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九,劉浩然扶常遇春靈柩從運河上回到南京。(.mianhuatang.info好看的小說)滿朝文武官員皆出城到碼頭相迎。當八位6軍軍官抬著常遇春的棺木出現在甲板上時,高氏和藍氏控製不住了,一下子哭出聲,尤其是高氏,近七十歲的高齡,想不到臨了卻是白人送黑人。年老體邁的高氏經受不了這打擊,才痛哭幾聲便軟倒在藍氏的懷裏。但是這位堅強的老人卻沒有因此暈過去,隻是在藍氏的摻扶下,雙手輕輕地撫摸著蓋著國旗的棺木,就像是當年她給還年輕的常遇春搽拭傷口一般。


    劉浩然走到高氏跟前,垂淚道:“母親大人,孩兒有愧。當初是孩兒讓三哥離開母親大人,現如今隻能帶回他的棺木,我對不起你啊,母親大人,我對不起三嫂和侄兒。”


    高氏含淚微笑著搖搖頭道:“陛下不必自疚,我的兒子我了解,他走得沒有一點遺憾,走得安心……”


    聽到這裏,劉浩然再也忍不住了,伏在高氏的膝蓋上嗚嗚地哭了起來。


    九月初十。劉浩然身穿大明皇家6海軍大元帥服,左臂掛了黑紗,帽子上用白布條遮住了紅色帽邊,站在參加國葬的人群中間。


    軍樂隊的一曲《安魂曲》讓在場的所有軍民肝腸寸斷,凝重悲傷地氣氛籠罩在整個南京城上空。當八名南京6軍軍官學堂的學員扛著常遇春的棺木緩緩走出,邁著緩慢沉重的腳步走過半垂著國旗和軍旗的旗杆時,所有的人都將目光投向那裏。那沉重的腳步像是踩在每一個人的心裏一樣。


    走過不長的距離,八位學員將常遇春的棺木放置在了一副去掉炮身的炮車上,劉浩然木然走上前,含淚大聲說道:“今天,我們不僅悼念大明偉大的元帥常遇春,更要悼念那些在北伐和對北戰事中犧牲的勇士們。他們用自己的生命履行了自己的誓言,他們沒有死,隻是從我們的眼前遠去,然後走進我們的心裏!”


    劉浩然話音一落,率先向常遇春的棺木行軍禮,後麵所有的大明將士都齊刷刷地行禮,而警衛的士兵也將自己的槍舉在了麵前,向遠逝的烈士們致敬。同時,遠處的炮隊開始鳴空炮,接著是三百大內親軍鳴槍。


    禮畢之後,劉浩然走到常遇春的棺木麵前,八位學員當即將蓋在棺木上的國旗拉起,迅地折疊成一個方塊,遞到了劉浩然的手上。


    劉浩然雙手捧著一麵國旗,肅穆地走到高氏跟前,低下頭。含淚將其交給了她。


    完成這些後,劉浩然轉過身來,目送著戰馬拉動著炮車,緩緩沿著大街走去,它將一直走到碼頭上,再由長江第一艦隊的旗艦接手,經巢湖將其運到合肥附近的陵墓安葬。


    九月十二日,劉浩然傳詔,封常遇春長子為燕國公,世襲罔替,次子常升,三子常森皆封子爵,高氏冊親王誥命,藍氏冊郡王誥命。


    九月十四日,劉浩然授馮國用大明6軍元帥銜,丁德興、馮國勝、傅友德大明6軍大將銜,鄧友德、華雲龍、胡海、胡大海、花雲、陳德、楊璟、王弼、康茂才、仇成、吳複、曹良臣、薛顯、趙大勇、徐達、繆大亨為大明6軍上將銜,其餘藍玉、湯和、張銓、張溫、張赫、濮英、嚴德、陳耀、劉存孝、劉存忠、劉存勇、侯明等為大明6軍中將銜。授俞廷玉為大明海軍元帥銜,俞通海、俞通源、廖永忠、廖永安為大明海軍大將,俞通淵、桑世傑、張德勝、金朝興、阮智、陳孝林為大明海軍上將銜,全書林、劉存安、劉存信等為大明海軍中將銜。[.mianhuatang.info超多好看小說]


