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餐的餐具,是東一家西一家湊起來的。都是窮苦人家,很多還是隻身逃難,連個完整盤、碗都沒有。就連坐的凳子,最好的就在張均屁股底下,一樣是東一塊西一塊補起來的,有完整的四條腿而已。鄔
張均臉上帶笑,毫不在意這些,跟大家推杯換盞。
已經十月,河東進入冬季了。可是張均看在座的眾人,沒有一人穿棉衣,甚至沒有不打補丁的衣服。隻是他們劫後餘生,衣衫雖然破爛,臉上卻洋溢著笑容。
金軍驅趕京西路百姓北上,一路上屍骨相枕,死了不知多少人。每一個活下來的人,都是從死人堆裏爬出來,見慣了生死。隻要活著,就有希望,就會迎來好日子。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張均起身告辭。
孔四郎如何肯放?拉住張均,一定要盡歡而散。
張均道:「我剛來軍中,諸事繁忙,實在是抽不出時間。今日隻能暫且到此,實在抱歉。」
雖然說的溫和,態度卻非常艱決。孔四郎沒有辦法,隻好與眾人一起,一直把張均送出村子去。鄔
出了村子,張均上了馬,回頭看了看村子,深深歎了一口氣。
冬天就要來了,但看村民的樣子,如何過得了冬?如果在大軍的附近,有百姓凍餓而死,實在說不過去。但是依靠軍隊接濟,實在不是容易事。
薑敏的軍隊是剛剛擴張起來的,加之剛到石州,一切都要後方補充。要養活這麽多百姓,談何容易?不容易也要做,張均隻能歎氣。
王宵獵講兵民是勝利之本。隻是這句話,真正理解的了了無幾。哪怕是王宵獵,也隻能說個大概,並不能詳細解說。張均起家是在敵後,又進了軍校學習,人又聰明,算是難得的對這句話有深刻理解的人。
兵民是勝利之本,就要求軍隊對百姓的態度的轉變。不再把百姓視為錢糧提供者,兵源補充者,而是認為是自己的戰友。既要培訓和教育人民,也要解決百姓的生產和生活。實現兵民一體,不可分割。
這個過程,需要的雙向奔赴,而不是單方麵努力。一方麵軍隊全心全意幫助百姓,另一方麵,百姓受到感召並理解了自己身上的責任,全心全意支持軍隊。單方麵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是不對的,先要有軍隊的行動。
以現在的宋朝來說,當然沒有必要這樣。但是,幫助解決百姓的生產和生活,卻是當然之義。鄔
回到官廳,薑敏奇怪地道:「鈐轄回來得好早!怕是喜酒也沒有喝兩杯。」
張均道:「我到那裏隻是個意思,心意到了就好了。難道賴在那裏,讓大家也不能盡情吃喝?」
薑敏聽了就笑。
張均在位子上坐下。親兵倒了茶來,慢慢喝著。
過了一會,張均對薑敏道:「這一次吃席,看了百姓的生活,著實不令人樂觀。」
薑敏道:「那是自然。這些百姓多是被金兵驅趕,生活無著的人。縱然到了我們這裏,也無非是沒有金兵騷擾他們的,難道就能變出吃的來?」
張均道:「不隻是吃食不繼,他們連過冬的棉衣都沒有。我看過了,不要說棉衣,就是少數人有件羊皮,也當寶貝一樣。這樣怎麽行呢?河東的冬天比中原地區寒冷,這樣要死好多人的。」鄔
薑敏道:「鈐轄過慮了。以前的冬天他們就是這樣過的,不一樣活得好好的?」
張均苦笑著搖頭:「都統,以前這樣過,你知不知道一年要死多少人?最少兩成,都過不了年。現在他們就在軍隊旁邊,怎麽還能這樣呢?在我們麵前凍餓而死,怎麽交待?」
薑敏聽了一愣:「死這麽多人嗎?這樣可是不行!」
張均道:「缺衣少穿,死的
人怎麽少了?隻是大家已經習慣了,也不覺得如何罷了。我問過他們,沒有棉衣怎麽過冬?都說硬扛罷了。那些扛不過去的人,就當是命蹇。」
