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設宴,易敏和知縣等官員為王宵獵、汪若海和王彥接風,盡歡而散。第二天一早,王宵獵早早起來。洗漱過了之後,與汪若海和王彥兩人一起,隨機挑了一個餐廳吃早餐。
拿了兩根油條,又拿了一個雞蛋,打了一碗小米粥,王宵獵在桌邊坐下。對陪在身邊的易敏道:“在這裏訓練的士卒每天早晨都是這樣的早飯嗎?不要因為我們來,你們做得格外好些。”
易敏道:“回宣撫,日日都是這樣的。有時候會換些花色,但都相差不多。”
王宵獵點點頭:“如此最好。我們軍中的規矩,哪個因為有人來,改了軍中舊習迎合,是要撤職的。”
易全道:“卑職明白,卑職明白!”
吃了兩口油條,王宵獵對汪若海道:“這裏的飯菜雖然簡單,吃起來倒還可口。”
汪若海道:“宣撫沒有拿鹹菜。這裏的廚子,鹹菜醃得好,極是可口。”
王宵獵道:“我吃不慣鹹菜。對了,飯後提舉拿你們這裏每日餐廳裏的菜單給我。一支軍隊,能不能吃飽飯,能不能吃好,對士氣影響很大。這些事情上麵,我們不能馬虎了。”
易全稱是。
吃過了早餐,王宵獵、汪若海和王彥三人分開,在新兵營裏閑轉。一直到天近傍晚,才回到住處。
院子裏的銀杏樹下,三人閑坐喝茶。
汪若海道:“看這處新兵營,管理得井井有條,易全是個人才。陝西一下子招兵五六萬,新兵營出了問題,可是不行。有了陝西的這五六萬人,我們再擴一個軍,兵源就不缺了。”
王宵獵道:“是啊。陝西五六萬,再加上西京之戰時俘虜了三四萬人,就近十萬了。從河南府等地並不需要多招多少新兵,員額也就夠了。如果我們擴軍到二十六七萬,就足夠跟金軍決戰了。”
王彥道:“宣撫的治下,隻有京西路和半個河東路。以這些地盤,養二十六七萬軍隊,我以前想都不敢想。多少人要吃飯啊,還有他們的家卷。”
王宵獵有些感慨地道:“麵對滅國之戰,募人為兵,這怎麽可以呢?戰爭打得越慘烈,朝廷越是沒有錢,越是養不起多少兵。沒有兵,就隻能被打得更慘。長此以往,什麽時候才能恢複中原?所以我們的軍隊,是以征兵為主,軍官和效用才需要出錢養起來。”
王彥道:“熙寧時王荊公變法,行保甲製,想的應該也是這樣。軍隊全由朝廷養起來,實在沒有那麽多錢。”
王宵獵道:“不隻是沒有那麽多錢,軍隊是雇傭來的,軍隊的定位就有問題。軍隊是保家衛國的,雇傭的來的兵算怎麽回事?隻要朝廷有錢,軍隊就跟人民沒有聯係了。這個聯係一斷,帶來非常大的麻煩。”
對於國家來說,軍隊是幹什麽的?政權必須要回答這個問題。回答了這個問題,才能製定相應的製度。當戰爭規模不大,烈度又特別高的時候,雇傭兵毫無疑問是劃算的。不需要那麽多人,參戰的都是老兵,國家用較少的錢就能取得較大的戰果。但戰爭規模擴大,再有錢的政權也養不起雇傭兵。
兩宋之交,金軍的兵力不超過十五萬人。但把宋朝的幾支大軍打掉,宋朝的兵力更少。富平之戰,張浚一戰損失二十萬人,實際上把宋朝的幾乎所有戰略機動兵力損失掉。之後宋軍隻能靠吳玠兄弟守蜀口天險,以及韓世忠、張俊和劉光世幾支軍隊支撐。這些軍隊全部加起來,也不足十萬人。
此時王宵獵的軍隊約十二萬人,兵力超過宋朝一半。隻不過這個時候一般人的看法,不是來自中原的兵,不是宿將率領,戰鬥力難免會懷疑。陝州大捷振動天下,最大的原因,是王宵獵證明了自己的軍隊能打。
不能以後世的眼光來看此時宋朝的軍隊。整個北宋,朝廷不在江南征兵,江南人也不知道怎麽打仗。一直到嶽飛崛起,趙構手下軍隊超過二十萬,兵源還幾乎全部是來自北方。趙構南渡的前二十年,兵力一直對金軍沒有優勢。