    九月十六日。劉浩然冊封李善長、馮國用為一等開國公,丁德興、馮國勝、傅友德、汪廣洋、陶安、朱升、秦從龍、陳遇、周禎為二等開國公,劉基、楊思義、鄧友德、華雲龍、廖大亨等為三等開國公,孫炎、章溢、宋思顏、滕毅、單安仁、劉誠、李習、花雲、胡海、胡大海等為一等開國侯,宋濂、楊元杲、阮弘道、杭琪、錢用壬、康茂才、陳德等人為二等開國侯,詹同、潘庭堅、楊憲、夏煜、徐達、藍玉、湯和、張銓、張溫、張赫等為三等開國侯,其餘開國伯,男爵、子爵皆不等。


    九月十八日,劉浩然給李善長、馮國用、汪廣洋、傅友德、馮國勝等一幹文武功臣授予金龍勳章、銀龍勳章、麒麟勳章、玄武勳章等等不一。


    劉浩然此番大封功臣,是感於常遇春的英年早逝。原本他是想等到漠北靖安,四川、雲南平定,天下一統時再大行封賞。但是常遇春的死提醒他,世事無常,事情再也不能拖下去,這樣會有愧於這些功臣。


    但是劉浩然這番大肆封賞,加上逐漸安定的國內外局勢,卻使得有些嗯有了其他的想法。


    “潛溪先生,學生主意已定。”夏時安走出門口,向宋濂深施一禮,斷然地說道。


    “唉,天平,你既已決意,就好自為之吧。”國史館掌院院士宋濂歎了一口氣道。


    夏時安走出宋府,看了看天上的繁星,頓時覺得豪氣從心底湧起,不由暗暗握了握拳頭。


    回到房中,宋濂陰沉著臉沒有言語,這時從側門轉來一人,正是其好友劉基。剛才他倆正在閑談修正元史一事。夏時安突然造訪,說有要事請教。宋濂以為沒什麽大事,於是請劉基蔽到偏房,待與夏時安談完話後再繼續話題。想不到夏時安的一番話卻讓宋濂老夫子亂了心神。


    “伯溫,你都聽到了?”


    “聽到了。”劉基坐下,扶了扶胡須,點了點頭答道。


    “你看此事?”


    “利欲熏心啊!”劉基毫不客氣地說道,“恐怕這上書一遞上去就是一場大風波。”


    “怎麽會這樣?”宋濂沒有預想有這麽嚴重的後果,經劉基話裏這麽一點撥,當即想明白了很多關鍵,當即坐立不安道:“我得去阻止天平闖禍。”


    “潛溪兄,”劉基阻止道,“我都說了,此人現在是利欲熏心,你去勸他,他說不定會怨恨你阻他前程。”


    宋濂聽到這裏,不由一愣,最後喪氣地坐回原座,劉基此前也和自己一樣,比較看好這位浙西小老鄉,江南新一代的名士,想不到今晚短短的一番談話,讓躲在旁邊的劉基完全改變了對他的看法。但是宋濂心裏知道。劉基的想法是沒錯的。


    “隻希望這場風波不要波及到我江南學派身上。”宋濂最後歎息道。


    “那是不可能的,我等隻有暗中打個招呼,可是有人要是硬要往上湊,我們也攔不住啊。”劉基歎了一口氣道。


    “伯溫,你就這樣坐視不管嗎?江南學派好容易有今天這個地步,何等不易?”宋濂不由皺眉道。


    “如何管?你又不知道這些新學子的個性!”劉基雙手一攤道。


    宋濂默然了,與太平學派、江西學派、北方學派等風格截然不同,江南學派新一代的學子名士很多人都很孤傲,而且不是宋濂這些老一輩淡泊名利、孤芳自賞的那種孤傲,這些生長在太平時期、從小接受理學乃天下至理教育的江南學派新一代,他們的孤傲體現在老子天下第一。還要外加一種我是千裏馬,天下卻無伯樂的“鬱憤”。這些人現在看到一個大好機會,如何肯放過,怕是沒有那麽容易聽人勸。


