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誠站起身,深鞠一躬,十分感動。
用心學習,深刻體會到對方對於動作的過人理解,一招一式都盡量具體成各種細節,a分出b和c,b又分出d和e,最後研究c和d如何打的漂亮。
相比之下,程小東的動作戲,就有點類似於雙人舞的感覺。看似打鬥動作很多,招式相撞,其實沒有發生攻防轉換,也沒有針對性的招式。
觀眾純粹觀賞花架子,容易陷入一種觀看持久動作後的麻木,比如《東方不敗》中李成傑演的令狐衝跟向問天的劍戰,刀光劍影滿天飛,一頓操作猛如虎……
兩人毫發無損?
說白了還是追求不同,程小東重在表現打鬥的狀態和意境,而無心深究其招式的攻防,更懶得探討其寫實的微觀世界。
元奎的打鬥戲總是迷戀於某種連攻,甲方連攻,乙方便連躲或連擋,之後再輪到乙方連攻,甲方連擋……
攻防確實發生過轉換,但攻防轉換的原因很模糊,觀眾看不到轉換的過程與糾纏。
他的動作戲中攻防轉換的原因,通常以故事情節來包辦,就屬於非打鬥情節的介入,通過外圍的故事情節來接管打鬥內部的攻防邏輯。
《中南海保鏢》最後一場戲,鄒兆龍演的殺手在戲中擅長腿功,李成傑一直躲擋。因為房間內充滿煤氣,為搶水龍頭,鄒兆龍不方便再腿攻,由此變成功夫皇帝用拳法和擒拿術反敗為勝。
因為環境變了,而不是動作本身。
“想要打的漂亮,必須懂吃招!”
八爺語重心長道:“在打鬥過程中,雙方即便身手相當,也會互相吃招,但並不代表被擊倒,隻是打鬥雙方難免疏漏或者互相試探的真實表現。”
“你必須學會如何通過吃招逐步實現攻防轉換,或者通過中招摸索對方招式的弱點!”
“一旦觀眾能看到演員的動機和拳腳攻守的每個細節,才會全身心投入,更加理解動作邏輯的本身……”
“比如今天你跟托尼賈的第三場戲,在我眼裏其實能分成三步走……”
“第一步通過截擊對方的招式中止對方進攻,使其暫時不能攻擊……”
“第二步主動進攻對方使其隻能防守……”
“第三步你使他中招,由此變成敞開式攻擊,最終把對方擊倒。”
“你打他一下,他再打你一下,相互心裏有數,無論力量還是速度,下次同樣的招肯定不管用了對不對?”
丁誠恍然大悟,原來如此。
要說真正打起來很簡單,但上升到理論還是受益匪淺。換句話說就是攻防轉換的類型總是交替搭配著使用,相互試探並且逐步升級,慢慢使零星攻擊變成徹底敞開式攻擊。
一方壓著另一方打,使對方偶爾的防守變成長久地防守,最終ko。
“陷入鏖戰的時候必須注意!”
“甲方讓乙方中招,連續使用第二招、第三招,迫使其長久處於挨打局麵,出現這種趨勢時,我肯定會讓乙方化解或拖住甲方的連續進攻。”
“找機會讓他喘口氣,蓄滿力,再繼續打,否則就變成王八拳打架,有什麽好看的?”
“觀眾為什麽喜歡看動作片?就是因為雙方招式的交錯與糾纏。必須讓兩個循環恰到好處地將攻防轉換維持在交替進行的狀態……”
“好像兩隻被逼到絕境的野獸!”
“用爪子……”
“用牙咬……”
“用頭撞……”
“最後兩敗俱傷倒在地上才好看!”
丁誠一挑大拇指,
真牛逼!
