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裏,王宵獵抬起頭看了看天。
太陽被雲層遮住了,隻有一個模糊的影子。雲層層疊疊,像波濤一樣,好像大海披在頭上。
還是沒有風,依然悶熱難當。樹上的蟬蟲突然像有了力氣,撕心裂肺地叫著。
“什麽是天,什麽是道,其實我們說不明白。荀子說,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凶。也就是說,天的事情,與人事大概相關不大。說是天子,其實是說周王以子禮待天。天認不認人間這個兒子,難說的很。如果真有一個天,在人間有這個兒子,那麽天下動蕩,百姓離亂的時候,總該有些表示才對。有的人求神占卜,有的人焚香祈禱。還有的人說天災是警告,祥瑞則是上天認可。形形色色,各種各樣的辦法。到了今天看來,都靠不住。”
說到這裏,王宵獵的嘴角微微翹起。金軍圍開封府的時候,宋朝君臣不知道怎麽想的,找了個郭京說是有什麽六甲神兵,在大軍前上演了一出鬧劇。
“除了這些,還有一種辦法。泰誓曰,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對這句話,自古至今,認識還大大不足。與其求神問卜,不如相信泰誓所說的。天所看到的,就是民所看到的。天所聽到的,就是民所聽到的。由民之所視,由民之所聽,以求天道,或許更加合適一些。”
聽到這裏,下麵的人實在忍不住,不由交頭接耳。這句話出自《尚書》,《孟子》引用過。大家都是熟讀經典的人,自然知道。但怎麽理解,實在沒聽過王宵獵所說的。
王宵獵道:“這裏麵的關鍵,是民視民聽,哪些民?或者說,天下的百姓,哪些是民,哪些又不是民呢?天下百姓千萬,是哪些人的視?又是哪些人的聽?”
說到這裏,王宵獵歎了口氣:“這個問題不搞清楚,這句話就相當於白說。他說民視是黑,另一個人說是白,那民視是黑是白?他說民聽是雨,另一個人說是風,那民聽是風還是雨呢?想要搞明白這一個問題,不是那麽容易的。”
“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要講清楚個體和總體的關係。要搞清楚這個問題,僅僅講清楚個體和整體的關係,還遠遠不夠。我們要明確,什麽是民視民聽,怎麽知道民視民聽。”
“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首先是一個人,有我的喜怒哀樂,有我所希望的,也有我所討厭的。除此之外,我們上有父母,還有兄弟姐妹。等到成年了,還會和一個女人結成一個新的家庭。父母、夫妻,再加上子女,成為一個小家庭。加上兄弟姐妹,加上祖父、祖母,還有其他親人,成為一個大家庭。許多大家庭合在一起,又組成了宗族。宗族合在一起,又有民族。民族合在一起,又有國家。許多國家又組成了天下。天下加上方外之地,又是世界。這個世界就是一環套一環,既有個體,又有不同的整體。”
“關鍵是,除了個體的意願,這些整體,是不是也有自己的意願?所謂民視民聽,除了一個一個百姓的視和聽,是不是還要加上這些整體的視和聽?這許多視和聽,怎麽區分?又怎麽總結出來,成為民視和民聽?紛紛亂亂,怎麽知道什麽才是我們需要知道的?”
