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棉花糖小說網.mianhuatang.info】,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太昊伏羲氏是中國遠古傳說時代的曆史人物,距離現大約8000年至6000年以前,屬於石器的早、中期時代。從漢代以來兩千多年,太昊伏羲氏稱之為“百王先”,為“三皇五帝之首”,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中國是龍的國度,是一個大一統的大國,需要一個偉大的統一的祖先。但中國的曆史教課書及中國曆史界,有多種觀點:


    一範文瀾說:“居住東方的人統被稱為‘夷族’。太昊是其中一族的酋長,伏羲和太昊向來被當作一個人的名號”1。


    二郭沫若說:“‘太昊’,號伏羲氏。據說,伏羲作卦已是父係社會的事了。據記載,‘陳,太昊之墟也’,今河南省淮陽縣。那麽,太昊應當是淮河流域的氏族部落想象的祖先了”2。


    三徐旭生認為中華民族的形成由華夏集團、東夷集團與南蠻集團三大集團形成,炎帝與黃帝是華夏集團的代表,太昊是東夷集團的代表,伏羲與女媧則是南蠻集團的代表人物3。則否認太昊伏羲氏是一個人,認為太昊是一個人,伏羲是一個人。


    四則沿襲兩千年來的曆史觀點,太昊伏羲氏是一個人4,是中國三皇五帝之首,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這是學界關於“太昊伏羲氏”有代表性的四種觀點。太昊、伏羲是兩個人,還是太昊伏羲一個人?太昊伏羲氏到底如何定位?2004年,一家訂數五十多萬份的報紙,以大版篇幅,發表署名文章,太昊伏羲不是一個人。說太昊、伏羲是兩個人。道說是漢以後這兩千多年曆史界犯了一個曆史性的錯誤,把中華民族的祖先錯認了,還是疑古派的觀點對了?


    兩千多年來,以漢族為主體的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是一個曆史悠久的民族,是一個優秀的民族。中華民族的始祖涉及到民族,這是一個有關中國曆史,中華民族的大問題。中華民族自稱龍的子孫,又自稱“炎黃子孫”。炎者,指的是炎帝神農氏;黃者,指的是黃帝軒轅氏。炎帝神農氏是龍的圖騰嗎?是龍的始祖嗎?黃帝軒轅氏是龍的圖騰嗎?是龍的始祖嗎?我們從不少典籍看來,炎帝神農氏是繼先王(伏羲)的龍的圖騰,黃帝軒轅氏也是繼先王(伏羲)的龍的圖騰,但炎黃二帝均不是龍圖騰的始祖。如果弄不清誰是龍圖騰的始祖,中華民族自稱的“龍的子孫”,則成了無本之末;炎黃二帝龍的圖騰,則成了無源之說。對於這個非常嚴肅的有關民族始祖的重大問題,我們應當鄭重待之。


    關於“太昊伏羲氏”,涉及“太昊”,涉及“伏羲”,涉及“太昊伏羲氏”三個概念。我們從下列幾個方麵說明太昊與伏羲是一個人,太昊是伏羲的稱號:一;太昊與伏羲是同一個“姓”。同一個姓,即同一個氏族,太昊伏羲是一個人。


    太昊,古書中,有多種寫法,有的寫作“太皋”,有的寫作“太白皋”,有的寫作“太昊”。其實說的都是“太昊”。“太昊”,語出先秦的典籍《左傳;昭公十七年》,說“宋,大辰之虛也;陳,太皋之虛也;鄭,祝融之虛也”5。


    太昊是何圖騰?《左傳》記載:“秋,郯子來朝,公與之宴。昭子問焉,曰:‘少皋氏鳥官名,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我高祖少皋摯之立也,鳳鳥適至。故紀於鳥,為鳥師而鳥名”6。這段春秋時期記載的文字很重要,說明少皋的圖騰是鳳鳥圖騰。鳳者,古時,“風”與“鳳”音,相同相切相侵,二字相通。