    明曆十月初一,夏時安與江南學派十餘位年輕俊傑聯名上書,彈劾故忠武王常遇春殘殺降俘,在上書中,夏時安從常遇春太平戰事開始說起,隱晦地說其殘暴不仁,以殺戮為樂,並以兀魯回河戰事親身經曆者的口氣,述說當時明軍是如何端著刺刀將躺在地上的漠北傷兵,那些舉手投降的將士一刀接著一刀刺死在血泊之中。洋洋灑灑數千字後,夏時安在文中結尾指出,武夫以殺戮為己功,殘暴不仁,不僅踐踏著聖人之仁,陛下之德,更有可能這些武夫為了一己之私功,不惜將大明帶入到窮兵黷武的境地。因此夏時安疾呼道,現在天下已定,當以仁德文治為重,安撫天下萬民,所以他請劉浩然收兵權,裁軍伍,虛武將,重禮教,大行聖人之學。


    此上書遞到通政司,當天下午宮內便傳下話來,陛下留中了。


    夏時安一不做二不休,將上書全文刊登在江南學派控製的《江南學報》上,文章一出,天下嘩然。百姓們議論紛紛,軍隊保持沉默,內閣保持沉默,太平學派、江西學派、北方學派均保持沉默,就連江南學派的宋濂、劉基、胡從憲等大佬也保持沉默。但是還是有些人跳了出來。江南學派翹之一桂德撰文力挺這份上書。


    有了身為太子東宮老師之一桂德的支持,夏時安等人當即覺得腰杆子硬了許多,開始四處串聯,不少南京大學、國史館的學子們紛紛響應。


    十月初四,夏時安與一百二十三人聯名再上書,這次上書的言辭就更加犀利,把一幹武將說得極度不堪,好像都是些打仗靠運氣,搶掠靠實力的粗鄙武夫,而且個個不遵王法,以私欲己利為重。上書中甚至提到要殺一些不法的武將,以正國法,以彰正氣。


    此上書遞進通政司自然又被留中,但是夏時安將其文表之後,頓時掀起更大的波瀾。軍方開始忍不住了,南京6軍軍官學院和海軍軍官學院聯名上書,曆數明軍自定遠營成軍以來立下的赫赫戰功,言明現在的大明軍隊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是大明皇帝陛下最忠誠的軍隊,也是保衛大明的柱石。他們要求嚴懲那些造謠生事,誹謗誣陷之人。


    夏時安當即撰文回應,說他沒有指全體大明軍隊,大明軍隊絕大部分是好的,他要指責的是少數不法將領,也指出他要求改製的隻是現在權力太大的軍隊係統,防止武將擅權自重,危害社稷。文中夏時安還隱隱指出,軍中有兄長執掌軍樞十數年,弟弟在外統領大軍,這是前所未有之事,如此權臣,恐怕會造成盛唐節度使的覆轍。


    雙方吵得不亦樂乎,劉浩然讓內閣和樞密院下了一道諭書,說現在天下還沒有平定,大明還沒有到馬放南山,兵刀入庫的地步,而且大明將士都是忠君愛國之人,皇帝陛下深信不疑這一點。


    可是劉浩然沒有親自出麵說這些話,被夏時安等人看做了另外一種意思。


    經過商議串聯,十月初十,夏時安帶著一百六十九人到通政司門口“逼宮“,他們跪倒在那裏,痛聲疾哭,哭訴自己的一片忠心,哭訴皇帝陛下被淮西集團武將文官聯手蒙蔽,甚至“挾持”,他們準備用一片丹心哭醒皇帝陛下,哭醒天下人。