說到這裏,王宵獵停了下來。回味了剛才自己說的,感覺好似什麽也沒說,有些廢話的感覺。這個問題,或許就是由廢話開始,慢慢理出思緒吧。
“我認為,要真正理解民視和民聽,就不能不搞清楚個體和整體的關係。這個問題,是政治上的一個大問題。一有模糊,就會被人鑽出天大的空子。”
說到這裏,王宵獵突然停住。看著眾人,覺得有些說不下去。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談何容易呢?古往今來,有多少事情就是這樣稀裏糊塗的。說的時候天花亂墜,做的時候一塌糊塗。有多少製度看起來完美無缺,用起來漏洞百出。
過了一會,王宵獵才道:“這個問題,大家記下來,想一想要怎麽做。總而言之,我們漢人的政治思想,是認為上有天,以天道治民。什麽是天道?說法可就多了。”
“商人事事占卜,最後丟了天下。周人以周禮治國,最後禮崩樂壞。始皇帝焚書坑儒,命天下以吏為師,國事皆出於其一己之意,秦二世而亡。這些教訓告訴我們,如果僅僅是借天道的名字,任你舌綻蓮花,也是沒有用的。天道,就要真地用天道來治國。”
“司馬君實為宰相的時候,曾經說,宰相以道佐人主,安用例?苟用例,則胥吏矣!現在看來,司馬君實說的可能沒錯,但他實在不知道道是什麽。你們要做官,一定要知道天道。做事的時候,確實不需要用例,不用像公吏一樣。但是,一定要知道例,要清楚明白例為什麽這樣。進學校,既要學理論,也要學一些實例。學實例,不是讓你們以後做官的時候可以照抄,而是理解為什麽這樣。”
“今天我講的事情大而化之,不是學校能教的。前麵說的,是對天道的理解。我們認為,天道不是求神問卜,不是看天災祥瑞,更不是瞎猜。而是看民視、民聽,知民所欲。還不能夠就憑著百姓們想什麽就去做什麽,而要正確地去做。這件事很不容易,所以我們要選優秀的人才來做官。”
“從求神問卜,到講禮製,到始皇帝的天下決於一人,到君臣相佐,到本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這是一個過程。我們更進一步,講天道決定於天下人民。我們未來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怎麽清楚地知道天下人民的視和聽,怎麽知道他們的意願。對於天道,從仰望於上天,到到處尋找天災祥瑞的蹤跡,再到求於人民,我認為是一個進步。這一個進步,能夠解決我們現在麵臨的許多問題。”
說到這裏,王宵獵搖了搖頭。有些無奈地道:“但是說實話,我們不管尋找出什麽辦法,隻要統治者和官員放棄了理想,辦法也就沒用了。天道之下,當官的人是要有理想的。沒有理想,隻想著凡世中的人間煙火,那是不行的。如果再因為沒有理想去改變製度,那就更不行了。”
“當人作為一個個體的時候,有自己的喜怒哀樂,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過一生。但官員不同,不能依照自己的喜怒哀樂行事,而要按照規則行事。換一句話說,作為官員,沒有我認為該怎麽做,隻有作為什麽官員該怎麽做。沒有我這麽想,而隻有作為這個職位的官員,應該怎麽想。官員,必須要考慮整體的事情,還不能忽略了個體。這一件事情,絕不像你們以前想的那麽容易。”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就像一個演員,演一個個角色。有人的角色是農民,有的是商人,有做先生的,有行醫的,也有做工的。官員這一個角色,對演員的要求高,是最難演的。”
太陽被雲層遮住了,隻有一個模糊的影子。雲層層疊疊,像波濤一樣,好像大海披在頭上。
還是沒有風,依然悶熱難當。樹上的蟬蟲突然像有了力氣,撕心裂肺地叫著。
“什麽是天,什麽是道,其實我們說不明白。荀子說,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凶。也就是說,天的事情,與人事大概相關不大。說是天子,其實是說周王以子禮待天。天認不認人間這個兒子,難說的很。如果真有一個天,在人間有這個兒子,那麽天下動蕩,百姓離亂的時候,總該有些表示才對。有的人求神占卜,有的人焚香祈禱。還有的人說天災是警告,祥瑞則是上天認可。形形色色,各種各樣的辦法。到了今天看來,都靠不住。”
說到這裏,王宵獵的嘴角微微翹起。金軍圍開封府的時候,宋朝君臣不知道怎麽想的,找了個郭京說是有什麽六甲神兵,在大軍前上演了一出鬧劇。
“除了這些,還有一種辦法。泰誓曰,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對這句話,自古至今,認識還大大不足。與其求神問卜,不如相信泰誓所說的。天所看到的,就是民所看到的。天所聽到的,就是民所聽到的。由民之所視,由民之所聽,以求天道,或許更加合適一些。”
聽到這裏,下麵的人實在忍不住,不由交頭接耳。這句話出自《尚書》,《孟子》引用過。大家都是熟讀經典的人,自然知道。但怎麽理解,實在沒聽過王宵獵所說的。
王宵獵道:“這裏麵的關鍵,是民視民聽,哪些民?或者說,天下的百姓,哪些是民,哪些又不是民呢?天下百姓千萬,是哪些人的視?又是哪些人的聽?”
