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湖、當塗一係列的大捷又一次讓江寧城陷入了歡慶的海洋。應該是從東南大捷開始,每次大捷,官府都會在邸報上大肆刊登勝利和戰事的經過,並在各大街和城門處懸掛彩旗和表示喜慶的紅色燈籠,紹興大捷後更是組織了一次規模龐大的軍民大遊行。雖然有點勞民傷財非議,但是這一係列動作都無疑地極大了鼓舞了江南軍民的士氣,對江南行省和劉浩然更加信任和充滿了期望。按照劉浩然的話來說,這些動作就是要讓江南軍民一起享受勝利的喜悅和榮耀,讓他們更加相信這個政權,從而對這個政權產生歸屬感。這些可都是劉浩然後世經驗所得,也是他提倡國家、民族等概念的重要一步。


    慈湖、當塗大捷自然也經曆了一次大歡慶,但是由於不是擊敗元軍,所以江南行省沒有組織聲勢浩大的軍民大遊行,但是江南軍民依然陷入了喜悅和興奮之中,對江南行省和劉浩然的崇敬之情也越發的濃厚,這時,江寧學堂一幫熱血學子集合在一起,打出了勸進劉浩然稱帝的旗號,先是在校園裏大肆宣傳,然後又走上了街口,一時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各民辦邸報紛紛刊登了這個消息,而江南各地軍民也將話題轉移到勸進上來,並有不少官吏軍民紛紛附和。


    在他們看來,江南行省大敗了自稱漢帝的陳友諒,已經是江南當之無愧的霸主,那麽劉浩然自然有資格稱帝了,至於現在躲在安豐的小明王和劉福通早就被他們拋在腦後了。那幫江寧學堂的學子們說得很清楚,現在江南和劉浩然已經眾望所歸地承擔起驅逐韃虜、光複中華的重任,那麽就應該早登大位,以安民心,這樣才師出有名,聚集江南江北軍民,早日完成大業。


    但是在群情激昂時,做為江南行省的喉舌-《江南邸報》和軍方的喉舌-《紅旗邸報》卻對勸進事宜隻字未提,而江寧城內的高級官員和將領更是一言不發。敏感的人很快意識到,江南行省高層應該對勸進事宜有分歧意見,應該很多原本放出話來的中層官員和大商人們都閉上嘴了,因為他們知道,《江南邸報》和《紅旗邸報》說出來的話就等於劉浩然說出來的話,現在這兩家都不開口了,就說明劉浩然在稱帝上有自己的想法。


    此時的劉浩然正陰沉著臉聽夏煜做工作匯報。


    “此次帶頭勸進的江寧學堂學子有七人,分別是杭州海商王秉耀、平江絲綢商郭鬆嶽、湖州糧商賈道圓、鬆江布商胡三分、江寧學堂教授許平瑜、東南學堂教授廣覺誠之人,還有一位薛濤文是……”


    夏煜說到這裏有點遲疑了,欲言又止。


    “薛濤文是我夫人的堂兄是吧。”劉浩然淡淡地說了一句。


    “是的丞相。”夏煜的額頭不由自主地滲出一滴汗珠來。而旁邊的朱升、陶安、李善長、都麵不改色,隻有汪廣洋微微一愣,隨即又恢複了平靜。


    劉浩然的嶽父薛正言隻有薛如雲一個獨女,但是卻有一個弟弟和兩個侄兒,大侄兒薛濤文正好在江寧學堂上學。


    夏煜說完之後一直低著頭不敢出聲。他身為內察司,除了軍隊不敢伸手之外,幾乎在江南民政官製中都有耳目,而且作為劉浩然的特務頭子,盡幹一些見得光的事情,所以江南官員中對其頗有怨言,而李善長、陶安等高級文官又恥其為人,不待見他。為了自保,夏煜一邊忠心耿耿地死跟著劉浩然的身後,另外還有心交好劉浩然的後府,對薛如雲、秦羅、蕭氏三位劉浩然的妻妾是百般討好,極盡巴結奉承之能,對於三家外戚也是另眼有加。所以這次薛濤文在學堂帶頭勸進,夏煜早幾天就接到了風聲,但是卻不敢下手阻止,因為他不知道薛濤文此意到底是劉浩然之意還是薛如雲之意。結果事情就鬧大發了。