薑敏點了點頭,低頭沉思。過了一會,抬起頭來問道:「鈐轄以為該當如何?」
張均道:「以前每到過冬的時候,宣撫總要做幾件事。一是檢查過冬衣物,二是想盡辦法提供越冬物資,三是準備薪炭之類。不過即使洛陽冬天也不太冷,大家不注意罷了。現在到了河東,無非還是這幾個辦法。一是催促後方,盡可能多地提供棉衣棉被。現在軍中都是棉花製造這些,除了保證軍隊的需要外,應該還能夠多出來一些。再就是河東路的羊便宜。盡可能多宰些羊,將毛皮熟製了,也可以保暖。當然,最重要的是把人組織起來,讓他們蓋屋子。再多準備些煤炭之類,讓他們能夠烤暖。」
薑敏道:「這也不難。鈐轄盡管去做,需要軍中幫忙隻管開口。」鄔
張均歎了口氣:「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就難了。其中最難,也是最重要的,是把人組織起來。八千多人,一盤散沙是一個樣子,組織起來又將是另一個樣子。不過他們是逃難的百姓,想組織起來何其難也!」
薑敏道:「鈐轄意欲如何?」
張均道:「隻能夠暫時使用軍官了。一個軍官負責多少人,指揮著做事情。就當他們是廂軍吧,暫時先按照軍隊的辦法把人組織起來,先把這個冬天過去了再說。」
薑敏緩緩地道:「使用軍官,事情就完全不同了。」
張均道:「有什麽辦法?時間緊,任務重,也隻有這個方法了。」
薑敏想了想。道:「一共八千多百姓,需要的軍官不是個小數目。軍隊初來,今年冬天也有許多事做。一下子抽這麽多人出去,需要仔細斟酌。」
張均沒有答話,隻是靜靜喝茶。鄔
這件事在路上張均已經想清楚了,不這樣做,這個冬天會很難熬。逃難的百姓,最難的是組織,一不小心組織機構就會成為黑社會,後患無窮。隻有暫時由軍官來管,才能避免各種麻煩。而且軍官管一段時間選出合適的人,也能形成以後社會管理的骨幹。
張均臉上帶笑,毫不在意這些,跟大家推杯換盞。
已經十月,河東進入冬季了。可是張均看在座的眾人,沒有一人穿棉衣,甚至沒有不打補丁的衣服。隻是他們劫後餘生,衣衫雖然破爛,臉上卻洋溢著笑容。
金軍驅趕京西路百姓北上,一路上屍骨相枕,死了不知多少人。每一個活下來的人,都是從死人堆裏爬出來,見慣了生死。隻要活著,就有希望,就會迎來好日子。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張均起身告辭。
孔四郎如何肯放?拉住張均,一定要盡歡而散。
張均道:「我剛來軍中,諸事繁忙,實在是抽不出時間。今日隻能暫且到此,實在抱歉。」
雖然說的溫和,態度卻非常艱決。孔四郎沒有辦法,隻好與眾人一起,一直把張均送出村子去。鄔
出了村子,張均上了馬,回頭看了看村子,深深歎了一口氣。
冬天就要來了,但看村民的樣子,如何過得了冬?如果在大軍的附近,有百姓凍餓而死,實在說不過去。但是依靠軍隊接濟,實在不是容易事。
薑敏的軍隊是剛剛擴張起來的,加之剛到石州,一切都要後方補充。要養活這麽多百姓,談何容易?不容易也要做,張均隻能歎氣。
王宵獵講兵民是勝利之本。隻是這句話,真正理解的了了無幾。哪怕是王宵獵,也隻能說個大概,並不能詳細解說。張均起家是在敵後,又進了軍校學習,人又聰明,算是難得的對這句話有深刻理解的人。
兵民是勝利之本,就要求軍隊對百姓的態度的轉變。不再把百姓視為錢糧提供者,兵源補充者,而是認為是自己的戰友。既要培訓和教育人民,也要解決百姓的生產和生活。實現兵民一體,不可分割。
