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符經,傳說乃人皇帝師,廣成子所著。道門諸多典籍中,多有提及記。
整書四百餘字,其言深奧,演造化之秘,闡性命之幽。乃古往今來修道第一奇書。
李太平手捧陰符經,視若珍寶。卻又皺著眉頭說道:“為何隻有演道章,怎麽沒見演法章和演術章呢。”
孤獨清清笑道:“你也說是修道真經了,蘇玉師兄又不是仙人,上哪給你補全去。”
李太平很是認真的點了點頭:“緣也命也,即得仙人抱,便是天大的福緣,還有何不知足。”
修道,是修行也不是修行。
修行,可成聖,不可成仙。修道,可成聖,亦可成仙。
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仙人抱,開篇第一句,便說明了修道者能知天道之奧妙,而神明默運,竊陰陽之氣,奪造化之權,可以長生不死,可以無生無死。
這世間早就沒有天人了,即便得此修道真經,李太平怕也無法登天成仙。不過,即得此書,作為道門傳人,又怎能不去研習,又怎舍得不去研習。
李家大郎奇經八脈盡斷,成了不能修行的普通人,所以一頭紮進了三層樓,成了隻知讀書的讀書人。
對於書院學子來說,這是好事情,讀書才能成大業,可是比舞刀弄劍要好。不過李太平讀的那本書,書院沒人能幫得了他,院長看了都要搖頭。
求人不如求己,李太平搬出籬笆小院,在老君殿旁蓋了間茅草屋,過起了讀書人的生活。
日出日落,除了一日三餐,李太平都在抄書。他問過秋意濃,書看不懂怎麽辦,書院的大先生便笑著說道。
“書抄千遍,其義自見。”
李太平成了書院裏最能抄書的。
二小去看過抄書將,卻沒敢打擾,隻是趴在窗口偷看。
陳治偶爾也去瞧瞧,時不時還要拿他的學問,駁斥李太平所研習的天書。
秋冬見老爺難得勤奮,倒是誇了又誇,讚了又讚,生怕老爺三天熱血。
驪山書院會去打擾李太平的人有很多,獨孤清清絕對算是最特殊的一個。因為每日她都會去,且是跑上三四趟那種。
每日三餐,都是由她來送。按理說伺候李太平的活,應當秋冬來幹,可大先生沒點頭,秋冬便隻有乖乖的聽話。
獨孤清清算是書院裏腿腳好的,又是李太平好友,這活躲是躲不過去的。再說,她也沒打算躲,因為有些事,不能躲,且要直麵才行。
李太平的飯量依舊驚人,並未因春夏交替,秋葉落黃而減少。反倒是搶起了秋膘,胃口更加了。
白衣飄落草廬前,推門而入。
伏案急筆的李太平,頭也不抬的笑道:“可算來了,再不來,筆都要拿不動了。”
獨孤清清提著兩個碩大的食盒,這是她翻遍西市能買到最大的食盒了。
“特意囑咐玉滿樓那書生給你加了量,省得你吃不飽。”
說著,獨孤清清放下食盒,幫李太平把案子收拾幹淨,卻又扭頭看著李太平身上的墨漬,展演笑道:“換下來吧,回頭洗幹淨給你送回來。”
李太平一邊笑著點頭,一邊落筷如風。時不時還要抬頭看一眼,給油燈添油,燒水煮茶,忙裏忙外的白衣女子。
一頓飯的工夫,屋裏屋外點塵不染。隻見獨孤清清收了食盒,鋪上黃紙,清水入硯麵,墨汁推硯池……
墨身垂直,重按輕轉,先慢後快,便見光澤。
李太平搖頭笑道:“小生幾世修的福分,能讓仙子研墨。罪過也。”
獨孤清清白了李太平一眼:“抄書幾個月,就文縐縐的,還真把自己當讀書人了。回頭九妹見了,要是不喜,可怨不得人。”