    “剛敗了陳友諒一次,就要勸我稱帝,要是北伐成功,豈不是要勸我稱玉帝了。”劉浩然的話語中表示自己的態度,而朱升、陶安等人也默默點頭。這是劉浩然和一幫高級幕僚達成的默契,稱帝或許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這事急不得,講究一個水到渠成。按照他們的預計,最好的時機是統一江南了,準備北伐時稱帝,這樣既可出師有名,又可以鼓舞軍民士氣,現在鬧出這麽一出戲,影響了整個計劃。


    “內察司的職責體查民情眾議,報上來讓行省有準備,用邸報言論去引導輿論群情。現在你內察司有情不報,搞得行省措手不及,你說這內察司還有何用?”劉浩然厲聲嗬斥道。


    這話說得重,聽得夏煜臉色鐵青,冷汗直冒。他知道,自己犯下了劉浩然最忌諱的事情,有情不報。劉浩然一直強調內察司不管偵知到什麽情報,必須及時如實上報,因為分析情報是否真偽和有價值是中樞的事情,內察司的職責是最大可能地獲取情報。勸進這件事情上,夏煜明顯是延誤了上報,所以劉浩然才會今日如此的憤怒和敲打。


    朱升等人依然麵不改色,內察司是君王的權術,他們不能插手也無法阻止其運作,但是他們非常樂於看到劉浩然好好敲打一下這個被文官們不待見的特務頭子,他們也清楚,敲打歸敲打,劉浩然也不可能罷了夏煜的職。平心而論,夏煜在內察司都司的職位上還是幹得不錯,幫助都察院揪出不少貪汙的官吏,幫助軍方抓住了不少試圖起事的野心家,也為行中書省提高了不少有價值的民情。在內察司的控製之下,劉浩然對於各地民情和民意的掌握越來越深,進而能夠用邸報言論和官方手段進行引導和幹預。


    “真是想不到,這麽大一件事,我是到了臨頭才從侍從司得知,幸好他們通知了我,這才阻止這些學子到其它各學堂去鼓動勸進。你非要鬧到不可開交才上報給我,難道非要我把內察司並到侍從司嗎?”


    劉浩然知道夏煜忌諱什麽,但是現在敲打之時他也就裝聾作啞了。


    夏煜的後背全濕透了,他一半是因為劉浩然嚴厲地敲打,另一半是聽到了侍從司的名字。這個神秘的機構名義上是負責劉浩然的侍衛工作,實際上職權極大,下設有副官科、宿衛科、侍衛一科、侍衛二科和調查科。


    副官科由劉浩然的軍事副官組成,負責與行樞密院和各部隊的聯係,也就是負責收集他們上報上來的軍情,向他們傳達命令;宿衛科負責劉浩然府上的內衛安全以及其的隨身安全護衛;侍衛一科負責指揮江寧城侍衛部隊以及其出行的安全護衛;侍衛二科則是負責選派擔負高級將領和文官安全護衛的侍衛;調查科則是負責情報調查,凡是涉及到危及劉浩然安全的情報他們都有權調查。


    夏煜隱約知道侍從司的結構和分工,他分析一番也知道,對外權柄最重的是副官科,而暗中實際上最重的是侍衛二科和調查科,派往高級將領和文官身邊的侍衛,名義上是保護他們的安全,難保沒有承擔監視的職責,而調查科更是手眼通天,謀逆、叛亂、鬧事,都有可能涉及到危害劉浩然安全。而上次他密告傅友德、陳德勝之後就後悔了,這兩人是劉浩然的親信,與陳友諒密使接觸之事可能不告訴行樞密院,但是難保不會通過其它途徑上報給劉浩然,例如這侍從司,想了上次他白做了一回惡人,得罪了軍方的兩位大佬。


    夏煜一直以為侍從司的重點隻是放在軍隊中和將領官員身上,想不到他們居然也偵知到江寧學堂的情報,或許是因為調查科擔心學子們鬧事可能會有謀逆的陰謀。而侍從司的都司是藍玉,各科的僉事都是童子營出來的,劉存信、劉存忠、劉存智、劉存安、劉存禮,對劉浩然忠心不二,除了他誰也不買賬。


    而童子營還在繼續招收烈士遺孤和地方孤兒,劉浩然也每三五天堅持去童子營待半天,給他們講學,與他們一起生活。童子營除了習武讀書,學習文韜武略之外,更重要的是天天灌輸對劉浩然忠心不二的思想。這些視劉浩然為相父的童子大部分進入海陸軍學堂,完成學業一般都會進入侍從司,行樞密院或者各主力部隊,他們或許一輩子都是中層軍官將領,但是磨練之後就是劉浩然掌握軍隊的龐大骨幹。