    鬧了一個上午,不少南京市民、學子聞訊趕來圍觀,現場揚起了沸沸揚揚的議論聲。而夏時安聽在耳中,心中得意非凡。


    他一直認為現在已經天下太平,巴蜀、雲南隻不過是偏遠之地,隻需傳檄便可平定。現在皇帝陛下一定會考慮到如何裁減文武重臣的權柄,尤其是武將們手裏的兵權。根據他讀史書的經驗,他認為沒有哪位開國皇帝能夠手下武將還將軍隊牢牢地握在手裏。而大行封賞在他看來,是“杯酒釋兵權”的開始。自己這麽一上書,豈不是正中皇帝陛下的心意。隻要這次投機中了,以後定是平步青雲。


    可是他這位江南名士沒有仔細研究過大明軍製,完全不知道按照現在這一套與此前完全不同的新軍製,大明6海軍沒有被將領控製著,而是牢牢地抓在劉浩然的手裏。軍方、內閣等眾人都清楚這個內情,所以也就不出來湊熱鬧了。


    過了一會,通政司大門吱呀一聲打開了,裏麵走出了一行人。


    終於開門了,夏時安暗中得意,連忙打足精神準備與通政司出來的官員好好理論一番,闡明自己的“高見”,以達上聽。


    可是他剛一抬頭,卻看見為者正是大明皇帝陛下劉浩然,一時啞然,一肚子的話都說不出來了。待到眾人都低行禮,他才醒悟過來,連忙跟著行禮。


    劉浩然揮揮手,左手拿著兩份上書,徑直走到夏時安跟前。


    “你就是領銜上書的夏時安。”


    劉浩然的聲音很平靜,但是夏時安的後背卻不由自主地開始陰冷。


    “回稟陛下,正是臣下!”


    劉浩然一直默然地盯著他,夏時安低著頭,漸漸地感覺到自己像是被一隻暗中藏在草叢裏的老虎給盯住了一下,想掙紮一下可是全身力氣像是被抽走了一般,隻得繼續站立在那裏。


    “我倒想看看滿腹錦繡文章,卻一肚子私欲小利的人到底長什麽模樣?”


    劉浩然這話一出口,夏時安額頭上的冷汗悄聲地出來了,連忙跪倒在地,大聲分辨道:“陛下,臣一片赤心……”


    “一片赤心?”劉浩然斷然地打斷了夏時安的話,“你乃出使漠北的奉詔正使,就算是事有變故,那也是為國殉職,可是常將軍護住了你,讓你這個江南名士保住了一條性命。可是不以為報,反倒惡言相交,以怨報恩,這就是你謙謙君子的為人處事?”


    “陛下,臣隻是以事論事,以公為重。”夏時安結結巴巴地繼續分辨道。


    “以事論事?當時是什麽情況?我軍不過六千,敵軍有四萬環視,稍有不慎便是滅軍之災?如此險境之中,談什麽仁義道德?當時是我活敵亡之爭,對敵人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你身臨其險,難道看不到這一點嗎?不就殺了數千漠北寧頑不化的胡酋嘛,你就在這裏為他們鳴不冤?你是我大明的官還是漠北胡酋的官?”


    “以公為重?我華夏神州淪陷殘胡,不是數十萬將士,數百萬勇士前仆後繼,灑熱血拋頭顱,你現在還是元胡的奴隸,哪輪得到在這裏大放厥詞!你在江南活得逍遙自在,飲酒作詩,沒有將士在北方浴血奮戰,你飲哪門子酒,做個屁的詩!”劉浩然越說嗓門越大,火氣看著就上來了,一連串的話把夏時安說得暈頭轉向,不知道如何應答了。


    “現在天下初定,蒙古殘餘匯集西北,虎視眈眈,試圖複辟,西南臥榻之側,依然有他人酣臥,你就急著要下刀子?你這是為公?你這是為私欲已利!你的小心思誰不知道,不就認為現在天下太平,我要杯酒釋兵權了?於是就趕緊湊過來投機!”