王宵獵在治下行征兵製,建立新兵營,培養出來合格的士兵,對整個戰略格局是顛覆性的。金軍南犯,必須要麵對王宵獵的優勢兵力。而金軍的戰鬥力,不足以在這種情況下取得勝利。
宋朝一直用募兵製,與政權對軍隊的定位有關。在皇帝和大臣的眼裏,軍隊是朝廷之爪牙,帝王之鷹犬,對於保家衛國沒有責任。麵對敵人,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軍隊沒有任何心理負擔。
也正是這種定位,宋軍麵對金軍,除了嶽飛崛起的短暫時間,一直沒有占到優勢。沒有優勢,趙構對金軍就有骨子裏的害怕。這種恐懼,導致了趙構的對金政策。
汪若海道:“本朝軍隊承自五代,自然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從範、韓二相公在陝北,到王荊公變法,許多大臣都看出了軍隊的問題。隻是問題來自於哪裏,眾說紛紜。怎麽解決這些問題,許多人想出了許多辦法,奈何最後都沒有成功。隻有宣撫行征兵製,建新兵營,才別開局麵。”
王宵獵道:“我哪裏知道本朝軍隊到底有哪些問題!我隻知道,本朝軍隊那個時候不能打,鬧出許多笑話。軍隊要想能打仗,先要給軍隊立誌。立什麽誌?當兵是保家衛國的,不是為了哪個人的。立了誌,才能夠行征兵製。民間征兵,不是上下嘴唇一碰,下個命令就行了。也不隻詞臣駢四驪六,下道詔旨就行了。要想成功征兵,必須要對地方事務進行變革。怎麽吸引百姓參軍?參軍之後怎麽讓這些人在軍隊裏安心待下去?退役之後,這些人又該怎麽辦?千頭萬續,必須小心行事。從在襄陽時起開始征兵,一邊征兵,地方還在改變自己的施政。一直到現在,也不敢說我們的征兵製完善了。再過一兩年,最早征的兵要退役了。這些退役的人安排得怎麽樣,考驗我們呢!”
安裝最新版。】
王彥道:“軍中的事情,要地方配合,這種事情我從來沒聽說過。一興兵,就要從地方征人征糧,地方就諸般不願意。現在軍中的人除投,還要地方安排,他們怎麽甘心?”
王宵獵笑道:“這是地方必須要做的事情,做的如何,是地方官的政績。考核嚴密了,地方自然不敢懈怠。所以我才說,募兵製改征兵製,絕不是簡單一個命令就可以,而是必須有相應的措施。”
募兵製想改成征兵製,是非常麻煩的事情,要有大量政策配合,還要有地方官員出力。不是下一道命令,以後要征兵了,征兵製就成了。
後世的人覺得簡單,是因為有大量的經驗和成熟的製度參考。到了宋朝,麵對新的社會形勢,一切都要從頭開始做。必須腳踏實地,一點一點改,一點一點試,才能獲得民間的支持。
數年時間,王宵獵試出了提高百姓參軍積極性的方法,讓軍隊兵源不缺。接下來,就要麵對士兵退役,如何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的問題。讓百姓參軍沒了後顧之憂,大家才能踴躍參軍。而不能隻是麵對艱難局勢,讓大家隻憑著一腔熱血參軍。
(今天隻有一更。這個月接下來的幾天,要一天三更才能補上欠更。請大家監督。)
82中文網
拿了兩根油條,又拿了一個雞蛋,打了一碗小米粥,王宵獵在桌邊坐下。對陪在身邊的易敏道:“在這裏訓練的士卒每天早晨都是這樣的早飯嗎?不要因為我們來,你們做得格外好些。”
易敏道:“回宣撫,日日都是這樣的。有時候會換些花色,但都相差不多。”
王宵獵點點頭:“如此最好。我們軍中的規矩,哪個因為有人來,改了軍中舊習迎合,是要撤職的。”
易全道:“卑職明白,卑職明白!”