這個過程,需要的雙向奔赴,而不是單方麵努力。一方麵軍隊全心全意幫助百姓,另一方麵,百姓受到感召並理解了自己身上的責任,全心全意支持軍隊。單方麵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是不對的,先要有軍隊的行動。
以現在的宋朝來說,當然沒有必要這樣。但是,幫助解決百姓的生產和生活,卻是當然之義。鄔
回到官廳,薑敏奇怪地道:「鈐轄回來得好早!怕是喜酒也沒有喝兩杯。」
張均道:「我到那裏隻是個意思,心意到了就好了。難道賴在那裏,讓大家也不能盡情吃喝?」
薑敏聽了就笑。
張均在位子上坐下。親兵倒了茶來,慢慢喝著。
過了一會,張均對薑敏道:「這一次吃席,看了百姓的生活,著實不令人樂觀。」
薑敏道:「那是自然。這些百姓多是被金兵驅趕,生活無著的人。縱然到了我們這裏,也無非是沒有金兵騷擾他們的,難道就能變出吃的來?」
張均道:「不隻是吃食不繼,他們連過冬的棉衣都沒有。我看過了,不要說棉衣,就是少數人有件羊皮,也當寶貝一樣。這樣怎麽行呢?河東的冬天比中原地區寒冷,這樣要死好多人的。」鄔
薑敏道:「鈐轄過慮了。以前的冬天他們就是這樣過的,不一樣活得好好的?」
張均苦笑著搖頭:「都統,以前這樣過,你知不知道一年要死多少人?最少兩成,都過不了年。現在他們就在軍隊旁邊,怎麽還能這樣呢?在我們麵前凍餓而死,怎麽交待?」
薑敏聽了一愣:「死這麽多人嗎?這樣可是不行!」
張均道:「缺衣少穿,死的
人怎麽少了?隻是大家已經習慣了,也不覺得如何罷了。我問過他們,沒有棉衣怎麽過冬?都說硬扛罷了。那些扛不過去的人,就當是命蹇。」
薑敏點了點頭,低頭沉思。過了一會,抬起頭來問道:「鈐轄以為該當如何?」
張均道:「以前每到過冬的時候,宣撫總要做幾件事。一是檢查過冬衣物,二是想盡辦法提供越冬物資,三是準備薪炭之類。不過即使洛陽冬天也不太冷,大家不注意罷了。現在到了河東,無非還是這幾個辦法。一是催促後方,盡可能多地提供棉衣棉被。現在軍中都是棉花製造這些,除了保證軍隊的需要外,應該還能夠多出來一些。再就是河東路的羊便宜。盡可能多宰些羊,將毛皮熟製了,也可以保暖。當然,最重要的是把人組織起來,讓他們蓋屋子。再多準備些煤炭之類,讓他們能夠烤暖。」
薑敏道:「這也不難。鈐轄盡管去做,需要軍中幫忙隻管開口。」鄔
張均歎了口氣:「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就難了。其中最難,也是最重要的,是把人組織起來。八千多人,一盤散沙是一個樣子,組織起來又將是另一個樣子。不過他們是逃難的百姓,想組織起來何其難也!」
薑敏道:「鈐轄意欲如何?」
張均道:「隻能夠暫時使用軍官了。一個軍官負責多少人,指揮著做事情。就當他們是廂軍吧,暫時先按照軍隊的辦法把人組織起來,先把這個冬天過去了再說。」
薑敏緩緩地道:「使用軍官,事情就完全不同了。」
張均道:「有什麽辦法?時間緊,任務重,也隻有這個方法了。」
薑敏想了想。道:「一共八千多百姓,需要的軍官不是個小數目。軍隊初來,今年冬天也有許多事做。一下子抽這麽多人出去,需要仔細斟酌。」
張均沒有答話,隻是靜靜喝茶。鄔
這件事在路上張均已經想清楚了,不這樣做,這個冬天會很難熬。逃難的百姓,最難的是組織,一不小心組織機構就會成為黑社會,後患無窮。隻有暫時由軍官來管,才能避免各種麻煩。而且軍官管一段時間選出合適的人,也能形成以後社會管理的骨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