    曆史學家孫作雲先生認為:“伏羲原是東夷族一個氏族的酋長,以鳳凰為圖騰”7。孫先生認為伏羲是以鳳凰為圖騰,依據是因為伏羲是風姓,“風”與“鳳”古字相通,“風”侵部,“鳳”古音也侵部,甲骨文中,“風”與“鳳”相通相侵相假,“風”與“鳳”二字相同。太皋氏族是東夷集團氏族的一支,姓“鳳”,即鳳凰的“鳳”。這就是說,太昊是“鳳”姓,說伏羲為東夷族,即認為伏羲就是太昊。他的依據是太昊是鳥圖騰,是鳳凰圖騰。這也就是說太昊姓鳳,即姓風。


    中國古史上,東夷族創造了燦爛的殷商文化。商的來源,《詩經》雲:“天命玄鳥,降而生商”7。商民族是一個以鳥為圖騰的民族。這種以鳥為圖騰的頌詩,為甲骨文所證明,證明商是以鳥為圖騰的東夷民族。


    不少典籍都記載伏羲“風”姓,伏羲的母親是華胥。華胥是母親社會的人物,姓從母出,是母係社會產生了姓。伏羲“風”姓,那麽,伏羲的母親華胥姓什麽?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本乎母。姓源於生,源於母,源於母姓,源於母係社會。兒子之姓從母,這大概沒有問題。伏羲“風”姓,華胥當然是“風”姓。由此說,我們得出,華胥的姓名是風華胥,華胥是一個龍圖騰的一個氏族。太昊與伏羲同姓,同為姓風。姓是人類根本折早期文明之一。姓決定了一個氏族的祖先,同一個姓,必然是同一個氏族。因此,從同姓推斷,太昊與伏羲是同一個風姓氏族。


    東夷有兩個代表人物,一個是太昊,一個是少昊。《繹史說》:“少昊師太昊之道”。《左傳》中同時提到了太昊與少昊。我們從少昊也能證明太昊的圖騰崇拜。《逸周書;嚐麥解》記載,黃帝軒轅氏戰勝東夷,對東夷族實行了緩靖政策,“乃命少昊清司鳥師,以正五帝之官,故名曰質。天用大成,至今不亂”9。這位少昊清,作為戰敗國的首腦,有似宋國微子啟一樣,居住東方曲阜,以鳥為圖騰。少昊何以鳥為官名,公元525年,其嫡胤郯子即席答曰,“吾祖也,吾知之矣。昔者黃帝氏以雲紀,故曰雲師而雲名。炎帝氏以火紀,故以火師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紀,故以水師而水名。太皋氏以龍紀,故以龍師而龍名。我高祖少皋摯之立也,鳳鳥適至,故紀於鳥師而鳥名”10。這兒說明了太皋氏族是一個以鳥為圖騰的氏族。如上所說,古字“風”與“鳳”相通相假,因此,少昊氏族也是“風”姓。這個結論是沒有什麽錯誤的。由此,我們從上麵的論證可以看出:一伏羲風姓;二太昊風姓;三少昊風姓;由一、二、三的論證,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太昊、少昊與伏羲是一個氏族。


    第二我們從兩千多年來的典籍記載考證,太昊是伏羲的號,太昊伏羲是一個人。


    到了漢代,《漢書;律曆誌》始,已稱太昊伏羲氏了。西晉稱伏羲為太昊伏羲氏。黃甫謐記載:“太昊帝庖犧氏,風姓之祖也”11。


    唐代稱太昊伏羲氏。司馬貞記載:“太皋伏羲氏,代燧人氏繼天而王”12。


    北宋稱太昊伏羲氏。蘇轍記載:“太昊伏羲氏,風姓。觀天地之象,鳥獸之文,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以畫八卦”13。


    南宋稱太昊伏羲氏。羅泌記載:“太昊伏羲氏,方牙,一曰蒼牙,是為春皇,包羲”14。


    明代稱太昊伏羲氏。李贄說:“帝生於成紀,以木德繼天而王,故姓風,有聖德,象日月之明,故曰太昊。人生之始,茹毛飲血而衣皮革,太昊始作網罟,以佃以漁,以贍民用,故曰伏羲氏。養六畜以充庖廚,且以為犧牲,享神祗,故又曰庖羲氏。”太昊成了伏羲的號15。


    清代稱太昊伏羲氏。吳秉權記載:“太昊伏羲氏以木德王,太昊之母居於華胥(今陝西藍田縣境)之渚,生帝於成紀(今甘肅省天水境)以木德而王,故姓風,有聖德,象日月之明,曰太昊,作都於陳(今河南省淮陽縣)……帝崩(位一百一十五年)葬於陳,神農氏踐位”16。


