會啊。德川慶保當下就起身,準備去拽孝明天皇的袖子,忠右衛門連忙按住。
既然孝明天皇是在私下的會麵上說這個事情,那顯然就是還沒有下定決心。而且故意不在公開場合說,且又有忠右衛門在場,想必也是向幕府暗示什麽,隻是忠右衛門一時間沒有想到罷了。
現在沒必要攔,後麵還有戲呢!
“讓位之事,多年不曾見過,此時讓位,絕非國家之福!”德川慶保看孝明天皇走遠,轉頭就對忠右衛門說道。
“事還未定,事還未定……”忠右衛門拉著他就往外走。
不管事情怎麽定性,這都是個大事,得趕緊通知在大阪的井伊直弼,以及在江戶的德川家定。孝明天皇最後是否退位,需要提前進行預案。
有人可能會覺得,不就是個天皇退位了嘛,多大點事啊。日本曆史上退位的天皇多了去了,少說有四五十位,有些甚至積極主動退位,就為了去當法皇,然後掌握院政。
但如今可不用了啊!
在一位堅定佐幕的天皇治下,京都還是如此紛亂複雜。若是換上一位不佐幕的呢?那情況根本不敢想象!
以實際曆史上發生的情況來說的話,換上了一個不佐幕的天皇之後,長州藩和薩摩藩膽氣大增,直接在京都襲擊幕府軍隊,主動挑起戰端。
<a href="http://m.xiaoshuting.la" id="wzsy">xiaoshuting.la</a>
且岩倉具視極為大膽,自作主張,偽造了禦之錦旗,送到戰場上。使得幕府軍變成了朝敵,而原本是朝敵的長州軍,變成了王師。
敢如此做的原因,就是岩倉具視篤定之後的明治,會默許他的反賊行徑。如果勝了,那就直接認下。如果輸了,也不過就是讓岩倉具視流放三五年罷了。
在天皇與將軍,誰作為整個日本的最高權力代表一事上,尚未分出明確的定位之前,天皇的任何舉動,都對幕府有極其巨大的影響。
如果換上來的天皇,指幕府為逆賊,為朝敵,那麽諸侯便獲得了倒幕的大義名分。甭管平時他們根本不把朝廷和公卿當一回事,甚至可以說隻是把朝廷當成一張擦屁股紙。
可隻要這張擦屁股紙好使,那麽他就是好擦屁股紙!
一封電報送到大阪,井伊直弼當即就坐車趕到了京都,他也沒想到孝明天皇突然來這麽一出是什麽意思。
若說是想要問幕府要錢,暗示一下,三萬五萬的,幕府還是掏的出來的。根本就不需要拋出如此令人震驚的議題。
可不是為了要錢的話,孝明天皇這是要幹什麽?
“禁中到底是何心思?可否知悉?”井伊直弼在走廊上來回踱步,事前不曾預警,眼下毫無定策,當然會有幾分煩躁。
“事發突然,一時間概莫能知。”忠右衛門搖搖頭,誰知道孝明天皇這是想啥呢。
而且回來的路上,忠右衛門認真的問過了,現在服侍在孝明天皇身邊的近侍是二條齊敬,並非什麽倒幕派。曆史上也是個公武合體派,較受孝明天皇信任。
甚至之後還敕任他為關白,拉攏薩摩鹿兒島藩和土佐高知藩,推動公武合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