李太平抄書,獨孤清清研墨,二人相處數月,說近不近,說遠不遠,一切倒是自然而然自的。
天仙般的女子,沒有人不喜歡。李太平不是出家人,也不是見色起意的登徒子。他隻是覺得,與獨孤清清相處很舒服,無需戴著麵具活著。
可以說,李太平數月來,活的很愜意,很隨性,很不設防。
告別刀頭舔血,告別爾虞我詐,告別恩怨情仇,清心寡欲,萬世無爭。
這一切,是眼前白衣淡雅所致。李太平甚至有結廬而居,脫離塵世的大自在。
心境上的不染塵煙,抄書也就變得無欲無求,無念無掛。
熄了油燈,李太平卻未曾入睡,而是來到草廬外的大青石上閉目盤膝,仿佛老僧入定。
不用氣轉周身,不用心中演劍。隻是靜靜的,聽秋風吹落黃葉,感月光落肩頭,萬物漸漸入眠……
月落日升,有風見雲,飄白雪於五花山。
李太平睜開眼,伸出白玉手,有雪花落指尖,化作點滴落下……
自打李太平抄書,精神頭越來越好不說,且對世間萬物興趣大增。看花開花落,聽飛鳥入林,見青草枯黃,知日月輪轉季節交替……
觀天道五行,化生萬物。五行相克,克中有生,五賊轉而為五寶,一氣混然,還元返本,豈不昌乎。
去看,去聽,去感,方知天書中那句。五賊在心,施行於天。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
人秉五行之氣而生身,身中即具五行之氣。
觀天而明五行,以道心為運,一步一趨,盡出於天而不由人,宇宙雖大,如在手掌之中。萬化雖多,不出一身之內。攢五行而合四象,以了性命,可不難。
天性,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修真性而化氣性,守天道而定人心。天道,方寸之內也。
頓悟在千萬次運筆落字,頓悟在四季交替知曉冷暖,頓悟在指尖落雪方寸之間。
李太平起身,微笑著,風雪不落身……
李家大郎守著茅廬度過四季,守過年關,籬笆院與院長黑白落子,再輸一場。
冰雪漸融,上善湖有青草嫩綠,白衣青衫踏青。
“清妹,衣食住行四季,兄銘感五內,不敢或忘……”
白衣清冷,望青衫背影,柳眉不展:“要走了。”
李太平望著遠山笑道:“該走了。”
獨孤清清上前兩步,並排而站望著遠山:“何時回來。”
李太平笑道:“該回來的時候,自然回來。”
沒有告別的告別。青衫上山背劍匣,下山時依舊……
上善湖旁,白衣孤單,玉手撥開薄冰,便見青草發新芽。
“春發新芽,秋枯黃,不知何時歸。”
一襲藍衫飄落白衣身旁,笑道:“老師說,新生下山,且得有人照看。我覺得師妹去,比較合適。”
白衣有笑,春風便暖了枝丫……
今年春天,伏牛山不見野驢四蹄蹬開,飛禽走獸也少了又少。
“天上龍肉,地上驢肉。那群小子,怕是要撐破肚皮了。”
龍門寨,教場旁,支著幾口大鍋。夥夫一邊自言自語,一邊握著鐵鏟用力攪和著,陣陣肉香頓時讓那些賣力操練的小子,口水也要流了下來。
夥夫手中鐵鏟敲了敲大鍋,扯著嗓子喊道:“三驢子,驢肉好了,吃飽了再練。”
三驢子現在是龍門寨數千盜匪的兵器總教頭,可是占著聚義廳其中一張交椅的。一個瘸了腿的老家夥竟然也敢大不敬,直呼其外號,這還了得。
隻見三驢子氣哄哄的大步上了高台,親手敲響銅鑼,吼道:“兄弟們,鯰魚頭已然做好飯,咱們吃飽再練。”