    清《曆代(帝王)陵寢備考》中說:“太昊伏羲氏,風姓,母居華之渚,履巨人跡,因娠生帝於成紀,蛇身人首,以木德王,都陳,位一百一十五年崩,陵河南陳州府(淮陽縣)城北三裏淮寧縣界,國朝載人會典恭遇,國家大慶,遺官致祭。”


    太昊伏羲氏中華民族族譜大係列中,位於炎帝神農氏、黃帝軒轅氏、少昊金天氏、顓頊高陽氏、帝嚳高辛氏、帝堯陶唐氏、帝舜有虞氏等大係列之首,曆史地得到了記載,民間得到了廣泛的承認,官方也得到了國朝。


    第三,從其葬地,也可以考證太昊、伏羲是一個人。


    《綱鑒易知錄;太昊伏羲氏》記載:“作都於陳,帝崩,葬於陳,神農氏踐位。”


    清《曆代(帝王)陵寢備考》中說:“太昊伏羲氏,風姓,母居華之渚,履巨人跡,因娠生帝於成紀,蛇身人首,以木德王,都陳,位一百一十五年崩,陵河南陳州府(淮陽縣)城北三裏淮寧縣界,國朝載人會典恭遇,國家大慶,遺官致祭。”其陵前的墓碑上書“太昊伏羲氏之莫”七個大字,字大徑尺,相傳是宋人之書15,其陵稱“太昊陵”,或“太昊伏羲氏陵”。


    口碑曆史畢竟是曆史,曆史是人民寫成的,特別是人民的是曆史反映的一個重要方麵。因為對於幾千年以後的人,對無文字記載的遠古史的研究,隻能說明一個方麵。徐旭生先生說得好,“自從劉歆用比附《左傳》與《周易;係辭》的辦法把伏羲與太昊說成一個人,兩千年間,大家全認為定論。以至於一談到伏羲畫卦,大家就會立時想起河南省淮陽縣的太昊陵”17。劉歆是漢代學者,他“用比附《左傳》與《周易;係辭》的辦法把伏羲與太昊說成一個人”,是何原因?劉歆之所以如此結論,他的依據是《四書》與《五經》,一個是“記事”古史的《左傳》,一個是被後人稱之為“群經之首”的《易經》。這兩個“依據”大概是很“有說服力”的吧!應當是兩個“硬件”了吧!作為對曆史的研究與記載,恐怕沒有比這權威的了。為什麽不能作為依據呢?為什麽“兩千年間,大家全認為定論”?為什麽河南省淮陽有太昊伏羲氏陵?什麽河南省淮陽稱“伏羲故都”?為什麽太昊伏羲氏陵穩坐伏羲像?為什麽不同坐太昊與伏羲二人像?為什麽天水稱“伏羲故裏”?為什麽天水伏羲廟穩坐伏羲像?為什麽不同坐太昊與伏羲二人像?


    所謂文字記載的信史與曆史是不是一個概念?正史的記載是曆史,民間傳說,人民史來相傳的口碑同樣是曆史。要說信史,再“史”不過司馬遷的《史記》了。然而,《史記》中,司馬遷卻從黃帝方始,“中國遠古史”一筆帶過,對黃帝的落筆,隻寫了不到500字,黃帝軒轅氏是中華民族的始祖嗎?是中華民族這個龍民族的龍的鼻祖嗎?哪裏是啊!


    第四從太昊伏羲文化遺址及民俗,也佐證了太昊伏羲氏是一個人,從許多現象可以印證。


    (一)古成紀,今天水是伏羲故都,這是沒有什麽疑義的。天水有伏羲廟。這座伏羲廟,名伏羲廟,然而天水伏羲廟的主體建築的殿宇,卻名太昊宮。若不是一個人,太昊宮裏,怎麽伏羲受祀?伏羲廟裏,怎麽會有太昊宮?民間為何稱伏羲是“人宗爺”?