用手機把筆記照相,回房間仔細研究,讓瑤仔找出八爺最經典的幾部戲,一點點對應,更加深刻的理解。
發現他的動作戲仿佛一個緊密勾連的因果體係,每個動作都有自己的邏輯和存在的意義。
《黑客帝國2》他設計基努裏維斯被擊倒,仰麵朝後翻去,同時後方又有人來襲,基努在後翻時恰巧擊中來襲者,同時利用反作用力將身體沿原路線彈回,攻防轉換產生原因,反擊的合理性與力度使觀眾信服。
不光如此,每個動作都有符合起碼的力學常識與人體常識,但每個原因又專屬於每個動作,所以不能一勞永逸,伴隨著新的動作的產生,就需要實時跟進地建立新的原因。
《太極張三豐》錢小豪空中揮刀被李成傑後退躲過,如果此時他在空中直接跟近李成傑,繼續揮出第二刀,就犯了原因不充分的毛病。
於是袁和平讓錢小豪落地後再往前撲,這才有足夠的力度追擊後撤的理由。
你會發現他設計的所有角色人物,都有著和常人一樣的體能表現,並且因為打鬥而導致各種生活化的體能特征。
這才是讓觀眾移情於打鬥中的人物的關鍵因素之一。
人體基本要害部位是人類共識,各國各民族的認識基本一致。而對這些部位的攻擊,能讓觀眾感同身受,例如反關節用力、撇指、攻擊腰部、腋下……
男子體操一次直體空翻的極限是900度,大約兩圈半。所以除黑客帝國科幻係列、還有漫畫題材的功夫以外,袁和平的動作戲幾乎沒有出現過直體空翻超過兩圈的場景。
古巴運動員索托馬約爾在93年7月27日創造的男子跳高世界記錄2.45米,保持至今無人打破。所以他設計大動作的騰躍高度幾乎都控製在兩米以內。
因為騰躍的動作往往由演員自己完成,吊威亞隻是協助動作的精準和複雜,為保護其真實性,渲染逼真效果而已。
歸根到底,打鬥中的誇張是施力與受力的適度誇大和延長。uu看書 wwuukanshu.cm 力度的順勢延長,絕不是對力的回避,也不是扭曲,更不是違反。
對於騰躍的可能性,牆壁光滑,順牆爬上很牽強。可以設計在兩麵牆壁間來回跳,達到上房頂的目的,這是符合物理邏輯的走壁技巧。
就連封神的臥虎藏龍,也充滿對力學常識的強調,楊紫瓊抓住城牆壁凸出的磚頭向上攀爬。因為是城牆,古老而嶙峋,攀爬而上比較可信。
跟張子儀在屋頂用輕功跑,各種發力點密集地分布在奔行全過程,一般不超過1米。最重要是不會懸空太久。
一旦騰空時間過長,在觀眾以常識來否定它的可能性之前,必須安排另一個著力點,使它成為接下來的騰空的理由。
整個飛跑過程,都是由一個又一個的發力點接力完成的。空中演員也手腳並用,就像跳遠者起跳後在空中來前後跨動的雙腿一樣。
現在看來,這可能才是它能打動奧斯卡的關鍵原因!
用心學習,深刻體會到對方對於動作的過人理解,一招一式都盡量具體成各種細節,a分出b和c,b又分出d和e,最後研究c和d如何打的漂亮。
相比之下,程小東的動作戲,就有點類似於雙人舞的感覺。看似打鬥動作很多,招式相撞,其實沒有發生攻防轉換,也沒有針對性的招式。
觀眾純粹觀賞花架子,容易陷入一種觀看持久動作後的麻木,比如《東方不敗》中李成傑演的令狐衝跟向問天的劍戰,刀光劍影滿天飛,一頓操作猛如虎……
兩人毫發無損?
說白了還是追求不同,程小東重在表現打鬥的狀態和意境,而無心深究其招式的攻防,更懶得探討其寫實的微觀世界。
元奎的打鬥戲總是迷戀於某種連攻,甲方連攻,乙方便連躲或連擋,之後再輪到乙方連攻,甲方連擋……
攻防確實發生過轉換,但攻防轉換的原因很模糊,觀眾看不到轉換的過程與糾纏。
他的動作戲中攻防轉換的原因,通常以故事情節來包辦,就屬於非打鬥情節的介入,通過外圍的故事情節來接管打鬥內部的攻防邏輯。
《中南海保鏢》最後一場戲,鄒兆龍演的殺手在戲中擅長腿功,李成傑一直躲擋。因為房間內充滿煤氣,為搶水龍頭,鄒兆龍不方便再腿攻,由此變成功夫皇帝用拳法和擒拿術反敗為勝。
因為環境變了,而不是動作本身。
“想要打的漂亮,必須懂吃招!”
八爺語重心長道:“在打鬥過程中,雙方即便身手相當,也會互相吃招,但並不代表被擊倒,隻是打鬥雙方難免疏漏或者互相試探的真實表現。”
“你必須學會如何通過吃招逐步實現攻防轉換,或者通過中招摸索對方招式的弱點!”
“一旦觀眾能看到演員的動機和拳腳攻守的每個細節,才會全身心投入,更加理解動作邏輯的本身……”
“比如今天你跟托尼賈的第三場戲,在我眼裏其實能分成三步走……”
“第一步通過截擊對方的招式中止對方進攻,使其暫時不能攻擊……”
“第二步主動進攻對方使其隻能防守……”
“第三步你使他中招,由此變成敞開式攻擊,最終把對方擊倒。”
“你打他一下,他再打你一下,相互心裏有數,無論力量還是速度,下次同樣的招肯定不管用了對不對?”