教場一角,老夥夫端著大碗,一瘸一拐來到蹲牆根的三驢子身旁,擠眉弄眼道:“驢三件一樣不少,好好補補。”
三驢子接過連湯帶肉滿滿的一大碗,沒好氣的說道:“鯰魚頭,你小子能不能給老子留些麵子,別一天到晚把三驢子掛嘴邊。”
看著三驢子狼吞虎咽,鯰魚頭便也靠牆蹲了下去,口中笑道:“曉得了,以後不叫你三驢子了。驢三件也沒得了。”
三驢子哧溜一口肉湯,翻著白眼道:“明知老子喜歡這一口,就偏要拿這個說事。你可是越老越不是東西了。”
鯰魚頭嘿嘿一笑:“咱們這些個老卒,哪個是好東西。像樣的好東西,早就土埋幾十年了。”
鯰魚頭雖說在笑,那笑卻怎麽看怎麽苦,讓三驢子也要歎上一口氣。
“提那些個死鬼幹嘛,徒增傷感。”
鯰魚頭望著那些吃得大汗淋漓的小子們,微笑道:“看到他們,就像看到曾經的我們。難免觸景生情。”
三驢子笑罵道:“這群小子吃一個頂倆,卻沒咱們那時候的精氣神。不拉出去見見血,怕是中看不中用。”
鯰魚頭揉了揉瘸著的那條腿:“卻是要見見血,不然上了戰場還沒我這個老東西腿腳利索,是會誤事的。”
三驢子點頭道:“回頭跟老將軍商量一下,先掃一掃這伏牛山裏的盜匪。即練了兵,也能弄些糧食,算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二人正說著,忽聽寨門方向,有人大呼小叫……
“大膽狂徒,敢闖我龍門寨,來人給我轟走。”
一名大漢,手按刀柄,咧嘴笑道:“頭,看我的。今天就叫這小子知道,花兒為什麽這樣紅。”
小隊長怕手下沒個深淺,真把人砍了,不由提醒道:“打一頓得了,別鬧出人命。”
大漢將佩刀摘下,掰著指節冷笑上前……
82中文網
wap.
/75/75499/27225622.html
整書四百餘字,其言深奧,演造化之秘,闡性命之幽。乃古往今來修道第一奇書。
李太平手捧陰符經,視若珍寶。卻又皺著眉頭說道:“為何隻有演道章,怎麽沒見演法章和演術章呢。”
孤獨清清笑道:“你也說是修道真經了,蘇玉師兄又不是仙人,上哪給你補全去。”
李太平很是認真的點了點頭:“緣也命也,即得仙人抱,便是天大的福緣,還有何不知足。”
修道,是修行也不是修行。
修行,可成聖,不可成仙。修道,可成聖,亦可成仙。
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仙人抱,開篇第一句,便說明了修道者能知天道之奧妙,而神明默運,竊陰陽之氣,奪造化之權,可以長生不死,可以無生無死。
這世間早就沒有天人了,即便得此修道真經,李太平怕也無法登天成仙。不過,即得此書,作為道門傳人,又怎能不去研習,又怎舍得不去研習。
李家大郎奇經八脈盡斷,成了不能修行的普通人,所以一頭紮進了三層樓,成了隻知讀書的讀書人。
對於書院學子來說,這是好事情,讀書才能成大業,可是比舞刀弄劍要好。不過李太平讀的那本書,書院沒人能幫得了他,院長看了都要搖頭。
求人不如求己,李太平搬出籬笆小院,在老君殿旁蓋了間茅草屋,過起了讀書人的生活。
日出日落,除了一日三餐,李太平都在抄書。他問過秋意濃,書看不懂怎麽辦,書院的大先生便笑著說道。
“書抄千遍,其義自見。”
李太平成了書院裏最能抄書的。
二小去看過抄書將,卻沒敢打擾,隻是趴在窗口偷看。
陳治偶爾也去瞧瞧,時不時還要拿他的學問,駁斥李太平所研習的天書。