吃了兩口油條,王宵獵對汪若海道:“這裏的飯菜雖然簡單,吃起來倒還可口。”
汪若海道:“宣撫沒有拿鹹菜。這裏的廚子,鹹菜醃得好,極是可口。”
王宵獵道:“我吃不慣鹹菜。對了,飯後提舉拿你們這裏每日餐廳裏的菜單給我。一支軍隊,能不能吃飽飯,能不能吃好,對士氣影響很大。這些事情上麵,我們不能馬虎了。”
易全稱是。
吃過了早餐,王宵獵、汪若海和王彥三人分開,在新兵營裏閑轉。一直到天近傍晚,才回到住處。
院子裏的銀杏樹下,三人閑坐喝茶。
汪若海道:“看這處新兵營,管理得井井有條,易全是個人才。陝西一下子招兵五六萬,新兵營出了問題,可是不行。有了陝西的這五六萬人,我們再擴一個軍,兵源就不缺了。”
王宵獵道:“是啊。陝西五六萬,再加上西京之戰時俘虜了三四萬人,就近十萬了。從河南府等地並不需要多招多少新兵,員額也就夠了。如果我們擴軍到二十六七萬,就足夠跟金軍決戰了。”
王彥道:“宣撫的治下,隻有京西路和半個河東路。以這些地盤,養二十六七萬軍隊,我以前想都不敢想。多少人要吃飯啊,還有他們的家卷。”
王宵獵有些感慨地道:“麵對滅國之戰,募人為兵,這怎麽可以呢?戰爭打得越慘烈,朝廷越是沒有錢,越是養不起多少兵。沒有兵,就隻能被打得更慘。長此以往,什麽時候才能恢複中原?所以我們的軍隊,是以征兵為主,軍官和效用才需要出錢養起來。”
王彥道:“熙寧時王荊公變法,行保甲製,想的應該也是這樣。軍隊全由朝廷養起來,實在沒有那麽多錢。”
王宵獵道:“不隻是沒有那麽多錢,軍隊是雇傭來的,軍隊的定位就有問題。軍隊是保家衛國的,雇傭的來的兵算怎麽回事?隻要朝廷有錢,軍隊就跟人民沒有聯係了。這個聯係一斷,帶來非常大的麻煩。”
對於國家來說,軍隊是幹什麽的?政權必須要回答這個問題。回答了這個問題,才能製定相應的製度。當戰爭規模不大,烈度又特別高的時候,雇傭兵毫無疑問是劃算的。不需要那麽多人,參戰的都是老兵,國家用較少的錢就能取得較大的戰果。但戰爭規模擴大,再有錢的政權也養不起雇傭兵。
兩宋之交,金軍的兵力不超過十五萬人。但把宋朝的幾支大軍打掉,宋朝的兵力更少。富平之戰,張浚一戰損失二十萬人,實際上把宋朝的幾乎所有戰略機動兵力損失掉。之後宋軍隻能靠吳玠兄弟守蜀口天險,以及韓世忠、張俊和劉光世幾支軍隊支撐。這些軍隊全部加起來,也不足十萬人。
此時王宵獵的軍隊約十二萬人,兵力超過宋朝一半。隻不過這個時候一般人的看法,不是來自中原的兵,不是宿將率領,戰鬥力難免會懷疑。陝州大捷振動天下,最大的原因,是王宵獵證明了自己的軍隊能打。
不能以後世的眼光來看此時宋朝的軍隊。整個北宋,朝廷不在江南征兵,江南人也不知道怎麽打仗。一直到嶽飛崛起,趙構手下軍隊超過二十萬,兵源還幾乎全部是來自北方。趙構南渡的前二十年,兵力一直對金軍沒有優勢。
王宵獵在治下行征兵製,建立新兵營,培養出來合格的士兵,對整個戰略格局是顛覆性的。金軍南犯,必須要麵對王宵獵的優勢兵力。而金軍的戰鬥力,不足以在這種情況下取得勝利。