說到這裏,王宵獵歎了口氣:“這個問題不搞清楚,這句話就相當於白說。他說民視是黑,另一個人說是白,那民視是黑是白?他說民聽是雨,另一個人說是風,那民聽是風還是雨呢?想要搞明白這一個問題,不是那麽容易的。”
“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要講清楚個體和總體的關係。要搞清楚這個問題,僅僅講清楚個體和整體的關係,還遠遠不夠。我們要明確,什麽是民視民聽,怎麽知道民視民聽。”
“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首先是一個人,有我的喜怒哀樂,有我所希望的,也有我所討厭的。除此之外,我們上有父母,還有兄弟姐妹。等到成年了,還會和一個女人結成一個新的家庭。父母、夫妻,再加上子女,成為一個小家庭。加上兄弟姐妹,加上祖父、祖母,還有其他親人,成為一個大家庭。許多大家庭合在一起,又組成了宗族。宗族合在一起,又有民族。民族合在一起,又有國家。許多國家又組成了天下。天下加上方外之地,又是世界。這個世界就是一環套一環,既有個體,又有不同的整體。”
“關鍵是,除了個體的意願,這些整體,是不是也有自己的意願?所謂民視民聽,除了一個一個百姓的視和聽,是不是還要加上這些整體的視和聽?這許多視和聽,怎麽區分?又怎麽總結出來,成為民視和民聽?紛紛亂亂,怎麽知道什麽才是我們需要知道的?”
說到這裏,王宵獵停了下來。回味了剛才自己說的,感覺好似什麽也沒說,有些廢話的感覺。這個問題,或許就是由廢話開始,慢慢理出思緒吧。
“我認為,要真正理解民視和民聽,就不能不搞清楚個體和整體的關係。這個問題,是政治上的一個大問題。一有模糊,就會被人鑽出天大的空子。”
說到這裏,王宵獵突然停住。看著眾人,覺得有些說不下去。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談何容易呢?古往今來,有多少事情就是這樣稀裏糊塗的。說的時候天花亂墜,做的時候一塌糊塗。有多少製度看起來完美無缺,用起來漏洞百出。
過了一會,王宵獵才道:“這個問題,大家記下來,想一想要怎麽做。總而言之,我們漢人的政治思想,是認為上有天,以天道治民。什麽是天道?說法可就多了。”
“商人事事占卜,最後丟了天下。周人以周禮治國,最後禮崩樂壞。始皇帝焚書坑儒,命天下以吏為師,國事皆出於其一己之意,秦二世而亡。這些教訓告訴我們,如果僅僅是借天道的名字,任你舌綻蓮花,也是沒有用的。天道,就要真地用天道來治國。”
“司馬君實為宰相的時候,曾經說,宰相以道佐人主,安用例?苟用例,則胥吏矣!現在看來,司馬君實說的可能沒錯,但他實在不知道道是什麽。你們要做官,一定要知道天道。做事的時候,確實不需要用例,不用像公吏一樣。但是,一定要知道例,要清楚明白例為什麽這樣。進學校,既要學理論,也要學一些實例。學實例,不是讓你們以後做官的時候可以照抄,而是理解為什麽這樣。”
“今天我講的事情大而化之,不是學校能教的。前麵說的,是對天道的理解。我們認為,天道不是求神問卜,不是看天災祥瑞,更不是瞎猜。而是看民視、民聽,知民所欲。還不能夠就憑著百姓們想什麽就去做什麽,而要正確地去做。這件事很不容易,所以我們要選優秀的人才來做官。”
“從求神問卜,到講禮製,到始皇帝的天下決於一人,到君臣相佐,到本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這是一個過程。我們更進一步,講天道決定於天下人民。我們未來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怎麽清楚地知道天下人民的視和聽,怎麽知道他們的意願。對於天道,從仰望於上天,到到處尋找天災祥瑞的蹤跡,再到求於人民,我認為是一個進步。這一個進步,能夠解決我們現在麵臨的許多問題。”
說到這裏,王宵獵搖了搖頭。有些無奈地道:“但是說實話,我們不管尋找出什麽辦法,隻要統治者和官員放棄了理想,辦法也就沒用了。天道之下,當官的人是要有理想的。沒有理想,隻想著凡世中的人間煙火,那是不行的。如果再因為沒有理想去改變製度,那就更不行了。”
“當人作為一個個體的時候,有自己的喜怒哀樂,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過一生。但官員不同,不能依照自己的喜怒哀樂行事,而要按照規則行事。換一句話說,作為官員,沒有我認為該怎麽做,隻有作為什麽官員該怎麽做。沒有我這麽想,而隻有作為這個職位的官員,應該怎麽想。官員,必須要考慮整體的事情,還不能忽略了個體。這一件事情,絕不像你們以前想的那麽容易。”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就像一個演員,演一個個角色。有人的角色是農民,有的是商人,有做先生的,有行醫的,也有做工的。官員這一個角色,對演員的要求高,是最難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