秋冬見老爺難得勤奮,倒是誇了又誇,讚了又讚,生怕老爺三天熱血。
驪山書院會去打擾李太平的人有很多,獨孤清清絕對算是最特殊的一個。因為每日她都會去,且是跑上三四趟那種。
每日三餐,都是由她來送。按理說伺候李太平的活,應當秋冬來幹,可大先生沒點頭,秋冬便隻有乖乖的聽話。
獨孤清清算是書院裏腿腳好的,又是李太平好友,這活躲是躲不過去的。再說,她也沒打算躲,因為有些事,不能躲,且要直麵才行。
李太平的飯量依舊驚人,並未因春夏交替,秋葉落黃而減少。反倒是搶起了秋膘,胃口更加了。
白衣飄落草廬前,推門而入。
伏案急筆的李太平,頭也不抬的笑道:“可算來了,再不來,筆都要拿不動了。”
獨孤清清提著兩個碩大的食盒,這是她翻遍西市能買到最大的食盒了。
“特意囑咐玉滿樓那書生給你加了量,省得你吃不飽。”
說著,獨孤清清放下食盒,幫李太平把案子收拾幹淨,卻又扭頭看著李太平身上的墨漬,展演笑道:“換下來吧,回頭洗幹淨給你送回來。”
李太平一邊笑著點頭,一邊落筷如風。時不時還要抬頭看一眼,給油燈添油,燒水煮茶,忙裏忙外的白衣女子。
一頓飯的工夫,屋裏屋外點塵不染。隻見獨孤清清收了食盒,鋪上黃紙,清水入硯麵,墨汁推硯池……
墨身垂直,重按輕轉,先慢後快,便見光澤。
李太平搖頭笑道:“小生幾世修的福分,能讓仙子研墨。罪過也。”
獨孤清清白了李太平一眼:“抄書幾個月,就文縐縐的,還真把自己當讀書人了。回頭九妹見了,要是不喜,可怨不得人。”
李太平抄書,獨孤清清研墨,二人相處數月,說近不近,說遠不遠,一切倒是自然而然自的。
天仙般的女子,沒有人不喜歡。李太平不是出家人,也不是見色起意的登徒子。他隻是覺得,與獨孤清清相處很舒服,無需戴著麵具活著。
可以說,李太平數月來,活的很愜意,很隨性,很不設防。
告別刀頭舔血,告別爾虞我詐,告別恩怨情仇,清心寡欲,萬世無爭。
這一切,是眼前白衣淡雅所致。李太平甚至有結廬而居,脫離塵世的大自在。
心境上的不染塵煙,抄書也就變得無欲無求,無念無掛。
熄了油燈,李太平卻未曾入睡,而是來到草廬外的大青石上閉目盤膝,仿佛老僧入定。
不用氣轉周身,不用心中演劍。隻是靜靜的,聽秋風吹落黃葉,感月光落肩頭,萬物漸漸入眠……
月落日升,有風見雲,飄白雪於五花山。
李太平睜開眼,伸出白玉手,有雪花落指尖,化作點滴落下……
自打李太平抄書,精神頭越來越好不說,且對世間萬物興趣大增。看花開花落,聽飛鳥入林,見青草枯黃,知日月輪轉季節交替……
觀天道五行,化生萬物。五行相克,克中有生,五賊轉而為五寶,一氣混然,還元返本,豈不昌乎。
去看,去聽,去感,方知天書中那句。五賊在心,施行於天。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
人秉五行之氣而生身,身中即具五行之氣。
觀天而明五行,以道心為運,一步一趨,盡出於天而不由人,宇宙雖大,如在手掌之中。萬化雖多,不出一身之內。攢五行而合四象,以了性命,可不難。
天性,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修真性而化氣性,守天道而定人心。天道,方寸之內也。
頓悟在千萬次運筆落字,頓悟在四季交替知曉冷暖,頓悟在指尖落雪方寸之間。