宋朝一直用募兵製,與政權對軍隊的定位有關。在皇帝和大臣的眼裏,軍隊是朝廷之爪牙,帝王之鷹犬,對於保家衛國沒有責任。麵對敵人,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軍隊沒有任何心理負擔。
也正是這種定位,宋軍麵對金軍,除了嶽飛崛起的短暫時間,一直沒有占到優勢。沒有優勢,趙構對金軍就有骨子裏的害怕。這種恐懼,導致了趙構的對金政策。
汪若海道:“本朝軍隊承自五代,自然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從範、韓二相公在陝北,到王荊公變法,許多大臣都看出了軍隊的問題。隻是問題來自於哪裏,眾說紛紜。怎麽解決這些問題,許多人想出了許多辦法,奈何最後都沒有成功。隻有宣撫行征兵製,建新兵營,才別開局麵。”
王宵獵道:“我哪裏知道本朝軍隊到底有哪些問題!我隻知道,本朝軍隊那個時候不能打,鬧出許多笑話。軍隊要想能打仗,先要給軍隊立誌。立什麽誌?當兵是保家衛國的,不是為了哪個人的。立了誌,才能夠行征兵製。民間征兵,不是上下嘴唇一碰,下個命令就行了。也不隻詞臣駢四驪六,下道詔旨就行了。要想成功征兵,必須要對地方事務進行變革。怎麽吸引百姓參軍?參軍之後怎麽讓這些人在軍隊裏安心待下去?退役之後,這些人又該怎麽辦?千頭萬續,必須小心行事。從在襄陽時起開始征兵,一邊征兵,地方還在改變自己的施政。一直到現在,也不敢說我們的征兵製完善了。再過一兩年,最早征的兵要退役了。這些退役的人安排得怎麽樣,考驗我們呢!”
安裝最新版。】
王彥道:“軍中的事情,要地方配合,這種事情我從來沒聽說過。一興兵,就要從地方征人征糧,地方就諸般不願意。現在軍中的人除投,還要地方安排,他們怎麽甘心?”
王宵獵笑道:“這是地方必須要做的事情,做的如何,是地方官的政績。考核嚴密了,地方自然不敢懈怠。所以我才說,募兵製改征兵製,絕不是簡單一個命令就可以,而是必須有相應的措施。”
募兵製想改成征兵製,是非常麻煩的事情,要有大量政策配合,還要有地方官員出力。不是下一道命令,以後要征兵了,征兵製就成了。
後世的人覺得簡單,是因為有大量的經驗和成熟的製度參考。到了宋朝,麵對新的社會形勢,一切都要從頭開始做。必須腳踏實地,一點一點改,一點一點試,才能獲得民間的支持。
數年時間,王宵獵試出了提高百姓參軍積極性的方法,讓軍隊兵源不缺。接下來,就要麵對士兵退役,如何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的問題。讓百姓參軍沒了後顧之憂,大家才能踴躍參軍。而不能隻是麵對艱難局勢,讓大家隻憑著一腔熱血參軍。
(今天隻有一更。這個月接下來的幾天,要一天三更才能補上欠更。請大家監督。)
82中文網