    一邊聽著劉浩然的訓斥,一邊胡思亂想著,夏煜不敢開口說半個字。由於內察司特殊的體製,它完全脫離了江南的軍政體係,夏煜也完全脫離了整個江南的文武官僚係統,在目前情況下,夏煜隻有依靠劉浩然的信任才可能生存下去,而夏煜也悲哀地發現,劉浩然以前在官場內部多次褒獎內察司和自己糾察百官得力,讓自己沾沾自喜,其實那是將自己推向了文武百官的對立麵。要是劉浩然拋棄了自己,多少對內察司和自己抱有怨恨的官僚們會毫不猶豫地落井下石,自己將死無葬身之地。


    夏煜已經無路可走,隻有繼續緊跟劉浩然的腳步,這樣才有他的生存之道。正是想通了這一點,夏煜也是撕破臉皮,毫不客氣地四處“咬人”,被百官們暗中稱為“酷吏”“妄臣”。


    訓斥一頓後,劉浩然轉言道:“老師,諸位先生,你們看如何平息這件事?”


    朱升等人對視一眼,最後李善長咳嗽一聲開口道:“護軍大人,我看江南邸報應該開口說話了,不過話要說得婉轉一些,不妨報道一些安豐的情況,向江南和天下人暗示一番。”


    “正是如此,”汪廣洋連忙附和道,李善長原本是行省參知政事,後來方國珍到長江口鬧事,為了以示懲戒和敲打,劉浩然奏請小明王和劉福通,改授方國珍為浙東道管軍萬戶,並提李善長為右丞相,汪廣洋為參知政事。自此,李善長權柄更重,加上他對投奔江南的文武之士能察其才而多加推薦提攜,又重鄉裏之情,凡是定遠、懷遠等淮西老兄弟和同鄉,他多能委曲調護,因此受淮西係文武將領和官吏的敬重,如此一來,李善長幾乎把持了整個行中書省,汪廣洋為人雖以廉明持重,善理繁劇著稱,但是為人小心謹慎,不敢逆李善長的風頭,很多時候都是以李善長唯首是瞻。


    “丞相大人,這月便是小明王登基五年,臣等建議在江南邸報上多宣傳此事,並由行省出麵組織一次活動,這民意便可安撫。”


    “老師,陶先生,你們的意見如何?”聽汪廣洋說完之後,劉浩然便轉向朱升和陶安問道。如果說李善長、汪廣洋代表著江南行政官僚群體的話,朱升、陶安則代表著聚集在劉浩然身邊的文人士子。


    “李丞相和汪政事是持國老成之言,以我之見,江南邸報大肆提到安豐之時,也可行文江南,準備在秋季舉行科舉。”朱升撫須言道。


    “如此甚好!”劉浩然不由笑道,還是老師老奸巨猾。以江南邸報等行動平息民意,再以科舉拉攏士子們的心,並且還暗示稱帝不是不可以,隻是時機未到,所以現在隻能先做一些稱帝前的準備。


    江南穩定之後,文人士子們一直要求江南行省恢複前宋的科舉製度,但是其中有很多問題尚未解決,還處在爭議之中,所以遲遲未行。


    元朝的科舉,蒙古人、色目人錄取的人數遠勝於漢人,人數眾人的漢人士子每科隻是錄取區區十幾二十人,這也一直是天下漢人士子怨恨不已的重點,所以要求江南行省開科舉的呼聲一直高漲。但是劉浩然認為自己新式學堂培養出來的士子還沒有達到一定程度,一旦科舉,很容易被那些保守派文人士子占優勢,使得自己更加受製。而且對於科舉考試的內容和形式也一直爭論不休。


    在擴大錄取人數上大家基本上有一致意見,但是有人要求恢複唐宋時期的明經、進士、明算等諸科,但是依然以進士科為重點,非進士不得入中樞。有人卻要求隻恢複進士科考試,其餘一律廢除。


    在考試內容上,有人要求按照宋製重點考帖經、墨義和詩賦;有人要求以專以經義、論、策,隻限於用經書中的語句作題目,並用經書中的意思去發揮,強調通經致用;更有人要求以四書五經中的文句做題目,隻能依照題義闡述其中的義理,措詞要用古人語氣,即所謂代聖賢立言,格式要求嚴格,結構有一定程式,字數有一定限製,句法要求對偶。


    在考試的程序上,嚴格考場紀律,保證考試公正,執行鎖院、糊名和謄錄等製度得到大部分人的讚同,但是到底是分縣、府、省三級考試,還是隻分初考、會考兩級考試,大家又爭論不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國的榮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曾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曾鄫並收藏帝國的榮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