李太平起身,微笑著,風雪不落身……
李家大郎守著茅廬度過四季,守過年關,籬笆院與院長黑白落子,再輸一場。
冰雪漸融,上善湖有青草嫩綠,白衣青衫踏青。
“清妹,衣食住行四季,兄銘感五內,不敢或忘……”
白衣清冷,望青衫背影,柳眉不展:“要走了。”
李太平望著遠山笑道:“該走了。”
獨孤清清上前兩步,並排而站望著遠山:“何時回來。”
李太平笑道:“該回來的時候,自然回來。”
沒有告別的告別。青衫上山背劍匣,下山時依舊……
上善湖旁,白衣孤單,玉手撥開薄冰,便見青草發新芽。
“春發新芽,秋枯黃,不知何時歸。”
一襲藍衫飄落白衣身旁,笑道:“老師說,新生下山,且得有人照看。我覺得師妹去,比較合適。”
白衣有笑,春風便暖了枝丫……
今年春天,伏牛山不見野驢四蹄蹬開,飛禽走獸也少了又少。
“天上龍肉,地上驢肉。那群小子,怕是要撐破肚皮了。”
龍門寨,教場旁,支著幾口大鍋。夥夫一邊自言自語,一邊握著鐵鏟用力攪和著,陣陣肉香頓時讓那些賣力操練的小子,口水也要流了下來。
夥夫手中鐵鏟敲了敲大鍋,扯著嗓子喊道:“三驢子,驢肉好了,吃飽了再練。”
三驢子現在是龍門寨數千盜匪的兵器總教頭,可是占著聚義廳其中一張交椅的。一個瘸了腿的老家夥竟然也敢大不敬,直呼其外號,這還了得。
隻見三驢子氣哄哄的大步上了高台,親手敲響銅鑼,吼道:“兄弟們,鯰魚頭已然做好飯,咱們吃飽再練。”
教場一角,老夥夫端著大碗,一瘸一拐來到蹲牆根的三驢子身旁,擠眉弄眼道:“驢三件一樣不少,好好補補。”
三驢子接過連湯帶肉滿滿的一大碗,沒好氣的說道:“鯰魚頭,你小子能不能給老子留些麵子,別一天到晚把三驢子掛嘴邊。”
看著三驢子狼吞虎咽,鯰魚頭便也靠牆蹲了下去,口中笑道:“曉得了,以後不叫你三驢子了。驢三件也沒得了。”
三驢子哧溜一口肉湯,翻著白眼道:“明知老子喜歡這一口,就偏要拿這個說事。你可是越老越不是東西了。”
鯰魚頭嘿嘿一笑:“咱們這些個老卒,哪個是好東西。像樣的好東西,早就土埋幾十年了。”
鯰魚頭雖說在笑,那笑卻怎麽看怎麽苦,讓三驢子也要歎上一口氣。
“提那些個死鬼幹嘛,徒增傷感。”
鯰魚頭望著那些吃得大汗淋漓的小子們,微笑道:“看到他們,就像看到曾經的我們。難免觸景生情。”
三驢子笑罵道:“這群小子吃一個頂倆,卻沒咱們那時候的精氣神。不拉出去見見血,怕是中看不中用。”
鯰魚頭揉了揉瘸著的那條腿:“卻是要見見血,不然上了戰場還沒我這個老東西腿腳利索,是會誤事的。”
三驢子點頭道:“回頭跟老將軍商量一下,先掃一掃這伏牛山裏的盜匪。即練了兵,也能弄些糧食,算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二人正說著,忽聽寨門方向,有人大呼小叫……
“大膽狂徒,敢闖我龍門寨,來人給我轟走。”
一名大漢,手按刀柄,咧嘴笑道:“頭,看我的。今天就叫這小子知道,花兒為什麽這樣紅。”
小隊長怕手下沒個深淺,真把人砍了,不由提醒道:“打一頓得了,別鬧出人命。”
大漢將佩刀摘下,掰著指節冷笑上前……
82中文網
wap.
/75/75499/27225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