    (二)古宛丘,今河南省淮陽,是伏羲故都這是沒有什麽疑義的。然而,這座古廟名太昊陵,太昊陵裏,其主體建築是統天殿,統天殿裏,坐的竟是伏羲。如果太昊伏羲氏不是一個人,伏羲怎麽能太昊陵廟落座?為何又稱太昊陵為太昊伏羲氏陵?民間為何普遍稱伏羲是“人祖爺”、女媧是“人祖奶奶’或者“人祖姑娘”?


    (三)就是20世紀50年代,能夠羲皇故都淮陽民間普遍看到,一些小男孩,腦袋前方,留有一塊頭發,俗叫“茶壺蓋”,其實是“鳥啄”,頭發長了,跑起來撲撲閃閃,象個小鳥;小男孩的腦袋後麵,又留有一撮頭發,名叫“龍尾”或稱“龜尾”。小男性的生殖器愛稱“雞子”。幾乎是21世紀,有些農村,偶爾也能看到這種民俗的反映。這種“鳥啄”與“龍尾”,其實是太昊伏羲氏的“龍圖騰”與“鳳圖騰”的崇拜,“龍鳳呈祥”“龍鳳合璧”民俗的反映,是對太昊伏羲的祭祀。


    (四)祭祀是反映一個民族古老風俗的寶藏,其不僅可以反映這個民族現狀,反映一個民族不數典忘祖的美德,而且可以反映這個民族古代崇拜的淵源。民間任何力量也阻擋不了,以民族的力量千古相傳。羲皇故淮陽都,對於太昊伏羲氏的祭祀,有這樣幾種:


    (1)家家戶戶每每大年三十,即除夕祭祖,男子要到墳地,祖宗前,擺上祭品,一是豬肉刀頭,二是雞,三是魚,四是四個饅頭,俗叫“蒸饃”,上圓下圓。


    (2)凡是紅事,即喜事,諸如娶兒媳婦,堂屋正堂,也要擺上這四種供品,祭祖宗。


    (3)凡是家中出了什麽異常災難,有的也要擺上這四種供品祭祖,以祈求平安,保佑平安。


    (4)遇到白事,即喪事,死者的靈堂前,也要擺上這四種供品。特別是死者的棺材前,前麵要供上一盤四條小魚,前麵是一個盤子,盤子裏放有一隻雞,這隻雞稱之為“領魂雞”。


    (5)遇到氏族裏有重大事件,或者平時有重大事件,或者遇到什麽災難,村子的“長老”,或者的權威的頭人,也要進行祭祀,擺的也是四種供品。


    (6)千餘年來,每逢仲春二月或農曆初一、十五日,太昊伏羲氏陵廟朝周圍各省、各縣、各鄉、各村的“進香會”,其供品古來也是這四種。我們這個龍民族,素有祭祀祖宗的美德,有喜事,不忘祖宗,祖宗要受祭奠;子孫有災難了,請祖宗保佑;子孫死了,要“歸天”了,向祖宗“稟報”,求祖宗護佑;豐收了,有喜慶事,不忘祖宗,讓祖宗高興。從羲皇故都淮陽民俗反映,所謂有魚,代表龍,素來有魚龍之說,所謂有豬,古來有豬龍之說;所謂有雞,是代表鳥,代表鳳,不論紅白之事,講龍頭鳳尾。民俗既崇龍,又崇鳥“鳳”。從這裏也反映了太昊伏羲氏的圖騰崇拜。社會已進入階級社會了,圖騰崇拜早已結束,但伏羲故都仍強烈反映了太昊伏羲氏圖騰崇拜的古風遺俗。


    太昊伏羲氏是中國古史傳說時代的人物,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是中國龍的祖先,其影響具有曆史性、民族性、文化性、代表性、持久性、自覺性的特點,持續了兩千多年來,已深入人心。這是一座大山,中國古老的大地上聳立了近萬年,對太昊伏羲的崇祀是中華民族凝聚力與自強不息民族精神的取之不用之不竭的力量之源。太昊伏羲是中國民族文化的集中代表,也中國三皇五帝的集中代表。要振興一個民族,首先要振興這個民族的文化,要滅亡這個民族首先要滅亡這個民族的文化。我們二十一世紀要迎接中華文化的偉大複興,首先要得興伏羲文化,牢記這個不容置疑的結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回到原始部落當村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酒裏的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酒裏的熊並收藏回到原始部落當村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