丁誠恍然大悟,原來如此。
要說真正打起來很簡單,但上升到理論還是受益匪淺。換句話說就是攻防轉換的類型總是交替搭配著使用,相互試探並且逐步升級,慢慢使零星攻擊變成徹底敞開式攻擊。
一方壓著另一方打,使對方偶爾的防守變成長久地防守,最終ko。
“陷入鏖戰的時候必須注意!”
“甲方讓乙方中招,連續使用第二招、第三招,迫使其長久處於挨打局麵,出現這種趨勢時,我肯定會讓乙方化解或拖住甲方的連續進攻。”
“找機會讓他喘口氣,蓄滿力,再繼續打,否則就變成王八拳打架,有什麽好看的?”
“觀眾為什麽喜歡看動作片?就是因為雙方招式的交錯與糾纏。必須讓兩個循環恰到好處地將攻防轉換維持在交替進行的狀態……”
“好像兩隻被逼到絕境的野獸!”
“用爪子……”
“用牙咬……”
“用頭撞……”
“最後兩敗俱傷倒在地上才好看!”
丁誠一挑大拇指,
真牛逼!
用手機把筆記照相,回房間仔細研究,讓瑤仔找出八爺最經典的幾部戲,一點點對應,更加深刻的理解。
發現他的動作戲仿佛一個緊密勾連的因果體係,每個動作都有自己的邏輯和存在的意義。
《黑客帝國2》他設計基努裏維斯被擊倒,仰麵朝後翻去,同時後方又有人來襲,基努在後翻時恰巧擊中來襲者,同時利用反作用力將身體沿原路線彈回,攻防轉換產生原因,反擊的合理性與力度使觀眾信服。
不光如此,每個動作都有符合起碼的力學常識與人體常識,但每個原因又專屬於每個動作,所以不能一勞永逸,伴隨著新的動作的產生,就需要實時跟進地建立新的原因。
《太極張三豐》錢小豪空中揮刀被李成傑後退躲過,如果此時他在空中直接跟近李成傑,繼續揮出第二刀,就犯了原因不充分的毛病。
於是袁和平讓錢小豪落地後再往前撲,這才有足夠的力度追擊後撤的理由。
你會發現他設計的所有角色人物,都有著和常人一樣的體能表現,並且因為打鬥而導致各種生活化的體能特征。
這才是讓觀眾移情於打鬥中的人物的關鍵因素之一。
人體基本要害部位是人類共識,各國各民族的認識基本一致。而對這些部位的攻擊,能讓觀眾感同身受,例如反關節用力、撇指、攻擊腰部、腋下……
男子體操一次直體空翻的極限是900度,大約兩圈半。所以除黑客帝國科幻係列、還有漫畫題材的功夫以外,袁和平的動作戲幾乎沒有出現過直體空翻超過兩圈的場景。
古巴運動員索托馬約爾在93年7月27日創造的男子跳高世界記錄2.45米,保持至今無人打破。所以他設計大動作的騰躍高度幾乎都控製在兩米以內。
因為騰躍的動作往往由演員自己完成,吊威亞隻是協助動作的精準和複雜,為保護其真實性,渲染逼真效果而已。
歸根到底,打鬥中的誇張是施力與受力的適度誇大和延長。uu看書 wwuukanshu.cm 力度的順勢延長,絕不是對力的回避,也不是扭曲,更不是違反。
對於騰躍的可能性,牆壁光滑,順牆爬上很牽強。可以設計在兩麵牆壁間來回跳,達到上房頂的目的,這是符合物理邏輯的走壁技巧。
就連封神的臥虎藏龍,也充滿對力學常識的強調,楊紫瓊抓住城牆壁凸出的磚頭向上攀爬。因為是城牆,古老而嶙峋,攀爬而上比較可信。
跟張子儀在屋頂用輕功跑,各種發力點密集地分布在奔行全過程,一般不超過1米。最重要是不會懸空太久。
一旦騰空時間過長,在觀眾以常識來否定它的可能性之前,必須安排另一個著力點,使它成為接下來的騰空的理由。
整個飛跑過程,都是由一個又一個的發力點接力完成的。空中演員也手腳並用,就像跳遠者起跳後在空中來前後跨動的雙腿一樣。
現在看來,這可能才是它能打動奧斯卡的關鍵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