    夏時安被劉浩然一下子說中了心思,臉色變得驟然蒼白,渾身上下開始打起擺子來。


    “別人說這話我尚且能夠忍受,你去過漠北,知道那裏是如何的艱辛,我大明將士為了中原長治久安,數十萬將士在那裏苦戰了數年,十餘萬將士馬革裹屍,二十餘萬將士身受傷殘,連主將常將軍也是病死在前線。你瞎了眼,沒有看到啊!”


    劉浩然一聲怒吼,把夏時安幾乎嚇癱了,其餘一百多跪在那裏的學士們也是在那裏瑟瑟抖。


    “這些東西你看在眼裏,不為其念不要緊,你回來之後還帶頭挑事,抹殺將士的功勞,這些功勞不是憑嘴巴子吹噓來的,是將士是血和命換來的!你的命金貴,我大明將士的命就不金貴了?他們就不是娘生父母養的?他們就該去送死?放你母親的狗屁!”


    劉浩然越說越氣:“你這等忘恩負義,投機取巧,為私忘公的小人,你的聖賢書都讀到哪裏去了?怎麽一腦子的狗屎!”


    說到這裏,劉浩然將手裏的上書狠狠地丟在夏時安的臉上,然後說道:“滾開,滾得遠遠的,看見你這種人我就覺得惡心!還有這些王八蛋,都給我叉走!”


    大內親軍齊聲應了一句,連忙上前,兩人一個,將這些人全部拖走。這些人大部分已經被劉浩然的怒罵嚇成了一灘軟泥,當其衝的夏時安更是不堪,架著他的軍士們都聞到一股惡臭。


    當日下午,劉浩然連續下詔給內閣,夏時安、桂德等官員奪職,永不錄用,其餘學子全部開除學籍。


    第二日,樞密院代表軍方向按察院提起訴訟,控告夏時安、桂德等人對已故的常遇春元帥及數十萬北方將士的汙蔑、誹謗。


    按察院經過兩日審理,判處夏時安、桂德等具名的一百六十九人誹謗罪名成立,判處三月至三年勞役不等,並罰金若幹。


    一場風波迅化為無形,幾天過去,事情好像從來沒有生過一般。


    這天夜裏,陶希言與胡從憲在家中飲酒。席中胡從憲“無意”中說道:“聽說陛下事前曾派人問過你對夏天平上書的看法?”


    “是的。”


    “不知惜辭是如何答複陛下的。”


    “我說常王是為軍務臨斷,又對臣有恩在身,臣不敢妄言。”


    胡從憲臉上露出一絲笑意,這才是聰明人。此話前半句指明常遇春殺降沒錯,可那是行軍打仗,臨機處置,而且對陶希言有救命之恩,所以陶希言盡管站在理學仁德的立場上不同意他這一做法,但是由於前兩個原因就不好妄言。此答言就能向江南學派表明自己的態度我是不同意常遇春這種做法,可人家是執行軍務,我一個文人不好說什麽,再說了,人家對我有救命之恩,我不能對恩人反咬一口。可是這話在劉浩然的耳朵裏卻是另外一回事,至少比接連上書抨擊常遇春的夏時安要知恩圖報的多。


    “天平這次可真是有點冤。”胡從憲幽然地說道。夏時安也是他很看好的俊才,江南學派未來的擎柱,當時夏時安上書時,胡從憲也想附和,隻是接到了宋濂、劉基的警告,這才暫時隱忍一二,準備等到事情明朗再出來呼應,誰知道剛開了個頭,就被劉浩然一頓罵就給輕鬆地平息下去了。


    “冤,我看不冤,天平不識時務,是自找死路。”陶希言歎息道。


    “惜辭此言何意?”


    “軍隊是陛下的柱石,天平妄想去動此根本,不是自找死路是什麽?”


    胡從憲一時愣住了,默然想了許久才緩緩點頭。


    而陶希言的心思卻飛到了兀魯回河畔,那直衝雲霄的高歌想起來還是那麽讓人熱血振奮。有這樣一支軍隊,陛下足有端立在雲霄之上,虎視天下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國的榮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曾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曾鄫並收藏帝國的榮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